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这是为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中国通史

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吕思勉

[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

[作品]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是指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段,始于东汉的灭亡,终于隋朝的建立,主要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与北朝。本书体例严谨,论证详密,资料丰富,语言简洁。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

王仲荦

[作品]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

严可均

[作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

严可均 辑

[作品]魏晋文学史

本书为“中国文学通史系列”的其中一册,阐述了我国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本书可作...

徐公持

[作品]魏书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临摹教程中的魏书之《张猛龙碑》分册,并详细讲述了魏书的运笔及间架结构特点以及临摹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该书图文并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临摹《张猛龙碑》极佳的辅导材...

沈一草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集解》由民国卢弼编纂,是目前关于《三国志》的最详细注本,为解决读者需求,中华书局根据1957年古籍出版社的排印本影印出版,于1982年12年印制第一版,印数仅数千册,仍难以购得,2006年4月...

卢弼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耍赖小妞

耍赖小妞

曹操的几个儿子中,就以曹丕的行为让人不吃,无论才能智力,武力……他都算不上好。但是,在夺取大位上,他赢了。关键是他有一帮死党。给他出谋划策,把一世英雄的曹操给骗了。曹操给了儿子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司马懿的机会。

曹操不篡汉朝,让他儿子篡汉朝,给司马懿做了榜样。在是在大方向上。在个人问题上,曹丕对待甄宓这件事情上,可以窥探出曹操打下的江山很易改为其他的姓氏。曹丕之所以胜出,就在于心地不好。他对待兄弟姐妹们有如秦二世,他对待其他的人当然就好不了多少。可以说,曹丕是对外大方,对内残暴。看看几个兄弟的生活就知道了。

至于甄宓,这个女人在历史上以美丽和温婉贤淑著称。越是这样的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 命运越是有如浮萍。甄宓的一生说明了这个问题。她究竟有多么美丽,喜欢《洛神赋》的朋友,一定会体会得到。

她是这样的好,曹操们又怎么能放得下心。对于女人,并不上高才捷足者先登就可以长久的。保护女人的依旧是靠势力。所以,好女人一般是被抢来夺去的。甄宓本来是袁绍的儿媳妇。袁绍失败了,一家不保,后宫被夺,给了曹操一家的机会。曹丕以世子的机会,得到了甄宓。连曹操都失望透顶。担当,心头是想,却也做不出扒灰的事。而曹植长大后,有慕嫂嫂的温婉贤淑,所以时时有所流露。引起曹丕的不满。而曹丕又没有才能来化解这些尴尬,他就以常人的办法,把这些东西闷在心里。忍不住就爆发了。以惨无人道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女人,曹丕也实在可悲,贵为皇帝,居然这样的事情也敢干。他回来有个学生,叫贾南风,也这么干过一回。这二人说对上了,也算是一丘之駱了。曹丕把甄宓下葬,以糠塞口,按民间的说法,是有了委屈,到地下也说不出。以发掩面,说无颜见人。那甄宓又有什么委屈说不得,又有什么人见不得。

她怎么也是曹丕的老婆,作为男人 无疑是非常的很失败。而贾南风,把她害死的女人,下葬的时候,是面朝下,背朝天地。她这样干的代价是差一点被废黜皇后位,如果不是他爸爸贾充的功劳,她是被发往金庸城关进冷宫的。但是,曹丕这样干,没有人奈何得了他。贵为皇帝,极度自卑,这是他这种人的命。

黑白灰

黑白灰

河北有甄氏,一女乱三曹。

三国时期有很多美女,我们熟知的有大小乔、貂蝉、樊氏、邹氏、杜氏等。除了貂蝉是虚构的外,其他几人都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个个有“国色”。

甄宓凭借姿色让曹氏三父子反目成仇,可见其魅力有多大,说是三国第一美女都不为过。然而她并没有得到善终,不仅被丈夫赐死,而且下葬时还落得“以发遮面、用糠塞口”的下场,死状可以说非常凄惨。

到底是谁这么残忍,对她下此毒手?“以发遮面、用糠塞口”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甄家有女初长成

公元183年,中山郡无极县甄逸家,诞生了一个女娃。女娃一生出来就十分安静,不哭不闹,于是甄逸给女儿取名甄宓。

公元186年,甄逸去世,甄宓因为思念父亲哭得很伤心,而当时的她只有三岁,家人对她的聪明早慧感到欣慰。相士刘良来她家看相,指着甄宓说:“此女将来贵不可言!”

甄宓八岁那年,院子外来了个骑着马耍杂技的人,甄宓的家人和几个姐姐都跑到阁楼观看,唯独她在家里读书。姐姐责备她,哥哥也笑话她:“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吗?”甄宓回答道:“古代贤德的女子,都会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不读书,拿什么来借鉴呢?”

甄宓十几岁的时候,无极县发生了灾荒。甄宓的母亲趁机用囤积的粮食换了很多金银珠宝,大发横财。甄宓就对母亲说: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母亲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将家中的粮食免费分发给难民。

甄宓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留下寡嫂和侄子。甄宓就常去帮寡嫂干活儿,还帮忙照看孩子。甄宓的母亲和儿媳有矛盾,她常常劝说母亲要对寡嫂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母亲听了大受感动,婆媳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甄宓不仅美貌异常,贤淑更是闻名乡里。时任冀州牧的袁绍听说后,就命人带着重礼来到甄家,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

曹操父子反目成仇

甄宓嫁给袁熙后,恩爱和美。然而这一对儿小夫妻的蜜月期还没度过,袁熙就被父亲袁绍派去幽州担任刺史。甄宓就留在邺城,侍候婆婆刘氏。这一伺候,就是五年。

公元204年,邺城被曹操攻破。曹丕率先来到袁府,看到甄宓披头散发、满脸泥垢,坐在地上哭泣。曹丕问道:“这个女人是谁?”刘氏答曰:“袁熙的妻子。”曹丕赶紧将甄宓扶起来,帮她挽起发髻,又帮她擦去脸上的泥垢,随后曹丕被她绝世的容颜惊呆了。

那一年,曹丕17岁,甄宓已经22岁了。

这时候曹操也进来了,他看着站在儿子身边的美貌少妇,心在滴血。原本他攻打邺城之前,就听说袁家的儿媳长得漂亮,不想被儿子抢先一步。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曹操不好当面发飙,只能顺水推舟,将甄宓许配给曹丕,但从此对曹丕怀恨在心。曹操不喜欢曹丕,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

后宫争斗

甄宓嫁给曹丕后,独受宠爱。但她从来没有恃宠自傲,而是常常劝曹丕雨露均沾,劝他多纳贤良淑德的女子为妾。而对于曹丕其他的妻妾,她则是劝得宠的努力上进,劝对失宠的不要伤心。

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魏略

有一次,曹操带卞夫人出征,途中卞夫人生了病。甄宓知道婆婆生病,寝食难安,经常偷偷地抹眼泪。后来卞夫人回来,甄宓亲自迎接,看到婆婆安然无恙,她悲喜交加,热泪盈眶。卞夫人得知儿媳如此关心自己,也感动落泪,直夸赞儿媳孝顺。

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甄宓都是完美的,她是一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媳妇儿。

那么她和小叔子曹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

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那一天说起。

公元216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以及甄宓的两个子女曹叡、东乡公主都随军而去,当时甄氏因为生病所以留在邺城。当然,曹植也留在了邺城。

公元217年9月,曹操大军返回邺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们看到甄氏容光焕发,更胜以往,于是问道:“夫人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反而脸色这么好,为什么呢?”甄氏笑着回答:“曹叡和东乡公主由卞夫人照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魏略

这件事其实很平常,但却最终让她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后来曹丕又先后纳了几个妾,其中一位叫郭女王。郭女王原本也是官宦之后,父亲曾担任太守,但后来家道中落,被迫寄宿在别人家中,颠沛流离,直到有一天,被曹丕看上。郭女王为人颇有谋略,在曹丕曹植争嗣之中,屡献良策,使曹丕最终胜出。

曹丕登基后,封甄宓为皇后,封郭女王为贵嫔,地位高过其他几个贵人。很显然,甄宓成了郭女王唯一的对手。后宫争斗,就怕别人抓到把柄。而聪明的郭女王,就抓住了甄宓的把柄。

安平郭贵嫔有宠,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资治通鉴

这里说到,郭女王得宠,甄宓有怨言,郭女王在曹丕面前告状,让曹丕震怒,最终杀死了甄宓。

这就令人费解了。甄宓早先贤妻形象崩塌了,她曾经劝曹丕要雨露均沾,还劝慰那些不受恩宠的姐妹们,怎么现在突然就变成了怨妇?曹丕是了解她的,妻子吃醋,他应该高兴才对,为何会“大怒”呢?

很显然,郭女王在曹丕面前说了什么。而曹植和甄宓曾同留邺城,并且甄宓容光更胜从前这件事,成了她诬陷甄宓最有利的证据。

要知道,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不能忍的,就是“头上草青青”。更何况对方是自己的弟弟?于是曹丕一怒之下下令杀死甄宓。甄宓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写了一首塘上行,诗曰: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诗通过追思昔日欢好,抒发了因谗言而与曹丕发生嫌隙的沉痛心情。

甄宓死的前一天晚上,曹丕做了一个梦,梦到一股青烟拔地升天。他就把著名的解梦师周宣召来,问他这梦的意思。周宣说:“天下恐怕会有一位贵女子冤死。”曹丕想到甄宓的诗,慌忙派人去追宣读赐死诏书的使者,然而为时已晚,一代佳人早已香消玉殒。

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三国志

郭女王的下场

甄宓死的时候,死状凄惨,下葬时还被郭女王“以发遮面、用糠塞口”,传闻这样做,是避免甄宓到地府喊冤,让她有冤无处申,而且永世不得超生。

曹丕很快就甄宓忘了,他纵情于酒色,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作为曹丕的嫡长子,甄宓的儿子曹睿继承了皇位。曹睿当上皇帝后,想起母亲去世时的惨状,整日以泪洗面。于是他质问郭女王母亲的死因,郭女王一口咬定和自己无关,让他问死去的父亲。曹睿一怒之下,逼死了郭女王,也以同样的方式下葬:

“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

总结

甄宓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悲剧。从她的塘上行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曹丕的爱是真挚而纯洁的,绝对不可能和曹植发生什么故事。

但后世人觉得她这样的美女,也只有曹植这样的大才子才配得上,所以杜撰了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一句,《洛神赋》真不是曹植写给甄宓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资治通鉴》、汉晋春秋等

酒剑仙: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名人历史故事分享和古典名著解读,欢迎点赞和关注!

CHEN小小米

CHEN小小米

甄宓的一生确实是传奇。

她爸爸本来就只是一个上蔡地区的一个县令,虽然也是一个地方长官,但是在三国乱世时代,这样的官其实多如牛毛,靠兵权说话的乱世中,所谓的县令其实也很卑微。

本一家人生活挺惨的,她爸死的早,生活不易。但是自古以来有一个真理,那就是长得好看总是很容易被上天所眷顾,这句话就落实在了甄宓身上。

受上天眷顾之人

一开始甄宓因为长得好看,直接被算命的,称为有福之人。

魏书》: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

被当时的军阀,袁绍的儿子看上了,乱什么就打仗,曹操和袁绍打官渡之战之后,袁绍败了,古代对失败者是很残忍的,战争失败了,对于袁绍而言就失去了一切,而对于赢家曹操来说就赢得了一切,这一切中也包括袁绍的妻女儿媳。

在三国或者是汉末的时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当时“把失败者的妻女纳入后宫”是一种风尚。比如我们说,曹操就有这个特点,曹操有15个妻妾,只有两人是自己原配,而其余的都是从失败者手里夺来的,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就把张绣的婶娘收入的后宫。

还有著名的名是何晏的母亲尹夫人,这个尹夫人就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后来被曹操收入后宫。

然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有样学样,很像他父亲,当他们攻占袁绍的府邸之后,一眼就相中了姿色绝伦,惊为天人的甄夫人,袁熙是幽州刺史,因为兵败太突然没来得及回来,也就没有把自己老婆带走,所以就便宜给了曹丕。

我们猜想,一方面可能当时确实有这种收集失败者遗孀的风尚,最为关键的肯定还是甄夫人长得非常好看,才会被曹丕一眼就相中了。

资治通鉴》: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所以说,长得好看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太受苦,不要觉得人家有颜值就了不起,历史证明,有颜值是真的了不起,长的好看本身就是一种稀有的资本。

失宠被赐死

袁家虽然国破家亡了,丈夫袁熙最后也被曹操给消灭掉了,但是甄宓依旧可以攀上权势更大的曹家,后来还成为了皇后,生下儿子还成为了皇帝,有人说甄宓幸运,一点没错,她的幸运是天生的,她生来就是被上天眷顾的女人,她的一生也证明一直在被上天眷顾。

但是人总是有缺点的,虽然甄宓人长得好看,又被上天眷顾,但是人总是要老的;尤其是在古代女性的青春颜值,高光时代也就那么十几年,对于君王来说,自然是喜新厌旧,你不再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曹丕自然会选择更好看更年轻的夫人。

这个更好看更年轻的就是郭女王,在军师联盟》中,对郭女王和曹丕的爱情故事描绘的比较精彩细致,郭女王还是司马懿的妻妹,叫郭日照,郭日照自然是比甄夫人更年轻貌美而且又青春活泼,所以很多曹丕的喜爱。你和她待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真不忍,在备受冷落之后,作为女性,她难免会有一些怨恨之言,嗯,无论如何,在古代都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时代,女人都是围着男人转的,所以一旦失去了宠幸,也就失去了一切,几句埋怨和不满,自然也能理解。

但是甄夫人应该知道自己不满在心里或者嘴上说说也就算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写下来啊,更不该寄给她以为对她还有余情的曹丕呀,你以为在男人眼中你的埋怨还像以前一样被当做可爱的撒娇?

甄夫人在当时的邺城给曹丕写了一首诗,本来是寄希望于以这种方式来挽回丈夫的心,是诗中流露了出自己一些苦闷和怨恨的话语,让曹丕觉得非常不满。

郭女王也向曹丕进言说甄妃早有诅咒您的意思,而且她和您的弟弟曹植还有一些不清不楚的联系,于是曹丕在郭女王的枕头风下,一怒之下就下旨赐死甄夫人。

为了不让甄夫人的诅咒生效,他们听信巫师的做法在,在她的尸体上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无法继续在死后堵诅咒皇帝……

儿子成皇帝

但甄夫人最后依旧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儿子曹睿成为了下一代的皇帝,在曹睿登基之后,郭女王就因为恐惧而死,算是为母亲报了仇。

三国志集解》:胡三省曰:为明帝立,郭太后以忧崩张本。

还把自己的母亲封为文昭真皇后,虽然最后死的比较惨,但还算是个传奇的圆满结局。

Megan

Megan

关于三国第一美人,许多小伙伴曾经争论过一段时间。有人说是貂蝉,有人说是甘夫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过根据历史来看的话,貂蝉在正史中不存在,甘夫人以皮肤好而闻名。但是不管怎样,没有一个美人被赞美为神的,只有甄宓赞为洛神,而且也没见有不同意见。可见甄宓之美貌,在当时也是得到人们肯定的。

在建安年间,袁绍为儿子袁熙娶了甄宓。后来袁熙担任幽州刺史,甄宓留在邺城的府邸侍奉婆婆。可见甄宓不仅貌美,而且十分贤惠。到袁绍官渡败后病死,曹操平定冀州。按照野史记载,曹操也久闻甄宓美貌之名,但其子曹丕却捷足先登抢先找到甄宓,并请求曹操准许纳为妻妾。曹操面对此情况,咽了口唾沫,就答应了曹丕。于是甄宓就成了曹丕的老婆。后来,甄宓还给曹丕生了儿女,其子就是魏明帝曹叡,曹叡继位后追封其母为文昭皇后。

但是如此绝色美人,为何会在三十八岁的年纪被赐死呢?按说一个女人在三十八岁正是有魅力的年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还是待人接物的涵养,都过了青涩之期,进入一个身体和心智完全成熟圆润的阶段。所以说,要让曹丕能够舍得下手杀人,必然得有一个更美的人来占据曹丕的内心。那么另一个女人是谁呢?

她不是别人,正是文德郭皇后。文德郭皇后是安平郡广宗人,祖上世代担任县级长官。不过郭皇后的命运也不怎么好,早早就失去了双亲,又生逢乱世,四处飘零,最后流落到铜鞮侯家当奴仆。曹操活着做魏王的时候,郭皇后被选入曹丕的宫中。这个女人非常有智谋,史载其经常为曹丕提出好建议,多被曹丕采纳。所以说曹丕对郭皇后比较宠爱,这就导致了甄宓的嫉妒。作为女人,尤其是后宫女人,嫉妒之事实在很正常,但是甄宓因此说了一些牢骚话。这些牢骚话,各位小伙伴可以自己想象了。但是也正是这些牢骚话,惹怒了曹丕,被曹丕赐死。据说甄宓死时很惨,嘴里被塞满了东西。这也许是对她管不住嘴的最可怕的惩罚。史载曹丕赐死甄宓后,后悔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甄宓已经死了。三国第一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可惜可叹可悲!

婉钘正在努力中

婉钘正在努力中

甄姬,甄宓也,本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妇,号称三国第一美人。她颜值与文采双修,是“一女乱三曹”典故的女主角。

一、父子俩都倾心。

曹丕跟随曹操攻破邺城。进城后,曹丕不顾禁令,闯进袁家。当时,袁家一片混乱,曹丕大叫:“甄氏何在?”刘氏为保住性命,急忙将甄宓推了出去,答道:“在这儿。”甄宓虽满脸泪水,却不掩国色。曹丕对刘氏说:“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

后来曹操也赶来了,见甄宓沉鱼落雁,甚为心动。曹丕看穿父亲的心思,急忙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要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亲予以成全!”曹操不好拒绝,曹丕遂纳甄宓为妾。

以曹操喜欢人妻的癖好,父子俩都倾心

甄宓是完全可能的。

二、兄弟俩都爱慕。

唐代李善在《洛神赋》注解中写道:曹植爱慕甄宓,结果被曹丕抢先。甄宓死后,曹植觐见哥哥。曹丕拿出甄宓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晚上,曹叡两枕头送给曹植。曹植携带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与甄宓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洛神赋》。

甄宓比曹植大10岁。甄宓嫁给曹丕时21岁,曹丕17岁。而当时曹植只有11岁。从年龄上讲,曹植不大可能在曹丕之前就爱慕甄宓。但曹植、甄宓,都富有文采。曹植长大后爱慕甄宓是有可能的。

三、文艺范甄宓斗不过郭女王。

曹丕曾深爱着甄宓。但后来,比甄宓更年轻、更机灵、更老辣的郭女王出现了。曹丕就移情别恋了。

曹丕称帝后迁都洛阳,把甄宓留在邺城,任命为夫人。甄姬觉察到曹丕甩了她,感伤之中,写下塘上行。

郭女王得宠后,为坐上皇后宝座,与张韬合谋魇镇之事,陷害甄宓。曹丕听信谗言,立即下令处死了甄宓。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

塘上行 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释义:蒲生在我的池塘里,叶子繁荣而茂盛。如果依靠你行仁义,还不如我自知。众口铄金,受到谗言毁伤,使你疏远我,与我别离。每次想到你离开,我就独自悲苦。想见你一面,这种思念如此强烈,以致情感郁结伤心脾。思念你常常令我痛哭满面,夜夜无法安睡。请你不要因为豪贤的缘故,丢弃以前的所爱;不要因为鱼肉而丢弃葱与薤。自你离开后,我出门感到苦愁,入门亦感到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在哀鸣,像是在诉说我心中无限的爱恨。

四、子报母仇。

后来,曹丕驾崩,曹叡即位,追谥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曹叡思念生母,心中忿恨,数次哭泣着向郭太后追问母亲死状,郭女王说:”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为什么责问我?应该去怪罪你的父亲。况且你作为人子,怎么能因为亲生母亲杀害后母呢?”明帝听了暴怒不已,于是逼杀了郭太后。甄宓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川行者

川行者

甄氏(公元182年一221年),相传名叫甄宓,后因曹植为其所作《洛神赋》而被后史称为甄洛。今河北无极县人,父亲是上蔡令甄逸,先是婚配袁绍之子袁熙,袁绍兵败后为曹丕所得,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甄氏虽然生于东汉末的乱世,但其家庭为官宦世家,祖上都是汉朝高官,家境厚实,甄氏作为全家最小的女儿,聪明伶俐,活泼调皮,并对文化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古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人通常只能做做女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她没有自己的书房,就偷看哥哥的书籍,用他们的笔墨写字,几位哥哥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她就解释说:以前凡是贤能的女子,都会将古人成功和失败的事例作为前车之鉴,如果我不读书,怎么能学习这些呢?几位哥哥听了她的话大为惊奇,为她的智慧所折服。

甄氏长大后出落的亭亭玉立,姿容绝冠,且知书达理,贤淑孝顺,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尤物是个男人都想拥有,结果芳名远播,为当时大名鼎鼎的地方军阀袁绍所听闻,立即下骋将甄氏娶回许与二子袁熙为妻,但新婚不久,丈夫便外出征战,夫妻俩聚少离多
甄氏还没来得为袁熙生下子嗣,袁氏家族便被曹氏所灭。

公元200年十月,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逃回邺城后便一病不起,两年后便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七岁。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曹丕抢先进入袁府,将甄氏据为己有,'甄氏从此成为曹丕的女人,独宠数年,为他生下儿子和女儿。

公元220年十月,在曹丕的逼迫下,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并将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为妃,另外还送郭嫔妃和李氏、阴氏两位贵人给曹丕。尤其是这位郭妃,与甄氏贤淑善良的性格不同,郭氏长期生活于宫庭,深谙权力游戏,并常替曹丕出谋划策,有助于曹丕的政治生涯,所以曹丕就将郭氏常留于身边宠爱有加。
由此一来,原本受宠的甄氏便被冷落一旁,作为女人,巨大的失落感让其非常苦闷,出于闲愁的心情和对丈夫的不满,也为倾述自已郁闷的感情,提笔写下了塘上行这首诗。她希望曹丕能理解她的心情而回心转意,她错了,身为帝王,喜新厌旧是常态,在加上郭氏的闲言碎语,曹丕最终下旨将甄氏赐死。

甄氏曾求助于婆婆了卞夫人,因为她自以为平常自己以孝道为婆婆所喜爱,可她忘了在帝王家,政治和权力的游戏才是主题,其他都是次要的。更何况曹氏家族惯有的奸诈与冷酷己蔚然成风,卞夫人连两个儿子因权力之争而相互厮杀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怎么可能为一个儿媳出面说理呢?

甄氏只能绝望地自杀,死后还被长发摭面,口塞米糠,具说是不让她去阴间说理申冤。所以说面对尔虞我诈的环境,善良就是一种自虐,贤淑就是被人利用的一把枷锁。

Forrestcai

Forrestcai

三国时期的甄宓可谓是绝色美女,他曾经是袁熙的小妾,后来被魏文帝纳为妃子,而且还是魏明帝的亲生母亲。甄宓这位美女不仅长的好看,而且还能歌善舞,文采还很好,曾写了一篇塘上行,流传至今。然而这名绝世美女,遭到了老天爷的嫉妒,红颜薄命,被魏文帝狠心的杀死,而且还用她的头发遮住的脸,用糠塞到嘴里,这可是一种耻辱的下葬的方式,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甄宓出生在大臣的家族里,从小就是受人宠爱,还是当时非常出名的才女,在她15岁的时候,就被袁熙看上了,纳为了妃子。在六年以后,曹操带领着大军打入了邺城,他也早就听闻甄宓是个美人,所以就想霸占她,可令曹操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曹丕先下手了,这就让曹操感觉很蛋疼。

曹丕当时杀入了袁府,发现了甄宓这位美女躲在地上哭,就上前擦掉甄宓脸上的灰,看到了倾国倾城的颜值,一眼就相中了,告诉甄宓不用怕被杀了,今后你就是我的妻子,所以曹丕就和曹操说了这件事情,曹操心里就是策马奔腾,非常不愿意,但也是很无奈,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甄宓曹丕两人结婚之后,非常恩爱,而且甄宓还给曹丕生下了一个儿子,更加的得到了曹丕的宠爱了。

后来曹丕当上了皇上,又去率领大军打天下,让甄宓留在了邺城,从这以后,甄宓的命运也开始了改变。在曹丕征战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个年轻的美女,早就把甄宓给忘了,甄宓也就失宠了,她把所有的情绪都写在了诗上,表达自己的悲伤感情,可没想到就因为这首诗,导致了以后被曹丕赐死。

这首诗被当时得宠的郭贵妃知道以后,就开始对甄宓进行恶言打击,并且告诉曹丕说甄宓公开指责曹丕,还说了很多抱怨的话。本来曹丕就已经厌烦了甄宓,加上听到的谗言,就一气之下处死了甄宓,而且甄宓死了以后,郭贵妃还想羞辱她,就让甄宓以头发盖脸,把糠塞入嘴的方式下葬,真是一个恶毒的女人,不过恶人有恶报,这个郭贵妃最后也是以这种的形式死去了。

yongyyy

yongyyy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这是三国时期曹植最著名的那首《洛神赋》,是他为了悼念自己的嫂嫂甄宓而作。

甄宓(183年1月——221年8月),又称甄夫人或者宓妃,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在儿子曹叡即位后,他替父追封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

关于曹植和甄宓的流言蜚语古来有之,甚至于,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还作无题四首: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其中,“宓妃留枕”的故事,说的就是甄宓把自己镶金的玉枕留给了曹植。不过,这个玉枕并不是甄宓亲手交给曹植的,而是甄宓过世一年后,魏文帝曹丕当众将它赐给了曹植,借此来羞辱弟弟对甄宓的不轨之心。

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多野心,只是由于被曹操太过宠爱而牵涉进了储位之争,由此开始兄弟结怨。

曹植剧照

在被兄长曹丕公开羞辱后,尽管曹植五内俱焚,但看到玉枕后还是如获至宝,一路上睹物思人。回到自己封地后,曹植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地提笔创作了感甄赋。

曹丕驾崩后,他和甄宓的儿子曹叡登基继位,史称魏明帝。曹叡并不受曹丕器重和宠爱,但他与母亲甄宓感情深重,即位后觉得感甄赋虽辞藻华丽,蕴含真情。但是,自己的叔叔惦记自己的母亲,总归有辱皇室的体面,于是下令改名为《洛神赋》。

结果,此事却在民间更加传播,皆言甄宓冠绝天下,由洛神转世而来,她“洛神”的美誉也因此而得名。

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努力还原这个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子——甄宓。

一、甄家有女初长成

河北甄家本是世家大族,传承到甄逸这一代时已经不再显赫,只做了上蔡令(当地县长)。甄家共有三子五女,长子甄豫早逝,次子甄俨和三子甄尧都是举孝廉出仕;五个女儿分别是甄姜、甄脱、甄道和甄荣,最小的女儿甄宓。

甄宓从出生起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甄宓更加异于常人,远远强过自己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从六七岁起,她就显得非常懂事,说话做事都沉稳持重,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

由于家中有哥哥们读书学习,所以甄宓很小便初通文墨,而且还乐此不疲,反而对针织女红不太上心。兄长挖苦她“不务正业”,甄宓却以“不读书,何以明是非?”来回怼。

而事实上,甄宓自幼的读书学习并没有白费,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面对东汉末期的乱局,甄宓劝谏母亲不要贪图金玉钱财,而要开仓救济周围的穷苦百姓,得到了甄家上下的一致认同。甄宓的一席话,也算为那个惨无人道和饿殍遍野的乱世增添了一丝人情味。

而关于甄宓,还有一件事能准确反应出她的人物性格。据魏略记载:

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

甄母老年丧子,实属人生大不幸,故而行为举止难免会有所偏失,甚至伤害到了同样因为丧夫而导致不幸的寡媳。年仅十四岁的甄宓却能换位思考,劝说母亲应该更加善待自己的嫂嫂和侄子。由此可见,甄宓是一个通情明理之人。

二、袁夫人变成曹夫人

建安二年,孔融以天子符节代汉献帝出使邺城,加封袁绍为大将军,并赐符节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个州的事务。至此,袁绍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一支。

既然兼领四州之地,中山无极恰属于袁绍的地盘。对于域内的风土人情和各种才俊,袁绍倒也心知肚明,于是才色双绝和秀外慧中的甄宓自然进入了他的视线。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由袁绍和妻子刘氏做主,袁家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为妻。

在袁家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袁谭跟随袁绍南征北战并屡立战功,成为最有权势的一个;三子袁尚相貌俊美,颇有乃父之风,深得袁绍和刘氏宠爱。以上两子,是袁绍嗣位的强有力竞争者,唯独次子袁熙,是三个儿子中最不被看重的一个。对此,甄宓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认命。

曹操剧照

一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加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使之一举成为最强的一股势力。

而兵败后的袁绍,只得狼狈逃回了自己的大本营邺城,没过多久就在气急败坏之下吐血而亡。袁绍死后,邺城中却没有继任主帅,情势更加混乱。

由于袁绍在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之间左右摇摆,始终没有明确嗣位人选。为了避免激化矛盾,他竟然将三个儿子全部派出,长子袁谭驻守青州,次子袁熙驻守幽州,三子留守冀州,但并不在邺城内。

这样看来,袁绍最后选定的接班人是幼子袁尚。长子袁谭自然忿忿不平,竟然主动联络曹操,请求他攻打邺城。眼见兄弟反目,曹操自然乐得做顺水人情,立即出兵包围了邺城。

袁尚本就是一个“金漆马桶”,眼见曹操大兵已至,竟然不去救援邺城,不管尚在邺城的袁家老小,包括自己的母亲刘氏。反而,他亲率重兵前往青州去与袁谭大打出手,以命相搏。

于是,曹操趁着邺城守备空虚和人心涣散之际,轻而易举的攻占了邺城。于是,袁家的男女老少,包括袁绍的妻子刘氏,袁绍的儿媳甄宓等人,都变成了曹操的俘虏。

曹丕剧照

在攻入邺城时,曹操下令士兵包围袁家府邸但不准入内。直到曹丕赶到后,他才率先进入袁府内院,第一次见到了甄宓,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果然,名不虚传!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中,罗贯中这样写道:

曹丕率军擅闯袁绍府,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上前举剑欲杀,却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

曹丕深知自己父亲曹操好色的秉性,历来喜欢淫人妻子。所以,他抢先出手,向父亲曹操和母亲卞氏提出求娶甄氏。曹操尽管垂涎甄宓的姿色,但却不忍和儿子争夺,只得答应这桩婚事。时年,曹丕十七岁,甄宓二十一岁。

三、新婚燕尔生活甜蜜

作为“建安三曹”之一的曹丕,其文采纵然不如曹植,但也称得上是一个才子。《燕歌行》: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相比于曹操诗词的雄浑,相比于曹植诗词的灵动,曹丕的诗词中更多显现出一种明媚和柔和的基调。明代文学家钟惺曾用“婉娈细秀”来评价曹丕,更有人评价曹丕的诗词“沁人心脾而又勾魂摄魄”。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评述: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曹丕和甄宓剧照

与曹丕这样的人生活, 甄宓在新婚后的生活还是甜蜜的,基本可以称得上是琴瑟和谐与夫唱妇随。婚后第一年,甄宓便为曹丕生下了他的长子曹叡,也成为了曹操的长孙,变相地为曹丕的夺嫡争储加分助益。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每当曹操和曹丕外出征战,甄宓总是尽心竭力的照顾婆婆卞氏,深得曹操父子的感动。在古代,妇德是极其重要的,而妇德最大的体现就在于绝不专宠,更不恃宠而骄。

为了给曹氏一族增加子嗣,延绵后代,甄宓不断规劝丈夫曹丕多多亲近其她女子。或许因为太过宽容和放纵了,曹丕在这期间纳入其她的姬妾,比如郭女王。

郭氏(184年4月——235年3月),字女王,南郡太守郭永的次女,早年就失去父母,家中兄弟皆丧。她只身在乱世中闯荡,曾暂避于铜鞮侯府中充作歌舞姬,因为精通舞艺和姿容美貌而被选入魏王府,成为了曹丕的妾室。


曹丕和甄宓剧照

不过,在新婚时期曹丕和甄宓的夫妻感情是非常和谐的,任何妾室或者女子都无法代替她在曹府的地位。

四、夫妻嫌隙开始出现

起初,曹丕是完全因为甄宓的美色而被她吸引,进而陷入到无法自拔中,成就了甜蜜的婚姻生活。不过,随着激情的退潮,曹丕逐渐对于甄氏曾经嫁人之事心怀芥蒂,越来越不舒服。

甄宓剧照

而甄宓的内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第一次领略曹植的风采,是在铜雀台落成之时。当时,曹操意兴阑珊,大宴群臣于此,并命诸子以铜雀台为题当场作赋。

曹丕等人虽然勉强成文,但意境和词藻皆不能令曹操满意,唯有曹植的一首铜雀台赋语惊四座,令曹操交口称赞,同时也使得甄宓被他的才情所完全折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此后,甄宓对于自己的小叔子曹植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对于他的放荡不羁表现出了更多的宽容。文史不假个人认为,虽然没有曹植创作铜雀台赋的准确时间,但至少应在赤壁之战前。

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曹植生于192年,而铜雀台落成后曹操出兵南下,至少还需要数月的准备时间。这样算下来,曹植作铜雀台赋的年龄也就十五岁左右。

甄宓剧照

对于当时已经二十五岁,并且结过两次婚的甄宓而言,应该不会寄情于十五岁的小叔子。她对于曹植的崇拜或者仰慕,也只停留于诗词歌赋而已。

但是,曹丕却不这么认为。他开始怀疑一切,既怀疑甄宓移情别恋于曹植,又怀疑曹植对甄宓存有非分之想。只是,正处在激烈的夺嫡之争中,他实在没有精力分心。

五、洛神甄宓香消玉殒

220年,曹操逝世。在临终前,他担心“废长立幼”会出现袁绍那样的分崩离析局面,故而选择长子曹丕作为魏王世子。


曹丕篡汉

曹丕继任魏王后不久,立即安排华歆等人联名上奏汉献帝,劝其禅让皇位。汉献帝在无奈之下,只得宣布结束两汉四百多年的国祚,禅位于魏王曹丕。

同年底,曹丕登坛受禅称帝建立大魏,史称魏文帝,同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接下来,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曹丕犹豫了。

曹丕最早的原配任夫人因为性情刚直,极不受曹丕宠爱。甄宓入府后,任夫人更加嫉妒无常,曹丕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休掉了任氏并顺理成章的把甄宓立为继任妻子。

现代史学界对当时甄宓的身份究竟是妻还是妾仍然存在异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便甄宓是妾,也要比郭女王早入曹府。况且,她还诞下了曹操的长孙和曹丕的长子曹叡。无论如何,甄宓都应该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并且得到了曹氏宗亲和世家大族的支持。

为了减轻阻力,曹丕选择暂时不册立任何人为皇后,但却册封郭女王为贵嫔,随同自己一起移居洛阳,地位仅次于皇后等同副后。

而可怜的甄宓,却被曹丕继续留在邺城,并且还与自己的儿子曹叡分离。

在遭到曹丕的公开羞辱和无情冷落后,甄宓没有委曲求全,反而使得自己积压已久的怨气彻底爆发,甚至还创作了一首塘上行。谁知,这首诗不但没有挽回曹丕的心意,反而成为甄宓之死的导火索: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读完塘上行后,曹丕已经对于甄宓彻底死心,再不抱有缓和夫妻关系的希望,只是顾念自己的长子曹叡才没有进一步的发落。


曹丕和郭女王剧照

而就在此时,郭女王却落井下石,她利用曹叡不足月所生的事实,诬称甄氏是在怀孕之后才与曹丕结婚,曹叡极有可能是袁熙之子。

对此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曹丕自然不敢怠慢。在他南征孙权时,故意取道邺城,当面质问甄宓。

终于!甄宓完全爆发了,她不仅怨恨郭女王的阴险歹毒,更加怨恨曹丕的冷酷无情,竟然毫不顾及曹丕的九五之尊,与之大吵一顿,夫妻彻底决裂。

曹丕返回洛阳后,对此事越想越气,加之南征孙权无功而返,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秘密赐死。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甚至于,甄宓死后还落得“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的下场,即下葬时头发披散完全遮盖住脸,口中被填塞满米糠等物。据说,这种处罚最残忍,即便到了阴间也无处诉说自己的冤情,甚至于无法投胎转世。

六、明帝曹叡替母报仇

甄宓死后,曹丕正式提出册立郭女王为皇后。然而,立即就遭到了曹氏宗亲和世家门阀的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正妻刚刚过世;二、郭氏出身低贱;三、郭氏一无所出。

郭女王非常有谋略,她立即以退为进,向曹丕上表进言,表示自己的德行、节操、出身都不足以堪当皇后。结果,之前还在犹豫是否再缓两年立后的曹丕,却在郭女王表态后,坚决顶住了所有的阻力,正式下诏册立了郭女王为皇后。

黄初七年,年仅四十岁的曹丕就驾崩于洛阳的嘉福殿内。临终前,由于其他皇子年龄太幼,他最终决定册立甄宓的儿子曹叡为太子,并由郭女王辅政。

曹叡剧照

即位之初,曹叡表现得非常恭敬,他尊自己的奶奶卞氏为太皇太后,尊自己的养母郭氏为皇太后,而且还对郭家屡屡封赏。

但是,曹叡一直都对自己母亲甄宓之死耿耿于怀。没过多久,他就替父追封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并且开始为母亲翻案,将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宓为皇后的郭女王,甚至逐渐萌生了杀机。

青龙三年(235年),在魏明帝曹叡的逼迫下,郭太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一岁。在她死后,想到自己母亲当年的惨状,曹叡同样下令也对郭氏“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才准许下葬。

赵涤生

赵涤生

因为曹丕认为她与自己的弟弟曹植有染,所以在她服毒自杀后因爱生恨命人已发遮面,以糠塞口。

甄宓,本是三国时期一角色美人,在嫁与曹丕为妻之前,原是已经嫁为他人妇的了,奈何自己的丈夫兵败于曹操父子,甄宓看到丈夫一家兵败欲自杀,后被曹丕阻止自杀未遂。

被曹操父子带回曹营后,一直生活在曹家,因曹植善诗文,多关心,便于曹植心生爱慕,可惜天不遂人愿,曹操把其赐婚自己的儿子曹丕。

嫁与曹丕后夫妻相敬和睦,直到曹丕称帝后,对自己的弟弟曹植多有不满之处,便责罚关押曹植,甄宓不忍看着他们兄弟相残便经常劝说曹丕。

曹丕因此很恼火便冷落甄宓,再说曹植诗文才情俱佳,仰慕甄宓于心,经常写文章与甄宓,还为她写下经典诗作《洛神赋》。曹丕知道后就更是恼怒便怒斥甄宓,甄宓心灰意冷喝下毒药自杀了,恼羞成怒的曹丕便让人已发遮其面,以糠塞口下葬。可惜了这样一代美人,终是红颜薄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以上内容为个人愚见,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讨论。

kesuma

kesuma

说起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家估计想到的都是大小乔以及貂蝉吧!毕竟有帝王为了争夺她们而引发了不少大战。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那就是曹丕的夫人-甄宓。

甄宓-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她三岁丧父,相传甄宓出生之时,发生异象,她母亲生产之后,模糊之间看见一白发仙人进入产房,还拿了一件玉衣盖在甄宓身上,之后成长过程中,家里人经常都仿若看见甄宓盖着玉衣休息!大家都说甄宓命格不凡,以后必将是大富大贵之命。

话说建安中期,甄宓由于姿色绝伦,嫁给了袁绍次子袁熙,后来邺城被曹操攻陷,曹丕无意间看到了甄宓,不由惊为天人,后曹操做主,将甄宓赐给了曹丕为妻!后曹植见到甄宓对她也是念念不忘,并且做了一首千古流传的《洛神赋》说的就是甄宓了!

曹丕和甄宓在新婚初期两人也是恩爱非常,甄宓后来陆续生下了一儿一女,而曹丕也登上帝位,人生如果一直这样也算是圆满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甄宓由于年岁渐长,姿色也不如以前,曹丕渐渐的开始宠信其他嫔妃,而冷落了甄宓,甄宓想到以前对她极其爱护的曹丕现在移情别恋,伤心之际做了一首塘上行由此抒发心理的郁闷,曹丕听后心里阴郁:"哪个帝王后宫没有无数女人,你这个善妒的女人,我对你这般好,还怨恨我?"

由于当时还未立后,一群嫔妃为了登上后位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有位郭贵妃(后来的郭皇后),极得曹丕宠幸,她在曹丕酒足色饱之际吹枕边风,说甄宓早产生下的曹叡,外传并非曹丕亲生子,而是袁熙之子,曹丕一听大怒,下诏派人送毒酒让甄宓自尽。然后搂着郭贵妃呼呼大睡。

酣梦之际,隐约做了一个梦,梦里一缕青烟平地而起,有声音说,有个高贵女子被人冤枉,即将死去!曹丕惊醒,随即派人追到甄宓处想要收回成命,可惜晚了一步,甄宓已饮毒酒身亡。

曹丕后来知道误会了甄宓非常自责,夜夜噩梦,郭贵妃出了一个主意,说人死后只要头发遮面,口塞糟糠,就算到了阎王殿也无人认识,嘴巴塞糠也无法出声告状。曹丕为了安心,就让郭贵妃自行处理了!

这就是为什么甄宓死后头发遮面,口塞糟糠的原因,一代美人死后被如此践踏,也是天可怜见。所以后来郭皇后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死去,算是报应了!

我是小爬,喜欢正史的严谨,也喜欢野史的精彩,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指教,多关注!我必会回访,谢谢

cinplex

cinplex

关于这个马伯庸有一个大脑洞,大概是说曹睿应该不是曹丕的孩子,因为时间对不上。曹丕从袁术那强过来甄姬时就已经怀孕了,孩子大概是袁术的。曹丕肯定是知道的,甄姬也明白。曹丕为了皇位跟甄姬达成交易即设计用美色勾引曹植造成丑闻废之,甄姬保住孩子曹睿和其地位。所以有了后来曹操带全家出去打仗一年多连孙子都带走了,就留下曹植和甄姬守城。然后。。。后面的大家就都知道了。

小葙

小葙

作为三国时期能够和貂蝉一争高下的绝色美女,甄宓可以说是智慧和美貌的化身,她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善解人意,他的小叔子曹植为了悼念她,更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感甄赋(后因魏明帝觉得虽然辞藻华丽,但是有伤皇室颜面,改名为《洛神赋》)。

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最终却被曹丕亲口下旨赐死。那么她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接下来,学史力行为您努力还原这个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子——甄宓。

甄宓出身于河北省无极县,家族原本是达官显贵,传到甄宓父亲这里开始家道中落,甄逸只做上了上蔡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是历代家人中职务最小的官员。

甄家共有三子五女,甄宓是最小的女儿,从出生起她就是个传说不断的奇女子。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每天在哄睡她后家人离开,夜间总会发现有一件玉衣盖在她身上,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衣服到底是哪里来的,一时间家人都觉得十分的奇怪。

在后来甄宓长大后,有个江湖相士刘良在看了甄宓的面相后,不仅没有收钱,反而行跪拜大礼,预言甄宓日后必定贵为天人。

那个时代的人对封建玄学有着根深蒂固的迷信,在听了刘良的一番话后,家人对甄宓更是另眼相看,认为甄宓日后一定是皇后的接班人,不仅是百般宠爱,平日里对她连玩笑都不开,一切都参照宫廷礼仪来培养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甄宓就开始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很小年纪的她不仅格外的懂事,而且说话办事都少年老成,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彰显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由于古代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很多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嫁人后只要懂得针织女红,相夫教子就行了,所以平日里对女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灌输一些手工类的知识,文化方面则没有太高的要求,基本上是识字就行了。

但是甄宓则不同,很小的时候她见家中的哥哥们每日里摇头晃脑地背诵诗书,也跟着有样学样,日子久了不仅精通诗书,在水墨丹青上也颇有造诣,唯独不感冒的就是针织女红,兄长们为此多次嘲讽她不务正业,她去回怼道“不读书,何以明是非?”

而事实上,自幼饱读诗书的甄宓很早就懂得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东汉末期各路势力群雄争霸,百姓的生活势如水火,当时甄母借此机会大肆敛财,毕竟是一家之母,担负着照顾一家人日常生活的责任。

甄宓则是劝谏母亲在乱世之下不要贪恋钱财,在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多多接济周围穷苦的百姓,这番话下来不仅得到了当时甄家的一致认同,更是让很多百姓在乱世之下感受到了甄家人的济世胸怀。

此番侠义之举在当地一时间传为了佳话,也让她在百姓口中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建安二年,袁绍在群雄之中异军突起,势力遍布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个州,而无极县也是袁绍的管辖范围,作为州长的袁绍对当地的人文风土自然是了然于胸,才色双绝的甄宓自然也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当时的袁绍年事已高,本想着纳甄宓为妾,无奈家中的母老虎刘氏从中作梗,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甄宓娶进家中,嫁给了次子袁熙。

袁熙是袁家三子中最不成器的一位,虽然没能继承父亲袁绍的大业,但在阴差阳错下却成了人生的赢家,成功赢取了甄宓这位白富美的娇妻。

虽然当时的甄宓对此婚事颇有异议,但是无奈形势不如人,在父母的劝导下只能无奈接受。

就在甄宓进入袁家不久,风头正劲的袁绍迎来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一场在曹操主导下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打碎了袁绍称霸中原的梦想。

兵败后的袁绍如同丧家之犬般逃回邺城,不久就因心头抑郁吐血而亡,由于平日里袁绍在选择接班人时在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之间一直犹豫不决,此次突然突发疾病,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袁绍死后没有了继任主帅,让本迫在眉的情势更加的混乱。

袁绍在生前最喜欢的就是幼子袁尚,夫人刘氏为了达成夫君遗愿,在袁绍死后站出来力挺袁尚作为主帅。

此举让作为长子的袁谭极为不满,在和母亲刘氏争吵无果后,一时间居然产生了鱼死网破的想法,主动联络了曹操,请他带兵攻打邺城。

一直头疼如何吞掉袁家军曹操接到了这个消息,当时是喜出望外,万万没想到袁绍的儿子们居然在这个时候起了内讧,立即派重兵将邺城为了个水泄不通。

知道了曹操此举是出自袁谭之手,袁尚第一时间没有带兵去解救邺城的袁家老小,包括他的母亲刘氏也在其中,反倒是率领重兵跑到了青州,和自己的大哥袁谭以命相搏。

有了袁尚不计后果的兄弟内讧,邺城自然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袁家后院的男女老少给接管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也在接管之列。

攻入邺城后,曹操做了一个让他后悔的决定,那就是让士兵围住了袁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攻进去。

也许是要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直到曹丕赶到后,他才和儿子一同走进了袁府。当看到传说的第一美女甄宓时,一向喜欢淫人妻女的曹操眼睛都亮了,甄宓满足了所有男人对美女的幻想。

正所谓知父莫过子,曹丕自然知道父亲的本性,在将甄宓带回去后,没等到曹操开口纳妾,他就先声夺人,向曹操和母亲提出了迎娶甄宓的请求。

这番操作堵住了老子的嘴,虽然曹操也对甄宓姿色垂涎三尺,但是为了一个女人和儿子反目,碍于颜面的曹操还是做不出来的,只得无奈应允了这门婚事。

就这样,当时十七岁的曹丕迎娶了二十一岁的甄宓。虽然史书中将曹丕描写的心狠手辣,但是那是后来称帝的曹丕,在和甄宓结婚时曹丕年仅17岁,一个弱冠之年的少年纵然是有坏心思,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婚后二人的生活还是很甜蜜的,经常是妇唱夫随,很快甄宓就为曹氏一族添丁生子,产下了长子曹叡,不仅在曹家站稳了脚跟,还为曹丕日后的权利争夺提供了助力。

不甄宓仅在生活上将曹丕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婆媳关系也殚精竭虑,每当曹操和曹丕外出征战,甄宓总是尽心竭力地照顾婆婆卞氏,将古代妇女的贤淑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经常在外征战的曹氏父子极为感动。

为了能够让曹氏子孙绵长,甄宓放弃了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独占欲,经常劝导曹丕多多留意温柔贤淑的女子,如果深得其心就可以纳妾。

甄宓这般操作看起来是大气异常,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广纳妾的建议,给自己日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没有那个男人是不偷腥的,能够光明正大自然更好,曹丕果断听从了甄宓的意见,随后不久就将郭女王纳入帐中,成为了妾侍。

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的次女,在幼年时父母双亡,成年后一人只身闯荡于乱世之中,后因年轻貌美和精湛的舞艺被选入了魏王府,在一次祝酒舞蹈表演中被曹丕相中,成功跻身为曹丕后宫一员。

随着郭女王的加入,曹丕对年龄偏大的甄宓开始激情消退,转身投入郭氏的温柔乡,在郭氏的有意灌输下,曹丕对甄宓曾经嫁过人的事情心怀芥蒂,成了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

后来曹植的出现成了甄宓之死的导火索,在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植的一首铜雀台赋浑然天成,让众人无不为之文采折服,就连曹操对此也是赞不绝口,甄宓也在那时成了曹植的小迷妹,对他青睐有加。

才子佳人一直以来都是不变的爱情主题,在铜雀台之后,甄宓和小叔子曹植平日里的沟通也越加频繁,作为嫂子的甄宓自然不会对小叔子移情别恋,更多的应该是对曹植文采的仰慕。

但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在有心人的恶意操作下,很快就传到了曹丕的耳朵里。

曹操骨子里多疑的基因开始在曹丕体内发作,他开始怀疑弟弟和妻子之间有着不正常的关系,但是当时的曹丕正在众多子嗣之中竞争帝位,把江山看的重于美人的曹丕无暇分心此事。

220年,曹操逝世,在临终前他没有步袁绍的后尘,直接立下遗诏,长子曹丕成了魏王的继承人。

曹丕继任魏王后不久,在其威逼利诱下,汉献帝迫于无奈,只能拱手将老祖宗留下的基业让给了曹丕,同年底曹丕建立大魏,史称魏文帝,

既然有了自己的国家,那么就不能没有母仪天下的皇后,可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曹丕犹豫了。

到底是立甄宓为皇后,还是立郭女王为皇后,这让曹丕纠结不已,如果从时间上来看,甄宓自然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可是怀疑自己被绿的曹丕却不想立甄宓为皇后。

他做了一个让人没有想到的决定,将皇后的位置空缺出来,却将郭女王册封为了贵妃,虽然不是皇后,但是也是皇后的有力竞争者。

而此时被蒙在鼓里的甄宓还独身一人留在邺城,与自己的儿子曹叡两地相隔,事后得知曹丕的所作所为后,甄宓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将多年来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彻底地爆发了出来,颇有文采的她甚至写出了塘上行来挽留曹丕对自己的爱。

让她没想到的是,曹丕在看完塘上行后,彻底对她死了心,在缓和夫妻关系不在抱有任何期望,只是念在曹叡的面子上才没有追究此事。

可是最毒不过妇人心,一直在观望的郭女王趁此事开始落井下石,她拿出了曹叡出生时不满十月的事情,诬称甄宓是带子改嫁曹丕,曹叡极有可能是袁熙之子,曹丕成了便宜公爹。

这件事让曹丕心中怒火中烧,在出征时路过邺城,特意当面质问甄宓。

终于!面对着曹丕的羞辱和郭氏的陷害,甄宓亲手扯下了夫妻之间最后的遮羞布,完全不顾及曹丕九五之尊的身份,当着众将士的面和他大吵了一架,把曹丕的脸面踩在脚底下一顿摩擦。

返回洛阳后的曹丕心中越想越气,加之南下征讨孙权无功而返,百般不顺之下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秘密赐死。

在甄宓死后的当晚,曹丕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为了能解惑,他请术士为其占卜,术士占卜称天下有贵族女子冤死。

为了防止日后有损大魏国运,曹丕按照按术士讲的破解之法,在甄宓下葬时,让她“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这样即使甄宓到了阴间,也是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自然也就无从伸冤了。据说这种处罚最残忍,被如此下葬的人甚至于在后世无法转世投胎。

甄宓死后,曹丕不顾亡妻尸骨未还,居然提出了册封郭氏为皇后。

但是立即遭到了朝中众人的反对,主要的理由有二:一、正妻尸骨未寒,立后恐有不妥;二、郭氏出身低贱,身份难以服众。

此时心机婊郭女王玩了一手以退为进,主动向曹丕表示自己的德行、节操、出身都难以担负皇后的重任,说到后来更是哭得梨花带雨。

在郭女王一番高水准的艺术表演之后,本在犹豫的曹丕顿时觉得郭氏深明大义,挡住了所有了压力,正式册封了郭女王为皇后。

黄初七年,时年四十岁的曹丕就驾崩,临终前也许是对甄宓心怀愧疚,他最终还是在众多子嗣中将曹叡立为太子,由皇后郭女王辅佐执政。

即位之初,势单力薄的曹叡表现得十分谦恭,每日都要给自己的的奶奶卞氏请安,更是将养母郭氏尊为皇太后,还对郭氏后人加官进爵。

虽然表面上皆大欢喜,但是自己母亲的死一直是曹叡心里的坎。

在独立掌权开始后没过多久,他就亲自下诏将自己的母亲甄宓追封为文昭皇后,并且开始为母亲翻案,在他的逐步运作下,甄宓之死的所有矛头全都指向了郭女王,甚至逐渐萌生了杀机。

青龙三年(235年),在魏明帝曹叡的逼迫下,时年五十一岁郭太后自杀身亡。

在曹叡的授意下,死后的郭女王也享受到了甄宓下葬时的待遇,同样是“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才准许下葬,曹叡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报了仇,而甄宓也因曹植的《洛神赋》而流传千古,她“洛神”的美誉也因此而得名!

嘉乐

嘉乐

甄宓被赐死是曹丕的决定,但甄宓死后的“发遮面,口塞糠”不是曹丕的意思。是后来郭皇后搞死了甄宓,主要是防止甄宓死后伸冤。


在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中添加了《魏书》对甄宓之死的记载,但《魏书》中只说“会后(甄宓)疾遂笃,”,又说文帝曹丕闻讯“帝哀痛咨嗟”,对甄宓之死含糊其辞,似乎在掩盖真相,《魏书》中说曹丕要为甄宓进皇后位,但甄宓认为自己没有皇后的才德,就是不接受册封“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裴松之认为《魏书》在故意淡化甄宓的死因,没有展开说。

“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於是,异乎所闻於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

总之,裴松之认为《魏书》没真正讲清甄宓死因。

无论是何种历史记载,都说甄宓生前十分贤德。裴注三国志中,引用魏略中的话“后(甄宓)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这应该是事实。甄宓生前无皇后之名,都是死后追封的。



陈寿在《三国志》卷五文德郭皇后中明确说甄皇后(甄宓)的死与郭皇后有很大关系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陈寿没有展开说郭皇后具体在甄宓之死中发挥什么作用。

在《资治通鉴》魏纪一中也有言“(曹丕)即皇帝位,安平郭贵嫔有宠,甄夫人留鄴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甄宓)死。”这也说明甄宓的死与后来的郭皇后有极大关系。而且《资治通鉴》中明确指出甄宓因为失宠有几句怨言。这话传到了郭后耳朵里,正得宠的郭后又把这些话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曹丕,曹丕就赐死了甄宓。

在《三国志》方技传中周宣给魏文帝解梦时,周宣直接往甄宓被赐死一事身上靠,

“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这说明当时虽没人敢直接为甄宓鸣冤,但臣子普遍认为甄宓是冤死的;周宣利用梦境巧妙地说出甄宓蒙冤一事,曹丕既然后悔赐死甄宓一事,为什么没有深查此事?总之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曹丕追查这件事。

同样是在《三国志》中,陈寿明确记载郭皇后为曹丕赢得帝位发挥了很大作用“文帝定为嗣,(郭)后有谋焉。”等曹丕继位后,这应该是郭得宠的重要原因。再后来甄宓死后的黄初三年,曹丕想把已经是夫人的郭女王立为皇后。可这遭到臣子的反对,中郎栈潜就向曹丕力陈立皇后的标准,讲历史,其实就是在委婉的说郭女王不堪作为皇后,中郎栈潜虽然认为皇后应该出身豪门大族,而看不起出身地位的郭女王,并认为郭女王不够贤德,恰恰甄宓贤德,而又刚被赐死,似乎就是从甄宓被赐死的事看出来的,有为甄宓鸣不平的意思“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资治通鉴》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后来郭女王对曹丕说了一番话“妾无皇、英釐降之节,又非姜、任思齐之伦,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其实这就是在回应中郎栈潜。不出意外曹丕还是把郭女王立为皇后了。

在汉晋春秋中记载了甄宓死后的,被发遮面、口塞糠下葬“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这样的记载不多,《三国志》中也没言及此事;但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中却引用了魏略的话言及此事。其中就明确说甄宓就是郭后搞死的,按理来说人都搞死了,应该罢休了。可是古人知识匮乏,特别相信生死轮回;郭皇后最清楚,曹丕是出于什么动机赐死甄宓的,万一哪天甄宓跑到曹丕梦境中一说,自己可能就有麻烦了。据说“发遮面,口塞糠”可以防止死人申冤的作用;


在汉晋春秋和裴注三国志中都有甄宓死后的被遮面塞糠的记载,但裴松之引用了魏略里的记载又说明了一个情况,甄宓死前把明帝托付给了李夫人,应该是曹丕命令明帝由郭后抚养。郭后整死了甄宓,却没把明帝怎么样,还要他登上帝位,着实令人费解。裴松之引用魏略得原话是: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这里记载在郭太后没死前,明帝是不知道甄宓之死的具体情况的,因为李夫人在郭后死后才把一些具体情况告诉明帝,这也可以看出李夫人是惧怕郭后的。至于郭后是不是因为明帝反复追问自己甄宓死因之事而“以忧暴崩”还是死于其他原因未知。但明帝对待郭太后的方式似乎是在为母报仇,“殡葬(郭)太后,皆如甄后故事”,至于这是公开进行还是秘密做的也未知,因为郭后抚养过明帝,又身为太后,有母子名分,所以郭后说“为前母枉杀后母邪!”如果公开进行极不利于统治,毕竟郭后没亏待过明帝。

有一点想不明白,曹丕在赐死甄宓前,为什么不把甄宓从邺城诏到许昌,当面问清楚?或者曹丕到邺城去。

leo

leo

三国时代不仅英雄辈出,还有很多美若天仙的绝代佳人,比如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江南著名美女大乔小乔,还有让吕布关羽曹操等豪杰迷恋的杜秀娘,而这位甄宓也是一位让曹操曹丕曹植袁熙等迷恋的绝代佳人,她的绝色美貌从曹植的《洛神赋》中可见一斑。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其中洛神的据说就是甄宓,可见她的容貌气质何等的风华绝代。

甄宓是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是当地的名门大族。

甄宓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去世,她因为思慕父亲哭的非常伤心,这样的早慧使家内和周围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别于众了。

有个叫刘良的相士给甄宓看相后,预言甄宓日后贵不可言可以做皇后。

也许是听说了相士的话,甄宓从年少起便对自己严格约束。比如府外有玩杂耍的,她的姐妹们争着到阁楼上去看热闹,唯有她坐着不动。

少女甄宓还喜欢读书学习。她的哥哥们笑话她不安分守己学女红,她却严肃地说,据说古代贤惠的女子,都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我不读书,如何才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呢?

甄宓的天性非常善良。当时天下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粮价飞涨,一些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拿家里值钱的东西来换购粮食,甄宓家人趁机大发饥民财。甄宓认为乱世求财必有祸,于是在她的建议下,家人开仓赈粮,博得了贤德的名声。

此外,甄宓对家人也非常友爱。当时,她哥哥病逝,只留下年轻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儿。虽说嫂子勤劳本分,却常被甄宓的母亲刁难。甄宓数次规劝母亲,要像对亲生女儿那些善待嫂子。

甄宓的绝世美貌与善良贤惠,很快就名闻天下。

东汉末年群雄中实力最强的袁绍听说后,便重金礼聘,为次子袁熙迎娶了甄宓。

公元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16岁的甄宓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公元204年9月,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操本来听说甄宓美若天仙,想把她占有,没想到被儿子曹丕先下手为强抢走,曹丕非常宠爱21岁的绝代佳人甄宓,她当年就生下儿子曹叡。

但从曹叡的出生时间看,他不可能是曹丕的儿子,很可能是甄宓前夫袁熙的儿子,这也为甄宓最终的悲剧命运埋下隐患。

曹丕家里美女如云,甄宓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美女也安慰开导,她常常在闲宴上劝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

见绝代佳人甄宓把自己与黄帝相提并论,野心勃勃的曹丕听了非常高兴。之后曹丕要驱逐正妻任夫人,甄宓请求曹丕说:“任姐姐是乡党名族,不论品德、美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遣走她?”

曹丕说:“任氏性子急躁,不温柔,之前她怨恨我不是一次了,所以遣她。“

甄宓哭着坚持请求说:“我受你的敬重之恩,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会猜测任姐姐被驱逐,是因为我的缘故。往上公婆会说我自私,往下则会受到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

曹丕不听,还是坚持遣走了任夫人。甄宓从此成为曹丕的正妻。

公元211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和甄宓留守于邺城。

当时卞夫人生病,甄宓不能及时照顾问候,她急得寝食难安,时常偷偷哭泣。

身边下人告诉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宓仍然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每次都得很久痊愈,这次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们一定是想要安慰我。”所以更加忧心。

之后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宓才放心起来。

公元212年正月,曹操带领大军回邺,甄宓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时悲喜交加,周围的人看了都感动不已。

卞夫人见儿媳甄宓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儿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16年,曹丕成为魏王世子,正式成为曹操的接班人,志得意满的曹丕宴请诸位文学属官,命夫人甄宓出拜。

绝代佳人甄宓袅袅婷婷地向大家行礼,她风华绝代的绝世美貌把风流才子们惊呆了。

当时同坐的有吴质和刘桢,其他宾客都对甄宓低头行礼,只有著名神童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不拜,他反而直勾勾地平视33岁的绝代佳人甄宓,甄宓被他看得不好意思,羞红了玉面,更加美艳动人。

对于铁哥们刘桢被妻子甄宓迷得神魂颠倒,曹丕不但没有吃醋反而洋洋得意。

曹操听说有人对儿媳甄宓无礼后到吃醋了,他勃然大怒严厉地处罚了刘桢,居然将他判决为死刑,后来免去死刑发配为苦役磨石,吴质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朝歌长,后来又迁为元城令。

由此可见,甄宓在曹操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要知道曹操并不是怜香惜玉的男人,曹植的妻子仅仅穿了一件新衣服就被曹操杀害,至于曹操与甄宓之间有没有暧昧关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公元217年,37岁的刘桢被曹操折磨至死。曹丕为此极为悲痛,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

曹丕宠爱甄宓,甄宓可不见得爱曹丕,公元217年,曹操曹丕带着她的儿女外出征战,一年后才回家,这一年里甄宓过得相当滋润神采奕奕,别说想老公了,她连儿女都不怎么想,也许她此时与小叔子曹植正柔情蜜意。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即王位,他霸占了曹操的全部小妾。

六月曹丕率军南征,甄宓留驻在邺城。

十月,汉献帝刘协被迫把帝位让给曹丕。禅位以后,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魏文帝曹丕为妃嫔,另有皇妃郭女王和李、阴两位贵人同时得到宠爱,甄宓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

曹丕最宠爱的还是郭女王,在曹丕和曹植夺嫡之争时,郭女王被铜鞮侯家献给曹丕。

由于郭女王足智多谋,在曹丕夺嫡的过程中,她为曹丕出谋划策,因此,很得曹丕宠爱。

曹丕很宠爱郭女王,称帝后便将她封为皇妃。至于皇后之位嘛,一直悬而未绝。

被雪藏在邺城的甄宓,沉不住气了。她感念当初曹丕对她的宠爱,再到如今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悲凉。

为了能挽回曹丕的心,她便将情感都写在了一首塘上行的诗中,并寄给了曹丕。 这个浪漫的举动,这些情意深重的诗句,本该最能唤起男人的旧情才是。

可甄宓万万没想到,她等来的,竟然是一道赐死的口谕。

公元221年六月,曹丕遣使者杀害了38岁的甄宓,甚至残忍地用她的头发蒙住她的脸,用糠塞住她尸体的嘴,把她葬在邺城。

至于曹丕杀害甄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曹丕仿效汉武帝,杀死未来皇帝的生母,防止后宫乱政;

二是郭女王的陷害,郭女王为了夺取皇后宝座,不断在曹丕面前诋毁甄宓,使得曹丕越来越不满;

三是曹叡其实是袁熙的儿子,当初甄宓嫁给曹丕时已经怀孕了。曹丕为了灭口,就将其赐死。

四是甄宓与曹操曹植有暧昧关系,引起曹丕的嫉恨。曹操攻下邺城,想要召见甄宓,但是身边人都说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有”今年破贼正为奴“这样的话。

因此曹操想得到儿媳甄宓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说曹丕以甄宓为代价献给曹操换取世子的宝座。

唧唧复唧唧吧

唧唧复唧唧吧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曹魏的这桩宫斗案,以及甄宓为何被赐死的事情。

一、一篇哀策文,题名之误反映出的曹魏“宫斗”

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1762年—1843年)在其纂辑之煌煌巨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三国文》卷10魏明帝中,据南朝刘宋时裴松之征引魏晋时人王沈所撰《魏书》记载,辑录有曹魏明帝或亲自,或令有司撰作的一篇哀策文。

军师联盟中的曹睿

严可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然而,严可均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他极有可能望文生义,把哀策文哀悼的对象搞错了。现代学者徐公持亦持此文为魏明帝为生母甄氏撰哀策文之说。

魏明帝哀策文究竟是为谁而撰作的?至少自裴松之之后,至严可均之前,历代学者都没有明确辨析或争辩此问题。从裴松之置此哀策文于三国志·郭皇后传来看,不难推断,裴氏认为魏明帝此文系为于青龙三年正月去世的魏文帝皇后,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的郭氏所作。历代学者对此均未有异议、争辩,显然是赞成裴说。严可均辑录此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似系自裴氏以来,首次提出魏明帝此文系为其生母甄氏所作者。

军师联盟中的甄宓

裴氏等人立论的依据,当即哀策文中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有关信息。此文记载的时间是青龙三年(235年)三月壬申,而青龙三年正月丁巳,郭太后去世。事由是皇太后梓宫启殡,葬于首阳之西陵。

启殡是中国古代丧礼中之一项仪节,指死者死亡后,至第三天举行大殓,将死者遗体置于棺柩中,在堂下当西阶处挖土成坑(肂,或称之殡宫),置棺柩于其中,谓之停殡。自死亡至停殡及停殡的时间,据死者的身份地位而定。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自去世到成殡间隔七天,停殡七个月后再安葬。诸侯是五日、五月,大夫、士、庶人三日,三月。停殡期结束后,将棺柩从殡宫中拉出,举行朝祖(辞别祖先)礼仪后下葬,谓之启殡。

首阳陵是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名。哀策文所说的“首阳之西陵”,是魏文帝曹丕生前确定的自己的后妃随葬于首阳陵涧西之制。魏明帝安葬郭太后,系遵循魏文帝终制之有关规定。据上述文献所载,可知哀策文中提及的“皇太后”,即指郭氏。这或许也是裴氏立论的主要依据,及历代学者对此问题多无异议和争辩之缘由所在。

军师联盟中的郭皇后

严可均提出,此文系魏明帝为其生母甄氏所作,故题此文名曰甄皇后哀策文。此处所谓“甄皇后”,虽难免系严氏或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的抄录者或刻印者笔误所致。但若系严氏有意为之,则其中之缘由,颇值得探究。

若此处“甄皇后”非严氏或抄印者笔误,则其立论依据,盖在于严氏认为哀策文的有关措辞,与史书记载的相关史实,尤其是汉晋春秋所载郭后之死严重不符。

二、“宫斗”牺牲品之一——魏明帝生母甄氏

魏明帝生母甄氏,中山无极(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北)人。建安年间,嫁于袁绍子袁熙。曹操消灭袁绍集团后,甄氏为曹丕掠娶。曹丕初与甄氏夫妻感情深笃,言听计从,甄氏至屡有“专宠”之感。

曹丕和甄宓

然而,曹丕即帝位后,与甄氏感情却逐渐破裂,反目成仇。最终,甄氏于黄初二年(221年)六月被曹丕赐死。甄氏失宠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曹丕移情别恋,他称帝后,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郭后、李、阴贵人等也陆续得到曹丕的宠爱,甄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不复存在,难免有怨言。曹丕闻知后,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实际上,郭后的得宠,和她为专宠固宠,而对甄氏设计的阴谋,制造的种种流言蜚语,可能是导致甄氏被赐死,且后事不得遵循礼制办理的直接原因。对曹丕而言,这些流言蜚语应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民间历代流传曹植所撰《洛神赋》中的女神,就是甄氏,郭后或许编造出甄氏与曹植私通之类的流言,致使被“绿”的曹丕怒下杀手。以至于曹丕竟罔顾与甄氏多年的夫妻情分,不但对甄氏痛下杀手,将其赐死,而且在她死后,也通过“不获大敛,被发覆面”等方式,继续予以摧折和凌辱。

洛神赋图(局部)

甄氏死后,遗体也遭到凌辱,未遵循礼制正常安葬:没有举行大敛礼,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三、“宫斗”牺牲品之二——郭后

通过制造流言蜚语,最终成功诱导曹丕杀甄氏,并于黄初三年受封为皇后的郭氏,是安平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人,她很有智谋,曹丕之所以最终被曹操选为后嗣,即帝位,与郭后的谋略有很大关系。在与甄氏争宠过程中,或许难免凭借“智数”,对甄氏造谗进谮,最终诱使曹丕杀甄氏,自己得以成功上位。

曹丕和郭皇后

在位期间,郭后无论是私德,还是公义,皆不乏可圈可点值得赞许之处,比如孝顺公婆,爱护其她妃嫔,生性俭约,不好音乐等,为她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此时,她似乎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可惜,她还是不得善终。关键的原因竟然在于,她固然在宫斗中“傲视群雄”,数十年占据皇后、皇太后的宝座,却没有诞育子嗣。

史书记载,曹丕除与甄氏生育曹叡(后来的魏明帝)外,还分别与李贵人、潘淑媛、朱淑媛、仇昭仪、徐姬、苏姬、张姬、宋姬等妃嫔们生育有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诸子。郭后却未曾生育。这似乎是上天在冥冥中给予她肆无忌惮地运用阴谋诡计施害他人的惩罚。而后果,就是在十余年后的将来,付出生命的代价。

甄氏死后,魏文帝命郭后抚养甄氏生育的曹叡。对这个养子,郭后可能还是比较照顾的,至少在史书中没有郭后虐待曹叡的记载。曹叡即位后至郭后去世九年期间内,曹叡对他的这位养母也无不敬之举。而曹丕可能恨屋及乌,久未有立继嗣之举。曹丕最初不选立曹叡,或许与怀疑其是否亲生有关。曹操攻陷冀州的时间,是公元204年八月。而很多史书记载曹叡亦于此年诞生。所以世间一直流传曹叡系甄氏前夫袁熙之子;若甄氏与曹植私情是真,也不排除曹叡系曹植之子。曹丕或许顾及上述因素,迟迟不立太子,不排除曹丕或有待其他子嗣成年后选立的意图。

或许曹丕没有想到自己的死亡来得那么早,黄初七年五月丙辰(公元226年6月28日),魏文帝突然疾病加重。自知不久人世的曹丕鉴于其他诸子年幼,匆遽立曹叡为太子。次日,魏文帝病逝。

军师联盟的曹睿

曹叡即位后,对郭后及其家人多有封赐。这虽可视为曹叡对母亲甄氏被赐死后,奉曹丕命抚养自己的郭后感恩回报的表现;但也可能是甄氏被赐死时,尚处于十七、八岁懵懂少年时代的曹叡,对母亲缘何触怒父亲,竟至被父亲赐死等宫闱隐秘的事实和真相,尚缺乏明确的认知和判断;更可能因即位不久,羽翼未丰,对在朝野拥有一定威望和影响的郭太后,自不便匆遽查索定谳。

曹叡在尊崇郭氏的同时,对甄氏及其家人更是不吝封赐。如谥母亲曰文昭皇后,别立寝庙,对甄氏的娘家人,自己的舅舅们按照亲疏高下,授予不同的官职,赏赐累巨万。

对曹叡种种尊崇生母甄氏的举措,郭后虽或难免不满、忐忑,但曹叡承袭帝位已成事实,郭后即便有改易君主之谋念,恐亦无力回天,只能静观其变。

史书记载,甄氏临死前,托付李夫人照顾她的儿女。曹叡即位后,作为当事人,李夫人应该对曹睿说过当时郭后向曹丕进谗言的种种过往。

随着帝位巩固、羽翼丰满,对生母被谮逼死始终耿耿于怀,备尝自己在风雨飘摇、冷彻骨肌,痛彻心扉、处处充满危机和杀机的宫廷中,只能如蝼蚁般谨小慎微保全身份和性命,费尽心机、历尽艰难始获父亲认可,在父亲临终之际始被立为皇储艰辛的曹叡,积郁已久的愤懑终于爆发,而与郭后摊牌了。

史书记载:曹叡心常怀忿,多次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怒曰:她是你爹下令杀的,你现在来责问我干什么?况且你作为儿子,还能视你早就死去的父亲为仇敌吗?能为了你的生母枉杀我吗?明帝怒,逼杀郭后,并下令按照当年办理甄氏葬礼的规格和仪式,处理郭后的丧事。

曹睿杀郭后

郭后玩弄智数,万般谋计,谮杀甄氏,得以于黄初三年被册封为皇后,至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被曹叡逼死,十四年的宫廷尊荣华贵,至此终成黄粱一梦。

文史君说

哀策文中的有关措辞,对皇太后的不幸去世可谓哀伤凄惨、情真意切。皇帝因为皇太后的不幸去世,使劲的捶打自己的心口,跺着脚的蹦(古代丧礼中的仪式,谓之“踊”,表示极度的悲痛),大声哭号,仰头看天,向上天倾诉。对皇太后生前的功德,则不吝赞颂,甚至是溢美之辞,将皇太后与舜之二妃、周之三母(指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文王三代君王之妻,皆为古代中国贤惠品德女子的象征)相提并论,与之媲美。或许在严氏看来,这些措辞,应是魏明帝对其生母甄氏的痛惜和赞颂,而不应施用于与甄氏因争宠而致其于死地,对魏明帝而言有杀母之仇,最终被魏明帝逼迫致死的郭后。

还有人认为,郭后去世后,魏明帝追谥她为“文德皇后”,是美谥。这应是郭后非魏明帝逼死,而是寿终正寝的证据之一。

结合前文有关论述,不难看出,无论是魏明帝哀策文中如何表现皇帝对皇太后的去世伤心欲绝,如何不吝溢美之辞大加褒扬,如何追加郭后“文德”美谥,……其实都是为了掩饰他犯下弑母大逆人伦罪行的遮羞布而已。“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至此,甄、郭二后争宠争权的“宫斗”大戏,随着当事人的陆续谢世,也缓缓地落幕了。

参考文献

1.(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2.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3.(西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4.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 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山丘

山丘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