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
圆润海伦
韩信!你知道汉初有两个韩信吗?
你知道正主韩信并不是那个“汉初三杰”、国士无双吗?
听我细细道来!
在中国汉代初年,刘邦手下其实有两个韩信,两个都是异姓王,两个都没有好下场!历史上的韩信,有两个!
首先来讲正主!
其实正牌的韩信人家是典型的王孙,贵族之后!
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
就因为和伟大的军事家,汉初三杰的韩信同名,
史书甚至都将其称其为韩王信,堂堂王孙,简直太难了!
不过这个韩信存在感不高,整个一辈子就是抱大腿!
最后成也抱大腿,败也是因为抱大腿,唉!这个韩信本是韩襄王的孙子,韩国被大秦灭后,
就呆在故土,当一个可怜的亡国贵族,简直太惨了!
然后抱了张良大腿,入关任将军之职,
后来,抱了刘邦大腿,又任韩国太尉,
领兵轻车熟路的攻取韩国故地后,受封韩王。
天下太平以后,就被迁移了封地,弄到边疆去了,
说白了就是汉代和匈奴的交界地,说白了就是炮灰。
韩信心想:刘邦太不地道了,居然抢我地盘,还让我当炮灰,
不行,我还是抱匈奴大腿得了!
于是,投降匈奴,成为匈奴带路党,
还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好不风光,
可惜,匈奴就是扶不起来的烂泥,
最后,这位韩信被汉朝打败,并被杀害。
guanbiren
韩信,韩王信
DLY要好好踏居
淮阴侯韩信,韩王韩信。
Qz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重名的历史人物也不少,有的甚至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往往被人搞混。
一、张衡
一个科学家张衡,生于78年,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另外一个是道教天师张衡,生于96年,汉朝名臣张良之后。东汉末年道教派系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第二代天师(称嗣师),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历史记载:“帝闻其有道,征为黄门侍郎,不就,不关世务,吐纳不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以真人之法付子,师与妻卢氏得道阳平山,白日飞升。”
二、韩信
一个是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韩信最终被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另一个韩信,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大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后来韩信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三、后裔
一个是射日的后裔,本称羿、大羿、司羿,中国远古五帝时期的神话人物,帝尧的射师,嫦娥的丈夫,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在民间有“后羿射日”的典故。
另一个是夏朝的后裔,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朝东夷有穷氏首领。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同样擅长射箭,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四、伯颜
元朝有三个伯颜,大将伯颜,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长于伊利汗国。伯颜是有元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二十万大军伐宋,如统一人。成功还朝,口不言功,行囊仅随身衣被。有文才,能诗能曲。
御史中丞伯颜,蔑儿乞氏,元朝权臣,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其官衔多达246 字,顺帝深忌之。
学者伯颜 ,一名师圣,字宗道,哈剌鲁氏,隶军籍蒙古万户府,世居开州濮阳县。死于乱兵之中,被人剖腹,见其心数孔,曰:“古称圣人心有七窍,此非贤士乎!”
五、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初名臣、循吏,“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初为知县,后被赏识任知府、按察使、巡抚、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以其廉洁政绩,被康熙赞赏,死后追封太子太保。
另一个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在康熙朝曾历任直隶乐亭知县、滦州知州、通州知州、直隶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河道总督等职,卒谥“襄勤”。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时,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
他们不仅同姓同名,而且都颇受百姓爱戴,当时有民谣云:“前于后于,百姓安居”,说的就是他们两个。
小凝爱大鱼
周立波:一个负责分马,一个掌管枪毒。
于谦:一个上朝说正事,一个上台讲笑话。
luoye43
前羿与后羿,前羿在五帝时的喾帝时,后羿在夏代仲康时,还有八仙中的张果老,前者在唐尧时,虽然后之张果老也是唐,但两者也是相差千年!而今日“断代工程”有人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把夏之有穷氏后羿当作时时射十日大司衡羿,是非常可笑的。
扣泥Ki
司马迁是故事大王。
好奇笨死猫
国民党军中有两位读音差不多的将军张治中和张自忠,许多人对这二位将军傻傻分不清楚。
先说第一位张治中将军,生于1890年,子文白,安徽巢县人。后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一二八事变时,第87师和第88师合编为第5军,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并支援第19路军在上海的抗战。淞沪会战时,被任命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代表国民政府的谈判代表,与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和平谈判,张治中代表国民政府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但是该协定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北平和谈失败之后,张治中留在了北平,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第二位张自忠将军生于1891年,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毕业于北洋法政学堂,后入冯玉祥部当兵。中原大战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所部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张自忠将军被任命为第29军第38师师长。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张自忠将军出面与日本人周旋,但是被舆论误解为“汉奸”。不久之后,第29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张自忠将军的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并任军长。为了洗刷自己头上“汉奸”的骂名,张自忠将军总是冲锋在前。1940年枣宜会战时,已经是第33集团军上将(中将加上将衔)总司令的张自忠不幸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其部下从日军手中冒死抢回了将军的遗体,国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国葬,后葬在重庆北碚梅花山(今西南大学旁)。
张治中将军是黄埔系嫡系,是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将军是西北军,是陆军上将(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Tracy璇儿
以前,我一直认为历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的李达便是参与建党的李达,后来方知此李达非彼李达。
同样让很多人混淆的是武圣孙子,我看过历史上混淆的评说,包括前不久还有人跟我说孙子是孙膑,那孙子究竟是指孙武还是孙膑,还是就是一个人?我想现在的历史已经明确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常说的孙子是指孙武了。
一、从出身来看,状况不同
孙武(约BC.545—BC.470年)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因其祖伐莒有功(BC.521年),被齐景公封乐安,赐姓孙;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因齐国内乱,孙武举家迁往吴国,悉心研究兵法。孙武出任吴将,身体健康。
孙膑(约BC.390—BC.330年)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据说是孙武的后人(可信度不大),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的师兄,是被庞涓陷害而被膑了足的。
二、从时间上看,时代不同
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三年)受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出任吴国将军;约公元前483年,因好友伍子胥被吴王杀害,孙武忿而隐退。
孙膑的战斗基本上就是他所供职的齐国及韩国,跟庞涓所供职的魏国之间打的。公元前353年与庞涓打了桂陵之战,公元前342年在马陵之战中射杀庞涓。
三、从活动上看,经历不同
孙武于公元前508年“伐交”攻占楚国巢城,公元前506年攻占楚国都城郢;公元前494年,击败越王勾践的进犯,使勾践成了人质。
公元前353年孙膑“围魏救赵”,在桂陵之战中擒获庞涓;公元前342年,孙膑“围魏救韩”,在马陵之战中射杀庞涓。
四、从著作上看,内容不同
孙武献给吴王阖闾的是孙武兵法十三册。全书共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一十三篇,共5900余字。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他主张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强兵必先富国;兵要行道,要顺应军心民心;要考虑积疏、盈虚、径行、急徐、众寡、佚劳、奇正的矛盾;战则因势、造势;要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五、从影响来看,名气不同
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孙武子,被后世奉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武圣”;《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兵学圣典”;孙武的名声是与老子、孔子并列的三大思想家之一。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但在后世的名声没有孙武的大。
综上所述,孙武孙膑皆为齐国人,但孙武健康,孙膑膑足;二人活动时间相距150年之久;孙武率吴国军队战伐楚、迎越,孙膑率齐国军队魏国庞涓;二人所著兵法内容完全不同,后世影响大不一样。所以,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常说的孙子是孙武。
YuZu丶
应该是朱载坖和朱载垕了吧。毕竟连皇帝的名讳都弄错了,没有比这更大的乌龙了。
因为史官笔误,导致后世普遍将此二人弄错。
明穆宗朱载坖和衡府齐东安和王朱载垕,一直被人搞混,并且延续现在。
尤其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爆火之后,受此书与作者的名气影响,让更多的人分不清楚他们俩到底谁是谁。
安迪
据部分统计,《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同名同姓的人物就有十八对(组)之多!
1、杀害关羽的东吴大将——马忠,怎么还能到诸葛亮账下?两个马忠。
第一个马忠,偷袭小人,大将杀手——东吴马忠。
《三国演义》中,襄樊之战,关羽败走麦城,被绊马索拌倒,斜刺里冒出一个马忠,冷冰冰地抓住关羽:“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吴国马忠)
还是《三国演义》,夷陵之战,刘备伐吴被火烧联营,马忠又趁乱取利,射死了老将黄忠。
“忽然狂风大起,忠急退,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
虎落平阳被犬欺,而东吴马忠,就是骑在顶级武将拉屎的角色;《三国志》中,确有其人,为东吴潘璋部下司马。
第二个马忠,御边大将——蜀国后期的马忠。
夷陵之战刘备战败,蜀汉缺乏人才,巴西郡的原住民——马忠,被刘备诸葛亮看中,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蜀国马忠)
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又剿灭刘胄叛乱。
正史上蜀汉的马忠,为人宽容有度量,处事时能够当机立断,恩威并立,因此蛮夷们都十分敬畏和爱戴他。马忠逝世后,治下百姓亲设立庙宇来纪念他。
结语:两个马忠,一个是吴国阴险的偷袭小人,一个是蜀国御边大将,因为名字,却被人搞混;
2、“曹节”是宦官,还是曹操的曾祖父?
宦官怎么还能有后代?原来,三国中也有两个曹节,一个为曹操的曾祖父,另一个是宦官,十常侍之一。
3、三国时期的重名人物还有,刘岱、李丰、王朗、张昭、黄盖等等。
我是张行
其实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一直在被世人所混淆
提起周朝历史,人人都知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可能也有人知道周公旦,他们既是君臣也是父子。可是,他们是最容易被世人所混淆的历史名人。被混淆的不是他们的身份而是他们所创造的历史功勋。
大家都知道周文王与周武王和周公旦是父子关系,周武王是周公旦的哥哥。这三人对周朝封建统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到底是谁推翻了商朝统治并建立了周朝?很多人会选择周文王或是周武王。其实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
周文王在父亲季历被商王文丁杀害后,继承了周族部落首领的位子。当时,周族部落的实力还远不能与商朝分庭抗礼。为了打消商纣王对周族部落的顾虑,周文王姬昌冒死到达朝歌,并成为商纣王的人质,被囚禁在羑里长达7年之久。后来终于重获自由,死而复生的周文王励精图治,在扩大国家实力的同时,组织起了讨伐商纣王的武装力量。起兵初期非常顺利,一举夺得了由崇侯虎控制的西安城。周国的首都也随着搬入了西安。但是,在第二年,周文王不幸病故,由周武王继续率领军队,进行讨伐商纣王的战争。
与周武王率领的周族部落相比,商纣王所控制的商朝,国力十分强大。只是当时商纣王过于轻敌,才被周武王率领的几万部队打败。商纣王最终自焚而亡。然而,商朝的核心武装和实力依然很强大。所以,虽然商纣王自杀,但是周武王还没有实力立刻取代商朝统治。于是他采取迂回策略,先安排纣王的儿子武庚接任殷商的政权。接下来又安排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驻扎在殷商首都周围,监视和控制殷商的政治活动。然后,就赶紧撤军去平定周边残余部落去了。
直到周武王死后,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周武王的几个弟弟发起了三监之乱。由周公旦与吕尚(姜子牙)联手平定了这次叛乱,直到此时,殷商政权才被彻底推翻。从此,周朝才正式成为中央统治政权。
中央统治政权建立后,为了显示周朝的天子地位,周公旦开始分封有功人员。根据贡献大小一共分封了近百人,后来这些人都在封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成了西周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小眼镜威哥
历史上都是人所共同的人物,比如杨戬。一个是仙女下凡生下半仙式人物,长大后道行高深,曾在封神榜中被姜子牙重用,成为保周灭纣的开国功臣,在西游记中被天庭请去制伏孙悟空,被后人建二郎神庙供奉。一个是大奸臣,与高球、童贯、蔡京一同身背骂名。
Donald.
在南宋初期,有两个著名的将领,一个叫张俊,一个叫张浚,这两个人经常被搞混掉。
张俊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大名将”。张俊曾经是岳飞的顶头上司,他担任淮东招讨使时,岳飞是副使。在平定江淮之乱时,张俊与岳飞合作无间,战后,张俊向朝廷表功,奏称岳飞功第一。
秦桧用事后,大力削夺诸将兵权,以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表面上的升迁,实则把他们调离军队。张俊政治敏感性高,意识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遂主动交出兵权,并投秦桧之所好。在陷害岳飞一事上,张俊起到关键作用,当了秦桧的帮凶。正是张俊一手策划冤案,诬告岳飞谋反。可以说,张俊以中兴名将始,以奸臣终,最终落得极不光彩的名声。
张浚也是南宋著名将领,不过他的军事能力不如张俊,但是在公忠体国上,则远甚于张俊,乃是一代忠臣。
在南宋被金国打得狼狈不堪时,张浚提出收复关陕的主张,并被宋高宗任命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张浚虽然一腔热血,但打仗水平一般,在富平一战中,四十万大军被金军打得大败。不过,张浚有识人之才,他提拔的吴玠、吴璘兄弟,后来成为西北战场的常胜将军。
到了张浚晚年,宋金战事再起。宋孝宗以张浚入主枢密院,张浚成了主战派的领袖。隆兴元年,张浚主持北伐,但他的军事水平实在无人令人恭维,北伐最后遭到惨败。北伐的失利,令主和派有了攻击张浚的借口,斥责他的北伐是“钓誉邀功”。张浚悲愤之下,连续八次上书乞致仕,最后在忧愤中病死。
很多人把张俊与张浚混为一谈,两个人不仅名字很接近,读音相同,还生活在同一时代,同样是手握重兵的统帅,同样都担任过枢密使。然而,两人的品格有霄壤之别。张浚由于陷害岳飞,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还被塑铜像与秦桧跪在岳飞墓前。张浚则一生公忠体国,精忠报国,他临死前写给儿子张栻的信中这样写道:“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可以说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じ小飛☆
历史上很多容易被搞混的历史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对!
第一、大将军韩信和韩王信大将军韩信不用说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人称兵仙,一度被封为齐王,后改封为楚王,因人诬告被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
韩王信是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后人,为避免与同名的大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后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在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斩杀。
第二、三国蜀将马忠和吴将马忠蜀将马忠在历史上相对更出名,他曾被推举为孝廉,被刘备赞为贤才,他出任牂牁郡太守时率军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时出兵剿灭豪帅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封彭乡侯。
吴将马忠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如蜀将马忠出名,但是在三国迷印象里确实更深刻,因为这个马忠可以被称为名将杀手。一次是趁关羽败走麦城之际生擒关羽、关平父子,使关羽最终被孙权所杀,另一次就是趁乱冷箭射中黄忠,不久后黄忠死去。
第三、南宋名臣张浚和名将张俊名臣张浚是张良后人,苗刘之变时勤王复辟有功,被宋高宗赵构任命知枢密院事,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期间,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张浚是宋高宗朝少数的主战派,积极谋求北伐,但由于大局势影响,被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排挤多年。
名将张俊大家也都很熟悉,他和岳飞并列为南宋中兴四将,但是后来却因参与构陷岳飞被后世人唾骂,至今仍然跪在西湖岳飞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