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与西方科幻小说相比,水准如何?

提到的作品

[作品]梦之海

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Ⅱ

刘慈欣

[作品]神秘岛

《神秘岛》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该书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

凡尔纳

[作品]镜子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的追求这个历史进程,叙述了从上古时代的古埃及起,直到当代为止的人类自身装饰美的发展演变历程,辅以100多幅图片,充分展现了各个时期人类的美。

Dominique Paquet

[作品]三体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

刘慈欣

最新跟帖
introlaughing

introlaughing

如果说超越,不止是《三体》,我觉得龙齿刀的双宇也绝对超越了西方同类小说。先别急着喷我,看完下面的理由。

在讲小说之前,我们先说说,你认为中国最好的典籍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易经和道德经。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一直排在五经之首吗?

答案我告诉你,层次不一样。

易经与道德经是真正站在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人类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双宇的原因。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个变量,换句话说,是个函数,他是变化的,只有把思维提高到了宇宙的维度,才叫经典,除此之外,都是热门而已,一时的现象产物。

以光为例子,我们看看双宇的解读:

众所周知,牛顿时代,认为光的本质是粒子,但是又不能解释为什么几束光重合在一起,没有发生物理碰撞,从而四处散开。

后来,又发现光有波的性质,可以相互干涉,因为只有波可以互相干涉。这就好比水的涟漪,可以互相融合。

但是又有实验揭示出,光投射到金属板上,会产生温度,这又具备了粒子的特点,于是量子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像性,既然是二像性,那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无论是粒子还是波,都不过是光的现象,现象当然不能证明现象,因为受到条件的约束。透过现象,光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人类,直到龙齿刀以小说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能量传递。“

什么是能量呢?所谓能量,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化学能量,那是质能方程式所定义的焦耳,也不是我们体内的生物能量,那是与水有关的卡路里。这里所说的能量,具有更为广阔的外延,但是它由最基本的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能,一个量,还有一个是媒介。

当然,既然外延更加宽阔,所以其实无法说得清楚,因为一旦说清楚了,就狭隘了,不过为了让大家理解,必须要把他形象化,否则你脑中的神经元无法调取相应的信息,说了也就白说了。

能,可以叫做能子,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温度、压力、质量等等,这些表现形式的原因,就是能子的作用。能子既不是粒子,更不是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透明的玻璃球,或者一个水凝胶,能子提供效果,而不提供产品,因为产品是有形的,能子是无形的,就像玻璃一样,一眼看透,不存在却又很重要。

量,也可以叫做量子,人类现阶段量子学定义的量子,是不可被分割的最小单位,说白了,就是微小的粒子,既然是粒子,当然有质量和体积。不过,这种定义,也是狭隘的,我们把量子简单的理解成物质,却不知道,量子其实还有思维的特点,换句话说,量子具备物、思二相性。

不过物、思二相性,与波粒二相性一样,还是现象,不是本质,因为本质是无法描述的,不过为了说得清楚,只能是硬着头皮给个定义。

量子,就是能子的反物质,也就是产品,产品的功效需要产品这个形态表达出来,

因此量子可以说是能子的表现形式,而能子是量子表现形式的原因。

当然,这是站在我们这个宇宙来看待的,如果反过来看,能子与量子的关系,却是倒挂的。

在明白能子和量子以后,我们还要明白媒介的意义,很多人的思维是简单的二分思维,不是阴就是阳,这是不对的。

阴与阳、能子与量子之所以可以相互影响,正是因为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媒介,媒介是个变量,它几乎可以包罗万象,却没有唯一的描述。要讲清楚媒介,首先还是回到我们讨论的原点,光是什么。

开篇已经说了,光是能量传递,能子作用量子,以“光速“在量子世界中进行能量传递,在地球大气层里,光的媒介就是”大气层“,在宇宙真空中,光的媒介就是那个所谓的”真空“,可见,媒介是多样性的,它就像环境一样,不断变化再变化,你永远无法在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宇宙中,抓住任何一种固定的媒介。

因此,我们看到了现象,那就是亮和热,我们大脑的感光细胞,可以分辨亮与暗,而触觉细胞可以判断冷和热。如果说的抽象点,光就是明与亮的差别,一个相对的亮,影响一个相对的暗,如法炮制,以类似核聚变的速度,快速呈现出来;或者说一个相对的热、影响一个相对的冷,不断重复冷与热、冰与火的交替,从而形成了温度的急速传递。

也就是说,只有能子和量子,光是不存在的,必须要有媒介,否者,亮与暗、热与冷,就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此生不相见。媒介,把能子世界与量子世界融合到了一起,它是万物的桥梁与灵魂。

因此,宇宙与光一样,不只是阴、阳关系,而是阴、媒介、阳的关系,用双宇的话来说,宇宙由能子、量子和那个变量媒介所构成。

当然,这只是双宇冰山一角,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不要用动物的思维定义宇宙,那是坎井之蛙,西方人发明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于是站在门后,用猫眼看世界,能看到的世界顶多比猫眼大一点而已。

因此,西方的科幻小说,绝大多数都是狭隘和偏激的,问题还是一个,层次达不到。

我们有更高的智慧,我们知道科学只是现象,本质根本无法形象化,我们现在的西方科学与古代的神学,本质是一样的。

因为都是用现象在解释现象,并且都坚信这是对的,古代坚信,现代一样没有变过。

即使有了一些号称是科学的发现或者发明,也顶多就是改变一下生活方式,用得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灭了,这哪里是“科学”,这只是技术。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中的质能方程式E=MC2。这个被西方吹捧为经典的东西,其实是错的。因为C不是一层不变的,它的平方谬以千里,这个算式由于C2太大,因此无法证伪,这就是爱因斯坦用一个平方的本质,小把戏而已。

在双宇中,E=MTX,其中T是宇宙衰变的时间,X是变量媒介,因为双宇认为,宇宙中真正不变的,不是光,而是时间。

所以西方的科幻小说常常穿越时间,我们的经典小说,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中不难发现,我们在盲目崇拜西方科学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该有的智慧。

中国人的科学=技术+中国哲学,(或者科学+中国神学)。没有哲学的科学是技术,没有技术的哲学,是神学。(当然这里的神学是那些神学经典内涵,不是故事本身)

因此,这种级别的科幻小说,只能叫做技术小说,因为太过狭隘。

其二,既然是小说,不是圣经,必须要接地气,故事不能太科幻,过于架空的科幻等于是玄幻,没有意义。

用双宇的理解,文明是多样的,不在一个层次或者“频道”的文明,永远不相见,我们身上的细胞,就真的只是细胞,而不是一个文明吗?这种例子太多太多。

再来,文笔,中国的博大精深,文笔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成语、典故、歇后语等等,老外根本看都看不懂。

总结:中国的科幻小说经典的不多,但是如果懂得中国人的智慧,写出来的东西,思想内核早就超越西方了,只看技术达不达得到而已。

要提升科幻小说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技术含量,增加哲学内涵,探求本质。

攀攀

攀攀

毫不逊色。主要是《三体》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背景,很有历史感。并且将历史与科幻的想象力结合的很好。即使平时不读科幻文学的人,读《三体》也会觉得很熟悉而“亲切”。这就是一个好的作品超越了文类等级限制的结果。

刘慈欣的小说将艺术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在《三体》之前,他其实已经有有一系列的准备,比如创作“大艺术”系列小说。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所言,“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妙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干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梦之海》中所谓“艺术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虽然遭到嘲笑,但最后人类还是要“重新把自己从一群大灾难的幸存者变目为艺术家”。

在刘慈欣的小说创作中,还有与写作的“轻逸”有关。卡尔维诺论述过“轻逸”的写作,而他也是幻想文学这种文类的实践者:当我觉得人类的王国不可避免地要变得沉重时,我总想我是否应该像柏尔修斯(柏尔修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双飞行鞋,砍下女妖的脑袋后借飞行鞋远走高飞)那样飞向另一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这种快乐的“轻”并不是单纯的“娱乐”体裁,而是具有严肃思考的文学。

蜜桃味

蜜桃味

我的回答如下

水平中上!

脑洞上上!

总体上等!

回答完毕感谢阅览!

点个赞咯!

yezi

yezi

“三体”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细腻的宇宙社会体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文笔其境界不是通常科幻小说能比的,无论中外,一个作家一生中只能完成一部像“三体”这样优秀的作品!牛叉的“三体”会在未来得到更高的评价。

keka

keka

用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三体》之人性美与恶


【备注:这是我写的一个读后感,个人感觉三体很棒,获得雨果奖说明一切,现在分享一下读后感,本人写的】

“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这里,我也跟你留下。”她对关一帆说。

——三体3:死神永生的结局,当程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故事有了最终的结局,人性也走向了它最后的归宿,在这一刻,程心才真正丰满起来。

在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中,导致地球灭亡的,刘慈欣解释得很清楚,是宇宙规律,而在宇宙规律的背后,则是数学规律。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终归要你去看一下小说才能明白,很早就知道了这部小说,直到最近,我才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真正看完了这部小说。

很少有电影或者小说给我写读后感的冲动,但三体给了我这个冲动,这不是宇宙规律,或者数学规律带来的冲动,而是人性带来的冲动。

三体》简介:人性推动的进程

三体》是一个由人性推动进程的故事。

似乎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三体1:三体的故事是:天文学家叶文浩遭遇了文革浩劫,极端的遭遇(父亲之死)带来了极端的人性: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了地球的声音,而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重生,正被迫逃离母星,“三体文明”的和平主义者接到了地球信号后发出了警告:“请不要回复!”因为回复将可以精确计算三体文明和地球的距离,但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仍旧回复了,锁定了地球位置之后,三体舰队驶向地球,带着一份人类灭绝计划。

三体2:黑暗森林:生死存亡之际,人类开展了自救,一个关键人物出现:罗辑发现了一个宇宙法则——黑暗森林,在这个法则下,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在更高级的外星文明面前只是虫子,这些外星文明会清理虫子,一个前提是,人类文明或者三体文明向宇宙发射了自己的坐标,因为知道了这个法则并且有了发射信号的能力后,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寻找到了一个互相威慑的平衡点,平衡点掌控在罗辑手中——如果三体文明敢于袭击地球文明,罗辑将发射三体世界的坐标,如此地球明和三体世界将同归于尽。

三体3:死神永生:平衡是脆弱的,因为系于执剑人罗辑手中,但三体文明极为忌惮,他们分析认为,如果三体文明侵略地球,罗辑发射坐标并同归于尽的可能性为90%,也就是威慑度为90%。但罗辑正在老去,人类需要选择一个新的执剑人。

程心就是新的执剑人,然而,就在程心接过执剑人的时候,三体文明向地球文明发起了进攻,地球文明毁灭在即,但,程心没有选择发射坐标,三体文明的威胁解除了,但人类面临灭绝。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三体文明的智子系统推算,程心的威慑度仅仅是10%,而另外一名执剑人候选者托德的威慑度是100%,如果托德成为了执剑人,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均衡将继续延续,但托德因为疯狂的性格遭遇了人类的唾弃。

此时,两艘逃离的人类太空船选择了发射三体世界坐标,三体世界被摧毁,因为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联系,地球也即将被摧毁,三体文明的参与舰队选择了离开,人类文明得以暂时延续,但毁灭是注定的。

此时,程心从被三体人捕获的云天明那里得到了人类文明自救的若干方法,只有一种方法是正确的,托德又坚定地选择了这个方案,那就是制造光速飞船,但光速飞船(曲率驱动飞船)的痕迹恰恰容易暴露地球坐标,有爱的程心制止了托德,人类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程心仍旧被秘密制造的光速飞船营救出来,并且找到了逃离的两艘人类飞船和三体残余舰队,云天明为程心制造了一个小宇宙,在大宇宙膨胀又塌缩之后,可以延续生存,但小宇宙的存在破坏了质量守恒定律,影响了大宇宙的塌缩和新生,程心面临又一个选择:将小宇宙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但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和大宇宙一起面对塌缩的命运,最终,程心选择了归还小宇宙的质量给大宇宙,程心唯一一个地球人类伙伴关一帆选择了陪同程心一起回归大宇宙。

有些啰嗦,但啰嗦是为了说明一个清晰的道理,三部曲的三个主人翁,叶文洁、罗辑和程心都在人性的驱动下推动了历史进程,叶文洁的对人性的绝望,罗辑相对冰冷的逻辑感,圣母叶文洁爱心泛滥下的一错再错,当然,就本书而言,他们的人物性格,或者人性确实是单一的,但坐着刘慈欣反而通过单一的个体人性展现复杂的群体人性。

三体》中的人性之恶,于当今无处不在

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作品最高奖项雨果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项奖项,不过,在对《三体》三部曲的评价中,很多专业人士认为,人物的单薄是一个瑕疵,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在刘慈欣宏达的宇宙描述中,弱化人物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人物单薄的问题,我们随后会谈及,但我们真正想说的是,尽管人物刻画稍显单薄,但人性的描述却让人无比心动。

普通文学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复杂的,当然,那些“脸谱化”的作品除外,但一般的作品,对于人性的刻画总是有着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而三体,恰恰从微观到宏观上,超越时间和空间,展现了人性的善与美,人性不但和个体的生死存亡相关,也和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相关。

叶文洁对人性绝望源于父亲在文革中死亡,我们看这样的一个场景——叶文洁父亲叶哲泰死于小红卫兵之手,死亡过程刻画的非常清晰:他的妻子、叶文洁的母亲选择了背叛,他的小女儿、叶文洁的妹妹选择了叛逆,4个14岁的女红卫兵施暴杀死了他,他的两个学生虽然心痛却无能为力,叶文洁见证了这一切。

你和我,会是谁呢?或许,我们就像叶哲泰的两个学生,虽然明白一切,却终究被潮流携裹,但注定有不少人会随着潮流一起疯狂,尽情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当然,在他们心中,或许以为自己展现的是人性之美。

不说别的,就像那些在网络上疯狂恶意谩骂的人群,如果现实如网络,唇枪舌剑恐怕就会变成真刀真枪,刺向人的肌肤,射向人的心脏,在染血的大地中尽情狂欢。更简单的例子:历史上的无数次屠城,纳粹屠杀犹太人,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一些独裁统治下的血腥,和独裁被推翻后的血洗。

个体再丰满,终归抵不过群体的疯狂,还比如说,跳广场舞的那些人、暴走族、大街上喊口号的那些店铺,你会看到生动的个体面孔吗?不会,只有群体的疯狂。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以社会进程而真正改变。

其实,无数小说同样揭示或者暗示了这样的现实,只是,《三体》把这个现实放在文明的发展和灭亡这样的大空间中,给人的触动就更加疯狂和明显。

对于程心人物的解读,我们放在最后一个部分,我们更想说的是托德——人类个体仍旧在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人物,托德就像是这样的人,他有坚定的目标、有坚实的实现手段,但这样的人物,往往是:一念向恶,一念向善,但人类却偏偏分不清善恶。

为了拯救人类,托德决定刺杀程心——普通概念的恶,但当程心阻止了托德制造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后,托德选择了听从程心走向死亡——普通概念的善,有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但放在宇宙而言,刺杀程心的恶是真正的善,听从程心的善反而才是真正的恶。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说的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吧。

其实,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片小说《镜子》更有意思,白冰找到了人类目前宇宙的真正模型,可以看到过去,看向未来,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这个人在说,在近海防御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巨舰,就这么点钱,与其从西洋购买大吨位铁甲舰,不如买更多数量的蒸汽鱼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装载四至六枚瓦斯鱼雷,构成庞大的快艇攻击群,用灵活机动的航线避开日舰舰炮火力,抵近攻击……我曾请教过多位海军专家和史战研究者,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当时这人的想法得以实施,北洋水师将是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处在于,他是海战史上最早从新式武器的出现发现传统大炮巨舰主义缺陷的人。”

这个人是谁?方伯谦。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并非为方伯谦翻案,里面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证明,不过,结论接近于真理:“名垂青史的人物并非全都是英雄,也有卑鄙的骗子和阴谋家,那些真正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有很多默默死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史是人来记载的,所谓的人绝不单单是统治者,也包括民众,所以人性之恶,或者人性之不辨是非原本就是常态,就像《三体》中的民众选择了圣母程心,而放弃了真正的拯救者托德一样。

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而是人性之真实写照。

用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程心归于丰满

当太阳系灭亡——二维化之后,逃离太阳系的程心一定是这样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实,前面倒是有故人——尽管最终未相见,但却碰到了了关一帆,但后不见来者确实实实在在的——太阳系已经灭亡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某个午后,或者夜晚,突然想起宇宙之浩然,个人之渺小,身后之一片虚无,此时,心中一片空虚,直到,走出内心的氛围,看到做棉被的母亲,或者妻儿,内心才又一次充实。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也常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就像过往我对鲁能,但凡不到忍无可忍,我总是抱着期待和希望。

在逃离太阳系的那一刻,程心没有让我反感,但也没有好感,因为从爱情的角度出发,我期待他和云天明相逢而相守,或许,人类的爱情和亲情,恐怕是战胜恐惧唯一的方式,也是战胜憎恶的唯一方式。

程心最终和云天明错过了,但他和关一帆生活在云天明送给她的避风港——可以躲避宇宙塌缩的小宇宙里,云天明的结局也很好,他和程心的女伴AA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但是,小宇宙的存在破坏了质量守恒定律,小宇宙必须向大宇宙归还质量,大宇宙才可以塌缩和重生,这一刻,程心选择了归还——她的圣母光环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更最让人感动的是,她选择征求关一帆的意见:“我想回去,但如果你想留在这里,我也跟你留下。”——这是她对关一帆的责任,对爱的责任。

好吧,我们终归是俗人,浩瀚的宇宙也无法让我们免俗,尽管是雨果奖的得主,刘慈欣超越了人类,放眼了宇宙,但终归也不能免俗——因为爱,不管未来如何,我们终归是欣慰的,尽管,这是一丝温暖拥抱无限悲凉。

也有一线光明和希望,智子(三体文明的科技产物,最终追随了程心)对程心和关一帆说:“放心,我在,你们就在。”

这就好。

沫莉

沫莉

大刘得雨果奖后《三体》电子书价格成了原来的三倍,还好在得奖好久前就看完了,那会周围没几个知道有《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三部第一部开始开不太进去,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太好看了!!

啊沫

啊沫

科幻小说,要么你有超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脑洞构造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叫人深信不疑。这是一种天赋。还有就是一种对物理知识了解颇深能展开适当联想的人,他们可以构造一个合理的科幻世界,让你认为很可能这么发展。第三类就比较高深了,看上去写的轻描淡写,写的科幻也不算太多,但是就是能把人性人心展现的淋漓尽致,科幻不能仅仅写个构造出来的世界,那不是小说那是漫画的场景,只有讲人把人展现出来才能讲故事,故事里边透着人性就算得上好小说了,至于为什么科幻容易描绘出极端的人性人心,因为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未知的,究竟会怎么样都会好奇,在面临抉择时候怎么选择如何去做都是不定的,人性会在大灾大难大时代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

jinanzxf

jinanzxf

个人感受,看过三体,其他科幻玄幻类小说根本就不想看了

李瑞铖

李瑞铖

对于《三体》要说的就很多了。但是我觉得他最大的突出点在于物理和哲学的交错,交代出合乎逻辑的宇宙世界观。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目前很多物理定理都是先前哲学家预测出来,再由物理学家证明得到的,所以对于人类未知的科学领域,我们暂时无法通过确定的物理规则来印证,但是哲学就可以,透过现象折射出本质,哲学家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大胆的预测。你比如说罗辑和大史抽着烟细道出的黑暗森林法则,相对于费米悖论而言就是一个严密,符合罗辑的解释;


再比如西欧狄奥伦娜的魔法,加上关一帆在飞船上的所见所闻,用四维空间中独立出三维的时间维度来合理解释了魔法时代;

还有维德在关键时刻唤醒程心来决定是否用反物质武器来捍卫曲率飞船技术,却听到程心说放弃一切时,说出的那句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也是对道德与人类发展的冲突做出的合理阐述,书中程心的道德光环一次次将人类推向毁灭就是最好印证。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三体的出发点都是物理学与哲学的交集,加上大胆的想象,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既开拓了思维,也学会了思考。正是由于个人思维的发射角度不同,所以这个思维过程也让原本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渐渐鲜活,渐渐饱满,渐渐完美。

浮曦

浮曦

三体》碾压西方的科幻小说,水准之高,可以说是世界科幻界的一座丰碑!

首先三体是一部硬科幻,他不同于网上流传的玄幻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当前物理理论的提前下推导出的科幻小说。又不同于西方的神秘小说,比如著名的《神秘岛》,并没有披着科幻的外衣写探险或者爱情小说。三体中出现的维度、强相互力、曲率光速飞船、光粒、二向箔、小宇宙等都是当有物理学依据的前沿技术。

其次三体把科学与道德哲学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三体的魅力之所在。从古至今,生产力是不断的提高,生产工具是不断的进步,但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一样,社会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一样。在科幻的世界里,随着生产工具的不一样,必然会改变人类现有的社会关系并调整人类的道德准则。比如说,青铜时代号上的人类被称为宇宙人类或者黑暗人类,这些飞船上的人类与地球人类的道德准则就完全不一样,他们被地球人称为反人类的恶魔,犯有毁灭世界文明的大罪!双比如说,程心圣母代表的人类传统道德观念与罗辑代表的黑暗森林法则,它们让人类如何取舍?再比如说,在大低谷时期及三体文明攻入地球前后,人类的心态变化复杂,这些都是在科幻的前提下解答人类的价值观变化。和平与战争时期,人类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最后,三体宏大的述事框架与细节的详细描写给人来了强憾无比的震憾!这是我看的西方科幻小说作家不能比拟的最大一面。三体第一部只是写了地球与三体两个文明的接触,隐约觉得三体已超越了地球N个层次;第二部则引出了黑暗森森,在歌者面前,三体只是一只虫子;第三部则发现黑暗森森只是宇宙真相的一个小点,宇宙的真相无比残酷,歌者也只是一只大点的虫子。

而从细节上的描述则更多了!比如第一部智子迷惑汪森,比如三体游戏,又比如古铮计划。上述细节如果还算宏大的话,那么三个老头讨论未日计划,引出了大末日什么样的人应该获救的社会道德就够细了。面壁人罗辑的舒适日子也着墨较多,引出了权力带给人的享受事宜!

大事都是小人物做的。比如毁灭地球的歌者只是一个小小的清理员,决定毁灭地球的过程也只是望一眼。对于地球文明煞费苦心经营的掩体计划,人家轻描谈写的随手一张二向箔就轻轻地无死角的搞定。这种强烈的反差给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傻傻

傻傻

问出这问题的人,自己看了不就有答案了?而且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讲,将看科幻小说作为最大爱好,但是看完三体,直接拉高了我看科幻小说的标准,好多所谓的大作已经看不进去了。
nomnom

nomnom

我更喜欢三体的手法和理念,我觉得三体更加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大刘笔下的宏观和微观世界,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表达,情节的展开铺垫,都和西方科幻小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也许是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科幻理念水平低,看西方的作品总觉得隔了一层窗户纸,无法融入他们的世界,是的,就像在看好莱坞科幻电影,我置身事外,精彩但无法共鸣。三体相对于其他国外作品,多了很多东方哲学式的终极思考,但这种思考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是厚重的历史,是残酷的当下,是空灵的未来,我想三体对于我来说就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部最壮丽的诗歌。
Quququeen

Quququeen

毫不客气的说,在众多充斥着人文主义情怀的科幻小说中,大刘的《三体》无疑是新锐派的代表。所有人类共通的情感在冰冷的宇宙法则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脆弱的如同排列在水滴面前的那三千艘太空战舰。近期的很多好莱坞科幻大作,特效是一流的,但电影的内核,却仍然只是相亲相爱你侬我侬的老套故事。
畅游天下

畅游天下

中国第一科幻,接近当今世界水平,但离欧美上世纪六七十黄金时代还有较大差距。翻译过来的科幻基本全看过,国内七成以上。海伯利安四部曲排第一,神作。其次沙丘系列,安德系列,莱伯维茨的赞歌,飞城,海因莱因和菲利普迪克作品。后面才是克拉克作品阿西莫夫作品及当代其它优秀作品。 三体可在第三梯队里。
幸福有多远

幸福有多远

我认为就是已经超越了,但就好像现在的高铁超越蒸汽机车一样,我也并没有否定蒸汽机车的历史重要地位,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海因莱茵的地位和成就依然牛逼,但刘慈欣的三体是我们这个年代最牛逼的科幻小说,未来几十年恐怕无人可以超越。
mad115

mad115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