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悟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最新跟帖
阿young

阿young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我下面的只是胡言乱语、耽误你的时间、对不起。 “龙场悟道”?“龙场悟”的是什么?悟的是“道”,那么在龙场悟的“道”和“道可道”是不是一个“道”呢? 是又不是。 “龙场悟道”的“道”只是悟了“道可道”其中的一个“道”。 “道可道”这两个“道”有区别吗? 有区别。 “道可道”其中的一个“道”是“先天之道”,代表着产生万物的那股力量;“道可道”的另一个“道”表示“后天之道”,表示认识“先天之道”的那股力量,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求道、悟道”的那股力量。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悟到了“先天之道”,感悟到了“万物德何而生”,这确实是“求到了、悟到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叫做“得道”,世间只听说“龙场悟道”,没有任何人说“龙场得道”,那么我现在的问题是可不可以说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就是“龙场得道”呢?这我不敢胡言乱语。

coolp2

coolp2

格物至知,想明白事,尽量作明白人,现时人堪与阳明先生,十万八千里。

fanxin

fanxin

既然知道“龙场悟道”,那么你就应该读过王阳明心学,不也就是他后面所不断讲学的心学内容吗?真理不必外求,全在自己心里面,只要不被利欲蒙蔽双眼,你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心学的意义就在于能给人做任何事提供一个标准,其实制定每一个人的做人做事标准是做不到 ,不必外求,就是从内心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想法,但是只要遵从内心,一定都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也说明人生没有绝对对错,你认为对了,你就对了。

X&H

X&H

其实这个问题不要问,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如果我们也能知道或者理解,那我们至少不得也是半个圣人,可惜大家都是键盘侠。

小螃蟹的滩涂

小螃蟹的滩涂

王阳明龙场悟道对中国心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心学发展的最高峰,王阳明在龙场驿悟道的那一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一、人生要立足于做。不做事是不行的,做成事、不出事才是真本事。所以,他去办教育,教化民众;无兵无旨的情况下,平定宁王叛乱,安抚群众。当然,当过老师的人都是知道的,教化民众可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你面对的对象可不都是“英才”,甚者,有一大堆的蠢材,愚顽之人。立足于做事的王阳明是内心充实的,是智者无忧的,他说“知行合一”,有理;二、不要死磕。这里不要死磕就是要顺人性、顺人心、顺事态局势,这也就逐渐诞生了放纵、纵欲,相互浮夸……这是不正常的,这是曲解王先生智慧的。王先生是明白生活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不可能一个声音、一个思想,既然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那何不取最大公约数?向内求理,反省诸己,办成事才是硬道理。他早年面对一事一物,“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世间事物无穷尽,理岂可无穷无尽?在庙堂之上,与阉党、权臣死磕,差点儿丢了小命儿。怎么办?要顺本心,求本真。心外无物,不是真的无物,而是那些物与你无关,关注他们就是闲的蛋疼。要一心顺意为自己的智慧与梦想活着。不要死磕,生命是有长度的,死磕就只能把自己磕死;三、理不外求。世间的真理多得很,你吸收多少,能用多少,全在你一心之间,反省自己,才能化知识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理在哪里?真理自然是永恒的,但你没有发现,没有用上,都是瞎扯。我们还是要活在当下。你看那满街的圣人,是的,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本分的活着,这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就是圣人的存在啊,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群中坚力量中做自己喜欢的事,留下自己的记忆。

这是个不错的话题。大家都看看王阳明,多多进行一些思考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能把这学习讨论变成了骂街的场所。谨以此抛转,欢迎玉来。

qingniaoba

qingniaoba

首先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和他个人经历有关,从富二代变成旅社老板这个经历开始让他思考过往所有的经历对还是不对,那么在龙场他开始躺在棺材里面,其实就是过最重要的生死劫,生死劫最大的问题是生的焦虑和死的恐惧我们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生的焦虑和死的恐惧其实一直都在伴随我们每一个人,他在那个地方开始独立思考这些现象才悟出来中级思维智慧,也就是说,王阳明基于那个年代的东西我们现代也可以使用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用古代的东西套现代的的生活根源其实是没有任何多大的变化的,也就是人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没有变过。

fishrunner

fishrunner

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不拘于一事,不束于一物。

adaxiaochan

adaxiaochan

“心即理”是龙场悟道的核心内容。早期的王阳明先生,跟其他儒学家和宋儒理学家一样,也是从外部探寻万物之理,“格物致知”即是对外界的探索,它的先天不足之处就是撇开了探索者,没有去研究人。王阳明先生通过“格竹”发现行不通。认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离不开人,只有人才是“格物”的主体;“格物”必先“格人”。世界万物之理尽在人的心里,“心即理”。只有心里有”理”,才能至真至善至良知,才能明白世界万物的道理。

弱弱酱

弱弱酱

王阳明从北京被贬到龙场,在龙场这个未开化之地。王阳明从朱熹的格物致理,转到理从心来。心学,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倡导心里的道德秩序可以异响社会的秩序。

对社会影响太大了,就当时来说,王阳明去山贼,抵外敌,把明朝的统制地位稳固了不是一点半点。这都是运用的心血力量。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转折点。

心学在当今的社会也很重要,对个人来说,通过心里的力量,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比利时王府井

比利时王府井

就四个字,“知行合一”。

更深的恐怕只有阳明先生自己知道了。不过这不能怪我们,王阳明死后,其弟子也是分成几大流派,论战不息。很可惜。

鄧貓仔

鄧貓仔

首先和绝大多数人无关,既然是悟道,道不可言喻。心外无物,相由心生,一切都是虚幻。芸芸众生皆为有而来,执着于物。

经小常

经小常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雪。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众所周知王阳明之所以被贬贵州龙场,是因为得罪了大太监刘瑾。在前去龙场的路上,刘瑾还派杀手追杀王阳明,多亏王阳明急中生智才逃过一劫。龙场听名字好像是个好地方,但到了之后才发现乃是蛮荒之地,万山丛薄,四处遍布瘴气,稍有不慎便九死一生。但即使环境恶劣,面对艰难困苦,王阳明保持着一种乐观守正的心态,直到那天的到来。

那天傍晚,有四个人从王阳明住的地方经过,好像也是从京城被贬的过路小吏带着他的儿子和仆人,荒山野岭,结果第二天这三人却在龙场附近的蜈蚣坡暴尸野外,王阳明携童仆亲手埋葬了这3人,童仆开始不愿意管这晦气的闲事,王阳明对童仆说“吾与尔犹彼也”,当时王阳明可能把这小史当成了自己,他和这小史遭遇一样,远离家乡,被贬至此。经过种种原因,他可能也看透了生死,思想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终在那个夜晚,一声大笑破空而出,王阳明从山洞里走了出来,悟出来圣人之道!

悟道悟道即是吾心之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泥螺

泥螺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初到龙场的三年,他在逆境之中万念俱灰,转而冷静思索,领悟孔孟之道,反省程朱理学,从而摆脱了“以经解经”的羁绊。之后,更是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被称为“心学”。其学说的精髓就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个过程里,龙场悟道至关重要。

学术版的概念就是这些了。不过要想真正理解龙场悟道究竟悟道了什么,我觉得还是要更生动点才行。比如那个很经典的王阳明看花的故事: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好好品味品味,如果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哲理和美,那他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也莫不出于此了。


yuqi/zhu

yuqi/zhu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教条示龙场诸生曰: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 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忨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 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 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 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Dominique

Dominique

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

〆丶SEA

〆丶SE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