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的书籍推荐?
[作品]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大考在即,一看书就犯困,丝毫提不起精神,于是选择用打游戏来转移自己本该用于学习的注意力。 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既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又在逃避中陷入深深的焦虑。 感情中遇到诸如伴...
[言情]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凉生与姜生是一对同父异母的亲兄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妹妹姜生彻底的依赖与信任哥哥凉生,并不知不觉堕入了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感漩涡中.面对这样的爱情,作者的笔触是那么清丽、淡然,还夹着自嘲与绝望,甚至...

背茶壶晒太阳
我想推荐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我是在喜马拉雅上听书的,因为书中的人物名字相似又容易混淆,看不下去了。
想看懂该书,就得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像世界。
虽然是一本外国小说,但人性是相通的,你读着读着就会感觉到小说中的人物复活了,他就是你曾经认识的一个人,或者是想像中的某个角色,很亲切的感觉。
作者说:
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通相连,水乳交融。
他认为:“妇女是世界不可毁灭的支柱,而男人则没法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是马尔克斯关于《百年孤独》写作意图的叙述,是作者在以“我之笔写我之事。”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我前前后后总共听了两遍,有些章节不止两边,越听越想听,和书中的人物在心里默默对话,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的影响,细细品读书中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描写,可以获得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觉,从而激起寻根朔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听一下这本书。

fairy
一看就懂的日本蜡烛图技术图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简单形象地讲了k线图的各种形态以及如何通过k线图判断市场趋势。

28085351
飘

Snoopydesigner
最近在读樊锦诗老师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文化,从张骞通西域初始,开辟了丝绸之路,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把中原的汉文化与外域文化,通过物流的交换,形成了文化的融合。藏经洞封存了900年后,打开的瞬间,震惊了世界,可是因为当时王道士的无知,被斯坦因和伯希和一车车的拉走。后来一代又一代人走进敦煌,几十年扎根敦煌,一灯一笔一线,多少个日夜的艰辛,让敦煌文化可以在新的时代换发光芒。匠心精神,让我们感动。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中华文化。

岁月如歌
英国的一位哲人曾说,人总在追逐得不到的,却一再与已拥有的擦身而过。
劈柴和喂马,粮食和蔬菜,生活中充满了琐碎,有时候甚至会偶遇不幸。只是,已然拥有的幸福却常常被忽略和遗忘。
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共六卷,只是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已经遗失了,流传到今天的只剩下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四卷。其中,“浮生”一词语出唐代诗仙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中的“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恰如其分地暗喻了沈三白的一生。
《浮生六记》中所叙述的尽是生活的琐碎:与妻子的闺阁趣事,夫妻渔船对饮的乐趣,领着妻子女扮男装外出游玩的得意,捣鼓盆栽的心得,折花插花的体味;也有漂泊异乡的心酸,子女别离的伤感,生老病死的痛苦······然而,正如俞平伯所说的一样,其中文字“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浮生六记》之所以触动人心,归根到底不过一个“真”字——对妻子的情真意切,对生活的真诚用心。
沈复,清代人,生于乾隆年间,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统治。生在康乾盛世末年,亲眼看着也亲身经历了清朝从抛物线最顶端到开始滑落的过程。而沈复本人的经历也与他所处时代的兴衰有着惊人的相似。
沈复的前半生日子虽然也略显清贫,但也还衣食无忧。而他的后半生却颇为坎坷:父亲离世后没有分到家产,又因与人作保欠下钱财,到后来芸娘又病重,生活十分拮据,常常以靠人接济度日。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国内表面上革新不断,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出生率高,实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统治的回光返照,歌舞升平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早已萌芽,但是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商业无法发展。往大里说,就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对于星斗小民而言,则是近在眼前的生存危机。
而与此同时,大洋彼岸已然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1748年(乾隆十三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美国正式宣布独立;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97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第二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从此总统不可连任两次成为美国总统的准则。
康乾时期中国的GDP号称占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国家的富裕似乎与普通百姓无关。
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描述,英国的普通农户一年劳动一年,除去日常开支后仍可剩余11镑,换算成白银约为33~44两;而中国的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生产仅得32两,注意,这还没有除去开销。若是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便会破产,最终的下场只有卖儿卖女。
在“盛世”中普通的百姓生活尚且艰难,而盛世之后的下滑期更加可想而知。
沈复后半生的坎坷,正是最后的盛世里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沈复和芸娘家中清贫,却从不妨碍他们恩爱一生。
巴克莱曾经说过,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而沈复和芸娘都是能爱人,也是懂得爱人的人。
沈复好客,常常邀朋友到家畅谈。奈何家境清贫,并没有太多的闲钱招待客人。每逢此况,芸娘常常变卖陪嫁首饰以供客人饮食,毫无怨言。在借住萧爽楼期间,两人不愿多花钱财重修栏杆,于是芸娘想出了用旧竹帘代替栏杆的法子并由沈复施行。此外,沈复夫妻两人还常常品菊、焚香、煮酒,活脱脱的一对神仙眷侣。
正因如此,在男人三妻四妾的古代,当芸娘提出要给沈复纳一房小妾时,沈复温言相拒。恰如那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昆剧中有一经典曲目《烂柯山》。故事讲述的是清朝时期有一名穷书生名唤“朱买臣”,穷酸落魄,在烂柯山下和妻子崔氏一起住在破旧的草房子里。因为还没有功名的缘故,朱买臣只能靠打柴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常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最后,他的妻子崔氏实在无法忍受丈夫的无能,讨了一纸休书离去。
《烂柯山》由汉书·朱买臣传改编而来,对此,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也提到了“会稽愚妇轻买臣”这一典故。
无论是昆剧还是《汉书》,其中所述均为因家贫而遭妻子嫌弃,最后夫妻分离。在现实婚姻关系中,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要浪漫还是要现实,或许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谓婚姻,一半是爱,一半是钱,所以,先选择物质基础吧。
但是,沈复在《浮生六记》早已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世间爱情千百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古往今来固然不少,但是普通人的爱情,更多的是平淡和琐碎。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有三大元素——激情、亲密和承诺。而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将其简化为激情、理解和践行。在沈复和芸娘的爱情里,沈复对芸娘一见钟情是激情,而激情过后,日后长久的恩爱需要的则是理解和践行。恰如陈果教授所说:
如果一个人空有爱心,空有爱意,却从来都没有践行,没有爱的实际行动,那就不是真的爱。所以,不是当你说出“我爱你”这句话的时候爱情就终结了,“我爱你”只不过是爱情的开始,重要的是接下来你要有爱的行动。
在沈复和芸娘相爱的日子里,不论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还是柴米油盐酸甜苦辣,他们始终都在践行“我爱你”一语。所以,战胜生活的从来不是物质,而是两个真心相爱、患难与共的人。愈是清贫的生活才将爱情衬托得愈发伟大。
沈复和芸娘生活清贫,但是却万分幸福。在闲情记趣一卷中,记叙了夫妻二人颇有几分“苦中作乐”的众多趣事。
每到秋天菊花盛放之时,沈复便采菊插瓶,插瓶时亦不忘研究菊花摆放的疏密程度、左右如何安排;盆景以及盆景的花石也是有讲究的:石菖蒲的种子要和冷米汤合在一起爵碎了,喷在炭块上,然后放在一个潮湿的地方待它长出细细的石蒲苗;焚香的时候要用微火缓慢地烘烤,这样烧出来的香气氤氲而且没有烟······
无论是插瓶还是焚香,都不过是一些“无用”的事,每每摆弄,便消磨去大半日的时光,但是这些事又都充满雅趣,让人欲罢不能。
恰如周作人所说,我们于日常生活必需的东西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金钱的重量,更多在于内心的充盈。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几度浮沉,大起大落数次。苏东坡一生打击不断,可他始终是积极乐观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经过了短暂的消沉,便与友人泛舟赤壁之下。还写下诗篇告诉世人我正在“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当时的惬意。
1096年(绍圣三年)苏东坡又一次被贬。到了岭南之后,吃到荔枝的苏东坡半是自嘲半是得意地写下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生活也曾穷困潦倒,只是他无论身处何地,均“此心安处是吾乡”,并用心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生豁达。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沈复,他们的一生都有不幸,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物质的匮乏无碍于精神的丰满。很多人只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下一句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所谓经济基础,更多是指物质;而上层建筑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种两者构成了一种社会中十分普遍的矛盾现象,而这对矛盾又是十分复杂的。两者常常相互影响,从而也造成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个世界是有很多面的,人们总是更热衷于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正如“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的刘媛媛所说:
“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辈子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或许你正处于学生时代,刷不完的题和永远睡不够的觉,成绩却一直保持在中游;或许你是一个小白领,兢兢业业地工作,领着仅仅够养活自己的工资;或许你已经是已婚人士,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足以让你忙得脚不沾地。生活里没有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只有柴米油盐酸甜苦辣。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能一无所成呢?事实就是这么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生活琐碎,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的乐趣和意义的发掘,唯有用心——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小确幸。
图片源于网络


叶叶心心
暂且将“好的书籍”定义为“我读过后,觉得有收获并且思维有了一个层级的提升”作为标准,给大家推荐以下的书籍:
这本书可以说打开了我的思维。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经常对别人生气,甚至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无法控制的刷B站。就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地去认识自己,审视自己。
本书提及的7个习惯,首先就是“积极主动”,不仅是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而是归结于自己的选择。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生课题”, 我们的一生面临的各种课题,很大程度上只与自己相关,而与别人无关。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要关注好自己的课题,比如专业的选择,工作城市的选择,到底几岁要结婚等等,而不是将他人的看法或评价作为是否要去做一件事的标准。
另外一个主旨是: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你之所以没有成功地做出改变,就是因为“你下定了不做出任何改变的决心”,是不是觉得很拗口?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发誓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要戒掉奶茶,然而不喝奶茶的时间里,你还是感觉到喝了奶茶更好,更舒服,甚至是觉得这样一直喝奶茶才比较享受。如果不喝奶茶,就会失去咬下波霸的弹弹的感觉,也不会有奶茶入口的丝滑感。既然这样,那就一直喝奶茶好了啦。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
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有的人是固定型思维,而有一些人是成长型思维。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认为且相信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该培养的。
固定型思维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急于一遍遍的证明自己的能力,认为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成长性思维的人则认为成功源于人的头脑,只要通过学习,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懒惰,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并且不一定要展示给别人看。
很多人都说自己读不下书,其实不然,是读书的方法不对。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会我读书,一个月内可以看下5~8本书。
在每次读书前和读书后,都问自己下面的4个问题:
如果能够回答出以上的4个问题,说明这本书被你吸收了,真正的看进去了。
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选书,建立自己的书单,如何做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提高自我等方法。想要读书的小伙伴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我们在演讲,写作,甚至是平时的思考中建立起“结构”,并使用结构来表述,增强我们的说服力。
万事万物都体现了结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过。当我们从结构思考力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不但可以看得清晰,更能够体悟出事物中的美。
在职场中,使用结构思考和做回报是我们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思考和表达这两大块。
思考:解决问题,决策
表达:写作,口头表达,沟通,辅导
如果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差,解决问题一团糟的小伙伴们,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
就想鸵鸟遇到危险时,不自觉地把脑袋扎进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危险就是安全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用"转移注意力”“拖延”“否认”等方式去逃避。
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逃避的心态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这本书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出发,妙趣横生地解释了我们总是在逃避的原因,帮助我们克服遇到问题就试图逃避的消极心态,找到勇敢去面对的办法。
这本书虽然标榜是孩子财商启蒙的书,但是对于成人,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人来说,热别适用。
本书的主人公吉娅和她可爱的小狗———钱钱,一问一答的方式,以及通过吉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故事很少有精彩的翻版,但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困境时找到最佳的出路。
一切从一本成功日记,一个梦想储蓄罐开始......
最后:
以上的7本书是我读过,打开我思考的大门,提升我的思维层级的书。在读第一遍时,我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回顾起曾经的自己,那些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等我读第2遍的时候,我才能慢慢地体味书中的道理,开始思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开始去找曾经的经验,去思考,去复盘,去总结。
现在准备开始读第3遍了,希望有更多的收获。
我是@爱读书的Cici, 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Marco田
最近在陪着孩子看《小王子》
儿子看到的是小王子和玫瑰之间的友情,说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分开离别才会那么伤心和思念……
而我们成年人看到的当然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爱情让人成长~还是成长中我们看清楚了爱情……
人生总是有失有得,都是第一次生而为人,都在寻寻觅觅 跌跌撞撞的 成长着。或许到最后答案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不管是何种感情,何种人生,都值得被感恩和祝福吧!

小胖
皮囊,启发:你可以没有漂亮华丽的皮囊,但你的灵魂至少要善良


三万丈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选取了影响大明王朝政权运作规则和历史命远比较关键且具有代表性的七个人物作为历史片断: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谋权篡位者(朱棣);一个偏执的清官(海瑞);一个残暴而又忠诚的太监(魏忠贤);一个心理扭曲而又噬血的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少年得志的叛徒(吴三桂);一个改变历史的海盗后裔(郑成功)。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大明王朝r历史变革与文化场景中的表现,深刻剖析了其生命历史背后难为人知的辛酸、纠结、煎熬和焦灼,正如同跌跌撞撞319年的大明王朝那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绝决又精神焕散的社会性格。
作者从“人性比概念更重要”的理念出发,以史料为依据将人物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重新审视挖掘。一路读来,令人震憾一一原来历史人物不仅与你我一样普通,甚至有些角色还相当猥琐。近现代以来,受教育的正统化、标准化影响,原散落民间的“知识分子”逐步被体制收编,“正确性”与专业化高度混同,“正确的主流认识"将原本鲜活,有血有肉的历史“剥皮茧草"制作成了不设定保质期的标本。史学家要么变成了古板的说教者,要么退化成了虔诚、滥情的诗人,要么自甘坠落成历史琐碎小事、花边消息的拾荒者,或忙着找课题,或到处旅行演讲,或上电视作秀,或拉粉丝刷流量当网红。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历史是曾经的当下,当下是以后的历史。温故而知新,正是读史的乐趣和价值所在,让人真正体会到真实、鲜活的历史决非小说、影视可比。
最后,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张宏杰先生,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一个非纯粹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学者,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他写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作品。此时,我突然想起女儿小学背过的一句诗“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道理就这么简单吧!

羽
推荐外国长篇小说《飘》和《琥珀》,被誉为姊妹篇的世界名著经典作品。
一、《飘》
有一位外国的作家,一生只写了一部成名作品,她就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1937年她因长篇小说《飘》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飘》就是电影《乱世佳人》的原著,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2018年12月21日,《飘》入选全国“40年·25部影响力外译作品”书单。
《飘》这部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故事主人翁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都是美国南方人的典型代表,作品通过以斯嘉丽与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社会状况,展现了美国南方地区人们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和政治态度的社会生活。
斯嘉丽是一个复杂、独特的人物形象,她的最大特点在于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集聚一身。斯嘉丽漂亮、迷人,而在她的一生中任何时期都不忘以自己己的女性优势而社交、经营和生活。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之际,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甘心被摆布,而是突破传统,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瑞德是一个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场合他总是不多说话,但一说起来,往往又语出惊人。他头脑机警冷静,能够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时机赚钱,甚至是战争时候也想尽方法大发国难之财,充分体现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以及冒险精神。
斯嘉丽和瑞德性格的特质使彼此互相欣赏又充满矛盾,其爱情、婚姻、家庭的故事与艾希礼、梅兰妮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示出扣人心弦的作品魅力。
女性主义文学始于19世纪,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飘》中的女主人翁斯嘉丽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成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杰出代表。斯嘉丽不仅没有让过去成为自己前进的包袱,反而在变化了的社会中,凭着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永远不灭的希望,借助家所给予的力量,用双手创造了新的天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拯救了家族。她始终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并用身上特有的生命的激情谱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所以《飘》是一部女性励志奋斗史,是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亦是笔者最喜爱的外国名著之一。
二、《琥珀》
看过外国经典名著《飘》,一定要看看被誉为姊妹篇的《琥珀》,都属于女性文学作品。
《琥珀》的作者为凯瑟琳·温莎,1944年作品出版时在欧美文坛引起强烈震动。在美国大城市波斯顿,此书一度甚至被禁;1947年,美国好莱坞将小说《琥珀》搬上银幕,拍成电影《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扩大了此书的影响。
《琥珀》讲述天生丽质、卓尔不群的贵族后代琥珀流落乡间,本纯洁又不甘蛰居的姑娘在伦敦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中逐渐意识到逾越固有的社会规范、取得女性独立地位的途径。她几度陷入困境,又表现得勇敢独立、坚强自信,同时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善良,成为査理二世的情妇,掌握了惊人的财富与权势,但也沾染了男权社会中的贪婪、自私、纵欲、不择手段等品性。在经历了丰富而曲折的经历后,琥珀最后还是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而被骗放弃一切,离开伦敦前往美洲大陆。
《琥珀》常常被读者与《飘》相提并论,其相同之处为作者皆为女性,《飘》为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两部作品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飘》的背景为美国南北战争,《琥珀》的背景为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且主人翁都是性格特出的女性,又有一个及至数个性格迥异或相近的女性作衬托。
当然,《飘》的笔法比较老练,珀琥在布局上集中于宫廷,具有较大的魄力,译者傅东华先生认为,此乃珀琥胜过《飘》的地方,值得品读。

jansenshi
1、经典小说: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2、最近比较流行的:
《诛仙》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假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
《死了都要爱》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如果这一秒,我没遇见你
3、另外还有下面的书推荐给你,并给出理由。希望你喜欢:
《朗读者》
(感动和迷惑交织的阅读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洛莉塔》
(很多段落的文字让人迷醉)
《玫瑰的名字》
(知识容量和故弄玄虚的叙事竟没有发生冲突,有些不可思议)
《罪与罚》
(前一百页有些沉闷,后面三四百页又让人放不下,里面的人物不停的思考,以致有些虚幻,就像是幽灵,既令人兴奋又使人战栗)
《离婚》
(我觉得是老舍最好的小说,他运用汉语的能力真让人欣羡)
《约翰·克里斯朵夫》(有关人生的小说,读过多遍,不过有时甚至有些恼怒,为什么很多对生活的细致感受,竟被他早就说透了)
《树上的男爵》(被卡尔维诺瑰丽的想象震撼了)
《田园交响曲》(田园诗般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情感风暴,在最后一切戛然而止,纪德的小说符合我的美学)
冰雪皇后
(22岁时重读安徒生,才发现他的天才)
《孔乙己》
(简练舒展的语言下隐藏着异常复杂的叙述,亏得自己高中毕业后又重读了一遍,否则真错失一部杰作

我淡看红颜
建议你下载一个微信读书,里面有很多免费的电子书,想看什么自己选,里边有热门书推荐,根据你的喜好,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