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李科熠Kylee

李科熠Kylee

关老爷。

lesley羊羊

lesley羊羊

滚滚黄河东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喜欢猛张飞,1947年,保卫延安作战胜利,毛主席赞赏彭德怀,曾经写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主席把彭总比作张飞。

先说张飞的武功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六作“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这个人物的武功和军事指挥能力都很不错。“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三国演义》中,评价三弟张飞。他不仅武功高强,还是一个大嗓门,当阳桥头喝退百万兵。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兵败长坂坡,形势十万危急,此时的张飞仅带二十骑兵断后,随时都有被灭的可能。曹操大军到后,只见张飞怒目圆睁,持矛骑马立于桥上。张飞大喊三声叫着: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我乃燕人张翼德也!我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万马肃静,没人敢出声应战。曹操见状,便向左右将领说:我曾听关羽讲,我二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啊!刚说完,曹操身边的部将夏侯杰听闻张飞的喝声,便肝胆碎裂,跌倒于马下。张飞胆大心细

有一句歇后语说:“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三国演义》中,瓦口关一役,张飞率军攻打张郃把守的宕渠山宕渠、蒙头、荡石三寨,张郃坚守不战。张飞想出了计策,让敌人引兵出战。这一次,他大战曹操手下的张郃,得胜。

遥望张飞大明灯烛,正坐在帐中饮酒。张郃当先大喊一声,山头擂鼓为助,直杀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张飞假装在阵前喝酒叫骂,麻痹张郃,用计引出张郃交战。然后,一举败之。计败张郃,这是燕人张翼德一生的巅峰之战。

张飞的义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家都很讲义气。关羽入曹营,降汉不降曹,后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军中时,张飞挺矛便刺,大骂关羽“不义”。

最后,张飞之死很憋屈,这也暴露了他的性格弱点:性格暴躁,不体恤下级。

qzai_oyc

qzai_oyc

喜欢郭嘉!如果假如不弃,会改写历史!

jessicadeng24

jessicadeng24

我最喜欢刘禅。与三国的英雄豪杰们相比,刘禅的行为逻辑更接近平凡的小人物,更容易让庸庸碌碌的现代人感同身受。

刘禅的目标,从来不是匡扶汉室,更不是一统三国,他只想过点平常的小日子,有吃有喝就够了,只是历史硬是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子,章武三年,仅有17岁的刘禅成了蜀汉后主。

登基之后,刘禅把所有权力都放给诸葛亮,毫无保留,“政事无巨细,悉决于亮”,他还乖乖遵从老爸的意愿,娶了张飞的女儿立为皇后。以诸葛亮权力之大,在哪个朝代都容易引发君臣之争,但在刘禅这儿一点事都没有,他知道诸葛亮各方面都远胜自己,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言听计从,毫无二心。

这并不是刘禅有多高的政治智慧,只是他本就是个安于现状的庸碌之人,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信赖完全出于本能,甚至于诸葛亮死前安排的人,刘禅也严格照办,让丞相留府长史蒋琬接了班。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来投降蜀国,刘禅亲自安慰他:“你父亲不是被我爹手刃杀死的,而是在战场上战死的。”还指着自己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姜维和宦官黄皓有矛盾,求刘禅一定要杀了黄皓,刘禅又发挥和稀泥神功,说黄只是个小人,还让他主动给姜维赔罪。以刘禅的脾性,他既不会惩罚黄皓也不会伤害姜维,只是姜维害怕黄皓暗害自己,才躲了起来。

后主刘禅,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老好人啊,如果他不是皇帝,不会有这么多人骂他昏庸无能,如果他是普通的乡野村民,一定会成为全村最喜爱的那个可爱大叔。

平心而论,蜀国之亡,绝不是刘禅的锅,而是历史的必然,弱小的蜀国能坚持到最后实属不易,而刘禅已经为诸葛亮创造了极为宽松的舞台,以诸葛亮之才智尚且难以逆天而行,何况后来的姜维呢?所以刘禅明哲保身,主动投降,避免了蜀国遭遇战火之苦,又因为"乐不思蜀"的著名典故,躲开了司马一家的疑心,最终受封安乐公,安享晚年,活了64岁。

历史把刘禅这个小人物推上了蜀国最高的地位,他的才能和意志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但他毫无权力私欲,给诸葛亮、蒋琬和姜维以充分的发挥空间,他虽然任用小人黄皓,但从未因谗言而滥杀忠臣,他只想让自己和大家好好的活着,他以这样的善良维系着群臣的生命,对于蜀国的存亡他并不关心,所以他甘愿投降,所以他乐不思蜀。

刘禅爱的不是江山,不是权力,而是生活,是生命,以己推人,他也爱惜着每个蜀国臣民的生命。他是如此平凡而善良,堪称三国乱世最可爱的人。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刘禅必然能成为一个盛世之主。



果小王

果小王

最喜欢的人是周瑜,当然是历史上的周瑜,可不是小说里那个能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这得算是一个和诸葛亮一样近乎完美的人,先说周瑜出身于庐江周氏家族,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再说长相,周瑜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周瑜身材魁伟,斯文儒雅,仪容俊美,肤白俊美的让女人都嫉妒,论长相周瑜估计比现在的影视剧偶像男星还得帅。

再来说说历史上的周瑜为人品行,历史上的周瑜为人品行非常高雅,完全不似小说之中气量狭小之辈,历史上的周瑜气度恢弘谈吐不凡,当时东吴众臣之中都敬重周瑜,唯独老将程普仗着资历年龄都比周瑜老而深,经常侮辱周瑜,而周瑜气度恢弘,始终自降身份迁就程普,后来程普终于明白了周瑜团结同僚的良苦用心,从此程普越加敬重周瑜,逢人就说“与周郎交往如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从此后世就多了饮醇自醉的成语,用来形容与宽厚的人交朋友让人心醉,令人敬服。

论能力周瑜文武双全,不仅饱读诗书,且还能骑马开弓上的战场,并且周瑜精通音律,在当时素有“曲有误,周郎顾”之称。

周瑜早期辅佐孙策称霸江东,为孙策孙权兄弟统治江东奠定了基业,后来曹操占领荆州发动赤壁之战,周瑜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军马联合当时被曹操追杀的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周瑜除了事业上的成功、非凡的能力、俊美的容貌,他还娶到了当时闻名天下的美女小乔,俊男美女,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周瑜可以算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生赢家,他的人生可以说完美无瑕了。

也正因为周瑜的人生太过于完美,这种事情老天是不允许的,所以才让他英年早逝,周瑜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但是后世人没有忘记周瑜,唐朝开始就把周瑜列为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到了宋朝更是对周瑜追封有加,宋徽宗追尊周瑜为平虏伯,周瑜在宋代也是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旦丁

旦丁

既然是闲谈三国,喜欢的三国人物是哪个,那么我想,就从一名男人的角度来说,三国之中,最喜欢的人,其实是卞夫人!

三国之中,出场的美女众多,有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列,有羞花闭月之称的貂蝉,有铜雀春深锁二桥的大乔小乔,有擅于卜易,忍辱负重的孙诩之妻徐氏,有被称之为洛神的甄宓,还有文武双全的孙尚香等等。

可是,貂蝉的八卦太多,大乔小乔的老公命短,徐氏只能够敬重,甄宓太过悲惨,孙尚香空守活寡,这些美女,都只适合远远地看一眼,便够了。总是不适合在一起的。

卞夫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作为一名男子良配美眷首选。

首先,卞夫人出身歌者舞伎,想来外貌不会太差,但是和貂蝉、大小乔、甄宓这些美女比起来,又不会太漂亮。所谓娶妻在德不在美,找一个漂亮又不绝色的美女做老婆,可以心安。

同时,虽然卞夫人出身歌者舞伎,难免抛头露面,在古代是一种卑贱的职业。可是,当今之世,谁不以抛头露面,以有歌舞技艺的能力为荣,要不然,抖音、快手什么的,也不会这么繁荣,明星网红,也不会成为许多小女孩心中的理想职业。

卞夫人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实在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她的职业,却又要比许多人高尚出许多了。

而且,找这样有才有艺,有闯南走北,很有见识的女人做伴侣,人生便不会索然无趣,生活也不会平寡清淡。

其次,卞夫人还是一名贤内助。

当初,曹操在外创业,袁术觑觎曹操的地盘和资源,造谣说曹操已死的消息,弄得曹家上下一篇混乱,曹府内外的人纷纷想要散伙。这时候卞夫人就挺身而出,走出来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曹操的后方大营也因此而安稳;

而且卞夫人为人贤能豁达,比如曹操姬妾众多,有一些人留下年幼的孩子早逝,可是卞夫人代行养育之责,都能尽心尽意抚养教育,即使是曹操的最早的丁夫人,卞夫人也能够对她以礼相待。

当然,卞夫人这种女子,也是个很会持家的人。她推崇节俭,生活简单自然,不会因为自己是曹操的老婆,一天到晚想着 “买”、“买”、“买”,她穿的衣服简洁大方,身边的饰物也不追求什么珠玉金宝,家里的家具也不用彩漆绘画,追求名贵家具,只要搭配得当,看着用着方便就可以。有一次曹操在外头得到了几副精美的耳环,拿回去让卞夫人先挑,卞夫人的选择出乎意料——她只拿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卞夫人淡淡地说:“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

最后,卞夫人在子女培养上还很有一套。

卞夫人生有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四个兄弟。这四个兄弟的才能,不要说是曹家兄弟,就算是和天下英雄如刘备、孙权、刘表、袁绍、刘焉这些人比较起来,都是出类拔萃的。除了曹熊死的比较早之外,曹丕文武双全,他的才思不在曹植之下;曹植是三国第一才子,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 古及今共分一斗”;曹彰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出众,可是在军事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以霍去病为榜样,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有才有貌、有德有能、能生会养,像卞夫人这样的三国第一女子,又怎么会让人不喜呢?

wasabizeng

wasabizeng

三国时期,种群并起,王侯各立,谋士名家,才子佳人……数不尽的英雄泪,道不完的女儿情。之此中,若问最喜何人,吾言孟德之第三子,曹氏子建。

吾之喜,原因有三。

一喜子建少年聪颖善诗文;二喜子建才子风流天下闻;三喜子建名仕气度兄弟情。

十岁诵诗书,他以他出彩的诗赋文章,成为父亲曹操眼中的“可担大事”之人。我们知道,曹操乃乱世枭雄,断事识人都非常精准,固然因为子建是自己的儿子有所偏爱,可也并没有说错。只是,子建那时年轻气盛,心境不稳,又加上生于那样的富贵人家。不免有些自大狂妄,恃才傲物。再有就是曹操并非只有一子,可他丞相的位置只能有一个继承人,那么,以才闻名的子建自然就会落于人后了。

我们都知道,风光是给别人看的,面对自己的家人可能更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温情。子建生于王侯世家,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帝王心计。可惜,他没有。所以,这一生他注定与帝王之位失之交臂。

我们常说,别和帝王谈亲情。可是子建偏偏就谈了,不仅谈了还挺成功。

父亲去世,他也很悲痛,所以种日对酒狂歌,以借此来排解他对故去亲人的思念。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并无不可。可是在那个时候,这是不孝,是大不敬。于是,来自许昌的金戈铁马,破门而入。在身披金甲的将军让人将他押解回都时,身为曹操三公子的气势终于汹涌而出。“吾乃先王嫡亲三子,岂容尔等宵小在此放肆!”顿时,来人被他的威严所慑,不敢上前。

然而,这都城之行,是避无可避了。

其实他不是不敬先王,相反,他是太敬了,以至于承受不了父王的去世才迟迟未至灵前叩拜。可来自兄长的冷漠让他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就能避免的。

金銮殿前,众臣逼迫,王兄施压。终于让他看清了帝王亲情,然而,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一首七步诗震惊朝野,也惊起了那龙椅上人最后的一点亲缘。

自此,子建退隐,终日吟诗作对,再不问这天下纷纭,人间草木。只是他的身体里到底流着曹家的血,那龙椅之上的人总不免对他小心防备。

于是,他成了陈郡之主,谥号思。史称:陈思王。



水瓶儿

水瓶儿

闲谈三国,我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貌美,才能出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

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除了上述的原因,还有以下三点:

一 作为臣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当时刘备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运筹帷幄,先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然后智取荆州,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后又联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继而入川,建立了蜀国。后来刘备为报杀弟之仇,死于白帝城,临终托孤,让诸葛亮辅佐刘禅。

诸葛亮牢记先帝遗诏,不忘先帝的统一大业,从228年――234年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战争,历经7年,建兴12年(234年)病死在五丈原。

他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连杜甫都写诗赞美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 作为丈夫不是看色娶妻。

传说,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貌及丑,黄头发,黑皮肤,可知识渊博。诸葛亮不看外表,他看中的是黄月英的才学。

大家都知道,女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如果一个男人只爱你的外貌,那么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必定会遭到抛弃。诸葛亮不凭外貌择妻,而是爱妻子的才学、贤德,是天下最好的丈夫。

三 作为父亲教子有方。

诸葛亮中年得子。按照常理,他应该十分宠溺自己的儿子。可是他不是这样。

诸葛亮留有三封家书,其中诫子书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有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育他的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努力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

总结:诸葛亮为臣子尽忠职守,为丈夫爱自己的妻子,为父教子有方,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

所以我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

诸葛亮只是《三国演义》里其中的一个人物。书中描写的人物众多:曹操、孙权、关羽、张飞、周瑜、赵子龙等等。个个人物性格特点分明,读三国既学习了历史又学习了文学写作手法,《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不朽名著。

loujing

loujin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东坡追忆羽扇纶巾的周瑜,辛弃疾感叹生子当生孙仲谋。我却比较欣赏那几位军师,曹操的荀彧,孙权的鲁肃,尤其是刘备的诸葛亮。

每每想起孔明的《出师表》,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世上难得的君子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有人说,诸葛亮后期迷恋于权力,特别是刘备临终嘱咐的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后人对诸葛亮的忠心有诸多怀疑,原来刘备对诸葛亮早就戒备,又不能明言,直到临终时才敢试探他。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指的猜疑诸葛亮的那些人啊。

司马徽说过,“卧龙雏凤,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两人皆有旷世之才,然而志向却不一样啊。卧龙愿埋名于阡陌之中,而雏凤则求有朝一日闻名于诸侯。

正是因为诸葛亮不想出仕,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如果他真的想要追求功名利禄,又何必让刘备三顾,而且又何必追随穷困潦倒的刘备呢?

反观与他齐名的庞统,为了成名,到处毛遂自荐,而且先到孙权处,后被冷落才改投刘备。

诸葛亮投奔刘备之时,刘备寄居于刘表之新野,两手空空。是他建议刘备联合东吴,合力挫败曹操,才能据有荆州的数郡之地。庞统来投奔刘备之时,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地盘,也算是一方诸侯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投奔刘备是为了名利吗?我想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吧。因此,才有了下一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曹操三代皆怀疑司马懿,司马懿父子不负众疑,最后篡夺曹魏江山。刘备临终之前召来诸葛亮,他面对奄奄一息的刘备和年幼无知的刘禅,却不为刘备的让国之举所动心,声泪俱下地表达自己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禅之决心。

行动是言语最好的证明,诸葛亮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呢?南征益州各郡,北伐曹魏,诸葛亮这一生未尝有半点怠慢之心。

记得刘备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据有荆州、益州,一旦时机成熟,则挥师北伐,恢复汉室。

诸葛亮出山不久,便助刘备据有了荆州的一席之地,之后刘备得益州之后,眼看着一切皆按计划进行,如果加以时日,那么光复汉室并非不可能。

这时,关羽为了逞一时之英雄,贸然北进,结果丢失荆州,还搭上了性命。然后,刘备又为了泄心头之愤,撕毁吴蜀联盟,不但没有夺回寸土之地,还搭上了益州的大部分家底。

刘关兄弟潇潇洒洒出口气、轰轰烈烈地走了,留下一片狼藉给诸葛亮。关键刘备临终之前,还不忘提醒诸葛亮“终定大事”,什么大事,光复汉室。诸葛亮这个巧妇有多难,几乎再度回到初次见刘备的情形。

就为了这一声嘱托,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病死在战场之上。并非诸葛亮不知道失去荆州之后,北伐的可行性有多低,他是为了刘备的遗愿在拼命啊。否则凭他的谋略,余生安守益州绰绰有余,又何须担上穷兵黩武的质疑呢。

结语:

他从南阳阡陌中来,感三顾茅庐之恩,舍苟且偷生之安,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果君子也。

午门痴-李昭

午门痴-李昭

我最喜欢三国人物的人,是赵云赵子龙。

慵懒的瓶子

慵懒的瓶子

闲谈三国,也就是闲谈《三国演义》中的人和事。《三国演义》是一部由作者把正史变成历史小说的断代作品。我们大家平时看到并且阅读的大都是这部巨著。有一定层面的读者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把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史书《三国志》,变成了文字通俗易懂,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能勉强看下去的通俗化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更多的夸张,虚构,无中生有。每件事在作者的笔下说的娓娓动听,比如桃园结义,连环计,草船借箭,祭东风,空城计等无不是奇趣横生,驰骋于神出鬼没想象不到的境界!

三国在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有反面角色,正面人物。正面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赵云等。反面角色有曹操,董卓等。各个都是典型突出,无不各极其态。

我今天在这里就说说被列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吧,这个人物是我读了三国后一直喜欢的重要人物。她虽然出现在三国书中的章节不多,但她却为垂死挣扎的东汉王朝除去了暴虐无道的奸臣董卓!想当初董卓手握大权,残杀良臣,草菅人命,祸害百姓为所欲为,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就在如同朝廷司徒王允说的那样“百姓有倒悬之危,群臣有累卵之急!”的情况下受于重托。

貂蝉不负使命召唤,最终完成了当时男人们解决不了的任务:为国家除掉了暴凶董卓大快人心不在话下。

貂蝉令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原因我归纳有几点:

一、貂蝉知恩图报

从书中得知她可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力养活,要不怎能自小逼迫离开父母,进入权贵人家学习歌舞等将成为备用的棋子。但她在王允府中生活多年,也一定受到了不错的待遇,以致使她对主人感恩戴德,在主人王允最困难时站出来,甘愿为恩人排难解忧。

二、貂蝉绝对是天姿丽质

她从小就是被选入王府的,没有非常好的先天条件,那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能被看中的,只有了很好的相貌才有可能入选。要不然也不能成为日后人们广为称颂的美女呢!

三、聪明伶俐、有智慧和 手段

貂蝉如果不聪明伶俐,就不会在众多的歌舞人群中脱颖而出!她不仅在歌舞方面突出,而且在其它方面又有独到之处。很会察言观色,一眼就能看出主人有难言之隐,而后就有了和主人在牡丹亭畔的肺腑之言。

貂蝉被送去董卓太师府后一系列表现活动,都提现了她的才智和手腕。成功的挑起董卓和干儿子吕布的矛盾,最终为朝廷铲除了奸佞暴虐之人董卓算是立了大功。

四、绝代佳人的悲惨结局

虽说貂蝉有闭月羞花的绝世容颜,但还是一枚可用或不可用的棋子。最后凄然地为死去的吕布收尸后,便暗淡的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个弱女子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到底去了哪里,或是被害,或是被他人虏取都无从得知!

无论是读三国,或者后来观看电视剧,使我心灵震撼的均为貂蝉的人生命运!她也是我为之动容动心的悲情角儿。

nndpm

nndpm

我喜欢诸葛亮。

漫游的快乐

漫游的快乐

曹值,

邢走天下

邢走天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引

说起三国,我们平常人脑海里可能闪现出“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系列计谋以及诸葛孔明、赵子龙、刘关张、曹孟德等一批鲜活的形象。但这只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人物以及情节,后世人颇受小说的误导以至于里面的人物颇受后人的误解。真正的说起三国,我就不得不为一个人正名了,他就是周瑜周公瑾!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之一,今天,我就要用我的笔为他正名!

理由其一—为臣忠

他力排众议,坚决拥护孙权继位。当初孙权继位之初,年轻并且没有威望,江东的臣子对他并不信服,而此时功勋显赫、手握重兵的周瑜却站出来支持孙权,他从不自恃身份为难孙权。对于孙权的命令,他坚决执行,从不打任何折扣。举个例子,当初赤壁之战后刘备来吴借地,他看出了刘氏集团的威胁竭力反对借给刘备,但是孙权作出决定后,虽竭力反对,还是执行了孙权的命令。

那一年,周公瑾三十五岁,英年早逝,孙权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进行哀悼。后来,孙权经常与别人追忆周瑜的功绩,称赞公瑾“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理由其二—为人仁

周瑜为人豁达,常常推贤举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如此心胸狭窄之人吗?恰恰相反,他善于发现并且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人。再谈到他的胸怀,当初程普早年就追随孙坚,跟随孙坚打下了半壁江山,身为江东政权的元老,自然是看不起年少的周瑜,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欺辱他,而周瑜却处处谦让,对他十分尊敬。

时间一长,他也真正看出了周瑜的君子之风,程普大受感动,后来老人越来越钦佩周瑜,遂成忘年之交。后来还成了一桩美谈,他感慨的对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理由其三—为谋慧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纵观周瑜一生,大小战役无数,但是最出名的一战还是赤壁之战。当时东吴兵力只有三万,虽然孙刘联合抗操,但实际上主力依旧是东吴的兵力,而反观曹操军队,足足有二十多万。如果是一般人,听到三万对阵二十多万,早就吓得投降了,哪还有心思抵抗?可周瑜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还十分自信地告诉刘备“三万足矣”!而正是赤壁之战,奠定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时,周公瑾年龄方才34,豪情万丈,联刘抗操,以少胜多,建功立业。

理由其四—善音律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此外,他虽是是“高富帅”,却还不忘发展自己的才华,他精通音乐,即使在酒宴之中喝了很多的酒,但只要乐队演奏有误,他立刻便能察觉。“曲有误,周郎顾”本是指周郎精通音律,后来民间便传出这样一种说法,一些女乐师因为周公瑾的俊美便为了多看几眼常常故意弹错几根弦。而范成大更是将周瑜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为臣忠,为人仁,为谋慧,善音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胜赤壁,定三分,官至东吴大都督,试问这样一个世间的美男子,有谁不爱?

部分资料选自:《三国志

门清无会儿

门清无会儿

闲谈三国人物,说起来个个喜欢。

沧海横流,他们都显示了英雄本色。

不可能一一说来,就简单说一下郭嘉吧。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当初,郭嘉先是投奔了袁绍。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占据冀州后,天下英才蜂拥而至。兵精粮足,野心勃勃,意欲与天下诸侯争霸。

对于郭嘉的到来,袁绍十分高兴,非常客气。

但经过交流、观察,郭嘉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

郭嘉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就要善于选择主公,只有如此才能够凡事皆成。袁公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谋略;想法很多,却无法实施;喜欢谋算,却不能决断。要想跟他共救天下危难而成就一番大业,很难啊。

此时,郭嘉仅仅二十一岁。

郭嘉如此年轻,但看问题非常深刻、老辣。用少年老成来形容,毫不为过,真正是英雄不在年高。

人们喜欢把郭嘉与诸葛亮对比,也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豹眼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但从郭嘉这番言论来看,跟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有得一拼。他们都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

不同之处在于,郭嘉主动出击,去寻找明主。诸葛亮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不断的发布广告。

共同之处,在于不是明主决不伺候。

辛评、郭图等人还在贪恋职位,存有幻想,但郭嘉却义无反顾地离开。

回到老家,郭嘉一呆就是六年。宁可闲着,也不肯将自己的旷世才能轻易付出,这本身就是不一般的格局和境界。

但郭嘉跟诸葛亮一样,纵然有冲天志向、旷世绝才,也仅仅把自己定位在辅佐明主的谋臣上,绝不做天下枭雄。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一位非常倚重的谋臣戏志才病逝,荀彧、程昱共同推荐了郭嘉给曹操。

曹操与郭嘉经过一番交流,君臣彼此感觉非常满意。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曹操很高兴地说:”能够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啊。“

郭嘉出来后,也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苦心等待的明主哦。”

从这番对话,就看出君臣之间是多么投缘,这真正是一段佳话。

豹眼也喜欢看演义,但越来越不受演义的影响,更喜欢独自去品味那些历史故事。

在豹眼看来,曹操与郭嘉这段对话,绝不次于刘备、诸葛亮之间的隆中对。

郭嘉经过荀彧等的引荐,直接就来投奔曹操。如果曹操也如袁绍一样,郭嘉一定会弃之而去。但如果郭嘉自视清高,等待曹操三顾茅庐,恐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这给豹眼以感悟,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必恃才傲物。只有去追求,才能掌握主动权。追求不等于苛求,也不等于委曲求全。这才是面对现实、理性的处事哲学。

诸葛亮的做法,似乎更为超然一些,但也就脱离了一些现实。

今天去阅读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去品评古人的是非,为得是给自己一些教益。

郭嘉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功勋。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郭嘉,但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病逝啦。这令曹操伤怀不已,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和哀叹: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君臣相知相得,这是多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郭嘉一向不拘小节,不遵礼法,经常被负责督察官吏行为的陈群打小报告。但曹操在褒扬陈群的同时,却对郭嘉的事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作为人臣,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可以啦。

郭嘉不仅仅是凭借能力,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忠诚得到了曹操足够的信任。这才是他人生成功的关键。

像孔融、许攸、祢衡等人,也不缺乏能力,也不按套路出牌,不得善终,不能不说是人生的遗憾。他们与郭嘉相比,应该说做人是失败的。

尽管诸葛亮也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寿命也远大于郭嘉,但给人的感觉,诸葛亮就是累死的。而郭嘉却貌似潇洒很多,寿命在天,不是人力可为。

郭嘉人生短暂,但却没有遗憾。

杂草燕子

杂草燕子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