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最新跟帖
DIO

DIO

换了一个人嫁

selina989

selina989

公元641年,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的妻子。649年,松赞干布逝世,那一年,文成公主才24岁。

悠然小生

悠然小生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64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文成公主;641年,16岁的文成公主远嫁24岁的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到达逻些(今拉萨)后,松赞干布非常高兴,他对大臣们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意思是说,我的祖先没有一个曾经和中原七国通婚,如今我能够娶到大唐的公主,实在是太幸福了,应该为公主修建一座宫殿,让后世子孙永远纪念。”于是,松赞干布在逻些的布达拉山上修筑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唐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



650年,33岁的松赞干布逝世。松赞干布仅有一子贡日贡赞,先他去世。故赞普位由贡日贡赞年幼的儿子芒松芒赞继承。没有生育下子嗣的25岁的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她一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

680年,守了30年寡的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享年55岁。吐蕃王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朝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待遇的,松赞干布的5个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尽管无儿无女,夫妻情缘短暂,且远离故土独自生活了30年,但文成公主为汉藏友好团结和藏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得自己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她的人生,值了!

SALHTY

SALHTY

她肯定不是唐太宗的女儿,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时,李道宗一路互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了拉萨之后,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了翁婿之礼,所以有人据此猜测,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李道宗乃大唐开国名将,是李渊的堂侄,又是李世民的堂哥,位高权重,假如有个女儿嫁给吐蕃国国王,他应该感到光宗耀祖才对,不该藏着掖着。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到大唐,提出要娶个唐朝公主,但被唐太宗无情的拒绝了。

如果真的地位尊崇身份显赫的话,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是十分不符合常理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文成公主不过是为了大唐和吐蕃保持友好关系,由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出来的公主,种种迹象表明,她可能连宗室女都不一定是,因此史官在史书中,才对文成公主的出身讳莫如深。文成公主入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王后的时候,她还只有十六岁。这样的年纪要是说她在刚到吐蕃的时候,心中就有什么民族大义,立志于建立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

文成公主是带有政治使命的,但这个使命最初是强加在她身上,十六岁的花季,本该是自由无拘的,但文成公主却因为皇帝的安排和政治得需要,来到了一个当时被大唐当做蛮夷之地的地方,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我相信在文成公主的内心中,最初是矛盾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在文成公主之前的历朝历代,有过不少公主和亲思乡的例子,大都没有一个好下场,例如王昭君想回归母国但并没有成功,最后服毒自尽。

liuxuejie

liuxuejie

可能大家在看历史记录文成公主生活可能会生活很好。但是历史有真有假,历史自已去分析。

作为宗室之女,并非皇帝之女。文成公主16岁嫁给松赞干布,是心甘愿情愿吗?肯定不是了,生活9年却只有3年的交集。而地位却没有尺尊公主地位高,松赞干布有6位女人,可见文成公主并没受宠,而文成公主唯一受欢迎的应该是带来大量嫁妆,为吐蕃人民带来先进文化科技。在松赞干布生前就受冷落,死后无儿无女的文成公主处境更好不到那。

可能你会有疑问,我们对比一下和文成公主出嫁情况差不多的一位公主。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为了维护 汉朝和 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 出嫁到 西域的乌孙国。曾嫁予三任丈夫。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在宫庭斗争不仅为自已也是为国,后来岑陬病危了。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解忧公主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 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就是这位看柔软的公主却是汉王朝在西域的前沿的代言人,一站就是几十年。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这位有身边有儿孙缠绕,生活不错的公主仍不忘故土,不愿生活在异域。

你说无儿无女、地位不高的文成公主不思念故土,心里不被受艰熬。那她为什么不回去呢!松赞干布死后,权臣把握朝政,一位前朝无权无势的妃子,谁会再意。和平不到十五年,唐吐全面紧张,战争规模还很大,文成公主就成了面子活,吐蕃不放,唐朝不收。有使臣见过文成公主,她生活的好坏,也会向皇帝提起,但是皇帝是不会在意她的,就算生活再不好,在史书也要写好,毕竟是从皇家出去的。不论她死后吐蕃多风光大葬。

都改变不了文成公主守寡三十一年的时间,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太凄凉了。死后再多歌颂称赞,对于生前孤苦都显的苍白无力。

不否认文成公主舍身入藏,为唐番两国人民带来的贡献,但也要看到作为女人的不幸。

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为了政治利益而被远嫁和亲的公主大多是悲惨的结局,因此文成公主最后时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凄凉。

我们想象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美好爱情,只不过是笑笑而以


heresryan

heresryan

历代和亲公主都是凄凄惨惨戚戚。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文成公主不存在,她背后有强大的大唐帝国撑腰。

松赞干布求娶大唐公主的时候,一开始使用了逼亲的方式,大军逼近了四川松潘,李世民派遣交合道行军大总管,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兵部尚书侯君集率领二十万大军,在松潘击退了松赞干布的吐蕃军,这小子老实了,诚心诚意的派遣使者禄东赞去往长安,拜见李世民求娶大唐公主,李世民有女儿二十多个,但他舍不得孩子去吃苦,都知道和亲公主的命运。

宗室远支,山东济宁任城王李道宗有一女,年方二八,正是适婚年龄。公元641年的元宵节,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个小姑娘在父兄的陪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要知道那是古代,路面不平又没有飞机高铁,文成公主在进入青海后,曾经做过短暂停留据说是学骑马。

她进藏后,地位非常高,是松赞干布的正妻,另外两名小妾据说来自于尼泊尔,尼泊尔能与我大唐帝国相提并论吗?而且,李世民给予了大批金银珠宝作为陪嫁,虽说她只是远房宗室,但也颇得教化未开的松赞干布和吐蕃臣民的喜爱。

根本不存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局面,但是,高反肯定是有的,毕竟进藏的时候,翻越了青藏高原。那个地方生存环境恶劣,再怎么样也不能和大唐富庶相媲美,据说,文成公主在丈夫去世后,曾经上书李治想回归故土,李治拒绝了。680年,文成公主患天花去世,终年五十五岁,走完了尊贵荣享的一生。

xxyyup

xxyyup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藏汉和睦相处 ,将先进文化带到藏区,促进西藏经济文化发展,藏汉世代友好。

常忆西湖

常忆西湖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算是一个政治婚姻。在古代,联姻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文成公主嫁过去之后守寡30年。但是文成公主非常受当地人民的敬仰,所以说,日子过得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

文成公主的婚姻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一统吐蕃,建立了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朝。公元634年,17岁的松赞干布向大唐派出使臣,非要娶一个唐朝的公主做老婆,唐太宗李世民不同意。松赞干布知道后很生气,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扬言唐朝不和亲的话,就派大军大举进攻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吃素的,岂能被松赞干布的威胁吓到!他派大唐名将侯君集率领大军前往迎战,唐军主力还未到,吐蕃军就被唐军先锋击败。松赞干布害怕了,就直接撤兵,退回了吐蕃,赶快派使者携带黄金,向唐太宗李世民谢罪,并再次求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边境的和平,这才勉强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

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只是唐朝的一个宗室女,被唐太宗李世民临时封为公主,糊弄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李世民下诏将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随后,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与松赞干布完婚。由于文成公主代表唐王朝的高贵身份,松赞干布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封文成公主为王后,还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后来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了以后,却仅仅只有九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文成公主选择在吐蕃守寡了三十年,过的也是相当的幸福。

一、藏族百姓对于文成公主相当的敬佩。

虽然松赞干布已经去世了,但是当地的藏族老百姓对于文成公主依旧还是相当的敬佩,当时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也被封为了王后,这个地位在吐蕃是相当的高,后来她选择在当地生活,其实生活的也是很悠闲自在的,可能比起中原地区,这里还要舒服很多,毕竟在宫廷内明争暗斗也是很多的,就算是公主也未必可以高枕无忧一辈子。

二、文成公主在地位上很高。

文成公主虽然没有参与军事和政治事务,但她对唐朝和吐蕃的缓和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吐蕃噶尔家族掌握大权,并且积极对唐进攻时,文成公主还能派出使者表示希望与唐和亲,调节双方的紧张关系,努力改变当时的政治关系,就可看出文成公主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和她所拥有的话语权。

三、文成公主除了地位高之外,还很富有。

据成书于公元八至九世纪的于田教法史记载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时,她在吐蕃建了一座大寺庙,并向寺庙提供土地、奴隶和牲畜。所有比丘都来到这里,并得到公主的支持,因此大乘教法得到进一步推广。

所以,文成公主的财富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回到唐朝?

一、文成公主没有任何理由回到大唐王朝。

留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维持两个国家的稳定局面,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回到大唐王朝,反而会让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嫌隙。文成公主留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利于大唐王朝边境稳定,而且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自己已经在这里结婚生子,没有必要回到大唐王朝。

二、回大唐的身份很尴尬。

她只是一个宗室女,据推测可能就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出嫁的时候从中原到吐蕃这一路的长途跋涉,都是李道宗护送的,如果不是父女关系不会让他护送。

如果她回到大唐,回到长安,她会得到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呢?很难说。她在吐蕃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有很优越的环境、很崇高的地位、受到藏族同胞的尊重。如果放弃这一切回到长安还能不能得到这么高的礼遇就很难说了。

三、和当地习俗有关。

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文成既然嫁到了西藏就要入乡随俗因此尽管他曾经是大唐的公主如今也是西藏的媳妇。所以尽管她的丈夫去世了因为西藏的习俗她也不能再回到唐朝。而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尽管唐朝想要接文成公主回去也要考虑的两个地方的和平发展问题不能触碰到别人的底线。

所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文成公主还是决定留下。其实,这也是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多年以后,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真的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所以她不会回到长安的。

结语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去世。唐和吐蕃都对她的去世表示了哀悼和怀念。唐朝专门派遣使者祭奠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也是松赞干布的后妃中唯一享受后人祭祀的妃子。从唐代和吐蕃对文成公主葬礼的关注来看,文成公主虽然丧偶,但生活富裕,地位高,受到人们的尊重。文成公主也对唐朝和吐蕃关系的友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Alina_Miki

Alina_Miki

在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依然留在了吐蕃,虽然两人并没有孩子,但是她对这个地方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感情,由于她带来的文化所改变的吐蕃人民也深深的爱着这个公主。最重要的是据传说文成公主并不是宗室女,在封为公主之前只是一名小小的宫女,相比大唐她对这片吐蕃大地的感情更重,所以才会选择在这里度过余生吧。在我国古代,和亲是维系两国或者两个地区之间友好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两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避免了战乱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但是对于和亲公主来说,她们却是悲惨的,按照古代女子婚嫁的年龄来说,她们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和亲了。长期居于紫禁城的她们,就这样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文成公主就是其中一个和亲公主,文成嫁到了吐蕃,她的到来维护了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虽然不知道她是否是自愿嫁给松赞干布的,但是两个人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松赞干布也的确把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少女放在了心上,据说布达拉宫就是为文成公主所建造的。而文成公主也为吐蕃带来了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种植技术等,同时也为吐蕃政治体制的改进做出了贡献。在众多和亲公主中,文成公主其实是比较幸运的了,毕竟她遇到了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吐蕃...

janice

janice

生活清苦,心情不好。

阿童木

阿童木

唐蕃关系

大唐太宗皇帝在位期间,唐朝开始迈入全盛阶段:此时大唐的头号边患——东部突厥已经被大唐灭亡,其首脑颉利可汗也开始在长安城过着特殊的客人生活,而称雄东北亚的高句丽王国,在没等从隋末大讨伐的创伤中缓过来的状态下,又遭到大唐的讨伐。除此之外,太宗皇帝眼里不觉得世界上存在让大唐恐惧的边患。

而大唐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上,也在这前后完成了统一,走向全盛,而统治这片高原的政权,名叫吐蕃。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的强盛,而太宗皇帝也知道吐蕃的优势所在:论国力吐蕃不能和大唐相比,但是,吐蕃有地形优势存在,如果唐朝和吐蕃关系反目,那么唐朝和吐蕃的边境将很难安宁——吐蕃可以骚扰大唐,但唐军却很难适应吐蕃的高原气候去追杀吐蕃。于是,唐朝和吐蕃在经过一系列的摩擦以后,决定议和。最终,唐朝和吐蕃实现了和亲——李世民将文成公主赐婚给松赞干布。

那么,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情况如何?

唐蕃冲突

唐朝永徽元年(西历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此前,唐朝的皇帝也换做了唐高宗。

唐高宗在位期间,唐朝和吐蕃由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冲突——大唐希望可以向西扩张,而吐蕃也有囊括西域甚至侵占唐朝本土的意图,就这样,大唐和吐蕃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唐朝和吐蕃之间连绵不绝的战争爆发了。

而文成公主直到永隆元年(西历680年)才在吐蕃因为疾病去世。可以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足足生活了三十年光景。

文成公主的这三十年岁月,可以用孤苦和尊荣并存来形容。

所谓孤苦,毕竟这三十年时间里,自己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女陪着自己,这种孤苦可想而知;

所谓尊荣: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的朝政落到了噶尔家族手里。噶尔家族为了避免落下口实,对吐蕃的王室成员很是尊重。

文成公主就吐蕃来说是先王的女人,就大唐来说毕竟是大唐的公主,因此,噶尔家族为了在吐蕃百姓中树立好形象,对文成公主十分礼遇和尊荣。

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因为疾病去世。公主去世后,吐蕃以崇高礼仪下葬公主,同时还为公主修庙祭祀——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公主的地位。

Mia

Mia

实亊求是讲,象西藏这边塞之地,氧气稀薄,今天人去旅游去演出有些还需吸氧,要知道现在人是坐飞机或汽车去的,想想那时的路,真不知公主是怎么走到拉萨的,可见文成公主身体素质绝非常人能比,在那苦寒之地,松赞干布作为当地人仅活33岁就死了,文成公主竞然活了55岁,可见这个公主真不简单。文成公主虽然路上吃了不少的苦,但从小昭寺为其而建来看,文成公主到拉萨后精神生活相当富足,藏族人民给与她无尚的尊重和荣耀,物质上也极富足,地位也很高,说明中原文化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影响着她。另一方面,汉唐早期的和亲政策也是实力不足,为了边境安宁,无奈之举,真苦了不少公主。唐到李治武则天时期才真正强大自信,废了和亲政策。不得不说,国家还得靠实力,靠和亲苟安一时,也没完全避免战争。但文成公主等和亲公主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为汉藏文化融合做出了贡献。

simolily

simolily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了一种说法,说文成公主在入藏后,其实过得并不好,尤其是在松赞干布死后,因为地位低下,处境就更是艰难。

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其中的不少“证据”更是像模像样,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能举出不少例子,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另一位嫁给松赞干布的公主:尺尊公主。

关于尺尊公主的说法,最主流的有以下三点:第一、尺尊公主先文成公主入藏,因此她才是松赞干布的长妻;第二、松赞干布更是为了迎娶尺尊公主才修筑了红山宫堡;第三、尺尊公主入藏后,修建了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则只是修筑了小昭寺,两个寺庙一大一小,地位差别不是很明显么?

其实以上的几种说法,都有着一定的逻辑问题。

首先是先后入藏的说法,文成公主的入藏时间确实要晚于尺尊公主,但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否是长妻(正妻)地位,其实与先后顺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古代为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妾即使再早入门墙,地位仍然是敌不过正妻。

而且,这种说法其实本身就有问题,它的提出者可能将西藏当成了中原地区。事实上,在当时的吐蕃,并没有明确的长妻制度,更没有所谓的平妻制度(古代贵族为联姻而在一夫一妻制外所设的特例)。

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尺尊公主为松赞干布的长妻,其实是因为一些学者在翻译吐蕃文字时,误将藏语中“觉蒙”、“赞蒙”两种用来泛指后妃的称呼进行了不必要区别。

那些文献在记录文成公主时用了“赞蒙”,而写尺尊公主用了“觉蒙”,但实际上这两种称呼的使用只是个人用语习惯,其实质本无差别,而随着互联网的流行,这种翻译上的误会才流传起来。

红山宫堡的修建则更是彻头彻尾的误会。红山宫堡修建时间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尺尊公主入藏之后,但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迎娶后者。

根据玛尼宝训等藏文典籍的记载,松赞干布之所以要修建红山宫堡,是为了显示吐蕃的国力,同时也是为了防卫外敌的入侵。在这座城堡修成之后,吐蕃甚至将国都迁至此处。

试想一下,又有哪位君主会为了迎娶一位王后去大费周章的迁都呢?也许史上那些昏聩之君可能做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松赞干布这位吐蕃贤君显然不在此列。

至于第三种说法,大小昭寺体现两位公主地位差别的说法,就更像是不懂藏文的人望文生义的结果。

所谓大小昭寺,细细追究起来就会发现,它们根本就不是两座寺庙的本名!它们的原名分别为幻显寺与四喜幻化寺。这两座寺庙的名字之所以演变成今天的大小昭寺,说起来与蒙古人有关。

清代蒙古人在拉萨等地势力扩张,与此同时他们的语言习惯也与当地藏语有所融合,比如“昭寺”的称呼,其实就是蒙古语中寺庙的音译。而幻显寺被称为“大”昭寺,是因为在清代,拉萨当地要在这座寺庙前举办隆重的新年传昭大法会,久而久之两座寺庙才有了大小之分。

实际上,我们完全不用纠结上面的史料,单单从松赞干布求取大唐公主入藏的坎坷历程,我们就能明白两位公主之间究竟谁尊谁辱了。

贞观十二年,一统吐蕃的松赞干布就曾经派出使臣,向大唐求亲。但由于两地信息沟通不畅,李世民根本不知道吐蕃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于是便拒绝了这门亲事。

早年间纵横吐蕃战无不胜的松赞干布自觉面子受挫,于是出兵20万压向大唐边境。然而,这时的大唐正是国力蒸蒸日上的时期,面对20万吐蕃军队,名将侯君集只统帅5万兵马就将吐蕃打得落花流水。

大惊失色下的松赞干布,这才意识到大唐国力之强,于是他不顾大臣反对,将原本占领的大唐羁糜州悉数归还,还再次派出使臣,以黄金、珍宝开道,继续恳请大唐派公主出嫁。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拒绝。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而大唐的文化、技术也随之传入西藏。试想一下,为了迎娶大唐公主,吐蕃与大唐甚至一度刀兵相向,这种代价下,文成公主的地位又怎么会不高?

文成公主入藏,不同于汉初时期汉家公主屈辱的和亲政策,她代表了松赞干布对汉家文化的向往和歆慕,而文成公主本人同样不是一个只能依靠身份和地位来获得尊崇的娇贵公主。

她教授藏民行医、纺织之术,在当地传播汉家典章文字,礼仪制度,甚至与随行的工匠一起,帮助当地人修建房屋宫殿。正是这些令人钦佩的贡献,她才会被所有藏民所铭记,以至于至今她仍被当地人视为佛教二十一尊度母之首绿度母的化身。

在大多数的藏族文献史料中,只要提及松赞干布,就必定有积极向吐蕃输出唐文化的文成公主。这种威望和拥戴下,文成公主的境遇又岂会不好?

凋零之域

凋零之域

文成公主生于公元625年,卒于公元680年,公元641年奉命和亲。文成公主乃李唐宗室之女,但父母姓氏及其本人姓名史书均无记载,后人猜测多为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因为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是李道宗护送,且入藏后,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子婿之礼。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夫妻生活仅持续了9年,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寡居了30年才死去,所以“在这30年的时间里,文成公主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成了后人讨论的热点话题,甚至出现了“文成公主和亲后的命运异常悲惨”的观点。文成公主入藏前,松赞干布早已娶了尺尊公主,而尺尊公主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妻,松赞干布还为她修建了红山宫殿(布达拉宫),而文成公主入藏后,红山宫殿已经完工,可见在松赞干布心中,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的地位要高。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入藏带来的佛像修建了大昭寺,为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佛像修建了小昭寺,从这里也能看出两人地位的高低。

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和其举行了婚礼,并为公主加冕封为王后。婚后二人共同生活了九年,两人并未育有子女。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孀居30年,于公元680年患天花去世。事实上虽然和亲是属于政治联姻,可文成公主是战胜国派来下嫁给吐蕃首领的,而且文成公主为吐蕃带了释迎佛像,种子,工匠,著作,珍宝等东西,使得吐蕃脱离的原始风貌,所以即便两人没有更多的感情,松赞干布也是尊重文成公主的,更何况松赞干布还感叹自己幸运,能娶到大唐的公主,为她修建宫殿。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生活九年却未生育可能不关于两人感情问题,更有可能是因为松赞干布的身体原因。松赞干布拥有五个妻子,可却只一个妻子为他生育了一个儿子,其他的包括文成公主在内的妻子都没有生育。尺尊公主是尼泊尔的公主,可不管是汉史,吐蕃历史都没有这位尺尊公主的记载,即使是其本国尼泊尔的历史上也没有符合这位公主的资料。有关尺尊公主的记载还是后世很久后的柱间史,西藏王臣记等书里才有,而这些书籍既荒谬又奇幻,可信度太低。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对她,是有爱而不及,公主刚进藏时,为了安顿文成公主,慰藉她的思乡之情,松赞干布曾大兴土木,按照唐朝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换上了文成公主亲手为她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互敬互爱,感情融洽。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相处的生活虽然不到十年,在松赞干布逝后,公主依然受到尊敬,生活平稳,还是一样得到藏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直到逝世,并非于传言所说凄惨。文成公主是享有赞蒙尊称的,去世以后还有祭祀,这是吐蕃王后才有的待遇,松赞干布的所有女人中,唯有文成公主有这个待遇。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大昭寺里文成公主的金像,还有一些壁画,如果她的地位很低,是不可能有这些的,文成公主在西藏人眼中,地位是十分特别的,可见她是深受西藏人的爱戴,文成公主入藏,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颜肉肉和张色色

颜肉肉和张色色

怎是一个惨字能够概括了

weijie1969

weijie1969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