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都被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占领了,为什么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

最新跟帖
黄小丫21

黄小丫21

那是我国政府助力的结果,当然也是企业家争气的结果

妍妃

妍妃

因为中国 人多啊!

tomcat8890

tomcat8890

有赖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

wendyniu

wendyniu

除了阿里巴巴,另外两个不敢苟同。

火羽

火羽

没有国际视野,只会在家里玩

Nicki妮

Nicki妮

难啊,除阿里巴巴,华为,恐再难有公司有那样的格局和高度,容下整个世界

tiangeyaya

tiangeyaya

这样说吧,中国人多

陶小米

陶小米

美国,技术创新。

国内,目前还停留在模式创新上。

模式创新要基于技术创新,移动互联网,目前支撑是4G,是安卓,是IOS,是ARM.

永不言败007

永不言败007

BAT的崛起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快速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人和)

二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重叠,契机很好,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天时)

三是中国的大墙挡住了国外的互联网巨头,给中国互联网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全的封闭空间。(地利)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发展起来都困难呀!

Seashell

Seashell

3月18日,微软市值超过苹果,不到半年内第三次登顶全球公司市值第一的宝座。事不过三,当一件事情接连出现,说明它正在变成一种常态。对于微软而言,重返世界第一不过是一种新常态。

微软上一次稳定地垄断市值第一的时间点,还是2002年。也就是说,微软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花了16年时间。

在这16年里,微软市值最低的时候只有2000多亿美金,那是2012年-2013年间,以苹果为火车头的移动互联网汹涌崛起,微软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诺基亚、摩托罗拉。

目前微软市值约为9000亿美金,相当于不到6年时间市值增长了近4倍。而在微软坐冷板凳的这些年里,美国科技巨头的代名词一变再变,但始终没有微软的位置。比如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Google),比如FAANG(多了一个苹果)。要知道,1998年微软第一次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时,Netflix还在小区里卖光盘,谷歌刚刚成立,扎克伯格还在上初中。

苹果自从2012年登顶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之后,对这个位置一直都是垄断地死死的。但从2018年开始,苹果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先后被亚马逊、微软接管过。目前来看,苹果很有可能会长期让出王位。最新一季财报表明,营收增长乏力,因为属于苹果的那个风口已经见顶了。

毫无疑问,苹果和微软是过去20年全球科技公司的王者。微软垄断市值第一的周期,是从1998年到2002年,这5年里有三年做到第一;苹果垄断市值第一的周期,是从2012年到2017年,正好也是5年,期间只是被谷歌短暂反超过一次。

微软吃尽了PC时代的红利,苹果吃尽了智能手机时代的红利。微软统治PC的时代,是苹果最落寞的时候;苹果最风光的时代,是微软最黑暗的时候。王不见王,是对这两家公司最好的描述。

从2003年到2011年,微软和苹果同时在野的这8年时间里,美国科技公司的王座属于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Netflix在体量上始终无法与这三家公司相比),但这三家公司的江湖地位,也是此消彼长。

以亚马逊和Facebook为例,2016年初,两家公司的市值还不相上下,FB甚至一度反超亚马逊,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形势巨变:亚马逊成为史上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金的美国公司,几个月之后,FB市值跌破4000亿美金大关。一家是电商基因的公司,一家是社交基因的公司,在抗周期方面,显然前者强于后者。

到目前为止,表现最稳定的巨头当属谷歌。这家公司不仅依靠搜索抓住了PC互联网的风口,还借助安卓实现了两个时代的跨越;同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也让谷歌始终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以市值看,美国目前有六家科技巨头,分别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Netflix,其中只有Facebook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而过去20年创造过科技公司市值最高纪录的三家公司微软、苹果、亚马逊,则是这6家公司中创立时间最长的。没错,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再来看国内巨头。目前市值最高的三家互联网公司依然是BAT,其中百度和阿里创立整整20年,腾讯是21年。但BAT并非天选之子,直到2010年之后,BAT一说开始流行起来。

某种程度上,BAT是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公司。首先是创立时间要晚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其实上市时间也更晚,甚至1999年创业的盛大都比BAT上市要早。

而在2005年,360、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YY等一大批后来的巨头挑战者扎堆儿诞生。用前有狼、后有虎形容BAT面临的局面一点也不为过。

2005年,同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的市值是腾讯的两倍多;当年雅虎中国被阿里收购,后者估值25亿美金。在此前后,中国富豪榜的榜首位置先后被陈天桥、丁磊垄断。

2007年之后,BAT格局的雏形开始出现。在这一年前后,腾讯的游戏业务实现了对盛大和网易的逆袭,同时QQ开始成为创业者跨不过去的流量大山;阿里的B2B业务在这一年赴港上市,淘宝也实现了对易趣的碾压式胜利;百度在2007年之后虽然受到谷歌中国的挑战,但市场份额是一直上涨的(百度和谷歌蚕食的是雅虎中国的搜索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前,BAT锁定了PC互联网时代的三大赛道:社交、电商、搜索。有意思的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BAT三巨头分别向对方的核心业务展开过猛攻,最后全都无功而返:腾讯在搜索、电商两个赛道挑战百度和阿里,百度在电商赛道挑战阿里、阿里在社交赛道挑战腾讯。更别提那些挑战BAT的创业公司了。

但是在2010之后,BAT都遭受过空前挑战。2011年,微信仅仅一岁,开放战略刚刚开始,腾讯市值就被百度超越;从2012年到2015年,是阿里的生死攸关之际,前有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的冲击,后有垂直电商的围攻,一度甚是狼狈,2014年上市之后始终被腾讯压制;而百度则是在互联网上半场的尾声,错过了移动互联网。

过去十年,BAT就像一个非常有韧性的三角形,无论变长如何变化,这个组合始终不变,基本是一家日子好过,另外一家或两家就不顺:百度就风光的时候,是腾讯和阿里的至暗时刻;腾讯起来了,阿里和百度还没走出来;阿里展示后劲了,腾讯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始终没有其它上市公司打破这个格局,至少从市值上是如此。新的巨头正在陆续上市,但因为此前在一级市场透支过大,已经有人在还账。

以TMD为代表的超级独角兽被寄予了厚望,但美团上市后已经破发,滴滴遭遇政策天花板,头条在社交、游戏、搜索和电商等领域同时向BAT开战……大家还能重复过去几年的增长奇迹么?

与BAT相比,这届独角兽们最大的不同就是,靠线性增长模式做估值。什么是线性增长?就是在核心业务建立绝对安全边界之前,不断用新业务去融资,融资之后再把钱烧到其它新业务上,从而把估值做大。而BAT之所以成为BAT,就在于从PC互联网时代就建立起了谁也侵犯不了的护城河,而且这条护城河的造血能力足以支撑起其它延展业务。也就是说,BAT即使也在烧钱,也是烧的自己赚来的钱,而不是通过外部融资为新业务烧钱。

社交、搜索和电商之所以成为最基础的三大互联网赛道,很大程度是因为用户使用时长与其护城河深度成正比,即用户对其越依赖,其被颠覆的可能性就越小。

社交的护城河在于巨大用户量的网络效应,电商的护城河在于供给两端的网络双边效应,搜索的护城河在于信息的沉淀、数据的沉淀以及技术的沉淀。中国巨头如此,美国巨头同样如此。

如果用美国六大科技巨头对比中国科技巨头,会发现中国没有微软、苹果这两类公司(鉴于爱奇艺对标的是Netflix,百度其实代表了两家公司)。

微软与苹果,一软一硬,在中国短暂的科技创业史里,居然缺席了。如果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话定义这两家公司,那么苹果代表了消费互联网,微软代表了产业互联网。前者是to C的基因,后者是to B的基因。

并不是中国没有这两种公司,而是这两种公司的基因被分散、集约到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基因里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是从产业互联网进化到消费互联网,微软、IBM、甲骨文等to B类型的企业都早于to C类型的互联网公司,这与美国传统产业的成熟程度有着必然关系,所以像微软这样的老炮,存在逆袭的可能;而中国恰恰相反,是从消费互联网过渡到产业互联网,所以最终主导产业互联网的公司,可能还是那些天生具有to B基因同时又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公司。

从受益者的角度看,腾讯和苹果是一类公司:消费互联网的大赢家;而阿里和百度,不仅具有to B的基因,同时还有各自的技术储备。换句话说,微软有的,B和A也有。当然这里的共性是基因,而不是体格。

BAT的进化路径跟创始人DNA有很大关系。小马哥产品经理出身,始终做面向C端的产品,成为消费互联网最大的赢家;马云超级Sales出身,阿里巴巴又是B2B起家,所以to B业务一直是强项;李彦宏技术大牛出身,创业之初百度也是to B的商业模式,而且搜索业务既要to C又要to B,所以百度在错过移动互联网之后,抓住了同样需要to B能力的AI风口。

不管怎么说,BAT在过去20年各自积累了具有自己基因特性的核心能力:腾讯手握中国最多的互联网用户,阿里在云计算和新零售两大风口之下依然善于交易,百度还是技术驱动,根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百度AI专利申请量在国内专利权人中位居第一,是腾讯的2倍、阿里巴巴的3倍。

所以,阿里在下半场主攻新零售和云计算,与其天生to B的基因密不可分;百度在下半场主攻AI生态,也与其从创业之初就服务B端的技术基因分不开;腾讯做产业互联网,最大的挑战还是基因。对于BAT来说,等边三角形似乎是永远不会出现的。

果果不冻

果果不冻

BAT与美国那几家巨头抗衡,其实这句话是不完全对的。就BAT而言只是在中国本土比较强大,在国外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小的。所以美国并不把BAT当一回事,因为BAT成立之初,就是参考的美国的谷歌、脸书、亚马逊,BAT只是后来的学习者。因为国家的一些政策得以快速发展,如果BAT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走向世界,就目前来看可以从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突破点来慢慢巩固全球的地位。

如果有一天BAT在全球的影响力提高了,侵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一样会像现在对付华为一样对付BAT的。还有另外一个弊端就是,BAT相对华为来说也只是在美国建立的规则体系基础上的产品,是依附于美国制定的基础框架上的,所以到时候对付BAT会比对付华为简单很多。而华为现在做的事情是将产业伸向了美国规则框架的基础产业上,就比如通讯技术5G、芯片的自主设计技术等,这两项如果华为成功在全球铺开,就会严重打压美国的企业,打破美国财阀的垄断。美国就不能这么轻松的挣钱过现在的好日子,所以美国举全国之力来对付华为,让华为在全球的影响力减弱,最终要肢解华为。

所以现在的阶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还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更上一层楼,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像华为一样的公司,才能打破美国的围堵与破坏。我们对西方霸权国家需要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态度,充分理解毛主席的那句话---“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五道口张楠

五道口张楠

同一个生态环境中只会发生

1.一步先步步先

2.大鱼吃小鱼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半封闭的网络环境,这才是小鱼能长大的关键

kimshi619

kimshi619

如果说真话的话,就是局域网的因素,如果是假话的话,我们开房那么多年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刚拿

刚拿

因为自己玩儿不带别人

海之彼端777

海之彼端777

谢邀!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不会忘记一个共同的认知: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单单从网民数量和国家性质来判断,只是一个表层的现象,真正决定美国互联网在华失利的关键因素,其实藏在咱们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

因为科技诞生于文明中,而文明决定了科技发展的路径。

一、一脉相承数千年的文明(决定了外来者的水土不服)

二、数千年动乱与和平造就的兼容并包思想(决定了外来技术被借鉴和颠覆的命运)

三、坚忍而倔强的民族自豪感(决定了泱泱华夏必须自立自强)

任何一点,就足以让美国互联网忌惮,试看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承受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技术的狂轰滥炸,而保持自我的本心。

其次,中国讲究仁义,在守护好自己的同时,同样有着扶弱之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愿意去接受中国的交流和援助,“赏”和“赠”,“侵”和“帮”可是截然相反的含义,这几年美国让政治权利的双手伸到商业领域去钳制其他合法企业的行径,可见一斑。

中国已经在极速的缩短与先进国家的科技发展上的时间差距,虽然有些依然落后,但已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剩下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试问,美国互联网怎么进来?

Shen某某

Shen某某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