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茅盾文学奖都有哪些遗珠之作?
菲奥娜青年旅舍
茅奖的事儿,说来话长。
1945年6月24日,重庆进步文化界发起了庆祝茅盾五十寿辰暨文学工作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10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作为茅盾文艺奖金。按照茅盾意愿,“文协”专门成立了老舍、靳以等组成的茅盾文艺奖金评奖委员会,并在文艺杂志新一卷第三期和8月3日的新华日报共同刊出了“茅盾文艺奖金”征文启事,以上可看作是茅盾文学奖最初的雏形。
1981年3月14日,茅盾先生弥留之际口述了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的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两周后,茅盾先生就去世了。
1981年3月20日,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巴金任主任委员。10月,正式决定启动“茅盾文学奖”首届茅盾文学奖在1982年评出,奖金3000元。
奖项设立之初,每个人拿到手的奖金还算丰厚,但随着时代发展,奖金额已经严重与现实脱节。到2008年第七届茅奖颁发时,每人的奖金达到了5万元。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李嘉诚基金会向茅盾文学奖一次性捐款500万元。有了这笔钱,第八届茅奖的获奖者奖金提升到原来的十倍,从5万飙升到50万。
茅奖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良性运作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儿。头两届因为是刚从文艺凋零的时代走出来,所以全国的整体创作并不丰富,选择起来相对容易,基本也谈不上什么遗珠,好的作品都在榜了。甚至古华以《芙蓉镇》获奖,还创造了最年轻的记录,38岁发表,40岁获奖,直到今天也无人能够打破,估计将来也很难得到挑战。因为小说发展到当下,已经越来越丰富,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超千部,茅奖三四年一评,积累的好作品还是很多的。所以后来的茅奖逐渐就有“遗珠”出现了,这个奖项甚至有点往“终身成就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有些作品当年已经很好,但是遗憾落榜,多年以后以另一部作品上榜,弥补了当年的缺憾,比如九届的王蒙,十届的徐怀中。
接下来看看往届获奖表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第一届(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1982—1984)
第三届(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荣誉奖
第四届(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五届(1995—1998)
张平《抉择》、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2003—2006)
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
第八届(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黄雀记
第十届(2015—2018)
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
下面重点来了:
1.事实上,在1979年至1990年之间,王朔已经开始发表作品,甚至出了几个爆款,被改编成了电影。但是多为中篇,而且均是发表在杂志上,没有出单行本,等后来写长篇的时候,长篇小说的池子已经很深了,他错过了最好的得奖时机。
2.1997年,李佩甫的《羊的门》横空出世,我那时候还上高中,印象里满街盗版横行,地摊上都是这本书,可见其受欢迎程度。那时候也正是李老师创作鼎盛的时候,我猜测他这本书也有冲击茅奖 的意思。遗憾的是,六届茅奖名单上并没有 这部作品,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部作品的生命力,李老师也在八届茅奖中折桂,算是一个补偿吧。
3.七届茅奖最大的遗珠是阎老师的《日光流年》,我初读这部作品时感觉好像是心脏被一只手仅仅攥住,好久透不过气来。最难得的是,这部作品在文本实验方面极其可贵,跳出了单单写故事的传统套路,用了倒放结构,显示了作家出色的文本掌控能力。在此之前,阎老师已经蝉联一二届鲁奖,大家觉得茅奖对于他已经很近,不料至今仍然无缘。但是他2014年获卡夫卡奖,已经是国际化的作家,应该说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4.2008年,余华写了 《兄弟》,这本书在他的作品中不算最好的,但是跟茅奖很接近了。之前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艺术成就上完全可以跻身国内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方阵,但是出版都是在国外,出口转内销时,都错过了时机,非常可惜。如果作为一个肯定,八届茅奖是应该考虑《兄弟》的,但是没有上榜,很可惜。
5.红柯是“陕军东征”的重要人物,鲁奖作家,创作勤奋。他2013年出版的喀拉布风暴闯入了第九届茅奖的提名名单上,很多人对于这部作品抱有希望 ,结果事与愿违 ,未能获奖,也算是遗珠 。作品通过主人公张子鱼、叶海亚等以及由他们所勾连的各个家族,在西域大漠、边地塞外或繁华都市,演绎了一部极具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人类生存史和生命史。作者在其笔端注入诗意的浪漫、血性力量和生命激情,体现出独特创作风格和语言魅力。
6.十届茅奖,叶舟的敦煌本纪入围,却遗憾落榜,考虑到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不算过于遗憾,以他的创作能力,得茅奖是早晚的事儿。
lloth
关于茅盾文学奖的遗珠颇多,原因在于:一则获奖名额终归有限,文无第一难择最优,不免挂一漏万。而除了张洁是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从第二届《沉重的翅膀》到第六届《无字》获奖,鲜有一人多次获奖先例,余华曾说,莫言至少应获十次以上茅盾文学奖。
二来,茅盾文学奖评选肯定有评委的因素,评委的喜好和水平总有不同。任何一个文学奖的评选,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认可。仅管茅盾文学奖偏于保守的风格,虽有如先锋派叙事残雪的《突围表演》等入围,但距离读者的期待还有段距离。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先锋小说获奖。
三呢,任何文学奖项,实际上都有隐含着自己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评价尺度,茅盾文学奖也不例外。诺奖的评委也说过,在诺贝尔文学奖的上空,有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
茅盾文学奖四年评选一次,一般程序是从上百部参评作品中,选出十部或二十部入围作品,再从中选出不超过五部获的奖作品。第四届偶有并未入围的《骚动之秋》却获了奖,就曾引发局外人的关注。
茅盾文学奖对于国内纯文学,尤其长篇小说来说,仍旧为最重要和最权威的奖项,是要上文学史的。看看每届的获奖名单就可以发现,目前被大家广泛阅读认可的长篇作品《芙蓉镇》《尘埃落定》《长恨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几乎都在此列。
《白鹿原》获奖时,贾平凹就高兴地写道:
“作品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奖,就《白鹿原》而言,它的获奖重在给作家有限的生命中一次,关于人格和文格的正名,从而使生存的空间得以扩大……我们全都有了如莲的喜悦。”
而有人问王朔,他的作品是否有可能获茅盾文学奖时,讲话一惯不走寻常路王朔说,你不要害我呀。当然未获奖的遗珠作者颇多,并不能证明他们不优秀。
陈桂棣、春桃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直面三农问题,社会影响相当大,超出了文学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改写了农业史。像左拉、托尔斯泰等都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丝毫不影响他们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虽每届都有遗憾,相当优秀的如张炜的《古船》、贾平凹的《浮躁》、仅次于《白鹿原》反映乡村生活的长篇佳作,它们对中国乡土文化沉重性的深刻揭示、对普通人性的独到体察、对现代文明与封建文化冲撞的艺术传达,到现在仍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在第历届茅盾文学奖初评中,引人注目的落选之作,有阎真的《沧浪之水》,它不仅是一部普通的官场小说,而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史。姜戎《狼图腾》,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唐浩明的《曾国藩》,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读者反映相当不错。关仁山的麦河,则是最贴近农村现实的作品。早期张承志的《金牧场》,杨绛的《洗澡》,张抗抗的《隐形伴侣》,铁凝的《玫瑰门》等都有点让人遗憾。
但很多遗珠作者也在后来获了奖,比如王蒙《这边风景》之前的《活动变人形》,贾平凹《秦腔》之前的《高老庄》《浮躁》,苏童在黄雀记之前的《米》和《河岸》,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之前的《故乡天下黄花》,莫言《蛙》之前的《檀香刑》《丰乳肥臀》,李佩甫生命册之前的《羊的门》《城的灯》等。
张炜的《古船》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一经发表便轰动文坛。其《九月寓言》表达了现代人对文明逃离的愿望,具有诗性的语言和丰富的隐喻,魔幻与现实无缝对接,具有了惊心动魄的审美效果。
从艺术性文本效果说,它胜于获奖的刘斯奋《白门柳》,但由于叙事上更具现代派风格,不如《白鹿原》注重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难以被评委接受排斥在茅盾文学奖之外了。
而他获奖的《你在高原》褒贬不一,有洋洋数450万字,曾有读者追问评委洪波是否真正读完过。回答是肯定的。第八届评委会召开后,评奖办公室甚至为每位评委提供了眼药水。虽说书非借不能读,但元元读得实在痛苦,实属罕有半途而废的小说。
遗珠作者中的余华,却是个例外。民间口碑很好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落选,属于其他的因素——中字数太少,可算长篇也可以算一个大中篇。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为长篇小说,字数要求起点在13万以上的作品。
而他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细雨中的呼喊《兄弟》,有的评委给很高的评价,却始终无缘茅盾文学奖。外界揣测他的作品,有不合时宜之处。有搞文学批判的人都比较爱较劲,故难获评委青睐。
想来余华算来还年青,应该再有佳作问世,过上二三十年,诺奖茅奖一并收入囊中的希望,应该还是很大的。也许失望太多,余华反倒坦然了:"希望永远不要给我茅盾文学奖!"
最和余华同病相怜的,恐怕要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阎年科了,他的《日光流年》为第七届遗珠,颇得同行好评。
此外网络文学,至今也与茅盾文学奖保持零纪录。例如影响较大的《盗墓笔记》曾有参评意愿,但犹豫于选择市场写续集,还是选择参评而放弃。茅盾文学奖要求必须以完成版参评,是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奖项的严肃性。
也许将来像电影界那样,金鸡百花奖分设分评,不失为理想的办法,《三体》等或许有希望了。
kswh
遗珠之作,就是指那些遗憾地没有被评上奖的好作品。
不过,这种问题应该是属于见仁见智了哦,没有全国人民大家共同一致的看法吧?莫非提问老师的作品是属于此奖项的“遗珠”?那就应该好好拜读了哦!
小叶子是深井病
只有莫言的作品含金量高!
3str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贾平凹:浮躁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李锐:无风之树
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
莫言:丰乳肥臀,生死疲劳
刘恒:黑的雪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小叶子
矛盾文学奖是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矛盾先生的遗言,为鼓励长篇小说创作而设立的,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矛盾文学奖从1977年开始,每4年评选一次,到2018年一共评选了10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历届获奖作品一栏:
第一届共有6部作品,分别是
1.周克芹的徐茂和他的女儿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魏巍的《东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莫应丰的将军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4.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5.古华的《芙蓉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6.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这6部作品中,个人感觉古华的《芙蓉镇》,最值得一读。
第二届共有三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李准的《黄河东流去》,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2.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刘心武的《钟鼓楼》,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三届有5部作品获奖,还有2部荣誉奖。
1.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凌力的《少年天子》,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3.孙立和余小慧合作的《都市风流》,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4.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5.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由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四届有4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王火的《战争和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陈忠实的《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刘斯奋的《白门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4.刘玉民的《骚动之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五届由4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张平的《抉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阿来的《尘埃落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王安忆的《长恨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阿来获奖作品
第六届有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熊召政的《张居正》,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张洁的《无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3.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4.柳建伟的《英雄时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5.宗璞的《东藏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七届有4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贾平凹的《秦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3.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麦家的《暗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八届有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张炜的《你在高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刘醒龙的天行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莫言的《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4.毕飞宇的《推拿》,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5.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九届有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王蒙的《这边风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3.李佩甫的生命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金宇澄的《繁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5.苏童的黄雀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第十届有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1.梁晓声的《人世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徐怀中的秦风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3.徐则臣的《北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4.陈彦的《主角》,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李洱的应物兄,由人民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届矛盾文学奖都评出了优秀的作品,体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对生活,对时代的感悟和认识,深刻反应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