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kaiwang

kaiwang

倘若也先具备这个实力,相信他一定会南下攻取北京,灭明而自代,杀不杀朱祁镇不是他南下的先决条件。

也先是所谓“大元”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瓦剌部的首领,因实力和势力之故,“大元”大汗奉为太师之职以示笼络,大明皇帝封为敬顺王怀柔,类似于汉末时期袁绍或曹操类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盘算中,虽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规划,但哪是在消灭了“大元”国内其他地方势力并夺取汗位后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侵扰眀边明境,不单纯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物资钱财养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后十分高兴,自认为找到了进钱的门路,“奇货可居”,结果大明朝于谦没给他机会,在这情况下,如果贸然杀了朱祁镇不但对他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反而得罪了一个强邻,失去了道义,与其长期战略和当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将朱祁镇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义制高点,讨好朱祁镇,还可以制造敌手内部纷争,可谓“一箭多雕”、“一举三得”,居心十分险恶。

也先父子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后终于夺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为蒙古草原上“非黄金家族”,十分不易,虚名非浪得。



小草

小草

开什么国际玩笑?当年即便给也先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杀掉明英宗朱祁镇!要是他真敢杀掉明英宗,那等待他的,可不是繁华的北京城,而是明朝的百万复仇之师!

虽然土木堡之战,瓦剌的确取得了对明朝的巨大军事胜利,以少胜多,一战报销明军二十多万精锐,并且还俘虏了大明天子朱祁镇。但明朝的体量可不是瓦剌这等化外部落所能比的。

正所谓“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明朝在此之前,接连经历了洪武、永乐和仁宣三段治世,拥有八十多年的国力积累。因此,一场土木堡之战的损耗,对于偌大的明朝来说,还远没到撼动国基的地步。二十多万大军的伤亡,明朝还能扛得起的,只不过需要点时间来回血罢了。

而对于明朝的综合国力,也先自然也是心里有数,一场土木堡之战的胜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明朝和瓦剌之间的强弱态势。事实上,此战若不是明英宗朱祁镇昏庸、奸宦王振误国,瓦剌即便能在战场上占到便宜,也断然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胜利。

倘若也先因为此战的胜利,就敢直接杀掉明英宗,那便等于彻底激怒整个明朝,激起数千万汉族人的复仇怒火。要知道汉族的人口可是占据绝对优势,要是复仇的战争机器全面启动,明朝便会有更多支“二十万大军”等着“侍候”瓦剌。到那时,等待瓦剌的结局,可就是灭族了。

因此,也先犯不着进一步触怒明朝。将明英宗杀掉对也先来说,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最好的操作,就是把明英宗握在手上,从而奇货可居。

如此一来,进,可直接挟持明英宗一路南下,不断攻城略地,进一步劫掠明朝;退,则可把明英宗作为跟明朝谈判的筹码,以此向后者索取更多利益。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明英宗好好的活着,对也先来说才是最大的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周年想

周年想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明境,王振撺掇朱祁镇亲征。由于大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

英宗朱祁镇在此战中被瓦剌俘获,土木堡已经离着京城很近了,太师也先为何没有杀掉朱祁镇,然后直接进攻京城?

一、也先也需要时间

史料记载: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正统十四年八月,也先击溃明军,英国公张辅、尚书王佐等大批高级官员被杀,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对于大明,这是一次接近于灭国的灾难,对于瓦剌,这是一次难得的大胜,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数十万大军被击溃,丢失的物资装备无以计数,这笔巨大的财富成了瓦剌的囊中之物,要消化这些物资装备,需要一些时间。另外,瓦剌此次进攻的目的和往常类似,主要是为了“打草谷”,也就是抢钱、抢东西。

其次,由于朱祁镇的镇定自若,让瓦剌人不敢小瞧,最后惊动了高层,朱祁镇才被俘获。如果朱祁镇慌忙跑路,很容易死于乱军之中,那就谈不到什么俘虏问题了。明廷的那些高层官员就是死在乱军之中,几乎没有生还,可见朱祁镇的运气还是很不错。

胜利之后,也先作为首领,也需要时间筹划一下,下一步的计划该怎么走,本想搂草打兔子,却捞着个大象。不仅大胜,还把明朝的皇帝抓住了,对于朱祁镇的处置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商议。

史料记载:

“十月一日,也先挟持英宗到大同。五日,下诏要诸王勤王。八日,于谦提督各营兵,石亨及诸将分守九门。九日,也先攻陷紫荆关,孙祥战死。京师戒严。”

到了十月,也许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月到十月近两个月,给了明廷宝贵的时间,而在如此大规模战争中,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算长。对于瓦剌来说,他们并没有延误太长时间,假若当时明廷已经黔驴技穷,两个月的时间也无法反败为胜。

二、留着朱祁镇利大于弊

也先抓住朱祁镇之后,对其处理意见也分为两种,有的人说直接杀掉朱祁镇,有些人则要求留着,就算一个普通人来考虑,也清楚留着比杀了要好。

瓦剌可以利用朱祁镇要挟明朝给钱给东西,可以用朱祁镇做挡箭牌,逼明朝守将打开城门。所谓擒贼先擒王就是如此,无论如何,只要朱祁镇还活着,能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史料记载:

“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重宝文绮,载以八骑,皇后钱氏尽括宫中物佐之,诣也先营请还车驾。不报。”

暂且不说当时明廷的反应,钱皇后得知皇帝被俘,可是心急如焚,为了救回朱祁镇,钱皇后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财物都送给了也先。不说多寡,单此一项,瓦剌就只赚不赔,好在当时明廷及时让朱祁钰坐上了皇位,才保证了政权的稳固。

如果由于皇帝被俘,明廷出现内讧,那结果可不堪设想。在进攻大同的时候,也先曾用朱祁镇威胁守将开门,明朝的守将当然不敢随意开城门。

换个角度看,如果也先杀掉了朱祁镇,那么大明和瓦剌将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恨,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万一瓦剌大军在北京城下无法击败对手,想再次求和就比较困难了,想来也先也明白这个道理

三、明朝实力尚存

朱祁镇被俘后,满朝震惊,面对危机明廷并没有束手待毙,核心指挥系统高速运转,马上进行相应部署。朱祁镇被俘后,太后马上要求郕王朱祁钰监国。八月十九日,运通州的粮食到京城,两畿、山东、河南备倭军,带粮入京守卫。八月二十一日,于谦任职兵部尚书。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立为太子。八月二十三日,抄没王振家。

八月二十五日,都督石亨被任命总领京师部队。八月二十八日,告诫边境守将,瓦剌拿皇帝来威胁,不得随意出兵。九月六日,朱祁钰即皇帝位,朱祁镇成为了太上皇。这一些措施及时且高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祁钰就接替了皇位,稳定了大局。

强盛王朝之所以强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令畅通,当时的明廷就是以这种高效率在运转,可以证明,大明帝国仍然强悍异常。

史料记载: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朱祁钰即刻授予于谦统领全国兵马的大权。当时几乎所有的命令都出自于谦一人,命令发出,下属立刻执行,所有人都被于谦的果决、魄力所折服。

一方于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有能力,还对国家忠贞不二。另一方面,说明明帝国的实力尚存,仁宣之治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大明国力不会仅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如果当时的大明没有相应的实力,于谦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勤王,并且物资装备一应俱全,这明显不是瓦剌可以应付的。

虽说在土木堡明军输得惨不忍睹,而在短时间内,明军仍能集结强大的战力。从北京保卫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几乎是一边倒的局面,从接战斗到最后结束,瓦剌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单单从军队战斗力看,明军仍占据优势。

所以太师也先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留下朱祁镇,万一哪天需要讲和,还能留个余地,只要把朱祁镇送回去,还能增加个印象分。在强大的明朝面前,瓦剌也不敢太过嚣张,留下朱祁镇才是最佳选择。

事实上,也先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明军接连打败瓦剌,无奈之下,也先决定把朱祁镇还给大明,以求和: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

朱祁镇当然愿意回来,但朱祁钰不愿意啊,本打算派人去探查虚实,结果杨善这个人也是倒霉催的,竟然把朱祁镇迎了回来。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c女王环游世界

c女王环游世界

有句俗话说,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这句话也适用于当时的情况,瓦剌虽然在也先的领导下,在土木堡重创了明军,但是当也先率领大军准备南下时,他得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此时的瓦剌军队士气鼎盛,但是真要和大明拼死一搏,胜算又有几成。

也先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振不肯给瓦剌使团过多赏赐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瓦剌为了报复大明率领军队南下袭扰,最开始双方发生摩擦,瓦剌方面无非是想要多获取点好处,最后朱祁镇要亲征瓦剌,这完全在明朝和瓦剌的预料之外。

本来按照明朝出军的阵容,要把瓦剌击退是足够的,但是朱祁镇就是个问题儿童,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占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是打输了,自己也被俘虏了,对于瓦剌来说,俘虏明英宗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明英宗朱祁镇

本来明军败了,瓦剌就可以提出要和明军谈判,要点赔款,朱祁镇被抓了之后,瓦剌方面的筹码更大了,如果双方能坐下来谈判,瓦剌方面肯定还会要大明割让几座城池,甚至是更加苛刻的条件,所以当也先见到了朱祁镇后,也先对朱祁镇行了君臣之礼,好吃好喝伺候着。

接着瓦剌方面就以护送朱祁镇回京为由,南下直取大明都城北京。如果按照也先的预想,大明的皇帝都在自己手上,大明就只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先不但不能杀了朱祁镇,还得确保朱祁镇的安全。

但是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以于谦为首的应急小组竟然拒绝接收朱祁镇,更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明朝竟然宣布朱祁钰登基称帝,那么自己手上的朱祁镇算是啥呢?

于谦

大军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外,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好在最初北京城的防御也不是很强,如果运气好点把北京城打下来,那么还是能搜刮到不少财物的,至于朱祁镇虽然已经没啥用了,但是好歹也是大明的太上皇,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另外此时的朱祁镇说是被大明抛弃了也不为过,所以也先杀不杀他意义都不大。

不过很快也先就会发觉,没有杀死朱祁镇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于谦的指挥下,各地军队逐渐往北京集结,北京城久攻不破,瓦剌只能撤军,朱祁钰登基之后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能做多久,结果北京保卫战竟然打赢了,大权在握,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哥哥还在瓦剌手里。

在后来明军和瓦剌的交战中,也先逐渐发现现任的明朝皇帝比自己还想弄死朱祁镇,随着瓦剌军队逐渐陷入劣势后,也先更不敢让朱祁镇出现意外了,他想把朱祁镇送回去,朱祁钰又不接收,而朱祁镇在瓦剌手上,不论被谁弄死,明朝和瓦剌的梁子就解不开了,也先没有办法,只能带着朱祁镇逃回了大漠。

还好在明朝还是有大臣记得朱祁镇的,后来朱祁钰迫于无奈让李实、杨善出使瓦剌,也先见大明来人了,得知这两人有意要迎回朱祁镇,也先终于能扔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了,热烈欢送朱祁镇回国。

所以也先不杀朱祁镇,最开始是想用朱祁镇勒索大明,后来迫于形势不能杀朱祁镇,瓦剌也不具备实力打下北京城,没必要杀了朱祁镇和大明决一死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ellalovel

bellalovel

也先杀朱祁镇很容易,举手之劳而已。也先非常像南下占领北京乃至整个大明,恢复蒙古雄风,可惜办不到。

首先也先的实力很强,可也只是相对而言。当时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鞑靼在虎视眈眈。鞑靼与瓦剌之间的仇恨甚至超过对明朝的仇恨,因此朱棣曾利用这一原因将鞑靼瓦剌玩弄于股掌之间。瓦剌没有稳定的后方,不可能举全国之兵全力南下。而明朝虽然在土木堡之战中京营精锐损失殆尽,可强大的后备资源足够支撑起对瓦剌的战争,当时只是土木堡之变突然发生而引起慌乱,准备不及时,在于谦利用缓兵之计挤出足够时间调动兵力后,也先与当时的明军战斗并没有占到便宜。


也先也明白自己的劣势,所以并没有急于杀掉朱祁镇,而是想利用朱祁镇的身份给自己当“带路党”,最让人不齿的就是朱祁镇完全没有朱元璋和朱棣的骨气,竟然接受了“带路”的使命,屡次喊话开城门放瓦剌大军进入,所幸这些守将还有些勇气,以各种理由拒接了。也先在“兵不血刃”的美梦中惊醒了,也不再奢望入主中原,因此退而求其次想用朱祁镇换些钱财物资。好嘛,也先从军事统帅变成绑票的了,然而大明文臣的犟脾气上来了,告诉也先:“要钱没有,要皇帝我这里有的是,那个皇帝送你了,好走不送。”把也先给气了个半死。


也先倒底只是个优秀的军事家,而不是优秀的政治家,伟大的也先汗像傻子似的被大明文官给耍了几次后,终于怏怏退兵,而明英宗朱祁镇却成了一个鸡肋,不光换不回有用的东西,还要管吃管住。最终在后来的一系列操作中借坡卸驴将这过期皇帝送了回去。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第一,也先实力不够强大。第二,老家不稳,鞑靼随时准备吞并瓦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明朝实力足够强大,也先没有任何机会占领北京。第四,“奇货可居”的朱祁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成了手中累赘。


Tokyo_Narita

Tokyo_Narita

瓦刺好不容易才得到了明英宗这个宝贝,怎么会舍得杀他呢?

有了明英宗在手,既可以让明朝投鼠忌器,又可以挟其为人质要挟明朝就范,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事实上公元1449年的农历八月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当年的农历十月便迫不及待的率兵南下了。

正是由于明军顾忌也先挟持着明英宗,所以才会抵抗不力,致使瓦刺大军轻易突破长城防线,一直打到了京师城下。

幸亏明朝应变及时,事先拥立了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这才断了也先挟英宗为人质,迫使明廷就范的念头。

而兵部侍郎于谦力主抗击瓦刺,并取得明代宗朱祁钰的支持,压倒了朝中主张南迁避敌的杂音!

于谦抓住瓦刺大军尚未南侵的机会,迅速从河南、山东等地调集大批兵力,及时填补了京城的兵力空缺。

并将22万大军,分别布署在京城九门,并将存储在通州的粮食运回了京城,做好一切防御瓦刺攻打京城的准备。

因此,当也先率兵打到京师城下时,北京不仅没有一触即溃,反而成了瓦刺大军啃不动、嚼不烂的硬骨头!

直硌得瓦刺兵呲牙咧嘴,直撞的也先鼻青脸肿。

在明军的伏兵冲杀和火器打击之下,也先的军队在德胜门下被打得溃不成军!

也先只得挟持着明英宗仓惶而逃。而围攻西直门的瓦刺兵也被击退。此后,明军和瓦刺军又继续激战了五天!

最后,还是瓦刺军坚持不住了,在伤亡惨重无力再战的情况下,也先只得恼悻悻地率领残兵败将撤退了。

clairevs

clairevs

也先非常鸡贼,他的计策也成功了,但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人的首领也先抓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以后,本来可以大举南下的,可是他却折返了回去。

他也没有诛杀朱祁镇,而是在一年以后,将这位纨绔皇帝好端端地送了回去。在也先的计划中,朱祁镇在自己手里或者被杀,一点价值都没有,送回去反而对瓦剌有很大的好处。

杀了朱祁镇,这是最坏的结果。因为这会让明朝同仇敌忾,这对明朝来说,是奇耻大辱。为此也先不可能杀朱祁镇。

南下攻打京城的时候,没想到于谦这哥们组织一帮敢死队,天下兵马前来勤王,后援补给源源不断,搞得也先自己晕头转向。

打不下京城,又怕后路被勤王军队给抄了,因此也先只能撤退。回来以后气不打一处来的也先,冷冷地盯着这个明朝的前任皇帝,他忽然有了一个小心思。


放朱祁镇回去,让他们内讧,难道不香吗?

朱祁镇在也先手里,除了白吃粮食,一点作用都没有。估计他饭量还不小,而且还挑食,所以也先压根就不愿意伺候这位大爷。

于是也先在一年以后,把朱祁镇好端端地送了回去。至于什么朱祁镇在瓦剌部落人缘多好,甚至和也先的弟弟结为至交,我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吹捧朱祁镇瞎编乱造的。

要是宋徽宗能够被金人遣返,我认为什么牵羊礼、点油灯这些事情也不会出现在史书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放朱祁镇回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朱祁镇和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夺权的争斗。

一旦明朝皇室出现内讧,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也先会趁着他们内讧的机会,率军南下,从而占领中原的地盘。

景泰元年,也先复奉上皇至大同,郭登不纳,仍谋欲夺上皇,也先觉之,引去。初,也先有轻中国心,及犯京师,见中国兵强,城池固,始大沮。会中国已诱诛贼奄喜宁,失其间谍,而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复遣使与朝廷和,皆撤所部归,也先亦决意息兵。---《明史

就算现在掌权的朱祁钰把朱祁镇给杀了,那对也先来说也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毕竟朱祁钰的名声可就差了,甚至会有人为朱祁镇打抱不平。

也先美滋滋地计划好一切以后,就把朱祁镇弄去梳妆打扮了一番,送回了明朝,表示他在瓦剌没吃什么苦,别说我们虐待俘虏啊。


7年以后才发生多门之变,也先没等到。

朱祁镇被送回去以后,立刻就被朱祁钰奉为太上皇,幽禁了起来。这是也先所没有料到的,朱祁钰没有杀朱祁镇,朱祁镇也没有重整旗鼓跟朱祁钰对着干。

也先瞬间有些失落了,这不是把一个好端端的筹码给丢垃圾桶里了吗?不过也先也不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他觉得只要朱祁镇不死,时间长了,一定会有矛盾产生。

果不其然,朱祁钰在生下了朱见济以后,没多久就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了。这是他们兄弟俩第二次交锋,朱祁镇依旧大气不敢喘一声。

朱祁镇被送回去的第7年,终于爆发了夺门之变。当时朱祁钰的儿子死了,自己有体弱多病。因此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簇拥着朱祁镇重新夺取了皇位。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政变也先有没有等到呢?很可惜,也先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场大戏,因为他自己的部落也发生了惨烈的政变。

也先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所以击败了脱脱不花,自称为大元田盛大可汗,一般名字越长结局越惨。

结果报应随之而来,公元1455年,也就是景泰6年,朱祁钰做皇帝的第6个年头,也先的部下阿剌知院刺杀了也先,瓦剌也因此一分为二,被也先的俩儿子给分裂了。

六年,阿剌知院攻也先,发之。鞑靼部孛来复杀阿剌,夺也先母妻并其玉玺。也先诸子火儿忽答等徙居干赶河,弟伯都王、侄兀忽纳等往依哈密。伯都王,哈密王母之弟也。英宗复辟三年,哈密为请封,诏授伯都王都督佥事,兀忽纳指挥佥事。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其承袭代次不可考。---《明史

所以说1457年上映的夺门之变大电影,也先是没机会买电影票的了。瓦剌提前解体,这让朱祁镇夺权少了不少外界的负担。

如果也先不死,瓦剌还没有分裂。他一定会趁着朱祁镇夺权的空档,宣布要为朱祁钰报仇雪恨,好歹也是师出有名的。


也先的实力,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骑兵可以说是横扫天下,几乎遇不到任何对手。可是元朝灭亡以后,他们的后裔,战斗力似乎逐渐削弱了。

就拿这次兵围京城的事情来说,当时是多么好的机会呢?明朝20万大军在土木堡都被他们干趴下了,皇帝也被他们给抓了,不出意外,第二个南宋就要呱呱坠地了。

结果也先围住京城长达3个月的时间,愣是没能扒下一块砖头来,这个战斗力实在是令人唏嘘啊。

打也打不下来,军费倒是花了不少钱,赔本的买卖,人家也不干,所以只好退兵了。那么为什么也先没有南下呢?

也先的部队其实人数并不多,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贸然南下,万一被人家堵住了去路,回头路也被明军切掉了,那也先可就是瓮中之鳖了。

再说了,一路上的补给,真的靠抢掠就能保证供应得上吗?这一点也先心里没底,他似乎觉得中原没什么了不起的。


总结:也先退兵,挽救了大明王朝。

明朝也是命运不断转换的一个王朝,本来在朱元璋、朱允炆的统治之下,是以南方集团为中心的。结果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中心搬到了北方。

这才几十年时间,朱祁镇就玩了这么一出,差点把北方的半壁江山送给了也先。如果也先不撤军,跟明朝的勤王军斗到底的话,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

我要是也先,就让朱祁镇建立一个明朝分部,就在陕西、山西这一带,定都西安。京城我打不下来,这地方我还拿不下来吗?

这样一来明朝一分为二,有部分投机倒把的大臣,肯定会前来投靠朱祁镇。这样一来朱祁镇的利用价值就能达到最大化了。

参考资料:《明史

慢热阿俊。

慢热阿俊。

土木堡亊件,是一个偶然事件,俘虏朱祁镇是也先很意外的收获。也先攻打大明的目的是为了让边境贸易重开,而不是杀掉大明皇帝,攻下北京城。以也先当时的实力和大明的实力相对比,也先也没有这个能力。

土木堡事件的来龙去脉。

也先为什么要攻打大明。

蒙古是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需要用茶来分解体内积累的脂肪。而茶叶只产于关内,关外只有大草原。另外,食盐,铁器,丝绸和瓷器等,都是草原民族必需的物质。

大明朝庭为了防止蒙古人势力过大,对这些物质控制的相当严格。而蒙古人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用战争来解决。

蒙古人获得这些物质的渠道有三种,一是通贡,就是双方统治阶层的使团来往。二是普通民众依靠的昌边境的贸易,但是明庭对边贸控制很严,每年只能开若干次。三是走私。

也先统治蒙古期间和大明的摩擦越来越严重,直至,明庭关闭了和蒙古人的贸易。

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分四路大军开始攻打大明,想以此逼明庭重开边贸。

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结果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之下,发生了土木堡事件,朱祁镇被俘。

大明的一系列做法打乱了也先的思路。

朱祁镇被大明抛弃了。

俘虏了朱祁镇后也先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满意为可以要胁明庭重开边贸,再不济也可以此获得一笔财物。

然而,也先的计划落空了。这年的九月份,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王登基了。朱祁镇成了也先手中的一块鸡肋。朱祁镇被大明抛弃了。

这个时侯,朱祁镇的存在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个人。所以,也先杀了他己毫无意义,只能徒增大明的愤怒。

那么,也先为什么不南下一举拿下北京呢?

这个时期的蒙古,远非成吉思汗当初了。大明建国后一直把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作为打击对象。虽然,瓦剌部重新征服了漠北高原,但是,蒙古各部依然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也先虽然从他父亲手中接过了领导权,但是,无论是心胸,谋略和才具,也先都稍嫌不足。另外,他的军事实力也不足以撼动大明,这一点,从土木堡事件中双方实力的对比就能看出来。

明军跟随朱祁镇亲征的军队有20万人,大明的军队总数有100多万人。也先带领的骑兵只有3万人,加上阿剌率领的另外一支军队2万人,总数也只有区区5万人。如果,不是指挥不力,土木堡亊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也先的军事实力,远远达不到问鼎中原的能力。

所以,也先不敢杀朱祁镇,也不可能南下攻取北京城。

独立寒秋

独立寒秋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部分:为什么也先不杀朱祁镇?为什么也先不率军一举南下拿下北京?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为什么也先不杀了朱祁镇?

第一、也先不敢。朱祁镇是大明朝的皇帝、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主人,虽然在“土木堡之战”中明军大败,明军精锐全军覆没,但是也先也必须承认当时的瓦剌实力还在大明之下,如果杀掉朱祁镇只会使大明朝上下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为朱祁镇报仇。

第二、奇货可居。对于也先来说,活着的朱祁镇可能对他更有用,他们认为可以挟持朱祁镇劫掠大明,可以用朱祁镇来号令明朝臣子,以达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巨大利益的目的,可惜的是明朝反应比较快,朱祁镇被俘后几天,大明朝廷就下令守边将领不要搭理朱祁镇,并且很快确立了新的皇帝朱祁钰,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没用了!

第三、也先不能。也先虽然基本上执掌了蒙古帝国大权,但只是帝国的太师、淮王而不是大汗,大汗是脱脱不花,而此时蒙古国名义上是大明的臣属,杀朱祁镇就是弑君,道义上不允许。况且也先这个时候正和大汗脱脱不花明争暗斗抢夺权利,以脱脱不花为首的一派是不同意也先杀死朱祁镇的,甚至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也反对杀死朱祁镇。史书上记载:也先准备杀死朱祁镇的时候,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劈死了也先的坐骑,这时候朱祁镇居住的营帐里也有异状发生,也先不敢轻举妄动了(对古人来说,天人感应,这是老天不允许也先杀朱祁镇,在我看来真实性不高)。

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吧,也先没有杀死朱祁镇。

二、也先为什么不率军南下一举拿下北京?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实力不够。实力不够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各方面,大明朝都是碾压蒙古瓦剌部的,虽然一时失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大明远未到濒死的地步,也先还在整军准备南下的时候,大明已经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稳定人心另立新君、传诏边关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号召各地精锐勤王,大明的国防动员能力超出了也先的反应速度。也先很快就发现他的军队对大明没有必胜把握。

其次、内忧未平。我们上面说过,这个时候的蒙古国内部内忧未定,虽然也先基本掌控了局势,但是大汗脱脱不花显然不想束手就擒,也在积极筹划抢夺权力,已经谋划与大明议和撤回自己的军队,也先出征在外不仅要随时注意稳固后方,防止后院失火,还要防备自己的盟军突然倒戈(后来果然内斗爆发)。

第三、明朝力抗。大明朝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生命力、战斗力更顽强,朱祁钰也发挥出色,稳固朝局安定人心、重用贤臣整肃内部、调集重兵顽强战斗,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此后又几次击败也先的军队,挫败了也先的企图。

因此,也先想要携“土木堡之战”大胜的气势一举拿下北京城的想法正式宣告失败破产,双方罢兵言和的结局已经确定。

所以,也先综合考虑没有杀死明英宗朱祁镇,也没能一举拿下北京城。双方议和之后,朱祁镇在也先看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想要赶紧送出去,就这样,被俘一年多之后,朱祁镇又回到了大明国都北京城。

PrincessC

PrincessC

在也先等瓦剌贵族看来,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棵摇钱树,能用他从明朝手里敲诈大量财报,傻子才会杀了他呢。

瓦剌最初并没有拿下北京城的意图。大家必须意识到这样的事实:

瓦剌和金朝不同。瓦剌只是个游牧部落,不具备夺取明朝江山的实力和野心。你们所说的“一举南下拿下北京”,这是金朝这样成熟的国家政权才会做的事。

土木之变的整场纠纷最初都只是贡赐、边境冲突。正统十三年(1449),瓦剌遣使向明朝贡马时,因为虚报人数遭到司礼监王振的削减岁赐,由此才引发了瓦剌军队骚扰明朝边境的事件。

然而,在王振的骚操作下,让毫无指挥经验的朱祁镇御驾亲征,把一个边境冲突活生生演变为国家危机。

因此,土木之变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就连瓦剌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俘虏明英宗。

对于明英宗,瓦剌的态度很明确——把他当成摇钱树。由于皇帝落在别人手里,明朝必须要向瓦剌交纳大笔赎金,才能把他换回去。瓦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固然,瓦剌曾经攻向北京城,但这只是一个尝试罢了,意思就是“能拿下算运气、拿不下也没什么”,无非是顺势而为。

但若说瓦剌有拿下北京的战略意愿,这就纯属胡说了。瓦剌并没有那个想法。

总而言之,分析这种问题一定要从瓦剌的视角出发。

wojiahailin

wojiahailin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当年土木堡之变,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明英宗呢?我认为也先有三种考虑,其一,留着英宗,在南下攻明时,也先可以挟天子以令明军,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取得大明江山了,可令也先没想到的是,于谦居然另立皇帝,让也先的计划功亏一篑。其二,留着英宗可以在攻打北京城时,以震慑明军,让明军军心混乱,这样也先的胜算更大一些,不过也先也打错了算盘。其三,不杀英宗,也是为了给明朝勒索一些财务和权益。少数民族很多都是以掠财为主导,所以就留下了英宗,可是也先遇到了对手,被于谦等人一一破解,最终时隔一年,把英宗送了回来,原本打算让明朝内部争权,动乱。讽刺的是还没等到明朝的夺位之变,也先的瓦剌就分裂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fuababy

fuababy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三个问题来回答:

1. 为什么也先不杀了朱祁镇?

2. 为什么也先不南下拿下北京?

3. 杀掉朱祁镇和一举南下拿下北京有何关系?

背景介绍

土木堡之变指的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蛊惑与挟持下,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途中在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最后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免受侵略者要挟朱祁镇,文武百官拥立朱祁钰为新帝,并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上位后,励精图治,任用包括于谦在内的一批能臣,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拯救大明于危难之中。

八年之后(1457年),朱祁镇趁朱祁钰重病,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复位。

但是明朝经过朱祁镇这么一折腾,“从皇帝到战俘,从战俘到囚徒,再从囚徒到皇帝”,整个王朝元气大伤,明朝从繁荣昌盛走向了衰败。

背景介绍完了,回到楼主的问题。

为什么也先不杀了朱祁镇?

1. 土木堡之战,能活捉明英宗,瓦剌应该是很意外,本来想有了朱祁镇这个活招牌,肯定能让明军打开城门。但想不到明朝有完善的制度,也先只能到处吃闭门羹。随着朱祁钰继位,朱祁镇被“遥尊”为太上皇,朱祁镇成为一张过期的支票,无法兑现。

2. 瓦剌本身就是游牧民族,他们更多的只是求财,抢点东西就走,杀了朱祁镇,只能和明朝结下更大的仇;不杀朱祁镇,还可以换点银子。

3. 最终放朱祁镇回国,也先是想让明朝有两位皇帝,给明朝制造一点内乱,无暇来讨伐瓦剌。

所以,对也先来说,不杀朱祁镇对他和对瓦剌更有利。

为什么也先不南下拿下北京?

刚才说到,空前的胜利和意想不到的活捉明朝皇帝是也先始料未及的,结果也先带着他的军队和丰厚的战利品班师回朝了。错过了最好进攻的时机,给了明朝喘息的时间。

“土木堡之变”,在瓦剌的打击下,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明朝的国力还在,于谦临危受命,迅速组织兵力,领导了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也清楚认识到明帝国实力仍然很强,靠区区五万的瓦剌军队是无法攻占北京的。


杀掉朱祁镇和一举南下拿下北京有何关系?

杀不杀朱祁镇,与打不打北京城,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结论

当时的明朝国力还强盛,而且朝廷内部马上推出明代宗取代了被俘的英宗,开始组织保卫战。没有因为英宗被俘而投鼠忌器,国内内政稳定,也先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感觉明朝就像一个股份公司,皇帝就是职业经理人,首席经理人不在,马上就可以换一个经理人,公司还能正常运营下去。

瓦剌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很难有固定的生活地域,也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考虑问题不像农耕民族考虑得比较长远,他们南下攻打明朝,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抢掠,在土木堡抢到了大量的战利品就赶紧拿回家,并没有考虑过要长期占据北京,所以才会错失第一次乘胜追击的机会。

所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也先都没有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的理由。

bennyzeng

bennyzeng

也先之所以没杀掉明英宗朱祁镇,有三个方面的目的:掠取财物、掩盖战略目的、祸害中原王朝,这是也先根据形势,所采取的不同斗争策略,是十分高明的。也先裹挟着朱祁镇都没攻下北京,杀掉他则更不可能攻下北京了。

裹挟明英宗,退出塞外趁机夺取关隘和财物

“土木堡之变”中,也先俘获明英宗后大喜。这一阶段,也先的野心并不大,对明朝内部虚实也不清楚,只想着挟持英宗,诈取财物。如果能趁势夺取关隘最好,如果不能,也先便挟持英宗回到草原之上。


也先裹挟英宗到河北宣化,英宗命令守将开门。但守城将领十分硬气,宣称乃是替皇上守土有责,天黑不敢开门,拒绝了英宗的命令。到了大同,守将拜见英宗,但也不开城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将领,纷纷送上财物,替英宗“赏赐”也先部队。

退回塞外的也先,以为明英宗奇货可居,多次派人出使明朝,顺带着了解明朝情况。但明朝的君臣也是十分硬气,直接立明英宗弟弟朱祁玉为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如此一来,朱祁镇的作用便大大降低。

掩盖也先想要夺取北京城的战略目的

也先见挟持明英宗的作用大大降低,于是召人商议对策。

此时,一直跟随在英宗身边的小太监喜宁,向也先提供了建议。以归还明英宗为名,召出守城军官面见君上。也先趁机把这些人留下,可以攻城夺隘。京师现在十分空虚,长驱直入便可以让明朝迁都南京,也先便可以趁机占领北京。

也先听从了这个建议,以送归英宗的名义,朝北京进发。明朝对此早有防备,下严令,如果是几个或者几十个骑兵护送,可以让英宗进城。如果人数再多,则或守城或攻击,不能放任也先进来。

如此一来,也先一路没有多少收获,但却带领着三万兵马,来到了北京城下。也先想让大臣出迎,进行诱骗和欺诈,趁机打下北京城,则明朝不攻自破。

只不过,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城先后集结了20多万大军,列军北京城外,誓死一战。临战将军先退者,斩其将;士兵丢下将领逃跑者,斩其兵。京师九门关闭,以示有进无退之意。这就是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后来,也先屡战屡败,又听说勤王之师快要到来,害怕被包了饺子,于是赶紧逃回塞外。

因此,在这个阶段。也先不杀朱祁镇,是以送他回来的名义,掩盖他想攻占北京城的真实战略目的。

祸害中原王朝,顺带削弱明朝实力

也先攻打北京城不顺利,又无法从朱祁镇身上得到更多好处,于是想要把朱祁镇送回去。但此时的新皇帝朱祁玉却不愿意,因为朱祁镇一回来,他这个皇位可就做得不踏实了。

不过,被派去探望英宗的大臣,却自作主张,趁机迎回了英宗。朱祁镇回来后,被弟弟朱祁玉软禁了七年。后来在大臣的怂恿下,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战”,又夺回了皇位。这也许就是当初也先的目的,不杀朱祁镇,放他回来祸害中原王朝,使得兄弟反目,削弱明朝实力。

毕竟,也先此时杀了朱祁镇,不仅一无所得,还和明朝结成死仇。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当年,金朝想要归还宋钦宗,也是一样的心思。只是景泰帝朱祁玉,没有一个秦桧那样的心腹奸臣,才使得朱祁镇平安归来罢了。

小名二美丽

小名二美丽

也先自己的部众损失也很大,明军50万人呀!所以有因必有果,也先的决策也是审时度势自身考量的结果。

李敏

李敏

也先没有占领北京的实力,也没有占领北京的决心。

也先作为瓦剌的太师,他领兵和明朝作战的目标不是占领大明国土,而是抢劫,抓住朱祁镇做要挟也是为了换取赎金。草原上的民族入主中原其实非常困难,比如当时金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北宋两个皇帝都被他们抓走,可是他们还是带着皇帝北上了,没有就此把国都迁到中原地区,很多中原王朝的史官都认为,草原的少数民族武力值再高,文明程度也很低,很难统治汉人,除非和全面汉化,如果汉化了,他们还是少数民族吗?

如果你都变成我了,还有你吗?

也先当时的实力也是如此,瓦剌内部也是争斗不断,后来也先也是死于内斗而不是死于战场,自己的内部尚且不稳定,又哪有决定统治广大的中原呢?另外,也先的精英部队也就几万人,土木堡的胜利不过是偶然,明朝的军队可不是羸弱的宋军,他们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视的。

另外,也先在京城遇见了于谦,他精明强干、尽忠职守,是个名臣也是个名将,也先是不如他的,况且朱祁镇已经变成了太上皇,已经不能用来要挟明朝政府了。

JinneeS

JinneeS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