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皆才华过人,却在仕途上毫无成就是什么原因?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将进酒

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建兴王沈卫兵败于东北茶石河,导致中博六州险些被外敌侵占。其子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喊打的余孽。离北王幼子萧驰野闻讯而来,出手狠戾几乎要了沈泽川的命,谁知这看似文弱的沈泽川凶得很,回...

唐酒卿

最新跟帖
菠萝

菠萝

李白、杜甫的才华举世闻名,他们的成就是唐诗的双子星座,至高无上。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与仕途的暗淡,似乎原本就很矛盾,这与两位大师的才华、性格、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李白、杜甫都是科举的失意者。两人在科举上都没有高中进士。科举是选官制度,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张九龄、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都是科举的高中者。其中张九龄做到宰相,韩愈做到吏部侍郎,白居易做到刑部尚书,都属于高官。而李白尽管做过翰林学士,那是个虚职,不是实职。杜甫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注意不是工部员外郎。如果是员外郎就是司长级,检校是闲职,没有实权,相当于助理巡视员之类的。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升迁困难。第二,李白、杜甫才华横溢,诗歌成就巨大,但是两人的性格,与官场的阿谀奉承合不来,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两人仕途不通畅,或者说不适合走官场的道理。李白诗中有:“安能使我再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这样的思想与格调,怎么与官场的黑暗同流合污?李白仗剑游天涯的任侠性格也不适合做官。第三,得罪权贵,甚至皇帝,仕途受阻。李白在做翰林供奉时,性格豪爽,目中无人,不把权贵放在眼里,得罪了宦官高力士。“天子呼来不上船”,如此大牌。唐玄宗封李白翰林供奉,不过是作为御用文人,李白的性格岂是甘心做无聊文人的?翰林院的同僚也不是李白的同道之人,他感到自己曲高和寡,受别人猜忌,于是主动请辞。李白晚年成为永王李璘的幕僚,在永王兵败后,受到牵连,流放夜郎。御史中丞宋若思曾有意邀请李白出任参谋,被唐肃宗否定。至德二年(757)杜甫做左拾遗时,因营救房琯,触怒唐肃宗,虽然得到宰相张镐营救得以释放,被贬官华州(今华县)司功参军,但是唐肃宗表示不再重用,杜甫失去了仕途的晋升之路。仕途的阻隔,阴差阳错,让两位伟大的诗人,避免了官场的倾轧,而在诗歌的题材、思想、艺术方面得到了发展,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多两位仕途的高官,不过是两个官僚而已,毫无意义,远不如出现两位伟大的诗人的成就巨大。
evender_fan

evender_fan

五行干支命理:才华横溢,必身康心旷伤官旺,而伤官这个才华之神是傲官不羁的,所以与仕途丶官贵无缘。
lilithzhao

lilithzhao

真正有才华的人看不上尔虞我诈贪腐恶习的官场,一个是纯洁的一个是肮脏的,小编一定是喜欢肮脏的仕途!
zsss

zsss

性格决定命运,不管个人有无文化知识,要想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必须随波遂流、趣炎附势、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天下文人学者,多数恃才傲物、天生傲骨、不肯向权贵低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不讨好权贵,捞不着一官半职,手中无半点权力,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仅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智慧,甚至穷困潦倒。性格决定I他们的命运,也影响了他们的成就。
liuyiya

liuyiya

命运之神是吝啬鬼,一个人的伟大成就极少是全方位的。
cynthina

cynthina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圆滑呵呵!我是文秘出身!身心体会
逐華流照君

逐華流照君

不是他们优秀,是优秀的人不敢写,优秀的人还忙这享受,赞美的词人都写光了,太阳那么亮,灯火还怎么照亮
木南瓜

木南瓜

李白确实是不世之材,杜甫确实是百年难遇,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个浪漫,一个拙朴,皆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再现的文学奇才。李白的才华达到何种程度?他得到了皇帝唐玄宗的青睐,可谓“达天听”,皇帝天天捧着他的诗歌吟诵,天天与他诗歌相见,所以,李白被授予了翰林院待诏,虽然是个低级事务官,但毕竟进入了官场。李白一生并未正式参加科举考试,有人以为这是他仕途不顺的原因,其实,在唐朝,科举并非唯一入仕途径,很多才子都是通过官员和地方推荐步入仕途的,李白都受到皇帝的关注了,自然会给个官当当。然而,李白的太过顺利,让他本来骄傲的心还生出了轻飘的狂妄,又过于显眼,故遭到了同僚的妒恨,一些人联合起来对他进行攻击,唐玄宗也架不住了,最后不得不赐金放还,李白于是重新回到了原点。这次放归,是性格造成的,一生政治上无大作为,似乎也是性格造成的,李白后来卷入永王的政治斗争,既是性格的使然,也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结果被流放夜郎。杜甫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其时已过而立之年,都35岁了,但依然落第了。之后,向皇帝献赋,向高官投稿,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但他在长安求官十载,却终无起色,朝廷授予他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相当于管兵器仓库的小官儿。安史之乱一起,生灵涂炭,遭受战乱,杜甫到处逃命,但他并没忘记求官,唐肃宗灵武即位,他竟要去灵武投奔肃宗,你想,灵武那可是宁夏啊,多么遥远,结果半路被叛军给抓了。后来唐肃宗回到了关中凤翔,杜甫又去投奔,终于得到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这就是“杜拾遗”的由来。安史之乱比想象的更乱,朝廷军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自己都顾不了,自然也顾不了诗圣,杜甫后来终因离乱,病死于湘江的一条破船之上。李、杜二人在仕途上并无多大成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平时的一个最大的误解,总以为一个人有才华,就应该仕途顺利、青云直上,皇帝就该对他连连提拔,百官就该对他众星捧月,百姓就该对他感恩戴德,这其实都是如同追逐明星一样惯出来的毛病。为什么?一个人有才,大都是指文学才华,诗写得好,文章做得棒,但是,诗写得好、文章写得棒,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有何根本作用?顶多是些心灵鸡汤,让人内心得到一点抚慰和满足,但对于天下大事,则于事无补,至少补得不多。李白、杜甫的诗做得再好,面对安史之乱,也只能作壁上观,最多写写“穷年忧黎元”的诗歌,于时势却无济于事,更无法扭转乾坤。所以,文才是一回事,政治才干又是另一回事,也不要因为皇帝没有重用才子,就以为是什么值得抱屈的大事,书生治国,因荒唐而误国误民的大有人在。
各种作的昰荃

各种作的昰荃

原因是多才多灾,功大罪多原理是一样的。
左岸右转

左岸右转

以前的人和事究竟怎么样,我并不知道。不敢妄议。但在我认识的人中间,混得有头脸的,不一定是智商高的,但一定是情商高的。或者兼而有之。
曌

革命工作,不是请客吃饭!
tippicjy

tippicjy

还记得哲学大师曾仕强先生曾总结过,中国文化上虽然注重集体,但是不推崇个体,喜欢审丑,不喜欢审美。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民族性带有某种自虐,曲折的倾向,对于一个个体的成功,不予鼓励和赞赏,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说曹操,在乱世里终结了诸侯的纷争,有助于天下大局的稳定,让老百姓能够免于战乱,发展生息,而曹操一辈子也最终不敢篡汉,然而老百姓最终给他的一个评价不过也就是个枭雄。比如说雍正,辛辛苦苦推行改革,把老爹康熙东征西战的亏空补上,又给自己那个作死儿子乾隆留下了吃喝嫖赌的财富,最后历史书上却只有一个康乾盛世,雍正的评价却是“弑父,杀兄,暴君.....”比如说李鸿章,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维护中国人在近代最后的一点尊严,但是最后千夫所指祖坟都刨干净了。比如说袁世凯,晚清最有能力的实干家,近代的很多改革,很多创新,都是他的成就,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只有“卖国贼,窃国大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中国哪个个人有点出息,有点高调,过得好一点,这个民族最喜欢的都是侮辱他,毁掉他,但是对于那种失败者,却是赞赏有加。屈原跳江自杀,士大夫的楷模。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是英雄。关于败走麦城,关于是江湖膜拜的神。岳飞抗金被杀,岳飞是英雄。胡雪岩,耍钱吸血的,失败了的被反复颂扬,而盛宣怀,实业强国的官商,民间不传播。张学良败家败国,东北大好的河山一枪未放送给了日本人,他艰苦创业的老爹是“土匪头子”,而他吃喝嫖赌一辈子是“青年才俊、爱国人士”。反正你失败了,失败得越惨,大家越开心,越纪念你。所以杜甫、李白这两个四处流浪,仕途不顺的,被民间万代流传和纪念,类似的还有苏轼,苏轼一家人都是学霸和才子,但是只有一个苏东坡是最出名的。至于那些过得好一点的,也就是在他那个时代有点正经工作和收入的,辛弃疾啊那些就没有过得惨的地位高。心理上,谁惨谁评价高,最惨的被捧上天。其二,其实才华这个东西更接近于理想,而现实其实是很狗血的。会吟诗作画并不能统治好一个国家,不要说一个国家,一个三个人的小班组里面都是非常现实的利益分配,不会有人因为你有才华就跟着你混,更不会跟着你一起做大事。在仕途上要有成就,那就是接地气,低调,没有个性,实干,外加出生和运气,出生并非王公贵戚,那必然就是低调的熬,时不时用电脑筋和手段,然后等运气来,如果一直很高调的话,那就会出现前面说的情况,背上一堆人们在背后的嫉妒和不满,那就谈不上合作共赢和进步了。能写文章的才华只是便于传播,但是经国济世的才华可不是吹拉弹唱的传播这么简单的,比如说雍正爷一辈子没有出多少次皇宫,大白话批折子批了几十万字,然后被大臣、士绅编着段子骂,但是最后就是他这些大白话折子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宋朝画画的,明朝做木工的那几个才子,最后都是搞的来天下生灵涂炭的。再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本来就尊重个体,赞美个体的成功,在这样好的环境背景下,推动社会进步的也都是实干家,而不是那些“才子”,这些实干家也不乏残忍狡诈的性格,比如爱迪生阴特斯拉,比如火箭发动机专家冯·布劳恩让大量犹太老公干活,他们都不是才华横溢的道德楷模,但是面对现实的世界,就是谁牛谁BB。才华与个性是人性最珍贵的东西,但是只有当你接地气,掌控了现实,才能保护好自己跌才华和个性,否则自己活着的一生可能就很坎坷,只有死后被人怜悯传颂。更多优质原创回答,希望各位大佬多多鼓励!
realeepic

realeepic

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一下啊!如果晚唐的统治阶级重用了二人,唐朝的唐朝不知道又要延续多少年。人才的合理利用是一个国家的气数啊!
躺石

躺石

功名利禄不是那时知识分子的追求,李白志存高远,视做官如草芥,诗中常有流露,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古来圣贤皆寂寞,唯一饮者留其名”,…………
冰洁雪儿

冰洁雪儿

太白之白唐长安元年,剑南道青莲乡,李白出世,五年后,武则天驾崩,他开始读书。15岁,李白在故乡出了名,文章好采,性格豪爽,和普通少年一样,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知道,却无时无刻不彰显着自己的倔强和叛逆。他聪明,他骄傲,所以他去做他喜欢的任何事。“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练剑习武是为了行侠仗义,赋诗作词是为了抒发胸臆,修道访仙,则是为了探寻人生的意义。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遍名山大川,沿路主持公道。传说他曾拜谒宰相,赫然在名帖上留下“海上钓鳌客”的字号。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李白答: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宰相又问:何物为饵?李白笑道: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这样一个讲义气的意气之人,平生最爱就是结交朋友,说他朋友满天下,也不为过。对于喜欢的事,他心中也常怀着一股傲气,要和人争个高低:做侠客,剑术一度排名全唐第二,仅次于剑圣裴旻。做道士,紫极宫高天师亲授道箓,是正统的修行者。做诗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没有不知道李白作品的。他这辈子不爱钱,但一生都在追逐权力,也曾无限接近权力,最终还是擦肩而过,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很多人想不通,这样一个疏狂天真的人,为什么热衷于尔虞我诈的官场?人潮人海,总归随波逐流,就算逃离了人群,也很难逃脱人性。我们总觉得他是天上的谪仙,只有日月,山海,天地,盛世,才能与他匹配。连皇帝都不配让他俯首称臣,大家却忘了,李白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活着的李白,有他自己愿意做的事,那就是当大官。死了的李白,才是属于我们的诗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许多人,年少时无畏、狂奔、撞墙,头破血流,长大一点,就说服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或许驯服,或许通透,总之会认命,接受人生的无能为力。那股名为“理想”的力量,终将随着岁月蹉跎、世事无常,完全消散于我们内心。文人更是如此,苏东坡几度沉浮,陶渊明抱朴守拙,一个看开,一个看淡。杜甫晚年的诗文,不论长短,行笔落意只剩四个大字“无可奈何”。一介凡躯,你奈命何,人皆草芥,你奈天何。但李白在这件事上骗不了自己,自始至终,他脑子里就没有归隐的选项,只求轰轰烈烈,只要惊天动地。他的理想,就是他的月亮,他用一辈子去追逐自己的月亮,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变成了别人的月亮。月亮在追逐月亮,冷不防,月亮也在成为月亮。逐月之月天宝十二年,一个叫魏颢的男人从王屋山出发,途经梁园、东鲁,辗转江东、吴越,行程数千里,终于在次年五月追到广陵,寻到了李白。这个狂热的崇拜者,用一片赤诚,换来了李白的信任,两人不仅同游金陵,李白还把平生所写诗文,尽数托付给魏颢,允许他为自己编辑作品,流传后世。在这部《李翰林集》的序言中,记录了诗仙一生的情事: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李白一把年纪,吃尽了天真无邪的苦,却依然能在54岁,面对一个相识数月的忘年交,掏心掏肺地谈论昔日时光,把自己燃烧生命写出的文字,平静坦然地托付给值得的人。尽管有过欺骗,有过痛苦,有过矛盾,但他仍旧是那个仗剑天涯的白衣少年,永远清澈直白。而那短短41个字,就缩写了李白刻骨铭心的四场爱情。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公元727年,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民不聊生。在这个秋天,李白终止了游历,带着一路上目睹的人间疾苦,想去朝廷谋个差使,为国家做点事,但是派系林立的朝廷,岂是他有才华、有抱负就能挤进去的? 报国无门,为了排解怨气,他独自一人到了云梦,整日地泛舟饮酒,放纵身心。好友孟浩然也在此地,见李白到了婚配之年,还索然一人,无依无靠,就自作主张地替他牵线搭桥,攀上了当地望族许家,和许大小姐喜结连理。这个前任宰相的孙女,应当是一个温柔的江南女子,不然怎能拴住李白这匹烈马,而且让他的感情栖居在一个女人身上,安定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李白入长安,访洛阳,借助岳父的地位,广泛地结交名流,但始终没捞到想要的官职,潦倒失意,就躲进山里求清净。为了远大前途,他曾无数次低下骄傲的头颅,卖弄才华,讨好权贵,他告诉自己:这都是为了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权宜之计而已。所以他勾搭玉真公主,和王维争风吃醋,攀附贺知章,迷失在权欲中,难以自拔。他忘记了家里还有一个妻子,还有一双儿女。他们需要他,可他暂时不需要他们。那个善良的女人,默默为李白抚养着后代,直到738年离开人世,半生在为丈夫的性命担忧。许夫人死后,李白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岳父家,继续颠沛流离的生活,很快,一个与他同样率性的女人,出现在了他的生命里。历史上关于这个女人的记载很少,没有名字,没有来历,只知道姓刘,她大概也是被李白的才华所吸引,却在同居之后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过度理想化的诗人。李白确实不适合过日子,他今朝有酒今朝醉,对未来的唯一规划,就是要当拯救天下的大官,他总以为自己一定办得到,至于如何去办,就交给天意。他向世界炫耀着自己的才华,以为世界会因此奉上他觊觎的一切,但世界的规则不是这样的,你想要的东西,需要不顾脸面地去争抢。那女人受够了李白的颓废,当面骂他窝囊废,到处讥讽自己的情人除了写诗,一无所长,什么都不会。但这些都没能骂醒李白,也没有女人会愿意跟一个看不到未来的男人在一起,哪怕曾经深爱过。女人主动离开了李白,消失在了诗仙的人生,也消失在了历史。又过了几年,李白依然没有当上官,索性拖家带口地搬到了任城,继续精进自己的武功,这时他已是天命之年,事业没有起色,还做出“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的决定,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传说,他在这里拜了“剑圣”裴旻当师傅,还收了“死士”武谔做徒弟,彻彻底底圆了自己的豪侠梦,不亦乐乎的做起了武林中人。或许是意识到了孩子无人陪伴,他找来一个温顺的山东女孩,照顾全家的饮食起居,这又是一位无名无姓的女孩,很快也为李白生了个儿子。这个毕生写下近千首诗歌的文豪,极少在诗句中提及过自己的爱人们,他为友人写下众多的赠汪伦赠孟浩然闻王昌龄左迁,却不肯给他的女人多一分温情。就像他那首著名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的情诗只能为他人而写,不能描摹自己的爱情。他害怕那些爱情的温柔,会冲淡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气干云,会让人忽视他“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的豪情壮志。无名无姓的山东女孩,在任城的小宅子里,安安静静地养育着孩子们,柴米油盐恬淡,时光安然流转,于五年后孤零零地病死,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幼子。此时的李白,身在长安,任职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信,陪伴帝王身侧,如愿以偿地站在了权力漩涡的中心,被众人崇拜。但当他准备放开手脚,施展抱负的时候,才发现,他就像李隆基豢养的一只鹦鹉,毛色鲜艳,能说会道,但是只能说皇帝想听的话,说皇帝想说的话,除此以外,做什么都是多余。这个事实,一度让李白陷入崩溃,他疯狂地酗酒,忤逆杨玉环,逼高力士脱靴,羞辱朝廷里金玉其外的官员,嘲笑他们尸位素餐。不到一年,皇帝就厌恶了这只不听话的鹦鹉,一夜长安冷雨,李白被赐金放还,赶出京城,同时也舒展了羽翼,得以继续游山玩水,畅快地写诗做乐。李白又去找老友元丹丘,在隐居之处石门山,一次酒席间,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之后在九州游荡,正好撞见杜甫,就结伴而行。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过是憋在心底不可说,只能趁醉发出的怒吼,此时此刻,唯有“将进酒,杯莫停”。那年夏,他人在开封,和杜甫、高适喝大酒,大醉在梁园,抓起毛笔在墙上写了一首新诗,末尾两句照旧胸怀天下:“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满脑子都是东山再起,却意外做了东床快婿。当地的一位世家女子,看中了诗人的才华,花钱买下了整面墙壁,找到了李白,说要招他做上门女婿。这个女子,便是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嫡孙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约也还是有些势力的,李白半推半就地顺从了,婚后他还是随着性子,四处寻仙游历。而这种游历的性质也慢慢变了,从一种探索世界的勇敢闯荡,变成了李白懦弱内心的创口,他必须用一种对抗的、不安定的游走,来证明他的叛逆,证明他的与众不同。只有在路上,他才能相信自己还是那个靠理想就能活下去的李白,尽管他的衣食住行,不是靠妻子,就是靠朋友。他期待自己成为位高权重的人,拯救天下,却不肯放弃个性,不肯接受平庸。所有天才刻在骨子里的恐惧,就是失去天才,泯然众人。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世的幻影一朝破灭,地上的生灵们,忙着杀戮,忙着逃窜,无一例外,不想变成地下的鬼。皇室西行巡狩,满朝文武各寻出路,投降的投降,隐居的隐居,王维和杜甫都被抓起来圈禁。李白跟着妻子宗氏一路南下,停留在金陵,也停留在庐山,那都是他少年时纵马而过的风景,年过五十,再次造访,却是为了避难,一切物是人非。月光如瀑,倾泻在峰峦如聚,他提笔写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安稳不久,李白又给自己惹来一桩祸事,他听信永王李璘的哄骗,加入了叛军的幕府,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企图割据的王爷,和李白一样,是个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通常没有好下场,在乱世尤其如此。所以李璘很快兵败被杀,参加过叛乱的李白,就这样糊涂得下了大狱,等着秋后处决。跟了李白多年的宗夫人,熟悉他的倔脾气,早就劝过丈夫别蹚浑水,但李白宁愿相信这是好运,是王爷来之不易的赏识,凭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抛弃了理智,决意干一番大事。“既然拦不住,只好成全你。”丈夫出事之后,宗夫人翻山越岭去营救,利用家族残存的人脉,四处联络李白的朋友,最终在宋若思、崔涣等人的奔走救援,郭子仪的辞官力保下,李白被免去死刑,改判流放夜郎,流放途中,又遇到天下大赦,免罪归乡。折腾完的这年,他正好六十岁,宗夫人已不幸病故。大儿子李伯禽娶妻生子,过自己的日子去了,二儿子李颇黎在流离中不知所踪,唯一的女儿李平阳,嫁人不久就去世了。对于这些骨肉,李白应该是问心有愧的,生而不养,几乎没尽到父亲的责任。除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他再没给平庸的孩子们留下什么: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我想起你们的时候,也会哭得很痛苦,可擦干眼泪,我还是要上路,因为我有不得不做的事。红尘里,离合悲欢,本就难防。李白孤身一人返回了江陵,投奔亲戚。后来他也死了。关于他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醉死,有人说是病死,还有人说是捞月亮溺死了。不过这些都跟李白无关了,他已经回他的诗里去了,又或者,回天上去了。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他本就不属于人间。如梦之梦长安元年,扬州大明寺,一个十四岁的沙弥,立志弘扬佛法,五十多年后,历经六次艰险东渡,他终于如愿,将高深佛法传入野蛮之地。开元年间,一个世家子弟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五十多年后,他独自一人,身陷敌营,仍旧大骂反贼,于是被贼人缢杀。开元十九年,一个少年从家乡出发,漫游吴越,历时数年,他自幼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谁料一生慌乱,片刻不得安息,但他却始终忧国忧民,不敢忘却文人的风骨和使命。第一人法号鉴真,是日本律宗开山祖师,第二人名叫颜真卿,自创“颜体”,是古往今来唯一能和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第三个人就是杜甫,死后与他的前辈李白并肩,一个“诗圣”,一个“诗仙”,沉淀为中国文学的两座高峰,万世瞩目。和他们几乎同时,还有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剑圣裴旻,诗佛王维,他们都是除了李白之外的“盛唐”,和李白一道扛起了大唐的脊梁。天宝四载,杜甫在齐鲁和李白见了最后一面。杜甫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赠杜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能重逢。杜甫经常梦到李白,但他总疑心那是李白死后,特意来托梦告别。每次梦醒,都心痛莫名,哪怕李白稍微安分一点,都不会让亲友如此担忧。偏他是个世间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年轻时天南海北的闲逛,一把岁数,还被流放到偏远之地。直到某年某月某日夜,玉轮凌空,群星黯淡,月光满照大江,千里波光粼粼,水心旋转的扁舟上,一个裹着白袍的老男人,丢了佩剑,打翻酒杯,跃进水里,身形一抖,像游龙入海,消失不见了。两岸沉默的猿猴忽然开始嚎叫,哀鸣惊醒了百鸟,一时间,鸟鸣和猿啼,此起彼伏,沿途虽荒凉无人迹,热闹犹胜人间三分,仿佛是在为谁送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间多荒唐,不如随它去。770年冬天,家破人亡,漂泊多年的杜甫,也死在了一条破船上。李白,你走了八年,我又在人间迎来风雪,似乎比往年都要冷一些。如今我们都满头白发,看白驹过隙,带走我们的青春,也带走了繁荣。好晨光,好风光,错了时光,容不下你,也容不下我。不如就当做梦一场,叹息一声,梦醒仍是盛唐。
Selina

Selin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