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对张作霖?
飒飒的飒飒
人往高处走,郭也是想在乱世之中打出自己的江山,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料日本人插手,最终失败!没有郭反奉,张就不会答应日本人的条约,日后也不会被日本人炸死,更不会有九一八事变,郭才是罪人
zywjhope
郭松龄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这个人很极端,做事很偏激。他这匹千里马不像其他马一样,一般的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牵引只会埋没在野马槽之中,他不会坐以待毙,他会主动去寻找伯乐。
郭松龄从小就是个机灵狡猾的人,可能这种本领应该是天生伴随的吧,也只有自带这种本领才能生存在军阀混乱的民国时代。从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可能会使他的思想过于偏激。
郭松龄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等人参加革命,深受三民主义的熏陶。后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被迫离开广州返回奉天,当陆军教官。在这里他偶然结识了张学良,张学良深知此人的军事才华不低,并把它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子。
张作霖知道此人有超高的军事才华,所以把他留在张学良身边辅导他。所以直接任命他为参谋长兼第2团团长,后来与张学良的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
郭松龄的军事才华果然不让张作霖失望,1922年第1次直奉战争爆。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所带领的东部部队赢了,打破了吴佩孚的计划。在后来的直奉战争中,击溃了系取得了胜利,郭松林被升任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副司令,他为副张学良为正。
可世事难料,1925年郭松龄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可却被冯玉祥摆了一道,事后冯玉祥却出卖了他。愤怒极致的郭松龄率领着7万精英,逼张作霖下野。
郭松龄打着张家的旗号,吃着张家的饭,用着张家的东西却谋反张家。我想最懵的人的应该是张作霖了,被自己看重的人且厚望人起兵造反,那心里的滋味肯定比吃苦瓜还要苦。
郭松龄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华,在他与奉军的战斗中使得奉军节节败退。差点使得张作霖下野,后由于冯玉祥的内讧,使得郭松林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张作霖抓住此机会反攻,最终郭松林在白旗堡战败身亡。
郭松林的造反无非是对地位分配的不满,自己干的事情比别人多比别人好。可得到的却比别人少,这使得郭松霖心中非常的不满。他只是表面看到张作霖的分配而已,没有看到张作霖的内在意义。东北以后的接手人是张学良,郭松龄继续跟着张学良还害怕以后没地位吗?极端的人做的事也是极端的,没人清楚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就如郭龄吃着张家的饭打着张家的旗号拿着张家的军饷却反打张家。
DANGDANG
其实最对不起东北人民的应该是“郭鬼子”,不是他反奉,削弱了东北军的战斗力,并导致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如:老张借兵向鬼子允诺,导致后来被炸死。东北不会那么容易被占领。好好辅助小六子几年,让其历练历练,以后上位就不会那么没经验了,老张也能和他儿子有个好的交接,东北人民也不会早遭罪。郭鬼子没什么城府,还易冲动,再加上小肚鸡肠,狠狠的坑了小六子一把。
Lily 、
1925年郭松龄通电全国联合西北军冯玉祥和李景林以拥护张学良为总司令,讨伐杨宇霆,逼大帅张作霖下野,指挥其属七万奉军精锐在滦洲起兵一路北上,郭松龄反奉的原因
派系之间的不和
郭松龄属于“陆大派”,主要分为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主要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主要有常荫槐、韩麟春、姜登选等人和老派,老派主要是当年和张作霖起家的绿林前辈,代表人物有:张作相、冯德麟、汤玉麟、张景惠、吴俊升,以及张宗昌、马占山等人。其中杨宇霆一直以来都受张作霖的重视,曾经联合徐树铮为奉系抢夺北洋政府购买的价值1800万元的近3万条步枪,也是为奉军做出了卓越贡献,后与一直与郭松龄不和,到处为难郭松龄,但是杨宇霆虽然军事才能比不过你郭松龄,但是作为大帅的左膀右臂在奉军内部一直声望很高,还喜欢搞自己的圈子。
第二次直奉战争分脏不均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打败奉军军阀吴佩孚,也使得直系军阀完全退出了民国军阀割据时代,大局入关,接手北京政权,地盘也一直扩大到了江苏,奉系实力也达到了顶峰,到了分地盘的时候,郭松龄所属部队战功显赫,两次奇袭九门口,为奉军的胜利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本来是打算给姜登选坐江苏督军的,郭松龄坐安徽督军,但是后来杨宇霆也要来江苏,张作霖只好让姜登选去了安徽,到头来郭松龄什么也没捞着,这件事郭松龄也一直心存不满,后来杨、姜因丢失江苏和安徽,便说道:“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日本访问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与其夫人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访问,在日本郭松龄更是得知张作霖要大批购买军火,准备要和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决一死战,郭松龄早年也跟随过孙中山先生,一直向往先生的“三民主义”,觉得张作霖这种行为必然会阻碍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发展。
前面也说过郭松龄以前也是参加过同盟会的,其思想与杨宇霆的“士官派”不同,杨宇霆一直和老帅想的一样,想借助日本入主关外,而郭松龄一直想停止内战,大力发展东北军维护国家权益,郭松龄也和老帅说过,停止内战,大力发展军工教育,意思就要张作霖别再想关外的事了,把自己地盘把把好。可是老帅也并没有予以采纳,其实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大环境下,张作霖也是迫不得已,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不愿意打自己的同胞,而在张作霖的统治下,大帅行走与日本沙俄两大帝国之间,在缝隙中生存,大力创办教育,更是创办了在亚洲地区第一的兵工厂,虽然郭松龄还是个有民族主义的精神的将领,但是为人还是心胸狭隘,和老帅还是比不起来的,个人见解,如果不是郭松龄不倒戈,也不会一直带来老帅和日本签署协议,请求关东军阵压,再到最后因为老帅与日本人赖账,日本人意识到张作霖已经做不了自己在东北利益的傀儡,而发起的“皇姑屯事件”使得东北在张学良接受后,使得内部关系更加复杂。
liu_colin
郭松龄作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其反奉行为对我国军阀斗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郭松龄的兵变,奉系军阀能不能在北伐战争中失败真不好说。
下面是小编认为郭松龄兵变反奉的主要几个原因:
一是张作霖不重视他,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作为主力冲锋陷阵,在直奉战争中的胜利绝对不能忽视郭松龄的功劳,但是张作霖却在分配胜利果实时将杨宇霆、姜登选等人分配为各地督军,做了一方的掌权人,而郭松龄却仅得到一个虚名,被张作霖派往日本观摩学习。
二是杨宇霆的极力打压,郭松龄和杨宇霆的关系可谓是“既生瑜,何生亮”,郭松龄训练新军,不断培养基层的将领,而杨宇霆为留日派的主要领军人物,派系内高级将领居多,并且杨宇霆能跟大帅张作霖搭上话,老高黑状郭松龄哪受得了。
三是张学良的信任和扶持,少帅张学良可谓是绝对的官二代,说不爱享受肯定不实,张学良在任师长和集团军总司令时,均将权力交给郭松龄,要不然郭松龄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师长和集团军的副司令,但是这肯定是犯了张作霖的忌讳,这样的行为和古代太子拉拢重臣差不多,而这个重臣还代太子行事。
四是爱国情怀,张作霖在直奉大战后让郭松龄去日本观操,同时又另拍专人为全权代表同日本借款准备加大内战,郭松龄本身就颇具爱国主义情怀,其夫人又是同盟会的会员,对加大内战持反对意见,但是张作霖还让他出任内战的先锋官,直接导致其倒戈。
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小编,每日都会有正史和野史的整理汇总,小编也在学习过程中,不当之处请各位看官指正,谢谢大家关注。
冰雪融化123
能造反的人,自然不是软蛋熊包,手里没点家底儿,也干不成事儿。郭鬼子落难之际投奔了张作霖,羽翼丰满了以后,反倒跟老张真刀真枪地干了一场,只是由于队友老冯不给力,加上日本人从中阻挠,最终失败了。
按照传统思维,郭松龄无疑是吃里爬外。但深究其来,这事儿还挺复杂。郭松龄早年间,是个激进的同盟会会员,还曾参加过护法运动。不过,早年间都不太得志,最终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下。
按照张作霖事后的一阵痛骂来讲,初到老张阵营中的郭松龄,确实很惨:
“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那时候他感激得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张作霖骂郭松龄语但虽然如此,郭松龄当的还是国民政府名下的官,这一点郭松龄一直都这么想。他觉得,民国了,民主了,张家再有势力,也是国民政府的部下。所以,他与张作霖奉行的那套“关二爷”的旧思想,并不合拍。
郭松龄不满意的关键点在于,张作霖重用杨宇霆等人,觉得冷淡了自己。当时他怀着怨气被派到日本办事,又得知张作霖秘密与日本方面谈判,有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实。所以,回国后就联络各方准备反张。
当时愿意跟郭鬼子一块干的,还有冯玉祥、李景林。不过,这两个队友虽然给郭松龄长了不少胆子,但关键时候没起到啥作用。后来,李景林在老婆孩子的劝说下,不反了,而老冯则跑天津去抢地盘。留下郭松龄单方面与张作霖交战,最后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暗中帮助下,平定了郭松龄的叛乱。
总结下郭鬼子起兵的原因:
他脑子里感激张作霖,但一直觉得自己是国民政府的官,尤其对张作霖与日本秘密谈判不满;
冯玉祥、李景林等人答应地很爽快,三个人还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使得郭鬼子觉得自己势力够了;
论军事才能来讲,郭鬼子足以同张作霖一战,一般人还真不是他对手,只是他忽略了日本会插手此事。
阿土猪猪的大海
郭松龄本身就是个颇具野心的人物,据有关介绍郭相貌冷峻,性格偏激,不拘言笑。虽号称郭子仪后人,但实际他的出身低微。虽然有才具,但在军界混了很多年没成气候。后投奔奉系,得遇张学良方得一展才具。
张作霖在郭松龄造反失败后曾骂郭:“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只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小六子说他是个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他两千块大洋,给他安家。那时候他感激的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
其实绿林出身的大帅张作霖开始就不太喜欢郭。据东北军老人回忆:“郭氏为人刚愎自用,作风跋扈专断,不为张作霖所重,独赖张学良多方向其父讲好话,终于使郭得以畅行其意志。”
郭松龄之所以起兵反张作霖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1,其本身有才具,也有一定抱负。其夫人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2,郭虽受张学良重用,尤其入关作战战功极大(一二次直奉战争中只有张学良郭松龄部屡建大功),但最后却总被别人摘果子(当时按照功劳拟以郭出任安徽督军,但被姜登选获任)。郭内心极其不满。
3,张作霖想凭借东北支持,举东北一隅之力问鼎中原,做北洋政府领袖。郭则主张退出关内,发展东北经济,保境安民。不为张作霖所喜。
4,郭与张作霖手下红人杨宇霆关系恶劣,相互抵牾。杨宇霆对郭极尽排挤之能事。
5,郭与冯玉祥的私下联盟加强了其信心,但没想到老冯他们太不给力。
综合以上因素,郭是准备取张作霖而代之,从他随着战事顺利说的话就可看出。开始说起事目的是让老帅退位,推少帅上位;后来公开表示请张学良出国学习一段,自己代理几年,一展经纶抱负。但没想到张作霖在日本人支持下反败为胜,但也埋下了张作霖被炸的种子。
郭被平息后,张对日本人要求履约的催促拖三推四,最终被关东军炸死。某种意义上说,郭间接促成了张作霖之死,更间接改变了东北局势。
设若郭不起兵,张作霖不死,东三省不会很快形成被日本占领的局面。张学良也曾表示:若茂宸在,局势不至于此。某种意义上郭也是改变东北历史的人物之一。
鼓嘴
先谢谢激请!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內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梅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只能怪郭松龄没帅才头脑,没有真正了解大帅张作霖,兵反未成,反而削弱了东北军的势力,内部一连串的内讧,促使小日夲进我东北的野心。又连内了张作霖向日夲寄兵的诚诺,后未实言,导至小日夲炸死了张作霖,反使东北人民早被日夲帝国主义的奴役。真是叹惜!
三十万军统张作霖,独掌东北三省权。
用苦良心假投日,强军备战等机时。
冯林革做战功大,扭转战局郭松龄。
因战而救张作霖,封督军却无松龄。
谁知郭某心太急,那知大帅后高封。
只听佩孚女人话,误判作霖己投日。
巧得大帅兵五万,不知天高野心.膨。
联合冯军举兵反,一直打到奉天城。
暂背汗奸卖国名,联日一举歼松龄。
捕后枪杀老达房,反奉运动告终结。
平叛后事张作霖,效仿曹操笼人心。
宴请军中名要员,酒至正酣抬箱来。
声称箱内此书信,是与松龄有来往。
众人吓得不吱声,命人当场烧密信。
可见大帅多谋略,老奸巨滑给日焚。
可悲可泣魂飞去,中俄联手叫曰亡。
Yo Fun
郭松龄,(1883~1928)字茂宸。辽宁沈阳东陵深井子人。奉系军阀大帅张作霖手下得力爱将。少帅张学良的亦师亦友。
那么作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为什么会倒戈反奉?
这事还得从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说起,当时奉系军阀内部发生了强烈的地盘之争。大帅张作霖派姜登选区去接管江苏。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当时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于是杨便去了江苏,把姜登选弄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个空,当时郭松龄在直奉大战中的功劳是可圈可点。无论怎样论功行赏,都有自己的事。于是对杨宇霆怀恨在心。也对大帅张作霖的做法感到不满。
奉系军阀内部,出现了几大派系分为元老派,革新派和陆大派。也逐渐形成了各派之间的纷争。老派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有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孙立臣,吴俊升等人组成。而新派则是由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常荫槐,王树常,于国翰等人组成。杨宇霆在新派中被视为领袖。
那么陆大派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包括张学良在内,由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人员组成。郭松龄呢一贯主张:精兵强卒,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杨宇霆则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应向中原地区发展,并且仗着老帅张作霖的信任,傲慢至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而郭松龄属于那种不善言笑,特别严肃,心胸还比较狭窄的那种人。因此二人历来是不怎么和睦。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25年,郭松龄做为奉军代表,访问日本期间。得知大帅张作霖与日本政府秘密签约,张作霖曾以合约条件,向日本索要军火,用来攻打冯玉祥的国民军。此事激起了郭松龄的气氛,并向同在日本访问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表示:国家到了这种危难的地步,张作霖还以个人权利,以权谋私,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做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如果张作霖若敢攻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且请韩复榘转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后来郭松龄被张作霖电召回了奉天,随后即被派往天津部署,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郭松龄到达天津后,秘密派遣亲信到冯玉祥处。经过频繁接触后。准备伺机武装反奉。
1925年11月13日,张学良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人在天津开会,传达大帅张作霖的口令。商议进攻国民军的计划。,郭松龄在会上当场公然抗命。公开发表陈述不可与国民军开战。大战在即,郭松龄仅如此表现。张作霖无奈,似乎觉察到了郭松龄的异常。于是电令郭速回奉天听候命令。郭松龄接到电报后,立即派人去包头与冯玉祥接头,并与冯及李景林达成共识,双方协助支持反奉。
11月19日晚,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公开表示对张作霖,杨宇霆所做行为的不满。并以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下令部队撤退到滦州。
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来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了三大主张,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要求祸国殃民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祸首杨宇霆。三拥护张学良为首领,并改革东北三省。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五个军,亲自任总司令。大约7万人的部队像奉天开拔。拉开了反奉大战的序幕。
后来郭松龄在反奉战斗中,由于李景林背盟,冯玉祥违约的因素,孤军奋战。最后导致反奉失败。被张作霖活捉后处决,落得个暴尸街头的下场。
gowithwind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坐拥30万东北军,以及富饶的东三省,在军阀混战中每每占据上风,自郭松龄举兵反奉后元气大伤。
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奉军内部分歧严重,矛盾重重。以张作霖绿林时期的兄弟张作相、汤玉麟等人为代表的老派思想老旧,有勇无谋。以杨宇廷等人为代表的“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深得张作霖器重,主张进攻中原,并借此打压郭松龄所在的“讲武派”(东北讲武堂)。而郭松龄本人深受孙中山思想影响,主张固守东北,安稳民生,想要打造一个民主的东北。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
恰逢张作霖交给他五万精兵镇守东北门户,郭松龄野心膨胀,联合冯玉祥等举兵反奉,一直打到奉天城外,张作霖迅速做出反应,指使日本关东军从旁打击。郭松龄不敌,被捕后枪杀于老达房,其轰轰烈烈的反奉运动宣告终结。
张作霖平叛后,还曾效仿曹操笼络人心:张作霖宴请军中要员,酒至正酣,手下人抬来一个箱子声称内部含有郭松龄与军中一些人秘密来往的书信。众人吓得不敢吱声,张作霖大手一挥命人当场烧毁,其谋略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年纪轻轻的郭松龄怎么可能打的过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呢?
谢谢邀请!
(我是吃货,为酒代言,回复必精品)
yinghuangcd
郭松龄与张作霖可所谓是一主一仆的关系,而且郭松龄所拥有的地位与权力也是张学良的放纵与张作霖的信任所得来的,而郭松龄却恩将仇报倒乏奉系。
郭松龄是个极端的人,别人是怀才不遇而他是有才无德之人。当一个人极端到极点之后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国松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郭松龄从小就是个机灵狡猾之人,可能这种本领就是天生伴随的吧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在军阀混乱的民国时代。
但,天意都是造化弄人的刚得到的地位还没坐热就被人以通匪嫌疑撤了他的职位,最后在朱庆澜的恳求下恢复了职位。不过天意还是天意此生与营长无缘,武汉起义四川各个地方纷纷独立,在川籍将领的煽动下地方军纷纷发动兵变,朱庆澜被迫离开了四川而郭松龄没了依靠后也辞职离开了四川。
郭松龄在没有落脚点之后只能返回奉天从新发展,运气不错的他回到奉天就拿到了营长的职位,可是天不让他当营长他就不能当营长,刚当上营长的他却被以密谋之罪斩首示众。可能是天意的安排吧,也因为这样为他送上了一个老婆。韩淑秀的拼死求救让郭松龄深受感动,他们后来的爱情也传为了一段佳话。毕业后的郭松龄投奔了孙中山,可能营长这职位是他一生的梗,刚来投奔的他因被赏识给予了广东省警卫军营长。这事对于别人来说可是上天的厚爱,因为谁刚来投奔就赋予职位的,可是对于郭松龄来说这职位是个噩梦这辈子忘不了的噩梦。又是在这位置上还没坐热,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也受到牵连,他只能撤职又返回奉天企图从新发展,从此他对营长这职位有了深厚的阴影。
不过郭松龄这人运气一直都不错,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好像都影响不到他一样,刚回奉天的他在讲武学堂结识了张学良。
张学良深知此人的军事才华不低想让自己的父亲给他个职位,一开始本想给他个营长职位的因为这职位不高也不是很低赋予刚开始接手到人这职位最合适不过了。
张学良找郭松龄探讨未来的军事计划时郭松龄当时说有多开心就有多开心啊,比较此人可是东北王的儿子未来的东北王。不过当他听到赋予他营长职位时他慌了,他对营长这职位的阴影是不可磨灭的,郭松龄只好拒绝因为这职位太邪门了。最后张学良不忍一个拥有军事才华的人就这样被埋没,就向张作霖推荐了郭松龄,张作霖也爱才直接给了他个团长。郭松龄也没让张作霖失望,在几场战役下来张作霖给他提升到了旅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和郭松龄所带领的东部部队赢了,打破了吴佩孚的计划。郭松龄也为此深得张作霖看重。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林被任命为第三军的副军长,在后来的战役中击溃了直系取得了胜利,被升任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副司令,他所处的职务为副张学良为正。
所谓站得高所承受的任务也就越重,站在将领顶端的他不只是军事上繁忙政事上也繁忙,由于在一次政治上的不合。
郭松林带着他的妻子韩淑秀去日本就地考察,也是顺便的带着妻子去度假,去日本和自己的妻子好好的度假不好吗?由于自己的极端不知从那听来的谣言或者又不是谣言,听闻张作霖要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就起了反奉的念头。
为此他展开了反奉的措施,他带着七万精英离开了奉系,张作霖也不在意这个小问题因为自己的事多着。郭松龄知道自己实力单薄因此他带着张学良给予他的七万精英寻找了冯玉祥想联合冯玉祥进攻奉军,而冯玉祥却玩弄郭松龄在进攻奉系后冯玉祥退出了反奉。在前无道路后无退路的情况下郭松龄含愤继续前行,不过郭松龄拥有者超高的军事才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郭松龄一路战赢了下去。
张作霖意识到危机之后寻找了日本人求助,这更是激化了郭松龄的反奉念头。郭松龄反奉只是反张作霖而已,这是因为郭松龄对日本人的厌恶打心里的厌恶因为日俄战役使他失去了所有也是为此他才从军。张作霖购买日本武器郭松龄认为他有亲日行为了且张作霖还想用这些武器攻打南方国民军位次激起了郭松龄反奉。
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郭松龄节节败退,最后被活捉了。以仆反主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今这在道德上都是天地不容的,滴水之恩本应当涌泉相报,而郭松龄却恩将仇报拿着住家的东西攻打主家。张作霖活捉郭松龄之后觉得很耻辱被自己信任并给予官位的人给谋反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好受的。
为了熄灭自己的怒火张作霖下令把郭松龄夫妇暴晒三天以解自己的怒火,并以此来警示不过张作霖也没做的很绝也为郭松龄夫妇换上新衣裳为其保留了形象。
所以说郭松龄反奉大概也就几个原因,自己的极端形为是引发的基础所谓一切事物从自身开始,还有就是张作霖的亲日激化了郭松龄的情绪郭松龄本就是厌恶日本人到极致的人,还有就是自己的政治意见时常与他们发生冲突。也因为郭松龄的反奉引起了后来的皇姑屯事件,以及东北易帜花散南唐
这个问题,最搞不懂的也许是张作霖。
按照张作霖的逻辑:一个人对我好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怎么可以背叛?所以,郭松龄发动兵变叛他,大老张气得不行,当众骂道:“郭鬼子哪那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小六子说他是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了他两千大洋,给他安家……”
郭松龄为何恩将仇报?
郭松龄夫妇死后暴尸被群众围观(图注)
简单说4个字“拥少反老”——拥立小六子,反对小六子的老子。郭松龄专门写信给小六子解释过:“公待龄以恩遇,龄报公以忠诚。”
郭松龄说这话不是虚伪,而是真心。如果他造反成功,把张作霖搞倒了,不会取代张家自立,而是拥立少帅。可惜,郭松龄很傻很天真,你一个部下,怎么可能让张家父子反目?
郭松龄兵败身死,被张作霖公开暴尸几天,还拍了照片散发全军,以警告那些不忠之人。这样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香子兰小abc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我觉得有才无德肯定能占据一席之位,而郭松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很多时候野心都是被一点一点地驱使起来的,而郭松龄的倒戈反奉,跟张学良的放纵时分不开的。
郭松龄,机敏狡诈的郭鬼子,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等人参加革命,深受三民主义的熏陶,回到奉天后任东北讲武堂的武术教官,在这里偶然结识了张学良,张大公子和张作霖不一样,张学良这个人说到底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因此他也十分佩服和敬重郭松龄这样深受过革命主义影响的。但是张作霖不一样,张作霖这一代的老军阀们,并没有家国概念,只有利益和地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杨宇霆,这个在奉系内部和郭松龄水火不容的小诸葛。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掌权后立即东北易帜,而杨宇霆坚决反对就可以看出来,杨宇霆能在张作霖时代得到重用,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张作霖若不被炸死,会主动东北易帜,令国家统一吗?不会。宁愿媾合日本人玩自立,都不会在东北悬挂青天白日旗。而杨宇霆,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杨宇霆拒绝东北易帜的留影合念,他的心腹常荫槐更是拒绝在公馆内悬挂青天白日旗。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股肱重臣,但是到了张学良时代,他就必须死,其根本原因还是道不同难以为谋,他打心眼里就是看不上张学良这个二世祖的。同样的,郭松龄能和张学良亦师亦友,那他在张作霖时代,就只能备受冷落,因为心狠厚黑的张大帅,也同样看不上一个满嘴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者。因此郭松龄要么等张学良掌权后权倾东北,要么就倒戈反奉(至于他为何选择了第二条路,我们稍后再说)这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利交接时,张作霖和张学良这两个人的三观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不同的意识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郭鬼子这个人,有理想有想法,再加上张学良对他的盲目重用,不知道加以任何的威慑和驭人手段,使得这个人徒增野心。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东路军第二梯队在山海关狙击战,成为了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唯一的胜利,张作霖更是因此方能安然退回奉天。那年,张学良虚岁23,也是第一次参加战争,从后续张学良的军事天赋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大概真的不是这个张大公子这个花花公子指挥的,那指挥这场战斗的只能是郭松龄。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毕业的,奉军内部也有不少陆大毕业的,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陆大派。而因为和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也逐渐成为了陆大派的代表人物。而此时,奉军内部分为三个派系:以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张作相等人形成的老派,在奉军内部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张学良尤为亲近;还有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都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背景),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
而郭松龄和杨宇霆的矛盾,差不多就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力交接时,由于意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而升级这个矛盾的,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胜后爆发的地盘之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张学良的第三军,和姜登选韩麟春(此二人皆是士官派的中坚)的第一军联合击溃直系主力获得胜利。大胜后,张作霖预先想要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姜登选接管江苏,这样陆大派和士官派正好平衡。谁知杨宇霆此时跳了出来,想要江苏,结果姜登选就去了安徽。
郭松龄,自以为功高未赏,可是张学良把七万精锐交给了他全盘处置。而且,郭松龄退出关内先稳定发展东北的政策也被张作霖忽略,而不久之后,杨宇霆姜登选二人又将江苏安徽两地丢失,令郭松龄大为光火,此时其实已经表露出对张作霖的不满,想要倒戈反奉的心思了。
可是,张学良这个二世祖,并没有在意。
最后,将这个矛盾彻底激化的,是张作霖想要付出一部分代价,以得到日本人的军火支持,和南方的北伐军开战,这令郭松龄这个深受过三民主义熏陶的理想主义者,彻底走上了倒戈反奉的道路。这也就明白了,为何郭松龄不等张学良掌权后,再去施展抱负,大概在郭松龄的眼里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没有张学良的放纵和盲目信任,倘若张学良驭人手段再高明一些,郭松龄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赏罚不明利益不均就心生怨恨,听闻张作霖为了和南方北伐军交战去亲日,这只不过是内心怨恨爆发的催化剂罢了。他是陆大派的代表,和张学良亦师亦友,更是奉军内部掌握七万大军的高阶将领,明明有的是机会和方式去争取改变这一切,但是他并没有,反而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举你是卖国贼我是为民除害的大旗,去麻痹自己作出此般忘恩负义的事情,反而觉得是理所应当。
带着张家的七万精锐,吃着张家的饭,打着张学良的名义,去推倒张家。甚至说,姜登选这个士官派的中坚,心中感念毕竟袍泽一场孤身力劝郭松龄,竟然都被郭松龄枪击活活闷死在棺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才无德,又行事偏激,偏偏还有想法和信仰的话,那大概就是一颗炸弹。
郭松龄的倒戈反奉,张家父子的节节败退,为求保命不惜以签订丧失东北主权的密约向日本人借兵,事后张作霖公然毁约留人话柄,日本人觉得张作霖太过跋扈便谋划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重伤惨死,张学良仓促掌权,新老两代权利交接太过突然,而郭松龄的倒戈又令张学良在奉军内部成为了一个笑话,众多亲信班底更是在倒戈中损失惨重,无威望无亲信无势力,根基羸弱。虽然张学良掌权以后立即东北易帜和北伐军止战,又杀人立威,大小军阀抱团取暖拥立少主令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可毕竟张学良无论是手腕还是威严还是厚黑,作为一个决策领导人而言,他都跟他老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曾经张作霖时代的奉军,这只东北虎,最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败落。
lxyllx
了解这段历史,思考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像郭松龄这样的人其实可以当成危险人物的范本来看。首先他很奋进,很有本事,无论是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现实中的能力,他都是可圈可点。说学业,他从奉天陆军小学堂到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再到中国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说能力,他干过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广东警卫军营长,最后投奔奉系张作霖就不说了,张学良的就是他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
更关键的,在这两点上,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
但此人之危险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理想很高尚,他的想法很正义,与此同时,他的胸襟又很狭隘,手段又很偏激,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什么后果?即便是老江湖张作霖,未到反奉事发,也是未能警醒到这个人的危险之处。
无论什么时候,最危险的永远是打着理想的旗号去填喂野心,扛着正义的名号去打劫利益!郭松龄正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人物,即便是兵败身亡,理想的旗帜以及正义的名号依旧还那么鲜明地覆盖着他。
多可怕!
世间最具鼓惑力的就是理想与正义。这两样东西一旦加身,世人通常是很难看到其人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看法在这个时候都有小人之嫌。
但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世俗地去看待一些能泄露真相的细节。
说回郭松龄反奉。第一,他是百分百地利用了张学良,而且是以理想和正义的名义;第二,反奉最大的诱因就是嫌张作霖论功行赏对己不公,说白了就是该是他的没给他,所以他要抢;第三,反奉归根结底是为了剿杀异己,争夺利益,一次性兑现个人所有野心。有几点最能说明问题,郭起兵之初先是打张学良的旗号,局面乐观后随即甩开张学良;起兵理由先是清君侧驱杨宇霆,局面乐观后随即变成彻底打倒张作霖,自己上位;最让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滦州刚发表通电,逮住机会就把有私怨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给处决了,要知道在奉系少壮派将领中,姜登选是最有口碑的一位。
为了别人几句正确批评,就把人杀了,转而又拿出理想和正义来掩盖,这样的人怎能真得人心。
难怪张作霖在得知他被抓获后,要把他绑奉天来问话。
到底哪点对不起他?
用理想正义伪装下的能力去攻克某个关键位置上的人,进而掌握优势核心资源,最终出其不意地突然发难,成功了,个人的野心依旧被理想和正义照耀着。
他是要名有名,要誉有誉,要利有利!
按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应该很容易成功,为何我们看到的历史,这样的人总是在成功的半道上突然坠落呢?
真相或许无法说清,但人心足能刺透。就像当时两军对垒时大兵们都说的一句话,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说到底,这种人有术无道,得势易张狂,失势易反逆。
这样的野心,前面应该加两个字,狼子。
火把节飞涂黑
郭松龄和奉系军阀之间的那点事
关于民国时期纵横最看不上的两个人,一个是冯玉祥,另一个就是这个郭松龄,在题目中单纯用了一个野心勃勃,其实有引导答者的嫌疑,郭松龄反奉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件,并不是简简单单用野心勃勃四个字就能概括了的。
郭松龄思想进步,早年间曾经参加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后来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失败,最后回到奉天,在加入奉军之前的表现,只能说有点生不逢时,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除此之外,郭松龄个人素养还不错,不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在战术上也有一定的思想,在东北讲武堂教学期间,结识了当时在此学习的张学良,获得张学良的赏识。
张学良对郭松龄尤为佩服,在毕业之后极力向张作霖推荐,东北当时也正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正是缺乏人才,因此,张作霖就让郭松龄和张学良搭班子,一起带兵打仗。
总体来说郭松龄这个人也算有点本事,张氏父子对郭松龄也算倚重,尤其是张学良更是将部队交给郭松龄掌管,然而,张氏父子得到的却是郭松龄最后倒打一耙,差点让奉军魂飞魄散。
那么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奉呢?如果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话,就用杨宇霆的话说,就是张学良给惯的!
张学良这个人对朋友好的有点过分了,只要他认为是可以交的人,那就掏心窝子,将自己的部队全部交给郭松龄,其实郭松龄在结识张学良之前是个啥啊?
啥也不是,很多人吹嘘郭松龄战绩彪炳,实际上根本没有打过什么出色的战役,当然,整个奉军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战绩,会点步炮协同作战就感觉自己了不起了。
说到底就是张学良一个劲的在吹嘘郭松龄,说郭都厉害的抗不了了,自己当甩手掌柜,最后酿成大祸。
尤其第二次直奉大战,是张作霖厉兵秣马,整军经武的成绩,其实是杨宇霆和王文江一起搞的,跟郭松龄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进行论功行赏,虽然表面上没有给郭松龄一个都督,但是还是将奉军最精锐的七万人交给他打理,在张作霖看来,这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吗?
但是郭松龄不这么看,他认为整个第二次直奉大战都是他的功劳,张作霖都应该把位置让给他。
有一种矛盾叫做不可调和,在郭松龄这种人身上,其实根本就没有满足的时候,表面上充满革命理想,实际上思想过于激进,手段过于极端,我们平时交朋友的时候,也切忌不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尤其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人,说不定哪天在背后就捅你刀。
郭松龄为何敢起兵反奉?其实,关于郭松龄反奉的故事已经说烂了,但是郭松龄为何敢起兵反奉,这一点上我猜大家研究的都不多。
毕竟郭松龄只有七万多人,为何就敢和还有二十多万兵的张作霖干,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其实,原因还是在于冯玉祥,以及郭松龄和冯玉祥的妻子,她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红色的嫌疑。郭松龄反奉实际上正是在冯玉祥的支持下才敢干的,纵横认为,正是冯玉祥给予了郭松龄一定的信息,才让郭松龄大起胆子的,只不过郭松龄前脚出关,后脚就被冯玉祥给卖了。
当时郭松龄和冯玉祥、李景林三方达成协议,一同反奉,结果冯玉祥这个人专门喜欢从人背后搞事情,在后面去打李景林,致使李景林和郭松龄决裂,郭松龄孤军深入,最终兵败被杀。
郭松龄死后三个月,冯玉祥就去苏联考察,回国后就在苏联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四十万人的队伍,所以,纵横推测当时冯玉祥给郭松龄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一旦郭松龄反奉,可以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支持,只要反奉成功,东北、华北尽皆是苏联掌控。
为什么苏联可能会支持郭松龄反奉,很简单,张作霖是个标准的亲日派,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必须保证自己的南部边境是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是苏联从建立开始一直到1949年一直致力于的事情!
这也是郭松龄在行军途中遇到日本关东军的阻拦依然没有害怕的根本原因,有了苏联的支持,还怕什么狗日的小日本,只不过最后苏联考虑到日本的威胁,没敢最后从东北出兵帮助郭松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