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吗?
![yujie-X巧](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yujie-X巧
蒙古人和匈奴人作为华夏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都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都有联系。匈奴人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蒙古和匈奴发源地大致属于同一区域。
匈奴人作为这片区域更早的主体民族,经历了从崛起、繁荣到分裂、衰落。在强盛时期,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
匈奴是部落联盟总称,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河套地区。西汉初期,随着冒顿单于的继位,开始对外扩张,到汉武帝时期,伴随中原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设置河西四郡,将匈奴赶至漠北,并联络大月氏、大宛等国压缩匈奴的空间。东汉一度将匈奴逐出漠北,继续西迁,之后围绕西域双方互相争夺,最终匈奴经历内乱和分裂,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除北匈奴一部向外迁移,南匈奴依附中原,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大部分民众仍然留在北方草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渐渐与南匈奴一起融入黄河流域的汉族,成为北方汉族的一个重要来源。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
12世纪时,随着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还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边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与匈奴相距上千年,最初也只是部落联盟的总称,各自形成主体民族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各部落相互融合的结果,故蒙古算不上古代匈奴人的直系后裔。
![Vven_Lin](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Vven_Lin
看長相,蒙古人的面部与北方汉人沒區別,鼻子普遍较小,比南方人鼻子還小,沒有一點欧罗巴人的特证,由此看蒙古人與匈奴人無多大人種上的联系。
![angelatutu](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angelatutu
先秦五霸之一豕韦国人氏(河南滑县)。和汉姓彭、包、韦同宗不同姓。铁木真包姓包尔之金氏,孛儿只斤氏是误译贬称。
![鱼子酱小姐](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鱼子酱小姐
不会同一祖先。匈奴灭亡几百年后,才出现蒙古族,当时蒙古族文化很落后原始,而匈奴经过五胡乱华时期,文化水平比较先进。语系也不同,蒙古族是通古斯语系,匈奴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突厥语。
![メúぺpīg](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メúぺpīg
不是!
匈奴主要是北狄,主要是夏的遗民统一几百上千小部落形成!
蒙古人是东胡,东胡大鲜卑组群三支之一肃慎别支室韦后裔蒙脱尔骨的来源!
跟匈奴不是一回事,但早期祖先被匈奴王庭统治过,在北方大环境下生产生活方式趋同,但不是一回事!
![爱你万年](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爱你万年
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匈奴人她们都是一个民族混合体,都是草原部落其中的一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强大了就以谁的族名称呼部落名称。
匈奴西逃后剩下十万部众融入鲜卑,鲜卑之一的北鲜卑就包含室韦,室韦五部之一的大室韦的一支被唐书称之为蒙兀室韦,这是蒙古人起源,所以答案不言自明。
![月兜儿](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月兜儿
古代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所以毛泽东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这反映了蒙古人与匈奴人的关系。
![静涵](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静涵
蒙古人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因为蒙古人是来自中亚大草原的游牧名族。构成蒙古族基础的原蒙古人可以通过室韦,鞑靼追溯到鲜卑,东胡,大体上属于蒙古人种,而蒙古人种大约在五万年前经东南亚进入中国逐渐分布于蒙古草原和附近地区,相当一部分蒙古族特别是成吉思汗家族可以由突厥追溯到匈奴,斯基泰,大体上属于印欧人,而印欧人种大约四千年前陆续进入东亚。所以在现代去判定一个名族不能很绝对的带有感情色彩去认知,要从历史角度出发。
![woleile](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woleile
匈奴是早在二千多年前游牧于大漠南北的部落,汉朝时被我击败,北匈奴灭亡,残余一部分西窜,进入欧洲,横扫欧洲大陆。南匈奴投降汉朝,为汉朝守卫北部边疆。西晋末年趁晋宗室八王之乱,与其它四个胡虏部落一起祸乱中原,史称五胡乱华,随后南匈奴被屠灭。蒙古游牧部落只是在八百年前南宋时期形成的,与南匈奴时间跨度相距近千年,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相同之处就是都曾占据大漠的游牧部落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血缘继承关系,蒙古游牧部落就不要厚颜无耻地自认祖宗了。
![云中小鸟](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云中小鸟
匈奴和蒙古,两个北方民族都是兴起于蒙古高原,都曾称雄一时,但两者间隔时长达一千多年,中间还有个非常牛的突厥,所以想搞清两者关系,先要理清一个思路,答案自然迎刃而解了。
头曼城,匈奴都城,在今天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图为头曼城遗址。有人说,历史就是掠夺与繁衍,在中原以北,只要有人,就算是很小很小的游牧部落,都有可能发展成庞大的民族。夏商以前,北方有统称为戎狄的很多大小部落,这里面就包括匈奴的先祖,按《史记》记载,匈奴源自夏人,当年戎狄一部分南迁被诸侯兼并,一部分带着较先进的文化迁至大漠南北,在战国时期建立政权,这就是匈奴。
突厥人的祖山,杭爱山,位于今天的蒙古国中部,海拔3000米。所以匈奴是个非常古代的游牧民族,当然是咱华夏一族的成员,他们兴于汉,也消于汉,五胡乱华时最后活跃于历史舞台,此后消亡,遗留下来的大小部落,有一支当年在匈奴以北,盖匈奴别种,姓阿史那氏的部落崛起,后来建立政权,叫突厥,在南北朝至隋唐时,不断分裂融合,一部分被中原王朝兼并,一部分远走西亚,遗留下来的部落仍在繁衍。
喀喇和林,蒙古二代汗窝阔台所建的首都,图为喀喇和林遗址。而在呼伦池和阿尔浑河流域,当年被突厥统领的部落,有一支叫蒙瓦的在12世纪崛起,他们起初称为蠕蠕人,在突厥失势后迅速崛起,处于突厥各部落争夺中脱颖而出,这一地域就是后来的蒙古人。所以匈奴、突厥、蒙古,可能早先只是北方一个很小的部落甚至一个家庭,在统称为戎狄的商周时代,小单位匈奴崛起然后统治北方,突厥的先祖只是被统治的一员,几百年后匈奴瓦解融合,突厥兴起统领北方,蒙古的先祖也是被统治的一员,百年后突厥消亡,蒙古崛起。
![笑嘻嘻](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笑嘻嘻
蒙古人不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人是战国秦汉之际生活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冒顿单于统治时强大起来。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沉重军事打击。东汉时期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亲汉,内附,逐渐汉化了。北匈奴在东汉王朝打击下西迁去欧洲。
匈奴族退出北方草原后,鲜卑、柔然等族又占据草原。
鲜卑等族在北方草原退出后,突厥等又进入北方草原。
隋唐时期突厥族分裂为西突厥和东突厥,东突厥被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等将领消灭,西突厥被唐高宗李治派苏定方等将领消灭。
突厥在北方草原溃散后,这里成为真空地带,又有不少部落涌入这里,有塔塔尔人、蒙古族等进入北方草原,各部族互相争斗,最终蒙古族统一草原,蒙古族属于东胡一支蒙兀室韦。
蒙古族能统一跟杰出首领铁木真有关。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ranjiahui](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ranjiahui
有部分学者认为,蒙古人确属于古代匈奴人的后裔,比如已故著名作家柏阳(郭定生)先生在其著作中就曾用只言片语阐述出这个观点。而支持他这个观点的理由可能有二:
一、由于匈奴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雄霸草原数百年,形形色色的小部落都对其俯首帖耳司空见惯。所以,蒙古人的祖先有可能先是依附匈奴,或是被匈奴同化,亦或是一直保持自己部族的特征和独立,当匈奴衰落的时候他们趁机脱离匈奴的统治,最后逐渐壮大,发展起来。
二、蒙古人本身就属于匈奴人的后裔,因为历史上许多古老民族都经历了从兴起到落没而不断演化或是重复繁荣的过程。好比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再到枝干枯萎,然后成熟的种子又会落入泥土,随着季节重复着生命的渴望与精彩。
而事实上,如果我们理清匈奴人的起源、发展与衰落过程,就会发现蒙古人与其并不存直接的联系。
匈奴人演化的简单历程远古时期的匈奴人被史书称为“荤粥”,因越界劫掠被黄帝赶到了满目萧然的草原深处,所以到了商代他们又被称为“鬼方”。到了西周时期,史学家又称匈奴为“猃狁”。当周武王率军挺进朝歌的时候,猃狁趁机侵占关中,直到周宣王时期大将尹吉甫才将猃狁人走。之后,猃狁与狄、羌等民族统称为“戎狄”。战国时期,匈奴以一个独立强大的民族出现,“匈奴”这个名称也一直被沿用。
就在秦始皇统兼并六国的同时,匈奴的第一代单于诞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挛鞮头曼。秦始皇去世后,头曼单于修筑王城,建立政权。当头曼之子冒顿夺取单于之位后,匈奴帝国发展到了鼎盛。此后,匈奴与中原王朝一直纷争不断。西汉末年,匈奴走向衰落,并最终分裂为南北两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归顺汉朝。东汉和帝刘肇永元五年(公元93年),北匈奴被彻底击败,其中一部分并入鲜卑,另一部分残余势力长途跋涉、踽踽西行,进入欧洲建立匈奴帝国,最终融入今匈牙利。
东汉末年,南匈奴分化成屠各匈奴、卢水胡、铁弗匈奴及稽胡四部。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人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被历史洗牌。其中,屠各匈奴先后建立北汉、前赵政权,后被后赵所灭,最终融入汉族;卢水胡建立北凉政权,公元439年被北魏所灭,余部流亡高昌,后来又遭柔然攻击,最终与当地民族融合;铁弗匈奴建立大夏政权,同样被北魏所灭,最后与汉族融合;稽胡经历五胡十六国乱世的洗礼,部族延续到了唐朝,后归附唐朝,并融入汉族。
综上所述,我们很难从蒙古人与匈奴人之间找到蛛丝马迹般的联系。不过,目前还有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蒙古人是鲜卑人的旁支,而鲜卑的祖先就是东胡,因此可将蒙古人视为是东胡余脉,而这个被称为鲜卑旁支的部族叫做“室韦”。实事上,室韦是一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边丛林之中的古老渔猎民族,与女真人的祖先肃慎(后来的靺鞨)一样长期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民族特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本求源,再次探寻蒙古人的兴起历程。
蒙古人的起源蒙古人的祖先叫做室韦,汉语的意思就是森林。显然,室韦人在额尔古纳河畔的丛林度过了漫长的繁衍生息期。公七世纪,室韦的一个分支——蒙兀室韦在孛儿帖赤那(铁木真先祖)的率领下,离开世代生活的额尔古纳河流域西迁到今蒙古的鄂嫩河、克鲁伦河及土拉河源头的不儿罕山放牧。不儿罕山就是如今的肯特山。
(额尔古纳河)
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为了生存,但凡走出来的人们都要另一番的披荆斩棘,方能争取到一方立锥之地。但是当时的蒙兀室韦很弱小,远没有强大到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的地步。因此,在不得已之下,他们被迫接受了一个又一个草原帝国的号令,先后成为突厥、回纥、黠戛斯、契丹的附庸,如一颗小草一样,只能听从大风的招唤,并得到了一个“蒙古”的名称。“蒙古”在突厥语中意思是“天”,蒙古语解释为永恒之火,当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银”及“勇士”的喻意。勇士的命运就是在战斗中现实自我的价值,恰如英勇无畏的蒙古人一样,并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抱残守缺,只要给他们机会,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人类繁衍生息的节奏不会被打乱。公元10世纪时,蒙古部衍生出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比较强大的氏族。而其周围也是部落林立,诸如塔塔儿部、翁吉剌部、汪古部、三姓蔑儿乞部、斡亦剌惕部、克烈部、乃蛮部等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出勃勃生机。其中,塔塔儿部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市南部及锡林郭勒盟北部一带;翁吉剌部分布于呼伦池东南、贝尔湖至哈拉哈河一带;汪古部靠近长城脚下;三姓蔑儿乞部分布于色楞格河下游、贝加尔湖以南;斡亦剌惕部分布于中尼塞河上游;克烈部则分布在杭爱山与肯特山之间;最后靠近泰山的是乃蛮部。
此时,蒙古诸部虽声势赫奕,但仍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公元11世纪时,为了对抗辽国的压制,各部建立了一个以塔塔儿为首的“反辽联盟”。塔塔儿的别称是鞑靼,所以鞑靼又成为草原各部的统称。公元12世纪,反辽联盟土崩瓦解,蒙古部在合不勒(铁木真曾祖父)的带领下异军突起,并使用“可汗”尊称,号令所有蒙古人。当时金国已经取代了辽国草原霸主的地位,金国当然不会坐视蒙古的崛起,于是采取“以夷伐夷”策略,在塔塔儿部与蒙古部之间煽风点火,横挑事端。所以,蒙古部当下并没有剑指金国,而是扫除顽强的塔塔儿。
合不勒去世后,其弟俺巴孩继承汗位。后来,俺巴孩在与塔塔儿部的战斗中被俘,并被对方献由金国,最终被金国钉死在木驴之上。之后,俺巴孩侄子忽图剌也在对塔塔儿的战斗中牺牲。此时,蒙古部如一片秋天的树叶,随时可能凋零而逝,整个部族都在祈祷出现一位真正的英雄。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秋,蒙古孛儿只斤部乞颜氏族诞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也速该为其取名“铁木真”,意为精刚。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帝国,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铁骑开启了纵横天下的征程。
结语:如果说蒙古人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势必有些牵引,好比将柔然、突厥、契丹、女真、回鹘、鞑靼等游牧民族一样,他们虽然都曾在茫茫草原上赫炟一时,也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般的杂糅融合,但各自之间又都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征。更何况,一部分游牧或渔猎民族至少是在其童年时期一直过着怡然自若的生活而不被外面的世界所干扰,蒙古人的祖先室韦就是这样一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古老部族。沧海桑田,弹指千年,如今的蒙古族同汉族一样,是一个抛弃狭隘自我、主动拥抱世界的伟大民族,相信各兄弟民族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iloveautumntree](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iloveautumntree
很复杂混沌的一个问题,按史记中说的匈奴人是狄族人,是从古至今在野蛮冲撞文明洗礼中成长融合岀的一个民族,自商周就生活游牧于蒙古高原,到春秋战国时期时常入侵中原,久而久之势成了一种野蛮成性烧杀抢掠的习性,它们依草原而居,居无定所,追逐着牧场河流而生,以牛羊奶汁为食,无纺织衣物,以畜皮为衣,以毯为室,无粮食菜果,身材高大,腿呈罗全状,无教育道德,,,在与中原王朝的大战中曾多次危劫华夏民族,自春秋就有攘夷共主扫平夷害的共识,战国各国修有长城皆为据敌卫民而劳民伤财,自秦汉有多次大规模的修筑长城事件,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羗人,塞人,回圪人杂居漠北荒原,形成大小不一的各种势力和族群部落,互相通婚融合形成了大汉帝国时期的强大势力,在汉武大帝和其子孙上百年的打击招抚融合下,匈奴人逐渐融合于汉和其它民族中,犹以五代十国后蒙古高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自称黄金家族,到宋中期以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在征战杀阀中将战俘弱小民族归于帐下,经岁月苍桑基因泥合形成了这种大体格宽额头脸旁突的民族多三角眼单眼皮,中原人看惯了温文尔雅知礼友益的中原氏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蒙古一词有多种板本,以其势成势大有所不同,以胡人,匈奴人,准格尔人,东胡,西胡,哒哒而命名,到清康熙年间有了蒙古各部盟之分,也多以其王公贵族命名,如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准格尔蒙古之多。定性于历史纷乱中,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打断骨头连着筋千丝万缕难分难解。
![饼饼](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饼饼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游牧民族的分化和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有它自已的规律和成因。当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场出现了雪灾、鼠灾、蝗灾时,他们就必须不停的进行转场。在转场过程中,就必然会跟草原上其他的部落发生矛盾与纠纷。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更辽阔的草场控制权,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起来。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对“民族”的概念并不强烈,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感。只要一个部落(民族)强大了,那些处于弱势或自身难保的部落(民族)就会向强大的民族靠拢,也自称是这个民族。就好像今天从农村搬迁到城市生活的农民一样,当他们在某个城市稳定下来以后,也自称是这个城市的一员。所以说,我们如果要深究某个游牧民族的血统,其实是一件难度极高的工作。
一些学者认为,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如果我们单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蒙古人应该属于阿尔泰系。“阿尔泰”来自突厥语、蒙古语,以绵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而得名。所以,现代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突厥系和蒙古人是中古时期一些游牧部落的统称,而原始的突厥人又被中原人称为“匈奴之别种也”。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马长寿先生在《北狄与匈奴》曾说:“古匈奴语言上之通例,与今蒙古语言之通则不相违背......为今蒙古种之元祖。”俄国东方学家H·R·俾丘林也以“匈奴和蒙古住地相同”为由,认为匈奴是蒙古人古时族名,并提出匈奴、东胡均为蒙古族的前身。
根据史书记载,蒙古人是东胡鲜卑人的后裔可能性更大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源于东胡。东胡是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约在公元前3世纪活跃在匈奴以东,因匈奴被中原人称之为“胡”,所以就把匈奴以东的游牧民族称之为“东胡”。东胡后来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到了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乌桓和鲜卑的族名开始出现在史册上,而东胡这个族名从史书上消失了。直到12世纪,蒙古人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有一个叫室韦的部落(或者人)成为了蒙古人的祖先。据隋书记载:“室韦,契丹之类也”,旧唐书则记载为:“契丹之别类”。而契丹就是鲜卑人的后裔。
室韦分布地区的东面是女真人的祖先黑水靺鞨,而西面是突厥,南面是契丹,大体位置在东起今嫩江及结雅河中上游,西至石勒喀河(今俄罗斯境内赤塔州,黑龙江的源头),北起外兴安岭,南抵洮儿河(今兴安盟境内与吉林省西北部)。直到唐代的时候,室韦人也没有统一的君主,小的部落上千户人家,大的部落有数千户,分散于各处河流、山谷之中,也没有官府向其征收税赋。每逢围猎的时候,大家啸聚在一起,猎毕各自回家。由此可见,此时的室韦人基本还处于原始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室韦的一支部落在首领孛儿帖赤那的带领下,离开了额尔古纳河流域,西迁到了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一带繁衍生息,他们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的先祖。
所以说,在没有更多佐证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还是比较可靠的信史:蒙古人是东胡鲜卑人的后裔,而不是匈奴人的后裔。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蒙古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匈奴人的血缘,毕竟,匈奴和蒙古是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的民族。
![hth626.2002](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hth626.2002
蒙古人不是匈奴人的后裔。
鉴于目前的科学研究状况,关于蒙古族源我们可以大略概述如下:构成蒙古族基础的原蒙古人可以通过室韦、鞑靼追溯到鲜卑、东胡,大体上属于蒙古人种,而蒙古人种大约在五万年前经东南亚进入中国逐渐分布于蒙古草原和附近地区,相当一部分蒙古族特别是成吉思汗家族可以由突厥追溯到匈奴、斯基泰,大体上源于印欧人,而印欧人种大约四千年前开始陆续进入东亚。
蒙古族狼图腾与天崇拜、游牧传统及相应的文化来源于突厥、匈奴,其鹿图腾与萨满教、定居文化传统来源于室韦、鲜卑或东胡。其语言亦是由通古斯语与突厥语混合而成。简言之,人类走出非洲之后分别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和北侧进入东亚,从南方进入的一支称之为蒙古人种,发明了定居农业生活方式,从北方进入的称之为印欧人种,形成了游牧生活方式,二者在蒙古草原相遇,孕育了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蒙古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