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大秦帝国

2016全新修订版(六部17卷)

孙皓晖

最新跟帖
秦朝2231年

秦朝2231年

6代勤勤恳恳的经营,被二世胡亥一代就整垮了!

zhouleehom

zhouleehom

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这几个最大,其他几个基本上打酱油的,孝文王就干了三天,异人和赢荡都只干了3.4年,他们的功绩可以忽略不计,秦孝公的功绩在于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打下根基,秦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破合纵,使秦国在一系列争斗中迅速崛起为第一强国,同时兼并巴蜀作为战略后方,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秦昭襄王最大的功绩就是任用白起,对列国进行攻伐,把韩魏打惨,把楚国打惨,合纵把齐国打惨,在战国时代最经典的战争长平之战中把阻碍秦国一统天下的赵国打惨,三人的功绩都差不多,都是他们的贡献只是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做铺垫的,秦始皇13岁登基就展示出他的雄才大略和千古一帝的气魄,他要建造一个全新的帝国,一个一统天下的强大帝国,到了38岁,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一统天下,其实不然,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体系是二千年封建时代的根基,整个中国从此有了国家的概念,终其一生,秦始皇没有完成统一思想,直到汉武帝时代才真正一统思想,建立起了真正的强大帝国,但是汉朝其实也只是秦国的加强复刻版,所以秦始皇的功绩超过所有人

wwwrunner

wwwrunner

没有他们就没有后面的皇帝

我是淘气的鱼

我是淘气的鱼

除了庄襄王都是挺牛逼的人物。取得的成就大小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对后世的影响力大小,单从秦国一国来看我觉得是秦孝公,没有他任用卫鞅就没有之后的秦国。从整个历史来看是秦始皇,这个不言而喻,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

———

———

两个馒头吃饱了你觉得哪个馒头作用大

休闲人

休闲人

胜负已分,再不表态,等着挨揍?

ehandcd

ehandcd

孝公,没有孝公后面一切免谈

小米的森林

小米的森林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秦始皇,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都聚齐了!

单纯从表面上看最大的成就,毫无疑问是在秦始皇身上表现出来。如果不是站在前面那六人的肩膀上,秦始皇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两人,由于在位时间太短,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但是贾谊对他俩儿的评价是:“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不要小看没有大事发生,这是很大的成就,这两个人平稳地完成了过渡!纵观历史上,有几个能做到这么平稳地传承!

秦武王和秦昭襄王,奠定了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这一切都是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基础上而来的。如果没有前面两人,这两个人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

秦国开始强大,源起于秦孝公的变法。正是由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成功,秦国这才走向了强大。

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也曾经强大过。但是随着雄主的逝去,曾经的强大也被他们带进了坟墓。

秦国有秦惠文王这么承前启后的君主,能够把秦国的强大延续下去,这才是最大的成就!

秦惠文王的主要成就有这么几点:

一是把秦孝公的变法成果延续下去。

看看历史上的变法,为什么都是“人亡政息”,就能够知道把变法延续下去是多么的困难。

秦惠文王继位后,杀掉商鞅保留了商鞅之法。

既解决了商鞅这个后遗症,又成功地铲除了那些反扑的老臣,同时又巩固了自己绝对的地位。

这种一石三鸟的大手笔,不是一个普通的君主能做到的。

二是开始大量地重用外籍人才。

从秦惠文王开始直到秦始皇,其它六国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来到秦国。

这些人才都是在本国不得志,却在秦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秦惠文王把六国的人才给掠夺到了秦国!

三是秦惠文王平定了义渠。

秦惠文王夺取了义渠二十五城,不仅削弱了义渠的威胁,而且秦国从此拥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这就是使秦国的马匹来源有了良好的保障。

四是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

这不仅仅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都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充足的良田就是充足的粮食保障。

五是把楚国打得一蹶不振,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

由于把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了一片,所以秦国对六国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从此奠定了秦国地理上的优势。

六是积极地利用策略配合军事行动。

秦惠文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对六国施行分化瓦解。这一套策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还在运用。

综上所述,这七个人里面,以秦惠文王的成就最大!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行摄大圣

行摄大圣

孝公称霸,惠文王称王,武王举鼎,昭襄王长平之战战国无敌手,始皇称帝。

大秦历经五百五十年,天道始显本来面貌,大一统格局始于昭襄王!

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大盛,秦逢新君蒙难,昭襄王又于燕国为质,受其庇护还秦继位。彼时强赵环伺,至其逝世,山东无敌手,六国苟延残喘!


始皇,振宇内,临八荒!车同轨,书同文,万世不易之功!其于赢稷始也!

比利时王府井

比利时王府井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个人认为,若一定要比较这几个人的功绩,则先要看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始皇。从这四位秦王所处的时代背景,孝公所处的时代秦国面临刚刚经过改革而强大起来的魏国,经李悝变法而强大起来的魏武卒天下闻名,一举让魏国成为一时的七国霸主,成为秦国西边的强敌。献公时,对外不仅丢了河西,还被蜀人频繁入侵。此外,秦国东部的大荔戎国,西部的豲(huan)戎、绵诸戎、乌氏戎,北部的义渠戎等亦成为秦人的威胁。孝公所接手的秦国就是这样一个弱小、贫穷的国家。他要在这样的国家提出变法强国是多么困难。变法触动了秦人老氏族的利益而使得变法举步维艰,面临如此困境孝公仍能坚信自己的眼光,只有变法才能强秦。是孝公开创了秦国新法生存的根基。
后世的惠文王接手的秦国已经经变法慢慢强大起来,在他手里秦国收回了河西之地,与魏国争锋并处于有利地位。昭襄王接手的秦国比孝公、惠文王时更加强大,在他任内发动了长平之战,一举奠定了战国后期秦国的霸主地位。秦始皇时,奋六世之余烈,几位秦王的努力已使得秦国有了统一六国的能力,此时的秦国已经成为六国中国力最强的国家。


总的来看孝公所面临的处境比后面的几位秦王困难得多,万事开头难,因此开创了秦国政治、经济全面变法的孝公成就最大。当然后世的几位秦王也有很大的功劳。

以上观点属个人愚见!

phoenixgirl

phoenixgirl

在秦国700年历史中,秦国共经历了37位君王,秦国虽然有过秦穆公主政期间,春秋五霸的短暂辉煌,但真正崛起,却始于公元前361年的秦孝公,摁下了图强图新的快进键。

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帝,七任国君的接力,至公元前222年,终从众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开创大秦王朝。

七位国君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建树不同,但却都将秦国指向强大。

1、秦孝公。

在位24年,迁都咸阳,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县制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战,“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变王道为霸道,秦国自此日益强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秦惠文王。

在位27年。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凭借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成果,文用张仪,武用司马错,北扫义渠,东进攻魏,灭蜀败楚,将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特别是运用张仪连横之策,玩弄六国于股掌之间,使秦国实力一举超越齐楚,为一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3、秦武王。

19 岁既位,重武好战,争强好胜,性格霸道,是秦国正式显露取代周天子,吞并六国野心的第一个国君,在位短短四年,首设丞相一职,拔宜阳,置三川,打通了问鼎中原的通道,可惜死得太早。

4、秦昭襄王。

在位56年。 文用范雎,武用白起,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的谋略运用得风生水起,秦国压倒性优势已经十分明显。齐国、楚国等,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赵国、魏国已经是彻底被打残废。特别是灭掉西周公国,正式吹响了统一六国的号角。

5、秦孝文王。

由于老爸秦昭襄王活得太长,在位时间也太长,已经是53岁小老头的秦孝文王即位3天就去死了,唯一的建树就是在众多儿子中,选了嬴异人,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秦庄襄王接了班。

6、秦庄襄王。

也由于爷爷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实在太长,秦庄襄王登位时也已经35岁了。在位3年,继续欺负韩国、魏国、赵国,结果被魏国联合燕、赵、韩、楚,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成为秦国扩张以来少有的败仗。秦庄襄王,最大的贡献估计就是生了个好儿子赢政。

7、秦始皇帝。

在位36年,名气实在太大,简要说功劳,横扫六国,首次统一华夏,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始创者,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七位国君,都是强主,只能按作为和战功,优中选优了。

秦国自秦穆公五霸露面后,又百年沉沦,自秦孝公起又变法图强,七位国君一代代拉力棒,成就秦始皇帝千古伟业。

如果非要在这七位了评选成就最大的,我们不妨先用排除法。

第一轮pass掉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武王。

这三位,主要是在位时间太短,没有时间好好表现。

其中:秦孝文王是七国国君中最仁慈的一位,在位也只三天,唯一贡献就是选对了接班人,确保以后能传位给秦始皇赢政。

秦庄襄王虽有战绩,但竟然挨魏国的揍,有点丢强秦的脸,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生了个优秀的儿子赢政。

秦武王算是比较可惜,年少气壮,敢想敢干,没有辱没强秦的威名,但也太敢想了,结果举鼎而死。如果能活久,还真不好说。

第二轮pass掉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这一轮是最难选的,准确的说,剩下的四位都是大神级人物,军功战绩都没得话说,但如果从开创的高度去选,只好先pass掉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了。

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位都有军功,秦惠文王用人是一绝,秦昭襄王玩远交近攻更妙,两者任内都极大地扩充了秦国的地盘,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秦孝公、秦始皇帝两位的开创性来说,却又要逊色一些。

第三轮秦孝公PK秦始皇,秦始皇胜出。

秦孝公首推变法,以法治国,推行霸道政治,奖励军功,抑商劝农,强化中央集权,有改革首创之功。

但秦始皇与之相比较,不仅横扫八方统一六国,军功更胜,更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首创了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封建帝制,气魄更大,格局更高,影响更深。

我们罗列一下秦始皇帝的历史首创:

1、古今中外世界第一位皇帝。

2、华夏民族第一次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人物。

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郡县制的帝王。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推行文字、交通、通信、度量衡等大一统的帝王。

5、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

西方人将秦始皇帝与罗马恺撒大帝相提并论,但罗马帝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我们的华夏民族却依然统一强大,难怪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赞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极品汤圆儿

极品汤圆儿

秦国在战国七雄的残酷争斗中胜出,在于其领导者们在商鞅变法之后,一代接一代的东征西伐,厉经图治,到秦治皇手上终于达到极致,完成统一大业。这六人中却淹没了一个女人的才华,那就是宣太后,她对秦国的贡献绝不亚于六人中的任何人,其中就包括她的灰里打滚的孙子一一秦始皇。

宣太后是随着巜芈月传》的传播才为大众知晓。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男权当道,她的史迹留存确实不多,散落在各种古史中零星展示。巜辞海》也仅表述:”秦昭王之母,芈姓,叫做芈八子。楚国贵族出身。秦昭王十九即位,她掌握政权,号宣太后”。潦潦数语未见政绩。但在秦昭王条文中却有:”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任用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这些事其实都是宣太后干的,她死后不久的长平之战,灭赵四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将白起,更是她在世时一手提拔的。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来源于长平之战的那个夸夸其谈的赵括。

综上所述,宣太后的功绩虽未被史学大家史马迁以列传形式载于《史记》,却也有零星记载,加上其它史科,宣太后的一生可串可点,为秦国强盛奋斗一生,功不可没,可简要概括为这么三点。

第一,”母后当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千古太后第一人,把持朝政四十一年,实为我国封建社会后妃亲政的鼻祖。宣太后作为秦始皇的高祖母的彪桿一生,两千年前的妇女翘楚,在历史上是有其一席的。

第二,在她当政时的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尚武的秦国是当时战国中武功最盛大的时期。她用一切手段,甚至利用色相,杀义渠王灭其国,消除西部大患,功莫大焉!她与武则天不同,她的亲历亲为,一切为辅佐儿子当个好皇帝,而后者则是一心想当皇帝连儿子也敢废敢杀。性质完全不同。

第三,秦兵马俑之争,学者陈景元观点,兵马俑上的”脾”字,月字好认,卑字为芈,与阿房宫筒瓦之刻的芈月应该是一回事,都是楚风体现,兵马俑应该是宣太后的陪葬。而另则史料则显示为吕不韦所造,是秦始皇的兵马俑。孰是孰非,姑且存疑吧,反正承认是秦国造的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一生风流的宣太后是秦实现统一基础的真正铸造者,为大秦帝国的崛起有着不可估量的特殊贡献!

TNT

TNT

这七个人按照他们的功绩来说,先排除掉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几个过客,他们除了在位时间短暂,也不能与其他四位相提并论。

1. 在给剩下的四位排名之前,不妨也了解下他们的功绩。

1.1 秦孝公让大秦迅速崛起,十九年称霸

起用商鞅,推行变法。

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

修城设县,划田置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

对外屡次挫败魏国,虏魏公子卬,俘魏错。

1.2 秦惠文王得巴蜀粮仓,扩大版图

起用张仪和司马错。

七年,俘魏将龙贾,斩首八万;

八年,得魏国之河西之地;

十年,得魏国上郡十五县;

十一年,在义渠设县,义渠君俯首称臣;

十四年,修鱼之战,俘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二十二年,司马错伐蜀,攻占赵的中都、西阳;

二十三年,攻占韩的石章,打败赵将泥,攻占义渠的二十五座城;

二十四年,打败韩军于岸门,斩首一万,韩将犀首逃走;

二十六年,丹阳打败楚军,俘虏楚将屈匄,斩首八万,攻打楚的汉中郡,占领地六百里,设置汉中郡;

二十七年,占领楚国的召陵,丹、犁、蜀俯首称臣。

1.3 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斩首六国军队过百万

六年,司马错平定蜀乱,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十四年,伊阙之战,白起斩首二十四万;

十八年,司马错占领垣、河雍;

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打楚,得南阳,白起攻打赵,占领代国的光狼城,司马错发兵占领楚国黔中郡;

二十八年,白起占领楚国的鄢、邓;

三十二年,丞相穰侯攻打魏国,击溃暴鸢军,斩首四万,得魏国的三县;

三十三年,客卿胡阳占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攻打芒卯于华阳,斩首十五万,得魏国的南阳;

四十三年,白起攻占韩国的九座城,斩首五万;

四十五年,占领韩国十座城;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斩首四十万;

四十八年,得韩国的垣雍,王龁占领赵国的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占领韩国的上党郡;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占领韩国的阳城、负黍,斩首四万,占领赵国二十多县,斩首俘虏九万,得西周城邑三十六座;

五十二年,西周人民逃往东周,周的宝器九鼎被搬到秦国,周开始灭亡;

五十三年,天下皆来归顺。

1.4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六年,攻克卫国;

十七年,灭韩国,抓获韩王安,设为颍川郡;

十九年,灭赵国,抓获赵王;

二十一年,占领燕国的蓟城,杀太子丹;

二十二年,魏国称臣;二十四年,楚国灭亡;

二十五年,灭燕国,抓获燕王喜,灭代国,俘虏代王嘉,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

二十六年,灭齐国,俘虏齐王建。

统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标准,规定车子两轮距离相同,书写采用统一的文字。

2. 我认为没有谁强谁弱,大秦帝国的成功是得益于一个好的治国策略的赓续传承

2.1 人才选用:不任人唯亲,重用客卿

秦穆公引进百里奚、由余;秦孝公引进商鞅;秦惠王引进张仪;秦昭王引进范睢;秦始皇引进李斯等。

2.2 法治强国代代相传

其实,他们四位都处于大秦发展的某一阶段,秦孝公确定依法治国,秦惠王得巴蜀粮仓,得攻楚之有利地理条件,秦昭王远交近攻,以绝对武力打垮了六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强国。我觉得他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结语:如果秦孝公没有确定法治强国的战略,后面都将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治国策略没有代代相传下去,大秦也不会获得成功。

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月落无痕

月落无痕

看明史,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那么秦之兴,实兴于孝公赢渠梁!秦穆公是一代雄主,以致成春秋一霸。可惜晚年昏招迭出,给秦国埋下一个要用百年、数代功业才能填回的坑。要不是秦孝公,一切都完了!当时山东六国,一方面瞧不起你西蛮的秦国,一方面又忌惮你,时刻想灭了你以绝后患。这个时候,秦孝公登场了,痛定思痛,发出一篇言辞恳切的求贤令,商鞅也正因此而入了秦。本来商鞅只是魏国一个小吏,有见识有抱负却施展无门,以致后来出逃。要不是孝公接纳他并加以重用,就没有后面的大秦帝国了!虽然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他推行的法制却一直延续下去,这才使得秦国与六国天差地别。。。。六国暮气沉沉,而秦国气象一新。那还不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呀?至于后来的几个王(到秦始皇赢政之前),可以算是明君,但也就是守成而已,不败家就够了。再没什么创新,也不需要创新,积累下的强大国力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创造出全部必要的条件。(要是赢政早出来二十年,灭六国还没那么容易呢!)

补充一下,看了一些评论,有人推崇秦昭襄王赢稷,秦昭襄王只是在位时间长,而他前期根本没有实权(只相当于一个参议员),实权在宣太后和魏冉等四贵手上。而且那一时期秦国有一个不世出的名将——白起!魏冉与白起,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秦昭襄王此时的局面,比起孝公时已经强太多了。要放到清朝,秦昭襄王也就是康熙这样的主,绝担不起“祖”的庙号(当然康熙没做过傀儡,这点不能同比)。纵观战国一世,能担得起雄主的,我觉得唯有秦孝公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没有他们的存在,就没有后来的秦赵争雄,没有后来的长平之战!(——虽然长平之战赵国是败了,但那也是国力能和秦国一抗才有此一战啊!其他如魏、齐,玩得来吗?况且要不是秦国使计,让赵国听信谗言用赵括代替老廉颇,秦就算胜也不会那么容易的。)

所以,没有孝公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后面一切都谈不上。当然,你要说谁的成就最大,那也能说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全国郡县制,创造“皇帝”这一称号。。。但饮水思源,孝公居功至伟!

cbbtk

cbbtk

前几年,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可以说是火爆一时,影片更是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精彩对决。尤其是秦国,从边陲弱国而发展到逐渐称雄于六国的强大国家,期间经历的种种辛酸与磨难,都不得不让人佩服老秦人的决心和勇气。那么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之间,谁的功劳最大呢?小编认为除了短命的孝文王和庄襄王外,其余五位的贡献都是巨大的,可以说,缺一不可!

下面由小编依次为大家讲解一下这几位的功绩。

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此时的秦国简直一穷二白,说是七国中最弱的国家也毫不为过。秦孝公继位后便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积极招贤纳士,寻求治国之策,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

商鞅(此时应叫卫鞅)受孝公感召,来到秦国想要一展抱负,深知在秦国变法艰难的孝公排除万难,全力支持进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变法正式开始。变法也的确使得秦国迅速变强,也为之后的秦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没有孝公,就没有商鞅变法,没有变法,秦国也依旧只能是个边陲弱国。哪怕后世再怎么雄心壮志,也无可奈何,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秦惠文王:

公元前337年,年仅19岁的秦惠文王嬴驷继位。继位后,因商鞅惹怒宗室众人,而杀害商鞅,但始终贯彻商鞅变法的措施,并且计除以老甘龙为首的旧贵族。公元前325年,嬴驷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的第一位君王。在其当政时期,文有张仪连横大策,武有公孙衍、樗里疾、司马错,先后攻占河西之地,消灭义渠,又趁巴蜀内乱之际,由司马错攻占巴蜀之地,为秦国提供后方物资,接着又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之地,如果说秦孝公打下的是物质基础,那么秦惠文王就是把这个基础给再次扩大。

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孔武好战。在政治上,武王首次设置丞相,在军事上,命甘茂率军攻夺韩国军事重镇宜阳,同时设置三川,平定蜀乱。武王素有大志,有问鼎中原的雄心,可惜在举“龙文赤鼎”时失手而死。有人认为武王举鼎无非就是因为争强好胜,实在愚蠢。但是我认为武王力举九鼎,并非如此肤浅,九鼎象征着天下,秦国也长期以来为六国所瞧不起,而武王举鼎正是为了向世人告知,秦国已经不是原先的秦国,而是要将这天下取而代之的秦国。奈何天不遂人愿,只能空叹息。

秦昭襄王:

公元前306年继位,在位时长五十六年。

公元前293年,韩魏攻秦,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使得韩魏两国元气大伤。

公元前284年,相约诸国共击齐国,齐国差点亡国,此战之后,七国中,只有秦国最强。

公元前266年,提拔范睢为相,消除了一度掌权的宣太后和魏冉势力。通过范睢“远交近战”的政策,不断蚕食诸国,秦国势力越来越强。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大败赵国,坑杀赵卒四十万。此后,六国再也无能单独抗秦的实力。

公元前256年,攻打周国,周灭亡。

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翦伯赞

秦孝文王:

在位仅三天,也就不予讨论了。

秦庄襄王:

盛年早逝,成就较小,也不予讨论了。

秦始皇:

首次完成我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以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修筑灵渠。小编认为始皇晚期虽有过错,但功大于过,正是由于秦朝的统一,为后世留下了天下一统的理念,避免了分裂局面的产生。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除了孝文王,庄襄王以外,其余五位的贡献都不可相比拟,简单来说就是,少了谁都不行。

感谢观看。

ringo

ringo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