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都市]潜龙

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孤儿,但幸运的他被一群特殊的老人收养,又被一个游戏人间的道人收为徒弟,学的一身本事,他变的无所不能,他就是——华阳。但天意弄人,一个意外他的一身本领突然消失,他该如何面对?他又是怎么样...

云中之龙

最新跟帖
___逗___

___逗___

公元249年,司马懿三父子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魏国的大权逐渐集中到了司马家族手中。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建立起了以司马家族为中心的政治利益集团,朝政大权尽入其手,甚至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比如他就废了不怎么听话的曹芳,扶立曹髦当傀儡皇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管位置,更是大权独揽,完全控制了朝廷,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司马三父子中,司马懿够隐忍,司马师够沉稳,而司马昭则足够嚣张,那么到底嚣张到什么地步呢?

公元258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魏主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坚决推辞不受。这事看起来很正常,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其实是司马昭在向曹髦示威。

在此之前,司马昭的手下贾充秘密来见司马昭,拿出一首曹髦写的诗给他看,诗的名字叫做《潜龙》,意思是曹髦感叹自己这个真龙被困浅滩,处处受制,不能飞翔于九天之上,只能遭受鱼虾的戏弄。司马昭大怒,决定给曹髦点颜色看看。

第二天,贾充在朝臣之中倡议,联名上书请求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公。这一举动的意义不言自明,当年曹操便是先进魏公,又进魏王,之后他的儿子曹丕便夺取了汉家的天下。如今司马昭故伎重施,岂不是明摆着也要篡权夺位?但是司马昭势大,谁也不敢不遵从。

曹髦收到群臣的上书后,当然也明白司马昭的意思,但当时朝政大权都在司马昭手里,如果他敢不按照司马昭的意思办,就会像他的前任曹芳一样,落得个被废的下场。

所以,曹髦虽然极度不情愿,却还不是不得不捏着鼻子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竟然推辞不受!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司马昭为什么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有恃无恐,这个晋公的称号他是随时可以拿到手的,所以才作出推辞不受的姿态来。

但这样一来,曹髦就难受了,这边大臣们一个劲的上书请求加封司马昭晋公,那边司马昭坚决不接受,曹髦夹在中间,窝火的厉害,却又没地方发作,只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加封,两年内一共提了九次,都被司马昭拒绝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司马昭是完全不把曹髦放在眼里的,他一边指使大臣上书请求加封,一边又坚决推辞不受,偏偏大臣和皇帝两边都不敢不听他的话,但九次加封,九次推辞,已经让司马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如果说司马昭做的最嚣张的事情,还是自编自导的弑杀魏主曹髦一事。

公元260年,当曹髦第九次提出加封司马昭为晋公被拒绝时,终于怒了,他不堪受辱,于是召集心腹,准备武力解决司马昭。曹髦慷慨激昂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对司马昭的判断并不错,但对双方的实力判断差得就太多了。在他所召的三人中,倒有两人出门后直接去禀告了司马昭。所以当曹髦率兵攻打司马昭府邸时,贾充已经率领大批兵士由外入内,阻挡住了曹髦。但是曹髦亲自挥剑冲击,士兵们不敢阻拦。

这时候贾充部下成济问:“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曹髦遂死。司马昭闻讯后大惊失色,说道,“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从这件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不仅司马昭不拿曹髦当回事,他的手下也不怎么拿曹髦当回事,至少在贾充、成济的眼里,司马昭要比曹髦尊贵重要的多,所以才会为了保护司马昭而不惜杀死曹髦。

第二个,司马昭知道曹髦被成济杀死后,担心的不是犯了大错,招来祸害,而是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可见在他的心里,弑杀曹髦不过是小事一件,自己名声受损才是大事。

而且,此事过后,司马昭与大臣们商议如何善后,仆射陈泰表示,“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司马昭竟然连这个也不舍得,最后杀了成济了事。根据魏氏春秋,成济和其兄成倅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不知道是不是有高人给他出主意,反正到了公元264年,曹奂下诏,直接封司马昭为晋王,加九锡,比晋公还高了一级。当时魏国的太尉、司空、司徒都去拜见司马昭,被称为“三公拜晋王”。

就这样,当年曹操的夺位模式被司马昭原封不动的照搬了过来,于是天下人都知道司马昭要篡位了,只是不知道是在哪一天而已。但是,司马昭偏偏就没有篡位,而是和曹操一样,把这个机会留给了他的儿子。

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时年55岁。当年年底,其子司马炎就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而曹奂这个傀儡皇帝,则被降封为了陈留王。

亮亮学长

亮亮学长

司马昭一点都不嚣张。

相对于王莽、董卓、曹操等等这些权臣所做的事情,司马昭已经是很地道,很委婉的啦。

司马昭,司马懿次子,司马师的弟弟,他是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家族的第三位领袖。255年,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大将军位,开始执掌魏国的军政大权,而此时在司马懿、司马师两代人的经营下,司马家族早已是牢牢掌控住魏国的大权,其亲信遍及魏国上下军政机构,地位可谓是根深蒂固。



而此时对于魏国名义上的掌控者曹家来说,这注定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一旦反抗,他们的帝位也就不保了,没看到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他欲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废掉司马师,从而重新夺回权力,可是事情败露,司马师就抢先下手,将曹芳废掉,改立曹髦为帝。

可以说就是因为司马懿、司马师对于魏国皇室的狠决与果断,才奠定了司马家对于魏国的牢牢掌控。但是相对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对于魏帝却是保持着应有的尊敬。



当时,曹髦惧于司马家的权势,曾数次欲赐司马昭“剑履上殿”(所谓剑履上殿就是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的特权,但司马昭都拒辞不受。同时在258年五月,曹髦曾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但司马昭九次都推辞不受,最终曹髦没办法只能是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而后在260年四月,曹髦又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司马昭却再次推辞,没有接受。

综上所述,从司马昭种种表现来看,他对于魏帝却的确是保有着该有的尊敬,相对于董卓、曹操曾经的作为,司马昭真的算是够给魏帝面子了,他在表面上还是让魏帝有个皇帝该有的样子,至少不会太难堪。



当然有人会说,司马昭可比曹操嚣张多了,曹操没有弑君,而司马昭却弑了。但是个人认为司马昭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弑杀魏帝曹髦一事真的不是司马昭吩咐的,而是亲信成济擅自为之的,毕竟司马昭完全没必要去杀掉曹髦,因为魏国的权力早已被他所控,说白了此时他想称帝完全就可以,因此他没必要去杀魏帝,杀了魏帝反而会让自己落下骂名,而如果善待魏帝,不但有利于司马家的名声,更有利于司马家的夺位,因此孰是孰非,该如何选择,我想聪明的司马昭肯定是知道的。

而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以司马昭在得知魏帝被杀后的反应来看,他的确是不想杀魏帝的。

三国志.三少帝纪载:“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



当时曹髦见原属于曹家的权力被司马昭彻底夺去,于是心有不甘的他,决意起兵诛杀司马昭。而最初曹髦的起兵很顺利,他借着皇帝的身份震慑住了护卫司马府的兵士,就在这危急情况下,司马昭亲信成济、贾充纷纷加入战局,为了彻底的击败曹髦军,成济在没有奏禀司马昭的情况下,突然一跃而起,从背后用刀刺死了曹髦。而后司马昭闻讯大惊,自投于地说道:“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只得说,曹髦的死,多半是他咎由自取,如果当时曹髦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傀儡皇帝,他既不会丢掉皇位,更不会丢掉性命。



综上所述,从司马昭种种的记载来看,司马昭相对于其他权臣来说,他真的不嚣张。当然如果按照单纯的臣子身份来说,司马昭的确是嚣张,毕竟他夺走了属于皇帝的权力,但是说实在的以司马家当时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如果司马昭不掌控魏国的朝政大权,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司马家也必定会满门被牵连。

因此,司马昭绝对是不可能放权的,他所能做的就只是给予魏帝相应的礼遇,相应的地位,让他的皇帝更像一个皇帝而已。

doudou16207

doudou16207

魏少帝曹髦认为,司马昭篡位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但实际上,曹髦在位期间,司马昭虽然权倾朝野,但其为人其实并不算嚣张。

司马昭的位子得来不易

司马懿死后,传位给了嫡长子司马师。但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就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为继子。按照计划,原本司马师死后是要传位给司马攸的,但当时局势复杂,司马攸年龄又小,为了保住司马家族的权势,司马师传位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师死的时候,正率军东征,司马昭留下来镇守洛阳。兄弟俩一内一外,保证朝廷局势尽在掌握之中。但司马师犯了眼疾,病重即将不治,司马昭不放心哥哥,就赶到许昌去看望。司马师死后,曹髦想趁机夺权,于是下诏让司马昭别回来了,留下来镇守许昌吧。

不过司马昭也不糊涂,一边让手下上书,一边带着军队就退到了洛水之南,由于司马昭手里有兵,又兵临城下,曹髦没有办法,只好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助朝政,而这就是司马师生前的职位。就这样,司马昭顺利接过了司马师的班,成为曹魏政权的掌权者。

司马昭的荣耀

司马昭掌权期间很风光,臣子荣耀四件套,司马昭享受了三套,分别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意思就是上朝时唱名的宦官不能喊司马昭的名字,只能喊司马昭的职务,而且上殿可以佩剑,也不用脱鞋,入朝时不用一路小跑,可以慢慢悠悠的走着进去。这都是做臣子所能达到的荣耀极致了。

唯一没得到的是诏书不名,也就是曹髦在给司马昭下诏时,还可以称呼他的名字,想来这可能是曹髦这个倔强皇帝唯一的坚持了吧。

除此之外,司马昭还被封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加封晋公,加九锡,假斧钺,不久又加赐黄钺。九锡也好,黄钺也好,在古代都是只有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仪,司马昭掌权期间,他所享受的礼仪规格,实际上和天子已经几乎没有区别了。

不过,这些荣耀的获得过程都很有意思,在曹髦赐司马昭剑履上殿、加封晋公时,司马昭总是辞谢不受,最夸张的一次司马昭接连辞了九次。

但你别以为司马昭是真的不想要,他一边辞谢,一边指使亲信上书,搞得曹髦非常恼火。不给吧,这边不断有人上书请求,给吧,司马昭还不接受。

司马昭并不想篡位

尽管如此,司马昭却始终没有篡位之心。司马师掌权的时候,就能废掉曹芳,改立曹髦,司马昭的权势比司马师更加煊赫,如果想要废掉曹髦,虽然算不上一言而决,但至少难度不会太大。可司马昭始终对曹髦恭恭敬敬,在礼仪上没有一点逾越。

倒是曹髦,因为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又经常担心自己被废掉,所以千方百计要除掉司马昭。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召集亲信,说道,“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现在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然而,这些被曹髦视为亲信的人,转眼就将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这件事细思极恐,司马昭不仅掌握了朝政大权,而且还派人打入了曹髦内部,可见从方方面面曹髦都被司马昭算计的死死的。然而曹髦却并不知道这点,依然决定带兵攻打司马昭的府邸。

司马昭在得到消息后,还是比较厚道的,并没有先下手为强除掉或废掉曹髦,而只是采取了防守姿态,让护军贾充做好戒备工作。

弑君者的称号名不副实

当曹髦带军攻入司马昭府中的时候,司马昭的卫兵都不敢抵挡,因为面对的毕竟是皇帝啊,忠君爱国的思想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

这件事,是贾充指使,成济执行,和司马昭的关系不大,因为司马昭听到曹髦的死讯之后,第一个反应是,“自投于地曰‘天下人其谓我何?’”可见,司马昭没有计划杀掉曹髦,也不想杀掉曹髦,因为他还畏惧天下人的言论。

说句实话,司马昭连曹髦身边的亲信都收买了,要想让曹髦死得不明不白实在太简单了,实在没有理由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刺杀曹髦。

并且,事后司马昭也捕杀了成济兄弟,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射杀。之后,司马昭诛杀了成济的三族。

所以,硬要说司马昭弑君,是非常勉强的。

曹髦死后,司马昭也没有篡位,而是与公卿们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五年之后,司马昭病死,至死都没有篡位。即便到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对曹魏皇帝曹奂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封他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可以不拜,其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综上所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司马昭掌权期间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却没有篡位的野心,对曹魏皇帝曹髦、曹奂都是非常尊敬的。只是曹髦一直担心自己被废,奋起反击,这才导致了被杀的悲剧。反观曹奂就很配合,最后也得了善终的下场。所以,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只是曹髦的看法,其实司马昭本人并不嚣张。

快乐旅者

快乐旅者

司马昭权势的来源

三国时代,曹魏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累计不足五十年时间,而这五十年时间里,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把持,有一半左右的时间。

魏明帝曹睿临终之前,把太子曹芳托付给曹爽、司马懿等人辅佐,曹睿死后,司马懿通过发动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夺取了曹魏政权,自此以后,曹魏江山就变了色。

而曹魏时期的司马家族,最有名的人物,则是司马昭。

从某个角度来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孙权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仔细比较,司马昭没有孙权那样英雄了得,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获得皇帝尊号。

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命运相似,是因为孙权的基业来自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的努力经营,而司马昭的权势,则来自父亲司马懿和长兄司马师的经营。都是依靠父兄留下的基业来继续经营。

司马昭掌权以后,继续对曹魏的政权进行篡夺。曹魏皇帝曹髦曾打算册封他为“晋公”,不料司马昭不接受这个爵位。

生不逢时的皇帝曹髦知道,司马昭不接受“晋公”爵位的主要原因,是想当“晋王”,而按照之前的先例,封了王的权臣,在下一步,就是直接篡位了。

于是曹髦说出了一句至今还让我们时常提及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的狂妄

司马昭和历史上其他权臣不同,那就是,司马昭的狂妄,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

这种狂妄,归根结底表现在对儒家价值观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在体制上截然不同,其主要表现是中世纪的欧洲也好、中东也罢,奉行政教合一制度,而我国古代并没有如此,因为在古代中华,代替宗教来为统治者稳定人心的,是儒家思想。

从后世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鲜卑人的北魏在中原建立朝廷以后,积极推广儒家,来换取中原百姓的支持,更以后的辽金元清,也都积极和儒家学派合作,来为自己统治稳定寻找理论支持。

从法学角度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相当于历代王朝的不成文宪法,一个皇帝、君王再敢胡作非为,但如果和儒家思想产生抵触,则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有被废黜的危险。

而司马昭的狂妄之处,就体现在对儒家思想伦理的具体表现上。

比如弑杀君主。

在司马昭之前,虽然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权臣篡位的先例,但是,从汉武帝时代以后,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以后,敢于明目张胆杀害君王的,司马昭是第一位。

之前,王莽篡汉,对于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一直没有杀害,甚至孺子婴一直活到刘秀建立东汉前后;

之前,曹操父子篡汉,对汉献帝也非常礼貌,甚至汉献帝密谋杀害曹操,曹操也只是追究汉献帝的老婆伏皇后责任,而后还把女儿嫁给了汉献帝。

傀儡皇帝虽然是傀儡,但好歹也是皇帝,怎么说,也不能对之不敬。

而司马昭没管这一套,曹髦带领少数武装讨伐司马昭,直接被司马昭手下人给杀了,而司马昭对于曹髦之死的直接凶手,也没有做到除恶务尽——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对儒家伦理、儒家思想的公然挑衅。

此外,还有杀害名士。

东汉以来,儒家知识分子的世家集团形成,到了魏晋时代,则产生了一系列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名士——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

总的来说,竹林七贤这类名士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权力,但是,对社会影响很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舆论,制约皇权(包括权臣)。

而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对于司马昭就十分不满,一般来说,权臣遭遇这种情况,或者采用收买方式,或者装作不知道,总之要有一个容人之量的形象和态度。

但是,司马昭没顾忌这个,直接派人杀了嵇康。

杀皇帝、杀名士,挑战儒家伦理道德底线,从这一点来说,司马昭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狂妄的权臣之一。

绽放的花朵

绽放的花朵

司马昭并不想嚣张,可是才能不如司马师,被钟会愚弄做了许多过火之事,事后后悔,骂名却已留下。

首先是杀嵇康这件事,钟会为人素有大志,想利用嵇康名声,得到士林抬举。可三番几次嵇康不搭理他,最后弄出个“闻所闻而来,往所往而往”,碰了一鼻子灰。可钟会更怕司马昭利用了嵇康,于是拿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给司马昭看,果然司马昭看到“吾每菲汤武而薄周孔”一句时,勃然大怒,立生杀机,可是当司马昭知晓三千太学生在刑场要拜嵇康为师时,立知上了钟会的当了。

可是,这上一次当不算,等司马昭问钟会高贵乡公这人怎么样时,钟会竟故意道:“文同陈思,武同太祖。”司马昭当时后背就冒了冷汗,这才有了废帝之心,弄出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

可曹髦一死,亲叔叔司马孚都将曹髦抱在怀里大哭,陈泰气得吐血,要夷贾充三族,司马昭才知自己又上当了。又因钟会一句话,得罪了一大帮元老。

其实司马家族特善忍隐不发,并不嚣张,是司马昭才能不足,才导致有些事做得过了火。可仍不改司马家族忍耐的修养,仍装出一付对钟会很信任的样子,最终还是算计了钟会一把,且推完了磨,不用分付,手下人自动把驴杀了。

司马昭相对于司马师,耐性,定力,度量,才干,皆不足。

司马师从年轻时就规划天下大计,知道将来司马家族的方向,可司马昭年轻时并不知道。

司马师从浮华案中抽身,毒死发妻夏侯徽,到杀夏候玄时,司马昭都不明白大哥所为,竟然欲相劝,才识决断真与司马师差了档次,甚至司懿死时,李丰等人对夏侯玄道:“老东西总算死了,”夏候玄却道:“这有什么好处么?司马懿不死,还会念及与夏候氏旧交情,司马懿一死,司马师会放过夏侯家族么!”就连夏侯玄都早看出事态苗头,事到临头,司马昭竟然心慈手软,可拉拢人又不会,当年司马懿在军中,每每诿过于帝,拉拢将士,就连不敢出战,都请旨,让皇帝担过。

司马师更擅于安抚将领,拉拢朝臣,伐吴失利,司马昭想推卸责任,诿过他人,司马师立时出列担当,与众将无关,是主帅的责任,效法诸葛亮自贬三级,同时也处罚了弟弟司马昭,淮南一带军将遂安。司马昭那有这替人担挡手段,杀个贾充,都舍不得,还问问有没有比这还轻的处罚,气得陈泰怒斥,只有比这更重的处罚,没有比这轻的处罚。

司马昭,真是才能不足才让后人觉得他嚣张,其实他是没他大哥那两把刷子。他为人并不嚣张。想跟山涛做亲家,求亲人家都不搭理,只好做罢了。

他对贾充也是极好,对叔叔司马孚,一直都无可奈何的孝敬着,司马孚临死不忘打这侄子一家人嘴巴,只准令后人牌位上写大魏处士司马孚之灵,不准写大晋字样。

这甚至司马昭后人做了皇帝,几乎就从沒嚣张过。

历史上皇帝被人怼得最多朝代,恐怕就是晋朝。被孙晧怼,被大臣怼不如桀纣,被王导羞得抬不起头。

甚至皇位都想与人共坐,司马氏其实一直不曾嚣张。

飞翔吧!

飞翔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非常有名的话是魏帝曹髦说出来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公元260年,这一年,身为魏帝的曹髦刚刚19岁,魏国的权柄被司马昭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喜欢装逼的司马昭经常派人让曹髦加封他官职,但每当被迫下诏加封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每次都推辞,拒不接受。有时候竟然推辞九次之多。

魏帝曹髦非常气愤,他最后忍无可忍,就叫来几个亲信大臣,准备对司马昭秘密下手。曹髦让自己的嫡系冗从仆射李昭等在陵云台把士兵布置好,然后征召当时对他比较忠心的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对他们慷慨陈词:“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就这样的等死,今天我准备率你们去讨伐他!”

曹髦是有血性,但还是缺乏智谋,领着这点人马公开讨伐司马昭不是自己找死吗!司马昭的兵马比这多千万倍啊。因此曹髦说完,王沈等人立刻表忠心,但一回头,这些所谓的忠臣都跑到司马昭那里报信去了。

司马昭根本不怕曹髦来明的,因为自己的人马比曹髦多的多。因此只是召护军贾充做了一下戒备。曹髦很快知道有人报信,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率兵阻挡曹髦。曹髦声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司马昭相府中的兵将还是有点怕皇帝,不敢迎战。而贾充则呵斥诸将说:“司马公平时养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啊!”


这时候司马昭的心腹太子舍人成济,突然刺杀曹髦,魏帝曹髦在车中当场死亡。这就是整件事情的经过,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为什么敢光天化日之下杀魏帝,而他要取代曹魏的心,天下人都知道,司马昭怎么这么厉害,我们结合史料,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1)曹操的梦魇,三马同槽!

据说曹操当年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在一个马厩里吃草料。曹操醒来之后有点困惑,就找解梦的人来问,解梦大师说:“三马同槽,就是三匹马一起把曹魏的江山吃了。曹操心中大惊,但算来算去,也只有西凉的马超父子符合这个条件,有三马。因此曹操费劲心力把马超父子除去了。

等到后来司马懿父子掌权的时候,有些有心人才明白过来,三马同槽不是“司马”吗,就是在一个槽里养三匹马,这个“槽”就是曹魏,养的三匹马就是司马懿父子三人。

那么司马懿是怎么一步一步的掌握住曹魏的大权的呢?

其实应该说不是司马懿怎么一步步掌握住大权,而是曹氏父子怎么一步步把权力让出来。

我们都知道曹操雄才大略,挟天子而令诸侯,杀吕布,败袁绍,收张绣。耗费了半生的精力才平定了北方,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曹操后来于公元220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曹操有才华,一生征战。活的岁数也长,但他的儿子曹丕就明显不行了。曹丕才华不如曹操,自己搞不定很多事,但司马懿才华出众,很多事情都让司马懿搞定。司马懿本来是以文采见长,但随着军事才华展露,变得能和诸葛亮一争长短。要知道武将立军功最容易成为权臣。

司马懿不停的立功的同时,曹丕还不停的奖励。最大的奖励是,居然在曹操去世六年后,称帝的曹丕在年仅四十岁的病死在洛阳。好在曹操才死了六年,曹家的余威仍在,权力牢牢把握在曹氏人的手里。但这时候司马懿的地位又得到了很大提升。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诏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47岁的司马懿第一次成了托孤大臣,一旦成为托孤大臣,权力和地位马上提升一大截,司马懿这时候在朝中地位已经显赫。

魏明帝曹叡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曹操当年非常喜欢曹叡,曾摸着曹叡的头说,有你在我们曹家至少可以传三代。魏明帝曹叡出生于公元204年,继承皇位的时候也有22岁,正值好年华。最重要的是魏明帝曹叡非常聪明。他年纪虽然轻,但为了避免和托孤大臣发生冲突,他上任开始,就借故把曹真、司马懿派到边境上干苦力,很快独掌大权。

但可惜的是曹叡在公元239年去世,执政十二年,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在去世前,魏明帝紧急把还在打仗的太尉司马懿紧急召回,和大将军曹爽一起辅佐太子。

曹叡死的早是一方面,最要命的是没有儿子。曹叡不是不能生,而是儿子全部夭折。因此曹叡不得不过继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芳。但这个曹芳也是年岁太小,只有七岁。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大将军曹爽有了非分之想。

曹爽本来是曹真的儿子,在魏明帝时期为人非常谦恭。但自从成了托孤大臣之后,可能觉得皇帝太小,就变得飞扬跋扈,自己的吃穿住行跟皇帝一样。

曹爽虽然跋扈,但也不是傻蛋。他手下还是有精明的谋臣。由于是和司马懿一同执政,他想独揽大权,就想法设法给司马懿升官,趁机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失去兵权后,屡次三番劝说无望,一气之下回家修养去了。


曹爽继续作恶,为了独揽大权,就囚禁了魏明帝的老婆郭太后。然后把自己的兄弟都派到重要职位。可以说一时间权倾朝野。曹爽这时候有点胆大妄为,把魏明帝的一些才人也都从宫中带走,成为自己的妻妾。并且他和他的兄弟胡作非为,到处索贿捞钱,引起朝野上下的怨恨。

小皇帝曹芳在干嘛,曹芳跟曹爽一样,喜欢玩,喜欢喝酒,整天带着一群弄臣斗鸡走狗,大臣们劝诫也没有任何效果。

就这样,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就是三代就不行了。

2)高平陵政变,司马氏掌权!

司马懿虽然是太傅,虽然是三朝元老,但他还是不敢私自发动政变。因为毕竟他是一个外臣。但如果有郭太后授意的话,就名正言顺了。

郭太后才是魏明帝的皇后,而曹芳则是包养来的。因此在正统上,还是郭太后说了算。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17岁的曹芳带领着群臣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飞扬跋扈的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事先联系被囚禁的永宁郭太后,请废掉无恶不作的曹爽兄弟,恢复朝廷的秩序。郭太后肯定心里一百个愿意。有了太后的支持,司马懿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

无能的曹爽这时候一改往日嚣张的样子,谦卑的给司马懿说,免去他的一切职务,让他平安返回洛阳。司马懿表示同意,但不久就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然后曹魏的大权就落到了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对付曹爽的时候,牵连进去非常多的曹氏宗亲,一下子削弱了曹氏宗族的力量。为司马师后面的权力之路铺平道路。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掌权。但这时候司马师还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司马师又是利用曹芳和郭太后的不和谐关系,依靠郭太后拿掉了曹芳。

公元254年二月,曹芳感觉到司马师已经逐渐掌握大权,自己已经被架空。因此曹芳密谋和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

但司马师为人机警,又有谋略。很快看穿了曹芳的意图。司马师抓住机会杀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并且灭了他们三族。

司马师并且出师有名,还是借助郭太后的名头。事后司马师觉得曹芳已经对他心存怀疑,因此奏明郭太后准备废曹芳为齐王,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但郭太后有自己的打算,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看郭太后毕竟坚决,于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大权。

司马师虽然深的司马懿喜爱,并且为人沉稳大气,又有大才。但司马师有和魏明帝一样的境遇。司马师没有儿子,有六个女儿。因此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为自己的儿子。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平叛的时候眼疾发作去世。但司马师有一点比魏明帝强。司马师死的时候,他收养的儿子司马攸也只有七岁,司马师没有把权力交给七岁的儿子,而是把权力移交给了弟弟司马昭。这一招。保证了司马氏的权力平稳过渡。试想一下,如果魏明帝当年有这么明智,还至于要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吗!

所以一方面是曹家的皇帝一代比一代命短,并且在立储的时候,年龄越来越小。而相对的是,司马家族非常明智,权力交接非常平稳。

并且有了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两次政变,司马昭已经完全掌握了大权。

3)司马昭,已经没有什么掩饰了!

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开始掌权,到公元260年司马师手下杀敌魏帝曹髦,经过十年的经营,司马氏已经掌握了绝对权力,完全架空了曹魏政权。

但一切不仅仅是玩弄权术得来的,还是司马氏父子三人的确是少有的大才。司马懿的丰功伟绩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西蜀的诸葛亮,还是东吴的孙权,司马懿都是他们前进路上的最大阻碍。司马懿正是靠着军功一步一步坐上太尉这个职务的。

司马师同样也是靠军功。也就是说只有在战场上有所建树,才可以在朝中掌握大权。司马昭的水平依旧是高。


公元263年,司马昭经过仔细的合计,决定先北后南。先派人去打下蜀国,然后再由西向东进攻吴国,从而统一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昭的雄才大略。

司马昭为什么决定先伐蜀国,他是这样说服下属的:

第一点,如果先灭吴,就要开水道,造战船。光这些就要耗时很久。最重要的是,南方湿热,多瘟疫。当年赤壁之战就是吃了瘟疫的亏。

第二点,西蜀的刘禅昏庸,任用小人,现在朝政很乱,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我们伐蜀比较容易接受。

第三,姜维的兵力被牵制,西蜀各个关隘的士兵比较分散,可以各个击破。如果有军队长驱直入,从剑阁进入成都的话,以刘禅的昏庸肯定会投降。

不得不说司马昭的确有庙算的能力,还没有出兵,就已经计算到了刘禅的结局。可惜的是诸葛亮去世后,西蜀再也没有能抗衡司马昭的人物。

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当时有人对司马昭说,钟会很难让人放心。司马昭一笑,伐蜀之后将士必然思归,而蜀国的人还在恐惧,钟会就是有异志,也成不了事。事实上一切都如司马昭预料的一样。蜀国被拿下后,司马昭加封为晋公。随后又被加封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综上所述:从司马懿开始,就开始靠着出众的才华在魏国屡立战功。司马懿硬是凭借着军功最后做到太尉一职,掌握全国的军队。 司马懿不但自己优秀,生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很优秀。都是不但能立战功,还能治理天下的人物。因此对曹魏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而与此同时的是,曹操的后人岁数都比较短,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死的时候四十岁。而曹睿更是只活了三十六岁,还没有儿子留下来。所以才产生了权力斗争,给司马家族以机会。 到了司马昭的时候,已经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什么时候取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所有的人都知道司马昭有不臣之心,但无奈权力太大,已经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恶魔胖头鱼r

恶魔胖头鱼r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心?是野心,是狠心,有多野,又有多狠,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不然怎么叫“路人皆知”呢?不得不说,司马昭的胆大和狂妄确实有种前无古人的味道,心思之缜密,做事之狠绝,令人汗颜。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魏蜀吴脱颖而出,三国鼎立。曹魏后期曹爽与司马懿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司马懿大获全胜,魏氏大权尽数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昭是司马家族中一个让人移不开眼的存在,继司马懿、司马师之后,司马昭掌握大权。

有多嚣张?逼迫拿捏皇帝算不算嚣张?

司马昭掌权之后,依然对权力有着执着的追求,对曹魏的权力是一夺再夺。曹髦曾经想要册封他为晋公,但司马昭没有接受,曹髦心里一清二楚,这司马昭是想做晋王,这代表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最终的目的就是篡位。司马昭是怎么逼皇帝的呢?敢逼皇帝去打仗,这司马昭也是脑回路清奇,不知道他是想让皇帝直接战死一了百了,还是就是吓唬皇帝逗他玩。说做就做,司马昭还真的上朝逼曹髦御驾亲征平叛诸葛诞,美名其曰:鼓舞士气。

皇帝也是有苦说不出,明明诸葛诞是来讨伐司马昭的,居然让堂堂皇帝去挡枪,皇帝不要面子的啊,但是又确实怕司马昭,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最后曹髦维护最后的尊严没有战死一了百了,平定了叛乱凯旋归来,本想再树立一下皇帝的威严找回点面子,可谁知道这司马昭把事给做绝了。司马昭居然以自己平叛有功,逼迫皇帝立他为相,皇帝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这什么人啊,逼皇帝打仗不说,打了胜仗功劳还是人家的,曹髦皇帝真是面子里子都丢完了。

有多嚣张?弑杀君王算不算嚣张?

权臣篡位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王莽篡汉、曹操父子篡汉这些都是先例,但是明目张胆杀皇帝的,司马昭算是第一位。

面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曹髦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司马昭狂妄成这样曹髦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秘密传召尚书王经、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进宫议事,密谋怎样对付司马昭。不过这曹髦也是真惨,好不容易要反击,找来的伙伴还是个不靠谱的,王沈和王业胆小怕事不敢对付司马昭,便偷偷的把这事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听了心生怒火,有了弑君的念头。

在曹髦带将士前来厮杀的时候,司马昭派心腹在混乱之中杀死了曹髦。皇帝做到曹髦这份上也是凄苦,密谋被告发不说,连厮杀都得自己上场,不知是他狗急跳墙还是低估了司马昭的实力。



有多嚣张?颠倒黑白,掩饰弑君罪名,算不算嚣张?

弑君篡位本就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自古皇帝即位讲求名正言顺,司马昭杀死君王是怎样也说服不了天下人的。但他是嚣张狂妄的司马昭,颠倒黑白的功夫也是到家的,他以太后的名义对外抹黑曹髦,宣说皇帝曹髦性格暴躁,目无大臣,且赏罚不明,经常刁难功臣司马昭,还宣说是曹髦无理取闹要杀贾充,众人拦截不住,曹髦失足跌下车驾当场身亡。这一番说辞真是精心编造想要洗白自己,反正曹髦已经是一具尸体无法辩解,还不是司马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为了平复朝野的议论,司马昭还推出太子舍人成济出来顶罪,成济自然不服也不想死,但是司马昭做出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成济跑到屋顶对司马昭破口大骂,说他过河拆桥,最后被司马昭的人乱箭射死。

用一个奴才的命掩饰过去自己弑君的事实,再用自己的权势压制朝中的非议,最后迎燕王的儿子曹奂做傀儡皇帝,自己独掌大权,司马昭之心真的是野、狠、黑、脏。

lucky爱旅游

lucky爱旅游

莫是司马多若狂,三国之森卧虎藏。高天龙翔其争地,练就一身本领强。

钱小串

钱小串

正元二年(255年),老天爷跟曹髦开了个玩笑,让他来了个先喜后悲,喜是因为把持曹魏政权的大将军司马师在许昌病死,享年四十八岁,悲是因为司马师还有个弟弟——司马昭,司马昭的狼子野心一点也不逊色他的父兄,曹魏的天下要到头了,不,是曹髦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当时去探视兄长,曹髦派尚书傅嘏传诏,命司马昭留在许昌处理他哥的丧事,而司马师兵权则移交给傅嘏带回洛阳,曹髦的想法很简单,外放司马昭,收回兵权,可惜他信错了人,傅嘏忠心的是司马氏而不是他曹氏,最后结果是司马昭根本不搭理曹髦的圣旨,自顾自的带兵回了洛阳。

曹髦没办法只能对司马昭加官进爵,但是司马昭可不会领这个情,曹髦也不会甘心。

俗话说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曹髦比当年的汉献帝有血性,汉献帝被欺负得连老婆都保不住,只会在哪儿哀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事吗?还有像我这样悲惨的皇帝吗?

而曹髦在景元元年(260)夏天,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商量除掉司马昭,并来了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底还是个孩子!说话既不经大脑思考,也不看对象,这满朝文武有这几个是忠于你的?果不其然,这话刚说完,王沈和王业出了门,转头就告密,跑到司马昭哪儿邀功去了。

魏帝之死

司马昭一听,好啊!这是龙椅坐够了,

军师联盟中司马昭的扮演者檀健次

过了一会儿,曹髦亲率侍卫僮仆数百人奔出宫门,说是要御驾亲征,亲身杀贼,司马昭早就准备好了,让贾充(贾南凤之父)带数千禁军把他们给拦住了,这是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是却有一个难题,对面再怎么说也是皇帝,他抗着宝剑往前冲,没人敢拦,毕竟弑君的罪名不是谁都敢背的,对别人来说这是难题,对贾充这是小意思。

此时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怎么办,贾充很阴险的玩了一手借刀杀人“司马公养你们为的不就是今天吗?还问什么!”,成济这个憨憨一听,对哦!抽出武器给曹髦一击,这下好了,做皇帝做不好,做人又做不好,最后连人都做不成。

这个故事的后续在刁凿齿的汉晋春秋里有记载: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意思是,司马昭听了以后,大吃一惊,一个响头磕在地上,说“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啊!”这个演技那是杠杠滴,人是他派的,有什么可惊的?皇帝本来就必死,又有什么可惊的?那句“天下其谓我何”又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能比得上君临天下的好处多呢?

所以说耍政治的人,都长着一颗七窍玲珑心,一张十八寸厚的脸皮。

芒果鹿布塔

芒果鹿布塔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己当皇帝的心思,非常明显,天下人都知道。

(司马昭剧照)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司马昭想篡夺皇位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那么,司马昭就不用顾及什么了,为什么他却不篡夺皇位呢?

要知道,在皇权社会,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只要有一线机会,他都会付出百倍努力。就算没有机会,他创造机会也要试一试。但司马昭为什么不夺取皇位呢?难道是我们冤枉了司马昭吗?

当然了,这个话如果是“路人”议论,我们可能会将信将疑,但这话是皇帝曹髦说的,他肯定是有最切实的感受的。因此,他说的话,一定是不错的。既然他说的话一定不错,为什么司马昭并不篡夺皇位呢?

我们来看看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否具备。

(司马懿剧照)

实际上,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经过司马懿、司马师两代的经营,以及由这两人发动的两场政变,已经达到了以下一些目的:

其一,把曹魏皇室控制了起来。司马懿把曹魏皇室从各地收拢回来,就像关猪一样,全部把他们集中在邺城。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权力。

其二,掌控了魏国的兵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虽然诛杀了曹爽,但是兵权其实并不完全在他手里。后来,他又通过诛杀王陵,兵权得到进一步集中。尤其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他更是把所有的兵权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再后来,司马师虽然死在前线,但是在死之前,他让司马昭来统领军队,这就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总之,兵权已经被司马昭掌控了。

其三,掌控了魏国的政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整个朝廷都已经变成了司马家族的人,大家也都拥戴他。而皇帝曹髦一点权力都没有,也正是如此,曹髦才会铤而走险,要去杀司马昭。后来司马昭立了曹奂,曹奂显然更加没有权力,完全是傀儡。

其四,舆论宣传已经到位。如果某个权臣突然杀掉皇帝或者逼迫皇帝“禅让”而改朝换代,不了解的话,可能大家都无法接受,就像大家不接受董卓一样。但是经过了两三代的经营再改朝换代,舆论上已经做足,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会再惊讶了。比如曹魏家代替刘汉家,经过两代经营,就没造成什么变故。而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能说明当时普天下都知道司马家族要替代曹魏,舆论上是做足了的。

(邓艾剧照)

既然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司马昭终生没有取代曹魏当皇帝呢?

我认为,司马昭之所以还终生没有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是因为他正在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他想建立一个巨大的“事功”。这个“事功”就是灭亡蜀国。

事实上,在司马昭提出发动对蜀国最后一战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当时适合率军攻打蜀国的,只有钟会和邓艾两个人。不过邓艾本人并不同意攻打蜀国。而钟会这人不可靠,有野心。这一点,很多人都提醒了司马昭。可是司马昭却一意孤行,一定要发动对蜀国一战。他劝服邓艾参战,并且说,钟会就算有野心,想造反,也成不了气候。因为军队不会支持他。

总之,这场大战在司马昭的坚持下,打了起来。最终,司马昭灭掉蜀国。同时,他的运气又非常好,钟会、邓艾两将争功,都被杀掉,给他除掉了心腹大患。

司马昭一定进攻蜀国,就是他要建立“事功”的表现。只有灭掉蜀国,建立了这个“事功”,取代曹魏,他才具有说服力。

可以想见的是,司马昭在灭掉蜀国以后,稍微稳定下来,肯定就会准备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可惜的是,司马昭没有挺过来,灭掉蜀国后第二年就去世了。取代曹魏这件事,只能由他儿子来完成了。

(参考资料:晋书《三国志》)

coolrish

coolrish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讲的是司马昭诛杀曹髦的故事。

曹髦是个愣头青,不甘于当司马昭的傀儡,一心想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天夜里,曹髦召集了几个“心腹”,商议诛杀司马昭事宜,他慷慨陈词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实在受不了了,老子要带着你们几个干掉那个老家伙!”

曹髦真是蠢的不可救药,杀司马昭,这是要命的买卖,一定要慎之又慎,岂能大声喧哗,唯恐天下不知啊!

再者,你看曹髦找的这几个所谓的心腹,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几人,表面上对曹髦百依百顺,唯命是从,客客气气,其实他们是间谍,是司马昭安插在曹髦身边的间谍。

当王沈、王经听了曹髦之言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司马府,将曹髦的图谋一五一十地转告了司马昭。


曹髦,连身边人是敌是友都没搞清楚,头脑一热,就要抄家伙干,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司马昭得知消息之后,紧急调派贾充,做好了应对准备,在司马府四周埋伏重兵,就等着曹髦上钩了。

不多会儿,曹髦手持大砍刀,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百个马仔杀了过来,刚冲到半路,贾充一干人等冲了过来,将曹髦几百人团团围住。

曹髦临危不惧,大喊道:“外面的人听着,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敢有抵抗者灭族!”

贾充的手下听了,纷纷异动,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贾充见势不妙,大喊道:“主公养了你们这么多年,不就为了今天吗?怎么都怂了,谁要杀了曹髦,拜将封侯!”


这时候,只听一声大喊,“我来也!”,只见一白袍小将,手持长戈,将戈远远地掷出,噗呲一声,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又从后背穿出,曹髦倒在了血泊之中,眼睛挣得大大的,无力地瞪着天空。

杀皇帝者,成济也!他是太子舍人!

曹髦没杀成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杀了!

皇帝被杀,此事非同小可,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上上下下议论纷纷,舆论迅速发酵,形势对司马昭非常不利。

司马昭召集下属商议应对之策,仆射陈泰建议道:“为今之计,只有杀贾充,以泄天下之愤了!”

司马昭摇了摇头,说道:“退一步,再想想看!”

贾充是他的心腹爱将,若是杀了他,以后谁还敢替他卖命啊!

陈泰沉思片刻,说道:“那只有杀成济了!”

司马昭点了点头!


可怜成济,本来想拜将封侯的,结果反倒成了替罪羔羊,不仅自己身死,还连累了族人,被夷灭了三族。

司马昭又担心王经泄露机密,最后连告密的王经也一块斩杀了!

人啊,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思前顾后,考虑周详,要知己知彼,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头脑一热,逞一时之快,否则,别人把你卖了,你还替别人数钱呢!

那片海626

那片海626

司马昭的嚣张是故意做给人看的,那些自以为看透司马昭之心的人,都尝到了苦果。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魏明帝之墓的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自此,魏国不能再称之为曹魏了,应该叫司马魏才对。而曹氏的皇帝,则成了摆设,只能听命于大权在握的司马氏。


不过,此时的司马昭并不起眼。一方面,接连执掌魏国大权的是他的父亲司马懿,和他的哥哥司马师,与此二人相比,司马昭当时的存在感相对稀薄。


另一方面,此时的司马昭还不是一个稳重的政治家,需要多加历练。


最好的例子便是,司马昭伐吴失败。


公元252年,司马昭以都督的身份亲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大败而归。


当时,司马昭询问诸将,此次战败,该由谁承担责任。言下之意就是想找人背锅。


军司马王仪告诉司马昭,作为此次作战的最高长官,这个锅该他背。


其实,王仪的建议挺不错的,一来,理应如此。二来,司马昭可以借此收买人心,毕竟谁不愿意追随一个有担当的领导呢?


然而司马昭当时只想着找人背锅,根本看不到这些长远的东西。他认为王仪这是想害他,于是下令斩了王仪。


结果,司马昭回去后还是被削去了爵位。

其实他也不想想,他是大将军司马师的弟弟,就算犯错一时受罚,过不了多久还不是官复原职,还能借此收买人心,是只赚不赔的事情。


可见,此时的司马昭格局还是不够。


然而,到了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司马昭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司马昭和司马师刚刚平息了叛乱,司马师在前线去世,司马昭正在前线指挥大军。


魏国皇帝曹髦看到了削弱司马氏,收回权利的机会。他下旨让尚书傅嘏率领大军班师回朝,而命令师马昭镇守许都,防止蜀汉或者东吴趁机出兵。


结果呢?司马昭根本不把皇帝的命令当一回事,亲率大军班师回朝


曹髦一看,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司马昭,于是对其加官进爵,让其辅佐朝政,司马昭直接拒绝了。


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司马昭在告诉曹髦:识相点,别动什么小心思,小心废了你。


这手法,明显比当年他斩王仪的时候高明了许多。在警告皇帝的同时,还再次向朝臣重申了,司马氏才是魏国的主人,曹氏的皇帝就是个摆设。

而司马昭嚣张的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人们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其实,他就做了四件事,毕竟魏国大权在他手中,他距离皇位仅仅差一个名分而已。


第一件事,专权。


公元256年,司马昭晋封大都督,总览魏国军政大权。


公元257年,镇东将军诸葛诞占据淮南,起兵反抗司马氏,并以自己儿子为人质,请动东吴出兵相助。


司马昭调集了大半个魏国的军队对叛军进行征讨,同时还强行将皇帝曹髦和郭太后带上,一起御驾亲征。


皇帝做到曹髦这个份上,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司马昭一句话,他就要御驾亲征,完全和司马昭的臣子无异。


最后,司马昭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平息叛乱,但是也因此,他在魏国的权势更加稳固,皇帝曹髦更加害怕他了。


第二件事,只接受加官,拒绝封爵。


公元256年,曹髦想晋封司马昭为高都公,被其拒绝了。


公元258年,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国公,设置晋国,九次下旨,司马昭九次拒绝。


曹髦这么做,就是想用高官厚禄暂时喂饱司马昭,使其暂时不至于打皇位的主意。毕竟如果司马昭要篡位,那么曹髦有可能小命不保。


而司马昭的举动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他想要篡位称帝的表现。因为他拒绝这些封爵,表明其看不上高都公,甚至也看不上晋国公。

连国公都看不上,那除了想做天子,还能有什么原因?总不会是因为他没有野心吧?那样的话他就不会独揽朝中大权了。


第三件事,弑君。


公元258年,就在司马昭拒绝晋封晋国公后不久,


由于司马昭拒绝了皇帝曹髦的封赏,曹髦担心司马昭随时会谋朝篡位,出于对他的恐惧,曹髦决定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除掉司马昭。


别看曹髦是个傀儡,但是他好歹是皇帝,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权力的。


曹髦命令冗从仆射李昭率领甲士在凌云台隐藏起来,他的想法是趁着百官上朝的机会,派甲士偷袭司马昭。


只要司马昭死了,司马氏便会群龙无首,曹髦便有机会夺回自己的权势。


但是此事非同小可,曹髦由缺乏相关经验,于是他又传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三人入宫,一同商议计划的具体细节,以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曹髦还是太年轻,他万万没想到王沈和王业是司马昭的人,他们连夜将此时告知了司马昭。


司马昭于是命令护军贾充率军守在其宅院附近,他自己则不去上朝。


毕竟曹髦是皇帝,司马昭平时下旨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如果现在他公然攻击皇帝,怕是会导致魏国发生内乱,到时候蜀汉和东吴必定出兵干涉。

那可是司马昭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他,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曹髦下一步怎么走再说。


而到了第二天,曹髦见司马昭竟然没有上朝,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露。


曹髦知道这样下去,他要么被杀,要么被废,于是干脆赌一把,带着手下将士,直接冲向司马昭的宅邸。


在那里,曹髦的军队与贾充的军队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胜利的一方能活着离开。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司马昭手下的太子舍人成济偷袭曹髦,一击毙命。


虽然曹髦死了是好事,但是善后处理起来也挺麻烦的,毕竟死的是皇帝。


没办法,司马昭只得找人背锅,贾充为了他率军与皇帝曹髦对峙,忠心可嘉,司马昭舍不得让他背锅,最后这锅只得让成济来背了。


谁叫他想都不想就把皇帝杀了,给司马昭添了麻烦。


随后,司马昭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次清洗,更加没人敢反对他了。


在人们看来,司马昭连皇帝都敢杀,下一步必然要谋朝篡位了。


第四件事,立皇帝。


曹髦死后,司马昭与朝中大臣商议,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皇帝。

虽然西汉初年,朝中大臣也曾立过皇帝,但是那是因为后宫没有太后,此事无人做主。


而司马昭立皇帝的时候,后宫是有太后的,这不合规矩。虽说他有和朝臣商议,不过那只是走个形式,司马昭其实是在行废立之事。


自古以来,废立皇帝都是权臣实力的最高体现。基本上做了这事的权臣,下一步就要谋朝篡位了。


可以说,司马昭的这一系列行动,件件都很嚣张,每一件都是在向世人宣告,他要当皇帝。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


所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就是个笑话,真正看懂他心中所想的,真没几个人。


事实上,司马昭这么做,就是为了刺激那些忠于曹氏皇帝、或者反对自己的人,让他们忍不住而起兵反叛,自己暴露出来。


而他会有这想法,则是吸取了司马师的经验教训。


在司马师执政时期,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皇帝曹芳行刺司马师未果。


曹芳是当过大权在握的皇帝的,因此,在司马懿夺取魏国大权后,他一直想着夺回自己昔日的权力。

公元254年,曹芳暗中联络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意图靠他们除掉司马氏。


曹芳甚至许诺,一旦事成,便封夏侯玄为大将军。


可惜,事情还在密谋期便泄露了,于是夏侯玄等三人被处死。


由于曹芳是皇帝,司马师为了政局稳定,不敢杀他,便废了他,改立曹髦为皇帝。


第二件事,是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叛。


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文钦以诛灭司马氏、保护曹氏江山的名义,发起反叛。


司马师亲率大军平叛,当时司马昭就在军中。


期间,文鸯率军夜袭司马师营帐。司马师因为受到惊吓,致使眼疾加重,最后不治而亡。


可以说,正是这次反叛导致了司马师的死亡。


以上两件事,给了司马昭深刻的教训,尤其是第二件,使他意识到,司马氏虽然权倾一时,但是其地位并不算稳固。


这天下还是有很多人忠于曹家,或者对司马氏不满。只不过由于司马氏势大,这些人都蛰伏在暗处罢了。


他们正等待时机,将司马氏一扫而空。

因此司马昭在接替司马师的位置后,才尽可能的表现出高调、嚣张,就是想让这些人忍不住,自己跳出来。


这样,司马昭才好提前将隐患给排除。


就结果来看,他这么做的效果挺不错。


先是诸葛诞忍不住,起兵反叛,被司马昭亲率大军消灭,司马昭还趁机将东吴的援军也击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


后来皇帝曹髦又暗通朝臣,想要刺杀他。事后,那些参与此事或者知晓此事,但是没有及时通报的朝臣,都被司马昭找理由除掉了。


特别是平定诸葛诞之乱的时候,司马昭特意将皇帝曹髦和郭太后带上。表面上看是让皇帝御驾亲征,实际上是担心自己平叛的时候曹髦在后方串通朝臣搞事情。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司马昭一直在提防此类事情。


最终,这些司马氏的反对者们,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误,尝到了苦果。


通过这两件事,魏国反对司马昭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剩下的人,即使对其不满,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了。


而最讽刺的是,那些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人,都以为司马昭会篡位,然而他到死都没有这么做。


原因不难想到,那就是他希望彻底消灭蜀汉和东吴,再行篡位之事。毕竟那些蛰伏起来的反对者到底有多少人,势力有多大,他并不清楚。


万一登他基称帝,内有人起兵反叛,外有蜀汉、东吴支援,那司马氏真有覆灭的危险。

最后总结一下,司马昭执政期间,行事尽可能高调、嚣张,而他这么做是引出那些反对势力,予以消灭。


司马昭的事情告诫我们,很多事情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考虑对方为何这么做,宁可把对方想聪明一些,也不要以为对方比自己笨。


凡事我们多想一层,也许就可以避免大多数祸端了。

肉小多

肉小多

答案:司马昭希望通过一步步的手续,让当时的朝中大臣都成为自己的人,为自己之后当皇帝奠定一定的基础。可以说司马昭在朝堂之上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有着某种企图的,而这种企图就是为了给自己当皇帝铺好路。

事件回顾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也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和一个人产生过一次战役,那次战役叫做权力之争,司马懿的对立方便是曹爽。

关于这一次政变不作过多的阐述,但是此次政变之后,司马懿的势力在朝堂之上成了说一不二的存在。

再往后斯司马懿去世了,司马师也去世了,司马昭掌握了最高权力。

可是当司马昭掌握至高权力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拥有至高权力的直接掌控者,自己的上面还有一位,他也掌握了这个权力,那就是曹魏的最后一代皇帝曹髦。

按理来说这个小皇帝年龄不大,并且就是个傀儡皇帝,但他能够认清现实,他觉得单车变摩托,不如搏一搏。

于是这个小皇帝便发动了另一起政变,此次政变的直接结果就是司马昭更加确定了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没错,这就是事实

其实这个小皇帝发布的另一起政变之前,曾经问过自己的心腹大臣,而心腹大臣否决了,因为现在司马昭的权力太大,根本没有办法与之做对抗。

可是这个小皇帝非常激动地指着心腹大臣说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慢慢的被流传了下来。

简单来讲,当时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朝堂人士,都知道司马昭即将取代这个小皇帝,自己当皇帝。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因为封建王朝的皇权是不容任何人争抢不容任何人抢夺的,如果司马昭不抢,他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很显然司马昭不愿意。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zzlaozhaod

zzlaozhaod

你好,我是史事君,为您解答!

相信很多人对平常的时候都特别喜欢读三国,当然,正所谓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三国本身也是对于历史的一种反映,同时也能看出当时三国争霸时的情景,也能够从中学到一定的东西。那么自然对司马昭也是比较的熟悉,司马昭在当时有多嚣张呢?接下来,史事春秋就来具体说说。

▲ 司马昭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曹髦对于司马昭的评价,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想说明司马昭的野心是非常的大的,就连陌生人都能够察觉出他的野心。当然,这也是历史事实,因为当时在兵变过后,司马家逐渐扩大了相应的势力,这也使得司马昭在当时仰仗着司马家族的实力,从而不断地展现出自己的野心。

▲ 曹髦

当时虽然还是曹魏的天下,在曹髦称帝的时候,司马昭也表现出对于曹髦的不敬,有时还穿着战甲,带着武器进入皇宫中拜见曹髦。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对于皇帝来说,这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但是司马昭就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中。同时,司马昭还把曹髦授予他的领地不屑一顾。因为他觉得在把他封为晋国国君是一种耻辱,这是对于他能力的一种否认。

▲ 网络配图

这些历史典故足以说明司马昭的野心是非常大的,同时也能够看出,当时司马家在权势方面的扩大,这也使得曹魏在后面逐渐的被削弱,从而天下归于司马家族,成就了当时的西晋时代。

(参考史料:晋书、《三国志》)

本文作者/史事春秋: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

bibubibu

bibubibu

天道好轮回啊。

曹操当年迎奉汉献帝,从司空到丞相,再到魏公,魏王。然后曹丕才完成最后一项工作,这是一个完整流程。虽然曹魏土地是曹操自己打来的。

254年,曹芳企图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的大将军,失败后被废为齐王,司马师改立曹髦为帝。

第二年,司马师因病死亡,也没儿子,曹髦下令司马昭驻军许昌,试图让司马昭手下的尚书傅嘏领军回洛阳。司马昭当然不傻,立即亲自带兵回到洛阳。曹髦只能下令司马昭继位大将军(总参谋长),加侍中(诏书审核者),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宰相),辅助朝政,剑履上殿。司马昭竟推辞不受。

高贵乡公曹髦

256年正月,小皇帝再次下令加司马昭大都督,奏事不名。6月晋高都公,封地700里。加九锡,假斧钺。司马昭又不受。

8月,赐黄钺,加封地3县。

258年,曹髦无奈加封司马昭晋公,设晋国,司马昭九次上表辞让,小皇帝只好加封一万户,增三个县食邑,司马昭儿子无爵者全部封列侯。

260年,小皇帝再加封司马昭晋公,司马昭又表示拒绝。

小皇帝每次加封司马昭,都是被司马昭先派人来说,然后再公开表示拒绝。曹髦当然非常不满,更知道第三次加封晋公再设晋国已是不可避免了。

曹髦带几百侍卫、太监讨伐司马昭

所以,260年5月6日,小皇帝秘密准备甲士想在大殿上突然发难,先召集三位姓王的大臣来商议,慷慨激昂说:

司马昭的野心,洛阳城路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就要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

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出门后都去报告给了司马昭。唯一没报告的尚书王经事后也被杀害。

被成济捅死的曹髦,不愧是曹操子孙

当然,小皇帝曹髦到死也没看到司马昭走完这个流程。

264年,因灭蜀之功,新的小皇帝曹奂被迫封司马昭为相国,直接跳过了晋公而加封晋王,加九锡。265年8月,司马昭突然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与晋王爵,12月就接受禅让,建立西晋。

猪油白糖

猪油白糖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