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酷刑?

小王子
谢邀~古代历史范围很大,刑罚楼上学者解答也很完善,阳Sir在这里想借用文物之实来讲一下西周时期的刖刑(也就是砍手脚)~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言之有物,欢迎关注
第一件:它盘商周的青铜盘,一般用于贵族宴飨之礼,在餐前宴后都需要进行“沃盥”,也就是用流水洗手,盘就是承水之器,一般与盉或匜配合使用!
而这件它盘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注意看呦,这件它盘位于圈底处的四个小足,其实就四个受过刖刑的裸体男子,他们屈辱地跪姿负盘!
这是西周中期一件造型独特、用途特殊的异型鼎!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上下两层:
上层与西周中期方形鼎无异,用来盛放食物;
下层设窗,正面开门,守门人赫然也是一名受过刖刑奴仆!
而故宫博物院也馆藏了一件刖人守门鬲!
不急,阳Sir为你一一解答,我们来逐条分析
①到底砍哪一只脚好呢?
然后,通过仔细地观察,阳Sir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些受过刖刑的奴隶,竟都无一例外地被砍掉了——左脚!
它盘如此,守门鼎如此,守门鬲也如此!
疑问也随之而来,有没有砍右脚的呢?有,但是时间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讲一个大家熟悉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所以明白了吧,在商周时期,砍也只砍左脚,但是到了春秋战国,便开始出现了刖刑的等次:
也就是初犯砍左脚、再犯砍右脚!
②还要不要再砍一只手呢?
手脚都被砍掉的例子,也有却极为罕见,只在周原遗址中出土了一具刖刑奴隶骨架:无手无足!这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具能够反映西周刖刑断手足的考古实物资料!
那,为什么先砍左脚,后砍右脚呢?显然刖右重于刖左!原因很简单,左右手、左右脚肯定是右半侧肢体用的多嘛~
③砍完之后我让你干嘛?
呵呵,砍完手足你就是个废人了,还想干嘛⊙∀⊙?,开个玩笑~其实对于刖刑的处置,从这些文物中就可见略见一斑:
1.刖者沦为奴2.刖者服苦役
你看,即便是受过刖刑的奴隶,西周的奴隶主也不忘榨取其劳动能力,文献记载为“刖者使守囿”
不论是守炉门,取其罪隶(鬲)之意;
还是去守囿门,取与禽兽为伍之意;
其实都属身心全部摧残的奴隶刑罚,仅次于死刑,为死刑减等刑!

瓜田李下的浮云
古代的刑罚,如果要算上非法之刑,那会很多,如车裂、腰斩之类。不过,我们这里只介绍列入国家刑罚体系的法定刑。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传统中的尧舜时代,国家实行“象刑”,即象征性的刑罚:对犯人之刑罚,只是画犯人衣冠,异其章服,使人知其为犯人,以为惩罚和警戒。这也是一种理想化的刑罚主义。
第二、旧五刑。从夏商周三代至汉代文帝废除肉刑之前,国家实行的是墨、劓、刖、宫、辟五刑。墨指刺字,并上墨色;劓是割鼻;刖是斩脚;宫;阉割;辟,即大辟,死刑。可以看出,旧五刑中,除了死刑,就是肉刑,非常残忍。所以汉朝时,被仁厚的文帝废除了。
第三、新五刑。旧五刑废除之后,国家的正式刑罚体系逐渐形成了新五刑,在隋唐时期正式定型,并延续到清末。新五刑是指“笞、杖、徒、流、死”,又分成二十等。所以又叫“五刑二十等”,具体如下:
一、笞刑:1)笞一十;2)笞二十;3)笞三十;4)笞四十;5)笞五十。二、杖刑:6)杖六十;7)杖七十;8)杖八十;9)杖九十;10)杖一百。三、徒刑:11)徒一年;12)徒一年半;13)徒二年;14)徒二年半;15)徒三年。徒,指强制服劳役。四、流刑:16)流二千里;17)流二千五百里;18)流三千里,合称“三流”。三流均要配一年劳役。此外,另有“加役流”,配劳役三年。此非常刑,不列入“五刑二十等”之内。五、死刑:19)绞;20)斩。
元朝时,朝廷又正式将凌迟列入法定刑,明清又延续之。元代的笞杖刑还有一个特色:尾数都是七,据传是“元世祖定天下之刑,……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按这官方的标榜,是各减三杖,但实际上是各增七杖,如唐宋时的杖刑,最高为“杖一百”,元时则是“杖一百七”。
清末修刑律,这一五刑体系才宣告废止。

guoguodby
烹轘之刑
这两个字念pēng huán,这是两种酷刑。一种是烹刑,也就是放在锅里煮。一种是轘刑,就是车裂。
在历史上受过烹刑的有齐侯,还有楚汉相争时的郦食其。
纪国国君向周夷王进谗言,周夷王大怒,在会盟的时候烹杀齐哀公。为什么烹杀呢?因为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有些诸侯开始不理会周王室,自行其事,也不朝贡了。周夷王杀一儆百,这才将齐哀公烹杀。
蒯通对韩信说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韩信想想也对,我这么辛苦还不如郦食其,于是趁着齐王观望之时,奇袭齐国。这个时候齐王让郦食其劝韩信退兵。郦食其知道韩信是不会退兵的。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最后郦生就受了烹刑。刘邦与项羽对峙之时,项羽曾经说要将刘邦的父亲给煮了,实际上就是让其父受烹刑。
受轘刑最著名的自然是商鞅,这个不介绍了,相信大家很熟悉。
肉刑肉刑大致指:墨、劓、剕、宫、大辟这五大刑。
墨就是黥刑,在脸上刺字并着墨,看过《水浒传》就知道有些梁山好汉犯罪服刑之时,脸上会有刺字,比如武松在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下帮他打扮成行者模样,刚好盖住那刺字。
墨刑最著名的人物当属西汉时期的淮南王英布。因为当时有人说他:
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史记·黥布列传
所以英布又叫做黥布。
劓就是割掉鼻子,公子虔在商鞅变法时受到劓刑,也就是没了鼻子。所以他整天想弄死商鞅。秦孝公死后,他就在秦惠文王面前与老世族等告商鞅十大罪。最终商鞅车裂以殉,公子虔也算是报了血仇。
剕就是斩削犯人的脚,受这个刑罚最著名的人物是孙膑。孙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孙,孙武之后,因为受过膑刑,就称其为孙膑。膑刑只是剕的一种刑罚。
宫刑不用解释,大家都清楚,受过此刑的著名人物当然非太史公司马迁莫属了。
大辟就是死刑。
列刑又分为很多种:
用斧钺的叫斩。
用刀刃的叫杀,杀完之后要弃市。
去其衣而磔之叫搏。
以火烧杀之叫焚
当然还有腰斩,抽去肋胁,包括文章一开始介绍的两种刑罚,以及被大家熟知的凌迟等等。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
结语:汉文帝时期觉得有些肉刑太过于残暴,所以改了一些,有些改为笞刑,也就是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看似不太残忍,实际伤人更厉害。因为有些肉刑不致人死,而受笞刑之后往往被活活打死了。
像曹操,钟繇、陈群等都主张恢复肉刑,不过曹操时期没有恢复,因为剩下的大部分都反对,曹操也不好强行行之。
这些就是古代的酷刑。至于刑讯时的酷刑最残酷的当属“请君入瓮”,即将人放在瓮中烤。据唐朝酷吏周兴说百试百灵,结果来俊臣将此法用在他身上,周兴马上招了。

季默笙
“热锅老鼠”,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特色之一。
宗教裁判所为了让犯人承认自己是“异端”或者“巫婆”,想了很多有创意的酷刑。“热锅老鼠”其实很简单,把受刑者绑起来,然而拿来一口锅倒扣在他的肚子上,里面放几只老鼠。
然后,在锅的上面放燃烧的木炭。随着温度不断上升,里面的老鼠无处可逃,只能拼命啃咬、刨挖受刑者的肚子,试图钻出去。这种酷刑的可怕之处就在于,随着老鼠越来越狂躁,受刑者很容易就联想到老鼠钻进肚子的场景——单单是这种恐惧,已经极度折磨人了。
所以,作为“审讯机构”的宗教裁判所,非常擅长心理折磨。
“火”一直都是人类酷刑的重要手段,和宗教裁判所相比,古罗马人更直接一些。(火刑)
罗马编年史曾记录了尼禄迫害基督徒时,所使用的“油煎刑”。巨大的煎锅中放了油、沥青或树脂,然后在下面烧火。等到锅里沸腾之后,就把那些基督徒直接扔进锅里,他们会哀嚎着乱滚乱跳,直到死亡。
另外,古罗马人非常喜爱烧烤,各种野生动物都能烤了吃。罗马人的烤架就是一种带格的金属框架,和现在的烤架也比较类似,偶尔他们也会把烤架当成刑具。据说,著名的殉道者圣劳伦斯,就是在公元258年被炙烤而死的。
到了15世纪之后的宗教迫害时期,欧洲人最常用的就是火刑。(宗教裁判所)
当时的人们认为,应该把“异端”烧死,只有火刑才能祛除灵魂中的邪恶——异端是因为被魔鬼附身,而火刑可以烧死魔鬼。当然,身处于战乱、瘟疫、天灾和宗教迫害中的普通人,也确实想通过火刑烧死所有的恶魔,重新过上安稳平和的生活。
所以,每次火刑都有大群大群的人围观,人们不会觉得有多么可怕,反而认为这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因为受刑者虽然死了,但是他体内的魔鬼去祛除,灵魂得到了救赎,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很多遭受火刑被烧死的人,往往临死还在祈祷,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

琪思妙幻
刑罚之中以死刑为最。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刑罚,比如凌迟、斩首等,更有甚者扒皮、菹醢、车裂等,不过电视剧是为了热闹,真正历史中,死刑花样多的很
从古到今死刑的方式不断汇集进步,可以形成一本百科全书了。
如火烧、杵、炮烙、剖心、剔刳、醢、脯刑、腰斩、车裂、磔、磬、踣、阬、定杀、戮、凿颠、绞、枭首、烹、凌迟等,有些称呼不太一样但效果差不多。
1、杵看着刑罚名字就知道是上古时期的特色刑罚,具有质朴的感觉,杵刑顾名思义就是把人放到臼中,用杵捣到死。
火烧、炮烙、剖心看名字就知道,老妖也不多说
2、剔刳剔:把肉从骨头上剖下来;刳:剖开。
这也是剖杀的刑罚,割取人肉。《封神演义》中纣王与妲己,让人剖开怀孕女人肚子猜男女,这种刑罚就叫剔刳。
3、醢(hai)与脯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汉代之后菹醢刑罚不写入常法,但是作为非常刑罚,也从没断过。
《新唐书》中:剧贼高玉啖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请为菹醢
脯刑:就跟果脯一样,果脯是把水果晒干,作为刑罚就是把人杀死后做成肉干。
这么说的话,我们吃的牛肉干都是对牛实施脯刑了?
4、磔看这个字,就算不认识也知道也是一个酷刑。
zhe,就是肢解的意思,俗称剐刑,剐的多了就成凌迟了。
5、磬磬应该是这些刑罚中唯一从字看上去就不像酷刑的刑罚。
磬就是缢死,为什么叫磬的,因为古人看着缢死之人,像乐器磬一样挂在那,就非常形象的取了一个名字。
6、踣(bo)陈尸展览
7、定杀这个刑罚不常见,从字面也难看出是什么刑罚。
实际上这是秦朝专门对麻风病人犯罪后,实施的一种刑罚,即投入水中淹死。
8、凿颠这个也不太容易从字面看出刑罚来
据说这是商鞅定下的刑罚,用铁器从人头顶凿入。跟菹醢一样虽然后世不见于常刑,但是作为杂刑或非常之刑一直没有断过。
从汉朝开始,很多非常残酷的死刑基本不作为常刑使用,使用最多的死刑如斩,弃市(在闹市中执行死刑),枭首(砍下头挂起来示众)腰斩,绞等。从宋仁宗开始凌迟正式上场,从此作为重大罪行的特别刑罚一直存在。
而明朝时期发明的如弹琵琶、梳洗、抽肠等刑罚并不是正常刑罚,明朝常规死刑只有绞、斩、枭首、凌迟四种。
还是后世花样多,城会玩

文火咕嘟
古代的刑罚那是堕入牛毛,我们数也数不过来。但是有的刑罚却让我们难以想象。让我们听着名字都毛骨损然,不寒而栗。那便是凌迟,又称之为“千刀万剐”。受刑的人身上的肉用小刀一块一块的割下。相传清朝刑部,记录在册的刽子手有四位。其中年龄最长,资历最长,手法最好,第一人被称为姥姥,按照资历以及手艺,又分别称为:大姨、二姨和小姨。在中国古代死刑一般是在秋季执行,当活多干不过来时,可请帮工,帮工的叫外甥。
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被废除。
凌迟原意是“丘陵之势渐慢”,引伸为死刑名称是指“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
清朝凌迟分为三等:第一等: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等:要割两千八百九十六刀。第三等,要割一千五百八十五刀。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犯人毙命之时,如果没割足刀数犯人已经没有了气息,或是刀数够了犯人还活着。刽子手会被处罚。相传宋朝有一个刽子手,因执刑凌迟多用了一刀,被犯人家属上告,当朝皇上知道此事后下旨,将这个刽子手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