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悟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提到的作品

[作品]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

王阳明撰

最新跟帖
739303241

739303241

还是重复个人观点,从常识、常理和常情上进行认知和理解。现在关于“龙场悟道”的解说可谓汗牛充栋,甚至夸张化、神秘化了。而实质上,所谓“悟道”就是王阳明将自己多年对儒、道、释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完成了心学理论的初步框架和实现路径。

我们在了解“悟道”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顿悟”的渐进性。很多人将王阳明的心学直溯大程和陆象山,这是有道理的,陆象山就强调“心即理”,从本质上,心学还是儒学一支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二是“顿悟”的颠覆性。其实,心学的最大贡献是对程朱理学的冲击和瓦解。朱子发明并形成了理学体系,成为儒学发展的重要创新。将“理”从认知到实践路径上,都找到了规范的解释和方法。发明了“格物”“致知”这条内心修养的路径,并上升到政治、哲学层面,一家独大。但是,阳明的“心即理”却转化了这种路径,将“心”本身作为本体,不求助于外,而从内心即可到达。路径是“致良知”,发现你内心的“善”。

三是现实意义。为什么阳明现在这么火,“顿悟”之解这么多,一方面是国学热再次引动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阐释的欲望。另一方面,阳明哲学的现实意义。就是回归本心的知道意义。从新儒学的发展来说,不仅面临着自身体系深化、结构和重构的过程,关键是越来越多的西化理论、先验知识干扰着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从个人面对的困境来说,物质发达的今天,可谓繁花乱坠迷人眼,如何选择、如何祛除成为首要问题。回归本心、“一瓢饮”,可能是除芜杂的好办法。

木飞.

木飞.

不晓得他悟出什么,悟到杀戮?功名?和曾国藩一样,杀戮汉族同胞献媚文明历史区区刚从草甸子里爬出来的少数民族?所以他们一样短命。

日本人属于修罗道,杀戮一流,只拜阳明,最后挨了两个原子弹就老实了。

ckaka

ckaka

阳明心学理念“知行合一”。后世推崇为“心学”。民间发展为“自然禅”,说是这颗心可以出世,可以入世,可以游走乡野,可以步入高堂。

和“慈恩宗”玄奘大师的"三界唯心”异曲同工


davidsh

davidsh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幼名云,后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他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他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学,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去龙场是有原因的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孝宗皇帝朱祐樘驾崩,时年十五岁约朱厚照继承皇位,年号改为“正德”,他就是明武宗。明武宗在位其间,朝中文官与宦官进行了一场争斗,最终文官们以失败而告终,本想说句公道话的王阳明也被关到大牢,牢狱之灾过后,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这个地方位于现在贵州省修文县,属于偏远山区,这才有了后来龙场悟道。

遭贬谪,龙场悟道石破天惊

王阳明悟道,他到底悟通了什么?王阳明来到龙场后,以心地善良、平易近人的对人态度,及饱读诗书知识量丰富的他,得到了当地人们的尊重,在当地的地位崇高,但王阳明不为此骄傲,而是继续寻找圣贤的思想,体会圣人思想。王阳明从小就对术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长期以来对佛、道两家极为关注。但想突破前人的思想,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阳明日日思索,反复推敲,终于悟出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性与天道之间并不存在鸿沟,而是能够联为一体的!所谓的天道,,也就是宇宙万物每时每刻的变化规律或原理,而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不可 理解的,人天生就具备了体察万物的本能,天道是人能够体悟到的。看似复杂、抽象的天理、物理,其实都在个人的心中。而通往圣贤的路上,也就需要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精神境界方可达到。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成为圣人。只要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

王阳明悟道的心学思想在当今的社会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它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深刻意义。当今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王阳明的心学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由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与幸福相伴

与幸福相伴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悟出来一个真理就是我与外界的关系。悟出来内心的良知才是认清世界本质的重点。悟出了认清自我才能认清外部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与佛学中的坐禅非常相似,只是说法不同。王阳明先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格物致知逐渐形成自己的格心知外,从而使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了质的飞跃。我们人类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待事物时的角度和对象问题,其本质就是一直关注我看而忽略了看我。总关注别人如何看我忽略了我如何看我。一直不清楚我与外界的各种关系所以常常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摆放不够正确。一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一种常常以别人为中心或说外界,所以常常由于这个原因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定这种现实的本质。读王阳明先生的著作要明白阳明先生要说什么而不能一味的神化阳明先生的理论。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龙场悟道跟我们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了。谢谢阅读

杨大喜庆

杨大喜庆

宇宙即吾心

预言家

预言家

在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人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很少。而人有也“真我”和“本我”之分。所以我们要加强自我修养,让每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知错就改,言行一致!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在探索人中的善与恶,进而弃恶从善以达到社会的安宁祥和。

亿米陶

亿米陶

过初关,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一直吸引大家学习王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指导不同国家的人学习提升再学习……

kesike

kesike

龙场悟道有时被人们说得神神秘秘的,似乎像道教的得道成仙似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我们知道,王阳明从小就有一个圣人情结,立志要成为一个儒家的圣人,让大人们大吃一惊,刮目相看。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他又广泛的接触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进行各种修炼活动。一方面用于养生,一方面也是为了修心。

他为了证实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理论,他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整天整夜的不睡觉用于对竹子的观察,结果发现一无所得。为此,他大感苦恼,不知用何方法来成就自己的理想。他在流放贵州龙场期间,一天半夜里忽然得到一种感悟,“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短短的几个字却是意义非凡,他开始有了完全崭新的学道的体验。

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圣人不是依靠读圣人留下的经典书籍就可以了的,而要依靠自己内心的感悟。经典著作里面的道理,我们自己的心中就有的,关键是认识到了没有。他的学生问他,不读经典著作,我们怎么知道怎么做才对呢?王阳明告诉他要从自己的心里去发现。他举例说,你如果真正孝敬父母,你自然会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不需要死记硬背经典之作。反过来,你如果按照儒家的经典著作里说得话死板的去做,效果反而可能不好。

从这个认识出发,王阳明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给予全盘否定,他认为格物就是纠正自己的过错,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求得真正的进步。所以,王阳明的学说是一种实践性的学说,是用于自己的修养的学说,知行合一是必然的要求。

王阳明把自己的这一套做学问的理论用于各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成功的治理好了一个混乱许久的地方,他与叛军的作战中可谓百战百胜,他不屈不饶与宦官权奸进行斗争,虽百死而不悔,他又用极大的精力来推广他的思想。他的理论继承了宋朝心学的传统,又开拓出了新的境界,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被称为圣人的人之一,可见影响之大。

王阳明的学说对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结果却大不相同。蒋介石其实并没有真正领会心学的真谛,而毛泽东既强调实践,又强调斗私批修,现在习近平提倡知行合一,重视立志的重要性。不过,我们现在重视修心的目的和王阳明是不同的,不是为了成为封建阶级的圣人,而是为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vivien_liuxin

vivien_liuxin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悟到的就是“心即理”,对于心即理这一命题,该如何理解呢?

01 “心即理”之“理”

这里的“理”,是宋代程(颐)朱(熹)理学之“理”,也就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之本体,是形而上的“道”,正如朱熹所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子语类)也就是说,超越于形体、现象之上,没有形状、没有影像、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是“理”之所在;存在于现象世界的已经成形的万事万物,是“理”之发散流行具象化的产物,是由形而上的“理”派生出来的。因此,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也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事物物,去探究形而上的抽象的“理”。朱熹这样记载自己格物致知、一朝顿悟的过程:“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章句)也就是说,思想上一旦顿悟时,对超然于万事万物之外的“形而上”的“理”,便可了然于胸、豁然开朗。

02 心学之“心”

王阳明早年热诚地信奉程朱理学,为了实行朱熹的教导,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的“理”。他专心致志地“格”竹子这个“物”,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有发现,人也累病了。他在极大的失望中不得不终于放弃这种尝试。后来,他被朝廷谪贬到中国西南山区的原始的生活环境里,有一夜他突然大悟,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也就是说,参悟圣人之道,只须向自己的本心去寻求,以前自己对着“竹子”格物致知是错误的啊。我们说,这次顿悟,拉开了王阳明通往心学之集大成者的序幕,使得理学与心学成为两大迥然有别的学术流派。

03 “心即理”之内涵

简言之,在理学家看来,实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抽象的(理),一个是具体的(物);在心学家看来,实在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心(宇宙之本体)。正如王阳明所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传习录》)“先生(王阳明)曰:‘尔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么叫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传习录》)也就是说,心之灵明与天地鬼神万物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在王阳明看来,心即宇宙之本体、世界之本原,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如果没有心,也就没有理,所以“心即理”。

小嫡

小嫡

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件事是发生在明朝武宗正德元年,当时由于皇帝朱厚照昏庸,不理朝政,被宦官得了权,暗中操纵朝政,王阳明也遭其陷害被贬。然后在环境恶劣之中,悟了道,明白了适用于当下时代的理学思想。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核心其实在于一个人身心合一的状态。在每个人受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最先挫败的就是人的精神。

如果能在精神上受自己掌握,那么此人将成为不平凡的人。就像原文中讲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就有点像佛家所讲的人人本来就是佛,拥有的心就是佛,就像那句佛经所讲“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天道的规律也是如此,不垢不净,想到这王阳明对所有的事物或自己悲惨的经历也有了心理安慰,瞬间明白了天道的规律,从此就开始了他的理学传播。

木木同学。

木木同学。

王阳明农场悟道,实际明白的是一种生命的意义,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具体的说就是承认善恶为本,人人心中有善,那么心外无物,未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身体力行,这就是他所讲的知行合一,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许多人,简单地说,就是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且认为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持不懈地去做,最终一定会实现目标,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个人对王王阳明农场悟道的理解不同。

弱弱酱

弱弱酱

王阳明从北京被贬到龙场,在龙场这个未开化之地。王阳明从朱熹的格物致理,转到理从心来。心学,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倡导心里的道德秩序可以异响社会的秩序。

对社会影响太大了,就当时来说,王阳明去山贼,抵外敌,把明朝的统制地位稳固了不是一点半点。这都是运用的心血力量。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转折点。

心学在当今的社会也很重要,对个人来说,通过心里的力量,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比利时王府井

比利时王府井

就四个字,“知行合一”。

更深的恐怕只有阳明先生自己知道了。不过这不能怪我们,王阳明死后,其弟子也是分成几大流派,论战不息。很可惜。

鄧貓仔

鄧貓仔

首先和绝大多数人无关,既然是悟道,道不可言喻。心外无物,相由心生,一切都是虚幻。芸芸众生皆为有而来,执着于物。

〆丶SEA

〆丶SE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