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多年后,为什么仍然广受欢迎并被人们纪念?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十而立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过完一个轮回

[作品]地久天长

纯洁的感情地久天长,王小波早期感人作品~~

王小波

[作品]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唯一一本爱情专著。 ★征集网友十个最想问的关于爱情与人生的问题,李银河给出睿智答复!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独家授权,最全面、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

王小波

[作品]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他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

王小波

[作品]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似水流年里去了。 如果决定这样去写似水流年,倒不患没得写,只怕写不过来。这需要一支博大精深的史笔...

王小波

[作品]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 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得好。——王小波 本书收入王小波颇负盛名的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其中《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故...

王小波

[作品]红拂夜奔

王小波说:“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红拂夜奔》谈的是这一点。” 《红拂夜奔》借隋末大将军李靖和杨素家妓红拂的风流韵事为蓝本,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

王小波

[作品]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

乐文城

[作品]青铜时代

这是以中国古代唐朝为背景的三部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

王小波

[作品]绿毛水怪

王小波短篇小说集,其中同名小说《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小说处女作,可以一窥作者创作的源头及其后的发展走向。小说中肆意的想象力、幽默的调侃以及人对自我意志的彰显,是作者zui突出的写作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精...

王小波

[作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2021,读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跳出人生的围栏! ☆ 首度收录《有关克隆人》,失落二十年的名篇重新面世。 ☆ 李银河郑重授权并审定:依据王小波手稿、生前定稿逐一勘校,修订多年讹误。 ☆ 全新编排,...

王小波

[作品]白银时代

王一波独一本畅想未来的小说,获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王小波后期成熟之作,文风恣肆随意,满口谐谑,有着明显的反思性和寓言性,让读者有别样的体验。 王小波作品的全部授权!李银河亲自校勘全稿。 ...

王小波

[作品]夜行记

■王小波早期作品,极有灵气的小说。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无人媲美的。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

王小波

[作品]他们的世界

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李银河、王小波

[作品]皇帝的新装

皇帝是一个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的人。两个骗子利用这一点,不但骗到了许多财物,而且让皇帝出尽洋相,实在滑稽可笑。

[作品]黄土高坡

本套图库旨在为从事美术创作、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和传媒美术工作的人员提供所需的图象资料,计划出版100集。

崔国强

[作品]芭芭拉少校

嫌惡貧窮、愛財有道的軍火販安德謝夫是個富商,他的女兒芭芭拉卻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從事宗教救援活動。芭芭拉所服務的救世軍因貧困拮倨,接受她「不義」之父的捐款,她不願接受昧著良心賺來的錢,而脫離救世軍。卻...

萧伯纳

[作品]红线盗盒

本书从唐宋传奇故事中挑选了十九篇译成现代汉语,其中有代表行的作品,如《柳毅传》、《李娃传》,《小娥除暴》等,也收集了短小精悍的作品如《童区寄传》,《京都儒士》等。

刘耀林

[作品]东宫西宫

漫畫以進念的「東宮西宮」劇場作為文本。 用大家知道的政治人物作主角, 作出一場消滅香港生死對決。

黎达达荣

[作品]唐人秘传故事

王小波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印量4000册

王小波

最新跟帖
zengyihuihui

zengyihuihui

手头刚刚有一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刚刚看完,连李银河的后记也看了。我们知道王小波,都不是从读他的文章开始的,大多是从他的“断句”进而好奇才逐渐阅读,王小波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尽管他的写作方式,以及黑色幽默成了许多作家“按图索翼”的工具,必须指出,对于那个时代的露骨描写和现实写作,正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没有文化,缺乏任性的张力,各种感情都被扭曲扭曲了,有的只是“疯狂”,人已经不具备了人格,所以,王小波的描写既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也让阅读者真真切切的体验和回味,“太他妈的真实了!”原谅我不得不说这样的话。

可是现在再看,除了对于那个时代的血腥的描写,其它还能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我不否定人必须都要有发泄的时候,但是人不能总是靠“发泄”而生活,引人反思的同时,还要引人“向上”,我说的向上不是那个时期的“高大上”,而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向上的精神,高尚的灵魂还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主题,尽管你我皆为凡人,但是真正的人性永远不会被磨灭!

王小波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他的作品留给后人思考。但是注定不能成为“经典”,因为经典的东西都不颓废。

millyfan

millyfan

同为知青一代,惭没有达到你的高度。

shermay_NG

shermay_NG

2018年4月11日,也就是今天,是作家王小波逝世21周年。这两天很多的读书类大号都在纪念王小波,人们纪念一个逝去二十多年的人,无非就是这个人这个人真的值得纪念。


首先,感性上说,纪念是因为王小波生前没有太大名气,死后才出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看过王小波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冷幽默的思想解剖,像闪电一样,照亮了许多晦暗苦闷的心灵。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体,无论是随笔还是小说,其风格,卓尔不群,自成一家。他应该算是1949年后第一批自由撰稿人,拒绝体制,卖文为生,他的自由,不仅是言说,更是生命实践。


他是知青一代的知识分子中反思最彻底和最犀利的人,他不是高举长矛的战士,更像特立独行的狙击手,吊儿郎当、戏虐反讽中,完成致命一击。在当时,这种风格并不受待见,直到他去世,人们才意识到他的文字的价值和深度。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小说被当作小黄书放在路边任人挑拣。

其次,理性上来说,纪念王小波是有必要的,死后他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现象。


王小波说自己不属于文学圈,但是不属于文学圈的王小波,死后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他的小说和杂文集常年畅销,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大量句子和语录广为流传。我相信很多人没读过他的作品,总听到几句他的句子和语录。

人们说王小波是中国一代人的精神骑士,对于王小波,周国平这样评价:“王小波就是《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在中国大学生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足见王小波对中国一代文化人的影响。人们喜欢王小波而非别人,正是由于他的这份独一无二的骑士精神,在中国显得罕见、珍贵。


第三,王小波死后,兴起的“王小波热”,持续至今。

90年代的中国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这是文学开始丧失轰动效应的年代,也是知识分子话语权逐步失落和让位的年代。奇妙的是,正是在这式微转折之下,王小波成了民间洪流所择定的文化英雄,数年间,这股“王小波热”丝毫不减。

他的小说亦率先流行于文学青年之间,并被人民日报冠名以“文坛外高手”,很多青年人把看他的作品当做纪念王小波的一种方式,称其为“自由思想”精神领袖,甚至很多人直接将王小波作为符号与流行的文化现象来对待,以之解构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催生的新意识形态。


王小波短暂的一生,生前名气不大,死后二十年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推敲,作为王小波的书迷,准备重温一次他的作品,以示纪念。

ruoyi_one

ruoyi_one

第一次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不过是3年前,看完之后惊觉,耽误了30年的青春,我从不追星,也无法理解别人追星,可看了小波的文字,一夜便理解了何为“偶像”,于是就此沉沦,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名资深走狗。

王小波受欢迎的理由,我认为有3条:

1、特立独行的思想

特立独行并不是指“逆反”,什么事情都要和别人对着干,特立独行是指:遇到任何事都能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这是很难得的事。


王小波有部作品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只猪和其他猪不同,在它的身上,有这样一个想法:

这世界的潮流将你引向何方,并非是说这世界是对的, 但大多数人都在增熵,顺着潮流走,不浪费精力与体力,不做特立独行的事情,大家顺着一个下坡路往下走,总有一天会全部到达坑底, 像是一群粪缸里的蛆。


回想过去的读书生涯,在每一个班级里都可能会有几个“特立独行”的家伙,这样的人不见得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长的最帅的,他们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对课本提出疑问,对那些常识提出疑问,这些家伙不易被“改造”成标准模块。而当“标准模块”们走出校园,开始独立拥抱这个社会时,社会的重锤才会让他们怀念,当年的“特立独行”者。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大概也是我们怀念王小波的一个理由。


2、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王小波的获奖经历,和主流作家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王小波是个非主流的作家,也可以说是“野生作家”,他从没混进过什么作家圈子,没加入过什么作协之类,主要原因是,他老是说真话。


正如他在《似水流年》中写到:我向来不怕得罪朋友,因为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的就不是朋友,这是我的一贯作风。由这一点你也可猜出,我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少。


由于王小波不仅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所以他老是能写出人性中的真实,顺便揭露点什么,而真话往往是,当事人不爱听,读者却爱看的不行,这最后主要负责受害的只有作者本人。

正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的: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而王小波最不缺的就是艺术源泉,这应该能成为他受欢迎的理由之一。


3、文字的洒脱和有趣

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作家不少,文字优美的作家也不少,写的有趣的作家也不少。但这三者都能兼备的作家,除了王小波,很难找出第二个。


高晓松是这样评价王小波的: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唯独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比较。


这其中,有趣,也许是王小波最大的标签,他自己也说过: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我想,王小波应该是成功的。


以上3点说明了王小波为什么会受欢迎,他的作品好坏和他逝世并没有关系,因为他的作品都是经典,经典就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

可令我烦恼的是,提问者说小波广受欢迎,可我身边却少有其他“名下走狗”,不免令人扼腕。


所以这个回答如果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许就能让人翻翻王小波的书,哪怕仅仅只是一个章节,需要的可能只是你的一个赞呢


我是ChrisQu,C叔讲历史,有趣有料有思考,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讨论。

流浪的cotton

流浪的cotton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四十五岁,猝死于壮年。今年是他逝世的二十一周年。

如果你对王小波略有了解,就会知道,现今备受推崇的作家王小波,并没有得过什么官方奖项,也没有得到过什么私人奖金,甚至在他的逝世追悼会上,也没有一个小说家前往......

但如今,“王小波经典语录”正前所未有地活跃在当代人的社交平台上,“王小波作品”几乎是每个文学热爱者避不开、绕不掉的话题。

而“王小波”这个名字,也变成了文艺青年的接头暗号,“我们靠他来识别对方是否是同类”。

一个人在世时默默,离开后发光,肯定有多重而复杂的原因,我们无从评价好坏。但作家被纪念,总是幸事。

那今天,博库君就来说说——我所知所读的王小波。

有趣

提及王小波,“有趣”永远是个无可避免的形容词。他就像个云游世间的侠客,不羁,洒脱,永远带着姿肆淋漓的元气和真气。

王小波本是在读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的,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自学成一名程序员。

他自编过DOS下的独立输入法,也编写出了一套自己写书的程序,据说网易创始人丁磊曾试图挖他做3D游戏引擎,结果未遂。

所以至今江湖还流传着他的传说:王小波是,作家圈里最会写软件的,理科生里最会写故事的。

而王小波最为人熟知的“有趣之处”可能在于他给李银河说的那些情话。

妻子李银河曾委婉地说明“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可王小波浑不在意,甚至趁机调侃:

“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

“建议以后男女谈恋爱都戴墨镜前往,取其防止长相成为障碍之意”;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有趣的人,有趣的告白,有趣的爱情,不比那些强行撩妹、矫揉造作的套路强太多了吗?

有智

拥有“整容般灵魂”的王小波,让人爱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总能突破寻常,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王小波有个在清华大学学编程的外甥,却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乐为生。他母亲——也就是王小波的姐姐找来小波做他的“思想工作”。

二人交流,外甥说“痛苦是灵感的源泉”,王小波接道:

“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反鸡汤的开导模式,简单智慧,从此外甥只服王小波。

而这种突破常规的、自由的、诗性的“思维乐趣”在他天马行空的小说杂文中更是可见一斑。

绿毛水怪》《红拂夜奔》《东宫西宫》《沉默的大多数》......他的文字反教条,反权威,反愚昧盲从,拒绝一切道德化的东西,对“瞎浪漫”给予毫不留情的讽刺挖苦。在他看来,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为重要”。

也许,看完王小波的文,你会恍然发现,“这说的就是我啊!原来我居然这样浅薄的人。”

有性

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儒学影响太过深远,往往将性欲视为人伦大敌、洪水猛兽,可王小波偏不。

他会大方地讲同性恋,性欲和死亡——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有快感——但其实,他也没有刻意去写什么,只是,他不避讳。

在《三十而立》里,他用“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阴茎倒挂下来”勾勒格格不入的泼皮与幽默;

在《黄金时代》里,性欲与革命纠缠不清,互相厮磨:

“陈清扬说,在章风山她骑在我身上一上一下,极目四野,都是灰蒙蒙的水雾。忽然间觉得非常寂寞,非常孤独。虽然我的一部分在她身体里磨擦,她还是非常寂寞,非常孤独”;

......

所以你看啊,王小波笔下的性,通透澄明,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沓,也没有半点甜腻,更不会教人觉得腌臜。

作家张佳玮就曾对此感叹道:

“大体而言,一个人的表面层次总是最能被领略的,而他的技艺和内功常被忽略。王小波,因为他的精神和象征属性如此宏大,所以他不断打磨的技艺和内功,被忽略得尤其厉害。

真有人以为说几句俏皮话、谈论几句生殖器、装几句大咧咧就能像王小波了,那才真是大大小看了王小波。

很遗憾,有相当多的人,真就是这么认为的。”

最后

王小波曾说,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博库君虽不敢妄自揣测,却暗暗觉得,王小波本人应该不会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够好而心生绝望吧,他那么一个自由坚韧而丰饶的人,在什么样的年代应该都能给自己找到一条通途。

只可惜,在二十一年前的今天,王小波走了,他再也不能参加这个世界为他举办的各种薄酌与盛宴了。

-END-

今日荐书

王小波传

作者:乐文城

推荐:本书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免费在线阅读~

jane20091002

jane20091002

上周二,是王小波离世21周年的日子,想着要纪念他,于是写了点文字。

眠眠初读王小波还是在高中,当时只是觉得有趣,后来愈发感觉到他文字的魔力和他个人的有趣,也渐渐成为了所谓的“王小波主义者”。

我从不是一个语言学家,难以去用标准的语言来解释“王小波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我一直都这样觉得:

哦,你也喜欢小波啊,那我们应该是一类人。

01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

小波家是书香门第,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先生是中国人大逻辑学方面的教授。可是他家倒霉的特别早,没等到文革,甚至没等到反右,在三反运动中他的父亲就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平反。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也跟这个有关。

生于五十年代的王小波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所有事情,反右、大跃进、还有文革。这些经历日后都出现在了他的作品里,也影响了他人生的走向。

十二岁那年,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王小波写了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印象颇深,王小波也就此与文学结下缘分。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的王小波还只是一个初一学生。

两年后,王小波16岁,当时“上山下乡”运动正如火如荼,跟很多北京知青一样,他也必须去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这样,王小波到了云南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了他《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知青时期的王小波

02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这是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名句。

王二和陈清扬,本来是很难让人联系到一块儿的一对。

王二是土流氓,“鸡巴”、“放狗屁”、“X你妈”挂在嘴边,生猛不怕锤。陈清扬来自城市,是北医大毕业的知识分子,不光与王二不搭,甚至与整个建设兵团都格格不入。

但他们最终在那个荒唐时代发展出了“伟大友谊”。

很多人一开始是把《黄金时代》当做小黄书来看,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那些露骨的描写,让人忍不住的想入非非。可能正是因为性的本能往往被世俗所禁锢,所以人性的解放与自由也总是从身体开始。

王小波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如果我不能证明我的存在,那我就去证明我的不存在;如果不能证明我的清白,那就去他妈的清白。

王小波说,黄金时代是他的宠儿。二十岁写到四十岁,不多的文字,饱含了他二十年来对人生的反思。有人说:男生不能不读王小波,女生不能不读周国平。在我人生的黄金时代里,遇到《黄金时代》,我觉得一切都刚刚好。

03

1978年5月,还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的王小波,第一次走进高考的考场,在此之前,他只上过一年中学,而且还是十二年前上的。

家里人劝他说:你毫无基础,最好还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王小波仍然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

王小波还专门根据这段经历写了一篇妙趣横生的小文章高考经历。让人称奇的是,所有科目里,最让小波为难的不是数理化,而是需要背背背的政治课。

小波说:“这门课几乎要了我的命。我记得当年准备了一道题,叫做十次路线斗争,它完全是我的噩梦。”

为了记“十大运动”里的左倾右倾,小波甚至分不清现实里的左右了,只得靠李银河揪它的耳朵才勉强分清。

最后,王小波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被顺利录取。他选择了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这是全校唯一的两个理科专业之一。

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1978年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

从中也可见王小波的天才了。

04

“你好哇,李银河!”

几乎每封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都这样开头。一个“哇”字,展现的是王小波的热情、天真和憨傻。短短六个字,心就软成了一团棉花。

阅读王小波的文字,热情里带着纯真,真挚里带着无邪,平淡里又带着诗意。世界上有太多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1977年,大学刚刚毕业的李银河是光明日报社的编辑,而王小波却还只是一名小小的街道工人。

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一本《绿毛水怪》相识。

李银河第一次触碰到这本余留着王小波独特气息的手抄本,是在两人共同的一个朋友处。当她拿起手稿本翻阅起来时,书里少男少女那份情窦初开的青涩瞬间便拨动了她的心弦,自己仿佛就身陷其中。从此,她记住了那个名字——王小波。

王小波的手稿《绿毛水怪

那年秋天,李银河借工作之由去请教王小波的父亲,其实就已藏了私心。

她到底还是沉不住气的,忍不住地想要看看写出“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这样妙句的主人。

她的一颗心本来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但一见到王小波便又沉了下去。

因为,他真的够难看的。虽说人不可貌相,可是纵使李银河也不可避免,也可见王小波的形象着实不敢恭维。李银河失望至极,王小波却心生爱意。

不久之后,王小波便以还书为由又一次找到了李银河。王小波表现得显然要比李银河落落大方许多,上来便问:“你有男朋友吗?你看我怎么样?”

这样大胆率真的人,李银河倒还是头一次见着。顿时心就像被利刃刺中,淌着血却很柔软。自那以后,王小波便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写情书,来表达着他对李银河缱绻的爱。

王小波是特别的。他把心底对李银河的热烈写在五线谱上,让它们自然地谱成了一支唱不完的歌。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 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 ”

这样火辣的文字,如同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将李银河的心撩拨得上下乱窜。每读一次,她的心就会被征服一次。

1980年1月21日,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小波与李银河正式结婚。

四年以年,王小波到李银河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李银河甘做“灶下婢“,王小波则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

在美留学期间,小波与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真真是小波银河爱恋,羡煞人间。

05

1988年,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一道回国,在北大担任社会学所讲师。

一年后,王小波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王小波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这一年,他的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

王小波是中国最早接触到计算机的一批人之一,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就知道了Macintosh等软件,并开始进行数据统计。

后来王小波还独立搞出了一套输出汉字的系统,他发出感叹:“嗟夫,不过现在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赚到钱。”

从此,一代天才作家终于全职开始写小说了,但他依然没有停止编程的脚步。

1993年,王小波开始搞汇编,他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可谓中国第一代程序员。

王小波正在用电脑写作

他独自编写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当时类似的中文编辑器也就只有严援朝的CCDOS和求伯君WPS1.0,而这都是他们个人倾毕生所学以及背后的长城公司、金山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结果。

由此,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小波创作的巅峰时期那么短,却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文字。当同时期的作家们还在面对厚厚的稿纸,文学创作还是一项体力劳动的时候,王小波已经率先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06

王小波让人爱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他的有趣和睿智是出自灵魂的。

他曾做过他外甥的思想工作,后来他把这件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他写到:“我有个外甥,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对这件事,我是从他母系的血缘上来解释的,作为他的舅舅之一,我就极聪明。”

可这个孩子爱上了摇滚,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乐为生。他母亲感到十分担忧,便找来小波做他的“思想工作”。

王小波说:“小子,你爸你妈养你不容易。好好把书念完,找个正经工作罢,别让他们操心啦。”

外甥很自然的回答:他想这样做,但办不到,他热爱自己的音乐。

“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自己养住,再去爱好不迟。摇滚音乐我也不懂,就听过一个一无所有。歌是蛮好听的,但就这题目而论,好像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外甥马上接上来道: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我记得这是莱蒙托夫的诗句。

王小波、李银河和他们的外甥

“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毕竟小波外甥是个聪明孩子,他马上就想到了,虽然开掘出艺术的源泉,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

终于王小波把自己的外甥给说服了。外甥毕业后做了程序员,后来还加入了一支乐队做音乐。

外甥名叫姚勇,编写过的程序最著名的是腾讯游戏QQ炫舞,他加入的那支乐队,叫做水木年华。

07

小波去世的前一年,他的妻子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未想这此普通的离别竟是夫妻俩的永别。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45岁。

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王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然后在最美的时节溘然凋谢。

李银河称他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

高晓松说:“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的作品让无数作家惊叹“原来文章还能这么写”,叶兆言称他的文字“纯得不能再纯”,刘瑜说他的书籍“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有人说,王小波的名字是一个接头暗号,我们靠他来辨别对方是否同类。

当我们走过山川,走过河流,走过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少,走向双鬓染满尘埃,却总还是会想起他——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王小波……

想要说走就走的我

想要说走就走的我

我是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认识王小波的,当时读这篇文章,觉得他的文字写的真逗,很多年后,我才读懂这篇文字所要真正传达的意思,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喜欢了王小波。

喜欢王小波是因为他的真实,他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一书里,写了一个有趣的片段,他在编软件的时候,在他编辑的代码里藏了几句骂他娘的话,我觉得这可以显示出他的直率,真实。



看过一篇作家回忆录,回忆和王小波的初次见面,第一次见到王小波,印象就是他长得真丑,说话很真诚。我一直没觉得王小波长得丑,每次看他的照片,都觉得他像一个孩子。

他的文字除了充满了黑色幽默,还充满了理性之美。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同学称赞他做数学题,有杀猪般手起刀落的快感,许多年后,我发现我所喜欢的作家,大多数都是具有理性之美的作家。

如今,王小波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符号,生前,他籍籍无名,走后,他得到了应有的赏识。

很多人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王小波也成了某些阅读爱好者的接头暗号,他成了阅读鄙视链外的独特一环,在一些阅读者爱好的心里,王小波就是自己的一个朋友,而他写的文学作品,就是你们发生过的故事。

饼饼猴

饼饼猴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小波的作品(当时读的是他的杂文集),不知道他英年早逝,不知道他辞了公职,不知道他重情重义,光凭那些戏谑的文字,我就已经喜欢上他了。


小波身上有很多标签:长得不好看、文字太黄、脱离体制、自由主义、反对一切无趣的事情……但最为吸引我的是,作为一名会写代码的作家,他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才气”。


后来,我读小波的《绿毛水怪》,这是他的早期作品,就这么一部看起来非常稚嫩的小说,我已经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诗人”气质。



请看以下这段来自《绿毛水怪》的文字: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暗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那些说他文字太黄的人,如果读过这部青涩又悲情的初恋故事,估计会突然感叹:原来小波是如此诗情画意的啊!


李银河奶奶曾说:“《绿毛水怪》是我和小波的媒人。虽然它相当幼稚,但是其中有什么东西却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显然,我的心弦也被深深地拨动了。



再后来,我读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感受到他的文字多了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更深的内涵。


我从未想过,在这堆痞气又荒谬的文字中,小波竟把王二和陈清扬的爱写得如此深沉而动人。如果一个作家可以把一件很奇葩的事儿(在《黄金时代》里就是“论证破鞋”和“伟大友谊”)写得让读者动容,甚至落泪,那说明他抓到了很核心的东西,而这种能力也是一种“才气”。


众所周知,小波太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它没有给到他应得的尺度和维度,因此他在世时也得不到该有的名头。


直到他去世20年后,当再次手捧他的作品时,我曾一度怀疑其实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年代,其实他一直在我们身边。


他的杂文是充满哲理的,他的小说是发人深省的,是触动人心的。小波从未想过自己在去世20年后仍被阅读,仍被谈论。他曾说:“我很渺小,无论做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


说真的,看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落泪了。多少人拼命去干一件事儿是为了功名,为了利益?多少人会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一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总而言之,不管小波的思想有多超前、生活态度有多自由、做人做事有多有趣,文字才华有多横溢,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管那是多么的渺小。


他是一个诗人,却没有发表过一行诗,正因为如此,他才更伟大。


这就是我喜欢的小波。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讨论读书的那些事儿。

祝小菲菲菲

祝小菲菲菲

我当年模仿王小波的笔风写的一篇文章,大家评价一下,如何?

小说:猪也想成名

新风堂堂主 2017-02-27 09:14

俺就一养猪的,从俺记事开始,家里就有个很大的猪圈,里面养着很多猪,有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花的、贪婪的、嗜睡的、凶悍的、懦弱的、机灵的、迟钝的、文静的、恶嚎的,有跳来撞去发情的种猪,有躺在角落等待麻木配种的母猪。但是,这么多猪,没有一个像人的。也是,他们毕竟是猪。

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俺说,猪养的多了什么猪都有。

三年前,俺家那头一天到晚躺在猪屎堆满的臭烘烘角落里浑身上下沾满屎疙瘩懒散的咪着眼等待被动配种的母猪在俺给所有的猪冲凉的时候居然拖着肮脏的大肚皮主动的来到水柱下肆意的摇曳看着就恶心人的猪肚皮开始洗澡。俺才发现,它体型居然那么大,起码超过一般猪的两三倍,俺甚至怀疑那些看似彪悍的种猪怎么爬到它身上去干那活。不过看它这么积极,就索性多给它洗洗。

给猪洗完澡、冲完猪圈。俺家的猪圈竟不象猪圈了。至于像什么,俺也说不上。就算再干净,这也就是一猪圈啊。

俺蹲在水泥浇铸的猪圈围墙上,抽着烟,看着俺家的一窝猪。心里美滋滋的。听说,猪肉涨价了。

那老母猪不知今天怎么了,在猪圈里异常活跃,专挑健壮叫声大的种猪骚扰。种猪们跑来跑去,嗷嗷乱叫,不一会整个村子里就回荡起俺家的猪叫声,蔚为壮观。有些老乡看不过去了,隔着老远喊起来了,你他妈杀猪也没这么个叫法啊!俺没有理会,继续点根烟看着俺的猪,尤其是那头有些异常的老母猪。

村里人有好些围了过来,有人喊,杀猪喽。有人低语,我操,这猪真大。二楞子也来了,左手拎着裤腰,右手还在裤裆里挠,挠完了又放到鼻子上闻闻,俺原本准备问他香不香,但是俺没有问,因为俺的老母猪比他更有看头。这二愣子左挤右推到了猪圈边,探头看了一下猪圈里,喊起来了,你狗日的把母猪给日了,弄的停不下来了,说完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他嘴角的烟搭在嘴皮上一颤一颤的。俺没有多看他,说要不要日你老婆一次,让她也停不下来啊?人群传来更大的哄笑声。打、打。有人喊着。回头一看,二楞子老婆拿着鞋底挤了过来。俺一个健步跨到了猪棚顶上。没再看他们,就看俺的老母猪。

人群慢慢的散开了。小媳妇们都回家准备晚饭去了,男人们却围在猪栏边或坐或站的抽烟闲聊。俺还在猪棚上。

哎、哎,看。有人喊了一句。所有人都把身子向猪圈快速移去,眼睛盯着猪圈里。

只见一直没有停下来性骚扰(猪的世界里有没有性骚扰俺不知道,但是人类对性最感兴趣,所以这里借用一下这个名词)的老母猪站在了所有猪的中间,双眼放光。老母猪为何要定神双眼放光的站在那里不动呢?只因刚才石破天惊的一声嚎叫。随声看去,在猪群里,那头俺花高价从县城买回来的全县只有一头而且全县人都知道的所谓美国进口凶悍健壮的花猪(俺就因这猪而在全县出的名,看来这人啊,有时候还得仗猪势呢),威风凛凛的站在猪群里,嗷嗷两嗓子之后,所有的猪都给它让开了一条路。凶悍健壮全县有名的花猪和拖着大肚皮异常兴奋的老母猪在猪们让开的一条通道两头对视,就像两位大侠。

凶悍健壮的花猪雄赳赳气昂昂的向老母猪走了过去。看啊,猪鞭出来了,像钢筋钻,还带螺纹呢。人群又骚动起来。这些无聊的人啊,不就是两头猪吗?值得你们大惊小怪?

看花猪的架势,好像要打架,俺从猪圈边的柴火堆里随手抽出一根棍子,随时准备捍卫俺的老母猪,它一年要生好多仔呢。

花猪走到老母猪跟前,用猪鼻子在老母猪的头上轻轻的触碰了一下,没有发起想像中那么强烈的攻击。老母猪像是害羞似的微微颌首示意。花猪像是得到了某种暗示,至于是什么暗示,俺是人,弄不明白。它开始围着老母猪转圈圈,下身的猪鞭吊的很长,随着步伐在晃动。

忽然,它纵身一跃,爬到了老母猪的身上。两头猪同时嗷嗷的叫了两嗓子。花猪便跳了下来,昂首离开猪群到角落晒太阳去了。老母猪翘翘尾巴,在猪群里撞了过去,到了另外的一个角落晒太阳,猪们四散而去,打滚的打滚,蹭痒痒的蹭痒痒,拉屎的拉屎,猪们又恢复猪的生活。可是随着猪的那两声嚎叫骚动起来的人群,还没有平静下来,或笑或惊讶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俺没有理会这些人,跳下猪棚走进院子。人群又尾随着俺三三两两的进了俺的院子,喊着老母猪配种了要发香烟。不得已,俺的一包大前门过滤嘴香烟散了个精光。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猪圈里的猪也吃饱喝足睡觉去了。俺也准备睡觉了,老婆脱了衣服,两个奶子晃啊晃,弄的俺来了兴致,把她压到了炕上,准备热乎热乎,忽然想上茅房。倒霉胚子,啥时候想去茅房不好,偏偏这时候。没治,穿个裤衩就向院子外面猪圈旁的茅房跑去。

到了茅房,刚点了根烟叼在嘴里,裤衩拉到大腿准备蹲下去。忽然听到有人叫老板。头几乎绕着脖子转了一圈,也没看见个人影,村里半夜躲在黑处吓人的事情见多了,俺没有理会。

“老板,是我啊,我是小花”,声音明显有假装温柔的痕迹。这一句吓俺不轻,村里人讲的鬼事情里面的人名字大多是花啊草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四处张望,没有看到人的影子。

“老板,不要找了,我就在你前面”。

“你是谁啊,别吓人。俺怎么看不见你?”这哪里有人啊,除了一头爬在猪圈围墙上的猪和俺,茅房边上几乎没有活物啊。

“老板,我命苦啊……”说着便传来嘤嘤的哭声。

一时间,屎也全被憋回肚子里去了。俺索性拉好裤衩仔细的在周围搜寻起来。老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鬼长什么样子呢。俺强做镇定嘀咕了一句。

“老板,我不是鬼。我是你的老母猪啊”。

俺的娘啊。爬在围墙上的老母猪居然开口说话了。随着俺的一句鬼哭狼嚎尖叫,俺一个趔趄差点掉到屎坑里。老婆喊着怎么了,飞快的跑出了院子到了茅房边。她用手电筒照着坐在屎坑边上的俺,骂俺神经。俺话也讲不出来,颤抖着右手指了一下爬在猪圈上的老母猪。

“老板娘,是我把老板吓了”,老母猪朝着俺老婆说。还真别说,俺发现老婆的胆子居然这么大。她镇定自若的和老母猪聊了起来。

“老母猪会说话?那你妈的B会不会说话啊?”

“老板娘,真的是我在说,不信你看看我的嘴型”。

老婆用手电筒照着猪嘴,叫她说自己是老母猪。老母猪说了。老婆惊讶的用手电筒一会照照猪头,一会照照我的头。

老母猪一直在像似自言自语的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说话。俺还在慢慢的缓神,也未听明白到底为什么它会说话,大概有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意思。不明白就不明白,这世界,不懂的、不能改变的太多,咱也就只有接受的份了。老母猪还说了许多,俺没在意,但有一句俺听到了,而且比较赞同。它说,俺以后不要养猪了,光靠它这只会说话的母猪就可以了,但是要包装包装。

一听这话,俺心里那个亮堂啊。一把搂住老婆回院了。快到大门口时,老婆回过头对老母猪说,明天开始给你每顿多加一碗麸皮。老母猪哼哼了两声,也不知是乐意还是不乐意。

天还没有亮,俺便骑着自行车下山了。路边的花草压住了黄土,这个时节的家乡在晨风中美丽的诱人。到了县里的报社,俺直接到主编室(三年前俺买美国猪的时候主编还采访过我),告诉这个有点秃顶的老头,俺家的老母猪会说话。他瞪大眼睛看了俺足足三分钟,说,好的,我们会在四月一号登出来。随后他喊会计进来给了俺50块钱,说是信息费。

俺紧紧的攥着50元走出报社,心情有点紧张。在街边花了五毛钱买了个冰棍定定神之后,俺才回想起来,四月一号要到明年,死老头子不相信俺。

也罢,电视台也许喜欢这个新闻。来到电视台,看门的大个也记得俺,说他就打电话通知新闻部。过了一会,下来个年轻人,戴着眼睛,有点像学生。他说,他是实习生,没有事情做,所以主管叫他跟俺去山里转转。俺问他为什么没有带摄象机,他说不用,他的手机就可以。操,谁知道是主管把小年轻当傻子,还是以为俺是疯子呢?管他呢,老子今天已经靠老母猪赚了50块了。就带着小年轻回家看看山吧。

小年轻张着嘴用手机拍了好久,后来他说手机内存满了,要回去。说话的时候嘴巴有些僵硬。俺送他到村口的时候,看到他的嘴巴还是张着的。

第二天,俺依在猪栏边和几乎全村的人闲聊。香烟一根接一根,都是别人发给俺的。

看、看,有汽车开过来了。还真是呢,汽车门上写的电视台。后面还有一辆是报社的。车一停,后面车门先开了,窜出来一个秃顶老头,原来是主编。他弓着身子,紧紧的握住俺的手说不好意思昨天太忙没抽空过来。希望俺能把第一采访资格给他,他出1000元。秃顶主编还在说什么呢,但是俺的眼睛已经被一个娇滴滴喊俺名字裙子快到屁股的美女勾引了过去(不对,应该是吸引),她笑着喊着俺的名字伸出右手迎了过来,俺准备用右手和她握手,但是被秃顶主编拉着松不开,所以只能交叉着把左手伸了过去,她温柔的拉住俺的左手。含情脉脉的微笑已经弄的俺有点招架不住了,老婆在俺身边不停的干咳。她牵着俺的手,慢慢的举起,从秃顶上面移过去,俺舒服了一些,毕竟双手不交叉了。俺右手被秃顶的老主编弓着身子纂在手里,左手被短裙的美女轻柔的捏着(她的小拇指还在俺手心不时的挠,这个俺没有告诉任何人)。俺感觉到空前的幸福。大哥,很希望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你的母猪,短裙美女对俺说,左眼不时的一挑一挑。俺还没反应过来,就见昨天那个小年轻嘲俺抬抬下颚微笑着走了过来,这表情好象有点和俺心照不宣的意思。他来到短裙美女的身后,给了她一个信封。短裙美女粉嫩的嘴唇朝信封撅了两下,说是小意思便身子向前倾左手绕过俺的脖子把信封塞到俺左胸前的口袋里。俺看到了她的奶子,真他妈白。当她在俺耳边呼了口气,俺感觉到自己的下面有点硬了。

俺一使劲,把右手从秃顶老头的手里拽了出来,抓住短裙美女的手,请她进屋。二愣子,招呼一下主编和各位同志,俺喊了一嗓子,就拉着有点羞答答的短裙进了院子。俺招呼着说俺们上炕聊,但是老婆拉着条大长凳说还是在院子里聊,院子里亮堂。俺气愤的瞪了老婆一眼,坐到了院子里。其他人都在猪圈边看猪,说着赞美的话。

聊了半小时,短裙说希望俺带着老母猪到电视台做个节目,节目录制费好说,还说只听说过人在猪圈长大行为像猪,但从没听过会说话的猪。一定能出彩。俺偷偷的扫了一眼口袋,感觉那个信封里估计有10000块,俺的娘。俺觉得短裙在有意无意的抽她的手,所以俺放开她的手,和她来到了猪圈旁。

他们给俺和俺的老母猪拍了好一会照,还录象了。就走了。

第二天,俺和俺的老母猪就被电视台的人用车接去了县城。来的车上放着一大袋的饼干,都是俺在电视上看到过的。他们堆在一个塑料大盆里,说是给猪吃的。在车上,俺和司机说话,猪在后坐吃饼干,吃的声音和在俺家猪圈里吃食的时候发出的一样。俺也想吃,但那是人家给猪准备的,俺总不能和猪抢吃的啊。

火了,红了。很多人开始这么说俺。俺也感觉到。来俺村的汽车很多,村头的几个老太太天天在路边数来了多少车,说要不是这猪,他们有可能一辈子见不到小汽车呢。

老母猪现在成了全国明星,每天骄横的在猪圈里转悠,说在健身,要保持体型。也不知道是吃饱了还是怎么地,俺喂它的猪食它都不吃。有此还提出来要单独的猪圈,狗日的,被俺一顿棍子,算是消停了下来。

期间,用手机拍母猪的小年轻来过一次,说现在已经成了名牌记者。短裙美女没再和俺有过什么联系,听说她已经调到了省电视台。

有一天,村口的老太太问俺,最近怎么小汽车少了啊?俺也注意到了,但是俺没有回答她。背着双手来到猪圈看俺的母猪。母猪在圈里晃悠,好象想和俺说些什么,但是它硬是不说。这也怪俺,自从一顿棍子之后,它就不敢在俺跟前多说话了。也不知道怎么了,俺感觉到比较火,大声的呵斥着叫它有屁就放,它小心翼翼的说,能不能让它进去打个电话?它有办法让俺再赚钱,记者还会来。俺心想,你他妈的再怎么也是头猪,俺都想不出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但是,俺确实没有办法,就让它试试吧。俺无精打采的把猪圈门打开了。老母猪一脸自得的晃出猪圈朝院子走去,当时俺心里那个气啊,但是,俺忍住了,人怎么能和猪一般见识。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是省卫视的一个娱乐节目组,说明天开车来接猪。俺开门见山问给多少出场费,他说到时候看反应,想当时就挂了电话,但是俺也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俺没有去,他们只是把猪接去了。老母猪也没有和俺打招呼,就直接跳上了车,这狗日的还有这身手?俺还没说出口,车子就发动了,俺听到了猪吃饼干的声音。俺点了根烟,到柜子里拿了块馍,啃着去了地里。该是种麦子的时候了。

傍晚,老母猪回来了。给了俺一个信封,俺知道是钱。不过俺发现老母猪居然穿着衣服,不过很少,只罩住了两排耷拉着的奶子和屁股,尾巴露在外面,摇来晃去。老婆,拿把剪刀,俺把这东西剪了,猪穿哪门子的衣服?立马,车里下来一个壮汉,瞪着眼睛对俺说,最好不要动。俺当时真是火大了,随手从身边抄起一根棍子,准备就朝他头上砸下去。别、别,他只是个保安,不懂事,您老人家消消气,另一个文质彬彬戴眼睛的中年人拉住俺的手说,见俺有停手的意思,便转身呵斥叫那壮汉走开,顺便骂了他几句,帮俺消了些气。他微笑着拉着俺的手说,这主要是包装要求,现在人都在露,我们就走藏的路线,虽然猪奶子没什么好遮掩的,但是我们把它遮住,反倒更神秘,更能激起某些人的好奇心。这是一种包装或者说推出新人的手段。您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应该可以理解,给予支持吧。再说,您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不是吗?说完,他朝俺挤了一下眼睛。说实话,这话俺理解,但是他挤眼的动作俺很讨厌,但是俺并没有说出来。还有,俺发现老母猪的尾巴下面鼓鼓的,像放着点钱,这个俺也没有说。

从此开始,老母猪要么就是穿着所谓的衣服在猪圈里晃悠,要么就是坐着车子和几个壮汉一起进城了,有时甚至一去就是几天。俺一次还发现它蹲在猪槽边,对着里面的水摆弄自己的猪鼻子。俺心里那个恨啊,但是俺忍住了。

估计出了什么状况,俺家那头美国进口种猪总是莫名其妙的咬其他猪。一次它发疯一样的竟咬死了一头小猪。俺抄起棍子打,它居然还跳起来咬俺。双眼血红,一跳起来一米多高。俺走开了,何必跟猪一般见识?

老母猪很少回来。美国种猪每次只要有别人对它说些什么就发疯一样的咬其他猪。

难道这些人说美国种猪的坏话?俺拉住二愣子问俺家猪是不是有病了,像疯了一样。他说只听过疯牛病,没听过疯猪病。你狗日的现在发财了,给根好烟。俺掏出烟准备给他发一根,他一把夺过,说这么小气笑着跑开了。

麦子种完了,所有的庄稼也收的收,种的种,站在门口看去,山上整整齐齐的庄稼地甚是好看。今年风调雨顺,明年要是老天爷行善,也一定有个好收成。只要老天爷给雨给太阳,这地从不亏咱庄稼人。

没有什么事情做,俺到二愣子家喝酒。也不知道这狗日的碗没洗还是菜没洗,喝了不到三杯就感到肚子疼。俺跑到茅房,蹲在地上拉屎,看到角落里有张报纸,这狗日的居然还用报纸擦沟子?俺拿过报纸,一边拉屎一边看报纸。俺地娘,俺总算知道美国种猪为什么发疯了。俺是不是用墙角的土块擦了沟子,俺不记得了,反正俺拿着报纸跑回家的。

老母猪回来了,还没有进圈,在门口晃悠。俺跑到院子里,找了根棍子,感觉有点细,丢到了地上,拿起扁担,感觉两根挂钩碍事,又丢了。老婆问俺干什么,俺没有搭理。好,就用铁锨。俺拿着铁锨刚一转身,就一趔趄差点摔倒。老母猪举着一个信封,一脸的得意样。俺抖着手把钱接了过来装到兜里。抡起铁锨就朝好象还在等待夸奖毫无防备的老母猪拍下去。老母猪在俺疯狂的拍打中,连话都不会说了,只会哼哼。老婆喊着你疯了啊,快打死了。俺没有理会,只是打,直到老母猪爬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了声息,肥大的肚皮忽闪忽闪的。大红色的所谓衣服罩着奶子和屁股,很是刺眼,俺一把撕开这几块布,它的屁股下的布里果然藏着钱,而且上面还粘了些猪屎。老婆骂俺疯了啊,好端端的打猪干什么,还那么狠。俺没有搭理她,把报纸仍给了她。她没有憋住笑了出来,念到:小花自爆,曾被美国进口种猪强奸,老板视而不见。连猪也玩炒作啊,她笑着说,笑的有点背气的样子。

俺骑着摩托车来到县城银行,营业员笑吟吟的说又来存钱啊,但是她忽然咧着嘴白了俺一眼。俺看到她手里拿着上面粘了猪屎的钱,而她数钱的时候是沾着口水的。活该,老子以前来存个一百块钱要被骂骂咧咧的喊好几声,现在你就是舔了猪屎你也不敢怎么地。

老母猪躺了好几天,慢慢的恢复了。不再穿衣服,也不再只吃饼干,也不再照着水槽摸鼻子,也不再摇来晃去,又像头猪了。

有人来俺家,说现在老母猪又好了,希望可以上电视做节目。俺说老母猪以后不去了。那人告诉俺,说他们为老母猪制订了起码五年的发展计划,又可能还要出唱片、拍电影,现在不让猪出去,他们的所有计划都乱了。这样不好交代吧。俺还是不同意。他们悻悻的走了。

俺进城买盐,被人在城门口打的像猪头。

老母猪又走了,看着俺的时候,它的眼神怪怪的,有点怕,又有点恨,好象还有点得意。俺也说不清楚,反正怪怪的。

俺偶尔的还能收到些钱,但是并没有比以前多。俺花钱学城里人订了份报纸,上面有很多娱乐新闻。村里的年轻人都喜欢看这些。俺不喜欢,但是俺也在看,而且看的很仔细,俺都不知道那上面说的谁和谁结婚到底和俺们这些庄稼人有什么关系,听说城里人很关心这些。城里人就是有文化。俺就是想知道俺的猪的一些消息,俺毕竟就一养猪的啊。

俺看到很多它的消息。

有一段时间,报纸上整版的说它在爆猪圈里的潜规则;

有一段时间,说它做了什么节目的评委,穿奇装异服;

有一段时间,说它参加表演的时候,漏底了。操,猪还露底?俺家的猪哪个的底俺没见过?城里人啊,这也能上报纸?

有一段时间,说它又骂名人了,而且还尽是说别人的隐私。你说你一头猪,爆什么人的隐私啊!人,关你猪什么事啊。

它有好长一段时间专门骂人,专门找比他出名的人骂。俺有时很想再打它一顿,但是,它已经好久没有回来过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不过俺老觉得怪怪的,成天生气。也不知道是为家里的事烦心,还是为老母猪的所作所为,也不知道是为这个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人。反正就是烦。

有一天,看了报纸,俺很生气,老婆却在边上骂我当初神经发作不好好养猪种地却把头猪放出去丢人现眼。俺打了老婆一顿。后来俺很后悔,居然为了头猪打老婆。俺他妈的是什么人啊。

俺爬在猪棚顶上,看着无精打采的美国进口种猪和其他所有雍懒的猪。看的俺都无精打采了。

村头来了辆汽车,径直开到了俺门口。出来一个带墨镜的人,嘴角不时的向上翘翘,一翘就会露出一颗金牙,怎么看怎么碍眼。他站在猪圈边上,仰着脖子对俺说,麻烦下来一下,和你谈个事情。俺没有下来,问什么事。他说想把猪买下来,开个价吧。

俺说老母猪同意吗?他说你没看报纸啊!它说你虐待它,不爱护动物,它要和你脱离关系。日你妈,你们也知道它是动物啊!

这样吧,俺老婆养了它三年多,它舍不得,你让它再回家来住一天,你们随便给个价钱就拉去吧。好的,戴墨镜的人很爽快的答应了。招手让几个壮汉打开车门把老母猪让了下来。

老母猪戴着墨镜,穿着几块花布。一扭一扭的走到俺跟前。假悻悻的挤出几滴眼泪,但是俺看到她偷偷的示意身后的一个穿套装的老女人拍照。拍了几张,俺也一脸的惆怅,老母猪在流眼泪。听穿套装的女人低声的嘀咕,效果不错。俺说,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吧,明天来接它。

俺把老母猪关到了院子里,抽着烟出门了。

第二天,歪嘴金牙来了,说老母猪呢?俺说,杀了,猪皮挂在墙上,肉俺喂狗了。几个壮汉一下就扑了过来,抓着俺的衣领。俺说放手,他没放。俺喊了一声,打人了。二愣子从俺家院子里出来了,后面跟着几乎全村的男人,手里都拿着铁锨。

狗日的,跑到这里打人?二愣子说着就抡起铁锨朝着汽车挡风玻璃砸了下去。汽车玻璃应声碎了一地。被人群包围的几个壮汉乖乖的放开了手退到了金牙旁边,金牙双手合十点头哈腰说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杀了就杀了,不就一头猪嘛,而且还是你的。没有事情的话我们走了。

滚,狗日的。什么人啊。二愣子喊了一声。金牙带着几个壮汉跑了,连车都没开。

过了多年,俺儿子都五岁了。有一天,俺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看着俺,很天真的说,想养猪,俺也要像爹一样养一个会说话的猪。

不要听别人瞎说,你爹就一养猪的,那能养出会说话的猪?

那村头的那个汽车是怎么来的?儿子问。

俺没有回答。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孩子,好好念书,长大了不管是养猪还是干什么,只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就好了。

说实话,俺有没有真的养过一头会说话的猪,俺现在也不记得了。也许真有,也许没有。俺就一养猪的农民,再说,会说话的猪也是猪。

88lily

88lily

喜欢王小波是因为他的杂文,犀利,幽默,有自己的思想。读书的时候看王小波,对自己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说是少年时观念的启蒙,引导自己学会独立思考,慢慢培养起辨别事务的能力。读王小波其实也是在读他们一代人的生活和回忆,那里有父辈们的青春,可以说也正因如此,王小波的读者包括了两代人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都能从王小波的杂文里有自己心灵和精神上的收获。

lydia_泡泡

lydia_泡泡

今天已经是王小波逝世22周年了,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还如二十多年前王小波所说的一样,「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大概已经能说明一点问题了。



我看过的书不多,在为数不多体验阅读的生活里,挺多的乐趣都是他带来的。



大了不好说,我既不是学者专家,也不是什么评论员,不好代表大多数人的看法,只能从自己身上找找这道题的答案。



众所周知,王小波认为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



所以不敢说王小波的智慧我领悟到了多少,可能是一点都没有,但有趣的文字我见识过了。



前段时间正好在看《白银时代》,有的阅读生活就在公交车上度过了,看的时候总要提防着自己别笑出声来,这样不好,大早上的去上班谁见得过你这么开心呢,心里憋着的劲撒自己身上就不好了。只好忍着不笑出声来,憋笑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种娇羞的感觉,不知道的多半以为这人正在谈恋爱。还有时候自己在安静空荡的房间里看书,都免不了被突然从嘴里冒出来的笑声吓到,完了还觉得自己挺搞笑。



不过读的过程中难免联想到一些现实状况,众所周知《白银时代》是王小波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忍不住会对号入座,把周遭和实况安置到小说里去一一对应,笑完了马上又皱眉这也是常有的事。



看他的书就会产生一种谈恋爱的错觉,一时欢喜一时愁。



虽说「有趣」是这几年已经用烂了的词,但有趣不是哗众取众,不是刻意耍宝,不是背段子讲下流玩笑,这一点好像很多人混为一谈了。论起有趣,他的功力大概就像王二的身高一般鹤立鸡群。



王小波的有趣之处在于他所使用的话语体系,同时代太多人写出来的文字多有点苦大仇深的意思,不是说不好,只是王小波他跳开了这个话语体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差异化竞争,同样的事情他能表达得更有意思,把感伤和失落,忧虑和哀愁写得更像五线谱上的歌。



他还有个众所周知的有趣之处,还有他的奇幻的想象力。



天真使他有趣,天真使他富有想象力。遐想之下他说的都是真话,用《白银时代》里的话来说就是,他在写真正的小说,而不是在过写作生活。



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做的表达,都是「话语捐税」。我自己就常体会到,文章都还没写好看呢,就急着去苦大仇深,按说我也没见过土锅炼钢,更没经历过碗里有片腊肉就冲窗户大喊今天我家吃大鱼大肉,不应该啊,我想还不是一个合格的王小波门下走狗。



上面找的原因都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有趣,再多而言就是他讲了真话。



他所谈论过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其实他并没有提出新的问题和见解,没有把思考的边界拓展出既有问题之外,依然是罗素、卡夫卡、乔治奥威尔谈论过的事。



但我想,摆在王小波面前的问题,和我们所面临的,是千百年来人类永恒的命题,爱情也好、生活感悟也罢、还是想入非非的思考,这些问题没有得出答案,也许永远不会,才值得永远探讨。



没有人想入非非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傍晚时分,我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心里寂寞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我是个年轻人,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



感谢王小波,我还在想入非非。

topbuyerr

topbuyerr

众生好比如蚂蚁窝的蚂蚁,整日为生活忙忙碌碌,得到的只是糊口而已。有一天蚂蚁中有个蚂蚁长了翅膀飞起来看到了更高的世界。这只有翅膀的飞蚂蚁和其他蚂蚁说了高处的风景,后来飞蚂蚁死了,其他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时常怀念他说的高处的风景及自由的风!

ginny

ginny

如果非要挑一个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我挑王小波。那些爸妈和老师没教我的事,我是从他身上学到的。

衡量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当时有多畅销,而是在精神上可以穿越时光,既可以预见未来尚未发生之事,又成为过去时代的缩影,光芒永存,引发无数个人的共鸣。

2009年7月,我第一次读到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同年8月,我写了一篇书评,从来没摆上过台面。而内心却像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教我的是生而为人,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表达的能力,那这辈子就缺了点什么。

王小波曾经保持沉默,他阐述过一些理由,比如家庭教育、不愿融入既有的话语圈等。

这是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我希望自己朴实无华,说起话来,不要这样绕嘴,这样古怪,这样让人害怕。这也是我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过的一段话:“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福柯说,话语即权利。王小波说,这话该倒过来说,权利即话语。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那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做不存在。他们不说话,就真的不存在吗?显然不是。

我们看到的世界从来都是片面的,并且也习惯了选择性屏蔽那些与己无关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元化的世界与观点。但不可否认,我们依然还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孤独与庸俗之间,选择了后者。

此后几年陆续看了他的《爱你就像爱生命》,《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他们的世界》等,那时候年纪尚轻,看到了美好的爱情,也看到了小人物王二在过去、当下以及来的故事,还看到了那些从未了解过的属于社会边缘群体的访谈与研究,我不能说这些书重塑了我的价值观,但必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去读这些文字,再去看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点也不过时,甚至非常超前。

用王小波的话说,《黄金时代》这篇小说是我的宠儿。以下这段话广为人知,也是我喜欢它的理由: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二十岁的我,同样不能想象未来的我会活成别人,活成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感叹人生来就是为了受苦,幸福只是片刻欢愉,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让自己陷在琐事里无法自拔。古人说三十而立,而对即将三十岁的我来说,一切艰难才刚刚开始。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绝望。而很奇怪的是,这段话竟也能无端鼓励到我,人是何其渺小,有追求有理想,能自由支配时间的日子是何其珍贵!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我希望自己能做点喜欢的事。

你知道吗,郊外的一条大路认得我呢。有时候,天蓝得发暗,天上的云彩白得好像一个凸出来的拳头。那时候这条路上就走来一个虎头虎脑、傻乎乎的孩子,他长得就像我给你那张相片上一样。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少年。后来又走过来一个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涣散的要命,出奇的喜欢幻想。后来,再过几十年,他就永远不会走上这条路了。你喜欢他的故事吗?

王小波描述的,不仅仅是他的一生,同时也是我们的。究竟是怎样一颗智慧的大脑,能写下如此高度概括又具象的文字呢?着实令人喜欢。

以上,有部分是我2009年写的,读到王小波,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快去读吧,你不会失望的。

HV火牛

HV火牛

王小波的杂文,不仅在于智性的表达,更在于,他力图诠释,为什么要追求智性,为什么要过一种智性的生活。换言之,他在说理的同时,还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说理。

在王小波笔下,说理与智性,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明辨是非”。按理说,明辨是非该是人类成长的方向,倘不明辨是非,难道要不分是非么?然而中国恰恰有一大传统:难得糊涂。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关键词,一是装傻,二是比傻。对一些人而言,你的确难以分辨,他们的糊涂,到底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不过其终点并无差别:“有一些时期,每一天都是愚人节。”那些愚人,不止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丧失了明辨是非的动力,他们构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以装饰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


青年王小波曾受萧伯纳的剧本《芭芭拉少校》误导,痛下决心,不想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后来他改悔了,反其道而行之,以至他所写作的杂文,“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这背后的转向,他曾用知识分子意识来解释,诸如“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在我身上,追求智慧的冲动比追求快乐的冲动还要强烈”云云。不过我觉得,明辨是非绝非知识分子的专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该如此,王小波不是说过么,伦理问题——“理智是伦理的第一准则”——是大家的事(其实知识分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未必一定超过普罗大众,这一点就当下来看表现尤为鲜明)。我愿以最大的善意揣测:在明辨是非与难得糊涂这两个选项之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前提是允许他们自由选择。


真正的问题在于,在“每一天都是愚人节”的残酷语境之下,愚人都以为自己脑中和手中掌握了“是”,或者有人替他们决定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因此再无必要分辨是非。这所导致的最大戕害,还不是是非的混淆与湮灭,而是思想本身的沦丧,我们既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更无从发掘“思维的乐趣”,捍卫思想的尊严。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关于说理,相比说出什么道理,怎样说理毋宁更为重要。现在可以补充一句:为什么说理毋宁更为重要。王小波喜欢谈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我还是以为,不独知识分子,但凡正常人,都要讲理,都要以理服人,能否做到这一点,恰是常人区别于愚人的显著标志。


生于1952年的王小波,惯于拿他的青春期生活说事,那个年代强权当道,无理可讲。我们生存的年代,貌似有所进步,实际上能好到哪里去呢:理性与客观、中立一道,渐渐沦为贬义词,说理毫无立锥之地,现在流行什么,试看一位名人的教导:


“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很宽容。

那你不要写公号文章了。

你不适合。

你看了《乌合之众》就会知道,任何时代的领袖,包括意见领袖,都是特别偏激的。

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

你的标题必须简单粗暴,情绪明确。

爱憎特别分明的人更适合写新媒体文章。”


假如王小波在世,撞见这一幕,不知作何感想。他毕生都在与愚蠢、偏见搏击,时至今日,愚蠢和偏见依然大行其道。他曾经被强权发配为“沉默的大多数”,生于今世,恐怕得照旧直面沉默的厄运。


反抗沉默,可谓王小波的宿命。“……我认识很多明理的人,但他们都在沉默中,因为他们都珍视自己的清白。但我以为,伦理问题太过重要,已经不容我顾及自身的清白。”写完这段话的22天后,他因突发心脏病而猝死于中国的午夜。他的英年早逝,使这些平实的汉字,竟有了一丝壮烈的味道,尤其是对照每况愈下的现实而言。


我愿在王小波的英灵之前,冠以“说理者”三字,以示我的感激和纪念。也许,恰恰因为这不是一个适合说理的时代,说理才愈发具有意义;这不是一个适合王小波生存的时代,阅读王小波才愈发迫切。

落颜书

落颜书

其实王小波生前,他的作品还没有这么大的名气,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作品并没有被很多人理解和支持,加之他的文章多少有点激进,像《黄金时代》这样的小说甚至都过不了审批,因为多少有点少儿不宜,再加上当时的网络不发达,文章的传播度太低,能真正喜欢并且读懂小波作品的人并不多。



但是自从小波不幸去世,似乎一夜之间小波多出了很多粉丝,很多评论家争先恐后的发声,说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披荆斩棘的骑士,总之一切溢美之词都加在小波身上,这让我想起了画家梵高,活着的时候被当作精神病,画的画一文不值,最后开枪自杀,结果死了之后画作变成了稀世珍宝,动辄上亿美金,想想也真是可笑,小波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为失去了才觉得珍贵吧。



因为人们知道斯人已逝,再也没人能写出那样有趣的文字了,所以很多人觉得仿佛失去了一些什么,小波的文字很有趣,嬉笑怒骂之间又能直抵灵魂,这就好比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庞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说实话小波长得其貌不扬,但却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反映到他的文字上,也一样的灵动有趣,失去他,这个世界少了一分有趣。



小波现在之所以被很多人怀念,也是沾了这个时代的的光,毕竟是很多文青的偶像之一,倒不是他们读了多少小波的作品,而是一种潮流,不过比起对这种潮流的追逐,对小波最好的怀念就是好好读他留下的那些文字,从那些文字中,我们才能读懂小波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醉虾

大醉虾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