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你认真的读过哪本?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水浒

救冻犬的脖子上挂着酒瓶和面包,它们在寒冷的山区救助被埋在深雪中的行人。蚯蚓吃进垃圾后排出的粪便,是上等的天然肥料;秃鹫吃光了动物尸体的腐肉,不仅饱了肚子,也清理了自然环境;鸟的腿内具有振动小体,能感受...

施耐庵

[仙侠]齐天传

天地洪炉,煎熬众生!天意难测,神意难违!来去之间,汝当何为?

楚阳冬

最新跟帖
可儿

可儿

四大名著我都有翻过,但我真正喜欢和看完的也就只有两本,一本是《红楼梦》,另一本是《西游记》。

三国演义》我大概看了一半吧,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就没继续看下去。说实话,我对三国也不是特别感兴趣。水浒的话,我就大概翻了个前五六回吧,实在读不下去,因为它的语言风格和主题,我不是太喜欢。

红楼梦》我现在正在读第二遍。西游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了。到现在应该看了个八、九回了。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我喜欢的书,我会一遍一遍重复去读,隔段时间我就会再去翻一翻。《西游记》也是我读过最多遍了一本书了。

先说说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吧。

其实红楼也是我最近这段时间才开始看。但是,一入红楼,就很难出那个坑了。红楼好像有一种魔力,会让我想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去阅读,也许,红楼可以陪我到老的一本书吧。

我觉得红楼的语言风格是很多样的。有“花谢花飞花满天”这样优美的词句;又有“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这种比较粗俗的句子;既有贵族人家的语言,又有“吃了个老母猪不抬头”这种乡间的语言。


我觉得红楼和其他三本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红楼讲“情”讲得特别的深。这“情”我觉得不应该把它简单化地理解为是宝钗、黛玉和宝玉之间的这种爱情。其实,我觉得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这种“情”,我觉得作者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最纯粹的一种情,一种爱。这种感觉在宝玉身上最明显,他对身边的所有女孩子都有一种欣赏,他觉得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会是因为我是主人,你们只是丫头,我就看不起你们。其实我觉得宝玉对那些丫头们那么好,并非是出于那种比较低俗的那种欲。而是出于对她们最纯粹的一种关心或者是一种欣赏吧,他觉得自己身边的女孩子比自己优秀。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红楼梦》是为数不多的写青春的一部书。


再说说西游。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我最早看的,记得应该还是在初中的时候吧。为什么喜欢呢?我觉得《西游记》比较生动比较活泼的那种感觉吧,有点带有神话的色彩。当然,最吸引我的就是孙悟空,他打那些妖怪,看起来就很过瘾。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看《西游记》觉得最后是个好结局,经取到了,而且他们都成佛成菩萨了。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西游记》的结局真的是好的吗?

他们都成佛、成菩萨了,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都好像失去了最初的本性了,特别是孙悟空。当年在花果山为王是多么的逍遥自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孙悟空身上的那种精神好像被渐渐的磨平了。


最开始的时候,孙悟空遇到六个土匪剪径,二话不说就一棍子打死了。到了倒数几回吧,他又遇到了几个劫持的土匪,当时孙悟空就用定身法定住了,并没有像最开始一棒子打死。而且孙悟空还说过一句话。孙悟空说:“罢了,说多了你又恼了,又念那话儿了。” 当时我觉得孙悟空是变乖了,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蛮心酸的。

成为斗战胜佛的那一刻,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就死了。

悠远的天空

悠远的天空

对于中国人来说,摆在床头,随时拿出来翻一翻都能立马认真进入的书,就是《红楼梦》。余秋雨先生多次论述,这四本书不应并列,《红楼梦》比其它三本高出太多。四大名著中,我认真读完并且反复读过很多遍的,只有《红楼梦》。

红楼梦》是明清两代最顶级的文化现象。我并不是痴迷于它背后的所谓影射时代、讥讽政治的意义,当然这是它的伟大之处。可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红楼梦》所编织的恢宏的人性与美学的存在和幻灭,以及那些深刻的甚至平凡的人物的性格。

宝黛的如诗如梦,占据了所有的恩宠,却也成为了最悲戚的壮烈。明清的文学,我最推崇的,一是红楼梦,二是牡丹亭。因为,它们都摒弃世俗,大胆追求灵魂深处最高品级的梦,这种追求,最终化成一种极致的美。有意思的是,前者是先喜后悲,后者是先悲后喜。

年少时,喜欢黛玉的真性情;后来喜欢湘云的憨直;接着喜欢鸳鸯;再后来,忽然读懂了“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原来,她才是整本书里唯一一个,一开始就懂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人,所以,她仅仅是做好自己,其它的无所谓。我想,她未必就有多爱宝玉,连宝玉爱不爱她,也无所谓。

但是忽然,就喜欢了一个永远无法释怀的人。那就是惜春。贾府落难后,刘姥姥遇见在外布施的她,她却冷冷的说,我不是他们家的人,他们家的事与我无关。

这一幕,正如小说的结尾。年迈的贾政在寒冬的船上,远远瞧见身着猩红袈裟在白雪地向他参拜的宝玉。他还未来得及问清细看,那一抹人间猩红,已经消失在茫茫雪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也说不完的书。任何一个点都如珠如宝。它是一个宏大而细腻的梦,穿越时空。可以说,中国的很多作家,都是吃红楼梦的奶长大。

ytlx1130

ytlx1130

最早读的是《水浒》,三四年级吧那时候,就是看热闹,看了好几遍,特别热衷于背一百单八将的名号。

那时候也特别喜欢西游记。最初是看少儿版的。后来三国也半懂不懂地囫囵吞枣了,就喜欢里面打斗场面。小孩子嘛,就最喜欢讨论孙悟空二郎神谁厉害、张辽能不能打过马超之类的,哈哈。

长大后对西游记和水浒就没有特别的兴趣了。三国还不时看一看,但是没有特别去钻研。

读得最认真的,应该是《红楼梦》。这些年陆陆续续读了很多遍。买了些名家点评的书来看。后来还向别人借阅过带脂批的石头记。————的确是读一遍咂摸一遍的滋味啊。

关于《西游记》有种说法,说这部名著实际上我们都没有看懂,写出来的都只是冰山一角,水下的部分值得深挖。

于是这几年有空也想研究一下,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本书,就是楚阳冬的齐天大圣传(原名《齐天传》)。

这部书在思想上非常有意思,虽然一开始是个穿越的套路,但是看进去之后能发现作者对《西游记》真的是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勿失本心,使人勿失本心。这点我觉得很了不起。这本书令我重读西游记。喜欢西游记的朋友推荐一读。

destiny_moneca

destiny_moneca

中国古代有很多书写得都很好,文学成就也不是以四大名著为最高,只不过他们有的是话本,进入了说书人的嘴,在民间广为传播,知名度较高。有的是政治上恰逢其时,符合了革命需要,被当做了政治通俗教材,在文学史上占据了较高地位。

四大名著我都读过,读的最多的是《红楼梦》,读的最不耐烦的是《水浒传》。《红楼梦》很多人把它当男女爱情小说读,其实他是一部家族兴衰史,个人回忆录。作者回忆起儿时经历,历历在目,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书中绝少大事,没有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也没有仰天长啸的快意恩仇,都是一些琐窗下的家常小事、儿女口角,偏读起来情近意长。推动情节也没有采用事件推动法,而是日记一般一天接着一天,一事接着一事,自然不着痕迹,又一步步把情节从开始推向高潮又推到衰落,如种籽着地到繁花满眼再到花逐水流去无声,让人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感受人世沧桑,心情极不平静。

至于《水浒传》,结构松散,所谓“千里伏线”没见到。前边出现过的人物,后边就不再交代,像凑在一起的故事会。书里的有些观点,我也不赞同。如不但除暴安良,也侵扰百姓。不但杀坏人,也杀良民,且手段残忍。有逼上梁山的好汉,也有逞凶斗狠的凶徒,并不都是值得赞美的英雄。因此这部书我读得最少。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传播最广,在中国是妇儒皆知。不再评论。供您参考!



viktor

viktor

谢谢邀请!

四大名著,我都认认真真看过。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其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家从盛兴繁华到衰落的全过程。我看过五六遍,还想看!

琼忙时代

琼忙时代

四大名著每本都读过,但读的最认真的应该是《水浒传

四大名著里最早读的就是《水浒传》,原因很简单,在民间,水浒好汉和三国人物的知名度最高,上至七八十岁的乡间老妪,下至黄口小儿,都会给你说出几个人物或故事来。在文化生活非常贫瘠的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农村,这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这些半大小子。那时,乡村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一说来的,家庭条件不允许你去买除了课本以外的闲书。村子里有户人家,男主人是高中毕业,在当年可是了不起的秀才了,因为成分问题,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家里有很多藏书。和我家离得很近,我就经常去他家借书,在他家第一次看到了《水浒传》。

其实刚开始看水浒传的时候,遇到古诗词和不认识的字通通跳过,只看有趣的故事,特别羡慕梁山好汉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和兄弟义气,忠肝义胆。对武松,鲁智深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蔡京,高俅这些奸贼恨得是咬牙切齿。看到宋江被诏安不由得连声叹息,看到征方腊,梁山好汉伤亡惨重伤心难过。那时看水浒内心只有简单的善恶观,爱憎分明。最爱做的是去背108好汉的座次和他们的绰号,为了他们的武功高低和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那时读水浒只觉得好看,吸引人,故事精彩,人物鲜活。

等到大了以后,看过无数次的水浒传,却再也找不到到当初的感觉了,当初让你热血沸腾的兄弟情义,忠义乾坤,淡了很多,你会用成年人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世界,你会用你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们的是非对错。其实名著能成为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给你新的感受,新的人生感悟!

回家的鸬鹚

回家的鸬鹚

我四大名著真没看过,都看的电视剧,只认真看几遍红楼和西游。

天尽头

天尽头

水浒传

yuxiaoqian

yuxiaoqian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久读无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人皆过客,幕起幕落,空留嗟叹。

boston_zhang

boston_zhang

三国演义

perfectjean

perfectjean

一本都没有吧,看的大多都是简版,如果非要说一本认真读的,那就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了,西游记以前找了本繁体版的,看的很累,三国演义对照三国志看,挺有意思。

李大白

李大白

四大名著我都认真读过,所谓认真读也不过是看热闹而已,被故事情节牵动着看下去,但是有一部名著那可不是叫读了,而是变成了研究。

说来这是一个机缘,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应该是1999年的时候,我出差到内蒙某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很落后,当时我记得当地打工工资每个月只有300元,当地还有卖1毛线一根的冰棍。我们单位在那里有一个办事机构,我到那里一天也没有什么事,所住之地还没有电视机,急忙走也没有带什么书看,特别晚上无所事事,很难熬的。说来也是巧,我们有一个司机有一本手掌版的《三国演义》,放在车里被我无意看到了,我就跟他借这本书,这个司机到敞亮,直接把这本书给我了。

这样我就在无聊的时候就读这本《三国演义》,刚开始是读兴趣,很快就读完了。读完了没有其它的书看,只能还读这本书,得了干脆我就研究吧!

我分为几个部分来研究,一个是故事情节的衔接,二是人物特征,三是语言,四是里边的文章。已经过去20多年了,有的语言和文章我都记得,比如关羽说敌方将领,插标卖首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这真是孤傲。还有尔等随刘备乃孤魂随鬼也,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当时刘备在新野只有几千人马,他的将领随他真有点孤魂随鬼的意思。还有敌方将领骂诸葛亮,诸葛小儿,《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说诸葛亮出山时有多大年龄,后来我是查其它资料才知道诸葛亮出山时年仅26岁,孙策称小霸王时才22岁。这么个小伙子坐着车在阵前,拿个鹅毛扇指手划脚,敌军将领自然会骂他小儿了,用现在话讲那就是骂诸葛亮,你个小崽子能有多大本事。

至于里边的文章,我最欣赏诸葛亮写的致后主刘禅,就是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忘记。

伏念臣赋性倔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抜隐逸,秉出奸谗,以后风俗。

臣初俸先帝,不别治生,成都有槡八百株,薄田15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行衣食,悉养于军,不致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每读一遍都能感受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

最后我把《三国演义》当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熏陶自己,当我弄懂了为什么此书的人物能深深地植入于人们的心中,而且几百年不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用了整整七个月的时间来读这本书,换句话说是鬼使神差的用这本书度过了无聊的时间,从此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蓦然

蓦然

西游记 这本书自我感觉年纪越大越读不懂,不像儿童时,每天只盯着猴子看的不亦乐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似乎也能体会到这四个人物的经历与现实生活的重叠,让人不禁唏嘘.


格格乌

格格乌

我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刚好看到的是隔着窗户往里面偷偷看的情景,感觉特反感,就把它扔一边去了。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又有机会去慢慢的品味。四大名著我都看过。

Qiongyouerhan90

Qiongyouerhan90

除了《西游记》,其他三本都读过,三国重读一次,红楼读了四次。

蜜糖

蜜糖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