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capitalj

capitalj

司马昭说了,你们就算都明白我的心也没用!老子也想低调,实力不允许啊!要不你来打我啊!没招啊!

koalani

koalani

司马昭觉得是司马家扶持他当的皇帝,他就该老实听话,觉得他实在不知好歹,需要教训。当然,以司马昭的阴沉习性,他并没有公开对曹髦怎么样,而只是求实避虚,更加紧紧的掌控了朝局。然而司马昭在朝中的飞扬跋扈,却让曹髦越来越受不了。他明知道司马氏的势力很大,却仍然不听大臣们劝阻,加紧谋划除掉司马昭。并公开颁布了一道诏书,要求魏国各路人马共讨司马昭,简直就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司马昭知道之后,却并不感到意外,而只是轻蔑一笑,只当他是小孩子耍性子赌气,不足挂齿。但碍于皇帝的动作,他也只能派兵去控制局势。只是没想到派出去的贾充、成济二人下手却没个轻重,竟当场刺死了曹髦,使司马昭背负上了弑君的罪名。于是天下便有了那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就是说他司马昭的不臣之心,早已人尽皆知了。


糖吥卟

糖吥卟

曹孟德有多嚣张,他就有多嚣张!曹丕有多嚣张,司马炎就有多嚣张!苍天饶过谁~

xxxvivian文

xxxvivian文

说实话汉献帝或曹魏少帝相比于其他乱世中末期的皇帝算不错的了,至少维持着最基本的体面

bayibaba

bayibaba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出自当时魏国的皇帝曹氂,这句话也由此被后世的人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而司马昭野心家的历史定位也是板上钉钉了。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青年时期就跟随司马懿抗击蜀汉,立了不少战功,并因此封侯。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掉曹爽夺取大权后,司马昭也因此继续加官晋爵。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接掌大权,成为大将军总揽朝政。魏国皇帝曹芳想除掉司马师夺回权力,准备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结果计划败露,参与计划的相关大臣被杀,曹芳也被司马师废掉,另立曹氂为皇帝。而司马昭因为全程参与此事,再一次加官晋爵。

司马师在率军平叛中,因为受到惊吓眼疾复发,最后因病去世了。魏国皇帝曹氂让司马昭留守许昌,结果司马昭不听诏令,亲自带兵返回洛阳,接替司马师成为大将军,带剑穿履上殿辅政,正式接掌了魏国大权。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司马昭嚣张跋扈的态度了。

随着司马昭权势滔天,魏国皇帝曹氂被迫继续加封司马昭,封他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故作姿态不肯接受。曹氂眼看大权旁落,国家大事自己不能做主,非常焦虑和不安,打算召集百官废掉司马昭。

然而百官多数已经投靠司马昭,这个办法行不通。曹氂随即召集看似忠于自己的几个大臣,集合甲士想直接去讨伐司马昭,他对手下人说“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结果手下2个大臣跑去向司马昭告密,司马昭集合护军进行防备。曹氂率军攻打司马昭府邸,司马昭手下贾充示意手下将士为司马昭立功,必有重赏,一个叫成济的武将直接把曹氂刺死了,魏国皇帝驾崩了。

得知消息的司马昭装作毫不知情,还非常悲痛,最后把杀人者成济斩杀了结此事。这种公然指使手下大庭广众杀死皇帝的做法,历朝历代都是比较罕见的。由此可见司马昭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这也给后世带来不好的影响,东晋的皇位更迭都伴随着血腥杀戮,我觉得和这个事是有关系的,司马家族后面的遭遇也许从司马昭这里就埋下了伏笔。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莫漠

莫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狂妄之人必有可狂妄之处。在小刘解读来看,司马昭还是挺给曹魏面子的,再怎么嚣张起码没有坐皇帝的位置。就像当初“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不也一样,还不是杀皇后、逼皇帝?

其实从“高平陵之战”司马懿夺得了曹魏政权后,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司马家族历经三个人两代,他的权利早已稳固。尤其是司马昭时,有灭蜀,败吴基本统一三国的大功。

皇帝曹髦早在甘露元年就要进封司马昭为“公”,加九锡,允许“奏事不明”,遭到司马昭的推辞。这个很好理解,司马昭在他哥哥司马师死后不听皇帝诏令,率军进京,早就“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了。

甘露三年,曹髦进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又推辞不受。甘露五年,在众臣的催逼下,曹髦又进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还是推辞。曹髦感觉做这个皇帝太他妈委屈了,自己说了不算,给人家官人家还不要,受尽屈辱……最后准备清除司马昭。但是却被自己的属下刺死了。司马昭又一次展露了他“影帝”的才华:自投于地,喊道:天下人怎么看待我啊?跑到太后那里说:我本来等着皇帝惩罚我,可是皇帝又说要杀太后,我只有带兵保护你并吩咐下属不要为难皇帝,谁知有个家伙不听话,把皇帝杀了。太后无可奈何最后立曹奂为皇帝。

公元264年,进封晋王,相国,加九锡。

公元265年八月去世。十二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就是这么快。

唐人立

唐人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傀儡皇帝曹髦对大臣们说的话,当司马昭掌握了曹魏政权,曹髦赐封九次给司马昭都坚决不受,这不明摆着司马昭想谋权篡位。

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嚣不嚣张都是用实力说话,那时的司马昭已权倾朝野,曹髦只能低头做人。那我们先来看看司马家族怎么夺权的?

司马昭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得感谢他老爹司马懿,司马懿隐忍了一辈子,在公元249年,他趁着曹爽带着曹芳及曹氏兄族,去宫外祭祖,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得曹魏政权。

司马懿发动政变不久后,也病逝。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爵位,司马师比他老爹更狠,直接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傀儡皇帝。可是司马师在公元264年,突然病亡。那么权力就落在司马昭手上,继续掌控曹魏政权。

司马昭有实力嚣张,他率军平定淮南三叛,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竟然拉着曹髦及太后上阵杀敌,以鼓舞士气。曹髦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没有想到这场战斗,还赢了。鉴于平叛有功,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国公,封了九次,司马昭坚决不接受,他心想我要当皇帝,很嚣张,根本不把曹髦放在眼里。

曹髦这个皇帝当得很憋屈,他心中有救国的大志,无奈太弱小,梦想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有一天,曹髦觉得太憋屈,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曹髦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及一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卫兵,来到司马昭府邸,想杀了司马昭。司马昭哪能这么容易被这小子杀得了,人还没见着就被他的部下成济刺死,一命呜呼,曹髦就这样“挂”了,淹没在历史潮流当中。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傀儡皇帝,曹奂识时务者为俊杰,比较听话,后来才得以善终。司马昭大张旗鼓准备登基,灭了蜀国,没成想在公元265年,突然病逝。最后留给他儿子司马炎禅让登基称帝,实现三国归晋,建立西晋王朝,不过这王朝也是短命王朝,正应了这句“风水轮流转,天道轮回”,司马家族取代了曹魏政权,同样会有其他政权取代西晋。

肥崬

肥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野心非常的明显,根本就藏不住。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当时到底有多嚣张呢?

经过司马懿和司马师的努力,司马家的势力已经很庞大了。可司马昭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致力于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

曹魏的权臣王经给司马昭的评价是朝廷当中的大臣都愿意为司马昭效死,即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不顾逆顺之理。

这句话肯定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大家也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司马昭当时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用权倾朝野来形容司马昭,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最可怕的其实是“不顾逆顺之理”。如果说群臣们是被司马昭给蒙蔽了,那么曹髦只要是揭穿司马昭的真面目,群臣们就会背弃他。

但群臣们认同的是司马昭这个人,这意味着司马昭即使要做大逆不道的事情,群臣们也会跟随。

堂堂皇帝,就连士兵都没有权力调动。那些跟随他的守卫,不但战斗力不强,而且装备和不少。即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 。

曹髦这个皇帝倒霉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所以曹髦这个皇帝当的是非常的憋屈。他特意写了这首潜龙诗用来自嘲:

即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

通过曹髦的自我描述,我们就能知道他被司马昭压制得有多惨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上述出自《资治通鉴》,这是曹髦对属下说的话。他已经生气到要亲自去杀司马昭了,这说明曹髦已经愤怒到了一定程度,他选择将生命置之度外,只为杀死司马昭。

这时候,司马昭做了最过分的一件事,那就是指使手下成济弑君。

史料记载,济即抽戈前刺帝,殒于车下。

成济是司马昭的亲信贾冲培养的死士,所以他绝对是忠于司马昭的,没有司马昭的命令,他是不会动手的。曹髦的行为在某些层面来看,的确是有些不理智,但是司马昭的行为更是大逆不道。

司马昭之所以如此压制曹髦,或许就是要让他爆发,之后自己好找机会杀死他,在曹髦死后,司马昭把曹奂拥立为皇帝。这是因为曹奂当时还是个孩子,比较好控制。

因为曹髦是主动刺杀司马昭,杀死曹髦的也不是司马昭本人。为了平息众人的愤怒,最后司马昭付出的代价也仅仅是处死了成济。

可是大家要知道,成济可是被当成死侍培养的,或许他不知道,司马昭早就把他当成弃子了。

如果大家熟悉这段历史的话,会发现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那就是曹髦当初召集的所谓心腹,其实是司马昭的人。

五月,己丑,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沈、业奔走告昭。

就连曹髦的心腹都大幅度渗透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看出他权力多大,有多嚣张。

bibubibu

bibubibu

天道好轮回啊。

曹操当年迎奉汉献帝,从司空到丞相,再到魏公,魏王。然后曹丕才完成最后一项工作,这是一个完整流程。虽然曹魏土地是曹操自己打来的。

254年,曹芳企图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的大将军,失败后被废为齐王,司马师改立曹髦为帝。

第二年,司马师因病死亡,也没儿子,曹髦下令司马昭驻军许昌,试图让司马昭手下的尚书傅嘏领军回洛阳。司马昭当然不傻,立即亲自带兵回到洛阳。曹髦只能下令司马昭继位大将军(总参谋长),加侍中(诏书审核者),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宰相),辅助朝政,剑履上殿。司马昭竟推辞不受。

高贵乡公曹髦

256年正月,小皇帝再次下令加司马昭大都督,奏事不名。6月晋高都公,封地700里。加九锡,假斧钺。司马昭又不受。

8月,赐黄钺,加封地3县。

258年,曹髦无奈加封司马昭晋公,设晋国,司马昭九次上表辞让,小皇帝只好加封一万户,增三个县食邑,司马昭儿子无爵者全部封列侯。

260年,小皇帝再加封司马昭晋公,司马昭又表示拒绝。

小皇帝每次加封司马昭,都是被司马昭先派人来说,然后再公开表示拒绝。曹髦当然非常不满,更知道第三次加封晋公再设晋国已是不可避免了。

曹髦带几百侍卫、太监讨伐司马昭

所以,260年5月6日,小皇帝秘密准备甲士想在大殿上突然发难,先召集三位姓王的大臣来商议,慷慨激昂说:

司马昭的野心,洛阳城路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就要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出门后都去报告给了司马昭。唯一没报告的尚书王经事后也被杀害。

被成济捅死的曹髦,不愧是曹操子孙

当然,小皇帝曹髦到死也没看到司马昭走完这个流程。

264年,因灭蜀之功,新的小皇帝曹奂被迫封司马昭为相国,直接跳过了晋公而加封晋王,加九锡。265年8月,司马昭突然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与晋王爵,12月就接受禅让,建立西晋。

zzlaozhaod

zzlaozhaod

你好,我是史事君,为您解答!

相信很多人对平常的时候都特别喜欢读三国,当然,正所谓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三国本身也是对于历史的一种反映,同时也能看出当时三国争霸时的情景,也能够从中学到一定的东西。那么自然对司马昭也是比较的熟悉,司马昭在当时有多嚣张呢?接下来,史事春秋就来具体说说。

▲ 司马昭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曹髦对于司马昭的评价,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想说明司马昭的野心是非常的大的,就连陌生人都能够察觉出他的野心。当然,这也是历史事实,因为当时在兵变过后,司马家逐渐扩大了相应的势力,这也使得司马昭在当时仰仗着司马家族的实力,从而不断地展现出自己的野心。

▲ 曹髦

当时虽然还是曹魏的天下,在曹髦称帝的时候,司马昭也表现出对于曹髦的不敬,有时还穿着战甲,带着武器进入皇宫中拜见曹髦。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对于皇帝来说,这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但是司马昭就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中。同时,司马昭还把曹髦授予他的领地不屑一顾。因为他觉得在把他封为晋国国君是一种耻辱,这是对于他能力的一种否认。

▲ 网络配图

这些历史典故足以说明司马昭的野心是非常大的,同时也能够看出,当时司马家在权势方面的扩大,这也使得曹魏在后面逐渐的被削弱,从而天下归于司马家族,成就了当时的西晋时代。

(参考史料:晋书、《三国志》)

本文作者/史事春秋: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

肉小多

肉小多

答案:司马昭希望通过一步步的手续,让当时的朝中大臣都成为自己的人,为自己之后当皇帝奠定一定的基础。可以说司马昭在朝堂之上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有着某种企图的,而这种企图就是为了给自己当皇帝铺好路。

事件回顾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也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和一个人产生过一次战役,那次战役叫做权力之争,司马懿的对立方便是曹爽。

关于这一次政变不作过多的阐述,但是此次政变之后,司马懿的势力在朝堂之上成了说一不二的存在。

再往后斯司马懿去世了,司马师也去世了,司马昭掌握了最高权力。

可是当司马昭掌握至高权力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拥有至高权力的直接掌控者,自己的上面还有一位,他也掌握了这个权力,那就是曹魏的最后一代皇帝曹髦。

按理来说这个小皇帝年龄不大,并且就是个傀儡皇帝,但他能够认清现实,他觉得单车变摩托,不如搏一搏。

于是这个小皇帝便发动了另一起政变,此次政变的直接结果就是司马昭更加确定了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没错,这就是事实

其实这个小皇帝发布的另一起政变之前,曾经问过自己的心腹大臣,而心腹大臣否决了,因为现在司马昭的权力太大,根本没有办法与之做对抗。

可是这个小皇帝非常激动地指着心腹大臣说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慢慢的被流传了下来。

简单来讲,当时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朝堂人士,都知道司马昭即将取代这个小皇帝,自己当皇帝。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因为封建王朝的皇权是不容任何人争抢不容任何人抢夺的,如果司马昭不抢,他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很显然司马昭不愿意。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那片海626

那片海626

司马昭的嚣张是故意做给人看的,那些自以为看透司马昭之心的人,都尝到了苦果。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魏明帝之墓的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自此,魏国不能再称之为曹魏了,应该叫司马魏才对。而曹氏的皇帝,则成了摆设,只能听命于大权在握的司马氏。


不过,此时的司马昭并不起眼。一方面,接连执掌魏国大权的是他的父亲司马懿,和他的哥哥司马师,与此二人相比,司马昭当时的存在感相对稀薄。


另一方面,此时的司马昭还不是一个稳重的政治家,需要多加历练。


最好的例子便是,司马昭伐吴失败。


公元252年,司马昭以都督的身份亲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大败而归。


当时,司马昭询问诸将,此次战败,该由谁承担责任。言下之意就是想找人背锅。


军司马王仪告诉司马昭,作为此次作战的最高长官,这个锅该他背。


其实,王仪的建议挺不错的,一来,理应如此。二来,司马昭可以借此收买人心,毕竟谁不愿意追随一个有担当的领导呢?


然而司马昭当时只想着找人背锅,根本看不到这些长远的东西。他认为王仪这是想害他,于是下令斩了王仪。


结果,司马昭回去后还是被削去了爵位。

其实他也不想想,他是大将军司马师的弟弟,就算犯错一时受罚,过不了多久还不是官复原职,还能借此收买人心,是只赚不赔的事情。


可见,此时的司马昭格局还是不够。


然而,到了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司马昭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司马昭和司马师刚刚平息了叛乱,司马师在前线去世,司马昭正在前线指挥大军。


魏国皇帝曹髦看到了削弱司马氏,收回权利的机会。他下旨让尚书傅嘏率领大军班师回朝,而命令师马昭镇守许都,防止蜀汉或者东吴趁机出兵。


结果呢?司马昭根本不把皇帝的命令当一回事,亲率大军班师回朝


曹髦一看,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司马昭,于是对其加官进爵,让其辅佐朝政,司马昭直接拒绝了。


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司马昭在告诉曹髦:识相点,别动什么小心思,小心废了你。


这手法,明显比当年他斩王仪的时候高明了许多。在警告皇帝的同时,还再次向朝臣重申了,司马氏才是魏国的主人,曹氏的皇帝就是个摆设。

而司马昭嚣张的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人们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其实,他就做了四件事,毕竟魏国大权在他手中,他距离皇位仅仅差一个名分而已。


第一件事,专权。


公元256年,司马昭晋封大都督,总览魏国军政大权。


公元257年,镇东将军诸葛诞占据淮南,起兵反抗司马氏,并以自己儿子为人质,请动东吴出兵相助。


司马昭调集了大半个魏国的军队对叛军进行征讨,同时还强行将皇帝曹髦和郭太后带上,一起御驾亲征。


皇帝做到曹髦这个份上,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司马昭一句话,他就要御驾亲征,完全和司马昭的臣子无异。


最后,司马昭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平息叛乱,但是也因此,他在魏国的权势更加稳固,皇帝曹髦更加害怕他了。


第二件事,只接受加官,拒绝封爵。


公元256年,曹髦想晋封司马昭为高都公,被其拒绝了。


公元258年,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国公,设置晋国,九次下旨,司马昭九次拒绝。


曹髦这么做,就是想用高官厚禄暂时喂饱司马昭,使其暂时不至于打皇位的主意。毕竟如果司马昭要篡位,那么曹髦有可能小命不保。


而司马昭的举动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他想要篡位称帝的表现。因为他拒绝这些封爵,表明其看不上高都公,甚至也看不上晋国公。

连国公都看不上,那除了想做天子,还能有什么原因?总不会是因为他没有野心吧?那样的话他就不会独揽朝中大权了。


第三件事,弑君。


公元258年,就在司马昭拒绝晋封晋国公后不久,


由于司马昭拒绝了皇帝曹髦的封赏,曹髦担心司马昭随时会谋朝篡位,出于对他的恐惧,曹髦决定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除掉司马昭。


别看曹髦是个傀儡,但是他好歹是皇帝,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权力的。


曹髦命令冗从仆射李昭率领甲士在凌云台隐藏起来,他的想法是趁着百官上朝的机会,派甲士偷袭司马昭。


只要司马昭死了,司马氏便会群龙无首,曹髦便有机会夺回自己的权势。


但是此事非同小可,曹髦由缺乏相关经验,于是他又传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三人入宫,一同商议计划的具体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曹髦还是太年轻,他万万没想到王沈和王业是司马昭的人,他们连夜将此时告知了司马昭。


司马昭于是命令护军贾充率军守在其宅院附近,他自己则不去上朝。


毕竟曹髦是皇帝,司马昭平时下旨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如果现在他公然攻击皇帝,怕是会导致魏国发生内乱,到时候蜀汉和东吴必定出兵干涉。

那可是司马昭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他,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曹髦下一步怎么走再说。


而到了第二天,曹髦见司马昭竟然没有上朝,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露。


曹髦知道这样下去,他要么被杀,要么被废,于是干脆赌一把,带着手下将士,直接冲向司马昭的宅邸。


在那里,曹髦的军队与贾充的军队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胜利的一方能活着离开。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司马昭手下的太子舍人成济偷袭曹髦,一击毙命。


虽然曹髦死了是好事,但是善后处理起来也挺麻烦的,毕竟死的是皇帝。


没办法,司马昭只得找人背锅,贾充为了他率军与皇帝曹髦对峙,忠心可嘉,司马昭舍不得让他背锅,最后这锅只得让成济来背了。


谁叫他想都不想就把皇帝杀了,给司马昭添了麻烦。


随后,司马昭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次清洗,更加没人敢反对他了。


在人们看来,司马昭连皇帝都敢杀,下一步必然要谋朝篡位了。


第四件事,立皇帝。


曹髦死后,司马昭与朝中大臣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皇帝。

虽然西汉初年,朝中大臣也曾立过皇帝,但是那是因为后宫没有太后,此事无人做主。


而司马昭立皇帝的时候,后宫是有太后的,这不合规矩。虽说他有和朝臣商议,不过那只是走个形式,司马昭其实是在行废立之事。


自古以来,废立皇帝都是权臣实力的最高体现。基本上做了这事的权臣,下一步就要谋朝篡位了。


可以说,司马昭的这一系列行动,件件都很嚣张,每一件都是在向世人宣告,他要当皇帝。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所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就是个笑话,真正看懂他心中所想的,真没几个人。


事实上,司马昭这么做,就是为了刺激那些忠于曹氏皇帝、或者反对自己的人,让他们忍不住而起兵反叛,自己暴露出来。


而他会有这想法,则是吸取了司马师的经验教训。


在司马师执政时期,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皇帝曹芳行刺司马师未果。


曹芳是当过大权在握的皇帝的,因此,在司马懿夺取魏国大权后,他一直想着夺回自己昔日的权力。

公元254年,曹芳暗中联络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意图靠他们除掉司马氏。


曹芳甚至许诺,一旦事成,便封夏侯玄为大将军。


可惜,事情还在密谋期便泄露了,于是夏侯玄等三人被处死。


由于曹芳是皇帝,司马师为了政局稳定,不敢杀他,便废了他,改立曹髦为皇帝。


第二件事,是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叛。


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文钦以诛灭司马氏、保护曹氏江山的名义,发起反叛。


司马师亲率大军平叛,当时司马昭就在军中。


期间,文鸯率军夜袭司马师营帐。司马师因为受到惊吓,致使眼疾加重,最后不治而亡。


可以说,正是这次反叛导致了司马师的死亡。


以上两件事,给了司马昭深刻的教训,尤其是第二件,使他意识到,司马氏虽然权倾一时,但是其地位并不算稳固。


这天下还是有很多人忠于曹家,或者对司马氏不满。只不过由于司马氏势大,这些人都蛰伏在暗处罢了。


他们正等待时机,将司马氏一扫而空。

因此司马昭在接替司马师的位置后,才尽可能的表现出高调、嚣张,就是想让这些人忍不住,自己跳出来。


这样,司马昭才好提前将隐患给排除。


就结果来看,他这么做的效果挺不错。


先是诸葛诞忍不住,起兵反叛,被司马昭亲率大军消灭,司马昭还趁机将东吴的援军也击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


后来皇帝曹髦又暗通朝臣,想要刺杀他。事后,那些参与此事或者知晓此事,但是没有及时通报的朝臣,都被司马昭找理由除掉了。


特别是平定诸葛诞之乱的时候,司马昭特意将皇帝曹髦和郭太后带上。表面上看是让皇帝御驾亲征,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平叛的时候曹髦在后方串通朝臣搞事情。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司马昭一直在提防此类事情。


最终,这些司马氏的反对者们,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误,尝到了苦果。


通过这两件事,魏国反对司马昭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剩下的人,即使对其不满,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了。


而最讽刺的是,那些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人,都以为司马昭会篡位,然而他到死都没有这么做。


原因不难想到,那就是他希望彻底消灭蜀汉和东吴,再行篡位之事。毕竟那些蛰伏起来的反对者到底有多少人,势力有多大,他并不清楚。


万一登他基称帝,内有人起兵反叛,外有蜀汉、东吴支援,那司马氏真有覆灭的危险。

最后总结一下,司马昭执政期间,行事尽可能高调、嚣张,而他这么做是引出那些反对势力,予以消灭。


司马昭的事情告诫我们,很多事情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考虑对方为何这么做,宁可把对方想聪明一些,也不要以为对方比自己笨。


凡事我们多想一层,也许就可以避免大多数祸端了。

coolrish

coolrish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讲的是司马昭诛杀曹髦的故事。

曹髦是个愣头青,不甘于当司马昭的傀儡,一心想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天夜里,曹髦召集了几个“心腹”,商议诛杀司马昭事宜,他慷慨陈词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实在受不了了,老子要带着你们几个干掉那个老家伙!”

曹髦真是蠢的不可救药,杀司马昭,这是要命的买卖,一定要慎之又慎,岂能大声喧哗,唯恐天下不知啊!

再者,你看曹髦找的这几个所谓的心腹,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几人,表面上对曹髦百依百顺,唯命是从,客客气气,其实他们是间谍,是司马昭安插在曹髦身边的间谍。

当王沈、王经听了曹髦之言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司马府,将曹髦的图谋一五一十地转告了司马昭。


曹髦,连身边人是敌是友都没搞清楚,头脑一热,就要抄家伙干,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司马昭得知消息之后,紧急调派贾充,做好了应对准备,在司马府四周埋伏重兵,就等着曹髦上钩了。

不多会儿,曹髦手持大砍刀,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百个马仔杀了过来,刚冲到半路,贾充一干人等冲了过来,将曹髦几百人团团围住。

曹髦临危不惧,大喊道:“外面的人听着,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敢有抵抗者灭族!”

贾充的手下听了,纷纷异动,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贾充见势不妙,大喊道:“主公养了你们这么多年,不就为了今天吗?怎么都怂了,谁要杀了曹髦,拜将封侯!”


这时候,只听一声大喊,“我来也!”,只见一白袍小将,手持长戈,将戈远远地掷出,噗呲一声,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又从后背穿出,曹髦倒在了血泊之中,眼睛挣得大大的,无力地瞪着天空。

杀皇帝者,成济也!他是太子舍人!

曹髦没杀成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杀了!

皇帝被杀,此事非同小可,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上上下下议论纷纷,舆论迅速发酵,形势对司马昭非常不利。

司马昭召集下属商议应对之策,仆射陈泰建议道:“为今之计,只有杀贾充,以泄天下之愤了!”

司马昭摇了摇头,说道:“退一步,再想想看!”

贾充是他的心腹爱将,若是杀了他,以后谁还敢替他卖命啊!

陈泰沉思片刻,说道:“那只有杀成济了!”

司马昭点了点头!


可怜成济,本来想拜将封侯的,结果反倒成了替罪羔羊,不仅自己身死,还连累了族人,被夷灭了三族。

司马昭又担心王经泄露机密,最后连告密的王经也一块斩杀了!

人啊,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思前顾后,考虑周详,要知己知彼,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头脑一热,逞一时之快,否则,别人把你卖了,你还替别人数钱呢!

xiao羽毛

xiao羽毛

司马昭的心思,路边玩泥巴的小孩都知道,这是要取代曹魏建立的国家啊。这不能说司马昭这人,坏滴很,那是家族遗传,老爹司马懿就一直蛰伏这,等到有能力的老板,一个个都撒手而去,这下司马懿才开始行动,也算是只狡猾的老狐狸了,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都得到了司马懿的真传,老爹奸诈,儿子们也不差,这司马昭学的比他老哥都好。别想了,我是搜史君,快点关注吧。

一、司马家想啥呢



司马家从一开始辅助曹家就是有野心的,而当司马懿在曹魏一家独大的时候,司马家族的野心也在一步步的扩大,司马懿的继任者就是司马昭和司马师兄弟俩。

司马家的龙头司马懿退位,也就是驾鹤西去后,大儿子司马师上位了。

老爹只是把皇帝当傀儡,这下到儿子了,都说儿子比爹强,的确,司马师的“志向”变大了

,想要彻底掌控曹魏的实权,直接把身为皇帝的曹芳给废了,那时候的曹芳才22岁,这正当壮年,被废曹芳也没什么脾气,因为即使他在皇位上也没啥用,没权利啊。对于曹芳来说就是心里能憋屈一点,除此之外最让他难受的可能也就是他的名号了,“皇帝”的头衔被自己手下给下了,这里说手下可能都有点不合适了。



司马师废了曹芳把一个半大的孩子,曹髦给带上去了,为啥这么做?

好控制啊,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个更好控制,不用人说,大家都知道是十几岁的孩子更好糊弄了,但是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二、司马老二登场

司马老二是谁?司马老二就是今天的主角,司马昭。

司马老二的哥哥,司马师因为眼睛感染,追随老爹司马懿去了,这下就是司马老二的天下了,司马老二想咋玩咋玩。



可能司马懿都没想到自己家的老二这么会玩,手段直赶自己。

曹髦是司马师在的时候,废了曹芳推上去的。而到了司马老二司马昭这里,这半大的孩子也长大了,就说“兄弟们,司马昭这心思路上的小孩都知道,他还装呢?我要找机会灭了他。”看来曹髦确实有胆气,但是没脑子啊。司马家能走到这步,不知道多少眼睛都在盯着你呢,这话可不能随便说说。



但是司马昭听见了这话,不放心啊!小小的皇帝,当年还是我哥推他上去的,现在就想杀我,我还是先,下手为强。解决掉小皇帝,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曹家这些小娃娃了。

没有任何悬念,曹髦被司马昭干掉了,司马昭还亲自操办了曹髦的追悼会,大臣们来参加曹髦小皇帝的追悼会时,不知情的以为小皇帝的死和司马昭没有半点关系。司马昭的演技可以说是遗传他爹司马懿的,这演技骗倒了一大片。

三、狼子没野心,还是狼子吗?

小狼司马昭在老狼的熏陶下,这心也是出奇的大,本来小皇帝曹髦以为给司马昭一篇地,让他安安分分的当个土皇帝他就满足了,司马昭想说“我就不,我要的是你的屁股,不不不,是你屁股底下的位置。我才看不上哪一点地呢。”



司马昭心里想的是真的,司马家在此时已经权势滔天了,要想当皇帝是分分钟的事,你说人家司马昭能不嚣张,能不膨胀吗?这膨胀的连路边的娃娃们都知道司马昭要干啥了,篡位啊。 但是司马昭有心,但是没福分啊,也就和自己老爹一样,给自己儿子司马炎打地基了。

一颗大门牙

一颗大门牙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成语,比喻昭然若揭的企图,而且往往是不太光明正大的企图,有欲盖弥彰的意味,掩耳盗铃,其实别人都知道,哪怕是无关的路人,更不用说消息灵通人士。

这句话最早出自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不过后来由于他被杀,没有帝号,还称高贵乡公。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的大权早已经归了司马氏,曹魏皇帝早已经是司马氏父子掌中之物。高平陵政变两年后,司马懿病逝,权力移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不几年,司马师也发急病而死,魏国大权独揽在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此时已经是权势熏天,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他称晋公、晋王,加九锡,距离篡位仅有一步之遥。其实这一套不过是学的曹氏祖先曹操对付汉献帝那一套,不过是司马昭比曹丕心狠。

曹髦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甘心做一个傀儡,还写诗抒发自己的不满,意思是龙岂池中物,乘风欲上天之类。其实宫中司马昭的耳目众多,小皇帝一举一动早就报给了司马昭。终于曹髦忍无可忍(其实可以忍,你看汉献帝),对几个近臣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迟早篡位,我要讨伐他。几个大臣都吓尿了,拿什么讨伐?!曹髦说就是宫里的太监宫女老妈子,几个人面面相觑,都认为这是找死。但是曹髦说:朕意已决!真的带着一二百人的宫里人要去杀司马昭。

后果可想而知,司马昭的谋士贾充,也就是后来那位贾南风的爸爸,指使成济弑杀了曹髦,当然这位成济后来也被司马昭杀了。当有人要追究贾充的责任时,他却坚决不肯了,成济成了替罪羊。

可怜曹髦,除了留给后世一句成语就是人们的惋惜了,不过司马氏的子孙们也下场一般,那是后话了。

猪油白糖

猪油白糖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