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

提到的作品

[作品]飞鸟集

《飞鸟集(典藏本)》主要内容简介: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歌多姿多彩,许多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

泰戈尔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往事

柏桦诗歌的总体数量不多,但柏桦情韵深远风格鲜明的汉诗名篇精神气象从容,开辟一代诗风。更重要的是柏桦的诗体,诗性,诗型,诗格的成熟度启明了汉语诗歌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的起点不是1979年,更不会是“...

柏桦

[作品]

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中医学、社会学等科学原理,详细阐述了笑的魅力,笑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如何做到笑口常开以及笑的方法,笑与幽默,笑的不宜等。

张湖德等

[作品]梁溪漫志

本书为笔记。"梁溪"为无锡别名。十卷。内容记述了宋代政事典章,考证史传,评论诗文,间及传闻琐事。第四卷则全记苏轼事。 衮于《宋史》无传,生平详情,难于细述,仅知其字补之,无锡人,国子监免解进士...

费衮

[作品]天仙配

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在傅员外家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结亲。百日后,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间的美满姻缘活生生拆散。改编本成功地刻画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

立波

[作品]经济学大纲

本书是李达先生的主要经济学著作之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把经济构造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与...

李达

[作品]社会学大纲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李达先生的力作《社会学大纲》由五篇组成,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意识形态。作者对各篇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全书思想深刻、...

李达

最新跟帖
Nerve110

Nerve11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萨沙经常会将两个民国人物搞混,一个叫做徐世昌,一个叫做徐永昌。

这两个人挺出名,但又不是非常出名。

徐世昌是袁世凯的朋友,是当时很有地位的政治家。

他曾经在清末担任过满清重臣,也曾在袁世凯手下担任过国务卿。

袁世凯死前,曾经委托徐世昌照看他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在1918年,徐世昌还曾做过空有其名的大总统,随后就隐退养老20年,直到1939年病逝。

总之,徐世昌是老派政客,和袁世凯是同时代的人。

徐永昌比徐世昌小30年,是新一代的军阀。

他少年从军,到辛亥革命爆发时,不过是个排长而已。

他是科班出身军人,直到直皖战后,才担任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团长,算不了什么。

当时徐世昌已经是大总统了。

直到北伐期间,徐世昌因军事才能突出,又是山西人,被阎锡山重用,成为他的左右手。

1928年10月他被阎锡山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成为民国著名军阀,但却被借机夺取了兵权。

徐永昌认为跟着阎锡山难有作为,中原大战后逐步投靠蒋介石,成为一个高级军官。

由于徐永昌颇有能力,被老蒋重用,七七事变后,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为军委会四大巨头。1945年9月2日代表中国,到东京湾上与美、英、苏等9国代表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

然而,徐永昌始终没有兵权,最终1959年在台湾去世。

五人儿

五人儿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想起了一个人,潘仁美。

“只恨那潘仁美这个奸贼 ,逼的俺父子并丧番地 ,可怜人也”“兄弟七郎 ,打出阵来求救 ,被潘美贼臣,将您兄弟绑在花标树上 ,攒箭射死”。

潘仁美,传统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在戏剧小说杨家将中,潘仁美公报私仇,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攻灭南汉、从平江南、从征北汉、攻取太原、镇守北门,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宋雍熙三年,太宗北伐,兵分三路,潘美领西路军攻略山后九州。中路军兵败后西路军压力大增,太宗令潘美等人在撤军的时候,保护朔、朔、云、应四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

监军王侁不听杨业建议,反而抨击杨业,认为杨业畏敌,杨业无奈,领兵出战,出战前,与潘美王侁约定于陈家谷口伏兵,歼击辽军,但是当杨业且战且退的将辽军引入陈家谷口时,却不见潘美和王侁的援军,力战一日的杨业军再坚持不住,力战被俘而死。原来,王侁在等待杨业数日后,即擅自率军撤退。


杨业之死潘美作为全军主帅有很大的责任,可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军主帅是很无奈的。事实上,杨业的死法在宋朝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北宋的监军,权力大得吓人。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潘美是主将却“不能制”

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王侁罪有应得,可后人却将矛头对准了无辜的潘美,在《杨家将》中,潘美变成了潘仁美成为了大奸臣,公报私仇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 。

罪人王侁却逃脱了后人的口诛笔伐。


只叹上天不公啊!潘美北宋第一名将,战功赫赫却遭如此待遇,可悲可气。

走你哥

走你哥

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

我国历史名人众多,重名重姓或者姓名相近的历史名人也很多,下面介绍三对民国时期的容易被搞混的历史人物:

1 谢冰莹和谢婉莹

谢冰莹和谢婉莹(冰心)这两个五四运动后崛起的女作家,名字非常相近,其实她们并非一人,而且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

谢冰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原名谢鸣冈,字凤宝,1922年秋考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1926年冬考入中央军校第六期女生大队,次年夏参加北伐,她给人留下一副刚毅、坚强的印象。作为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她早年被视为与冰心同样受人关注的对象,然而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有着平凡人同样的爱和恨。她出逃、从军、恋爱、婚变以及晚年的皈依佛门,大悲痛大沉痛于今都已经化为淡淡的幽香,成为文学史中一个可资讲述的故事。
她晚年随夫离台去美,离开了她一直在台师大从事的教育工作,1974年到2000年,其间加上她深爱的后夫去世,漂离故土的她心情无比孤独。90年代,她得知自己和符号的女儿符冰在文革期间因迫害而自杀,心绪低落,因此也一直不愿原谅符号,虽然符号得知她在美洲,想邀她回大陆一行,但她以腿伤为由而婉言谢绝。下图是谢冰莹和其著作女兵自传合影。


冰心,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下图是谢婉莹(冰心)照片。



2 杨森和杨森

民国时期,大家都知道川军五巨头之一的军阀杨森,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实际上我的老家陕西也有一位红色将领杨森,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只是因为早逝而不为人知。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龙台镇寺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巨头。

杨森颇具传奇色彩,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既有早年讨袁护国 ,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又有勾结吴佩孚破坏革命、制造“平江惨案”和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斑斑劣迹 。抗战期间杨森率军参加淞沪会战、南昌会战、历次长沙会战等多次大战,抗日救国立下不小贡献。

1949年,杨森由成都离川赴台,后病逝于台北,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将领。他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同时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下面是杨森的戎装照。




杨森原名杨宗凯,男,陕西乾州(今乾县)人。1926年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林科学习, 参加过历时八个月的反刘镇华围攻西安城的斗争。1927年2月进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初,杨森领导了蓝桥暴动,后越狱逃出虎口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2年, 杨森来到陕甘边,参加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担任大队政委。渭北游击队改编成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后,任团政委。1933年11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成立, 杨任中共四十二师委员会书记;1934年1月接替高岗担任四十二师政委。同年2月至5月,国民党陕甘两省军事当局调集兵力对陕甘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杨和刘志丹的指挥下九战九捷,取得反“围剿”斗争的重要胜利。

1935年2月,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杨森被选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接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9月,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到陕北,与西北红军组成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改编为第七十八师,杨仍任师长,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劳山战役,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做出了贡献。

劳山战役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执行者在西北苏区进行错误肃反。10月,杨被关进监狱,直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始获释出狱,被中央派到红军大学学习。西北革军委成立黄河游击师时,杨被任命为师参谋长,并于1936年2月参加了红军东征。不久,黄河游击师改编为红三十军,杨任军参谋长。5月,在东征主力红军回师陕北途中,红三十军担任后卫,杨率两个连在三交镇完成阻击任务后被敌包围。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在黄河岸边。杨森烈士由于英年早逝,所以网上的资料很有限,下面是百度百科搜到的照片。


3 王炳南和王炳南

在我党历史上,有两位叫王炳南的革命前辈,一位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红色外交家,一位北伐时期就随贺龙元帅参加革命,并作为助手创建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他们同名同姓,分工不同,都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炳南(1909~1988),陕西乾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转去德国,在德期间先后任德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书记,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主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工作,担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随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外事委员会副书记兼中共代表团发言人,协助周恩来进行扩大中共影响的国际宣传。

1947年春随代表团撤到华北解放区,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副组长,参与对外政策的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政务院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协助周恩来总理筹组外交部机关,开展外事工作。1955年任中国驻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参加了长达九年的中美会谈。1964年回国,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1975年重新工作,出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共党组书记,后任顾问。曾被选为中共第十二大代表,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1988年12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王炳南,1892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白族农民家庭。1919年,他毅然参加贺龙组建的农民武装,投身革命。他作战勇敢,北伐战争中担任第二十军第五团营长、代理团长。大革命失败后,他跟随共产党搞革命武装斗争,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转战失利后,他回到家乡,拉起500多人的队伍,继续革命斗争。

当贺龙、周逸群等人回到桑植洪家关重整旗鼓开展湘西斗争时,王炳南闻讯大喜,立即将自己掌握的队伍全部交给贺龙指挥,加上其他队伍也纷纷来投,使贺龙很快集结了一支拥有700支枪、3000多人的队伍,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王炳南被任命为大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在党的队伍内的革命战斗生涯。1928年正式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王炳南担任红四军第一路指挥。他率部参加了南岔、协溪河战斗,连战连捷。红二军团成立之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王炳南任第二军第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巩固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

1931年3月以后,红二军团奉命改编为红三军,并建立湘鄂西边特委和独立师,王炳南任特委委员兼洪湖独立师师长、湘鄂边独立团团长。1932年3月,红三军主力返回湘鄂边,占领鹤峰,攻下桑植,王炳南复任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后任红三军独立师第一团团长,继续参加反“围剿”战斗。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中全面贯彻、造成恶果,1933年2月,在红三军西进途中,王炳南被“左”倾领导者诬为“改组派”加以逮捕刑讯,继而惨遭杀害。

中共七大会上,王炳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恢复了他作为红军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名誉。



Lady_希

Lady_希

问题: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

前言

历史上重名的人不少,因为古人有字,所以重字的人也不少。老街说几个诗词中重名或者重字的故事。

宋人同名诗的重名趣事

宋费衮《梁溪漫志》记载了一件趣事:

王安中在京师见何人家亭上题字,笔势涩落,不著姓而其名则安中也。王惊问何人所书,守者答以何安中,亦河朔人也。王以与己名同,恐人莫之辨,戏书一诗于其后云云。终篇皆用同事云。

北宋的王安中在京城时,偶见一个亭子上有题字,落款写道”安中“二字,却没有写姓氏。别人介绍说,这是河朔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担心别人分不清楚,于是写了一首戏作同名诗题在后面:

蜀客更名缘好尚,汉臣书姓为同官。孟公自合名惊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号文章缘两李,翊书制诰有诸韩。二玄各自分南北,付与时人子细看。

1、两个杜子夏:小冠子夏与大冠杜子夏

汉书·杜钦传:

钦字子夏 ,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 茂陵 杜邺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钦 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由是京师更谓 钦 为'小冠 杜子夏 ',而 邺 为'大冠 杜子夏 '云。"

汉代名臣杜钦很有学问, 他与茂陵人杜邺都字号子夏,二人才学不相上下,因为他一只眼瞎,人称"盲杜子夏"。杜钦最讨厌人说他眼睛不好,就自己戴小帽子来与杜邺区别,从此人们开始称他"小冠子夏",杜邺被称为“大冠杜子夏”。

2,两个陈孟公

汉朝陈遵字孟公,当时有人与陈尊同姓同字不同名。《汉书》记载:

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

陈尊每次光临之处,满座惊动,因此被人称”陈惊坐“,用以区分两个人。

3、两个李益:益号文章缘两李

唐朝有两个李益,其中一个是写出”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著名诗人: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另一个是同朝为官(太子庶子)的李益,为了区分他们两个人,大诗人李益被称为”文章李益“。新唐书·文艺:

李益,故宰相揆族子,於詩尤所長.........時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辨云。

4、两个韩翃 翊书制诰有诸韩

唐朝有两个韩翃,皇帝选拔官员时,特地御批要那个写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唐孟棨

本事诗:

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

5、二玄各自分南北

晋代谢玄与张玄之名字中都有一个”玄“字。晋书·谢玄传:

吴兴太守晋寧侯张玄之亦以才学显,自吏部尚书与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亚於玄 ,时人称为‘南北二玄’。

结束语

喜欢诗词朋友可能知道,北宋有两个张先,同时字子野,可谓同名同姓同字。而且也是同时代的人。

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张先张先(990-1078)是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可谓脍炙人口。古今诗话中说:"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后来,人们就称呼这个张先为"张三影"。

另外还有一个张先(?-1039),也字子野,与词人张先差不多是同龄人。不过他是开封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 宝元二年(1039)卒于任上,欧阳修还曾经为其作墓志铭。

老街那个时代有很多同名的人:王军、刘涛、李明、张伟

....估计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70后,一定有个朋友叫上面的名字。

@老街味道

小神童shy

小神童shy

不谈历史,就说当下,小编以为娱乐圈中就有很多对组合的颜值是不相上下,甚至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第一组:神仙姐姐VS七仙女

很显然,神仙姐姐指的是刘亦菲,自从仙剑奇侠传播出后,她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神仙姐姐了,而七仙女是玉帝的第七个小女儿,在这里小编指的是黄圣依,因为她在古装神话剧《天仙配》中扮演此角色。两人都是当红女星,而且二者的长相也是很类似,很多网友表示,看她两的时候有一种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

第二组:刘涛VS曹曦文

在搜索引擎中,曹曦文的名字总是和刘涛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两个人长得很像,而且这种相似让人们感觉像双胞胎姐妹,比起刘涛来,曹曦文的名气显然不大,除了一部野鸭子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于是有人说曹曦文是在模仿刘涛,但其实小编以为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曹曦文比较小家碧玉,而刘涛特别的大气,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ljhann

ljhann

#原创首发# #头条首发#

张自忠与张治中:

△张自忠——囯民政府陆军上将,抗日名将,第33集团军司令官。在枣宜战役中为国捐驱(图片①)

△张治中——陆军上将,抗日名将,国共和谈首席代表。和谈后没有回南京。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图片②)

两个李达:

△图片③李达:刘邓大军参谋长,开国上将(前十位序列第2)。

△图片④李达——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武汉大学校长。

李贞与李坚真:

△李贞:开国唯一女将军(少将),中央军委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坚真:红军女战士,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广东省)。

陈赓与陈嘉庚:

△陈赓:志愿军副司令员,开国大将,哈军工创办人,首任院长。(见图片⑤)

△陈嘉庚:有“华侨领袖,民族光辉”之誉。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图片⑥)




vivi1021

vivi1021

近代有哪些人物总是被人搞混?

重名的太容易被搞混了。近代以来,竟然有5个陈毅,我都惊呆了。

陈毅元帅。

第一个陈毅,就是我们的开国元帅,新四军军长、华野司令。陈毅一生中留下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吃墨水、当市长、搞外交等等。最有趣的还是他和胡兰畦的爱情故事。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胡兰畦和陈毅两情相悦却没能走到一起。十年后,胡兰畦和陈毅再次见面,准备结婚,但是胡兰畦当时是国军少将,地下党员,组织上不同意两人的婚姻,害怕暴露胡兰畦身份。又是十年后,陈毅已经当了上海市市长,儿女成群,两人见面都不合适了。

抗战时期,朱克靖写过一首诗,诗中讲“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这里茜,就是陈毅在苏南茅山根据地结识的张茜。后来张茜陪伴了陈毅的后半生。

陈沂少将

陈沂,贵州人,出生于遵义,1929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毅元帅率军进入山东,在沂蒙老区见到了陈沂。陈沂说,为了避免误会,他准备改名。陈毅则说,“改不改有啥关系! 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

于是,解放军中的大陈毅和小陈毅,形成了一段佳话。

陈仪上将

陈仪,浙江人,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后来成了孙传芳部下。陈仪一生最重要的便是慧眼识珠提拔了汤恩伯。渡江战役后,陈仪担任浙江省省长,准备起义加入新中国。这件事被汤恩伯得知,汤恩伯直接高密,陈仪被囚禁后杀死。

外交家陈毅。

外交家陈毅,湖北人,在北洋政府曾任总统府秘书、蒙藏事务局参事、蒙藏院参事。陈毅在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出场,便是妥善解决外蒙独立问题。

陈毅在外蒙,通过和平谈判怀柔蒙古各部的方式,顺利瓦解了外蒙古的独立势力。可是就在陈毅取得巨大外交成果时,迷信武力的徐树铮带兵进入外蒙古,囚禁蒙古王公,单方面宣布取消独立。于是乎,陈毅的外交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蒙古王公离心趋势一发不可收拾。

陈毅和徐树铮的关系,很像郦食其和韩信。郦食其说服齐国归顺汉王刘邦,可是韩信却乘机灭了齐国。不同的是,陈毅没有像郦食其那样死掉。

军阀陈宧

陈宧(yi),很多人会写错成“陈宦(huan)”,他是民国四川军阀,也是要了袁世凯性命的“起病六君子,要命二陈汤”中十个人中的一个。

袁世凯是被十个人害死的,起病六君子,说的是筹安会六君子,他们是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要命二陈汤,说的是陕南镇守使(后任督军)陈树藩、四川督军陈宧、湖南督军汤芗铭。二陈汤,原本是袁世凯心腹,袁世凯派他们出去整合地方势力,结果他们一看形势不对,直接宣布反袁。袁世凯被他们气个半死。

陈宦是护国运动的大功臣,护国运动后他淡出政坛,远离是非之地,20多年后才死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重名的名人?快来说说吧!

debby

debby

我来说一些总被搞混的历史人物。

张献忠,张自忠,张治中,张召忠

这几位名字很像,很多人把他们搞混,在不了解这几位张姓将军的时候,我也时常把他们弄混。先来说受张献忠,张献忠是明朝末年两大起义军首领之一,张献忠和李自成是老乡,他们参加起义军后来成为首领,拖垮了明朝。张献忠此人反复无常,他和李自成也是一会合作一会分开。他建立了大西政权,不过也和李自成一样,没过多久就被清军追着打,1647年被射死在了凤凰山。

再来说说张自忠将军,张自忠是山东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清朝灭亡后,他先是投军在冯玉祥手下,后来又来到了蒋介石手下。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领的1500人被四倍于己的日军包围。鏖战两日,最后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再说说张治中将军,他是安徽人,原是陆军二级上将。他是一位和平的将军,抗日战争期间他劝蒋介石和平抗日,1946年——1949年期间他作为谈判代表主张和平结局国内问题。后来因为协议遭到国民党拒绝,留在了北京。后来的新疆和平解放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因此他被称为“和平将军”。建国以后又任多职,1969年病逝。

张召忠是河北人,被称为“局座”,他的评论风格很受网友们喜欢,他的粉丝也非常多,被评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十大嘉宾。

他们四位的名字,都有忠(中),很容易搞混,要是不熟悉历史的还真分不清他们。

元朝有三个伯颜

元初伯颜

伯颜传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伯颜本是旭烈兀手下的人,忽必烈见他不凡就把他留在身边。1274年,他领兵攻伐南宋,1276年,攻陷了南宋的首都临安,俘虏了皇帝赵㬎和谢太后,有很大功劳。元世祖忽必烈驾崩后,他辅助元成宗铁穆耳即位,是元初重要的大臣。

元朝权臣伯颜

这个伯颜经历武宗,仁宗,泰定帝时期,到了后期是个权臣。

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恣,益无所忌,“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钞帛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

势焰薰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至于“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

还有一个学者伯颜,他参与修金史,这个知名度相对较低。

元史.伯颜传至正四年,以隐士征至京师,授翰林待制,预修金史。既毕,辞归。已而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数月,以病免。及还,四方之来学者,至千余人。

韩信和韩王信

最开始读汉朝历史的时候,我读到了韩信后,又有一个韩王信,起初我以为这说的是一个人,最后发现这两个不是一个人,他们两个的事迹都不一样。后来才明白,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汉朝的开国功臣,最后被吕后杀害。而韩王信是战国七雄韩国的后裔,韩氏,名信,这个是贵族。汉初他被刘邦封为韩王,不过最后投降了匈奴,最后还是被汉军杀死了。

历史上有两个后羿,一个射太阳,一个是君主

有两个后羿,一个是神话中的,他是嫦娥的丈夫,射日的英雄。另一个“后羿”是指夏朝有穷国的君主。两个人不是一个人,但是一提后羿,都以为是同一个人。

张骞和张謇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敬仰。而还有清末实业家张謇(jian),他俩名字差不多,但是音不一样,这俩字长的差不多,但是人不是一个,音也不是一个。

好了,暂时想起来这么多,想起来了再补充。

浪迹天涯X

浪迹天涯X

历史上很多人因为名字相同常常被人搞混,古代的就不说了,只是在近代,在我党我军就有很多被搞混的例子,比如李达。

在我党历史上有两个李达,很多人通过影视作品都知道在刘邓大军中有一位李达,担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开国上将,但是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李达,他是我党创始人之一,参与并筹备了党的一大,著名的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上将李达抗战时与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合影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给正在湖南大学法学院任教的李达去信说:“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李达接信,自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兴奋不已。

其实,在十年前李达还有一次机会去延安。

1939年,李达受冯玉祥将军的邀请赴重庆为冯玉祥及有关人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其间,毛泽东与周恩来委托李达的一个学生去征询李达是否愿意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饭吃,我都愿意去。”

此时负责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出国治病。而留在南方局的负责人博古却误会了,以为李达是在“拿一把”,于是生气地说:“去延安干革命,还讲什么条件?”就这样,李达错失了去延安的机会,后于1939年9月离开重庆。周恩来回重庆后知道这个消息,对博古这种书呆子做法很不解,说:“干革命难道就不吃饭吗?李达这个话的意向是无条件地愿意去延安嘛!”毛泽东对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党的创建者、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李达



作为党的创始人怎么就成了党外人士了,这要从开头说起。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推举陈独秀为总书记,之后积极联络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2月,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主任,总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后二人因对建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了争执,李汉俊愤而辞去代理总书记,将所有党员名单和文件交给李达,要李达代理总书记。因而,从1927年2月至一大召开,李达一直担任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总书记。

1921年中共准备召开一大,会议正是由李达、李汉俊通知的。他们分别写信给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党的早期组织,通知他们各派两人于7月20日来上海开会。因是秘密召开,所以通知只说是开会,至于开什么会,并没有说明。李达给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的信就是寄给长沙文化书社毛泽东的。



“一大”会址的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都是李达负责的,从7月23日开始连续开了几次会议,然而在7月30日正在开第六次会议时,突然闯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即宣布停止开会,现场只留下李汉俊与陈公博,其他人迅速分散。不多时,十几个法国巡捕就进来搜查了。会议已经无法在上海开了,这时候,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场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于是,王会悟先去嘉兴打前站租了条游船,订了桌酒席,然后一大代表们在船内开会,她在船头望风。

因此,可以说李达为党的创建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在一大会上,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党的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然而,到了第二年在党的二大上,李达与张国焘发生了激烈争论,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时,李达落选。会后张国焘说:“打倒你,我起来。”面对张国焘的野心和刁难,李达决定“还是专心去研究理论为好”,于是离开了中央。

之后,1922年,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担任何叔衡、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职务。1923年秋,由于和陈独秀赌气,李达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李达任湖南大学教授,后相继在武昌、上海、北京、湖南、广西等地的大学里任教,在各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北伐时,曾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主席给李达的信



虽然李达已经脱党,但是他仍然被看着是"著名共首",被国民党列到黑名单上,无论到哪里,都受到国民党的监视,多次遭特务毒打。

同时他埋头著述,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三本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托人将新出版的哲学书送给老友毛泽东。毛泽东如获至宝仔细阅读。这一阶段,毛泽东受李达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写信称赞李达是“真正的人”。毛泽东在延安讲“山沟里出马克思主义”,也讲“零陵出马克思主义”。据毛泽东自己讲,《社会学大纲》他就读了10遍,还做了许多眉批,《经济学大纲》已读了3遍半,也准备读10遍。李达的著作成为毛泽东和其他许多革命者学习研究哲学的重要书籍。



49年5月18日,李达到北京后第三天就接到中央办公厅安排,主席要与他长谈。那一晚谈到深夜,主席看到李达有困倦之意,就让他在自己的床上休息,自己则开始了深夜工作。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李达,李达提出了重新入党请求,非常后悔当年赌气脱党,表示:“润之,我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同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在坐的有刘少奇、林伯渠、李维汉。毛泽东对他早期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筹备党的一大,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在作出了离开共产党的决定后,还是一直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这块阵地,也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李达与湖南地下党组织一道,推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对他赌气脱党给予了批评。毛主席表示同意李达重新入党,并愿意做他的历史见证人。



不久,李达正式履行了手续,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孚等三人为历史见证人,党中央特别批准李达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担任过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虽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希望李达留在北京工作,但李达却多次请求回湖南继续从事高等教育。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亲自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他也是由中央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1952年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从1953年2月24日李达正式在武汉大学工作,李达在武大主政长达13年时间。1956年起李达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委员、临时党组书记、武汉分院院长,兼任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他还是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一、二届政协委员。



毛泽东称李达是“理论界的鲁迅”,曾经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后我来武汉时,有一个人,白天除了我上厕所外,随时可以来见。”这个人就是李达。

“文革”前夕,由于李达指出林彪的“顶峰论”违反辩证法,被诬陷为“毛泽东思想最凶恶的敌人”。1966年6月3日武汉大学挖出了由校长李达、党委书记朱劭天、副校长何定华组成的“三家村黑帮”,又称“李达三家村”,76岁的老人遭到了多次大会的“声讨”、“批斗”、“示众”、“审讯”、“辱骂”、“罚跪”,身心倍受摧残的李达决定向毛泽东求救。他用写交待材料的稿纸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

主席:我有难,请救我一命。李达顿首七月十九日

然而,等到二十多天后信辗转送到北京时,为时已晚。8月13日,李达突然摔倒在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血压降到90/50毫米,高烧持续不退,大小便失禁。临终前的李达说:“等运动结束后,我们到北京去,向毛主席告状!”8月24日,李达含冤去世。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1996年9月12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李达的骨灰由武汉九峰山迁至北京八宝山安葬。

独立寒秋

独立寒秋

其实,历史上同名同姓的名人有很多,不过如果他们相隔的年代甚远,一般是不会让人给搞混的。但恰恰是有些同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们要么同名同姓,要么名字读音十分相近,就很容易让人给搞混了。下面小编就简单来盘点一下,历史上这些容易被搞混的历史人物。

1、汉初的韩信与韩王信;

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的两位韩信。说到韩信,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历史最富盛名的军事家、名帅,素有“兵仙”。他的一生创造了多个军事成就,帮助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因此,韩信在历史上真可谓是光芒万丈,无人不识。

然而,历史上与韩信同期的,其实还有另一个韩信,他就是韩襄王姬仓庶孙韩信,只不过他却悲剧的被掩盖在兵仙韩信的光芒之下。虽然,这位韩信的军事成就远不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仙韩信,可人家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楚汉战争期间,他领兵攻略韩地,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刘邦称帝后,这位韩信也因功被封为韩王,成为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之一,其身份爵位可不亚于兵仙韩信。

只不过,这位韩信的名气可是远不如兵仙韩信,后世史书为了避免他与同名的兵仙韩信相混淆,多称其为韩王信。

2、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都有个马忠;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对马忠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事实上当时是有两位马忠的,而且他们两人都算得上将才,都在历史上留下可圈可点的事迹。

巴蜀名将马忠,他的主要成就是率兵平定南中叛乱,最终累功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历封博阳亭侯、彭乡侯;至于东吴德军将军马忠,他是东吴名将潘璋部下的司马,虽然军职不高,但却在随吕蒙追击关羽时,于临沮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这也足以让其留名于史书。

3、同样是三国时期,还有很多个阿“忠”,比如黄巾军的韩忠和公孙康的韩忠、五虎上将中的黄忠和曹魏的王忠……

上面说了两个“马忠”,接下来再说说三国同期的其他阿“忠”。首先是两位韩忠,前者是黄巾军的将领韩忠,他原是张曼成的手下,后来被南阳太守秦颉所杀;后者则是公孙康的部将韩忠,曾奉公孙康之命出使乌丸。

然后是黄忠和王忠,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黄忠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至于曹魏的将领王忠,历史并不出名,战绩平平,也就在联名上奏曹操进魏王和联名上奏曹丕称帝上露了个脸,在历史上也算是燕过留痕吧。

4、北魏的拓跋弘与拓跋宏;

北魏魏献文帝拓跋弘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两父子,他们父子俩活得都不长,拓跋弘死时只有23岁,而拓跋宏也才33岁而已。由于这父子俩名字读音都是一样,因此总会让人搞混,就是谁是父,谁是子。

不过,大家其实只要记住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宏就足够了,毕竟他在位期间,在冯太后的辅政下,推行了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的孝文帝改革。

5、南宋的张俊与张浚;

先来说下张俊,他与岳飞、韩世忠和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不过,此人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因为他可是害死岳飞的主要祸首之一,与秦桧沆瀣一气。因此,今天跪在墓前的几个铁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位张俊。

至于张浚,他则是南宋的抗金名将,曾向高宗提出经营川陕防线的建议,并且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将领,使得南宋的江淮和川陕防线得以稳固,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6、抗日名将张自忠和张治中;

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都是抗日名将,而且都官至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因此很容易被人们给搞混。

张自忠将军1940年在襄阳指挥部队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壮烈殉国,时年五十岁。而张治中将军则是黄埔系骨干将领,他后来于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因此被称为“和平将军”。1969年,张治中将军于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过客

qiujinghua

qiujinghua

在我的历史书里,可以看见刘邦有两个人,一个是韩信,还有一个也是韩信。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可以看到两篇列传,一篇列传写的是韩信,还有一篇写的也是韩信。

在淮阴侯列传里写的是忍受胯下之辱钻裤裆的韩信;在韩信卢绾列传里写的是自称大韩韩襄王之庶孙的韩信。什么是大韩韩襄王之庶孙?请参考三国刘备自称大汉孝景皇帝玄孙,具体情形请自行脑补。

这两个韩信在各自的列传里,还能够清楚地区分开来。在其它的列传里记载的韩信,倒底是哪个韩信?这就有点不大好区别。为了解决这个在语法上被称作“指代不明”的问题,有些史书中就分别写成了韩信和韩王信。

谁是韩信,谁又是韩王信?当然是那个自称大韩韩襄王之庶孙的韩信叫韩王信啦!毕竟以前也当过韩王,祖上也曾经阔过。不然难道还能叫那个钻裤裆的叫韩王信。

两个韩信经史书这么一改,改成了韩信和韩王信。韩信就是钻裤裆的韩信,韩王信就是大韩韩襄王之庶孙的韩信。这么一来谁是谁就清楚了!

可是还有些史书就是不改,还是都写作韩信。那在这些地方的史料记载,倒底是写的哪个韩信?碰到这样的史料,很多史学家也很头疼,需要再花精力去进行考证。作为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看到这些史料,就更分不清倒底是哪个韩信了,很容易就被搞混了!

反正记住刘邦手下有两个人,一个叫韩信,另一个也叫韩信。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fangqing

fangqing

我是嗨哟,我来回答


随着公众人物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人因为名字差不多被人们搞混。嗨哟就经常会搞混几个人的名字,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


1.陈仪和陈毅

两人都是著名的军人,又都担任过很高的职位。所以,经常都会混淆。


只不过,前者是国军二级上将,后来因为拉拢汤恩伯同共失败,被蒋判处了死刑。


虽然没能成为共军的一员,但是他还是为抗日救国做了不少的贡献。


让他进入大众视野的是曾任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任内发生历史悲剧二·二八事件,让其成为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陈毅大家都应该认识,我国的开国元帅之一,功绩自然是多了去了。


参加过黄桥战役、淮海战役等重要的战役,并且一生奋斗,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鸿章和李鸿藻

虽然两人只相差一个字,却不是什么亲戚关系,并且地方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两人都是晚清重臣。


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人,也是晚清比较出名的洋务派之一


因为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而被人诟病,但是,还是为国家的兴旺做出了一些比较大的贡献,功过还算统一。


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也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臣,和李鸿章还是两个死对头。


李鸿藻可以不是等闲怕事之辈,相反,他还是晚清重要的主战派代表,曾经倡导清政府主动出击抵御外强。


不仅政治主站,有血性,李鸿藻还有着优雅的灵魂。他所代表的"馆阁体"就被后世沿用,而且还是一个出名的画家。


3.李宗棠和左宗棠

李宗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化工方面非常卓越。


并且,他还参与了我国“两弹一星”和太平洋运载火箭的实验任务。深受褒奖。



左宗棠自然不用多说,大家也很熟悉,和上面的李鸿章一样,都是洋务派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


左宗棠作为清朝重臣,还是湘军的领导人,最多的就是帮助我们国家收复了大量的疆土,让我们国家版图更加的完整。


左宗棠还有一套教育人的家书,将自己孩子们教育的非常的体面,机会没什么败家的后代。


4.张治中和张自忠

张治中也是一个出名的国军将领,国军的二级上将。


并且,张治中还是一个非常爱国,倡导合作的爱国将领。就因为这样,被诬陷成为叛徒,被后世人成为“和平将军”。


曾经参加了中原大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战功显赫。


张自忠同样是国军的二级上将,只不过这是在他去世之后追封的。


同样经历了各种大战的洗礼,比如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样的重大战役。


在建国之后,他还被评选成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除了以上这些。历史上还有很多名字相同的人物,比如:康熙时期的于成龙(振甲,汉军旗),于成龙(北溟,民人)、明代的一个宦官李广,跟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同名同姓。还有明代的西厂权宦汪直与海盗汪直,当人了最让人捧腹的要输明朝的于谦和我们母仪天下的谦儿大爷。


以上就是嗨哟知道的历史之上容易混淆的人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菊子_港代

菊子_港代

今天苍茫大地介绍两个我党军史人物,两人同名同姓,又都是湖南籍,一位是刘邓大军的三把手,地位仅次于刘伯承、邓小平,一位曾在第三次上海武装起义时就任工人纠察队副总队长、曾就任我党政治局候补委员、出身黄埔一期,他们都叫张际春,两人常被张冠礼戴。



先介绍黄埔张际春,湖南醴陵人,中学毕业后赴粤考入国民党军政部讲武学校,1924年转考入黄埔一期,他与我党三十六位军事家蔡申熙、左权在醴陵县中同学、在黄埔又是同学。同年入团,1925年入党,任军校教导团连党代表,与蒋先云、陈赓等参与筹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东征淡水之役任敢死队分队长,二次东征时,任20师59团3营营长,中山舰事件后被校长免职,26年9月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29年春回国,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兼江苏省军委委员、工人纠察队副总指挥(总指挥是顾顺章)。

29年8月,担任彭湃秘书的白鑫贪图钱财,加之其兄曾被农运领袖彭湃在海陆丰镇压,向国民党告密,在上海秘密召开军事会议的张际春、彭湃、杨殷、颜昌颐、刑士贞等被捕,周恩来因事耽搁,躲过一劫。周恩来、陈赓组织红队施救未果,8月31日,彭、杨、颜、邢英勇就义,张际春是黄埔一期,老蒋想借此瓦解黄埔共产党员,派组织部秘书曾扩情将张际春保释出来,后任中央军校政训处中校政治教官,33年4月病逝于重庆。

下面介绍宜章人张际春,他是职业政治家、革命家。结业于衡阳第三师范,1922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1926年加入国民党,任区党部常委,组织农协、农民自卫军、农民夜校,反抗北洋军阀苛捐杂税。11月加入共产党,27年进宜章女子初师执教,任党小组长、国民党县党部常委,领导学生和教员联合会工作。老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后,张老被通缉,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王尔琢等领导的的湖南起义,后跟朱、陈上了井冈山,29牟任红四军二纵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开始了政工生涯。30年6月至8月任军秘书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31年起任红三军秘书长、红四军11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3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31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2月调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办战士报。



34年任红军第二步兵学校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受王明路线打击,降为校训育处副处长,旋即调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34年10月参加长征,36年6月至九月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与朱老总、刘帅等与张国焘坚决斗争,年底到陕北,任红军大学第二校政治部主任。



37年8月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38年赴抗大任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43年起先后任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45年七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8月任晋冀鲁豫局常委、曾兼任宣传部长,45年8月至48年5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46年7月至48年5月兼政治部主任。48年5月起任中野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刘邓的得力助手。建国后先后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党一委第一副书记、西南局第二副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是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常委,中央八届中央委员。

陆野RIKUNO

陆野RIKUNO

历史上一些名人因名字相同、相近,发生的趣闻很多。

一,著名的明朝于谦,当年进京赶考,因与主考官虞谦读音相同,当主考官点名时,于谦不敢应答,以示避讳。由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幅绝配的佳联:



虞谦出的上联是: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于谦对的下联是: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前者表达了长者不忌的风度,后者则是出于对长者尊重的自谦。

(当然也有人说此联出自明文学家李梦阳之手,这里不做争论。)

二,唐德宗时,一次命传旨官召韩翃进宫,却使传旨官犯了难。当时有名气的韩翃就有两位:一位是刚因寒食诗作名声大燥的诗人,一位是戍边的老将军。德宗脱口而出:就是那个:春城无处不开花的作者!


三,李达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党的一大十三个代表之一,一个是开国上将。

1958年,中央筹备《红旗》创刋会议。本欲邀己是武汉大学的校长的李达。由于通知者的原因,结果来了两个李达,连会议主持者都有点懵。



四,以上仅举个例,而现在的重名率更高。姓名两字成为了时髦,据统计,几十万人一个名字的就很多。这给身份、户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这个问题二三十年前就有人提出建议:父姓十母姓十名字,重名率会降至几亿分之一。

著名演员赵燕国彰至今没有听说有人和他重名的。

dmcad

dmcad

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容易被相互混淆,他们有的名字相同,有的名字相近,有的尽管在姓名和所处时代上南辕北辙,却因为经历相似而被人搞混。

楚汉争霸时的两个韩信

第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汉初三杰之一,素有兵仙之称的韩信,韩信少时曾受恶霸胯下之辱,也曾在穷困潦倒时期受漂母一饭之恩,加入楚军后,不为项梁、项羽所重,郁郁不得志,只做到执戟郎。

后被张良挖掘说动,弃楚归汉,只身入蜀,其才华令萧何、夏侯婴惊叹,可惜刘邦并未重视,心灰意冷的韩信再次出走,被萧何趁月色追回,俗称“萧何月下追韩信”。

之后,韩信登台拜将,助刘邦平灭项羽,一统天下,但其为人屡犯刘邦忌讳,所以才有了天下大定之后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最终,萧何出面将韩信诓入宫中,吕雉下令将其杀死灭族。

正是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漂母、吕雉)。

另一个韩信历史上为了与淮阴侯韩信区分,所以多称其为“韩王信”,他是战国时其韩国王室后裔,因为效力于刘邦,做出了不小贡献,所以被刘邦封为韩王。

不过由于韩王信所在位置的不断北移,与匈奴接壤后战事不利而被刘邦猜忌,于是投降匈奴,之后屡次扰乱边关,最终死在参合之战。

不过韩王信的子孙后代要幸福的多,后来降汉,并受到重用,从这点说,真的反叛了的韩王信结局比谋反存疑的韩信好的多。

汉末三国的两个马忠和两个刘岱

先来说两个马忠。第一个大家比较熟悉,是东吴潘璋的部将,参与了伏击关羽,并亲自率军将关羽生擒,因此声明大躁。

而《三国演义》中又为其添加了刘备伐吴时,在战场射杀黄忠的戏份,一时间,马忠被称作“巨人杀手”。

很多人在马忠死后不久发现又出现了,同时阵营变成了蜀汉,这其实是另外一个马忠,虽然论名气不如东吴的那一个,但是在地位上,蜀汉的马忠要更胜一筹。

马忠曾被一向有识人之明的刘备所赏识,做过丞相诸葛亮的门下督,后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

同时,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剿灭过豪帅刘胄叛乱在南中期间稳定了当地的秩序,同时马忠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最终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彭乡侯。

再来说两个刘岱,这个是最容易混战的两个人,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毛本《三国演义》都搞混了。

原来刘岱旧为兖充州刺史;及操(曹操)取兖州,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


刘岱昔为兖州刺史,虎牢关伐董卓时,也是一镇诸侯,今日为前军,不可轻敌。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然而事实上,参与讨伐董卓和征讨刘备的是两个刘岱。

我们先来看地位高的一个。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任兖州刺史,是汉末割据的诸侯之一。

之后在与青州黄巾军交战时,因不听鲍信之言战死,而此时的曹操某种程度上还属于刘岱治下,正是因为刘岱战死,曹操才被推举接任了兖州刺史。

另一个刘岱笔墨较少,是曹操的司空长史,因功封列侯,刘备在徐州杀车胄后,曹操命刘岱和王忠讨伐刘备,被刘备击败。

南宋的张俊和张浚

两个人的名字一字之差,都是当时的大人物,张俊因为参与害岳飞,被做成铜像跪到现在,所以更出名一些。

客观说,他对当时的国家是有功的,与岳飞、韩世忠和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所统部队与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一样称张家军,三人并称当世三大将。

张俊很会做人,懂得揣摩上意,主动交出兵权,并参与构陷岳飞,被封为郡王,同时极为贪财。绍兴二十四年去世,被追封为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张浚的资历更老,是政和年间的进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将,是宋朝名臣、学者,著有紫岩易传等。

苗刘之变时,与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一度算得上张俊和韩世忠的上司。之后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期间,虽然富平之战大败,但不能练兵用人之能,任用的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都称得上大将之才。

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是坚定的主战派,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

秦桧崛起后,与其党羽当权,张浚因此谪居十余年。完颜亮南侵被再度起用,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符离之战大败。不久又被主和派排去。

隆兴二年张浚病逝,累赠太师,谥号“忠献”。

完全没有关联的陈叔宝和李煜

他们俩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陈后主,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虽然处在不同时期,名字也完全不相近,却经常被人混淆,因为两人身上确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亡国之君,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远远高于治国的能力,同时都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应该说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他们或许会是很伟大的文学家,这不知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同时,两人生活奢侈,国家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中,他们却依旧在皇宫之内上演着歌舞升平,美人在怀。

还有一点也比较巧合。杨坚篡周立隋的第二年,陈叔宝继位为南陈的皇帝;赵匡胤篡周建宋也是第二年,李煜继位为南唐的皇帝。这或许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另外,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都是国家分裂动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大背景的相似也是两人经常被混淆的原因之一。

您还知道那些被经常弄混的历史人物,欢迎补充。

chochoki

chochoki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