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古龙的武侠被奉为经典,网络玄幻小说却不被广泛承认?

崂山顽石
我喜欢金庸先生的小说,或者说每个年龄阶段去读他老人家的小说,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金庸先生的小说是我们童年的精神寄托。作为80后,是看着金庸先生的小说,以及改编的电视剧长大的,那是我们童年珍贵的回忆。在那个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和家人、邻居挤在一起,看着黑白电视里的金庸武侠剧,是一段非常幸福、非常难忘的记忆。这种记忆是无可取代的,与其说我们喜爱金庸先生的小说,不如说我们怀念那个美好的童年;
2、金庸先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武侠世界。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仗剑天涯,善与恶的斗争。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让我们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是我们成长的教科书;
3、金庸先生小说里的爱,是我们内心的渴望,这点越长大理解越深刻。他描述的爱是纯粹的、炙热的、圣洁的、轰轰烈烈的。谁不想要这样的爱情呢?现实生活越是失落,越会渴望这样美好的爱情。
4、网络玄幻小说不能说没有精品,但是毫无疑问,金庸先生是先行者,先植根到了我们的心灵。他的小说也成了后面无数武侠网络小说创作的样板。
5、金庸先生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小说和电视剧相得益彰,电视剧更加丰富了金庸先生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更具魅力、更加有想象力。
年轻时看金庸小说,看的是爱恨情仇,长大后看的是人生,人生苦难,唯有自渡,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monky
网络玄幻小说怎么不被广泛承认,实际上,玄幻小说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官方,还是在商业上都得到了承认。
先说民间,玄幻小说已经分为玄幻小说、奇幻小说、仙侠小说等,这些概念已经存在,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体系,每个类型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这个具体可以参照起点的图书榜:
这些小说的佼佼者都凭着自己的小说,收入达到上千万,实现了财务自由,许多小说甚至被改编成游戏,比如说《诛仙》《凡人修仙传》,被改编成动画和电影,比如说《诛仙》《凡人修仙传》雪夜悍刀行《将夜》《斗罗大陆》等,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民间,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是蓬勃的。
再说在官方,许多网络玄幻小说作家都被纳入了作协体系,甚至许多人都在里面担任重要职位。甚至在江苏作协,已经是网络小说作家的重灾区。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网络玄幻小说不被广泛承认,都是一个伪命题。
另外,武侠小说被奉为经典,这才多少年的历史?
哪怕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并不被主流文学所接受,1999年,“文痞”王朔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看金庸的文章,文中将“金庸小说”、“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列为时代“四大俗”。
王朔我看金庸原文:
金庸的东西我原来没看过,只知道那是一个住在香港写武侠的浙江人。按我过去傻傲傻傲的观念,港台作家的东西都是不入流的,他们的作品只有两大宗:言情和武侠,一个滥情幼稚,一个胡编乱造。尤其是武侠,本是旧小说一种,80年代新思潮风起云涌,人人惟恐不前卫,看那个有如穿缅裆裤戴瓜皮帽,自己先觉得跌份。那时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琼瑶是牢牢钉在低幼的刻度上,她的拥戴者一直没超出中学年龄,说起喜欢的话也是嫩声嫩气,也就是一帮歌迷捍卫自己的偶像。她是有后来者的,大陆港台大批小女人出道,把她那一套发扬光大。现在那些玩情调的女人说起琼瑶都撇嘴,全改张爱玲了。
金庸可不一样,读的人越来越多,评价越来越多,有好事者还拉下茅盾添上他,把他列为七大师之一,两方面发生了一些口角。像每个偏执自大的人一样,我也对发生在新闻纸上的评论不屑一顾,只重视周围小圈子朋友的判断,并不在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名声。他们中已然有了一些金庸爱好者。有一个人对我说: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这是他读其他作家作品感受不到的。有一个人讲:金庸的武侠对人物的塑造是有别于旧武侠的,像韦小宝、段誉这等人物在旧武侠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近于现代小说中的“反英雄”。更多的人出差带着一套金庸,晚上睡不着就看,第二天眉飞色舞与同好聊个没完,言谈之中也带出一二武术招数,俨然两大高手切磋武学,遇到我们这种金庸盲便讪讪笑道:看个热闹,换换脑子。接着往往也要再三相劝:你也看看你也看看,没那么差。被人劝的次数多了,我也犹豫,要不就找来看看,万一好呢,也别错过去。第一次读金庸的书,书名字还真给忘了,很厚的一本书读了一天实在读不下去,不到一半撂下了。那些故事和人物今天我也想不起来了,只留下一个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口罗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下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这有什么新鲜的?中国那些旧小说,不论是演义还是色情,都是这个路数,说到底就是个因果报应。初读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开始怀疑起那些原本觉得挺高挺有卤的朋友的眼光,这要是好东西,只能说他们是睁睛瞎了。有时不经意露出这怀疑,朋友反唇相讥:你才看半本,没有发言权。
再读金庸就是《天龙八部》电视剧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无聊的晚上也看了几眼,尽管很难容忍从服装到道具到场景到打斗动作的糊弄和得过且过,有几天还是被剧情带着走了。金庸迷们也不满,说比小说差远了。电视剧糟蹋原作是有传统的,这话我也就信了,看到书店摆着这套书就买了,准备认真学习一下,别老让人说没看过人家东西就乱说话。
这套书是7本,捏着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么努也看不动了,一道菜的好坏不必全吃完才能说吧?我得说这金庸师傅做的饭以我的口味论都算是没熟,而且选料不新鲜,什么什么都透着一股子搁坏了哈喇味儿。除了他,我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的,上一本怎么,下一本还这么写,想必是用了心,写小说能犯的臭全犯到了。什么速度感,就是无一句不是现成的套话,三言两语就开打,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说文字通通作废,只起一个临摹画面的作用。他是真好意思从别人的作品中拿人物,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若说老金还有什么创意,那就是把这情种活活写讨厌了,见一女的就是妹妹,一张嘴就惹祸。幸亏他前边还有个《水浒》,可以让他按着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往他笔下那些妖魔鬼怪身上贴标签。这老金也是一根筋,按图索骥,开场人物是什么脾气,以后永远都那样,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正的邪的最后一齐皈依佛门,认识上有一提高,这是人物吗?这是画片。
就《天龙八部》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老金大约也是无奈,无论是浙江话还是广东话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这就限制了他的语言资源,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按说浙江人尽是河南人,广东话也通古汉语,不至于文字上一无可为。
中国旧小说大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以道德的名义杀人,在弘法的幌子下诲淫诲盗,这在金庸的小说中也看得很明显。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每一门派即为一伙匪帮。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金先生大约是纯为娱乐大众写的这类读物,若要你负起教化民众的大任你一定不肯,那又何必往一些角色脸上苦苦贴金?以你笔下那些人的小心眼儿,不扯千秋大义家国之恨他们也打得起来。可能是我不懂,渴望正义也是大众娱乐的目的之一,但我觉得,扯淡就是扯淡,非要扯出个大原则,最恶心。
我不相信金庸笔下的那些人物在人类中真实存在过,我指的是这些人物身上的人性那一部分。什么小说,通俗的、纯的都是人类自身的写照,荒诞也是因为人的荒诞在先,总要源自人体的一部分真实,也许是梦魇,也许是幻想,也许是病态,可能费解,但决不是空穴来风。只有一种小说跟这都不挨边,那就是坏小说,面儿上看着别提多实了,骨子里完全是牵线术,跟着作者的主观意图跑,什么不合理的事只要情节需要就硬干,说起来有名有姓,可一点人味儿没有。
我一直生活在中国人之间,我也不认为中国人有什么特别的人种气质和超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恨情仇,都是人,至多有一些风俗习惯的讲究。在金庸小说中我确实看到了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那么狭隘,粗野,视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严重障碍,差不多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只能认知眼前的一丁点儿人和事,所有行动近乎简单的条件反射,一句话,我认不出他们是谁。读他的书我没有产生任何有关人、人群的联想,有如在看一堆机器人作业,边读边问自己:这可能吗?这哥们儿写东西也太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莫非写武侠就可以这么乱来?
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这群人通过他的电影电视剧的广泛播映,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这就是中国人本来的面目。都说张艺谋的电影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我看真正子虚乌有的是金庸,会些拳脚,有意见就把人往死里打,这不是热血男儿,也与浩然正气无关,这是野生动物。
我尽最大善意理解这件事也只能想到: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活得太累,很多人活得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再一条,中国小说的通俗部确实太不发达,除了老金的武侠,其他悬疑、科幻、恐怖、言情都不值一提。通俗小说还应该说是小说家族的主食,馒头米饭那一类,顿顿得吃。金庸可算是“金馒头”了,一蒸一屉,十四屉,饭量再大也能混个饱。
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并不是我不俗,只是不是这么个俗法。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创作现在都萎缩了,在流行趣味上可说是全盘沦陷。这个问题出在哪儿,我不知道。也许在中国旧的、天真的、自我神话的东西就是比别的什么都有生命力。
中国资产阶级所能产生的艺术基本上都是腐朽的,他们可以学习最新的,但精神世界永远浸泡、沉醉在过去的繁华旧梦之中。上述四大俗天天都在证明这一点。我们自己的那些艺术家呢,莫非他们也在努力证明他们都是短命的?有时,我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进化论。
而武侠小说被接受,也不过是这十来年的事情。随着网络的发展,武侠小说的局限性已经存在,而中国内地新生代作网络小说的玄幻小说,除了文笔之外,在想象力、世界观等多个方面均有超过。也许某些作品在百年之后达到金庸武侠的声望也犹未可知。

nissanzz
网络小说文笔太差,都和小学生记流水账一样,还有就是现在社会环境接收信息太容易,所以很多信息会被大脑自动过滤[大笑]

酷了
不能这么说,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还是有许多优秀的作品的比如《英雄志》、《昆仑》等作品,武侠类的小说,这两部后面就不说了。没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书童太懒!
书童人物网络小说最大的问题是作者为了凑字数而造成的章节拖沓,比如金庸的作品四五十章就可以完结,放到现在的网络作品中作者根本就没有收益,那又如何能够有好的作品呢?无论需要大片累牍描述的情节还是短小精悍的过渡篇幅都是啪啪啪十几章几万字。
现在的网文作家有点像古龙对付出版商的那一套,你要段数我就写散文武侠,你要字数我就拼命凑字。
讲到这里也没什么好讲的了,再给大家推荐几部优秀的网文作品吧!
1、《搜神记》三部曲 ——树下野狐类型:玄幻
少有的国风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拓拔野的大荒历险记,第一部明显好于第二部,可能是第一部的情节分得比较散便于写作吧。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小说,五族五帝、大荒十神的设定也完全拷贝了中国上古历史传说。
搜神记
2、《山海经密码》——阿菩类型:玄幻
有莘不破一行小伙伴们一起闯荡大荒的经历,看着有点像《搜神记》,但是两部小说的神话背景和人物设定并不一样,非雷同小说,非常值得一看。
山海经密码
3、《诛仙》——萧鼎类型:仙侠
《诛仙》真的是大名鼎鼎不需要书童多说什么,仙侠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的文字功底十分扎实。玄幻、传说类的小说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作品,比如《悟空传》、《佛本是道》等等。
诛仙
4、《新宋》——阿越类型:架空历史
两部非常经典的宋朝历史小说之一,作者功力、文笔扎实,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宋朝士大夫的日常。
新宋
5、《宰执天下》——cuslaa类型:架空历史
围绕王安石变法、新学等概念展开的小说,比起新宋少了一丝文史的厚重难涩,多了一份小说的轻松惬意。
宰执天下
历史架空题材作品非常多,最近很火的《庆余年》、《赘婿》,还有《极品家丁》、穿越明朝当王爷等等,上面几部小说书童倒是都不推荐,《赘婿》就是个坑,另外三部可以无聊时解闷来看。还有《唐砖》这些小说书童都是开篇就弃了……书童记忆中有位大神写三国穿越很棒,还有一部南宋的小说也很不错,但都忘了名字了,哈哈,来……骂我吧!
6、诡异之主——爱潜水的乌贼类型:西方魔幻
克苏鲁风格的小说,22条成神之路、异能背后隐藏的隐秘等等情节引人入胜。如果朋友们喜欢这本书,书童不建议因此大家就去看乌贼的其他小说,著名太监流写手。
诡异之主
7、《修真聊天群》——圣骑士的传说类型:现代、玄幻
奶骑大大的经典之作,轻松、搞笑、幽默,修真仙人到了现代是怎样的面貌?这本小说非常值得一看!!
修真聊天群
8、《死人经》——冰临神下类型:武侠
半部神作,小说的前半部真的有些古龙风格,甚至更好一些,可惜收尾有些不足。
死人经
9、《剑来》、《雪中悍刀行》——烽火戏诸侯类型:仙侠
这两部小说很不错,作者的文学底蕴扎实,可是内容写得有些太过缥缈,特别是《剑来》,作者想要表达得太多,反而有些太空。
剑来
10、《回到过去变成猫》——陈词懒调类型:现代、玄幻
当你重生了变成一种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回到过去变成猫
还有西方玄幻小说《小兵传奇》、《兽血沸腾》,无限流小说的《无限恐怖》、搞笑修仙题材《从前有座灵剑山》等等都可以看看。
数一数,算一算也不止十部小说了吧,虽然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小说,但是书童偷个懒就这样吧!

指尖滑过微凉
因为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写的比较早,而且还拍成了影视作品。读小说的人多,看电视的人更多,久了时间所以被奉为经典。而网络玄幻小说也是最近几年时代发达,手机接触的多才流行,要是能拍成影视作品估计也能火起来,甚至可能成为经典。有同感的朋友来个[心][心][心]

考拉酱
我读过所有的金庸作品,古龙也读过几部,我觉得我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受众不同:
金庸古龙写的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网络小说又称“爽文”或者“yy小说”,这个就像猪肉和辣条。yy小说就是辣条,偶尔用来解馋可以,还是猪肉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合长期食用一些。
第二、网文作者和金古差距太大了:
金庸《笑傲江湖》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写品酒一节信手拈来,写渔樵耕读、医卜星象,写江南水乡、蒙古大漠,景美情美人更美,还传递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yy小说的作者没有这样的情怀、学问和文笔,只为了制造“爽点”,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也没有什么营养。
第三、网文只对现在负责,不需要为以后负责
写网文说白了就是赚钱的,是一门商业写作行为。现下订阅多、读者多,钱就到手了,不必为管什么价值观、正能量。
金庸原来在明报上连载小说,也是为了多卖他创建的报纸。古龙则是个酒鬼,写小说为了换酒钱,但是喝酒太多去世太早了。金庸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好的流传,还出了世纪新修版。新修版当然加了些不为读者接受的情节,填了一些漏洞,但是我觉得还是三联版是最经典的金庸版本,也是大家广为接受的版本。
金庸的作品有三个版本:连载版、三联版、新修版,这样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对于网文是不会出现的。100年后的人们,可能会记得金庸,现在所有的网文估计没有一个人还会去读的。
金庸的作品从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了67年,与之相比现在的网文都是速朽的东西,也是上不得台面的!

cissce
人们固有的思想很难改变,现在可能还不能接受这类型小说,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以后肯定会被认可。

ZephyrusLin
怎么能把网络玄幻小说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相提并论呢?最简单的方法,不用过10年,过个5年,你是否还能记得你看过的玄幻小说内容情节,回头看看这些玄幻小说的三观你还认同吗,小说立意是不是还能跟上时代潮流。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无论什么时代去看作品,作品的内容以及立意都是能在当下时代背景中找到新的东西,越看越值得深思
下面就具体分析分析金庸古龙的武侠和玄幻小说天差地别的地方。
1、作品格局以及立意
古龙的武侠小说时代背景比较模糊,大体上是复杂的江湖,探案揭秘,立意在于写出人性的幽暗之处以及生命命运的禅意
而金庸小说是将故事设置于朝代背景之中,家国天下以及个人命运。以前我的一个老师说读金庸小说就像是上思想品德教育课。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侠之大义在小说中呈现特别到位,让人热血沸腾。就是精髓。
再看现在的玄幻小说故事,动不动一部作品100多万字,故事如同老太婆的裹脚布,立意在哪里?男频女频普遍如此,主角们大开金手指,看似格局宏大拯救天下、拯救人类、拯救全宇宙,实则呢男男女女都在谈恋爱,几生几世谈恋爱。爱来爱去真不烦吗?
某种意义上这些拯救行动是他们历的情劫,或是在谈恋爱时顺手做的,或是推动男女情感发展。反正所以一切都为谈恋爱服务。
这几年玄幻发展更离谱了,以前还有什么小人物的奋斗,这两年全是出身高贵,血脉高贵的男女主了,可以看出大家物质丰富了,出身变好了许多。
2、作品的结构和语言文字表达方面
古龙小说案件设置精巧,解题过程也是层层递进,语言文字描述带着禅意。
金庸小说情节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尤其群像戏大场面安排得非常巧妙处理很好。这也是有一部分人认为金庸小说比古龙小说高明的地方。遣词造句方面也是精炼又有美的感觉。
再看玄幻小说,情节拖沓,语言啰嗦,基本都是这边改编一点,那边拼凑一点。
举个例子,很有名的《雪中悍刀行》,看作品里的名字我就不想看了,就感觉把各朝各代的能人名字杂糅一下,人物经历也改一改拼贴进去。情节主线归根结底又是男主和女主几生几世情感纠葛,还有后宫佳丽,实在是受不了。搞事业方面,一遇到问题徐凤年就有身边一众高手保驾护航明里暗里铲除隐患。他自己什么真武大帝转世,就离谱。爽是爽,但经不起推敲,主要是也引不起读者深层情感共鸣。
金庸古龙光凭小说人物的取名就是胜过玄幻小说太多太多了。
还有有名的《庆余年》,算是结构完整江湖朝堂权谋,语言表达好一点的作品了。老实讲写最好的就是监察院前面石碑上的一段文字:“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而容忍,不因贫穷而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
当时读小说的时候真觉得写得好好,范闲在古代一系列的操作都像是为了实现某种现代理想。后来发现这段话都是借鉴自日本一漫画中的句子,(指十二国记)。
再看《庆余年》最后结局斗垮了大皇子二皇子甚至庆帝,破除了大宗师守护一国这样的规则,破除了庆帝吞并天下实现一统的野心,庆国一个比较小的皇子即位?他自己归隐了。这结果就真的好吗?因为历史书上各朝各代小皇子隐患还蛮多的(当然小说也是结束了),如果小皇子长大了也像大皇子二皇子一样呢?而且庆帝一统天下真不好吗,参考始皇帝?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作者愿意怎么写怎么写。
我只是在想范闲可真把他自己当回事,他为庆国所做的选择是他自认为对的,还是真正是对庆国对的事情。
这大概也是所有玄幻小说内容我最不理解的地方,我总觉得男主女主都太当自己一回事,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道德标杆这样,压根没有棋逢对手的人。
而且实际上大多数玄幻小说最后的结果都很虚无,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就算放置在小说空架的背景之中也很没意义。唯一的意义是男女主相亲相爱he。还不如耽美文双男主奋斗互相帮助好看。
所以玄幻就真的离谱,也经不住细想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玄幻也是爽文模式,让读者觉得爽,但思想情感上却是无法与人有深层次链接从而达到共鸣,过几年可能爽文不流行了,人们也就不记得了。
但金庸古龙小说,侠之大义,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仁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经典永流传。不是吗?

maomicao
玄乎其玄,又没什么家国情怀和侠义之道。就靠一个“编”字怎了得?看文章,看的是什么?看的是灵魂。不是那吹捧上天的雕虫小技。没有感悟的文章,自然就不会流传于世。我们都是凡人,只能做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神,才可以无所无能。我们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而不是虚空。虚空里的东西就是幻景,就如同人做梦,梦醒了,一切就散了,就无意义了。

敌羞
这个我觉得首先就是文学性的问题。过去的武侠小说,你在里面还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现在的网络小说呢,那是怎么爽就怎么来。你叫读者如何评判。

青芒果布丁
金庸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为什么会被奉为经典作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说得像真的一样。
在结合历史方面,较为符合历史大背景,甚至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历史背景中的关键人物有交错,比方吕四娘,牵扯到80年代小说家梁羽生的作品,并和其他作品能做到,在关键人物方面一脉相承。
金庸在作品中提到过吕四娘,就是不出场。《碧血剑》中,阿九拜木桑道人为师,金庸在这样一段话中露出些蛛丝马迹:
“日后康熙初年的奇人韦小宝、雍正年间的著名英侠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人都出自她的门下”。
阿九是《鹿鼎记》中的九难神尼,在梁羽生作品中,是独臂神尼。字里行间流露出,吕四娘是韦小宝师妹。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伏笔。
从上述来看,金庸对热点人物的巧妙使用,押在了点上。
电影风尘女侠吕四娘剧照
吕四娘是历史传说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穿行于梁羽生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武侠小说《江湖三女侠》,就是以吕四娘为主角的。另外,梁羽生把吕四娘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有过出场。
这样一个,有梁羽生这样的大家作品,提供非常广泛的宣传氛围。文中说不说的提上几句,把吕四娘这样社会广泛流传人物的人给蹭出火花,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推广分量是很重的。
其他诸如,影视结合,系统配套推出连续剧等作品。加上小说本身文字洗练,生动活泼,形象自然生趣,令人喜爱。都是金庸武侠小说经典的原因。单从一个吕四娘的用笔就可以看出,金庸在利用社会热点人物押注,巧妙营造出和梁羽生等大师“隔空对话”的效果,是重要原因之一。

邱邱邱邱邱小鱼
作者的文化层次不同,文学修养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写出来的东西没什么可比性。
但这和谁写的会更赚钱没有关系。

superbabyr
代入感的差距。作为一名看小说进30年的老看客,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到初中看金庸古龙路遥余秋雨等,再到现在网络玄幻什么都看。我感觉网络小说不被广泛承认,更多还是一个代入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作品的立意。金庸古龙的小说,虽然披着武侠的外衣,但更多是讲述了人性、情义和道义,如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过小龙女的凄美爱情,王动的兄弟情、楚留香的探险精神等,让我们能有共鸣,可以让我们感动,就像优秀的文艺片,总是能打动我们的心弦。现在的网络小说,不是争霸就是升级,要不就是打斗,有些小说一场打斗可以打个三五章,这些导致我们看网络小说看过就忘,就是像是爆米花电影,追求的就是一个爽,怎么爽,怎么来。二是作品的现实性。金庸古龙的武侠,给人的感觉好像确有其事,如果自己得到,也能学、能练,就像以前港台70、80年代的武打片,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可以模仿。而网络小说动不动飞天遁地,一剑下去万里破碎,就是三岁小孩也知道是假的。三是对待作品的认真度。金庸古龙对待文稿还是较为认真,当时都是手写,所以,无论是语句还是错别字等都比较少,写一本完成一本,对读者有个交代,加上篇幅也较为适中,在产生阅读疲劳之前就完结了。但是,现在的网络小说动不动千万字,让人有阅读疲劳,加上大量的错别字,作品太监等,拉低了对网络小说的评价。当然,现在的网络小说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还有许多路要走。

刘琦
差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看受众群体,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70后、80后两代人的回忆。六神磊磊可以单靠写金庸小说的分析就成为自媒体头部,这就是绝对影响力的表现。现在的玄幻小说,即使出名如唐家三少,但是他的小说受众群体也远远无法覆盖到一个时代的人。
再次看影响力。金庸古龙的小说,很多都被影视化,而且版本很多,电影电视都是一拍再拍。郑少秋因为饰演楚留香而一炮走红,焦恩俊的李寻欢,吕颂贤的令狐冲,黄日华的萧峰、郭靖。即使最近几年,还是有金庸的作品不断被改变翻拍,于妈就拍了《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除了影视化,还有游戏作品的衍生。现在的玄幻类小说影视化,当然也有收视很好的,比如《花千骨》陈情令,但是作者只是单个作品爆,并没有形成金庸古龙那种宇宙系列的。他们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达到前者的高度。
再看作品的深度,金庸古龙的作品带着相对深刻的人性认知,所以现在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但是现代大部分玄幻作品主题相对单一,深度和广度是没办法进行拓展,人物形象更是相对单薄。
比如,金庸笔下的杨过,他对于郭靖的感情就很复杂,他敬重郭靖的人品,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他又不喜郭靖的固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对郭靖有父亲般的想象和依恋,但事实上郭靖杀了杨康,从小把他送到了终南山。他欣赏郭靖的赤诚待人,但郭靖极力反对他的师徒恋。仅仅是郭靖和杨过之间,就有很多侧面可以分析。
反观花千骨,她喜欢师傅,违背了伦理,于是受苦受难开始黑化,然后觉醒自爆,然后和师傅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金庸的一条小支线都如此细腻多面,花千骨的师徒恋作为主线基本就是糖刀结合,看的时候开心,但是细细分析却也没多少营养。
所以,金庸古龙是一代经典,玄幻小说真心差点火候。

小木起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与岁月的磨练,无论让你在哪一个年龄段、哪一种情绪或是境遇下,都能让你读出不同的感受,让你拥有新的体悟与收获。
我身边也有朋友喜欢读网络玄幻小说,当然,我也推荐过他们去看一看诸如古龙这样的经典武侠小说,他们给我的话倒是干脆利落,都说买书太厚况且浪费钱不方便,而且,那些小说容易“跟不上时代”,因为印出来了也就那样了。但是网络玄幻小说不同,手机上阅读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能看,而且内容跟得上时代,懂得挑拨读者的情绪,也知道读者想看什么样的内容。
我虽然没有看过网络玄幻小说,因为我觉得那始终是快餐式的文学。当然,网络玄幻小说的确有吸引人的地方,但这些始终是昙花一现,相比之下,那些经典的武侠小说里面的文笔与句式和写作手法能够让你学到很多,文章质量也有所保证,不必现在的网络玄幻小说,因为竞争大,所以写手们每天写上几千上万字保证进度,故而质量可能有点让人担忧了。
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古龙与金庸这样的人物,更主要是他们的小说内容在构架、剧情、文笔、内涵、价值观与掌握读者情绪方面都有细细的打磨,是真正花时间与精力去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套路,只有走心的交流。
相较之下,网络玄幻小说因为写手多,要保证混口饭吃当然会有马虎与不走心的时候,这些其实无可厚非。我始终认为阅读不分三六九等,只要读了能有一句话帮助自己,也算是一种收获。对于这类小说,学会鉴别即可。
所以,我认为网络玄幻小说不被人接受,既是因为部分文章价值观扭曲,内容恶俗,也因为这些作品赶进度故而不求文章语感与句式,只为写而写,故而少了文化的内涵与深刻,大众才比较排斥这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