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体现了他晚年什么样的境遇?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体现了他晚年什么样的境遇?
提到的作品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蜀道难

音乐创作是音乐领域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原生起点。在数百年的中外音乐出版历史中,各类原创作品及其改编形式的乐谱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其五十余年的历程中,在出版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出...

郭文景

最新跟帖
果心巧克力

果心巧克力

谢敬!真应了那句话了,过去大多文人清高多浪子,这个杜甫也不乏在其中呀!其实呢!我真不知道杜甫的这首诗的内容,但仅凭这个题目,就足以见得,杜甫的茅草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个冷风瑟瑟的秋天,大风骤刮暴雨倾盆,摇摇欲坠的茅草屋瞬间倒塌,这使杜甫非常的感叹,自己的命运何其坎坷与哀伤,不仅让杜甫更加的愁怅与愤懑,提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杜甫用悲悯的情怀写下这无情的秋风,潇然破落,使家人倍感寒冷,而杜甫却无能为力来保护家人,这充分体现了杜甫的晚景是凄凉的,贫困潦倒寒酸的,食难裹腹,衣不重帛,年轻时静光顾了写诗,没有打下坚实富足的经济基础,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可见杜甫的晚年境遇是何等的悲苦!别看后世对杜甫的诗词称之为圣人之手,而那个时候未必有名,个人认为,也许杜甫用这首诗抨击当朝腐朽没落的境况,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旋即花败叶落,无不感叹,安史之乱祸国秧民!国殇之民怨,杜甫也恰逢此时,所以晚景正像秋夜的风是悲凉的!也更是冷酷的!我的回答完毕!(谢题!谢阅)????????!(拙见,娱乐便罢)!????????!
蜜蜂探世界

蜜蜂探世界

杜甫一生坎坷,晚景凄凉。但诗人仍心挂天下寒士。这首诗直白表述了心情。
黑咖加奶不加糖

黑咖加奶不加糖

其实川西地区就是在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农村住房还是以茅草,稻草覆顶,这种传统屋顶在常年下雨的地区有优势,就地取材,更换廉价。缺点是不结实。川西盆地风并不狠,只是偶有大风。茅屋为秋风所破只要是屋顶,修复起来不难。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以己推人,让天下寒士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晚年的生活,肯定是贫病交加,这首诗并不典型,当然也说明他过得很平民化。谢邀
hdcqq

hdcqq

谢邀我们首先看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晚年的境遇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弃官到了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历经了许多磨难来到了今天的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但是自然灾害连连,大雨大风刮破了小屋,当时天下也不是很太平,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这个时候杜甫加上自己的遭遇和当时的环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其次是这首诗的意境理解我们从这首诗可以看的出作者的内心是痛苦艰难的,再可以感受到此时的作者是非常落魄可怜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已经很落魄了。从诗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是焦虑的,而且是无奈的,更是痛苦的,但是面对这样的处境作者还是忧国忧民,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爱民情怀。难能可贵的。此时的作者情绪是激动压抑的,但是在诗中可以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且写的非常的完美,也体现了杜诗的风格。其次是我对这首诗的意境理解人的一生很坎坷,无论是生活还是在哪一个地方确实都有很多的艰辛,也许更多的是为了生活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想着国家和天下的苍生,用自己的文字和经典的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真是难得啊。我们应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一起学习交流吧!图片来源网络
翻车鱼

翻车鱼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诗人晚年在成都浣花溪居住是所写的一首诗。这篇文章从艺术角度看,未必胜过李白的《蜀道难》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主要是他的主题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是大家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立意高远。我写过一首诗,这里发过来,与大家共勉。
三林两块钱

三林两块钱

谢题主!诗圣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终不得志。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诗圣晚年穷困潦倒,生活无以为继的真实境遇与期盼。从社会、历史、个人背景等多角度分析,该作品揭示了唐王朝民不聊生、日薄西山,即将分崩离析的社会状态。在这大厦将倾之计,诗圣满怀悲愤和焦虑,踏上了一艘前往岳阳的小船上,漂遥仙逝,令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之扼腕叹息!
lemo

lemo

茅厕过时新换所,屋内随边一处躲。形势发展破旧规,人民生活丰硕果。
155201508

15520150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秋风萧瑟,寒士悲歌,大诗人落魄中仍在忧国忧民。 谢邀!
宅菜

宅菜

杜甫字子美,我国诗坛上最耀眼的两颗明星之一,与李白并成为“大李杜”。韩愈曾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放此二人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杜甫的一生可谓坎坷的一生,尤其是老年时期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尽了多少的心酸与无奈,但同时不忘心怀家国忧天下,如此高尚之气节深深打动着我们。 一、漂泊成都 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西逃,唐朝大厦看起来即将坍塌投奔灵武,杜甫由此踏上了西逃的旅途,不幸的是中途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悲愤万千,可是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救国,杜甫只好把一腔怒火与悲怨化作了三吏三别,名垂千古。 在流亡的路上,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其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今天已经被开发成为“杜甫草堂博物馆”,作者本人曾经去过,游览价值颇高,对杜甫感兴趣的可以去瞻仰一下。 二、悲惨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说极为形象的表达了杜甫晚年的悲惨生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只有一个单薄的被子用来遮寒,尚未长大的儿子病在床上极为凄凉;“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年迈的杜甫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南村群童抱茅而走,杜甫在叹息什么呢,不知叹息自己,整个生活都是这种境况,只能叹息国破山河败;“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读者读了不禁潸然泪下,多么悲惨的生活呀,战争给多少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这是杜甫的生活只能用悲惨来说了。 三、高尚人格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普通人来讲,这句话没什么问题,然而杜甫胸怀天下,在小家之外他始终心系大家,谁能想到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现实生活下,杜甫竟然能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声音,这是文人风骨,他们只希望国家可以好,人民可以好。为此高尚目地他可以做到什么呢?答案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家国情怀就这样写在杜甫笔下,刻在杜甫心里,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总 “沉郁顿挫”的杜甫受时代影响,只能一次次发出对时代的呼唤,我们也要学习诗圣这种心怀家国忧天下的情怀,拥有博大胸襟,树立崇高理想。
ccxxll

ccxxll

官场不得志,国破家亡,穷困潦倒!
wurong

wurong

浣花溪畔茅草屋,风雨飘摇孤零落诗人呐喊忧天下成就不朽传世作—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
穷人妹子

穷人妹子

杜甫很有幽默感的一首诗,你读出来了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历代传诵的著名诗篇,多次入选中学教材。要想读懂一首诗,特别是杜甫这种现实主义诗人的诗,还是得对诗歌写作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天宝六载,杜甫在长安应试,由于李林甫一人作梗,考生全部落榜,杜甫的仕进之路也因而被堵塞。此后他客居长安度过了十年颇为潦倒的生活。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安史之乱后,曾被叛军俘虏。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被肃宗封了个左拾遗的官,却又因直言上谰而遭贬。到此际,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一再受到打击,热情逐渐被消磨耗去。在乱世中,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也成为了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想来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他决定辞去官职,携家逃难。由于当时成都比较安定,物产丰富,而且他在那里又有一些朋友,所以他决定去成都居住。由于交通不便,世道混乱。一家人历经磨难、长途跋泼才来到四川。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前一年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间栖身的草堂。浣花溪风景很美,杜甫为此也写了许多赞美的诗篇,比如著名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而与优美的风景形成对比的呢,则依然是生活的窘迫。虽然有朋友和乡邻的接济照顾,平时日子还过得下去,但这种来源毕竟不稳定。加上杜甫一家七八口人,要维持生活着实也不容易,援助稍有中断,一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一种饥饿困苦的境地中。空中四壁空空,一贫如洗。出现这种情况,杜甫只能强装笑脸,向当地官僚求援。有时还写信给远在彭州的朋友高适,请他援手解救急难。浣花溪也不总是风和日丽,四季如春,有时候也会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八月的一个傍晚,狂风怒号,暴风雨无情地袭击了杜甫草堂。这才有了这一现实主义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风雨无情带来的窘迫这首诗可分为四节四个部分来解读。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开篇扣题,写秋风吼叫、势如破竹的急迫形势。迅猛、强劲的秋风被拟人化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描绘狂风的声响,声音宏大,仿佛秋风在咆哮。以“怒”字修饰,仿佛风声如雷耳,而且使人贯具有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卷”形容风之形态,给人以风势大,仿佛风到之处即旋涡的联想。“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在简单勾勒出风破茅屋的景像后。诗人又转入细笔刻画,以“飞”“渡”“洒”“挂罥”“飘转”把茅草漫天飞舞的姿态写得十足。被风卷起的茅草并没有落到茅屋旁。有的如雨点似的洒在江郊,有的挂在林梢,有的飘到了水塘的坳形处。都很难再收回到。这风卷走的哪里是屋顶的茅草啊,根本就是夺走了诗人的生活屏障和希望啊!在这几句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瘦巴巴的老人,站在屋外,眼睁睁看着无情的秋风将他屋顶上的茅草卷走,吹过江去,四散各处,他焦灼、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一个老人的无奈与幽默第二节五句叙事上紧承上节而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茅草四散各处,除了前面写的那些因难以触及无法收回的之外,还有一些落在地面上,本来可回收的。却因为南村的孩童动作敏捷迅速,把这些茅草也抱走了。“忍能对面为盗贼。”是说怎么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呢?有人认为杜甫这是气急败坏,将不懂事的小孩子骂成盗贼。事实上杜甫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就像我们常称自己的孩子是“小屁孩”一样,里面虽有责骂之意,但更多的是戏谑成分。事实上在一向大家认为的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之外,他的许多诗都有漫画与幽默的成分。比如清明二首中: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在此杜甫自叙晚年多病的身体状况。为什么说“半耳聋”呢?杜甫在复阴诗云:“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身聋。”由此可见“半耳聋”是指两耳聋了一只左耳。作者在这弄一狡狯,有欲盖弥张的效果。对比而言“双下泪”,说两眼都尚能流泪,大有庆幸不是独眼郎之意。至于“左书空”,因为右臂偏枯,已不能灵活使用。故遣用左指作书,表现其顽强不屈。这些地方都很有趣味和幽默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如此,别以为孩子们把茅草抱走,诗人就真的“唇焦口燥”,破口大骂,而后生气地叹息。其实诗人这里完全是在幽自己一默,自我解嘲呢。至于叹息,除了有幽默成分之外,也有对于自身困境,以及同样处于贫困的邻里的同情,要知道孩子们如果不是穷困,可能也不会冒着大风抱走这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点则为诗的结尾埋下了伏线。恶劣的居住条件第三节八句转入写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先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愁惨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两句没有切实的生活体验是写不出来的。“多年冷似铁”可见作者已多年未置换过新的布被了,居住浣花溪边,长时间想必又冷又湿又硬。“娇儿”并不是娇生惯养的孩子,而是指年幼的孩子。“恶卧”也不是真说孩子睡相如何不好,这里也稍有戏谑之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稍稍多动一下,就将本已“冷以铁”被里踏破了,可见布被本身就早已经质量腐朽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布衾冰冷,又遭连夜雨,雨丝密集不断,怎不令人忧心如焚。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照应,再这样写就显得感情沉郁、笔调沉稳了。不绝如缕的夜雨,点在敲打在诗人的心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这一切的发生都让他早已难以入眠,睡眠时长渐短,再加上如今“长夜沾湿”的情景,更加让人彻夜难眠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眼前的艰苦,并不是让诗人自怨自艾,而是由此联想到千千万万和他一样受到贫穷困扰的人。也由此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苦难中的情感升华诗人的情感经过以上的铺垫、拓展,下文写他忧天下人所忧的情感发展就显得真实、自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句直抒胸臆,以句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澎湃的情思。诗人以“广厦”、“风雨”等字紧扣诗题及诗中景象,故情实意切、脱尽空泛。最后,诗人以“呜呼”二字领笔,把自己忧国爱民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愿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在景与情、人与事关系的描写中,把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逐步推向深处:从风破茅屋的忧虑到嗟叹衰年的“老无力”。从“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到幻想出现“广厦千万间”直至宁愿“吾庐独破”。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来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由于之前情感上的层层铺垫,文势起代,因而诗人忧念大众的情感显得凝重、深厚!这也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这首诗感情强烈而不粗浅,内容丰富而不芜杂、结构谨严而不平直,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因而千百年来始终脍炙人口,流传很广。
digiking21

digiking21

谢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全诗如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都是直白陈述语言,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太大困难。其中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以说没有这句,整首诗就稀松平常,但是不结合整首诗看,也体会不到这句的伟大之处。这首诗妙就妙在将生活中极平常的一次遭遇,升华到了“悲天悯人”的高度。许多评论说是体现作者忧国忧民,我觉得不够准确。杜甫的伟大不仅仅是忧国忧民,而是悲天悯人的人格境界。忧国忧民只是道德层面,悲天悯人是哲学层面。我们一说到杜甫的诗歌风格就是沉郁顿挫,一说到杜甫的诗歌品格就是忧国忧民,代表作 三吏 三别等等,但是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不仅仅是因为他忧国忧民,古往今来爱国爱民的诗人大有人在,更主要的是因为杜甫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性格,这种性格特征千百年后又在一位伟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名字叫毛泽东。只有有了这种源自骨髓的性格,才会在一生的思想行为感情中处处体现“忧国忧民”。我们中国的哲学讲究修身,修身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圣贤”。何为圣贤?不仅仅是道德楷模,而是参透人生依旧热爱人生,明知无力改变仍然心怀美好。可以说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体现了这种道理。你看,他说:(农历)八月秋天来了,西风把我屋顶上的茅草刮跑了,有的刮到树上,有的刮到河里。这话看似普通,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出作者焦虑心情,秋风乍起,一瞬间把屋顶给掀翻了,他的本能反应是追逐挽回损失,河里、树上是他力所不能及的,所以才要写出来,地上的他早就捡回去了。正在他焦急地想办法时,添乱的人来了,几个顽童把他的茅草当作公物抢走了,茅草于他,何等重要,茅草于顽童,玩具而已,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哀求顽童不要抢走茅草说到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真可谓“天灾人祸”。茅草被抢,后果很严重。屋漏偏逢连夜雨,风是停了,雨来了,下个不停。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在睡觉,可床头连一片干的地方都没有。一个大男人,混到这么惨,就问你窝囊不窝囊?就问你火大不火大?就问你可怜不可怜?就问你羞愧不羞愧?如果放到今天,这么一个快混成乞丐的人,给你说他忧国忧民,你想打他的心都有吧。网上调侃杜甫写诗向别人索要救济: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大家都跟人借过钱吧,口好开吗?万一被拒绝滋味好受吗?当然,自带死皮赖脸、没心没肺、借钱不还基因的人除外,王健林向马化腾借钱周转的情况除外,铁杆基友不分彼此的特例除外,但凡有点自尊的,穷得要讨饭了,肯定伤不起啊。何况是杜甫啊,敏感的诗人,正儿八经的士大夫啊,志向远大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诗圣啊。悲伤?羞愧?无奈?激愤?不解?……心情是复杂的,复杂到没法儿说,实际上也没人可说。你看,他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觉,今夜更尼玛睡不着了。我们可以想象,杜甫真的只是回忆了他安史之乱以来的人生吗?肯定不是,他回忆了他是怎么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到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头儿的全过程,只不过安史之乱是大唐的转折点,也是杜甫个人的转折点,我相信这时候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已经基本破灭了。什么样的人需要回忆,看不到未来希望的人。怎么办呢?人生咋就这么难呢?就不能美好一些吗?我穷得茅屋都住不起了,可是跟我同样遭遇的甚至命运还不如我的人大有人在啊,我是该知足常乐吗?可我的理想是全社会像尧舜时代那样淳朴和谐啊,这有点儿像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了。“小国寡民”思想并不是反对社会进步,也不是国必须小,民必须少,而是那种自然而为的淳朴状态。百感交集之后,杜甫老爷子终于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啥意思呢?意思是不要说实现最高理想的完美社会了,就是实现最低的物质层面的理想,人人都有房子住,我冻死了也行。今天,杜甫的理想实现了一半,因为已经“广厦千万间”了,但是还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几年的强拆队也告诉我们,你的房子并非“安如山”。所以,今天的诗人也发出了这个时代的声音:广厦已成千万间,万千寒士莫欢颜。钻天高耸楼盘价,羞死囊中几个钱。(向世斌)唉,谁让开发商不是杜甫呢。杜圣人搞房地产肯定免费提供住宿,因为他命都不贪,岂会贪财。最后,我想再扯一扯“悲天悯人”的事。10年前我大学毕业,到城市打工,工作都不好找,独自租个城中村的小破房子,尤其冬天,每天顶风冒雪地上下班,心里苦闷异常,可是当我看到那些小商小贩们,尤其是路边的一个孤零零的小摊时,还要受到城管的驱赶,心里就莫名悲哀。尽管后来我听说在大学门口一个炒凉粉的,已经凭做小生意,在这座城市买了3套房,而当时买房对我而言只能是幻想,我依然忍不住地替人家“悲哀”。我觉得我和芸芸众生都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应该过安居乐业、心情愉快的生活。那时候我在报社做编辑,接触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作者,我觉得真正的文人心眼都不会太坏,我和许多作者都成了工作上的朋友。那时候,我脑海里自创了一句话,叫做:我苦故怜众生苦,我乐故愿众生乐。我把这句话作为QQ签名,一位作者说我是菩萨心肠。奇怪的是,不久之后,我就被调到了省佛协工作,工资也涨了近三倍,我也才知道我的那句话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慈悲。在佛协四年,我的思想变得更深刻了。目睹百态世相,我有自己的理解,都写进了诗词里。我说过我从小学四年级写诗词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工作之前写的都不合格律,刨除之后共整理了大约400首诗词,辑为两本诗集,许多都是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本事诗”。书上说歌行体是仿照古乐府所写,我怀疑李白、杜甫的这种歌行体除了要押韵外,字数,句数、平仄都没有定规,但是说实话,我并不确定,所以我就写格律诗,有格律反而简单了,按规矩办就好。功力到位,自不觉得束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杜甫的心境,我个人认为最恰当的应是“慈悲心怀”,而并非“忧国忧民”。不当之处,欢迎诗友文明交流。以上,谨答。
cb4kk

cb4kk

面对贫困,怀念天下
will要走遍世界

will要走遍世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