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阿哥的级别都是什么?有哪些历史依据?
雨丝
清代皇子的称呼,有以下几种,首先出生以后就叫阿哥,然后根据册封的顺序被子,然后倒背了,然后到郡王再到,亲王,册封为王之后,王字前面要加1个册丰的字,只能交给你,你不行你书上来,然后皇上的亲封.贝子以上的都带爵位,母凭子贵亲生母亲也跟着册封
四月的安琪
其实这东西是没有任何级别的,只不过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所以大家觉得这东西是有级别的。
慈禧太后乃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由此大家就认为这个阿哥是有级别的,所以大家一听清朝的电视剧里面,一旦撑哪个人是阿哥,那这个人肯定级别特别高,其它人就必须得让着她。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说慈禧自己弄出来的事儿,由于光绪皇帝没有孩子,所以必须得找一个继承人,但是慈禧又看不惯光绪皇帝,所以自己去找了一个人来当大阿哥,有兴趣的可以去稍微翻一下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为了能够取代光绪的地位,慈禧才弄了这么一处,说这个大二哥以后将会继承你的位置。
其实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面大阿哥通常带称的就是皇帝的一个儿子或者是太子,一般都称他为大阿哥,因为他最有可能继承位置,但是说实话,这个继不继承是皇帝自己说了算的,普通的皇子之间互相称谓也是阿哥,不仅如此,在满清八旗子弟之间,内部年轻人之间互相称谓也是阿哥,这只不过是八旗子弟互相之间的一种尊称而已,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所以即便你是一个无名小卒,或者是你是一个皇子,你们之间的称谓也差不多,都是阿哥,又没有什么实权。
唯一一个让人尊敬的那就是大阿哥,因为这个职位只带成一个人,这个人往往是整个朝堂上面实力最大的人,但是这个实力大,也只不过是仗着他父亲的面,她父亲如果说她不是,他什么都不是了。所以后来大家也没有把这个大阿哥,当成一件事儿,甚至于由于伴君如伴虎,这个大二哥随时都可能出事情,因此大家对这件事情也表示有一些避嫌的嫌疑。
但是事情就出在慈禧身上,到了慈禧,大家都知道慈禧整个就把控了朝政,掌握着朝廷的实权,光绪就像一个囚徒一样,被这个老女人囚禁了大半辈子,但是工序后来知道要反抗了,维新变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从慈禧的手里面夺权,别看光去,表面上来看十分的开明,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权力的缺失,才会让他走此下策,如果不是因为权力缺失,光绪说不定就和慈禧一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但是工序后来反抗,反抗的情况之下,慈禧也拿这个皇帝没办法,毕竟你是皇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有这个身份在这儿搁着,那谁也不敢拿你怎么办,所以慈禧就想了一出主意,就说我能不能找另外一个人能够随时取代,你能够随时把你皇帝的位置给拿过来,那你没了这个皇帝的位置,你拿什么和我横!
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很明显就是来告诉光绪,你的位置可能不保,在我手底下做事小心一点,由此大家都认为大哥很有可能继承皇位,因此大阿哥就基本上有的尊贵的象征,这个东西有级别了!
但是我在这之前就已经说过了,这玩意儿没有任何级别,甚至是于还是看别人的脸色,大阿哥一开始风光无限,和当时的皇后一起,就欺负光绪,慈禧在一旁鼓掌,但是后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仓皇出逃的情况之下,慈禧也觉得这个时候不能够把光绪逼的太狠,所以在皇后和这个大二哥例行一次的欺负光绪之后,光绪上去就给这俩人一人一个巴掌,并且把这个大阿哥给赶出去了,由于在这之前,这个大阿哥的父亲因为出了事情被人摘了帽子,所以这个大阿哥的也无依无靠,最后和难民一起西逃去了。
表面上面风光无限,可是事实上最后的结果,也都算得上是情理之中吧,但是无论如何大阿哥,甚至于这个阿哥这个称号也变成了一种尊贵的象征,所以慈禧又得出来背锅!
maggie_秋天的童
满族人家,儿子都叫阿哥。
亦如满族人家女儿都可称格格一样,比如努尔哈赤女儿就直接叫东果格格。
皇太极建政,仿照中原建立爵位制度,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入八分公,不入八分公。下面还设镇国将军等。
所以,满清皇帝儿子被称呼阿哥,亲王儿子同样称为阿哥,以下类同。但皇帝儿子不加限制词。
通常,皇帝给予儿子以类似亲王的待遇,如乾隆之前的亲王与皇子都是侧福晋2人。不过,清代皇子最低基本封爵为贝勒,最高封爵为亲王。
蓼汀
阿哥是清朝对皇子和蒙古王公世子的专属称谓
简单地说,阿哥只是一个称呼,没有级别。
当下,清宫剧仍是荧屏上热播的题材,各种阿哥、贝勒、公主、格格在电视中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编剧对于历史的无知,在很多清宫电视剧中,阿哥的地位能够等同于亲王,这让土鳖君看的是啼笑皆非。
为了一正视听,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清朝皇子那些事儿,以好好抽打一下那些不负责任的编剧们的大脸盘子。
清朝问鼎中原之后,使用了宗室觉罗世爵、异姓功臣世爵和外藩蒙古世爵三套不同的爵位系统。
顾名思义,宗室觉罗世爵就是爱新觉罗家的直系亲属才能得到的爵位,这些宗室们可以享有系黄腰带的特权,因此也被称作“黄带子”。从和硕亲王到奉恩将军共分为14个等级,这些爵位以“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为界,所受礼遇截然不同。所谓的“入八分”马车就是可以用朱轮、紫缰、紫垫,车上可以放背壶,可以带宝石顶双眼花翎,出行可以让太监拿着皮鞭开道。
宗室爵位自第八等不入八分辅国公往上是超品的,从第九等镇国将军开始依次从正一品武官递减,最末等的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
为了防止出现明朝王爵泛滥的情况,清朝宗室爵位的继承分为世袭罔替和降等世袭两种。
降袭,即爵位传给世子时,会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降为郡王,郡王降为贝勒,但从历史来看,亲王的爵位一般会荣恩加赐一代或者两代,以示皇恩浩荡。亲王的其他儿子要想得到爵位,还要参加满语、马箭、步箭三项考试,根据成绩确定爵位的等级。
当然,爵位的降等也有个限度,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便不再降了,改为世袭。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的后代需要降到闲散宗室,依然享受四品官的待遇。
清朝实行的这套袭爵制度非常有效地控制了宗室贵族的数量,到了清朝中后期宗室里面只有4%的人有爵位,绝大部分还只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类的低级爵位。
世袭罔替即俗话说的“铁帽子王”,也就是世子继位不会降级,清朝总共只有“十亲二郡”12个铁帽子王,属于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
贰丨说一说,清朝的皇子们阿哥,即满语中未受封的儿子的意思,在清廷文书中满语中的“阿哥”对应的汉语就是“皇子”。
其实,这阿哥也不是皇子的专用名词,只要是未成年的八旗子弟都可以称为“阿哥”。
所以,“阿哥”并没有什么等级,至于以后做到什么等级,完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根据规定,皇子长到15岁时,就有资格封爵了。但清朝对于皇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会在其成年后派遣一定的差事,差事做得好才给个爵位。另外,在某些年份一般也会统一搞一次封爵。皇子封爵之后才能出宫建府,没有封爵的成年阿哥只能依然住在紫禁城的北五所或南三所内。
阿哥们被封什么爵位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受宠爱程度和母亲的地位,最不受待见的那就封个贝子,比如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大封皇子时,老九允禟就只得了个固山贝子,而他弟弟胤䄉则封了敦郡王。
至于,这些阿哥们的命运如何,那完全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康熙20个获得了爵位的儿子中,有的当了铁帽子王,有的还成为了阿其那,赛斯黑。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老乃
阿哥不是什么级别,而是一种称呼,相当于汉人口中的“公子”,更加直白点说,就是满族的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阿哥”,放到汉人那就是“儿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阿哥就是一个称呼,放到清朝皇室,那就意味着这个被称为“阿哥”的人是皇帝的儿子,除此之外什么也代表不了。所以,“阿哥”不是什么爵位或者官职,更加没有级别。另外,清朝的皇子成年后都会受封,要么是亲王、君王,亦或者是贝勒、贝子,但无论哪一种,都不会像还珠格格中那样直接称呼“五阿哥”,因为永琪早已经成年,甚至已经被赐婚,那必然已经有了爵位,那宫中的太监亦或者大臣只会以爵位称呼永琪,而不是高喊什么“五阿哥到”,要知道,喊错了话,可是要挨耳刮子的。
并且清朝皇子可以获得的爵位分为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以及一二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也就是说在爵位之中也根本没有“阿哥”这个名称。对于这些已经受封的皇子们来说,他们更愿意人们用爵位称呼自己,如果听到谁用“阿哥”来喊自己,那心里就该老大不高兴了,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尚未成年,或者是连一个爵位都没混上。
所以啊,清代的“阿哥”不是什么级别,就是个称呼,什么也代表不了。
咫尺
第一级、和硕亲王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第二级、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第三级、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第四级、固山贝子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第五级、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第六级、奉恩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第九级、镇国将军 1、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2、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3、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第十级、辅国将军 1、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2、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3、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4、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2、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3、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4、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1、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2、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扩展资料 古代皇宫里面的等级制度十分严谨,任何一个小小的部门或者机构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就像是身份尊贵的皇子也是如此。清朝时经常将皇上的儿子称为阿哥了,其实这并不能体现出阿哥的身份。 和硕亲王,这个爵位不是谁都可以获得的,只有宗室的皇子以及皇兄弟才有这个权利,是第一等爵。不过它和摄政王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像是多尔衮,集二者于一身,而和硕亲王多半都是世袭者。 多罗郡王,是清朝的第二等爵,一般像皇子以及宗室子会被封为多罗郡王,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郡王”。剩下的就是贝勒、固山贝子以及奉恩镇国公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 没有哪个皇子一辈子会愿意是阿哥的,上面也说过,最高的是亲王,最低的就是贝子了。就像是康熙的大儿子,按理说也比其他皇子年长,身份也应该高一些,但是却只是一个固山贝子的封号。而十三阿哥因为深受康熙帝的喜欢,所以被封为怡亲王。 还有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是荣亲王。不过一些古装剧中经常看到的是十三阿哥穿着石青色的朝服,与其他阿哥是格格不入,但是再看八阿哥又会是另外一个颜色了,这就会给别人一种误导。 其实历史上不管是哪个级别或者封号,阿哥们的朝服颜色应该都是一样的。其实纵观一些历史剧,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小错误,虽然历史上的皇子们身份的等级不一,但是在衣服上也没有独树一帜的情况。 不同的只有可能是他们的封号,至于为什么会有像十二阿哥这样的嫡子反而是众多皇子中地位最低的,只能说皇上的宠爱是一方面,皇子母亲与皇上的关系也很重要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追问: 清朝皇子们被封的爵位共有多少种?从高到低排序是什么? 追答: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是爵位啊,不是封号,哪些和硕亲王, 多罗郡王等等,是全称。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贝子。这就完了,皇子最低就是贝子了,其他的什么镇国公,护国公,不是皇子的封号,而是世子或宗亲什么的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封号,可能是清宫剧给闹的都混淆了,比如顺治的时候有摄政王,感觉爵位特别大,其实摄政王也是亲王,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给你补充
陈小二丶
在清朝,阿哥就是满族人之间的称呼,用于父母对儿子之间、同辈的兄弟之间,类似于小哥儿、大兄弟之类的,没什么特殊含义。所以阿哥本身没什么级别,但作为皇帝的儿子,一旦受封,获得爵位,就分出个三六九等了。
清朝的爵位分为三种,分别是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而皇子们如果受封,肯定是封宗室爵位了。宗室爵位共分12级,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一般来说,皇子的爵位是世袭的,但多数是降等世袭,即每一代承袭爵位时都要降一级,但也有一些拥有特殊功勋的宗室成员在受封爵位时,被钦定可以不用降等世袭,这就叫做世袭罔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帽子王”。这样的宗室家族在大清朝历史上共有12家,即大清12大铁帽子王。
在清朝,当朝皇子要想被封为亲王,这还是有难度的。一般来说,需要母家势力强大,表现极为出众,或是极受皇帝喜爱的才能够受封亲王,但皇子基本最低都能封个贝子。当然也有一些会低于贝子,而被封为镇国公之类的。如果没有爵位,那就是闲散宗室了。
同心斋
一般来说,单单是“阿哥”这一称呼在清代并无级别一说,它仅仅是满清宗室皇子的一个统称。
但是,等到皇子序齿之后,皇帝一般会按照对皇子的喜好与其生平业绩、功勋、贡献封爵。这个封号就比较有地位等级象征了。
据清史稿.皇子世表载“顺治六年,顺治帝为陟罚臧否遂将宗室等级厘定为十二个等级,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自奉恩镇国公之后均为不入八分品秩,他们可不在京述职,比较自由,但地位偏下。
其中讲的不入八分的八分分别指的是八种穿戴配饰或者随驾特权: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朱轮、紫缰、紫垫顾名思义是皇室子弟出入车驾的配饰红色轮匡、紫色缰绳、紫色坐垫。背壶既盛水用的暖壶。
(紫缰)
宝石与双眼则分别指顶戴宝石(不同颜色宝石代表不同品级)与双眼花翎(一片孔雀翎上分别有两眼状纹路)。
(双眼花翎)
皮条为用于疏散人群鞭打地面用的响鞭。太监既随侍太监。
满清皇帝一扫我汉人几千年嫡长子继承制,宣扬任人唯贤。比如我们知道的满清的皇帝里除了道光皇帝与咸丰皇帝外均非嫡出。而任人唯贤的贤能之人一般多从十二等级里面品秩靠前的人里面去选,前赴后继。
据清实录载“康熙晚年胤禔虽为长子,但是因为在九子夺嫡中在太子被废后对太子落井下石而品行不堪遂不重用仅封固山贝子,十三阿哥胤祥因受雍正信赖,被封怡亲王。”
(胤祥)
乾隆时期,乾隆颇喜五阿哥永琪,遂封其为荣亲王,几欲令其继承大统,无奈永琪英年早逝。而十二阿哥永基虽贵为乌拉氏皇后所生,但因乾隆与乌拉氏不和而致使其终究只是在嘉庆封为多罗贝勒。
(还珠格格里五阿哥永琪)
所以,满清对于每个宗室子弟或者朝廷大员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都有严格品级要求,不得越秩,否则将以大逆论,我们也经常看到古装剧中经常有人以越秩礼仪接待某王公大臣来给其下套达到自己诈害目的。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叮当林林
我来回答。
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在皇室,则指没有受封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比如还珠格格对五阿哥的称呼。所以在称为阿哥时,也就是说是没有级别的!
我猜题主是想问清代的阿哥都曾被授予哪些爵位,级别都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代的爵位制度。
大清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阿哥相关的就是宗室爵位。宗室爵位,又称宗室觉罗世爵,掌于宗人府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如下图所示。清朝总体来说,在皇子的爵位分封上制定的制度相对比较严格,当然这个相对也是与明朝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明朝皇子生下来就是王,子子孙孙都是王。而清朝分封爵位就严格了。清朝除了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王位外,其他王位传承不过几代、爵位依次递减,如果王子皇孙不勤勉努力,建功立业,几代以后爵位就没有了。当然,有建树的王公子弟也可以通过立功求得王位。只是发展到后期,这个制度也逐渐松弛。
清朝皇子封号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嫡庶、长幼、才华,当然还有皇上的喜恶。
例如康熙一朝,嫡长子胤礽两岁被封为皇太子,皇位的接班人。
老三胤祉、老五胤祺都被封为和硕亲王,老四胤禛先是贝勒,后被封为和硕亲王。庶长子胤褆封为直郡王,后被褫夺。
老十三胤祥不被康熙所喜爱,在康熙朝始终是阿哥的身份,后来因为扶持胤禛有功,在雍正执政后封为和硕亲王,铁帽子王。
老十因夺嫡之争被雍正削爵圈禁,乾隆时期释放,但仅仅给了辅国公的称号。
老十四是乾隆的亲叔叔,被释放以后得了个郡王的二等爵位。
乾隆嫡子十二阿哥永璂,因为母亲不受宠,连累自己不受父亲待见,乾隆一朝竟然没混上一个封号。
生在帝王家,是幸也是不幸!
(图片及资料来自网络)
花花畅想
在满语中,“阿哥”可以用做对任何男子的尊称。
哥哥和弟弟之间,都可以用“阿哥”相称。这个用法,跟满语中的“格格”一样。
所以,阿哥没有级别。清朝皇帝的儿子在未受封之前,也叫做阿哥。但是,等他们有了封爵以后,就该冠以爵位名称了。例如,大皇子在未受封爵之前,可以被尊称“大阿哥”。但是,当他封为“贝勒”以后,就该称他为“大贝勒”。老四,就是四贝勒。如果是被子,就是四贝子。
再说说清朝的皇子级别。在努尔哈赤称“汗”以后,满清当时只有一个“和硕贝勒”爵位,这个爵位源自于部落制度,相当于“酋长”或者“部落长”。当时的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地位仅次于“汗”。
后来,为了分权,又在“和硕贝勒(俗称大贝勒)”之下,又加了“贝勒”和“台吉”。能获得以上爵位的,都是立有军功的皇亲国戚。
等到满清统一天下以后,皇室子孙繁衍增多,爵位不够用了。于是,就将爵位细化为十四级,依次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皇帝的亲儿子在15岁成年以后,最低可被封为贝子。当然,有时候皇帝也会偷懒,晚几年或者早几年封爵,或者不封爵。例如,道光皇帝第七个儿子奕譞,在十岁时(道光死的时候),就被哥哥咸丰皇帝封为醇郡王。
而且,某些英年早逝,或者活着的时候不受宠的皇子,虽然活着的时候没有封爵。但是,在他死了以后,皇帝会进行追封,将爵位补上。
所以,你也可以认为,皇子的最低封爵是贝子。
(文|勇战王聊历史)
lbt8673252
应该就是公子的意思吧。。。
翡翠猫咪
清代的阿哥是皇帝没有受封的皇子。这其实不是什么尊称,因为被称为阿哥说明你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皇子,相当于在家里面一直被当成小孩子,未成年人。
阿哥的词义(1).哥哥。宣和遗事后集:“如今阿哥被 灵州 同知使往 燕京 下文字,不久亦须此来。”《官场现形记》第八回:“难末,倪又勿懂哉。倪格娘有个过房儿子,算倪的阿哥,从前也勒一爿洋行里做买办格。”
(2).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道:‘阿哥,你莫不是 史家村 甚么 九纹龙 史大郎 ?’”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我将阿哥送到府上,反惹的大嫂子出来数落了我一场。”《中篇小说选刊》1983年第2期:“一个小伙子奔过去趁机找便宜:‘叫我一声阿哥,我教你们踏黄鱼车。’”
(3). 满族父母称儿子为「阿哥」
(4).为父母对儿子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
阿哥的级别都是什么?在清朝年间,阿哥的级别一共有十四个。第一个级别也就是最高的叫做和硕亲王,也就是在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的亲王。
一般只有皇子或者皇兄弟才可以获得这个封号。而且亲王的头衔是可以世袭的。
第二个级别就是世子,世子其实就代表了亲王的继承者。
第三个级别是郡王,郡王也就是清朝中的二等爵位,只有宗室的子弟和皇子才可以获得这个爵位。
第四个级别就是郡王的继承人。
第五个级别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勒,
第六个级别跟贝勒很像,叫做固山贝子。
第七个级别叫做镇国公,
第八个级别叫做辅国公。
第九到十四个级别分别叫做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而且镇国将军的官职跟一品武官是一样的。其中不入八分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可以不用在京城待着。
其实阿哥的级别跟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庶出的人肯定没有嫡出的级别高,但是会讨皇阿玛欢心的肯定也能获得更高的级别。而且其实这些皇子并不是说出生在皇家就可以一生无忧的,皇子也需要拼命的立功来获得更高的爵位。这样才能几代几代的世袭下去。
在清朝的时候,就看康熙的众多阿哥中,其中作为嫡长子的胤礽由于身份尊贵,所以年仅两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康熙认定是皇位的继承人,早早的立为太子。而三阿哥和五阿哥也因为母亲的地位显赫,早早的被封为了亲王。四阿哥虽然刚开始是贝勒,但是后来深受皇阿玛喜爱,也因此封为了亲王。
有哪些历史依据?阿哥虽无品,不过由于他们都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作为皇亲贵胄他们即使再无品,地位也不是寻常人可比的,在清朝无论是王爷,还是大学士亦或是军机大臣,都不会轻视于皇家的阿哥们,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阿哥中谁会是未来的九五之尊。至于以上的说法有什么历史依据。我只能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依据,想想看作为皇帝的儿子,地位能差到哪里去?即使是这位阿哥再落魄,身份在低贱,他也是皇帝的儿子,也是这个帝国最尊贵的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嫡系子孙,所以无论如何阿哥们都不会被人轻视,即使他们是无品的,那些封疆大吏们虽不会太过于奉承,但是绝对不会轻视的。
根据资料记载,和硕亲王的岁俸银也就是一年的工资是一万两,同时还要加上禄米1万斛,古代的俸禄是指两样工资,俸是银子禄则是指粮食。就连宗室爵位里最低等的奉恩将军也有110两的俸银,以及禄米110斛。虽然这样的待遇看起来比和硕亲王的待遇少了不止一点,但其实对于古时的人们,这些就算是比较高的待遇了。起码能够保证他们一个正常小家一年的花销,还会有结余。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让宗族子弟,在无权无长辈扶持的情况下能够生活的相对好一点,毕竟百姓一家几口一年的花销也不过一二两而已。
同样是皇子,为什么爵位、等级会有很大的不同呢?其实这并不复杂,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看皇子生母的身份、地位,母亲如果是皇后,她生的孩子一般是亲王或者郡王;母亲如果是低等嫔妃,那么孩子的封爵也不会太高。二要看皇帝的喜爱程度,如果皇帝非常喜欢某位皇子,那么他的封爵会相应高一些,反之亦然。
在清代皇室中,皇子直接被封为亲王或者郡王的人数不多,大都是贝勒或者贝子。一般情况下,皇子的最低封爵就是贝子,但也有例外,有的皇子就被封为镇国将军,当然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总结:阿哥们的等级不同,所按规定设置的护卫、典卫和蓝甲、白甲也不同。而像雍正朝的二号首长、和硕怡亲王胤祥,在康熙临终时已三十七岁,但还只是“十三阿哥”。像他这样在康熙朝只是普通皇子的阿哥,甚至不如的、毫无话语权的,还占了大多数。
布丁妹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choc
所谓阿哥,其本身既不是一个职务、也不一级爵位。最初阿哥只是女真人、包括后来的满州人对子侄辈一种称呼而已,并没有太多特殊含义。爱新觉罗氏崛起、尤其是清王朝入关之后,阿哥开始慢慢具有了特殊含义,那就是无封爵的皇子称阿哥。但是,清王朝的阿哥称呼并没有成为特定称谓,在称呼无封爵的皇子为阿哥的同时,清王朝并没有明确限定其他人不能使用。实际上,宗室子弟也是可以被称作阿哥的,甚至一些满洲贵族子弟、乃至普通满洲旗人,私下里也有人使用阿哥这个称呼。
所以说,清王朝的阿哥只是一个称呼,没有什么级别可言。即便是皇子,在没有获得封爵之前,也没有级别!清王朝的皇子不同于明王朝,明王朝的皇子生来就是亲王,只要是皇子,无论嫡庶,到了年龄都会被封为亲王。清王朝则不同,皇子没有“功绩”是不能被授予爵位的。当然,这个“功绩”全凭皇帝老爹一张嘴,皇帝老爹认为这个儿子有“功绩”,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可即便如此,清王朝的皇子与明王朝依然是有巨大区别的。清王朝的皇子并不是生来的亲王,事实上清王朝、尤其是前中期,皇子能够获封亲王的也是凤毛麟角。清王朝皇子因功封爵,起步只是第四等的贝子,而不是亲王!换言之,如果皇帝老爹不待见,皇子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封爵,比如乾隆帝的嫡出十二子永璂,因为其生母废后乌拉那拉氏的缘故,终乾隆一朝都没有得到任何封爵,直到嘉庆四年才被弟弟嘉庆帝追封了一个贝勒爵位。即便封爵了,不少皇子起步也仅仅是被封为了贝子,如著名的“九爷”允禟、“十四爷”允禵都是贝子起步。当然,皇帝老弟如果乐意,往高了封也是可以的,如雍正帝,起步便是贝勒。还有起点更好的,如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草包老十”允䄉,因为出身高贵、背景深厚(温熹贵妃的儿子、遏必隆的外孙),虽然能力平平,但封爵起步便是敦郡王!
雍正十一年之前,除了康熙帝的一兄二弟福全、常宁和隆禧,没有以封爵以亲王起步的皇子。而且,福全等人封亲王那是康熙帝是给兄弟封爵,而不是给儿子。雍正十一年,雍正帝封乾隆帝和弘昼为亲王始,皇帝给皇子初封亲王开始出现。之后越来越滥,但也并不是所谓皇子初次封爵都能获得亲王爵位。到了晚清,同治帝、光绪帝连儿子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给皇子封爵了。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位特殊阿哥,那就是“大阿哥”溥儁。他本身并不是皇子,而是咸丰帝五弟奕誴的孙子,慈禧曾经企图用他取代光绪帝,因此将其过继给同治帝为嗣,名为“大阿哥”,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皇储。只可惜,在列强的干预下,慈禧未能如愿。后来溥儁的父亲载漪卷入了义和拳乱,成为了列强要求惩处的“祸首”之一,最终被慈禧当成了替罪羊。而溥儁也因此失去了“大阿哥”身份,认祖归宗。
清王朝没有爵位的皇子称阿哥,如果这位阿哥封爵起步是贝子,那么他还得经过贝勒、郡王两级才能成为亲王。因此,并不是所谓阿哥都是亲王或者王爷!当然,阿哥也是有特权的,皇子无论是否获封王爵,都有资格穿四团正龙补服,反倒是非皇子的亲王只能穿两团正龙、两团行龙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