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最新跟帖
穿着高跟鞋跳舞,

穿着高跟鞋跳舞,

一、也先是分兵三路攻打的明朝,幸福来的太突然,自身也没能力攻克北京,冒然攻打北京可能会被明朝援军给围殴了,需要三路人马汇合再打 二、活的朱祁镇是个筹码,总会有用处的,干嘛要杀了呢

商芳会

商芳会

在土木堡之变中,瓦剌确实是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但是瓦剌太师也先并没有立即就放了他,而是一年后才释放了明英宗。

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皇帝,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他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明英宗一命。

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之弟)被拥立为(明朝的新)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明朝的)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任何的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

也先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明朝方面的景泰帝却不高兴。他只是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漠北查探,谁知杨善却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明英宗接了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公元1450年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终于回到了北京。



tonyjan

tonyjan

一是,杀了朱祁镇对也先一点好处都没有。明朝会有新皇帝登基(没杀朱祁镇,明朝还安排了朱祁钰代替),并从此结下解不开的梁子。死的朱祁镇对也先一点用处没有,但活着的朱祁镇可能会带给也先很多好处(事实上也先没捞着好处),此少,也先当时是那样盘算的。

二是,杀了朱祁镇并不会为也先攻打北京加分,只会激起更大的仇恨,让明朝军民同仇敌忾。

三是,后来的皇帝来朱祁钰很希望也先杀了朱祁镇,也先清楚朱祁钰的想法,他不愿意被别人当刀使,最后,也先没捞着一点好处,还浪费了不少粮食,但放了朱祁镇。

玫

题主应该是北元的后裔吧,这应该去问你的祖宗呀!暂且代你祖宗回答 一下,杀不杀是战略上的考量,攻不进北京城是有于谦等军民拼死抵抗,誓死不做亡国奴呀,题主有点失落感了吗

想去所有的海边边

想去所有的海边边

看过大明风华后,这个事也能很快的理解了。

当时的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但是不善于攻城。

俘虏了大明的皇帝,可以提升自己的士气,让明朝将领抬不起头。

开战的时候,可以拿朱祁镇当挡箭牌,让明朝的士兵放不开手脚,不敢去打,怕伤了皇帝。

当时的游牧民族没有制造使用火炮的经验,而明朝有先进的大炮,可以抑制游牧民族的战马,冷兵器时代,大炮跟火铳才是王道。

土木堡事变也是大明王朝的转折点,那么土木堡之战的真实情况如何?

在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后逃回北京的当事大臣李贤,在其相关日记写到,此战主战场20余万明军战死三分之一,伤者约一半,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近全军覆没。而后我们都知道,于谦力挽狂澜,调动备倭兵,坚持死守北京,打赢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在这场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强烈的对抗中,可以看到,瓦剌也真正的崛起了,土木堡事变也是瓦剌也先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只是苦了当时的中原百姓。

有此可见,战争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应该珍惜现在我们强大的祖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强大了,别的国家才不敢来欺负我们,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

麦西的宝贝

麦西的宝贝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怂恿御驾亲征蒙古瓦剌,被瓦剌可汗也先围困于土木堡,最终抵不住瓦剌军的进攻,明军全线崩溃,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的明朝部队,损失过半,作为皇帝的朱祁镇也惨遭被俘。

明英宗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也先是很清楚的,可以拿来和明朝谈条件,成为不折不扣的提款机。而一旦杀了朱祁镇,有可能引起明朝的不满,爆发大规模冲突,反而对瓦剌的局势造成不稳,毕竟明朝经过朱元璋、朱棣的多年经营战斗力还在。

朱祁镇被抓,在明朝内部也引起了慌乱,担心瓦剌进攻北京城,而也先在土木堡中之战中尝到了甜头,打着送明英宗回北京为名,攻打北京城。此时作为监国的朱祁钰召集朝臣商议如何保卫北京城,面对群臣的犹豫不定,甚至提出迁都的提议,兵部侍郎于谦力排众议,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决定坚守北京城,并从各地调兵遣将,赶造武器,整肃军纪。朱祁钰也在拥护下登基来稳定局势,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镇被封为太上皇。

明景泰元年,也先率大军攻打北京城,此时已是兵部尚书的于谦把兵力驻守在北京的九个城中,各自相互为营,互相依托,内外夹击,誓死保卫北京城。在北京城下,明军依托城池与瓦剌展开了拉锯战,数次击退瓦剌的进攻。经过四天的激战,瓦剌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只能北撤。明军乘胜追击,利用火器等优势武器对瓦剌进行追击,此时受重创的瓦剌已经无力还击,只能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

此时身在塞外的朱祁镇已是没有实权的太上皇,瓦剌从他身上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这时候顺水人情还给明朝 ,看明朝怎么处理,放在自己手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景泰元年八月,明英宗回到了明朝的土地,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中。七年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皇位。

帝国

帝国

也先捉住朱祁镇后,想挟制去攻打北京城。一国之君被外敌俘虏,能够使明朝士气低落,而也先所率的瓦剌部则能携余威一举攻破北京城。虽然后来也先的这个想法,因为于谦等诸位大臣的誓死抵抗而告终。另外也先最开始与明朝相约的是,明朝进攻财物,然后瓦剌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凑齐了财物,将其送去瓦剌。也先尝到了甜头,因而毁弃了与明朝的约定。他也没有杀死明英宗,而是想要继续凭借明英宗向大明勒索财物。这个想法,即使到后来景泰帝继位,明英宗成为太上皇后也没有放弃。明英宗成为太上皇后,也先还多次带着他来到明朝边境,向守边将领勒索财物,虽然遭到了拒绝,但是却没有让也先放弃这一种打算。

corona4125

corona4125

简单的说一说吧,

活着的朱祁镇肯定比死了的朱祁镇价值更高:

不管是用来敲诈勒索明朝还是挑起朝廷内斗都是很好的工具

同时,在朱祁镇被俘虏后,明朝这边短时间又拥立新皇帝,建立起了新一套的朝廷班子。在这个时候杀掉朱祁镇,不仅没什么卵用,反而会大幅激起明朝这边的报复

Hesterhql

Hesterhql

公元1449年,曾经被明成祖朱棣打败的瓦刺军出现在北京城下,在他们新的统帅也先的带领下企图一举攻下北京,重拾作为蒙古后代人的荣光。

但这一次,也先所要面对的不是当年的忽必烈所面对襄阳城,更不是外强中干的南宋。

不过,有趣的是,在也先的军队中还有一位明朝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作为大明的皇帝,他为什么会在也先的手上?也先又为何有胆量来攻伐大明的首都北京呢?

一、御驾亲征

作为曾经雄霸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中的一支,瓦刺拥有完全不亚于蒙古人的骁勇,在大明建国初期频繁的袭扰大明边境,劫掠财务,直到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才暂时将其降服。

但即便如此,瓦刺依然拥有远超过其他蒙古部族的实力,在之后不断兼并征伐中越来越强大,到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脱脱不花建立瓦刺帝国时,瓦刺已经变成了一个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段,南与大明接壤的庞大游牧帝国。

随着实力的增强,也先不再想让瓦刺继续做明朝的藩属国,瓦刺军对明朝边境要塞和榷场的袭扰越来越频繁,而明朝坚守不出的策略则助长了也先的狂妄。1449年7月,也先借口明朝政府侮辱瓦刺使者,故意压低马匹价格以及拒绝与瓦刺联姻,率四路大开始军南下进犯大明边境,兵锋直指大同。

此时的明朝正值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期间。朱祁镇虽然不算一个昏聩的君主,但在这个时候却极度的宠信宦官王振,而王振是一个对权利和欲望极度痴迷的人,在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宫廷权力之后,开始想要获得战功以期流芳百世,也先的南侵给了他机会。

1449年7月16日,在王振的蛊惑和连番催促下,朱祁镇率二十万精锐明军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御驾亲征,军队刚到达大同就接到了前线明军败退的消息,瞬间就将王振原来的信心击垮,急忙下令撤退,却又在撤退路上随意更改行军路线,致使原本可以撤退到居庸关的大军在撤退路上被连番袭击,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刺军追上激战溃败,王振和众多的将领在乱军中死去,明英宗朱祁镇则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击溃了朱祁镇的精锐大军后,也先的野心越发的膨胀,决定趁着明军新败,北京城防空虚之时一举拿下京师,逼迫明朝投降或者迁都,而手上的明英宗朱祁镇就是进入北京最好的“通行证”。

二、守战之策

土木堡惨败的战报传到北京后,举朝震动,而也先挟持朱祁镇南下的消息则更是让大明朝廷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主和派认为此时的北京城内军力不足且粮草不济,无法对抗也先的大军,主张迁都南京暂避锋芒。

但这样的提议遭到了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官员的强烈反对,于谦以宋朝迁都的历史对皇太后晓以利害,最终成功说服皇太后坚守北京,大的方略确定以后,于谦就开始做守卫京师的各项准备。

为了稳定军心平息民愤,明廷将招致土木堡惨败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同时为了避免也先用明英宗朱祁镇来威胁守军,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上奏请皇太后颁发懿旨,改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将朱祁镇遥尊为太上皇。

政治方面的问题解决后,于谦开始为守备京师调集军力,土木堡惨败后,北京城内只剩下几万人的守城部队,为了迎战也先,于谦决定重整京军,立刻紧急征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甚至包括江北和北京周围的运粮军,被调集的军队深知此战的重要性皆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很快,北京城的军队就从几万人增加到22万人,形成了在总体军力上对也先的优势。

同时,于谦在分析了土木堡惨败之后,认为明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犯了许多兵家大忌,特别是在后勤补给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仓促出征,在当时,负责为北京提供粮食的最大粮仓位于东郊的通州,那里囤积着数百万石的粮食足够京城的军民吃一年,而为了避免这批粮食落到也先的手上,有人主张将其一把火烧掉但被于谦拒绝。

在于谦看来,京师的这场保卫战到底会打多久谁也不知道,如果战事延长,以现在京城内所储存的粮食是绝对不够的,而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必然会不战自溃,于是,于谦一方面征集大车命令官军去运粮,一方面向京城内的百姓发出告示,只要愿意出城抢运粮食的人,每运20石粮食,在得到运费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两银子作为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到了抢运粮食的队伍中,运粮的车队川流不息昼夜不停,才几天的功夫就把通州粮仓的粮食全部运到了京城储存起来,充足的粮食储备稳定了军心民心,而于谦准许官兵预支半年军饷的做法更是让全军上下欢呼雀跃。

但即使准备的如此充分,于谦也甚为忧虑,现在的北京城内有22万人马,看起来比也先的10万军队多,但却必须分兵把守北京的九个城门,而也先肯定不会傻到同时进攻九座城门,那么,如何守城就成了于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三、决死守城

公元1449年10月11日,也先在投降的太监喜宁的帮助下进抵北京城下,见明军皆在城门外列阵极为惊讶,而这也就是于谦想到的对敌之策,按照于谦的设想,将士兵布置在城外虽然比布置在城墙上危险,却可以让士兵有更大的决心与瓦刺军决一死战。

明军的部署的确给了也先不小的震撼,却无法抵消他膨胀的野心,在试图利用明英宗朱祁镇诱骗明军失败后,也先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10月13日,瓦刺军乘着风雨大作集中兵力进攻德胜门,负责防备德胜门的是曾在土木堡惨败后讨回来的大将石亨,面对瓦刺大军的进攻,石亨先是以少量骑兵迎敌并佯装败退,将瓦刺军引诱到德胜门外的埋伏圈,待也先进入包围圈后于谦一声令下,神机营火枪齐射加上漫天的箭矢以及明军的前后夹击让瓦刺军损失惨重。

初战不利的也先立刻放弃了重兵把守的德胜门,转而攻向西直门,都督孙镗率兵迎战,打败了也先的先头部队却在也先不断的增兵下渐渐不支,幸得城头的火炮相助开火加上从彰义门和德胜门的援军及时到来,终于打退了瓦刺军的进攻。

10月14日,不甘心失败的也先再次进攻,这次的目标是彰义门,在于谦的指挥下,一部分明军于正面和瓦刺军缠斗,火铳手和弓箭手则部署在城外的大街小巷,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偷袭瓦刺军,就在瓦刺军开始败逃时,朱祁钰派来监军的太监却率领数百骑兵冲击战阵抢夺军功,致使明军陷入混乱,瓦刺军看准时机立刻反攻,一度追击明军到德胜门下,危难之际,周遭的居民纷纷爬上屋顶,以砖石迎战瓦刺军,等到于谦的援军抵达后再一次击退瓦刺军的攻击。

接连的攻击失利让也先暴跳如雷却毫无办法,随着北京城胜利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军民加入了对瓦刺的攻击,中路军面对居庸关久攻不下,而各地的勤王军队正在迅速赶来,为避免后路被切断,10月15日夜,也先率一部人马挟持这朱祁镇向紫荆关撤退。

于谦发现也先撤离后,立刻命令大将石亨以重炮轰击瓦刺军营,将留守的一万多瓦刺军尽数消灭,之后命令明军分路追击,分别在清风店和固安大败瓦刺军,眼见大势已去的也先一路奔逃,于10月17日撤出了紫荆关后又马上逃出关外,而原本打算援助也先的脱脱不花军在得知也先的战败后主动撤退,并于10月20日单独派遣使臣进贡以示忠诚。

也先率部逃出关外后依旧贼心不死,数次领兵南下却都因为明军防范严密无功而返,政治诱降的落空加上军事进攻的失败,让也先在损失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也失去了与大明进行贸易的机会。

公元1450年8月,也先无条件的释放了明英宗朱祁镇,恢复与大明的臣属关系,但即便如此,也先也无法恢复瓦刺曾经的势力和威望,在接下来蒙古族内部的争斗中日渐衰落。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功于明朝军民的拼死抵抗和于谦的运筹帷幄,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于谦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刺大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迫使也先陷入了武战不胜,和谈不能的尴尬境地,保住了大明首都的同时重创瓦刺军,但令人唏嘘的是,于谦保得了一座城却保不了自己的命,更无力改变在这不久后的兄弟阋墙

泙啝睿潪

泙啝睿潪

也先先是想挟持明英宗命令明朝守将开城投降,结果守将不买账。于谦为了朝廷不受也先要挟,拥立了明景帝,明英宗在也先手里就没利用价值了,也先又把明英宗释放回明朝廷,让两位“皇帝”互相牵制甚至内斗,最终明英宗趁明景帝病危发动政变重新拿回皇位

Tsailiang

Tsailiang

杀了直接让大明毫无顾忌,同仇敌忾,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对于瓦剌来说是最不利的结果,朱祁镇活着大明就会投鼠忌器,有限抗争,如果大明另立新帝,放归朱祁镇还能让大明陷入内斗或者分裂,不战而胜。

事实也是如此,瓦剌放归朱祁镇后大明陷入了内斗,强硬派于谦身死。

dsherry

dsherry

土木堡事件是朱祁镇送给也先的一份大礼,谁能想到明朝三代皇帝,镇压蒙元数十年的大明王朝竟然这么轻易就全军溃败,这份礼大的也先都懵逼了。

他不杀朱祁镇不是因为不敢杀,毕竟杀了那么多人了,还有什么不敢的。

那是朱祁镇吗?不是,那是成堆的粮食,黄金,美女,他没想攻进明朝,只想换取大量的财物,不然也不会给了于谦调兵的机会。

最后试探攻进关内,竟然这么容易,太出乎意料了,虽然重新立了个皇帝,朱祁镇没什么,用了,那也是战利品,是英雄的功绩,肯定比死的强。

可是他还不知道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等着他,将会结束他这偷来的美梦,北京保卫战也先战败,死伤无数,狼狈退出关内,将朱祁镇放进来也是添乱而已。

唐龙

唐龙

我是沧海拾珠录,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有点“异想天开”了,和朱祁镇一样把战争想得太儿戏了。自古以来,兵者险事也,不可不慎之极。无论哪个统治者对战争的事情都是慎之又慎的,不是不敢打。而是必须经过周密筹划和精心准备以后才可以付之于行动。战争不是兵棋推演,也不是坐在电脑前面玩策略型游戏。

明朝地图

我们先从政治形势分一下为何也先不杀明英宗朱祁镇。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部。起因是瓦剌部与明朝就边境贸易产生了纠纷,明朝官员随意降低瓦剌部进贡的马匹价格,当然瓦剌部进贡的马匹质量也确实有所下降。那么,瓦剌是谁?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初年明朝北方的邻居大体可以分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他们其实都是蒙古人的后代。明朝推翻了元朝的蒙古人统治以后,一部分蒙古人退回到草原老家,再次恢复到了原始的部落制状态。一部分留在中原在朱元璋的雇佣下参加对抗元朝的战争,加入了明军。加入明军的这部分蒙古人被按照明军的编制编成“三卫”,史称“朵颜三卫”或者“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后来又被朱棣收买,参加了推翻朱允炆的“靖难之役”,立下了战功。朱棣为感谢朵颜三卫,在北方草原为他们划定了一片游牧地,让他们自建自管。朵颜三卫就是地图中的兀良哈部。而被赶回草原老家的蒙古人在明初多年的打压下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大部。明朝初年,被重点“关照”的对象是鞑靼部。为了持续打击鞑靼部,明朝经常拉拢瓦剌部和兀良哈部一起对鞑靼部用兵。在明朝的扶持下,瓦剌部实力日盛,到正统年间,瓦剌部已经从“草原小老弟”成长为“草原雄鹰”了。史料记载:“(瓦剌部)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起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明英宗君臣志在重新振兴,于是朱祁镇在正统三年、正统六年、正统九年、正统十四年所发动的四次大规模北伐。这四次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瓦剌部的实力进行了一定的削弱。第五次北伐,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撺掇下亲自上阵,居然兵败被俘了。事出偶然,瓦剌部的太师也先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会俘虏大明朝的皇帝。也先是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非常清楚,在没有完全统一草原以前,是不能与大明彻底开战的,他裹挟朱祁镇攻打北京城是可以的,但是他还真不能杀死朱祁镇。因为一旦朱祁镇死在瓦剌部的手中,不但大明朝会和他死磕,就连过去的对手鞑靼部、兀良哈部都会趁机打太平拳,与大明联手一起对付他。他将会落得一个“墙倒众人推”的境地。

土木堡之变图

朱祁镇

再从现实角度考虑。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部俘虏了朱祁镇以后并没有放下进攻的脚步,而是带着朱祁镇直接扑向了北京。在明军三大营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北京的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居然成功地守住了北京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但让大明朝重拾了自信,也让也先认识到大明朝虽然丢了皇帝,但是实力尚存,以瓦剌的实力是万万没有灭亡大明朝的可能性的。如果这个时候杀掉了朱祁镇,以后就再也没有同大明朝媾和的机会了。不能与大明媾和,就不能继续同大明做生意,不能做生意,瓦剌的经济将陷入困顿,最终瓦剌将会被鞑靼或兀良哈取代。所以,朱祁镇只能是作为要挟大明的筹码,换取一些利益,万万不可杀。

胖猪猪胖猪猪

胖猪猪胖猪猪

刚开始也先也是想杀英宗的,但是有人建议可以拿英宗做人质,借以要挟大明,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从大明得到更多的利益…

首先有一点,那就是也先抓英宗的动机。也先他抓英宗是为了以此引起明朝的举国混乱,要挟明朝,达到控制明朝以至吞并明朝的目的!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英宗还是英宗!当时的大明政权已经在主战派于谦的支持下另立朱祁钰为帝,整个大明帝国并没有如也先事先料想的那样发生大的动乱,也先的目的不攻自破!。本来呢,他还是把英宗控制在手中,以观时局,但是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呢,与其养着一个废人,不如放他回去!

至于为什么不杀他呢,一个是没必要,杀了他对于也先没有丝毫的利益可图,只会遭到明朝人更加的憎恨!。另外一个,我个人认为也先还有一丝打算,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他把英宗放回去,这样明朝就有了两个皇帝。

那现在英宗回来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要让景泰帝退位,他肯定是不愿意的,而另一方面英宗又怎么肯烯里糊涂的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呢,心里肯定也是极度的不满,一定会寻找时期以图复位!这样势必又会造成宫廷混乱,这样也先或许可以浑水摸鱼!如果没有发生所谓的动乱,也先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样零风险的投资,谁不愿意试一试呢。事实上,事情发展到最后英宗的确是复位了,但是并没有因此动摇到明朝的国本,也先最后也没在这件事上得到太多的利益,不过他也没有吃亏的地方。


新梁

新梁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也先兵临京师,从当时情况看即使杀了英宗也无法占据北京,而且英宗是个很重要的筹码,即使无法占据北京,也可以交换物资领土。

一、实力不允许。英宗时期,大明国力处于巅峰之时,虽然土木堡损失惨重,也不是蒙古各部可以染指的。当时的北京尚有数十万士卒,防守足矣。

二、于谦的存在。拒绝迁都南京,坚守北京,诛杀王振余党。也先指望英宗劝降,于谦劝郕王朱祁钰进帝位,奉英宗为太上皇,使英宗作为筹码,进一步降低。迅速诏令各地勤王,进逼也先部队,也先败退。从土木堡之变到北京保卫战胜利,也仅仅两个月左右。

三、蒙古联军内部矛盾。军阀联军,指望齐心很难,今天是联盟,明天或许就是敌人,出工不出力。北京保卫战后,也间接造成蒙古后期的混乱,互相攻伐。

也先确实是个有谋略的人,事不可为退回蒙古,这时的英宗已没有价值,释放英宗,恶心大明,让大明自己头疼去,也为后期英宗复辟埋下伏笔,于谦因诬告而死。也先同时迅速统一蒙古各部称汗。

JinneeS

JinneeS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