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你庆幸读到的书是哪本?

提到的作品

[作品]逍遥游

阴差阳错,误入大唐。这里有丰神如玉的李淳风,这里有腹黑闷骚的袁天罡。这里有婉媚无双的小高阳,这里有豆蔻十三的武媚娘。既来之,则安之,且看他一恩一仇、一情一梦、一信一诺间,如何嬉闹贞观,玩转大唐!

月关

[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

鲁迅

[作品]王阳明心学

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王觉仁

[作品]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图文双色版)》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带有深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对培养儿童真、善、美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是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专门课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编写的高职高专哲学教材。全书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辩证法、认识...

杨传珠等

[作品]春望

西西由《我城》的跳躍,一變而為深沉,《春望》昭示了她的另一次嘗試。深沉二字當然難盡西西的風格,只是概括而言,西西不再刻意追求表面的文字技巧,而是以深邃的識力,表露人性的堅強和懦弱,世態的冷漠和溫情,文...

西西

[作品]少年中国说

民国奇才奇文. 梁启超卷

梁启超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楊一/aiq曉坤

楊一/aiq曉坤

狼道、墨菲定律、羊皮卷

寻找那个冬天

寻找那个冬天

佛学与修行方面的书

华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沉

教道了无数的东方德才兼备的炎黄子孙

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大多数人迷失了方向,浮躁的人心需要安静,才能积力登高望远。

佛学是浮躁的安静剂

修行是人生的归宿

修行不是特定的,世间处处皆修行


oxygenbox

oxygenbox

我最庆幸自己读过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人类世界的经济活动就是这两种模型,没有对错,只有商业模式选择的不同,所有的社会生活都可以用它的理论来解释!如果你真得读懂了!

莹纸飞飞飞

莹纸飞飞飞

很荣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回想自己读过的书,最难忘的应该是《格林童话》之类的童话书,你可能会问我,一本童话书,都是虚构的,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

我想说,就是这些童话书打开了我迈向书籍世界的大门,塑造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给与了我对生活生生不息的期待。

书中的童话世界,让我野蛮的童年时光多了几分高雅的志趣

在我小时候,最流行的电子设备就是电视机了,那时候的动画片还不是很多,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对电视这种物种根本不会太迷恋,不像现在的手机,能把孩子的魂都勾了去。


我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跳皮筋、丢沙包、过家家,穷尽各种的想法,发挥到幼稚至极,当然在那时看来,这不能叫幼稚,而是童趣。


我深深地沉迷在和小伙伴的你追我赶中,但是在伙伴都被妈妈叫回家吃饭,或者不太方便出行的雨天,我独自在家时,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受父母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虽然那时的家境并不算富裕,但父母在给我买书这件事上,从来都不吝啬,只要我喜欢的书,他们都会给我买来,现在想想这在当时也算“挥金如土”了吧,毕竟别人家的钱都挥霍在了吃和穿上这些生活必需品上。


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算是件高雅的事,只是经常听见来我家串门的人,经常夸我说看看人家**,没事就看看书,我家那熊孩子可好,每每这时,我心里还是得意的。


而且,那些书也没有白读,我从小作文就写得很好,记得有一次还拿了县里的作文二等奖,这都要归功于我读过的这些书,虽然我没有刻意地模仿,但是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童话打开了我想象世界的大门

读童话书的时候,总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读完一个故事,紧接着就想读下一个故事,作者离奇的脑洞,让我欲罢不能。


我对童话世界里的一切都感觉好奇,那是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神秘和丰富,我被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心里知道那是一个与我所处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时空,但我依然相信其中的美好。


我还隐约记得,匹诺曹在说谎后,鼻子会变得很长很长;农夫在好心救了一条蛇之后,却被蛇无情地伤害了;睡美人在沉睡了许久之后,会有个王子来将她吻醒。


这些所有现在看来荒诞的,可笑的,不切实际的故事情节,都化作了震惊在我幼小的心上,原来世上还存在这样的传奇,虽然我知道这些只存在在书里,但是依然丰富了我想象的触觉。


因为,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样子,也许花草之间是朋友,种下的种子也许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得比房子高,没准哪一天我就在世界的某一角落发现了一个宝藏。


童话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糟糕,最后都终将回归美好

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世界都是骗人的,印象很深的是傅首尔的答辩。


她讲到自己小时候家境很不好,和妈妈住在米仓里,老鼠乱窜,她很害怕。可是妈妈却对她说,那些老鼠会对她说,老鼠晚上会给乖乖睡觉的小孩送糖果,每次她早上醒来,枕边都有一颗彩色的水果糖。


傅首尔说,童话不是谎言,是生活对灵魂的救赎,我很赞同。


当我们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捶打,总觉得世界末日就快来了的时候,我们总要相信点什么才能继续走下去吧。


我庆幸无论自己跌落到多么低的谷底,内心的底色永远是明媚的颜色,我想指引我一直向上的,除了父母的支持和爱,就是我曾读过的那些,看似不够真实,却让我相信世界足够美好的童话故事。


生活实苦,我们总该怀揣着一些美好,一些不被生活洪流冲垮的坚持,继续行走。我庆幸我幼小的心灵种植过这些善良纯粹的种子,它们也许不能帮助我怎样迈过现在的难关,却可以一直陪伴我度过生命中那些艰难的日子。

妙可缇

妙可缇

说实话读书量的多少对于普通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大多数人浏览过以后也只是像看个故事一样,看完了就算了。没多少人可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因为作者写作的思路是根据他本身的经历来写出来的,那如果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就不会理解他主张的这个思想。最近一些年,大家都对鬼谷子啊,羊皮卷等策略类,阴谋论等书籍过分热爱。可是有多少人看完了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呢?看只是手段,能应用到自身上,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是目的。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天才,比如孙正义啊,两年读了4000本书。但是我觉得我们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话,首先要有一个根基。就像大树一样,首先要有一个树干能支撑着整个树体的运营,然后再去发展枝杈,才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易经》就是这个树干,里面64个卦象,384个爻,涵盖了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景。有了基础再去研究技巧,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

肥莹莹

肥莹莹

这本书讲了1、与人相处的技巧 2、平安快乐的要求 3、如何使人喜欢你 4、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5、如何更好的说服他人 6、让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乐 7、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 8、走出孤独忧虑的人生 9、不要为工作和金钱而烦恼



fantboy

fantboy

书中自有颜如玉

说起读书

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上大学

个人认为老师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人在成长中

对于很多东西都是好奇的

并不能好好控制自己

更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我记得最好的老师

就是六年级的老师

她让我知道了读书的快乐

读书的味道

读书的希望

那个学期我很爱读书

考试90分以上

因为她太会带动气氛

太会鼓励,激励人了

让我最庆幸读到的书就是语文

L小R要找回梦想

L小R要找回梦想

非常庆幸自己读过《王阳明心学》,从三个纬度讲解一身的经历,做人、做事的原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复细品。

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精解之一:心即理篇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

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所谓“心外无理”,就是说外部的具体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会产生“理”,“理”是我们主观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认知,是我们心里的想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

而“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说,一切物和事都与你的心同为一体,对你来说,你能看到的物才是物,你能想到的事才是事,所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这句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这句话其实可以证明,王阳明心学并没有否认“物”的客观存在,只是针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讲的。比如一本书,张三看到它了,那么它就存在张三的心里,李四没有看到它,那么它在李四的心里就不存在。但客观上讲,这本书仍然是存在的。过去王阳明心学曾长期被简单地贴上唯心论的标签,其实是不公正的,更是不科学的,王阳明心学也是唯物的。

深层解析:

王阳明当年在贵州龙场悟道,他所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能通过人的六种感觉:眼、耳、鼻、舌、身、意去认识世界,去分辨善恶,去做出各种是非判断和复杂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心外无理,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么,“吾心即道”。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所以人人皆生而具有一颗圣心,人人皆生而具有圣人之道,人人皆有成为圣贤的潜力,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根基。

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心内去求。“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直白点说,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

你认为你是快乐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觉幸福。你认为自己是痛苦的,锦衣玉食你也不满足。你的心,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王阳明所说的“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精解之二:知行合一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它很好的诠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王阳明提倡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是认知,行是行动。“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知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深层解析: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批判了“先知后行”和“重知轻行”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该用行动去实践它。若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如果内心里面道理都懂,但却不去行动和实践,只是“知” ,而没有“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如果行动了,实践了,但是却力不从心没有做好,说明“认知”还不够,还需要再学习、再思考。

举个例子:你非常清楚孝道的重要性,但却置父母于不顾,不愿意尽孝道,说明没做好“行”。如果你尽了孝道,但是却没有做好,父母只是想让你多陪陪他们,你却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孝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做到“知”

王阳明认为,天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身实践而空谈学问,因为知与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左传》云:“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意思是懂得一件事的道理并不难,难得是按照道理去做。大道理人人都懂,知而不行,就是没有认识到,真正懂得了,谁人不行?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两者做全者,无一不是成功之人

精解之三:致良知篇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王阳明认为,天下间没有比良知更好的东西了。圣人要教导好别人,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致良知。从上面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致良知”三个字在王阳明心中至高无上的分量。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也就是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深层解析: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发挥,认为良知人人皆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而且良知无所不能。通过良知,一个人就可以自发而本能地知道什么为是,什么为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达到的,并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又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一个人只要心有善念,心存良知,即使是身份卑微的凡夫俗子,也可以成为圣贤。这与佛家中“万物皆有佛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天理即仁心。有些人之所以成不了圣贤,是因为这些人的良知常常被内心的私欲所侵蚀、所蒙蔽了,所以需要去除人欲,恢复良知。

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的第一反应是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就会起不忍直视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物件,被无辜打碎,会起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

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中间过渡过程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看到老太太倒在地上,自然会想去扶。

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吃大亏。”我却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想起来又起不来,十分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去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但话说回来,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跟随自己的良知,如果你想“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就必须跟随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

精解之四:三者之关系篇

深层解析:

“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之动;

“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

“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

三者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王阳明曾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天理”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知行合一”则是人们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内心修养的根本途径,如果能够去除心中的私欲与杂念,就达到了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行。 面对浮躁虚华的当下世界和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未来世界,我们都想选择一个既可以修养心性又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修行法门。这个法门,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变幻、如何复杂,只要我们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意之动),在致良知的前提下,知行合一地用行动去实践那么,我们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shadow

shadow

西游记

青豆写的书

青豆写的书

你可以爱从痛苦中得到拯救[祈祷]

浅草浮游

浅草浮游

中国俗文化史。郑振铎著。把文化的活水来自民间,及雅文化演变的根,告诉国人。如现在有人,一说唐诗,宋词,就眉飞色舞,想复旧,还主张,写诗词就得那样写。俱不知。唐的七言,是在汉乐府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民歌基础上搞出来的。唐诗到极盛,怎么发展?,长短句,亦来自民间,亦由民歌而来,即用民歌曲子填词,发展到词齐开曲后,发展到元曲,元门业发展唱,亦是由民间演变,而来。戏曲,及其他艺术,如大鼓词,评弹,莲花落等。

综上所述,伟大毛主席讲,中国古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但发展须与民歌结合。

浅凉

浅凉

我最庆幸读过的一本书是杰克伦敦所著的:野性的呼唤。当时,还在读初中,这本书以一个狗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生命遭遇各种磨难时的心理活动,有愤怒,有反抗,有仇恨,有不屈,更有对尊严的捍卫和对自由的向往。

书中的文字充满张力,让人读起来,心潮彭拜,血脉贲张,我惊讶于,文字可以如此有力量,让人读起来,和书中的主角感同身受,如同观看4D电影一样,置身其中,心绪随着情节起伏波动。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思想,而思想的载体则是文字。

物质世界的趣味终究是有限的,精神世界的魅力是无穷的。此生愿意遨游书海中,归去来兮!

icehillx

icehillx

我读书分两种,消闲和求用。

消闲,即打消闲散的时间。

我读散文,读杂文,读小说,读诗词歌赋,所读的都是体验和情感。有如题目描述中《少年中国说》的旁礴豪迈、《狂人日记》的尖锐刺骨,还有杜甫《春望》的国破家亡,庄周《逍遥游》的自在逍遥等等。这些都是我平常日子的调剂。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我通过文学作品体验平常日子难以体验到的情感。毕竟我不想亲身体验国破家亡。

换句话来说,于我,看文学作品和玩游戏的性质是一样的,求一个乐呵和放松。

除此外我看书,都是为了求用。

求用,即在看书后收获知识,用于实践,创造价值。

木木。

木木。

我最庆幸自己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辨证唯物主义,我从中学到了好多东西,比如相对与绝对、比如扬弃、比如方法论等,世界总是一分为二的,有时是相互转化的,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到自己生活工作中,哲学都有很大帮助!比如自己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湖上南山

湖上南山

我读过俄罗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印象很深,感触很多。其中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悲天吝人情怀,滋养着各国,各民族广大读者,成为世界文坛永远的一座丰碑!

zsyzzhouyang

zsyzzhouya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