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硕硕君
李治
烤飞的羊
我认为李恪是最适合当太子的,就连唐太宗他自己都说过,诸子中唯有李恪与我最为相似,但是就是因为李恪的生母是前朝公主,为了避免前隋势力死灰复燃,李世民才决定不将皇位传给李恪的。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出生之后就被立为世子,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受到惊吓,从马背上掉了下来落了个腿疾,从此以后内心就变得很孤僻了,他本人才华有限,脑子也比较笨,最后听从侯君集之言起兵造反,可是瞬间就被李世民给镇压了,最后被除去族谱,贬为庶民。
李承乾除了能力上不尽人意之外,生活作风也有问题,他好男风,在东宫里面养着一个男宠叫称心的,后来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对他就更为不喜了,他被废和此事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李泰是李世民的嫡子,小名叫青雀,才华上非常出众,还曾组织人员编纂书籍,但是为人阴险,长得又特别的胖,设计陷害自己的长兄,在李承乾死后以为自己也有机会当太子了,但是没忍住造反了,最终步了李承乾的后尘。
李治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子,小时候就最受长孙皇后的喜爱,但是李治生性懦弱,过于仁爱,只能当一个守成之君,后来就是因为他的懦弱才导致了武后专政,李氏皇族屠戮殆尽,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造成的。
李恪一身才华,他有勇有谋,论文采相貌他都在诸兄弟之上,就能力而言他的确是太子的最合适人选。可是就是因为出身导致他与皇位无缘,实在是甚为可惜。
圣懿
单就能力而言这四个人里应该还是李承乾最适合当太子。李泰李治两个人虽然能力也不错,但是更偏重于文治守成,虽然李恪武略超群,李世民也说过李恪最像他,但是行事比较偏激又是杨广外孙,他越是喜欢表现越是容易让人往隋炀帝身上联想。
李承乾在几个人里,文治武功虽然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算是最为均衡的一个。太宗巡游,李承乾小小年纪担任监国重任,群臣称是颇具太宗之风。只不过因为玄武门之变,虽然太宗早立太子但是几个儿子没一个安分的。争相拉拢群臣给太子下绊子,李承乾最后也很果决,要是真废我就直接来个兵变。三兄弟拼个你死我活,最后却便宜了“老好人”李治。
快快的豆豆
我觉得是李恪,他的能力在众太子中算是比较出众的,但是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原因,皇帝有所顾虑才没有让李恪做太子。
shuoshuo
论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谁当皇帝最能成为暴君,那就得从他们性格分析了,李承乾本来也是个偏偏君子,开始时候在大臣心里印象很好,但是自从腿摔坏后,心里开始了黑暗化,再加上李泰的咄咄逼人,终于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李承乾为什么造反,这得和李世民为了当皇帝的表现说起了,李世民通过宣武门之变当上皇帝,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做了什么?他杀了他哥还有他弟一家人,可谓是斩尽杀绝,你说李承乾那时候已经懂事了,心里对这能没有心里阴影吗?再加上李世民在教育儿子上面的确失败,李承乾为了自保只能铤而走险,因为当时除了李承乾外,李泰最有可能当上皇帝,如果李泰当上皇帝,李承乾必死,所以可以看出李承乾并不是多聪明,但是心里也变态了,所以李承乾当上皇帝必然昏庸而且暴躁。 说完李承乾就说李泰吧,李泰这人阴险狡诈,他能把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逼得造反,还说出杀子传弟的话,如果他当皇帝,那么必然冷酷无情,但是李泰又是饱学之士,所以昏庸不会,但是暴君有可能。 那现在说说李恪,李恪此人在历史上还是名生不错的,虽然争夺皇位,但是没有李泰那么不择手段,本人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性格温和,所以李恪如果当皇帝,必然是明君,暴君不可能,可惜他身上流着俩家皇室血脉,注定与皇位无缘。 李治就不用说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唐高宗李治,能用高宗做谥号,也是不错的皇帝。
台湾包车旅游谘询
李承乾,原因1、正统的第一继承人,并被勋贵阶层及军队底层百姓承认,有强大的合法性和号召力,他正常继位其他兄弟没人会反。2、作为太子接班人有强大团队来教他怎样执政,学习怎样管理国家,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经验。其他几个,一个有前朝杨家血统不被高层认可,2个作为嫡亲弟弟是备胎中的备胎,从小就是被放养的,当做纨绔子弟培养的,防止对太子掌权造成影响。而后来李治继位后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朝政权利没有手腕和能力,导致大权落在后宫,并在死后被武则天成功谋朝篡位,差点断送了李唐江山。李世民要是天上有知非得让雷劈死他!再抽自己两巴掌!
ayadomoto
李泰最适合当太子,但是,李治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理由,自己想。
南雪国度
李恪与其他四人相比不乱谋略,还是文武都出众于让人,胆识过人的他是最适合当太子的。
鼹鼠先生
李世民的这四个儿子中,最具才干的是李恪。但李恪却最不适合被立为太子。原因有二:一李恪并非长孙皇后所生。二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
李恪若被立为太子,李世民死后,群臣肯定会令立新君。必然会有一场血雨腥风。甚至天下大乱。
那李世民的儿子中,谁最适合被立为太子?
李治。
李治即位后,朝局稳定。大唐王朝国力疆域达到鼎盛。
实践证明,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英明的决定。
当然,在影视剧中,李治被描绘成平庸无能。殊不知,华夏五千年,灭国最多,疆域最大,国力最为鼎盛的,就是李治时期。
fhfh
单论能力而言,可能是李承乾最适合吧…
首先说说李恪,最没希望当太子。为什么呢?因为他是隋炀帝的外孙子。如果他当了皇帝,还不够好不容易推倒隋朝的李二陛下恶心的…还有就是,隋唐时期,其实有一部分很大的势力叫做世家大族,门阀势力!李世民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为了建立新的势力。还有李治和武则天修订新的“百家姓”,把李和武排在前面,也是相同的道理。而李恪,身后恰恰是唐朝皇室想要彻底铲除的旧门阀势力…所以,李恪是无论如何也当不上太子的!
再来说说李泰…他当不上太子大概是因为他蠢吧…李泰有文采毋庸置疑,李世民爱他毋庸置疑。可惜,他不懂政治,就想着把他太子大哥整下去了,所以…他投靠了旧门阀势力…把自己当太子的路彻底堵死了…
李治,没啥说的,李世民亲自带大的,腹黑芝麻包。16岁就当上太子了,更是亲自被李世民教导为君之道。从做皇帝上来说,还是合格的。但也有前提——他的哥哥们都废了,李世民也老了,折腾不起来了,所以他生对了时候…
最后说说李承乾吧…这孩子挺倒霉的…他是长子,从小就是太子。10岁就监国了。李世民给他起的字是高明。相当高的评价了,若论能力,绝对是够的!可惜命不好…一来这个太子吧,他有脚疾,最后发展到用拐棍走路的地步了…唐朝嘛,看脸的朝代…一个瘸子,是没啥资格当皇帝的…虽然吧,李二没废了他,估摸着是念及长孙皇后的情分,但是对李泰越来越好,给李泰很多僭越的待遇…所以李承乾心里越来越没底…二来吧…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越老越昏庸,他怕儿子太有能力,所以起了打压儿子的心…具体请参考康熙…一边呢,是捧着李泰…一边呢,是打压李承乾…起到制衡的作用…给李承乾打压毛了!最后吧,有人可能想李承乾都是太子了,为啥造反?其实是他不造不行了…李泰的人,想要暗杀他…李世民呢,又态度暧昧,未必不废了他…他也只能先下手为强了…别说啥老老实实当太子就能顺利继位…请参考汉武帝的太子…那汉武帝还没合适继承人呢,就把儿子逼死了…最后刘弗陵才8岁就继位了…李世民可是3个嫡子且都成年了…废了两个,还剩一个呢!所以在那个时候,就算不造反,下场也不一定就好。还不如搏一把呢…可惜败了…李承乾这个人吧,历史上记载的他的荒唐事其实也不算太荒唐…比如他喜欢男的,汉文帝还喜欢男的呢…比如他愿意cosplay成蛮族,雍正还愿意cosplay呢…那都不是啥大事儿…而且跟他造反的人有大将军侯君集,还有几个小叔叔(李渊的小儿子们),说明他人缘挺好…而且还是有些眼光的,至少政治正确,没去依靠旧门阀…可惜就是运气不好,脚有病,母早亡,还摊上那么个爹…
drunkdog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呢?李世民是他们的父亲,最有发言权。李世民说:李恪最象他。甚至,在贞观十七年,李治己被册封为太子的情况,李世民仍有心立李恪为太子。因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才作罢。可见李恪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可是,事情真是如此吗?李世民的看法就一定准确吗?
一,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李承乾。
李承乾是嫡长子,这个得天独后的条件是其它三人无论做何努力都争取不到的,是天然的。李承乾起初在太子一位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李渊死时,李世民在服丧期间,李承乾监国,其表现深得李世民赞扬。如果,李承乾能继续下去,稳妥妥一个大唐天子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李承乾随后的表现越来越差,先是疯狂地喜欢上突厥的文化,还大言不惭地说要当一个突厥将军。后是喜欢一个美男孩,同出同行,同起同卧。就是现在人说的同性恋。在感到太子位有不保的情况下,甚至想谋反。
也就是说,李承乾有当太子的能力,但却被自己折腾飞了。
二,急不可待的李泰。
李泰很聪明,也有文才。其领衘而著的<<地恬志>>一书,深的太宗喜爱。开始时李泰走的步子很正确,也很正。李世民在对李承乾失望时,也确有意立李泰为太子。
可是,李泰太急不可待了,先是对李治用威胁的口气吓唬,后又对李世民记:如为太子,将来会杀了自己的孩子,传位于李治。表现的太露骨太嚣张,有此地无银三百俩之嫌。
再一个,李泰身后是一批少壮派,杜如晦之弟,房玄龄之子等。这虽然很拉风,很激进,但也很危险。因为,这样让那些老臣心理很不舒服,很忌讳。虽是长孙无忌亲我甥,但却得不到他的支持,原因大概也有此吧。
三,身无一物的李恪。
李恪所有的优势,就是李世民说的最象他了。这里说的象,应该是指外表,心胸,气质,谋略等方面。
然而,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不是嫡子。这也是李恪的最大劣势。但是,李世民的喜欢是他的优势,没有利用好,也是他的遗憾了。
四,最懦弱的李治。
李治是这四个人中最不被看好的一个。虽然,李治六岁时就能摇头晃脑地对孝解释一通。然而,喜欢他的李世民也只是智叹他将来会是个好臣子。在李世民心中,李治从来没有和太子划过等号。
在被册封为太子以前的十六年间,李治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给人的最好印象就是平淡。就是这种谈然让长孙无忌,储遂良,李世勣站到了他的背后,成为李治最强大的靠山,让英雄一世的李世民也不得不屈从。
其实,人们在谈论他们的能力时,大多注意的是他们的聪明程度,学识的深浅,是否有其它过人之处,而忽视了他们如何认人赏识,赏识人又能让人常久保持,什么时候该展示自己的才能,什么时候该展示什么样的才能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孔雀开屏是孔雀的特殊本领,是其它动物所没有的。孔雀开屏也是美丽的,然而,如果,在台风来临时,一只展示美丽的孔雀会是什么下场呢?不言自明。
所以,这四个人都有当太子的能力,可以说不分伯仲。但是在把能力展示给人又让人赏识这方面,李治做的最好,所以他笑到了最后
sponge
李世民作为众所周知的贤君明主,其继位者也被寄予厚望。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已是实属不易。但是,以唐朝当时的发展趋势,若有明君把舵,更进一步并非难事。那么,若论个人能力,李承乾、李泰、李恪与李治谁更有资格继承大统呢?
李承乾,年少时颇有治世之才,但后期耽于美色,行事不端。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自出生时便被寄予总领乾坤的厚望。李世民将李承乾视为储君,有意锻炼其政治能力。杜如晦病重之时,李世民便派李承乾去慰问。李渊病逝时,李承乾暂摄朝政,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展现出他经国安邦的才能。但是,李承乾身患足疾后,性情大变,开始蓄养男宠。此男宠被李世民杀死后,李承乾为他立碑,还时常为他哭泣。有师长责备李承乾时,他还派出杀手前去刺杀。李承乾耽于美色,又心胸狭隘,已经不适合作为储君。
李泰,才华横溢,有称帝之心,却无帝王城府。李泰乃是长孙皇后的次子,他自小聪颖,因而备受李世民宠爱。他虽然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建树,却实在没有心机。李承乾刚刚因为逼宫被废,李泰就迫不及待去向李世民讨要太子之位。李泰许诺,百年以后,会杀死自己儿子让皇弟李治继位。但这般杀子传弟的谎言很快被褚遂良戳穿,李世民也深知此事不可能,没有让他如愿。李泰有争夺皇位之心,却不知道韬光养晦,无帝王城府。
李恪,善于察纳雅言,又有政治实践,颇有明君风范。李恪虽然不是最受宠爱的皇子,却曾被李世民亲口称赞“英果类我”。李恪曾酷爱游猎而毁坏农田,被御史所弹劾后罢官。但是李恪并未怀恨在心,反而对权万纪这类直言劝谏的臣子十分敬畏,愿意察纳雅言。除此之外,李恪曾出镇宋州,选贤举能,将宋州治理得很好。仅就这两点而言,李恪确实拥有继承大统的资格。李世民也曾考虑过让他继位,但长孙无忌力挺外甥李治,此事最终作罢。
李治,宽厚仁爱,颇有才能,是守成之君,却无进取之心,太优柔寡断。李治继位后,虽然创造了“永徽之治”,但也只不过是延续李世民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他唯一一次乾纲独断便是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除此之外,行事都颇有些优柔寡断。李治因为头晕目眩而影响处理政事,武则天慢慢把控朝堂。李治察觉此事后,有废后之心,但被武则天所知晓。武则天一番哭诉便让李治收回此心,连为他做废后诏书的上官仪也被族诛。仁爱无疑是人君获得支持的重要原因,但是太过仁爱反而走向了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这是为人君主的大忌。
李世民四子虽然各有优势,但文治武功皆不如李世民。相较之下,其实李恪在治世方面要更胜一筹。只是李世民作为贤父,总想保全众皇子的性命,加之长孙无忌力荐,仁厚的李治便被推上了皇位。
xiaohuiery
我们先看一下这四个人的简历,再评论一下,谁更适合接班李世民。
1、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因而备受李世民的器重,在他年仅8岁时就被立为了皇太子,成为了李唐王朝的储君。 不过,或许是太早被定为太子,李承乾开始在“纨绔子弟”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承乾成年以后,非常不讨李世民喜欢。 而李承乾担心自己早晚会被废掉,于是就想学自己的父亲,搞一次李承乾版的“玄武门之变”。结果,因为做事不周,被李世民率先发觉,李承乾被废,26岁时郁郁而终。
2、吴王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此人据说非常像李世民,文武双全,是个出色的皇子,所以也深得父亲喜爱。但他身上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其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以他不是嫡出的儿子。在十分讲究宗法制的古代,这是致命伤。
李世民在后来立了李治为太子以后,又曾想过用李恪换掉李治,但一直犹豫不决,或许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后来李恪被长孙无忌阴谋算计,诬告谋反,被杀。
3、魏王李泰:
李泰跟李承乾一样,也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儿子。与李恪不同,李泰的文采非常出色,因此也被李世民所欣赏。
因为此,李泰也动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可惜的是,此人能力不足,反而被唐太宗所惩戒。李治继位后,李泰发现自己的皇位已经无望,竟然伤心死了。
4、晋王李治:
李治也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治从小就以仁孝著称,长大以后也是性格温和,做事低调,不喜铺张。跟他的父亲不同,他不喜游猎,也不喜方士长生不老之术。
李治接班以后,做了34年天子,唐朝在他手上,疆域达到最大,国力蒸蒸日上。 李世民虽然是李唐第二代皇帝,但和开国之君,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所以说,李唐江山真正第一个守成之君,实际上就是李治。 而李治身上,恰好具备做好一个守成之君的许多优点。尽管李恪非常像李世民,看起来能力也比李治要强,但是大唐决不能有太多的李世民。
一个仁厚、宽容、温和、不折腾的二代皇帝,对一个王朝的发展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从能力上讲,也是李治最适合成为太子。
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哦!
中产阶级的诱惑
谢邀@萧晓四姑娘 。鲁班门前耍大斧了!就李世民这四个儿子而言,其中除了李恪之外,都是长孙皇后的嫡子。按照传长传嫡的传统,李承乾自然是当仁不让,也早早地被立为太子了。
就李承乾的能力而言,其德和位其实是匹配的。做事一开始也是符合圣意的。而且文虽不如李泰,武不如李恪。但是他却是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
但是李承乾有个最大的缺点,心态不好,逆商较差,最关键身体也不行。
所以当李世民对李泰恩宠日盛的时候,其实李承乾的危机感就爆发了。李承乾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身体不好,李世明却壮得跟头牛一样,他如此恩宠李泰,那就有极大的可能”以泰代己”。而等到长孙皇后死后,他搞了词政变,彻底把自己葬送了。
李泰的确会来事,本身自己文才卓绝,身边文人雅士还络绎不绝。升平之世,唐人好文才、爱诗篇。不要说李世民如此,整个世风亦如此。那么李世民是否有意让李泰代替李承乾呢?果然有!甚至废了李承乾之后,还曾经承诺了储位与他。
但是李泰虽然善于迎逢李世民,却不会笼络李世民身边靠武功打下天下的那帮重臣。而且李泰上位就意味着文官势力将来要掌握天下。那帮武人将无立足之地。所以便有了著名的褚遂良召对,轻轻松松地让李世民对李泰上位是否会引起兄弟残杀而担忧!因此李泰与储位无缘。
而就在李承乾和李泰鹬蚌相争的时候,最小的稚奴李治成了得利的渔翁。李治上位,不但是剩下的唯一选择,也是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最主要是李治不但年纪小,而且生性懦弱。各种势力觉得都可以左右得了他。
但就在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以后,李世民开始对李治不满意了,因为他觉得他死后李治根本左右不了朝局。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李恪。
李恪本身不是嫡出,而且是杨妃之子。所以李恪从来也没惦记过皇位,只是一心做个别人惹不起的郡王。
但是李世民不切实际的一个意外想法,竟然将他也葬送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说,稚奴不行啊,太弱了,你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把皇位传给李恪呢?
好吧,长孙无忌是什么人?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舅,他有个原则,立李承乾、李泰、李治都可以,唯独不能立非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个关系到他的权力和利益。
所以著名的”房遗爱造反案”中,李恪莫名奇妙被卷入,李恪因而遭受无妄之灾,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实在不知道李世民知道这一切背后真相的时候,是否还能在地下安睡?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jackielyp
从现在的来看,李世民选择;李治为太子是对的,就实际而言,李治当皇帝的时候,是大唐最昌盛的时期,只不过是他爹和他媳妇太牛X。掩盖了李治的光芒而已。
我们现在就逐个分析一下。李承乾是典型的烂泥扶不上墙,少爷膏子。荒料一个。李世民一个说对他寄予了厚望,自己得位不正。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很是慎重,在李世民登基的当年,8岁的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亲自辅导可见李世民对其的喜爱,但长大以后的李承乾却很糟心,处处学突厥人的打伴(可以说是返祖现象,老李家确实是胡人的后裔)。而且肆意妄为,又加上那腿疾变成了一个瘸子,心里更加变态,养男宠,处处显示出了不 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对李世民的规劝阳奉阴违、对老师的劝勉十分,后来由于不耐烦老师的规劝,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这和弑父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又加上同母弟弟李泰有夺位的行行为。李世民对李泰又是很喜欢,导致兄弟交恶。李承乾就想学父亲来个二次玄武门之变。但事情最最终败露。李世民对对此痛惜不已。李承乾这个曾经被李世民寄予了深切厚望最终被李世民放弃,李承乾被终身圈进。公元644年抑郁而亡,李世以低级的国公礼遇下葬,死时不过26岁。就个人能力而言,在四个儿子里无疑是最无能的一个,只要李承乾安守本分,低调一些,皇帝之位肯定是就是他的,但他的行为证明他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在四个人里无疑是最差的。
李泰,与李承乾是一母所生,是个小胖纸。天生的好演员,在各个方面很会做人,作秀,也很会揣摩李世民的心思。李泰比承乾小一岁,聪明好学,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在李世民对李承乾失望的时候,李泰无疑就是最佳人选。所以李世民对李泰异常厚爱。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李泰见李世民有意立自己为太子,更加卖力表现。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比李承乾优秀,对老师拜答如礼。但过犹不及,做的太过了,就是虚伪和假的了。在李承乾太子被废,李世民还犹豫不定的时候,李泰一时晕头,对李世民说,声称自己如果当了皇帝之后,一定会杀了自己唯一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宰相褚遂良和魏征言道,如果这样,陛下还不如现在就把李治和李承乾给杀了,天下哪有杀自己的道理。李世民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觉得李泰太虚伪。随即让李泰东莱就藩,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公元652年。濮王李泰薨逝。终年32岁。李泰的能力应该也不出彩,但明显高于李承乾。李泰当演员最合适。
李恪,两朝皇帝血脉,其母是隋炀帝的女儿,身份之之贵重之不必说,但越是这样他就越当不上皇帝,李世民的太子之位,只能给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李世民说。吴王类我,就是那么一说。你当真你就输了,就算李世民立了李恪为太子。李恪也做不长皇帝、但就个人能力而言,李恪在四个儿子中间也许是最强 的,但这就是这个能力以及李世民有意立其为太子的意图害死了他,在李治登基以后,公元653年。因吴王李恪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长孙无忌借涉及谋反之名害死李恪,实在是可惜,可悲。李恪时年33岁,但值得一提是 ,他是唯一一个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人,史称孝静皇帝。
李世民的四个儿子里,最优秀的无疑就是李恪了,但由于身份的关系却没有成为太子。而李承乾和李泰从各个方面来说。都缺乏一个皇帝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李治当太子应该是捡便宜的,但事实却证明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