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私奔的公主

私奔的公主

第一,也先不会轻易杀掉朱祁镇,因为需要承受巨大的政治风险。

“土木之变”大明的确损失惨重,皇帝被俘,几十万主力崩溃,数十位重臣殒命。此役影响深远,几乎改变了蒙古草原和大明朝堂的政治格局,甚至可以说中断了大明的上升趋势。

但并不代表大明完全变成了一个菜鸡,可以任人宰割。“土木之变”的惨败,让大明认识到了明蒙之间的战力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源于三方面。

一则,经过洪武和永乐年间对蒙古的强势用兵,大明朝堂上下多少都对蒙古人抱有轻视心理;二则,明初的那批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将领,在大明的战斗序列中快速消散;三则,从最初的”贡马事件“,再到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实际上都是围绕解决大明朝廷内部的权力问题,是存在大量内耗的。

而“土木之变”可以说是彻底打醒了大明朝廷,从后来于谦主持的备战来看,大明全力运转了国家机器,甚至表现得有些“恐惧”。有时候恐惧是好事,因为认清了差距,所以才会全力以赴,内部的争斗自然会被暂时搁置了。

我们再回到朱祁镇杀与被杀的问题。

对于也先来说,杀朱祁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遭到大明的疯狂反击。皇帝被杀,大明就没有退路了,必须要雪耻,不如此这个王朝的“正统性”基础就会被动摇,人心分崩。这个雪耻,将会是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作为草原瓦剌部的少帅,也先是承受不了这个后果。

同时,因为草原三分的政治格局,瓦剌的阿剌,鞑靼的脱脱不花,瓦剌的也先,任何一方一旦有异动,势必会引发全局的连锁反应。如果也先杀了朱祁镇,很难说脱脱不花和阿剌会配合明廷做出什么举动来。

也先留下了朱祁镇,既可以把他当做是一张长期饭票,时不时地从明廷那骗点东西来,也避免了自己与明廷的关系彻底恶化,在与各方势力周旋中能够占据主动地位。

也先的确进攻了北京,也把一手好牌彻底打烂

这里要区分看待鞑靼和瓦剌。从本质上来说,也先因为“贡马事件”丟了面子,少赚了一些赏赐,所以才进军大同。之后才有朱祁镇的亲征,才有“土木之变”。也先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多弄点钱,多要些面子,让自己在草原的地位更巩固些。而一直梦想恢复“大元”光辉的,反而是脱脱不花这批人。

也先最后决定进攻北京,是因为明代宗朱祁钰上台了,自己手里的英宗失去了利用价值。而除了从明廷太后和后妃那骗来了一批财物外,明廷官方绝口不提“赎人”的事情。

于是脱脱不花,阿剌,也先三方才商量,共同用兵,再次南下。

为什么在“土木之变”后不马上南下,一举拿下北京?朱棣营造的北京城,本身就是北边的一个大的据点,城高墙厚,且为明廷政治中心,大量物资堆积如山。即使没有后来于谦的调度,也先突袭北京,一路的明军的关卡据点,到北京城就够也先喝一壶了。

也先在土木堡的胜利已经算是“侥幸”了,是各种天时地利的结果。这种大胜,自然需要时间去消化,开玩笑呢?打掉了人家的主力,俘虏了皇帝,还想怎么样?就正统年间的蒙古人,往上倒几代,都没想到能打出这样的胜仗。进攻北京?想什么呢?

而随着明廷“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的一手好牌也彻底被打烂,不久只能求和,放了朱祁镇回来,继续待在草原和脱脱不花,阿剌等人斗智斗勇。后来草原残酷的洗牌,也证明了草原内部斗争的激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这样说,那你是太过高估计也先的综合实力了。

简单地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瓦剌蒙古整体势力弱小。瓦剌蒙古占据漠东地区,与女真等民族混居,而且内部派别势力多、力量分散,与莫西蒙古相比综合实力要小得多。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蒙古东部地区,到也先坐上首领之位,也才十多年时间。况且,这种统一也只是达成一种默契,并不像当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而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武力征服草原,大家真心臣服。而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瓦剌部落,单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是大家推举的首领,战场上真正的合力究竟能否发挥出来,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也先对自己的实力预判,心里应该有个数,正常情况下,他不会有那么大的胃口。

二、瓦剌蒙古后方不稳,草原争霸还远未完成。北元灭亡后,蒙古分裂现象严重,各方自立为王的态势从未停息,瓦剌部与鞑靼部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多年来,瓦剌蒙古不敢涉足漠北地区,只是向西、向南在西域、哈密和明朝边境挑起小规模的战争,土木堡之前,刚刚征服了哈密地区和兀良哈,其后方还正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大规模的南下战争,也先不敢冒这个险,否则,祖先的一点家底就会让他损失殆尽。

三、明朝的高度警惕让他无从得手。也先毕竟算是草原一方雄主,他征战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斗争经验。如果直接杀了朱祁镇,明朝就会倾全部力量与之厮打,以当时明朝雄厚的实力,也先绝对占不到任何便宜。假如明朝大举进攻瓦剌,后方趁机捣乱,瓦剌部落就会瞬间败退,原先整合的势力马上就会分裂,被其他蒙古势力瓜分殆尽,也先家族即刻会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这一点在后来也先携朱祁镇进攻北京的一年间,看得清清楚楚,大明有的是办法和实力对付瓦剌蒙古。而也先的处境实在是尴尬至极,打又打不成,退又心不甘,捞不到好处,内部的贵族势力意见又很大,也先陷入进退两难,这种情况下,还谈何拿下北京、占领中原?

songzhuoran

songzhuoran

选择利益最大化

糖果小屁孩13

糖果小屁孩13

杀了朱祁镇以后反到会成全大明 ,成全朱祁镇这样一来他弟弟朱祁钰完全可以打着复仇的名号打的也先没有安宁之日此事完全可以从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看出来,哦对了要杀了朱祁镇可能还不会出现北京战就算土木堡之变使明损失20万精锐 但明可以从其他地方来抽调兵力来充实 等缓过来这口气用一定时间在组成三大营在去打也先 从此之后灭了也先也是有可能大明在出一盛世也未可知。

壹二三四

壹二三四

不杀朱祁镇是因为他有用,主要用处有两个,一是诈钱,二是叩关。

也先为了大明能拿钱,第二天就放了一个俘虏回大明报信,告诉朝廷朱祁镇在他手里。还别说,他达到了目的,朝廷没有出钱,后宫出了,钱皇后把所有后宫的钱都给了也先。但也只有这一次,从那以后,也先再也没有从大明拿到一分钱,还负责了他一年的生活费。

也先还想利用朱祁镇的皇帝身份,打开边关的大门,他好长驱直入。这也只是他想想而已,不要说大明很快就立了一个新皇帝,就是没有立新帝的时候,边关将士也没有一个人打开城门,要知道,这是要抗压力,担风险的。但大家都知道,放进也先 ,后果更可怕。

杀到北京也先是一直都想的,可是,这不是杀了朱祁镇就能办到的。

呆呆的大头

呆呆的大头

也先杀朱祁镇与南下拿下北京,这是两个事情,并不是他杀了朱祁镇就能拿下北京,所以,杀不杀朱祁镇从根本上上不能决定能不能拿下北京。

同时,之所以没有杀朱祁镇,原因有二,其一,朱祁镇在当时算得上一个超级肉票,并且还能整存零取的那种,随时随地可以兑现赎金,干嘛要杀了呢?其二,也先不具备一举打下北京的实力,虽然说在土木堡之变后,发生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但那是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也先方才能够得以出兵,以一部落之力来对抗一国之军,也先似乎还差了点。

也先的实力

也先,是曾被明成祖朱棣打的落花流水的瓦刺首领马哈木的亲孙子,在马哈木死后,也先的父亲脱欢承袭了爵位,同时也开展了称霸草原的军事行动。在脱欢的带领下,短短六年时间,就击败和收服了瓦刺其他的部落,实现了瓦刺的统一,成为了瓦刺独一无二的首领。

在之后,脱欢开始进攻瓦刺的老对手鞑靼的阿鲁台,在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战败身亡,取得胜利的脱欢将目光瞄向了庞大的明帝国,因为在他的梦想中。恢复大元,重新占据中原是最大的荣耀,但是壮志未酬之际,脱欢病死,儿子也先继承了爵位。

也先比他的父亲更为强悍,也更聪明,通过数年的军事行动,也先彻底完成同一,并威胁到明朝的西北边境,在这一切都完成后,也先同样的将目标对准了大明。

之后,也先利用边境贸易为借口,于正统十四年(1449),悍然对明朝发动了进攻。其兵分四路,对辽东、甘肃、宣府以及大同同时攻击。战争全面爆发。

明英宗朱祁镇在听闻战报后,受到大太监网真的怂恿,御驾亲征。在大军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妥当以及军令混乱的请情况下,在土木堡被困,于同年八月十五,爆发了惨烈的土木堡之变,此战造成了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朝中重臣战死,而骡马、钱粮等损失无数,明朝数十年的积累和数十年的人才,就此一扫而空。

最为严重的就是,明朝的正牌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在此役中被俘,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阶下囚。

也先利用朱祁镇来要挟明朝

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也先大为高兴。在他看来,你大明朝的皇帝在我的手中,以此为把柄,岂不是你大明上下任由我揉捏?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确认了朱祁镇的身份后,也先集团对于如何处理朱祁镇产生过争议,有人建议杀了他,这样可以挫一挫大明的锐气,最终在也先的二弟坚持下,最终将朱祁镇作为人质,用来要挟大明。

此时的大明,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若是皇帝在亲征过程中战死,无非是在立一个皇帝,但是现在皇帝还活着,并且被敌人明目张胆的前来勒索,最关键的是,绑匪要钱没问题,但是即便是给了钱,人也不一定能回来,也先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也不会信守承诺,拿到钱就放人,最糟糕的就是拿了钱不放人,并将朱祁镇当一个长期饭票,那就相当麻烦了。

也先也想到了这一点,寻思着利用朱祁镇不但要钱,并且还能用他当挡箭牌,逐渐蚕食大明的边境,因为朱祁镇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肉盾了,大明的任何将领看到自己的皇帝在对方手中,必定会投鼠忌器,那到时,这大明的门户,可不是就为也先大开?因此,要让也先杀了朱祁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如此上乘的肉盾,那可是千年难遇。杀了就太可惜了。

而对于目前如此好的形式之下,也先为何没有长驱直入,直取北京呢?首先,明朝虽然刚刚遭遇了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但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整个大明帝国的内在实力,还是有的。土木堡的失败,在于皇帝冒进和指挥无方,但明朝的根基还尚未动用。如果也先发动进攻,那么战争就会从局部的领土争夺演变成了卫国之战,在那种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以全国之力来对抗蒙古,结局就是也先有去无回。

更何况,在经过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打基础,以及仁宣二朝的发展下,明英宗时期整个明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处在一个国富民强兵壮的情形中,朱祁镇是接了一个好班,如果不发生土木堡之变,就会会是一个太平盛世。即便是发生了,但使明朝的总体实力还在,依然不是也先能够吞下的,这种道理,其实也先也非常明白,想吞掉大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除非有大机遇。因此,在俘虏了朱祁镇之后,也先就会非常的兴奋,在他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大机遇,朱祁镇将会是他最重要的筹码,所以,朱祁镇是万万不会杀掉的。

可惜,世事难料,明朝的政府在起初的慌乱后,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遥尊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此时的朱祁镇,成为一个可有可无之人,而也先之前想利用他来做肉盾的想法,由此破灭,最终恼羞成怒之余,发动战争,之后就爆发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明朝方面,在救世之臣于谦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并取得了胜利,将也先再一次赶回了老家,朱祁镇也在之后,被送回大明。

杜甫88

杜甫88

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宠臣王振的“唆使”之下,决定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由于指挥不当,明军不仅伤亡惨重,更是在土木堡大败,明英宗朱祁镇惨遭俘虏。消息传到北京,整个大明上下陷入一片恐慌。

有人会问:此时也先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朱祁镇,然后再一举拿下北京呢?

“活的”朱祁镇比“死的”朱祁镇更有价值。

蒙古瓦剌也先能够生擒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其在“土木堡之变”事件中最大的收获。皇帝被俘虏,这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不论是对于大明军队士气上的打击,还是对于大明朝局的影响,都是可以动摇大明王朝基业的“利器”。

蒙古瓦剌有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价值连城”的人质在手,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可以以此为要挟,向大明索取大量的财物和利益。这也是也先不断骚扰入侵大明的根本目的之一。第二,可以用朱祁镇掣肘大明朝不敢轻举妄动。自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对于北元蒙古残余势力的打击始终没有中断。毕竟在整体国力上蒙古远不及大明,更别说只是区区一个瓦剌也先。第三,引起大明朝内部动乱,也先及蒙古可以有机可乘。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被俘虏必然会引起大明对于皇位的传承问题。面对皇位的诱惑,保不齐会引发大明内部矛盾和斗争,这将会是也先以及蒙古重新入主中原的契机。

如果也先贸然杀掉朱祁镇,那么不仅达不到其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无利可图。将整个大明王朝“激怒”的同时,也会让大明完全放开手脚,没有顾忌。非但没有达到“内部分化”大明的目的,甚至还会直接把对手“凝成一股绳”,这样的话也先绝对是自取灭亡。

也先不具备南下拿下北京的实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打仗很多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兵力对抗,还涉及到谋略、指挥、后勤补给等方方面面综合因素。也先能够在土木堡击溃明军,并不代表也先的军队实力远在明军之上。很大程度上跟明军的错误指挥有直接影响,属于不战自溃。

也先没有进一步南下拿下北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攻打北京的准备。

也先能够取得土木堡大捷,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已经是极为幸运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远远超出了也先的预期。也先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谋取更多的财富和利益,并不是真的想要颠覆大明朝。

2 、也先自身实力不足。

也先的瓦剌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支。其在蒙古内部都还未完成统一,可见其自身的实力和威望等等还有较大的欠缺。攘外必先安内,也先若真的有意拿下北京取大明而代之,那也是其彻底统一蒙古之后要考虑的事情。在当时的局势下,也先并不具备那个实力。

3、攻破北京城并不实际。

北京城是明成祖朱棣的“发家之地”,后朱棣迁都至此,成就“天子守国门”。朱棣迁都北京自然是有着充分的考量。不管是北京城自身的牢固工事,还是附近的驻防军队,都是拱卫北京城的保障。土木堡虽然距离北京城不算远,但也先想要从土木堡直接打到北京,以也先的实力基本上没有可能,更不要说攻破北京城。

也先虽然做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完全可以利用朱祁镇谋取最大的利益。这已经是当时也先最好的选择。相反,如果也先真的“不自量力”先杀朱祁镇,再举兵南下北京,那么等到他的唯有覆灭。

我是月关略萌,个人浅见以供参考。

PrincessC

PrincessC

在也先等瓦剌贵族看来,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棵摇钱树,能用他从明朝手里敲诈大量财报,傻子才会杀了他呢。

瓦剌最初并没有拿下北京城的意图。大家必须意识到这样的事实:

瓦剌和金朝不同。瓦剌只是个游牧部落,不具备夺取明朝江山的实力和野心。你们所说的“一举南下拿下北京”,这是金朝这样成熟的国家政权才会做的事。

土木之变的整场纠纷最初都只是贡赐、边境冲突。正统十三年(1449),瓦剌遣使向明朝贡马时,因为虚报人数遭到司礼监王振的削减岁赐,由此才引发了瓦剌军队骚扰明朝边境的事件。

然而,在王振的骚操作下,让毫无指挥经验的朱祁镇御驾亲征,把一个边境冲突活生生演变为国家危机。

因此,土木之变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就连瓦剌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俘虏明英宗。

对于明英宗,瓦剌的态度很明确——把他当成摇钱树。由于皇帝落在别人手里,明朝必须要向瓦剌交纳大笔赎金,才能把他换回去。瓦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固然,瓦剌曾经攻向北京城,但这只是一个尝试罢了,意思就是“能拿下算运气、拿不下也没什么”,无非是顺势而为。

但若说瓦剌有拿下北京的战略意愿,这就纯属胡说了。瓦剌并没有那个想法。

总而言之,分析这种问题一定要从瓦剌的视角出发。

独立寒秋

独立寒秋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部分:为什么也先不杀朱祁镇?为什么也先不率军一举南下拿下北京?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为什么也先不杀了朱祁镇?

第一、也先不敢。朱祁镇是大明朝的皇帝、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主人,虽然在“土木堡之战”中明军大败,明军精锐全军覆没,但是也先也必须承认当时的瓦剌实力还在大明之下,如果杀掉朱祁镇只会使大明朝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为朱祁镇报仇。

第二、奇货可居。对于也先来说,活着的朱祁镇可能对他更有用,他们认为可以挟持朱祁镇劫掠大明,可以用朱祁镇来号令明朝臣子,以达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巨大利益的目的,可惜的是明朝反应比较快,朱祁镇被俘后几天,大明朝廷就下令守边将领不要搭理朱祁镇,并且很快确立了新的皇帝朱祁钰,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没用了!

第三、也先不能。也先虽然基本上执掌了蒙古帝国大权,但只是帝国的太师、淮王而不是大汗,大汗是脱脱不花,而此时蒙古国名义上是大明的臣属,杀朱祁镇就是弑君,道义上不允许。况且也先这个时候正和大汗脱脱不花明争暗斗抢夺权利,以脱脱不花为首的一派是不同意也先杀死朱祁镇的,甚至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也反对杀死朱祁镇。史书上记载:也先准备杀死朱祁镇的时候,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劈死了也先的坐骑,这时候朱祁镇居住的营帐里也有异状发生,也先不敢轻举妄动了(对古人来说,天人感应,这是老天不允许也先杀朱祁镇,在我看来真实性不高)。

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吧,也先没有杀死朱祁镇。

二、也先为什么不率军南下一举拿下北京?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实力不够。实力不够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各方面,大明朝都是碾压蒙古瓦剌部的,虽然一时失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大明远未到濒死的地步,也先还在整军准备南下的时候,大明已经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稳定人心另立新君、传诏边关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号召各地精锐勤王,大明的国防动员能力超出了也先的反应速度。也先很快就发现他的军队对大明没有必胜把握。

其次、内忧未平。我们上面说过,这个时候的蒙古国内部内忧未定,虽然也先基本掌控了局势,但是大汗脱脱不花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也在积极筹划抢夺权力,已经谋划与大明议和撤回自己的军队,也先出征在外不仅要随时注意稳固后方,防止后院失火,还要防备自己的盟军突然倒戈(后来果然内斗爆发)。

第三、明朝力抗。大明朝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生命力、战斗力更顽强,朱祁钰也发挥出色,稳固朝局安定人心、重用贤臣整肃内部、调集重兵顽强战斗,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后又几次击败也先的军队,挫败了也先的企图。

因此,也先想要携“土木堡之战”大胜的气势一举拿下北京城的想法正式宣告失败破产,双方罢兵言和的结局已经确定。

所以,也先综合考虑没有杀死明英宗朱祁镇,也没能一举拿下北京城。双方议和之后,朱祁镇在也先看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想要赶紧送出去,就这样,被俘一年多之后,朱祁镇又回到了大明国都北京城。

慢热阿俊。

慢热阿俊。

土木堡亊件,是一个偶然事件,俘虏朱祁镇是也先很意外的收获。也先攻打大明的目的是为了让边境贸易重开,而不是杀掉大明皇帝,攻下北京城。以也先当时的实力和大明的实力相对比,也先也没有这个能力。

土木堡事件的来龙去脉。

也先为什么要攻打大明。

蒙古是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需要用茶来分解体内积累的脂肪。而茶叶只产于关内,关外只有大草原。另外,食盐,铁器,丝绸和瓷器等,都是草原民族必需的物质。

大明朝庭为了防止蒙古人势力过大,对这些物质控制的相当严格。而蒙古人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用战争来解决。

蒙古人获得这些物质的渠道有三种,一是通贡,就是双方统治阶层的使团来往。二是普通民众依靠的昌边境的贸易,但是明庭对边贸控制很严,每年只能开若干次。三是走私。

也先统治蒙古期间和大明的摩擦越来越严重,直至,明庭关闭了和蒙古人的贸易。

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分四路大军开始攻打大明,想以此逼明庭重开边贸。

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结果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之下,发生了土木堡事件,朱祁镇被俘。

大明的一系列做法打乱了也先的思路。

朱祁镇被大明抛弃了。

俘虏了朱祁镇后也先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满意为可以要胁明庭重开边贸,再不济也可以此获得一笔财物。

然而,也先的计划落空了。这年的九月份,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王登基了。朱祁镇成了也先手中的一块鸡肋。朱祁镇被大明抛弃了。

这个时侯,朱祁镇的存在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个人。所以,也先杀了他己毫无意义,只能徒增大明的愤怒。

那么,也先为什么不南下一举拿下北京呢?

这个时期的蒙古,远非成吉思汗当初了。大明建国后一直把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作为打击对象。虽然,瓦剌部重新征服了漠北高原,但是,蒙古各部依然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也先虽然从他父亲手中接过了领导权,但是,无论是心胸,谋略和才具,也先都稍嫌不足。另外,他的军事实力也不足以撼动大明,这一点,从土木堡事件中双方实力的对比就能看出来。

明军跟随朱祁镇亲征的军队有20万人,大明的军队总数有100多万人。也先带领的骑兵只有3万人,加上阿剌率领的另外一支军队2万人,总数也只有区区5万人。如果,不是指挥不力,土木堡亊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也先的军事实力,远远达不到问鼎中原的能力。

所以,也先不敢杀朱祁镇,也不可能南下攻取北京城。

clairevs

clairevs

也先非常鸡贼,他的计策也成功了,但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人的首领也先抓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以后,本来可以大举南下的,可是他却折返了回去。

他也没有诛杀朱祁镇,而是在一年以后,将这位纨绔皇帝好端端地送了回去。在也先的计划中,朱祁镇在自己手里或者被杀,一点价值都没有,送回去反而对瓦剌有很大的好处。

杀了朱祁镇,这是最坏的结果。因为这会让明朝同仇敌忾,这对明朝来说,是奇耻大辱。为此也先不可能杀朱祁镇。

南下攻打京城的时候,没想到于谦这哥们组织一帮敢死队,天下兵马前来勤王,后援补给源源不断,搞得也先自己晕头转向。

打不下京城,又怕后路被勤王军队给抄了,因此也先只能撤退。回来以后气不打一处来的也先,冷冷地盯着这个明朝的前任皇帝,他忽然有了一个小心思。


放朱祁镇回去,让他们内讧,难道不香吗?

朱祁镇在也先手里,除了白吃粮食,一点作用都没有。估计他饭量还不小,而且还挑食,所以也先压根就不愿意伺候这位大爷。

于是也先在一年以后,把朱祁镇好端端地送了回去。至于什么朱祁镇在瓦剌部落人缘多好,甚至和也先的弟弟结为至交,我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吹捧朱祁镇瞎编乱造的。

要是宋徽宗能够被金人遣返,我认为什么牵羊礼、点油灯这些事情也不会出现在史书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放朱祁镇回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朱祁镇和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夺权的争斗。

一旦明朝皇室出现内讧,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也先会趁着他们内讧的机会,率军南下,从而占领中原的地盘。

景泰元年,也先复奉上皇至大同,郭登不纳,仍谋欲夺上皇,也先觉之,引去。初,也先有轻中国心,及犯京师,见中国兵强,城池固,始大沮。会中国已诱诛贼奄喜宁,失其间谍,而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复遣使与朝廷和,皆撤所部归,也先亦决意息兵。---《明史

就算现在掌权的朱祁钰把朱祁镇给杀了,那对也先来说也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毕竟朱祁钰的名声可就差了,甚至会有人为朱祁镇打抱不平。

也先美滋滋地计划好一切以后,就把朱祁镇弄去梳妆打扮了一番,送回了明朝,表示他在瓦剌没吃什么苦,别说我们虐待俘虏啊。


7年以后才发生多门之变,也先没等到。

朱祁镇被送回去以后,立刻就被朱祁钰奉为太上皇,幽禁了起来。这是也先所没有料到的,朱祁钰没有杀朱祁镇,朱祁镇也没有重整旗鼓跟朱祁钰对着干。

也先瞬间有些失落了,这不是把一个好端端的筹码给丢垃圾桶里了吗?不过也先也不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他觉得只要朱祁镇不死,时间长了,一定会有矛盾产生。

果不其然,朱祁钰在生下了朱见济以后,没多久就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这是他们兄弟俩第二次交锋,朱祁镇依旧大气不敢喘一声。

朱祁镇被送回去的第7年,终于爆发了夺门之变。当时朱祁钰的儿子死了,自己有体弱多病。因此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簇拥着朱祁镇重新夺取了皇位。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政变也先有没有等到呢?很可惜,也先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场大戏,因为他自己的部落也发生了惨烈的政变。

也先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所以击败了脱脱不花,自称为大元田盛大可汗,一般名字越长结局越惨。

结果报应随之而来,公元1455年,也就是景泰6年,朱祁钰做皇帝的第6个年头,也先的部下阿剌知院刺杀了也先,瓦剌也因此一分为二,被也先的俩儿子给分裂了。

六年,阿剌知院攻也先,发之。鞑靼部孛来复杀阿剌,夺也先母妻并其玉玺。也先诸子火儿忽答等徙居干赶河,弟伯都王、侄兀忽纳等往依哈密。伯都王,哈密王母之弟也。英宗复辟三年,哈密为请封,诏授伯都王都督佥事,兀忽纳指挥佥事。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其承袭代次不可考。---《明史

所以说1457年上映的夺门之变大电影,也先是没机会买电影票的了。瓦剌提前解体,这让朱祁镇夺权少了不少外界的负担。

如果也先不死,瓦剌还没有分裂。他一定会趁着朱祁镇夺权的空档,宣布要为朱祁钰报仇雪恨,好歹也是师出有名的。


也先的实力,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骑兵可以说是横扫天下,几乎遇不到任何对手。可是元朝灭亡以后,他们的后裔,战斗力似乎逐渐削弱了。

就拿这次兵围京城的事情来说,当时是多么好的机会呢?明朝20万大军在土木堡都被他们干趴下了,皇帝也被他们给抓了,不出意外,第二个南宋就要呱呱坠地了。

结果也先围住京城长达3个月的时间,愣是没能扒下一块砖头来,这个战斗力实在是令人唏嘘啊。

打也打不下来,军费倒是花了不少钱,赔本的买卖,人家也不干,所以只好退兵了。那么为什么也先没有南下呢?

也先的部队其实人数并不多,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贸然南下,万一被人家堵住了去路,回头路也被明军切掉了,那也先可就是瓮中之鳖了。

再说了,一路上的补给,真的靠抢掠就能保证供应得上吗?这一点也先心里没底,他似乎觉得中原没什么了不起的。


总结:也先退兵,挽救了大明王朝。

明朝也是命运不断转换的一个王朝,本来在朱元璋、朱允炆的统治之下,是以南方集团为中心的。结果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中心搬到了北方。

这才几十年时间,朱祁镇就玩了这么一出,差点把北方的半壁江山送给了也先。如果也先不撤军,跟明朝的勤王军斗到底的话,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我要是也先,就让朱祁镇建立一个明朝分部,就在陕西、山西这一带,定都西安。京城我打不下来,这地方我还拿不下来吗?

这样一来明朝一分为二,有部分投机倒把的大臣,肯定会前来投靠朱祁镇。这样一来朱祁镇的利用价值就能达到最大化了。

参考资料:《明史

bellalovel

bellalovel

也先杀朱祁镇很容易,举手之劳而已。也先非常像南下占领北京乃至整个大明,恢复蒙古雄风,可惜办不到。

首先也先的实力很强,可也只是相对而言。当时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鞑靼在虎视眈眈。鞑靼与瓦剌之间的仇恨甚至超过对明朝的仇恨,因此朱棣曾利用这一原因将鞑靼瓦剌玩弄于股掌之间。瓦剌没有稳定的后方,不可能举全国之兵全力南下。而明朝虽然在土木堡之战中京营精锐损失殆尽,可强大的后备资源足够支撑起对瓦剌的战争,当时只是土木堡之变突然发生而引起慌乱,准备不及时,在于谦利用缓兵之计挤出足够时间调动兵力后,也先与当时的明军战斗并没有占到便宜。


也先也明白自己的劣势,所以并没有急于杀掉朱祁镇,而是想利用朱祁镇的身份给自己当“带路党”,最让人不齿的就是朱祁镇完全没有朱元璋和朱棣的骨气,竟然接受了“带路”的使命,屡次喊话开城门放瓦剌大军进入,所幸这些守将还有些勇气,以各种理由拒接了。也先在“兵不血刃”的美梦中惊醒了,也不再奢望入主中原,因此退而求其次想用朱祁镇换些钱财物资。好嘛,也先从军事统帅变成绑票的了,然而大明文臣的犟脾气上来了,告诉也先:“要钱没有,要皇帝我这里有的是,那个皇帝送你了,好走不送。”把也先给气了个半死。


也先倒底只是个优秀的军事家,而不是优秀的政治家,伟大的也先汗像傻子似的被大明文官给耍了几次后,终于怏怏退兵,而明英宗朱祁镇却成了一个鸡肋,不光换不回有用的东西,还要管吃管住。最终在后来的一系列操作中借坡卸驴将这过期皇帝送了回去。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第一,也先实力不够强大。第二,老家不稳,鞑靼随时准备吞并瓦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明朝实力足够强大,也先没有任何机会占领北京。第四,“奇货可居”的朱祁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成了手中累赘。


c女王环游世界

c女王环游世界

有句俗话说,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这句话也适用于当时的情况,瓦剌虽然在也先的领导下,在土木堡重创了明军,但是当也先率领大军准备南下时,他得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此时的瓦剌军队士气鼎盛,但是真要和大明拼死一搏,胜算又有几成。

也先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振不肯给瓦剌使团过多赏赐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瓦剌为了报复大明率领军队南下袭扰,最开始双方发生摩擦,瓦剌方面无非是想要多获取点好处,最后朱祁镇要亲征瓦剌,这完全在明朝和瓦剌的预料之外。

本来按照明朝出军的阵容,要把瓦剌击退是足够的,但是朱祁镇就是个问题儿童,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占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是打输了,自己也被俘虏了,对于瓦剌来说,俘虏明英宗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明英宗朱祁镇

本来明军败了,瓦剌就可以提出要和明军谈判,要点赔款,朱祁镇被抓了之后,瓦剌方面的筹码更大了,如果双方能坐下来谈判,瓦剌方面肯定还会要大明割让几座城池,甚至是更加苛刻的条件,所以当也先见到了朱祁镇后,也先对朱祁镇行了君臣之礼,好吃好喝伺候着。

接着瓦剌方面就以护送朱祁镇回京为由,南下直取大明都城北京。如果按照也先的预想,大明的皇帝都在自己手上,大明就只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先不但不能杀了朱祁镇,还得确保朱祁镇的安全。

但是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以于谦为首的应急小组竟然拒绝接收朱祁镇,更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明朝竟然宣布朱祁钰登基称帝,那么自己手上的朱祁镇算是啥呢?

于谦

大军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外,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好在最初北京城的防御也不是很强,如果运气好点把北京城打下来,那么还是能搜刮到不少财物的,至于朱祁镇虽然已经没啥用了,但是好歹也是大明的太上皇,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另外此时的朱祁镇说是被大明抛弃了也不为过,所以也先杀不杀他意义都不大。

不过很快也先就会发觉,没有杀死朱祁镇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于谦的指挥下,各地军队逐渐往北京集结,北京城久攻不破,瓦剌只能撤军,朱祁钰登基之后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能做多久,结果北京保卫战竟然打赢了,大权在握,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哥哥还在瓦剌手里。

在后来明军和瓦剌的交战中,也先逐渐发现现任的明朝皇帝比自己还想弄死朱祁镇,随着瓦剌军队逐渐陷入劣势后,也先更不敢让朱祁镇出现意外了,他想把朱祁镇送回去,朱祁钰又不接收,而朱祁镇在瓦剌手上,不论被谁弄死,明朝和瓦剌的梁子就解不开了,也先没有办法,只能带着朱祁镇逃回了大漠。

还好在明朝还是有大臣记得朱祁镇的,后来朱祁钰迫于无奈让李实、杨善出使瓦剌,也先见大明来人了,得知这两人有意要迎回朱祁镇,也先终于能扔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了,热烈欢送朱祁镇回国。

所以也先不杀朱祁镇,最开始是想用朱祁镇勒索大明,后来迫于形势不能杀朱祁镇,瓦剌也不具备实力打下北京城,没必要杀了朱祁镇和大明决一死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年想

周年想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明境,王振撺掇朱祁镇亲征。由于大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

英宗朱祁镇在此战中被瓦剌俘获,土木堡已经离着京城很近了,太师也先为何没有杀掉朱祁镇,然后直接进攻京城?

一、也先也需要时间

史料记载: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正统十四年八月,也先击溃明军,英国公张辅、尚书王佐等大批高级官员被杀,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对于大明,这是一次接近于灭国的灾难,对于瓦剌,这是一次难得的大胜,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数十万大军被击溃,丢失的物资装备无以计数,这笔巨大的财富成了瓦剌的囊中之物,要消化这些物资装备,需要一些时间。另外,瓦剌此次进攻的目的和往常类似,主要是为了“打草谷”,也就是抢钱、抢东西。

其次,由于朱祁镇的镇定自若,让瓦剌人不敢小瞧,最后惊动了高层,朱祁镇才被俘获。如果朱祁镇慌忙跑路,很容易死于乱军之中,那就谈不到什么俘虏问题了。明廷的那些高层官员就是死在乱军之中,几乎没有生还,可见朱祁镇的运气还是很不错。

胜利之后,也先作为首领,也需要时间筹划一下,下一步的计划该怎么走,本想搂草打兔子,却捞着个大象。不仅大胜,还把明朝的皇帝抓住了,对于朱祁镇的处置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商议。

史料记载:

“十月一日,也先挟持英宗到大同。五日,下诏要诸王勤王。八日,于谦提督各营兵,石亨及诸将分守九门。九日,也先攻陷紫荆关,孙祥战死。京师戒严。”

到了十月,也许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月到十月近两个月,给了明廷宝贵的时间,而在如此大规模战争中,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算长。对于瓦剌来说,他们并没有延误太长时间,假若当时明廷已经黔驴技穷,两个月的时间也无法反败为胜。

二、留着朱祁镇利大于弊

也先抓住朱祁镇之后,对其处理意见也分为两种,有的人说直接杀掉朱祁镇,有些人则要求留着,就算一个普通人来考虑,也清楚留着比杀了要好。

瓦剌可以利用朱祁镇要挟明朝给钱给东西,可以用朱祁镇做挡箭牌,逼明朝守将打开城门。所谓擒贼先擒王就是如此,无论如何,只要朱祁镇还活着,能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史料记载:

“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重宝文绮,载以八骑,皇后钱氏尽括宫中物佐之,诣也先营请还车驾。不报。”

暂且不说当时明廷的反应,钱皇后得知皇帝被俘,可是心急如焚,为了救回朱祁镇,钱皇后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财物都送给了也先。不说多寡,单此一项,瓦剌就只赚不赔,好在当时明廷及时让朱祁钰坐上了皇位,才保证了政权的稳固。

如果由于皇帝被俘,明廷出现内讧,那结果可不堪设想。在进攻大同的时候,也先曾用朱祁镇威胁守将开门,明朝的守将当然不敢随意开城门。

换个角度看,如果也先杀掉了朱祁镇,那么大明和瓦剌将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恨,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万一瓦剌大军在北京城下无法击败对手,想再次求和就比较困难了,想来也先也明白这个道理

三、明朝实力尚存

朱祁镇被俘后,满朝震惊,面对危机明廷并没有束手待毙,核心指挥系统高速运转,马上进行相应部署。朱祁镇被俘后,太后马上要求郕王朱祁钰监国。八月十九日,运通州的粮食到京城,两畿、山东、河南备倭军,带粮入京守卫。八月二十一日,于谦任职兵部尚书。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立为太子。八月二十三日,抄没王振家。

八月二十五日,都督石亨被任命总领京师部队。八月二十八日,告诫边境守将,瓦剌拿皇帝来威胁,不得随意出兵。九月六日,朱祁钰即皇帝位,朱祁镇成为了太上皇。这一些措施及时且高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祁钰就接替了皇位,稳定了大局。

强盛王朝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令畅通,当时的明廷就是以这种高效率在运转,可以证明,大明帝国仍然强悍异常。

史料记载: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朱祁钰即刻授予于谦统领全国兵马的大权。当时几乎所有的命令都出自于谦一人,命令发出,下属立刻执行,所有人都被于谦的果决、魄力所折服。

一方于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有能力,还对国家忠贞不二。另一方面,说明明帝国的实力尚存,仁宣之治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大明国力不会仅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如果当时的大明没有相应的实力,于谦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勤王,并且物资装备一应俱全,这明显不是瓦剌可以应付的。

虽说在土木堡明军输得惨不忍睹,而在短时间内,明军仍能集结强大的战力。从北京保卫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几乎是一边倒的局面,从接战斗到最后结束,瓦剌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单单从军队战斗力看,明军仍占据优势。

所以太师也先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留下朱祁镇,万一哪天需要讲和,还能留个余地,只要把朱祁镇送回去,还能增加个印象分。在强大的明朝面前,瓦剌也不敢太过嚣张,留下朱祁镇才是最佳选择。

事实上,也先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明军接连打败瓦剌,无奈之下,也先决定把朱祁镇还给大明,以求和: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朱祁镇当然愿意回来,但朱祁钰不愿意啊,本打算派人去探查虚实,结果杨善这个人也是倒霉催的,竟然把朱祁镇迎了回来。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kaiwang

kaiwang

倘若也先具备这个实力,相信他一定会南下攻取北京,灭明而自代,杀不杀朱祁镇不是他南下的先决条件。

也先是所谓“大元”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瓦剌部的首领,因实力和势力之故,“大元”大汗奉为太师之职以示笼络,大明皇帝封为敬顺王怀柔,类似于汉末时期袁绍或曹操类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盘算中,虽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规划,但哪是在消灭了“大元”国内其他地方势力并夺取汗位后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侵扰眀边明境,不单纯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物资钱财养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后十分高兴,自认为找到了进钱的门路,“奇货可居”,结果大明朝于谦没给他机会,在这情况下,如果贸然杀了朱祁镇不但对他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反而得罪了一个强邻,失去了道义,与其长期战略和当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将朱祁镇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义制高点,讨好朱祁镇,还可以制造敌手内部纷争,可谓“一箭多雕”、“一举三得”,居心十分险恶。

也先父子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后终于夺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为蒙古草原上“非黄金家族”,十分不易,虚名非浪得。



JinneeS

JinneeS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