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你认真的读过哪本?

boston_zhang
三国演义

perfectjean
一本都没有吧,看的大多都是简版,如果非要说一本认真读的,那就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了,西游记以前找了本繁体版的,看的很累,三国演义对照三国志看,挺有意思。

李大白
四大名著我都认真读过,所谓认真读也不过是看热闹而已,被故事情节牵动着看下去,但是有一部名著那可不是叫读了,而是变成了研究。
说来这是一个机缘,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应该是1999年的时候,我出差到内蒙某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很落后,当时我记得当地打工工资每个月只有300元,当地还有卖1毛线一根的冰棍。我们单位在那里有一个办事机构,我到那里一天也没有什么事,所住之地还没有电视机,急忙走也没有带什么书看,特别晚上无所事事,很难熬的。说来也是巧,我们有一个司机有一本手掌版的《三国演义》,放在车里被我无意看到了,我就跟他借这本书,这个司机到敞亮,直接把这本书给我了。
这样我就在无聊的时候就读这本《三国演义》,刚开始是读兴趣,很快就读完了。读完了没有其它的书看,只能还读这本书,得了干脆我就研究吧!
我分为几个部分来研究,一个是故事情节的衔接,二是人物特征,三是语言,四是里边的文章。已经过去20多年了,有的语言和文章我都记得,比如关羽说敌方将领,插标卖首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这真是孤傲。还有尔等随刘备乃孤魂随鬼也,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当时刘备在新野只有几千人马,他的将领随他真有点孤魂随鬼的意思。还有敌方将领骂诸葛亮,诸葛小儿,《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说诸葛亮出山时有多大年龄,后来我是查其它资料才知道诸葛亮出山时年仅26岁,孙策称小霸王时才22岁。这么个小伙子坐着车在阵前,拿个鹅毛扇指手划脚,敌军将领自然会骂他小儿了,用现在话讲那就是骂诸葛亮,你个小崽子能有多大本事。
至于里边的文章,我最欣赏诸葛亮写的致后主刘禅,就是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忘记。
伏念臣赋性倔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抜隐逸,秉出奸谗,以后风俗。
臣初俸先帝,不别治生,成都有槡八百株,薄田15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行衣食,悉养于军,不致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每读一遍都能感受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
最后我把《三国演义》当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熏陶自己,当我弄懂了为什么此书的人物能深深地植入于人们的心中,而且几百年不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用了整整七个月的时间来读这本书,换句话说是鬼使神差的用这本书度过了无聊的时间,从此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蓦然
西游记 这本书自我感觉年纪越大越读不懂,不像儿童时,每天只盯着猴子看的不亦乐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似乎也能体会到这四个人物的经历与现实生活的重叠,让人不禁唏嘘.

得了不吐槽会死的病的
西游记

Allen
都看过,但没有研读过。

驴奔奔
全认真读过。

混水摸摸鱼
红楼梦啊,读了很多遍,还搜集了不少关于红学的书来学习。[抠鼻]


诗宇
水浒传,小学时候看新版水浒电视剧,没看过瘾,看了书

唐寧街十號
我在中学期间陆陆续续的读过很多书,其中就有四大名著,不过都是借别人的读的,可以说走马观花的读了一遍,因为是名著硬着头皮把红楼梦读完,感到晦涩难懂。因为那时候中国刚刚经历文革,本身能看到的书就很少,加上一般人家经济窘迫,想要读到喜欢的书也是不容易的。后来上班自己购买一套四大名著,闲暇的时候就认认真真的读,颇有收获。特别是读红楼梦,里面有许多陌生字我是认认真真的记录下来,并且查字典抄录下来,理解字词的含义。就这样红楼梦读了三四遍,其它的几部明著也读了几遍,最喜欢是三国演义,读的最认真的红楼梦。水浒与西游记比较白话,虽然读的几次少,可了解的最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感呀!

红茶玫瑰
红楼梦,读了五遍。
三国演义,书读了一遍,电视剧看了一遍。
西游记,书一遍都没读完,电视剧倒是看了很多遍。
水浒传,书看了一遍,电视剧大概也看了一遍吧。

维尼家有三宝
认真读过的是《三国演义》,自习课都在偷偷读。
以前读三国时,喜欢刘备集团的人物,喜欢开战前的将军对战,喜欢诸葛亮羽扇轻摇
计在心头。但是工作以后,再读三国,以前的喜欢慢慢有了改变。
主要改变体现在,过去是喜欢某个人,现在不在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客观的学习书人的人物在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态度或者思路。
如同很多人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小时看喜欢纪晓岚捉弄和珅,有过人生阅历后又喜欢和珅,其实并不是喜欢谁,而是喜欢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说来简单,成年人的生活那有简单,其实是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自己在也在学习中。
其他三本名著没有认真读过,基本上以看拍成的电视剧进行的了解。

00000
忏愧得很,二十五六,至今没有把四大名著给看全。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三本,但其中有一本一直没有触碰,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对它的剧情太过熟悉,以至于对原版书籍提不起兴趣。
和四大名著的纠葛对于四大名著,我首先接触的是《红楼梦》,当时看到王熙凤出场那一节,就没再看了。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太枯燥,毫无趣味,净是些情情爱爱、家长里短的文字。我当时还在想,这曹雪芹莫不是个娘们儿,写出这般忸怩的文章,这四大名著之首,当真是浪得虚名。
《红楼梦》看不下去,便换了一本《水浒传》,这一看不得了,被其中的各路英雄豪杰迷了心神,感受着他们的义薄云天,恨不得一口气将它看完。
我以为《水浒传》已经足够精彩,却在看《三国演义》时被彻底震撼,它不像《红楼梦》那般柔情似水,也不像《水浒传》那样豪气干云,而是描述了一段动荡历史中各方势力的斗智斗勇,实在是精彩绝伦。
至于剩下的一本《西游记》,因为电视剧看得太多,对书里的内容没有什么好奇心,所以至今都没有翻看。
再读红楼大学毕业那年,合租室友有一本《红楼梦》,闲来无事,准备再翻开这本书读一读。这一次,有不一样的感受,开始体会到书中对场景服饰还有人物特性的细致描写,“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一系列的刻画,让我对曹雪芹的文字功底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先生的文字干净利落,质朴之中,又蕴含着古典韵律之美,常人实难企及。
不过很可惜,文字虽美,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枯燥,加上篇幅过长,我还是没能坚持到底。我想,我大概和这本书无缘了吧。
三读红楼毕业后的第三年,颇感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想起了曹雪芹的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又想起之前两次看红楼梦都没看完,感到些许的遗憾,便一时兴起买了本《红楼梦》。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我竟然颇有兴致地把它看完了,当我合起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梦境之感,却又那么真实。
除了感叹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更感叹书中所展现的世俗生活,书中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世间的每一个人,功名利禄又如何?达官显赫又怎么样?书中的一个小小动作,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让我惊叹,这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吗?这不就是世俗的你我吗?正应了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此致,我对四大名著产生了跪感,尤其是《红楼梦》
如果要问我认真地读过哪一本,我认真读过其中的三本;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哪一本,那就是《三国演义》;如果是选最为惊叹的一本,我会选择《红楼梦》

胡桃夹子
四大名著,你认真地读过哪一本?
在我国【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最著名的古典小说,被统称为四大名著。这四本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并且每本我都读过,而且看的还不止一遍。但是真正用心读过的只有【红楼梦】。
那么【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又为何能受到读者的喜爱呢?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也是一部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原名《石头记》。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书名后来改为《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历史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预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书中主要描写了荣、宁二府,特别是荣国府。这个封建家族,仗着“皇亲国戚”的权势,勾结官府,草菅人命,对百姓进行压榨和剥削,而他们却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贾府的“主子”们,表面上一个个“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勾心斗角,无恶不作。奴仆们没有自由,受尽欺负。它们又何曾真心的对待过这些为它们服务的下人呢?
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是贾府的宠儿,自小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比较在意儿女情长,但却看不惯封建礼教,他不爱读书,淡簿功名利禄,生性爱好自由。敢于对陈腐的封建礼教说不!。
他对林黛玉一见钟情,爱慕致深,且很专一,一口一个林妹妹,并且念念不忘,他的心里黛玉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黛玉就是他的唯一。但家人却不认同黛玉,他们认为林黛玉家境不好,身体又多灾多病,且又极爱哭,长的也不如薛宝钗。不管是人和家庭和宝玉都不配,门不当户不对。硬生生的拆散了这对有情人,最终使得宝玉出家当了和尚,黛玉也因相思而死!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薛宝钗也没有得到宝玉的爱,过的并不幸福,她也成了间接的受害者,为封建的官场联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宝、黛的爱情同样是悲剧的,它说明在过去恋爱和婚姻并不自由,一切都要由家和长辈来决定,自已的命运自已做不了主,幸福也掌握在别人手里,父母掌控了儿女的一切,包括爱情,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宁可选择牺牲悼儿女的爱情和幸福,也要把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可见封建礼教真的是害死人啊!
另外《红楼梦》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还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画卷,其中涉及到的人生哲学、美学、建筑学、古诗词、对联、书法、绘画、美食、中医药、及佛经、园林、戏曲等几乎涉及到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简直是包罗万象,所以它又被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
另外《红楼梦》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艺术。其文学造诣之深,不是其它任何古典小说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由此可见《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