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文里,纯文学的作品很少火,反倒玄幻穿越等爽文容易火?

如题,为什么网文里,纯文学的作品很少火,反倒玄幻穿越等爽文容易火?
提到的作品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三个火枪手

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是一个外省的贵族子弟,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与英国首相白金汉有私情,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白金汉;而与王后为敌的首相黎塞留却派...

大仲马

[作品]堂吉诃德

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

塞万提斯

[作品]茶花女

《经典译林:茶花女》主要内容简介: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这部小说自一八四八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小仲马于一八五二年将其改编成...

小仲马

[作品]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十九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全书通过匹克威克及其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系列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本书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曲折,其中既有正义与邪...

狄更斯

最新跟帖
夏香

夏香

说白了,现在的人们需要的是用一些酒精麻痹肉体,而不是圣水洗涤心灵。追求的是一瞬间的快感,而不是长久的如沐春风。

a867

a867

迎合大众的就火

Grace_风吹过的夏天

Grace_风吹过的夏天

为啥网文比纯文学火,那是因为网文就像方便面速食快速不走心。是很多人解压放松的选择

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很多网文大神的书可以算精品,也不比纯文学的书差。不过毕竟是少数,大多的是大众喜欢的轻松无压力的小白文,不用费脑子何乐不为呢?

不是大众不爱学习,而是压力山大,网文是一个不错的解压方式,而且也帮很多人缓解了孤独。

穷孩子阿彤

穷孩子阿彤

别说纯文学了……一般的文艺一点的都没有人看了……

火起来的都是一个模版里刻出来的剧情……

然后满文的火星文……

这还是看书么……

现在的小说,不穿越一下基本上没人看……不穿不行啊……

不论怎么样,总之穿一下就对了啦!!!哈哈哈……

可笑的世界。

行走远方

行走远方

首先以雅俗来分的文学作品,在网文中以爽文火爆超过纯文学,自古曲高和寡并不奇怪。

实际上,纯文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通俗文学而言的。正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审美之间,存在着学识修养喜好等的差别。

大观园的姐妹们猜灯迷起诗社,一个柳絮可写出诗千行,对王熙凤这样的伪文青来说,能说出"一夜北风紧“也算文雅,若是刘姥姥晴雯要接个令,实在太勉为其难了。

即便是经典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诗词曲赋众多,文人化小说,在问世后成为案头闲书,比不得《水浒传》更接地气:

一来,贵族生活离普通百姓太远,识字人群中又有文学水平的人不多;二来,108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草根英雄梦。

相似于网文时代,爽文,比起风花雪月更能激发人的向往,坊间评书、戏曲、各种单行话本早就流行开来。

此外时代发展,市场的多维化下,传统的严肃文学分类正发生变化。

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作家中,张恨水、张爱玲和鲁迅三人为先,这与通常所说的"郭鲁茅巴老曹"的排名,大相径庭。

鲁迅自不必说,张爱玲也是八十年以后才翻红,至于张恨水,似乎从来就没有入过殿堂文学之列。

再往史上说,小说家的地位不入流,"文胜于质”的野路子,正如词人在宋以前,常遭诗人鄙视。然而二张作品在走红的时候,尤其是张恨水书的销量,是鲁迅望尘莫及的。

文学潮流并非一成不变的,从雅到俗为大趋势。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山大的现代社会,大众的阅读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适合休闲式阅读的爽文走火,传统文学日渐落寞。

从前流行读外国名著,今朝网文已成潮流,阅读网站中大火的,正是穿越玄幻文,传统严肃文学作品非常稀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脸的鄙视,爽文不算文学作品?)

比起节奏缓慢行文曲笔,长句成段的纯文学类,网文一般更注重读者习惯的短短,行文简洁主题明确,更易吸引读者。网文中亦不乏好的作品,仅管迄今没有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类的,但其生命力不容忽视。

而更有传纯文学类作者,故弄玄虚,越走越偏渐趋小众化。孤芳自赏的作品,实难得人欢喜。

(如抽象派艺术要看懂,得确保大家都上过艺术院校的哈)

只不过穿越玄幻一类网文,几乎动辄上百万字,完全遵从于市场的操作,未免注水太多,套路化严重。

读起来虽不费脑子,追完了基本上也就完了。作为文学爱好者,想从网文中挑选几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真的很难。

不论雅俗,火一阵子容易,火成经典就难了。重回到说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时易时移,又有多少人读得下去呢?

尛-贝

尛-贝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制度下的特有现象,因为有很多话你不能在现实里说,有很多事你不能在现实里做,有很多愿望你不能在现实实现,有很多梦不能在现实里追。一切的一切,只能求助于虚幻,求助于超能力,求助于未来,求助于过去,就是不能求助于现在,求助于当下!!

fcgnh

fcgnh

因为纯文学作品太贴近生活,输出的是失望;而网络文学虽然脱离现实,但总能实现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高大上。

柠檬guess

柠檬guess

当下,纯文学的市场不如网文中的玄幻、穿越等题材火热,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

甚至有些人“痛心疾首”地认为是文学的堕落,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和“文学堕落”等等情形一点关系都没有,每一种文学都有各自的市场,也都有其传播方式。

二者出现差异,并不因质量高低,而是各自所拥有的市场不在同一个时代里。


纯文学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畸形

什么是“纯文学”呢?

其实这个概念比较新,并不是古典文学中的概念,而是在近代刚刚产生的。其主要的成分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几乎包含了近代以来崛起的各种体裁,但影响力较大的还是诗歌和小说,散文、戏剧的影响力要稍微小一些。

其中代表的形式,比如早期象征派的“纯诗”、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小说,以及一些专注抒情的散文和“主题先行”色彩的戏剧等等,为此还有很多创作理念的诞生。

而这些文学形式是在西方文学浪潮冲击下,以及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诞生的,刻意追求寓意的深刻,但往往容易忽略文字的可读性以及生活感。

其中很多作家都呼吁,文学和生活应该分离开,文学就应该是“纯粹”的,它可以反映生活中的深层次内涵,但重点绝不在描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

真正的目的是奔着文学的“功用性”去的,忽略了“娱乐性”,多多少少都有些“主题先行”的现象。


即还没有诞生作品的时候,先想好了要表达什么内涵,然后为之编造出一些故事等等内容,即使这个故事不太符合生活逻辑,但只要内涵深刻,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但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些作品的受众不多,即使是阅读性较强的鲁迅作品在当时流传的范围也很有限,底层的百姓多数不喜欢去读。

这些作家群体也曾经买下过很多发行量很高的杂志作为自己的阵地,但改版之后销量都不是很大,鲁迅还曾经办砸过很多本杂志,也是订阅的人不多。

所以,“纯文学”的出现在一开始就是“畸形”的,它过分注重了内容价值,忽略了文学本身传播的功用,这一点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造成了纯文学作家内部的分裂。

上个世纪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尤其是纯文学作家,其中尤以诗人为最。

但随着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单纯以作家身份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很多纯文学作家开始反思,他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文学不应该是自嗨式的创作,而应该考虑市场的因素。


于是很多纯文学作家开始转变风格,王朔、麦家等人就是在这个时间里逐渐转型,写出了很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作品。

而也有一些作家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没有问题,比如残雪、马原等等,他们还在坚持纯文学创作,虽然市场很小,读者很少,但在影响力上还是不容小觑。

这是“纯文学”发展的历史,但如果把眼光再放大一点,纯文学和网文中的穿越、玄幻等等作品的矛盾,其实就是贯穿了整部文学史的“雅俗文学”之争。

雅俗文学之争,各有擅场

“雅文学”多是诗文,“俗文学”多是小说、词曲、戏剧等等通俗作品,它们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同时代的市场竞争上都是俗文学以碾压的态势完胜雅文学。


但是这种完胜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戏剧、评书、小说、词曲等等因为俚俗的原因,民间能很好地接受它,但雅文学就不一样了,曲高和寡,民间普通民众往往敬而远之。

可是,因为在古代,舆论的导向往往是由受过一定教育的读书人所掌握,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极低,所以流传下来的各种著作多是汇集、鉴赏这些雅文学,给人造成了雅文学比俗文学更有影响力的假象。

其实这种现象在最近一百年间同样如此。

鲁迅、胡适、郁达夫等人的作品被选入了各种教材,用以对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士研读,而像张爱玲、张恨水等通俗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所忽视,甚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连入选文学史的资格都没有。

但事实是,张恨水、张爱玲等人的通俗小说等作品在市场上的火爆程度不是鲁迅等人能比拟的。


知道了这样的历史事实,那么对于今天网文领域中穿越、玄幻等题材要比纯文学火热得多就并不感觉奇怪了。

但网络文学中那些穿越、玄幻等题材的小说作品,其价值就一定低于“纯文学”吗?并不是。

事实上,把眼光再放大一点,放到世界文学的范畴中,我们今天见到的那些所谓的世界名著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在当时的地位和今天的网文相当。

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以及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些都属于通俗小说。

中国本土的文学同样有类似的作品,比如金庸的武侠,其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未必就不如鲁迅文字深刻。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纯文学在网络这样的传播途径下不如网文中穿越、玄幻等题材火热,这种差异并不是质量高低造成的,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现象。


在同时代的市场上,纯文学是无法与通俗文学争锋的。

纯文学真正的“市场”并不在当下,而在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被选编入某些汇集、教材等书中,继续造成其比同时代通俗文学更为热门的“假象”。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无聊食草男

无聊食草男

看网文往往一目十行,要的就是爽,不适合细品。

黄山考拉青年旅舍

黄山考拉青年旅舍

网文的读者是大众,纯文学的读者是小众。大众喜欢的是即时性满足,玄幻穿越剧可以瞬间刺激大众的猎奇心理和自我满足,只要把自己想象为玄幻和穿越小说里的主人公,突然间,在那样的环境和社会里,自己就成了一个bug一般的存在。

武功天下第一,智谋天下第一,帅气天下第一,没有日常琐事烦心,没有金钱利益烦心。结交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仙道魔主。讨论的话题都是翻云覆雨,成仙问道之高山流水,再也不是下里巴人默默无闻之辈。

而一旦创作者创作的是纯文学,他就不得不涉及我们这个世界真实情况的限定。主人公既不可以腾云驾雾,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能预知未来。他不能脱离生他养他的环境,也不能随随便便跨越阶层。一切变化都很慢,一切成就都要积累和打拼。以至于当主人公终于成功了,他也老了。而读者还年轻,也无法跟他共情。

这样缓慢地成功实在无法满足大众读者要求即时满足的需求。如果你做不到,那我就要看其他爽文,或者抖音快手了。

所以,网络文学火的是穿越玄幻的爽文是其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的。

ljfwm

ljfwm

文学永永远远是生活的产物,没有土壤的文学就像石头上不可能开出的花。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平心静气探索人间真相与真理的现实主义时代,也不是曾经先锋难懂的叛逆的夸张变形荒诞意识流的现代派时代。我们所处的,是碎片化认知,碎片化表达,碎片化阅读的后现代。

人生、世界的大部真相乃至部分终极真相由于人类不息的追索已经袒露在人类面前。

例如人性的丑陋与黑暗以及伪崇高,例如相当不乐观地球未来。

加以高科技、信息时代带给人类的空前享乐,指头一动,什么都有,穷奢极侈,贪婪放纵。人心已不愿意也不可能去思考比物质世界更复杂深奥的精神世界。而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一夜暴富和超能力获得颐指气使的快感,让年轻人迫不及待,但创业的艰难,房、车的现实,让他们只好耽于幻想——这是欲望大于能力和努力的必然。

不可以超脱吗?但即使伟人,也很难超越自己的时代,何况凡夫俗子?人类不可能“拔着头发离开地球”。

人类不向崇高进步了吗?

不是。

后现代的人类在系统的世界观被严峻的后现代现实解构之后,还处在一堆碎片之中。

资源和环境的远景,让人类无法空洞地崇高和深刻。

于是,后现代文学回归写实——先要看清楚这个难于把握的突如其来的世界,然后才能上升到新的系统的三观。

人类空前压力山大,所以后现代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在娱乐性方面合流。

即使纯文学,现在也需要首先讲好故事,而不是现代派那样颠三倒四的意识流和没头没脑以及荒诞不经,读者已经不买文学高高在上的账,现实不允许作家像不懂事小孩那样顽皮。

余华、阎连科很深刻,但也都很会讲故事,所以他们受欢迎并且不低俗。

事实上,大众永远落后于文学。大众现在所接受的,不是冷峻的后现代主义对于世界的悲观,不是价值解构主题模糊,不是碎片化表达,而是现代派的荒诞和超现实。

他们终于接受了现代派。

所以,不用着急,不久,人类会读懂后现代文学的。

当全社会终于认识到科学不再万能,当地球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物种一天天消失,当冰川日渐融化,玄幻穿越更加失去物质基础,人类就会和后现代文学一道悲观,一道重新认识世界和人类。

同时,文学也是人类心灵和世界的对话,在纯文学里(或者说“主流文学”里)不可以说的,能够在网文里找到,当然心领神会,乐得一爽。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外也喜欢中国网文。

网文作家一千七百多万,仅签约作家就八十多万,读者则逾四亿,不是一句“不纯文学”就能解读的。

据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7亿人,而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88.8亿元,大众阅读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占比高达95%。

英雄主义、自我实现、手握超自然的神力,永远是人类的梦,尤其是年轻人的梦。图爽耽乐,逃避严峻现实,及时行乐,也是人性固有的弱点。要教人升华,作者得有血液里的崇高而不是置身事外的说教,否则,还不如写网文给人一点娱乐。

最后,崇高有着不同时代的内涵,纯文学、高雅文学也是如此。

鲁迅何等高雅,但他的作品能解释我们所处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新冠肺炎的世界吗?

所以,且读且珍惜,让网文按照文学的发展规律按生活的土壤一步步发展到严肃思考我们生存的世界吧——当纯文学不被接受的时候。

纪穗

纪穗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印象中“纯文学”的反义词好像并不是“爽文”。

作为一个高中起就常看网文,曾经与平台签约(虽然最后还是弃坑了),看着“晋江原创网”变成“晋江文学城”的大龄文艺青年,冒昧揣测一下题主的意思,好像是在问:那些传统意义上审美价值高的小说、诗歌,受欢迎程度为何不如仅仅让人觉得痛快的爽文?

其实这个容易理解啊,因为人性使然啊!人本来就是一个注意力很脆弱、容易被影响却很少有耐心的物种呀。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如今,做自媒体的人都知道抓取用户注意力的重要性。进一步讲,如何获得用户的关注和兴趣呢?不是引发人们的深思,而是调动用户的情绪,再往下延伸,其中一个办法就指向了“爽文”:让用户觉得快乐。

这样看来,“爽文”并没有所谓的原 罪,让大多数人感到快乐、满足和幸福并不是什么不耻的事情,反而我觉得只有让用户喜欢,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同,自娱自乐的“纯文学”很难在网络时代走得远,再往远处看,局面扭转的概率也不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句之前网络上流传度很高的话:可以搞文艺,但是没必要。咱怎么就知道,那些把玄幻穿越写得好的作者,以前就没写过幼稚的“纯文学”呢是吧?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想要发家致富没问题,有文学梦也是好的,关键在于要将自己热爱与擅长的做到极致。

kanon的天地

kanon的天地

纯文学

没人看

犹如哲学界

明学才火

王东岳才火

西马则没有人看

zzxiwenzz

zzxiwenzz

您说得纯文学是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好多编辑也不能定义纯文学的概念。

我在番茄有发书,我的书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再融合了网文的出其不意,轻松活泼,让看的人身心愉悦。不沉重,也不夸张,也不套路。读者也猜不到后面的情节。轻松明快的励志文。

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的划分不是那么明显,也无需非得划分纯文学和网络爽文。只要有自己的特色,与读者共鸣,大家一起身心愉悦就好啦。

hxg2008

hxg2008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