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紫芳林
评价一个人是非对错,应该看历史或者当权者把他定位在什么位置上,如果说小斗百姓,只需满私欲,做好螺丝钉即可;如果是出仕为官,就看他是否能造福百姓,为民所想;如果是当权者,就看是否能于万国中兴国立邦;如是圣人,就看他能不能为后世指明方向,传颂百世,并且真正符合历史的潮流。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朱熹到底是不是伪君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学说理论是否对现在的我们还有益处,是否对历史有过贡献。为个人计,为百姓计,为天下计,为万世计,你们说他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称号和后世的追崇。
zzjacy
朱熹,在南宋理宗的时候,官方认定的“从祀孔庙”,如果有那些事的话,这个官方荣誉是绝对不可能给予他的。而在北宋,也有奸臣诬陷范仲淹、司马光、程颐……这些都是小人惯用的伎俩。
苏辙曾经上书说:“君子小人之争,往往都是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洁身自重,一遇到小人败坏他的名誉,就会引身自退。小人则不一样,为了贪利,隐忍含耻,就是攻击他们,他们也不会轻易离开。”
可叹的是,现在有些人,不读圣贤的书也就罢了,一看到小人诬陷圣贤的文字,就欢呼雀跃,互相传阅,唯恐天下不知,又好像说“他们什么人品,还圣贤人呢,连我都不如”!
可悲!可悲!
天雨流芳sz
典型的道貌昂然,背地里鸡鸣狗盗之徒!
早春新柳
朱熹(1130至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文”,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之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
在官场混,总会有一些雨横风狂的时候。空穴来风,信口雌黄,诬蔑陷害之类的事时不时会冒出来。有关“扒灰”的传闻,北宋时期就闹过几回。又是欧阳修扒灰,又是王安石扒灰,又是苏轼扒灰,闹得沸沸扬扬,不亦乐乎。想来朱熹应该也是这样的情况。
《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就是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籍。其中还包括“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宫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等。意思是朱熹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做官外出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的儿子不在了,儿媳妇儿还能够怀上孕……
最后,沈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我以为,这些罪状有些经不起推敲。一个钟鼓在堂,名(鸣)声在外的朝廷命官,纳了尼姑做小妾就行了,还敢公开耀武扬威?别人家翁媳扒灰,外人一清二楚?怎么知道的?儿子不在,儿媳怀孕,肯定是公公的吗?下人不能干么?这些多是政治斗争的手段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当是传闻罢了,别太当真。
元芳,你怎么看?
Darlene达莲娜
我认为是党争为主流,韩相为打倒赵相为主角。朱是赵派,无陷难立其罪,罗织方可撒职打倒搞臭是对方目的。当时宁宗支持韩相的,朱熹确实受陷了,人受陷欲加之罪何患不词呢?
后来韩侘胄与杨皇后桂枝对立,利用施弥远将韩相希害于御花园,也是假手于人之罪。历史在当时是难分正确与否的,要到史后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才是正确的。所以称为历史,古今一式。
莲安
朱熹三宗罪决定了他是一个中华文化的反动派!
邪化儒教,泯灭人性,口是心非,是朱熹的三宗大罪。也由此注定他不是一个什么理学大师,儒家传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文化反动派。
一,邪化儒教,让中华民族身陷“宗教黑暗”
孔子以降,儒教核心是“仁者爱人”,“人皆恻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统治者,儒家强调的是体恤子民。对于臣民,强调忠君爱国,泛爱众生。“克己复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礼之用,和为贵”。
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天然人性基础上的教化指引。一个君主英明爱民,臣民充满爱心的社会,是非常有进步活力的社会。
但是,到了朱熹这里,他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天下唯有君王,但无他人。
朱熹一生解说四书五经。最突出他邪化儒教的例子,他把《诗经》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全部解释为君王公主的恋爱观,他除了紧紧围绕君主说事,其他不会。
二,朱熹泯灭人性,突出表现就是在“存天理灭人欲”指导下的种种乖张
正是在他的邪教化儒家文化下,全部社会陷入死气沉沉,行为乖张的落后状态。列女传中各种守节故事,就是社会畸形的典型。
他号召女子为了守节就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生命。
他号召臣民为了忠君就要彻底愚忠。不得进行任何逆行。
他让全天下人不要思考,不要独立,只要专心做好奴才。
这样的人,皇帝喜欢,人民遭殃。
三,口是心非是朱熹最丑陋的人设表演
他让天下人存天理灭人欲。但是,他自己却为所欲为!为了一己之私,他投机钻营做官,见色忘义泄欲,为了美色争风吃醋,为了泄欲不顾伦常。纳妾尼姑,占有儿媳,在他都是“顺理成章”。
这样一个伪君子,难怪被弹劾兜售伪理学,经营谋私欲。
朱熹的伪学,完全背离儒家本义,脱离社会正义,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破坏!大倒退!这是一个必须被鄙视的人。
skullvi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也是程(程颢、程颐)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对所谓“程朱理学”,我们大多数人知之不详。知道最多的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即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义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同时,朱熹也是教育家和诗人,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间尊称为“朱子”。朱熹还是唯一非孔丘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中。
之所以有人说朱熹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与他的哲学思想、理学体系和人生经历有关。据《宋史》巻四百二十九“朱熹传”记载,宋宁宗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时“诬陷告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落去朱熹秘阁修撰之职並罢免他提举南京鸿庆宫,他的学生蔡元定也被送到道州监管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朱熹辞世,终年七十一岁”。嘉泰二年,皇帝下诏说,”朱熹已经退休,追任他为华文阁侍士,给予他退休的恩泽待遇”。不久,又追赠朱熹为中大夫,宝谟阁大学士,封谥为“文”。理宗宝庆三年,追封他为太师、信国公,后改封为徽国公。
所谓“十大罪状”,《宋史》记述为诬告”,具体内容不详。所谓“纳尼为妾”也是诬告事件之后的坊间传闻和后遗症。试问,如果罪状属实,岂有当朝的追谥和追赠,岂有元明清三个朝代儒学界对其的尊崇。所以,不能轻信传言认定朱熹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我用背包走天涯
朱熹,系宋朝大儒,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朱熹的理学思想在明清两朝居于“国教”地位。近年来,网上流传关于朱熹的黑料:说朱熹是一个和儿媳妇有染的伪君子。
那么,真相是什么?
个人认为:
竞选州长在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笔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叫《竞选州长》。故事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主人公竞选州长,结果政敌通过各种捏造、无中生有手段来打击主人公,导致社会上下对某人产生误解。最为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次主人公在进行选举演讲的时候,居然莫名闯来九个各种肤色的小孩,自称自己是主人公的私生子。
而主人公面对这个情景,感到莫名其妙:自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私生子?而且还是跨种族的?此外,其他的各种黑料也让主人公怀疑人生。
朱熹的尴尬朱熹作为一代大儒,并且还在宋宁宗一朝中,凭借自身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跻身大宋朝高层,并参与到宁宗朝廷的权力斗争中。
这些属性看似高端的同时,也给朱熹带来了许多祸害和麻烦。如同古龙小说《三少爷的剑》里面,谢晓峰一门心思想要退出江湖,但是江湖上的后辈不肯放过他:理由是只要杀了谢晓峰,那么,自己就可以扬名立万。以至于谢晓峰不得慨叹:只要做了江湖人,就一辈子是江湖人。
朱熹作为一代学术宗室,其面对的打击也是这样: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朱熹影响力有多么强大,一些宵小之辈对他的仇恨就有多强大,这平白让朱熹多了很多仇家。
而朱熹参与到宁宗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又在政坛上给自己创造了无数的仇敌。就这样,不论在文人界还是在政界,朱熹都有了仇家。
于是,如同《竞选州长》里面的情景那样,朱熹的仇家们,为了打击朱熹,给朱熹捏造了大量的黑料:这其中包括和儿媳妇有私情、纳尼姑当小妾等等。
事实上,关于朱熹的这些黑料,就是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的内容。当时的背景,正是宰相赵汝愚和朱熹面对政治围剿,从这可以不难看出,朱熹扒灰的可信度不大。
朱元璋的选择元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朱元璋即将登基。按照前朝惯例,新朝廷的天子总要给自己找个好的出身。虽然历史上朱姓里面确实有过帝王——比如五代的大魔头朱温,但由于朱温口碑太差,因此没被选中。但是,有人却建议朱元璋将朱熹尊为祖先。
虽然朱元璋后来选择以“布衣出身”来作为自己的出身选择,但是,从这段史料不难看出,朱熹扒灰这种事情,并没有让后世相信,否则也不会有人建议朱元璋找个扒灰的祖宗。
小黛儿daisy
自己去读《宋史》,沈继祖诬朱熹十罪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记着。另外朱熹死后,时值庆元党禁,朝廷明令禁止前往拜祭,仍有包括辛弃疾在内的上千士子违抗禁令前往,若是人品低卑劣,与其相交莫逆的辛弃疾会不知道?宋理宗是便已经为其平反,元明清三朝科举更是一大半以其著作为纲,若是人品卑劣,六百余年的士子会服?近代批儒捡起当初泼的污水继续泼,颠倒黑白寡廉鲜耻的手段十年之中还少了不成?
张篁潇Sandra
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眼前,能看十年的人就能脱俗,能看百年的自不被理解,眼光穿越千年的人肯定要被诟病和诋毁,这是人类的通病,因为绝大多数人不能克服眼前利欲.
我这只是发牢骚,正解'为国钓鱼'都说了.
BeautifulU
文人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又叫衣冠禽兽!
电动列车
小人物颠覆名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挖掘边角余料。同样是人,为什么你做得别人就做不得?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完美?我们学习古今中外那些哲人的思想得到启迪这就够了,醉心于花边不会对你有帮助。
大大大帅
历史的真相,早已淹没在了历史们烟尘中,人们看到的只有朱夫子的道德文章,至于他老人家扒没扒灰,有谁能考证清楚呢!
卿飒飒
朱熹应该没到圣人的高度,但是骂他的那些应该是泼脏水的嫌疑大,能说出来存天理灭人欲的道理然后再去做龌龊的事这不可信,被冤枉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