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最新跟帖
嘟嘟哈宝宝

嘟嘟哈宝宝

必须是秦昭王,战国第一流氓!

硕硕君

硕硕君

秦孝公

lee

lee

我觉得都重要,不能拿来比的,你总不能问自己左脚跟右脚谁比较重要,但凡他们当中有一个昏庸无道了,那后来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像魏国一样,前期强得吊打别人,后期就……

H.Jゞy°

H.Jゞy°

秦始皇。

别说从这六位里边选,就是再往下数2000年,秦始皇的成就也是最大的!

始皇,就是第一个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什么黄帝、尧舜禹汤,那都是部落首领,或者松散的部落联盟首领。

只有秦始皇,是第一个,真正中央集权的皇帝!

什么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通通靠边站!

任你功绩再怎么多!

任你文采再怎么好!

任你生前干了多少大事!

全都抵不过一个“始”字!

始,就是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启!

中华文明五千年,这种转折有几次?

第一次:大禹的儿子打破了之前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建立起奴隶制为基础的部族联盟社会。

第二次:秦始皇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中央集权的社会!

第三次:就是我们现在

在中央集权的2000年的岁月里,在这个圈子里,如同一个微信群,任凭你群成员再怎么厉害!

你还是跳不出群主的手掌心!

秦始皇就是中央集权群的群主!

tingting_he

tingting_he

秦孝公、秦昭襄王和秦始皇

love树皮

love树皮

孝公因为改革!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都没有办法成功

Amou's

Amou's

我个人觉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他们的功绩,不能说谁高谁低,就创业之艰,秦孝公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秦惠文王吞巴蜀,使秦国除了有关中平原粮仓外,又添巴蜀沃土。为长平之战打下基础。秦昭襄王,弱齐,疲楚,废赵。结束周朝,迁九鼎入秦。使秦国成为六国中唯一具有灭国实力的强国。秦始皇就不用说的,他们的功绩都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秦武王我觉得他的最大功劳就是传位给弟弟嬴稷,使他成为秦国法定继承人。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秦王,秦庄襄王,时间也不长,不过他选了一个好继承人。

Milky1010

Milky1010

秦昭襄王的成就最大


陳_小皓

陳_小皓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清朝时李鸿章曾经说过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秦国能够从一个边陲小国成就如此伟业,确实是历代先祖共同努力的结果。

秦孝文王正式继位三天就死了,他的成就肯定是最小的。秦庄襄王三年也死了,他的作用一般,秦武王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位的时间也比较短,最终因为举鼎时被砸死寿提前挂B,也退出了成就最大评比行列。

也就是说,只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有评比资格。实际上秦朝的先祖秦襄公和秦穆公作用也比较大,一个人建立了秦国,一个人建立了秦国的国魂,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秦孝公时,秦国被山东六国看不起,没有资格参加中园的会盟,部分领土也被魏国占领。但秦孝公任用商鞅锐意改革,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国,奖励农民耕地和士兵征战。在国力增强后,收回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让秦国走上了强国之路。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威胁性让山东六国非常警惕。面对着六国的合纵攻秦,秦惠文王任用张仪游说山东六国,对他们进行分化,然后各个击破。

秦惠文王最大的功劳就是派司马错出兵拿下了富饶的巴蜀地区。不仅仅是拓展了秦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两个根据地,两个大粮仓,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时期,主要是他的母亲宣太后掌权,有很多功劳不能记在他的头上。宣太后诱杀了义渠王,让秦国扩建了三个郡,不仅是扫除了后顾之忧,更是为秦国的骑兵提供了战马来源。

当时秦国的战神白起向南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和鄢,沉重打击了楚国。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从此赵国一蹶不振,扫除了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

到了秦王嬴政时期,任用了吕不韦和李斯这样的丞相,在关中平原上修建了郑国渠,让关中的粮食产量迅速增加,并且吸引了大批山东六国的流民,增加了秦国种地的农民和征战的士兵数量。

秦始皇还采取了对山东六国远交近攻的战略,派出大量的间谍对山东六国君臣进行离间,还挑动他们之间的战争。在山东六国国力削弱的情况下,秦国大军已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消灭了五国,最终还逼降了秦国。

从整体上来看,秦孝公和秦始皇的功劳都比较大。两代君王,一个开了个好头,一个收了个好尾,最终让秦国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可以说是都功不可没。

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这些君主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接力赛,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让秦国笑到了最后。如果在这期间出现一个昏君,就有可能葬送大好前程。因此我们说这些君王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功臣,都功不可没。

popo Lee

popo Lee

谢谢邀请。上述统治者中,成就最大的就是秦孝公嬴渠梁,主要原因就是嬴渠梁支持商鞅进行了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商鞅变法。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这么难?

第一,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过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但是各国变法要么不深刻,要么半途而废,归根到底就是各国国君意志不坚定,方法不得当。秦国的商鞅变法不但最彻底,而且商鞅颁布的法令一直持续到了秦朝灭亡,变法大成还让秦国变成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嬴政这才得以一统天下。

第二,变法需要把国家交给权臣,举国托于一人,这样的气魄可不是任何一个君王都具备的,嬴渠梁为了秦国强大,铁下心支持商鞅变法,把变法失败的所有风险承担了下来。

第三,商鞅变法激励了秦国,也撕裂了秦国,尤其是触动了老氏族的利益,引起老氏族群起反对,暗中搞破坏,嬴渠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商鞅因此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报复。

第四,刑治百姓也就算了,商鞅执法六亲不认,连王公贵族也毫不留情,手握大权的商鞅当然无所谓,但是烂摊子需要嬴渠梁来收拾,这一点非常难,但是嬴渠梁做到了。

第五,商鞅变法期间秦国有好几次处在战争边缘,此时变法还没有成功,秦国国力还不强,作为国君的嬴渠梁其实非常难,但是最终得以化解。

秦孝公嬴渠梁支持商鞅变法,让商鞅把秦国打造成了战争机器,当时的秦国只有三种人,农民、军人和官员,国家的一切权力被集中到了君王手里,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局限的法治制度在列国争雄的战国时代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秦国之所以可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了法度,秦孝公之后的五代君王只需要踩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进就可以,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框架下会变成庞大的战争机器,直到具备横扫六国的实力。连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也承认自己是“奋六世之余烈”,因为经过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等君王的反复杀伐,东方六国的战争潜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整个邯郸几乎看不见男人。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那就是商鞅变法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都十分明显。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铁板一块,丝毫没有人情味,动辄以酷刑惩治罪犯,这样严酷的法令在战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发展经济,回复民生才是根本,商鞅的法令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但是秦始皇依旧没有改变政策,继续沿用残酷的秦法,最终导致被征服的六国人民无法忍受,始皇帝驾崩后,各地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秦帝国也在短短二十几年后就被推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但又短命的封建王朝。

只因慕水

只因慕水

武王早死!孝文王、庄襄王尸位素餐!从六世余烈中开除!

要论成就,那当然是秦始皇了。不过始皇是在“奋六世余烈”的基础上完成统一大业的。

这里的“六世”应指六代人。标题所列的始皇之前的六人,其实是五代人(武王和昭襄王是兄弟,属于一代人)。

所以“六世余烈”还应该算上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秦国的强大实际上肇基于献公。

六世当中,武王在位3年、孝文王在位3天、庄襄王在位3年,他们的作用和成就可以略去不谈。

真正为始皇最终登峰造极奠定基础、夯实国力、继而做大做强、推波助澜、加油给力的是献公、孝公、惠王、昭王4人而已。

秦献公之前,秦国从公元前443年—公元前385年,经过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出子六位君主的乱政,社会发展非常迟缓、政治非常落后、政权常常操纵在大贵族手里。

直到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回国夺得君位,秦国的政权才算稳定下来。

秦献公上台后立即进行了改革:

1、废除实行长达三世纪的杀人殉葬制度;2、实行户籍制度、推行县制;3、迁都栎阳;4、开放市场。

通过改革,秦国国力由弱转强,于是秦献公发动了三次对魏战争:

公元前366年,秦败魏于武都、败韩魏联军于洛阴;

公元前364年,石门之战,秦大败魏军,斩首6万;

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秦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

秦献公亲自征战沙场,就在最后一战中他身负重伤,不久去世。

正是由于秦献公,才使秦国摆脱了几代国君因年幼被权臣任意摆布的乱政,使秦国政局趋于稳定,并且通过改革,使秦国走上了复兴的康庄大道,为身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世,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个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世,秦惠王,是秦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有为之君。

他慧眼识珠,善于选贤任能,虽然出于君主集权的需要,杀了商鞅,但却擢拔了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樗里疾等大批人才,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

秦惠王诛商鞅、但不废商君之法。当时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变法、赵国公仲连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都因为后继之君不能够坚持而人亡政熄,只有商鞅变法硕果仅存。我觉得这不能不归功于秦惠王。

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国家机器、经济结构、法律制度是此后中国2000多年历朝历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

如此,秦国比起其他六国,不仅有了制度上的优势,而且更有人才上的优势。

秦惠王当政之时,北扫义渠、南下商淤、西平巴蜀、东出函谷、采用张仪连横破合纵、分化六国、、成为秦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王。

第四世,秦昭王。比起他爹,昭王只能算作个守成之君。

昭王的前半生,说实话,由宣太后(他妈)和魏冉(他舅)当政,他不过当着名义上的国王而已。

只因为昭王寿数最大(75岁)、在位时间最长(56年),躺着也能赚些功绩。

昭王一生唯一的亮点,就是不拘一格卓拔了范雎这样一个大才、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以及“攻人”的战略。

秦王嬴政正是继承以上先辈们奋力开创的基业、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才一举歼灭六国统一宇内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创帝制、推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全面废分封行郡县、统一社会伦理规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修道路、统一车轨、北抗匈奴、南征百越、开拓西南、、、、实实在在、地地道道、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云淡风清每一天

云淡风清每一天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战国六雄已经形成。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河西之战,收复河西失地。西鄙之战,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魏败;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再次攻魏,魏败。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十九岁即位,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具有识人驭人的本领,具有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的能力。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在位期间,过段车裂了独掌大权的商鞅。开明大义启用人才,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在位期间,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

在位期间,主要利用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的策略,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


巩固巴蜀之地,消灭义渠。亲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多年连续征战,取得不菲战果,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在位三天。

如果非得有一个利国利民的事迹的话,那就是他继位后的大赦天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庄襄王登基元年,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于人民。同年,秦庄襄王命蒙骜伐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巩等地。秦国的地界延伸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在位期间的历史贡献: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 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从秦孝公到秦始王,每一位君主都为秦国发展做了积极的事情,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在积极地对抗外敌和开放变革的发展本国经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所做的重大事件都是开创性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他们之间谁的成就最大,自然一清二楚。

你们认为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_jet

_jet

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到秦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国强大的原因,归结起来一共有四个原因:

一、秦国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秦国占据了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利用险要地势阻击六国对秦国的进攻,同时秦国又占据了肥沃的关中平原,在秦惠文王时期又攻下成都平原,对外秦国进可攻、退可守,使得六国无法撼动秦国,对内秦国积极发展农业,这是秦国强大的第一个原因。

秦国与战国地图

二、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

秦孝公时期,重用了卫国人商鞅实行变法,这是秦国自立国以来最彻底、最伟大的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是军功爵位制,废除了世袭世䘵制,建立了不靠出身而靠军功取得爵位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秦国百姓参与战争的积极性。

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种,农民通过种地,将粮食交给国家也能获取爵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让农民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以进行战争。自从变法之后,秦国就脱胎换骨开始变得强大,并且这种变法被秦国历代君主所推崇,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根源

三、正确的战争策略。

实力强大并不代表战争就能取胜,实力是重要原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有很多正确的战争策略的,比如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等等,比如秦惠文王时期,在选择东出函谷关攻打六国还是南下攻打巴蜀时产生了战略分歧,最终确定下来的战略是先取巴蜀,再东出函谷关攻打六国,事实证明了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再比如远交近攻,秦昭襄王以前,秦国攻打六国时,经常存在越过某个诸侯国去攻打并不与秦国接壤的诸侯国,这样即使取得了胜利,也是守不住战争中所攻取的土地时,只到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也就是说离秦国远的诸侯国,采取政治上的联合策略,离秦国近的诸侯国,采取军事上的打击策略,这个策略让秦国在统一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主动。

远交近攻

四、七位秦王的苦心经营。

从秦孝公开始,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直到秦始皇时期,又经过了十年的统一战争,秦国才最终统一天下,如果从商鞅变法开始算起,秦国统一天下一共用了7位秦王,合计135年时间才最终完成。

在这七位秦王之中,没有一位是昏君,虽然有三位秦王在位时间比较短,但他们也没有做出错误的决策,更没有对秦国统一天下之势产生阻碍,相反,7位秦王都在苦心经营秦国,为了最终统一天下的大业立下了自己的功劳。

那么问题来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这七位秦王之中,谁对秦国统一大业的作用最大?谁的成就最高?谁的能力最强?

历代秦王的苦心经营

1、秦孝公

秦孝公时期的秦国并不强大,所以秦孝公才会下求贤令,广招天下人才为秦国变法求强。秦孝公说得很清楚,只要有人能出计谋而让秦国强大起来的,秦孝公都会尊其为官,并分封土地给他。

资治通鉴卷第二: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

正因为秦孝公对人才的重视,所以商鞅才来到了秦国变法,秦孝公在位时期,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同时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就算是自己儿子犯了法,秦孝公照样支持商鞅,这让商鞅变法没有后顾之忧,并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序幕。

秦孝公变法

秦国的强大,始于秦孝公。秦孝公的最大能力在于知人善用,他相信商鞅的才能,并无条件甘愿退居幕后来支持商鞅变法,这是很多一国之君做不到的事,他在位23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秦孝公却一直坚持下来,这是秦国强大的起源。

2、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一即位就杀死了商鞅,然而秦惠文王非常明智的是,并没有废除商鞅的变法,商鞅虽死,秦法仍在,秦国强大的根基仍在,秦惠文王在位26年,最大的成就的就是攻取了巴蜀之地,夺取了成都平原。

秦国夺取巴蜀之地是具备战略意义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战争的意义非常重大,秦国在此后近百年的战争史上,正因为有了成都平原这个大粮仓,为秦国前线征战提供了足够的粮食,成为秦国统一战争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惠文王并巴蜀

秦惠文王最大的能力就是用人与战略,公孙衍、樗里疾、司马错、张仪、魏章等人才都是秦惠文王时期得到重用的,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不仅攻取了巴蜀,而且还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与商衍之地,在西北方向,秦国还攻取了义渠的大片土地,让秦国疆域进一步开拓。

3、秦武王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在位仅3年,因为举鼎而死,虽然秦武王在位时间较短,但他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攻取韩国的宜阳,打通了秦国通往洛阳的道路,为秦国东出建立的功勋,这就是秦武王一生最大的成就。

秦武王开宜阳

秦武王最大的能力就是勇武善战,因为天生神力,秦武王喜欢举重,并喜欢与人比武,他重用了几个大力士担任将领,从这一点来说,秦武王又是不成熟的,但好在秦武王并不昏庸,他能重用甘茂夺取宜阳,只是有些任性,举鼎而死就是秦武王任性的盒子,作为一国之君,岂能把自己的性命置于无用的小事之上。

4、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的弟弟,也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在位55年,秦昭襄王时期,是秦国四处攻伐、征战的时期,秦昭襄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支持白起打赢了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45万大军,基本上消灭了赵国大多数的精壮人口。

除此之外,秦昭襄王还灭亡了义渠国与东周,为后继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尤其是长平之战,一战把强大的赵国削弱,要知道战国时期的赵国是东方六国中最能打的诸侯国,但是赵国的精锐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尽管赵国还有李牧与边军,但是此时的赵国已经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资本,直到灭亡。

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重挫赵国

秦昭襄王的能力在于战略与用人,他重用了范雎,接收了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渐清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他还重用了白起,在军事上取得很大的成就,消灭了东方六国近百万有生力量,这种消耗也是保证秦国强大并统一天下的原因。

5、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之子,他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但是在位仅三天就去世了,所以他的谥号是孝文王,虽然他在位时间极短,但是他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就是立嬴子楚为自己的继承人,而嬴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亲。

秦孝文王立嬴子楚为继承人

6、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秦孝文王之子,因为被吕不韦视为奇货可居,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吕不韦成功把嬴子楚推上秦王的宝座,成就了一段传奇。

秦庄襄王在位仅仅3年时间,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灭亡了东周国,并继续秦国东进的战略,夺取了韩国与魏国的部分土地设置了三川郡,秦庄襄王最大的能力就是与吕不韦配合,成功地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并立秦始皇为继承人。

秦庄襄王灭东周国、设三川郡

7、秦始皇

秦始皇最大的成就不用说就是用了十年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国家政权,并统一了整个华夏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字、语言、度量衡、车轨等等,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大一统,秦始皇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

秦始皇的能力主要在于用人、战略与胸怀。秦灭六国重用了很多将领,比如王翦、王贲、李信、蒙武、蒙恬等人,在战略上,秦始皇采用了尉缭的战略,在胸怀上,秦始皇没有杀害一个功臣,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秦灭楚之战,秦始皇误信李信的话,以为30万人就能灭楚,结果失败,秦始皇也没有杀李信,然后又亲自出马请王翦出战,一切按王翦的要求,最终成功灭楚。

从成就上看,当然是秦始皇的成就最大,其他六位秦王之中,谁的成就也比不上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成就,然而秦始皇的成就还不止于此,还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成就,都不可小视,在政治上,秦始皇还有书同文、车同轨的成就,都是其他六位秦王比不上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

从能力上看,同样是秦始皇的能力最强,十年灭六国,看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并不容易,虽然秦国国力大于任何一国,但并没有大到比六国总和还要强,而且在灭亡六国之中,秦军并非战无不胜,还出现了一些失败,但这些问题都被秦始皇所克服。

当然了,秦始皇是七位国君之中的最后一位,作为后来者,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优势,但并不代表秦始皇的能力不如其他六位,如果秦始皇的能力不强,也许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还会再长一些。

但是,对秦国统一大业功劳最大的却是秦孝公,因为他是开拓者,没有秦孝公开创的商鞅变法,哪有秦国的强大?没有秦国的强大,哪有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结果?秦国强大的根源是商鞅变法,这是秦孝公最大的政治遗产,也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原因,这是其他六位秦王比不了的。

toby

toby

个人觉得应该是秦孝公—赢渠梁

susannie

susannie

孝公渠梁贡献最大,孝公使秦国国势由下降逆转至上升,最为难得,变法决心之大,令人惊叹,后世秦君基本上按照孝公的路线走,制度上变化不大。

ringo

ringo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