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你的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吗?你是怎么做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朗读手册

为什么一定要为孩子朗读?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朗读?怎样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电视看多了到底会怎样?看多长时间电视对孩子无害?…… 《朗读手册》是崔利斯数十年儿童阅读...

吉姆·崔利斯

[作品]爷爷一定有办法

對小朋友來說,他們對老爺爺老奶奶們的印象是又愛又怕的矛盾感受──老爺爺老奶奶們大部分都是神秘的、充滿距離感的︰他們常常離群索居,或者是住在好遙遠的地方;他們也許不愛說話,一說就是一些充滿智慧的言語,小...

菲比•吉尔曼

最新跟帖
Sally425

Sally425

关于阅读打卡这事,可以分享一些我和孩子的阅读打卡经历。

最初

我和孩子的亲子共读,开始于孩子两岁时。虽然一直都知道读书是好事情,但是真的不知从何下手,要知道绘本也就最近四五年才真正的开始盛行。不知道绘本时,给孩子的读物,我想到的就是童话故事,可是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曲折的故事情节对她来说还是有些枯燥,根本没兴趣听。

我就开始在网上找各种书籍,后来买些过期的儿童杂志,说实话,她还是不大感冒,倒是里面赠送的玩具,能玩一阵子而已。这些都让我很挫败。

开蒙

偶然间参加了我们当地图书馆的故事会,我才知道还有绘本这样的图书,一旦发现便一发不可收拾。就好像布满乌云的天空,被太阳撕裂了一个口子,然后这个口子就不断不断的扩大,直到大大的太阳照射进来。

我开始寻找各种关于儿童阅读有关的东西。如何选书、如何给孩子读书,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但凡和阅读有关的信息,我都不放过。

加入卖书的平台: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多为孩子提供可读的书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为孩子买了近千本绘本,价值近万元,小小的房间里到处都是孩子的书,只要有时间孩子都愿意随手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带孩子听故事会:阅读是可以分享的,经常带孩子去参加由图书馆里组织的阅读故事会,孩子很兴奋,在故事会上听到的有时和在家里听妈妈讲的收获不同,小朋友们在一起,常常会有很多新鲜的想法,也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

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经验分享:幼儿园也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有幸参加了由幼儿园组织家长参加的分享会,那次真的让我自己很受益。当一个人默默钻研时,看到的就是自己,而当大家一起的思想碰撞,真的是火花四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阅读技巧,值得学习和思考。

听讲座:现在的大环境都在推崇亲子阅读,很多专家都会开设讲座,尽可能都听,多思考,有时专家的意见能够让人茅塞顿开,解开了很多困惑。

买关于阅读的图书:不放弃自己的阅读,多读多想多思考。现在市面是关于亲子阅读的书籍非常多,只要想读。

养成习惯

打卡其实是在一种被动状态下开始的,在种种方法和努力下,两岁开始孩子每天都会阅读,绘本的确是适合孩子读的书籍,图多字少,很多情节常常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有时她自己也会说:妈妈,我想哭了。这些丰富的感情就是读书带给她的。


因为自己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孩子班级的阅读活动由我带头引领大家一起选书、读书,一起阅读打卡。到现在我和孩子已经坚持了五百多天。从最初的我催孩子读,到现在是孩子每天催我读。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坚持度有时真的比大人高。

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亲子阅读,现在已经是每天的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读书这件事不但要坚持,还要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孩子逐渐过度到自主阅读。

广度:选书不再以绘本为主,但不反对孩子继续读绘本。很多时候家长会犯得错误就是为孩子选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选书,要分清谁才是读书的主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多给孩子提供更加的丰富的书籍选择,相信孩子懂得自己的点,会逐渐过渡的。、

深度:绘本是值得反复阅读,有些绘本的深度在两岁读和五岁读是完全不同。孔夫子说:温故而知新。经典的图书能够读出不一样的深度。孩子理解力的增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图书,对深度的要求也越高。让阅读增加孩子的见识,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说有遗憾是在孩子两岁前走了很多弯路,错过了很多阅读的黄金期,但是与其懊悔,也为自己庆幸,及时的走回亲子阅读的道路。在孩子幼时,家长多多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多读书,让她的人生多些深度和厚度,未来相信她会自己的路在何方?

shenyuhan2

shenyuhan2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说坚持打卡就能养成的,这和父母的习惯与坚持息息相关。要求孩子爱上阅读不是约束而是自觉。我们家孩子从小爱读书,我从不要求他去打什么卡,而是静下心来,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在享受彼此陪伴的同时,我不仅收获着快乐,还收获着知识。读到好的书本,孩子会分享给我,坚持着要我看他推荐的好书。那我看完手中的书本后,也一定要看孩子推荐的书本,然后探讨这本书里面最值得学习的部分。读了孩子推荐的书,他会很有成就感 ,为他自己找到一本好书而兴奋。然后会带着这种成就,继续去读他喜欢的书。久而久之,阅读的习惯也就自然产生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知道要读书。玩具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我认为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如果哪天工作比较忙碌,没有多的时间看书时,我还会跟我们家孩子说明,为什么妈妈今天没有学习,改天一定会补上。

我们家的书柜放着我和孩子共同的书,大概有几百本了吧。家里的沙发上,床上,到处放着书。我不怕乱,也不去整理,因为孩子喜欢,随着一拿就是书,无障碍的阅读,这样不是更好。

有一天他跑来问我:“妈妈你知道阿富汗巴基斯坦人为什么吃饭时用右手而不用左手”?“那为什么呢?”“哈哈,不知道了吧。因为他们上大号时是用左手洗屁股的。”其实我知道,这样环保的方式,还有印度。分享这样的小事,不是炫耀孩子有多优秀,而是通过阅读学习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及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一起来陪孩子读书吧,因为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日子是有限的。

cathyshishi

cathyshishi

不建议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


阅读习惯靠培养,而培养习惯的最佳方法是兴趣,而非“打卡”,尤其是在孩子还未“爱上阅读”之前,强行的打卡,只会让孩子越发抵触阅读这件事。


和女儿亲子共读五年,曾经走过弯路,要求孩子“必须每天阅读打卡”,差点导致孩子失去阅读兴趣,后来,再未要求孩子打过卡。分享我的经历,希望能有参考作用。

在怀孕时,我就立志要给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一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读书,并在阅读中收获宁静和知识,希望孩子在阅读中也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

二是工作经历,让我越发深刻的认识到,爱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孩子,是有很多差距的,这种差距,即有素养和兴趣的,也有生活习惯上的。

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说“对于父母来说,最有价值的把投资,莫过于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女儿半岁时,我开始用绘本培养和建议她的阅读习惯,效果也显著的,比如一岁时,她已经有了喜欢并反复阅读的绘本,四岁时,能明确告诉我,她喜欢什么样情节的绘本、四岁半时,能独立看懂绘本。


同时,理解力和词汇量,也比同年龄人高出一截,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出色,5岁时,每看完一本喜欢的绘本,喜欢把自己假定为主角,重新编出一个故事。

实话的说,我很喜悦,也很虚荣,当我们开始阅读桥梁书和全文书时,我得瑟的在朋友圈晒读书照片打卡图,有一阵子还专门把照片做成海报图放在朋友圈,每次都能收获很多“点赞”。

那段时间,特别的自我感动,觉得,我真厉害,把亲子阅读这件事坚持了这么多年,我真是个好妈妈啊。看到那么多赞,觉得也增加了把亲子阅读坚持下去的动力,还把点赞给女儿看,告诉她,有多少叔叔阿姨夸奖她。

有几次,亲子阅读结束了,我却忘记拍读书图片了,于是要求孩子停下手里的玩具,拿起书补拍,甚至,她已经上床睡觉了,又被我从被窝里拉出来补拍。


孩子五岁后,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了,在又一次被我打断要求补拍图片时,小人儿发飙了:妈妈,我很讨厌你这样!我们读自己的书,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到底在为谁读书?”

她说“我到哪都有人问我,昨你天读的书讲的啥故事?能把你的书借给我看看吗……我讨厌别人问我,也讨厌别人问我借书,我讨厌读书!”

做为反抗,有那么几天,她拒绝和我一起读书,看我举起手机对准她,她就不情愿的给我一个后背,直到我向她保证不再发“读书打卡照”,她才又恢复和我一起读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让我反省:孩子如果因此失去阅读兴趣,前面几年的功夫白瞎不说,我还真是罪过呢。

陪伴孩子成长,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本应是家长基本内在的成长需求而作出的自发性的努力,家长“打卡”的出发点,无论是自我记录和激励,还是用他人点赞来满足虚荣心,只要孩子不情愿、不舒服,就这种阅读就是虚假的、盲目的,说到底,就是浮躁的表现。

正如孩子所说,我们读自己的书,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

做为成人,当我和别人讨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时,如果被人问“那你写了读(观)后感没有?”、“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我想,我的快乐肯定会立刻减半,又何况是孩子?

如今,我和孩子的亲子阅读依然每天进行,但“打卡”方式却改变了。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了“阅读存折”,每天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都记录在存折里,每记满一本,我就会用一趟小小的旅行来奖励(通常是坐火车或者班车到周边乡镇)

而我自己读书时,则要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由孩子来检查确认,我是认认真真读完了一本书,孩子也会给我奖励,有时是一副她的涂鸦,有时是她的一个吻,有时是她用零花钱给我买个糖果……

(女儿给我的奖励画)


这种“线下”打卡的方式,低调而充实,亲子阅读,是我们母子间共同的“爱”的经历,我相信,也是我们母子间最难忘的回忆。


【绘本讲师妖妈:国家认证绘本讲师,学习型宝妈,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爱游泳的鱼

爱游泳的鱼

孩子习惯养成的初期是要靠强制的,所以打卡是必要的,走上轨道以后,打卡成为了一种对个人的挑战,而不是约束了。举我家孩子的例子,我和他近几年一直坚持做几件事,一直在打卡,也成为了良性循环。

1书法学习。他兴趣一般,喜动不喜静,有点强迫学习的意思,每天饺子不主动。学了一年半后,我们约定坚持练字100天,然后我送他喜欢已久的乐高。他决定试试,30天后他自己惊讶居然坚持了一个月,50天后感慨更多,告诉我不用买乐高了,那不重要了。等写完100天,字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同时再也不需要我督促练字了,自己就去了。

2朗读英语。通过朗读英语,能建立起语感,所以朗读非常重要。从他二年级开始,每天在听的基础上朗读分级教程,坚持到现在五年级,单词量,发音和朗读能力在同年级很厉害了。没有捷径,每天听,每天读,到时间他自觉就去做了。

3体育运动。我家孩子一直保持每周10小时体育运动。游泳,篮球,乒乓球,网球……一个学期一般两项,每项都是长期坚持,认真学习,所以比很多同学学的要精一些。

凡事开头难,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跑开了就自然而然了。扶上马需要家长有耐力,不要急躁,任何计划都得按年来,别坚持几天没效果就放弃。

我家娃借助小打卡来记录自己的坚持。


osamaobama

osamaobama

1、我家孩子爱读书,但从来不做打卡。因为打卡只是形式而已,而且会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他一拿到手机,就会被里面的各种内容吸引。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在上面点点点,我得使劲才能把他从手机里拽出来。


2、如果你家孩子还没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一种纸质的方式来打卡,不建议用APP。比如买一张星星表格,或者是自制一张,每完成一次阅读,就给孩子贴一个小星星作为奖励。既可以鼓励孩子,也避免孩子沉迷手机。

3、要想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首先给他营造一个满是书香的环境,之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同时让孩子有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这样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爱上读书。当书籍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提醒,他就能自然而然地坚持下去。


4、家长要做的不是规定读书的形式,而是要帮助孩子发自心底地爱上读书。让他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只有大脑收到愉悦的奖赏,才能有重复的可能。多在孩子面前提提读书的好处,多给孩子朗读一些好的文章,没事就逛逛图书馆吧,孩子会从这些行动中真真切切地爱上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麻烦点个赞!

我是轻烟说育儿,专注育儿理念的传播,欢迎关注交流!

Miss Panda

Miss Panda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微信圈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打卡,妈妈发布自己孩子学习的打卡最多。表姐也曾坚持过一年多的时间给孩子打阅读卡,只为了让孩子坚持下来并把阅读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这也是很多人打卡的初衷。

我没有让孩子打过阅读打卡,但每学期幼儿园会搞一些活动,其中有一个月份是读书月,会鼓励孩子连续在微信朋友圈打卡21天。

虽然我从来没有给孩子打过阅读卡,但每天几乎每天都有陪孩子做亲子阅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了,打不卡都是差不多的。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阅读时间

孩子的阅读时间可以安排在晚饭后,也可以安排在睡前,我们家是安排在睡觉之前,让孩子8:30之前洗漱完毕,8:30~9:00这个时间是我们的亲子阅读时间,因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到这个时间,必须要妈妈讲绘本。

绘本的挑选

我家两个孩子,现在分别是4岁和5岁,如果那段时间我买了新书,自己会提前稍微翻阅一下那些书,了解绘本大致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当孩子回到了房间之后,我会提前告诉孩子:“妈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几本新的绘本,这里面有非常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太空的噢,你们知道什么是太空吗?想不想了解一下?”如果孩子没听过,肯定会好奇,这样就让孩子对新书有了期待,讲绘本的时候,孩子会全情的投入。

如果家里没有新的绘本,是讲旧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各挑选两本或者三本自己喜欢的,让妈妈来讲。

阅读绘本的姿势

家里如果是一个孩子,妈妈可以抱着孩子,让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怀里,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妈妈的怀抱的,妈妈抱着孩子讲绘本,孩子不仅会更加专心,母子之间的这种肢体接触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白天哪怕被挨过骂,内心的消极情绪也很容易得到弥补,这是一种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方式。

Miss Koo

Miss Koo

我想在这道题给大家修正一个观念:
坚持不是每天都做一件事,而是不间断的做一件事,闲下来第一时间想要去做的事。

什么意思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让孩子坚持打卡,每天阅读10分钟,孩子马马虎虎完成任务,然后赶紧放下书打开电视。这不是坚持,这是受罪。如果孩子每天回到家把作业写完了,家务做完了,澡洗完了,做的第一件事是看书,而不是玩游戏。我觉得这才是坚持的最好体现。

因为打卡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打卡的目的是习惯的培养,一旦习惯形成了,打只是卡这种形式可以舍弃。

然而有很多人,内容没做到位,然后每天打卡,自我感动,拍照发个朋友圈......呃......


所以我不会让孩子阅读打卡,我会做的是,到家之后把手机放好,除了工作事宜,尽量不去碰手机,陪孩子一起阅读,或者自己看书,孩子在一边玩。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我家女儿才1周半,但是每天玩累了,都会去书架找一本书,爬到我腿上,让我念。

对孩子,不要说教,要做到。孩子不会听你说教,孩子会模仿。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1岁萌娃的妈妈。专注于分享阅读写作,教育心理等干货。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也欢迎留言讨论~

羊驼

羊驼

我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打卡了,因为当时特别流行打卡晒孩子学习的活动,在我的朋友圈里,上小学的孩子在打卡,我觉得新鲜,就跟着打卡。

打卡的好处:这中间也有一种炫耀的心理,觉得自己对孩子很上心,孩子特别棒。所以每天再累也停不下来,就好像今天有个作业没写,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心态下,坚持阅读并成为一种习惯是很容易的事情。

打卡的坏处:后来我发现群里跟我一起打卡的人变多了,都是低龄段的,有时候看视频发现,有的打卡内容特别勉强,看起来好像是专门为打卡而打卡的。所以痛定思痛,我的行为肯定多少出动了同龄妈妈的心了,在有的敏感妈妈看来,这完全是一种炫耀。所以,我做了调整,我从来不发孩子的面部照片或者视频,另外就是把打卡设为仅有自己可见。

这样也打了卡,也不至于太高调。总体来说效果不错,最主要是孩子的进步很大!

murphy

murphy

阅读打卡的目的是坚持阅读,强制自己打破惰性,变成习惯。

可是首先在决定打卡前要确定几件事情:

1、孩子心中的“书”和大人理解的“书”一样吗?

大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有阅读能力代表有文化才识。大人看见书,会不停的和孩子强调:“你买多少书,妈妈都给你买!“、”你看书,别的不用管“,言外之意,就是”书“是至高无上的万能物品。


孩子心中的“书”只是一个信息渠道,没那么重要,就像吃饭一样不需要被提醒,饭有多重要,不吃有多饿,只是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有的人偏食,需要家长细心助力调整。


2、孩子认为读书没有用,是被迫阅读的吗?

很多家长都会一边焦虑的赶着孩子:“别看手机了,快去看书“,一边大人孩子一脸懵的不知道看什么书,只是知道时间用在阅读上,比用在别的事情上,更正确,更有用。

有一些家长会在孩子五六岁就把四大名著摆在书桌上,一句句重复“这是四大名著,特别好看“,但实际上,除了电视剧,家长们有关书籍,翻看过几页也读不下去。


3、在不对的年龄被迫读了名著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了十个学生:“你喜欢看《红楼梦》吗?你是什么时间读的?“。

十位学生有七位,说喜欢《红楼梦》,全部都是高一到高三期间读的。那三位不喜欢《红楼梦》的,两个是在小学被迫读的,还有一个是初一读了一半实在无趣,放弃了。

如果强迫孩子在不恰当的时间读书,会起到相反的结果。

4、阅读兴趣被家长中止

在书单,经常看到孩子拿着漫画书哈哈大笑,随即,被母亲大人一把夺走,并塞怀里一沓刚选的书。妈妈还喃喃的说:“别看那些没有用的书,你选选这些好书”。孩子疑惑不敢吭声:“难道书店卖的书,还分好坏?”

孩子心中自然知道没有好坏之分,久而久之,明白了书分两种,一种是“妈妈想让我读的”,一种是“我自己喜欢看的”。

如果家长能够认真思考以上问题,觉得打卡阅读是一个促建的话,我建议“组团读书”。

一项对美国南方某大城市里在校的272名11岁到19岁的的男孩和女孩的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之间对文学阅读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调查中向这些青少年提了这样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是谁最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父母、友伴,还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回答的结果看,38.9%的学生回答是友伴,33.5%的学生回答是父母,27.6的学生回答是最好的朋友。可见,友伴和最好的朋友的影响是显著的。


我的几个爱读书的朋友,为了让孩子也爱上阅读,会锁定一本书目后,买好几本送给孩子的朋友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交流,对这本书阅读感受可以更深。

全民阅读倡导者聂震宁先生在《阅读力》中提出“独读书不如众读书”。


对于青少年来说,“众读书”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增强阅读乐趣,更可以做好阅读输出,学会深度思考,有效转化,传播才会有更强的内驱力。

为什么结伴读书效果好?

1、数量不是关键,思考输出才是获得

很多家长按照书单买了几十套图书,堆在桌子上,让孩子翻阅。孩子也按照父母的意愿看了,可是,一问三不知,几个月后完全想不起来这本书讲的大概内容。其实,何止是孩子,很多成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味追求数量,并没有深入思考。

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张光盘的内容。

为什么能成为那么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他们会在脑海里留下空间——思想的空间、梦想的空间、玄想的空间、完成理想的空间。他们在读几十本书之后,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相对的,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没有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作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2、接触更多种类图书

古人说“循循善诱“是有道理的,阅读是习惯的,需要诱导。

●让发展性读者,推荐不同种类的书,先接触,再深入。

●让休眠性读者,调动听觉、视觉、竞争、娱乐意识,激发阅读兴趣点。

●让地下性读者,听到更多种类的图书,接触靠主动他永远不会碰的书类别。

3、各抒己见,学会思考的阅读。

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熟读而精思”在于咀嚼与消化所读的一本书。特别之处在于解码文本所隐藏的深层含义,追寻理解,激发思考,深谙文本对于现实生活的隐喻和折射。

4、抱团成长,让阅读更有趣。

在美国,各个中小学都普遍开设了阅读课,并在各年级配备了专业的阅读老师,从阅读书目到阅读方法、读后感各个环节都会给与指导。阅读一本书,和学语文课文有很大的区别,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学生字、造句,而是一起探讨人生和观点。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走的更远。

英国教育家约翰·纽曼曾经说:

“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动判断力。”


抱团一起打卡效果显著,现在我正在举办青少年读书会,孩子们共读一本书。限时免费,有需要的,可以关注私信我,免费加入,每晚听书,打卡。

快活驴

快活驴

我不会让我的孩子没见坚持阅读打卡,但我会每天都跟他一起阅读,无论是假期还是在上学期间,几乎没有例外,我们每天都会一起阅读,但我不会被迫加入一些要打卡的阅读群。

带孩子阅读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为了作秀。

为什么我坚持阅读这件事呢,因为我从生完孩子之后,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每天晚上给孩子讲绘本,他渐渐的习惯了,如果不讲故事,即使他再困,都会听我讲完故事。除非有一天在外边睡着了,这一天的阅读才不会照往常一样进行。

对于打卡这件事,它其实是一种仪式或者也可以称为一种形式主义,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之前报过一个少儿英语线上学习课程,如果坚持打卡50天,就能返学费,因为中间跨了一个新年,于是我把整个打卡当成了一个任务,内心无比焦虑,会强制孩子去学习,就算孩子的心不在课程上,我依然会让他坚持学完,我不知道他能掌握多少,而我只想着赶紧完成这个任务。

这种心态非常可怕,我也是在事后反思才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当我们只是为了形式在做一件事时,孩子是能感觉到的,他内在会有排斥感,对学习的兴趣会减弱。我家孩子在50天任务完成之后,到现在都不想学那门课了,跟我逼他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阅读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跟随孩子的脚步

我每天跟孩子读书时候,都会让孩子自己在所有绘本里挑选一本书,他会随心选,也会选自己想了解的相关知识的书,比如说他最喜欢的绘本之一神奇校车系列,他在学校检查完牙齿之后,回来一定会再次看这本书,在我跟他共读的过程中,他会个我讲在学习里检查牙齿发生的事情,也会联想到他见过的各种动物的牙齿。

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孩子联想自己以及身边人的例子,这种阅读是更有深度的阅读,通过一条线把阅读这件事就串起来了,孩子会感觉很有趣,自然也就更愿意读书了。

我发现孩子爸爸特别喜欢强制孩子读某一本书,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强迫这一套,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而未来的路,也只有他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从选书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选择能力,跟随孩子的脚步,让孩子更加有自信,也更加有掌控感。

经常更新家里的书,让孩子源源不断地接受到新知识

孩子是学习的机器,对世界上一切他不了解的事情都感兴趣。他们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也想知道在恐龙时代气候和大地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喜欢探寻宇宙的奥秘。

做为父母我们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新的书,帮孩子找新的兴趣点和灵感,因为孩子未来在选择自己的梦想时候,他会优先在自己了解多的领域中先思考一遍,如果孩子了解得多,接触的多,选择面也会更加广,而能够拓宽选项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

做任何事情最开始的动力最好都是兴趣,并且要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告诉他们如何让知识跟生活中的现象做联系,知识又如何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阅读这件事,而不是为了打卡而阅读,更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阅读,而是为了让孩子懂得阅读这件事可以让人迅速恢复平静,能够帮你更深层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阅读是有趣的,并且阅读也是必要的,跟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

我是@阳光小房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曾经困惑过,很多时候都在书中找到答案,并且想把这些有用的答案,分享给遇到一样问题的你们,欢迎点赞,关注,留言。

wuli南瓜

wuli南瓜

我会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的。

我是这样做的:我的孩子从1岁半开始看绘本的,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些颜色鲜艳,故事情节简单的绘本,如:点、点、点小黑和小黄这一类。

每天晚上洗完脚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就直接拿上绘本放床边,喊“宝贝,该睡觉了!”然后就上床,然后坐在怀里开始讲绘本,这时讲绘本要用夸张的声音和表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有时看到一个青蛙在蹦的时候,我们就蹲在穿上蹦一下,这时孩子会对绘本里面的情节更感兴趣,更容易读下去。

慢慢的养成习惯了,每次洗完脚我就会问一下:宝贝,今天咱们读哪本书?孩子就会说出绘本的名字。当我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的时候,就能清楚的说出“读书”这两个子。看到针就能想起来缝进缝出,那是《爷爷一定有办法》里面的故事情节。

到4岁左右,我们已经开始让孩子给我讲故事了,今天我给孩子讲个故事,明天晚上让孩子给我复述一下,有时孩子还会增加不少故事情节,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让孩子坚持打卡阅读,不仅能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个过程,我喜欢,我支持!

硕硕君

硕硕君

“阅读打卡”是近几年微信朋友圈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不光是“阅读”,健身、练字甚至上下班都打卡。俨然成为当前习惯养成、制度约束的“主流”。这个问题得看是针对谁,出发点不同,执行起来也会打折扣。

一、如果孩子上学了,是学校或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为家长,我肯定百分百配合。

他们的初衷是通过微信这种便捷方式,直观了解学生离校后的阅读情况。全民大阅读是好事。但是阅读习惯养成光靠在校时间显然不够,阅读量和读书氛围更多需要家庭的配合。作为家长,不管是老师个人建议,还是执行全校的统一要求,我肯定全力配合。因为家长和学校的出点发一样,都是为了孩子好,没理由不支持!

二、如果是单纯出于宣传目的,为了让朋友圈广泛周知一个培训机构、一所学校、或是一项活动,那就自己把握分寸了。

以我的孩子为例。他们书法兴趣班的老师,有时候会突然抽查学生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怕学生突击完成、达不到每日一练的目的。偶尔会要求一周连续打卡。对完成好的也及时回复评价。这种方式我比较赞同、欣赏。反之,如果老师要求每天必须打卡,还得把兴趣班的名字、地址、联系方式都配图发送,我从内心会比较反感、抵触。

三、“阅读”不同于完成作业,打卡可以,如果必须天天打卡,就有点“形式主义”的作秀。

阅读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最大助力。一开始定时、定量通过打卡形式来监督是比较好操作的,家长、学校配以一些奖励兑现效果更好。但是如果不变通、只是一味地长时间执行。个人反对。因为上了学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是有限。遇上当天作业多,写完时间晚,就可以不读。赶上周末或小长假时间充裕,我的孩子能一口气读完整本书。这种全身心投入地阅读是最好的阅读状态,远比人为定时、定量效果要好。一味为了完成打卡而打卡,那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以我的孩子为例,8岁,2018全年共阅读37本书,阅读量达到500万字。这是从小家庭氛围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我从来不打卡。只是从阅读内容和阅读量进行了跟踪统计。学校只要求完成读书记录卡,从未要求打卡。但是如果老师要求,作为家长我会变通执行。完成任务仅仅是别让老师、孩子为难。纯粹为了孩子,我不支持天天打卡。
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方法有很多种,关键要因人、因条件、因环境适时操作。

连跑在颠儿的蜗牛

连跑在颠儿的蜗牛

我的孩子今年四岁,我不仅会根据孩子的情绪和状态来决定是否坚持阅读打卡,也会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她比较喜欢,就坚持打卡,如果孩子比较排斥,我会遵重她的意愿不打卡。

因为孩子曾在小班的时候,因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带孩子阅读简单地绘本,并录视频打卡,而我为了让孩子念得流畅一点,就强迫孩子重复录视频。

我的完美主义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令我后悔不已,所以我不想再重蹈覆辙。最后,我用以下三种方式才又找回来那个爱阅读的宝宝。


1.打卡是一种形式


我认为阅读打卡是一种记录形式,是帮助人们更加自律的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工具,但是也要考虑工具为谁所使用。

如果使用者不喜欢,再好的工具也是枉然,所以,父母不要过多关注是否每天坚持打卡,而应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坚持阅读,毕竟打卡也是为培养阅读兴趣而服务的。

2.爱上阅读是本质

如果父母想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绘本书籍下手。

我家孩子现在特别喜欢看各种恐龙绘本,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和恐龙有关的书,比如:便便恐龙之圣诞礼物、恐龙故事系列书……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把借回来的书挨个亲子阅读好几遍,等孩子熟悉了绘本以后,我就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但是在孩子阅读兴趣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不建议父母对孩子做任何的阅读要求,比如:读完一本书必须认识几个字,或者让孩子复述一遍刚读完的绘本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大大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

3.正确引导巧沟通

如果孩子不排斥打卡,那么父母就顺从孩子的喜好,陪孩子做好每天的阅读打卡。

如果孩子不喜欢打卡,父母就要反思,是父母的打卡方式令孩子无法接受,还是孩子本身不喜欢这种形式主义的打卡方式。

父母可以先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正确归因后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比如:全部打卡成功后满满的成就感,是对自己自律的一种奖励。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接受,父母可以私下自制一张表格帮孩子打卡,当孩子每完成一天的阅读任务,父母就在表格上对应的位置画一个对勾,表示打卡成功。

等孩子完成全部任务后,父母可以拿出来自制的表格,或者是以录视频方式的打卡内容集合起来发给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坚持阅读的表现,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坚持阅读下去。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因此,父母要正确认知坚持阅读打卡的本质是开启孩子亲子阅读或者自主阅读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走形式主义的打卡。


轻轻的和

轻轻的和

我觉得每天坚持阅读打卡是件好事,我女儿也经历过。

打卡是孩子刚上初中时,由学校发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项活动。要求孩子写上打卡第几天、读了什么书。

老师还要求家长将发到朋友圈的截图发到群里,方便统计。

刚开始,孩子挺反感,我也挺反感,觉得特别机械化,还得花时间把这当回事。

但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得完成,而且还得按老师要求的读名著。

这就显示出阅读打卡的好处了。

一是鼓励孩子读名著。

孩子读的哪本书是要标上的,不愿意读的名著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一天读十几页,慢慢地读出名著的好处来,也能坚持把名著读完。虽然当时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但名著的熏陶会慢慢渗进孩子的头脑中。

因为都是把截图发到群里,一些休闲类的书,孩子看了也不让拿去打卡,互相促进下就都去读名著了。

二是确实起到督促作用。

把截图都发到家长群里,孩子也挺有兴趣的,看看别的同学都读了什么书,坚持几天了,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这样互相憋着劲儿,一个学期的读书计划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阅读打卡的初衷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很多没有读书习惯的孩子也拿起了书本。这是正向作用。

当然也有负面作用,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完成任务,让妈妈突击拍照片充数,弄虚作假。或者说,因为要求过于机械化,孩子应付了事。这样的情况也存在。

凡事都有两面性,运用得好就会起到积极作用。阅读打卡也是一样,进行一段时间,觉得孩子对阅读有兴趣,也培养出阅读习惯之后,就不必再做要求,打卡这件事自然而然也就结束了。

笑书僮

笑书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孩子每天阅读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提倡阅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家庭,而这样的“打卡”活动其实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所以阅读打卡的出发点是好的,家长还是尽量监督孩子去做。


但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家长的引导方式不同,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为了发视频而装装样子!又比如,天天刷屏发朋友圈,必须附带孩子的照片,泄露了孩子的信息。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


1.不要应付差事,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

阅读打卡可以有,但是家长不能当差事儿一样去应付,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产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表扬,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这样,继续阅读会更有动力。

如果觉得每天在朋友圈刷屏不太好,可以设置一下,这条动态仅老师可见。


2.拍视频不要打扰到孩子

另外,家长在孩子阅读拍视频或者照片的孩子,不要强调拍视频或者照片的重要性,最好是等孩子进入阅读状态了,偷偷的拍一下就好,不要总是为了拍而拍,在拍的过程中还不断的让孩子拍姿势,找光线等,这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拍照上面去的。


3. 给孩子找一个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小伙伴

给孩子找一个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小伙伴,彼此间既能相互激励共同坚持下去,又能交流各自所学,潜移默化中,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在生活中应用或实践阅读中学到的知识。

将幼儿的阅读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去外面吃饭时,让孩子练习读菜单;孩子做好事时,夸她像白雪公主一样善良;去公园时,问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既能巩固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幼儿问问题的兴趣,进而阅读更多的书。


5. 适时的给予激励。

给孩子定一个阅读目标,同时定下奖励机制,当孩子完成目标时,给予约定的奖励。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目标管理的习惯,又能激励孩子长久的阅读下去。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仰望天空那朵

仰望天空那朵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