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wanwang
物以稀为贵!
如果秦国的爵位真是“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那这爵位就谈不上稀缺,含金量也就不高了。
那些粗制滥造的页游都知道,要先把玩家吸引进来,再套路玩家充钱。他们明面上竖着“一刀一级”的牌坊,私底下干着“充钱不够”的勾当。
商鞅何许人也!岂会不如游戏策划!游戏策划说不定学的就是商鞅的套路!
商鞅
我们来对比看看:
商鞅:砍一颗脑袋就升一级!(打破阶级壁垒,让普通人也有晋升通道,调动全体国民的积极性)
策划:一刀一级!(打破时间壁垒,不用再和无业游民比时间了,勾引 那些被练级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玩家)。
商鞅:我说的脑袋可不是大头兵的脑袋,而是敌人低级军官的脑袋!(暗戳戳地提高了升爵难度)
策划:玩网页版要十刀一级,除非你下载客户端,那才是一刀一级!(下载客户端后才能给你推送各种“福利”)
商鞅:你比我无耻!
策划:咱们彼此彼此!
商鞅舌战群儒
商鞅:哼!哪能真的砍一颗脑袋就升一级?砍脑袋最多只能升到第四级!(要是真的砍一颗脑袋就升一级,秦国总共才20级,岂不是到处是侯爵!)
策划:对!你说得没错,哪能真一刀一级?只有新手村才是这样,到了高级一点的地图,就是五刀一级!(总共才100级,让你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你还不得退游啊!)
商鞅:四级以上的,每次战斗必须带回首级,要么是敌人的,要么是你自己的!同时,必须砍够33个,才能再升爵!(四级以上就是小领导了,不能只顾着自己砍人,得指挥手下一起砍人。当然,如果砍不到人,那就砍你!)
策划:升到40级再打野怪就不给经验了,来来来,我这里有副本!你打不过?没事,来来来,我这里还有一个首冲礼包!(光有等级有个屁用,要装备!装备!装备!充钱就有装备,不想充钱你就拜拜吧!)
商鞅:八级以上的,只砍33个人头就想升爵?做梦吧!攻城战获胜并斩首8000以上,野战获胜并斩首2000以上才能升爵!(到了八级,已经是秦军的中层骨干将领了,越往上位置越少,所以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策划:60级之前的副本只是开胃小菜,看看60级副本,这个建模、这个爆率、这个玩法,来来来,是男人就组队去把60级副本的BOSS干趴下!对了,现在充999送9999哦!只限1小时内有效!(之前充的钱,都是小钱,都不够运营费的,想要赚钱,可不得提升门槛。担心没人充钱?多虑啦!一千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就够!)
商鞅:只往上升有什么意思,还得往下降!手下有人逃跑,降级!上级被人砍了,降级!传位自己子侄,降级!用爵位抵罪,降级!(爵位升起来难,降起来可容易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金字塔的管理结构!)
策划:看看,功夫不负有钱人!你终于升到80级,一身闪亮装备了!啥?你打不过别人!那当然,人家的装备是镶了宝石的,而且,人家的坐骑也很厉害!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一旦过了80级,被人杀是会掉装备的!咋办?还能咋办!充钱啊,限时优惠,充9999送99999!(给装备镶宝石,失败的概率一定要大!合成高级坐骑,失败的概率一定要大!被人砍死,掉的装备一定要好!不这样,你怎么会继续充钱!)
你说的不无道理
商鞅:我的改革不要钱,只要命!
策划:我的游戏只要钱,不要命!
商鞅:你无耻,没钱有命有啥用!
策划:你无赖,没命有钱也没用!
商鞅:你!后生可畏啊!
策划: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好用!
秦二十等军功爵
以上,算是个段子!想要获得秦国的爵位,尤其是高等级爵位,是非常难的。
“人头收割机”白起,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不过让他从左更升为大良造,即从第12级升到16级,离最高的20级还远着呢!
既然爵位这么难获得,还是那句话“物以稀为贵”,越高级的爵位,含金量自然越高。
具体每个爵位有多高的含金量呢?
以最低的“公士”为例,能获得田地一顷(约50亩),外加1处住宅,还有一名庶人(非战时,每月六天免费劳力;战时,跟随打仗)。
到了“不更”,能获得田四顷(约200亩),外加4处住宅,还有四名庶人。
再往上更多!
另外,一级爵位可以用来抵一次罪!相当于是一次免罪金牌!

陈在心慢递
拼多多的现金返算法就是师承商鞅变法?

井中之蛙
如今有个玩笑话,说商鞅才是是现代“游戏晋升机制”的鼻祖,因为秦“二十等爵制”,口号也是说得好听,如果用现在的广告口号来给商鞅变法来个广告,那大概就是:
“想脱离平民之身吗?想改变命运吗?想获得无尽的良田和忠诚的仆人吗?加入大军吧,只要拿下敌人的首级,就能不断晋升,最低门槛一个起”!
但真进入了这个晋升的体系内,那才知道套路深。
而且跟玩游戏不一样的是,玩游戏需要氪金,“玩”商鞅的二十等爵制,是要氪命的。
二十等爵制,根据后世的史学推断论证,在最初的时候,只有“十六级”(另一说十八级),因为二十等爵,最高的两个等级“关内侯”和“彻侯”,都快赶上了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公爵”秦孝公了,这种爵位,不是没称王的秦孝公敢乱制定的。
这个爵位体系的魅力在于,可以“抑贵扬平”,也就是打压已经腐朽的贵族,拔高想要改变命运,摩拳擦掌的平民的地位,说句哲学一点的话,就是在重新调整分配,调动社会潜在的、沉寂的积极性。
根据《商君书》的多次描述,二十等爵制最吸引百姓的就是“第一级”爵位,乃为“公士”,因为这个爵位的门槛最低,只要拿下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拿下一个敌人的脑袋,家族命运立即改变。
这个原理就跟超市搞促销时,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奔着平价鸡蛋去是一个道理的。
那有的人就起了心思了,我力气大,我手臂粗,我有祖上秘传迷药,一撒倒一片,然后再一个个收割敌人脑袋,砍上几十一百个,我岂不是就位列“将相”了?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商鞅更残酷。
商鞅制定的规则是有“壁垒”的,或者说是需要质变的功劳才能跨越的界限。
二十等爵制,前四级被称为“玩命级”
第一级:公士。
第二级:上造。
第三级:簪枭。
第四级:不更。
为什么叫玩命级呢?
因为这四个等级,的的确确就是可以靠杀敌人,取得敌人首级升上去,而且是杀几个升一级,升级速度堪称“飞快”,秦国士兵那是越杀越开心,觉得再努力一把,自己都可以去洛阳跟周天子一起吃饭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浓重的网游风格,前期升级丝毫不讲究逻辑,爽就完事了!
但严肃地说,不得不说,这基础的四级,其实也是秦国战斗力爆增最根本原因和底层逻辑,也是秦国战斗力的根本(将强能领兵,兵强才致胜)。
可惜若是有志气的人,想用这种方式继续往上爬,那对不起了,新手福利结束了!
从第四级到第五级,你就算再砍十个人都没用了,因为“壁垒”出现了。
被网游坑过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有点不妙的预感了,咱们继续。
第五到第九级,可以称之为“玩计级”,这几个几乎都有一个很显眼的后缀:大夫。
第五级:大夫。
第六级:官大夫。
第七级:公大夫。
第八级:公乘。
第九级:五大夫。
咱们以前说周代的等级制度,常说的就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其实二十等爵制,也没有背离这套等级逻辑,前四级,就是“士”,而第五到第九级,就是“大夫”。
因此,第五级起,商鞅就暴露了他的真实“规则”了,再怎么单打独斗,终究是勇夫罢了,勇夫固然可取,但也是“重赏”之下才冒出头来的,而商鞅想要在勇夫中选“将”,率领勇夫。
换句话说,你干基层再厉害,也就是在基层里玩,一定要通过某种“考验”晋升,如果还是那些古板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商鞅给出的标准也很简单,想要升入“大夫”,就要开始率领军士集体作战,这个时候讲究“集团军功”,不再是个人军功了,屯长也好,百人将也好,他们自己砍了敌人,只算“团队”军功,标准是“净歼敌”三十三人及以上,也就是杀敌53,自损20这才符合标准。
有的人直接就拍桌子了,这不是坑人吗,怎么一开始商鞅没有把话说完呢?
不然为什么说商鞅是现代“游戏晋升体制”的鼻祖,有时候语焉不详,对什么群体说什么话,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艺术。
到了大夫级,难度就几何上升了,除了用这种方式选拔将军以外,这里面还涉及了“责任制”,基层士兵可以拼命,砍下了敌人头颅,那是他的本事。丢了自己的头,那是他的造化,所以基层军士只需要保护自己,这次没杀敌,下次再接再厉。
将军不一样,他们治下的士兵阵亡得多了,他要被牵连,治下的士兵全部摆烂或者摸鱼,他也要被牵连,可能士兵偷懒士兵没事,但将军一定会出事。
这就导致了到了大夫这个层级,晋升的“功勋”有时候还会被“倒扣”,玩着玩着回到刚开始的时候,可想而知,白起那样杀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屯多一点,后面完全不够造的。
不过若真的有人才从第一级一直爬上来,然后爬到了第九级,那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了,到了五大夫,一般都是个分水岭,再往前进一步,就是“卿”了,卿这种存在,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不仅仅是吃饱饭那么简单了。
所以到了卿这个层次,又可以叫做“玩脑级”。
卿仅次于诸侯,也就是各国君主,一般来说,国家的真正统治阶级,都是“卿”,相国是卿,御史是卿,史官是卿,就连商鞅自己刚开始变法,也都给予了“第十级”的爵位:左庶长。
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少良造)
十六大上造(大良造)
十七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
显然商鞅自己也有“晋升”的精神,没有让秦孝公给他直接登天的机会,但他也表示了,一定要给他“卿”的资格,不然的话,就不是晋升与否那么简单了,而是“有没有资格”在政治上发表意见,此乃阶级的桎梏和习惯。
因此卿已经是一种新的层次了,想到这一步,不是愣头青杀敌人就能做到了的,商鞅后来靠变法之功,征战之功被封商君,爵位升至“大良造”,后来也还是被针对逼得谋反,最终被处刑而死。
跟商鞅一样的,还有战功赫赫的白起,白起也是爵至大良造,被封为武安君,最终却落得被“赐死”的下场,他们到头来的荣耀,一个不留神,也会是一场空,跟那些在战场上征战的士兵实则无异。
如此说起来,“二十等爵制”更像是虚无主义,因为除了统治者一直永恒长久,其他人晋升来晋升去,到头来很容易就是一场空,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君臣之间不都是如此这般的不平等吗,回头看看,还是“玩命级”的四个爵位最轻松。
虽说“晋升”到大夫不容易了,可这四个初始爵位带来的“福利”,是实打实的。
为了激励士兵,商鞅的“新手大礼包”也是准备得很给力的。
比如某士兵拿下了一个敌首,那么他就可以升为“公士”,成为公士之后,他就能够获得封赏,奖品是“一顷田”、“一处住宅”(可能是给地)、“一个庶子”。
这个“一顷”田可是厉害了,按照现在的计算,一顷田大概有6万多平米,虽然秦时期跟现在的计算单位不一样,但仍旧有“一万平米”左右,再加上住宅给的地,而且还配有一个“仆人”(庶子是指仆人),这生活妥妥的人生赢家。
第二级的上造、第三级的簪枭、第四级的不更,田地的封赏都是在公士的基础上依次加一,所以上造就是二顷田,两处宅子,簪枭就是三顷田,三处宅子,不更是四顷田,四处宅子。
这样看起来,二十等爵制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多的什么名份、精神层面的奖赏暂且不说,这物质是最重要的,虽然商鞅这套路不浅,但对基层的爵位还是算厚待了,也难得基层士兵愿意那么拼命。
除了这些基础的赏赐外,这些获得了军功的士兵还可以拿自己的功劳给“亲人”顶罪,而“罪”这种东西,在秦国堪称是烂大街的存在,商鞅的核心思想里有一个“弱民之术”,就是制定大量的法律,让百姓动不动就犯错,甚至是犯罪,他用这种方法,推着百姓们上战场。
很多秦国士兵,一开始都是为了“抵罪”或者是给家人“赎罪”才上场杀敌的,所以这又是一个套路,看似是福利,实则是商鞅和秦国统治者制订出来的“套娃游戏”,他们将获得勇往直前的士兵,但后来秦朝崩溃,这些将士也没有多忠诚,就因为他们对“暴秦”的确没啥感情。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秦国爵位的“大夫”、“卿”阶级的含金量有多高。
到了大夫开始,基础的赏赐在第八级和第九级的“公乘”、“五大夫”开始,第七级还只是赏田九顷,宅子久处,可公乘却直接被赏赐了“二十顷”田,二十处宅,五大夫则是有二十五顷田,二十五处宅。
这个时候,质变就开始了,这还不算完,这个等爵制还有点“阶级性”,越高级,差距越大。
因为第十级的左庶长,赏赐的田就有74顷,宅子74处了,第一级的卿尚且如此,更别说后面的高等级卿的待遇了,这凸显了在二十等爵制中,差异奇大的阶级性。
讲完了这些“赏赐”,最后让人关心的,无非就是“继承”问题了,有的人会问了,这些东西能不能留给后代?
虽然商鞅变法打击“世卿世禄制”,但二十等爵制中,仍旧是可以“世袭”的,但这个体系内的世袭跟清朝的爵位世袭很像,要“降级继承”,这个意思就是,公士在去世后,他的儿子就没有资格享用他的田地了,又要继续自己奋斗了。
即便是如此,二十等爵制还一直发展到了“汉朝”才被终结,之所以会被结束,还是因为这套等爵制后面越来越泛滥了,人是存在“心理追求”的,刘邦时期分封功臣就开始直接大量赏赐“关内侯”,完全破坏了这个制度的自洽性,导致后来没得玩了。
总结:二十等爵制,是秦国变法中最核心的一环,秦国能六世剧变,横扫天下,跟这种军爵制度的底层逻辑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没有二十等爵制,就没有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秦人的基础本就比赵国弱,后来得以长平一战比狠获胜,盖源自这个精神。
而二十等爵制,是更早的“晋升”天梯,有效地打破了秦国时期的社会固化,突破了壁垒,虽然最顶尖的爵位还是只能贵族获得,但却也造成了中低层的社会阶级的流动竞争,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_小囧。
低级爵位易得,中高等爵位维持不易。商君的军功爵制,从根本上就是为了瓦解老世族万年不易的爵位。

muse
斩首只针对最下级的爵位,越往上越不讲“首级”,而是讲战争成败,或者指挥上是否失误,甚至是某种“建议”直接促使战争胜利。
秦国的爵位
商鞅变法时,至少不会有彻侯与内侯二个等级,因为当时秦孝公是公爵,没有封侯的权力,惠文王称王之后,侯级才慢慢出现的。我们现代认为商鞅变法最开始设置的只有十五级。
公士公士,是最开始的爵位——“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
公士,是指有爵位的步卒。它,就是大家所说的“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的爵位,得到爵位之后,就有权力得到田宅,而且孩子也有资格进入官府当吏(是有资格,不是一定能,汉语博大精深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是一张空头支票)。不过即使当不了官吏,分田宅是确定了的——“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上造
“造,成也。古者成士升于司徒曰造士,虽依此名,皆步卒也”。
上造与公士都是步卒,只不过上造可以乘坐兵车,与公士的区别是获得的物质奖励更多。
簪袅
“簪褭,御驷马者。要褭,古之名马也。驾驷马者其型似簪,故曰簪褭也。”
簪袅,被认为是兵车上驾马车的马夫。秦朝的兵车上一般是三人,中间就是簪袅,左右是位更高的爵位,兵车后面就跟着一群没有爵位的民夫,公士或者上造。
不更
“不更者,为车右。“
不更,就是兵车右边那个,不更算是整个兵车队的副队长,队长就是左边那个,称为大夫。
大夫“大夫者,在车左者也。”“赐爵五级为大夫,主一车三十六人”。
大夫已经称得上一个小军官,对于军官,商鞅的已经规定,大夫的军功主要看小队成绩,如“得三十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大夫就是屯长级别,再也不是小兵,但仍要带着小兵上场杀敌,所以自己的杀敌数与小队的杀敌数加在一起,三十首,以上才会升一爵(相当于小兵斩首一人)。
官大夫
“爵大夫而为国尉,则税邑三百家。故爵大夫,就为官大夫”。
官大夫比大夫高一级,待遇也往上加,但与大夫性质工作区别不大。
公大夫
“公大夫领行伍兵”。
这里的意思是为公大夫是领兵的,可以带领一支军队,当然是偏军。地位大致相当秦国有县令一级,因为当时是不分文武的,能当县令也能领兵上战场。
有一例;“庞敬,县令也。遣市者行,而召公大夫而还之。“
公乘
“赐爵八级为公乘,与国君同车”。
公乘,最开始是指公爵的兵车,这里直接被商鞅定为爵位。
五大夫
古人认为“自公士至不更皆士也,自大夫至五大夫皆军吏也”。
从公士到不更都算小兵,大夫到五大夫算军中中等军官——军吏,过了五大夫就是将军,能独立领一支方向军作战。
比如“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五大夫陵攻赵邯郸。”王贲是王剪的儿子,王陵也是秦朝的名将。
这也说明五大夫地位应该高于军吏,已经超出了军吏的职责范围,算裨将军了。爵位一旦过了五大夫,将领便不会冲锋陷阵,其个人斩首完全不纳入考核爵位范围,升爵看的是战争成败,损失多少,赚了多少。
左庶长、右庶长商鞅到秦国实行变法时的官职(爵位)就是左庶长。也可以说明当时秦国官职中,左庶长应该是一个很靠前的官职。
左右庶长白起与王龁也干过,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大上造),发兵攻魏。
左更、中更、右更
“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这左中右更与庶长一样者阳领兵的将领——“庶长、三更所将皆庶人更卒”,比如秦惠王八年,“爵樗(音出)里子右更”,白起当上左庶长后,直接向上升——“白起为左更”。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司马错担任左更,受命率军攻打魏国——“左更错取轵及邓”。
说明这“三更”已经是秦国 的高级将领。
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史记》记载中,当过大上造的秦国将领只有三人——商鞅,犀首公孙衍与白起。
商鞅在获得大良造一爵后封为商君,白起自秦昭王十三年封为左庶长,历经两年便获得大良造一爵,但后经十数年直至秦昭王二十九年才被封为武安君。
后人认为大良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秦国的最高爵位。
再往下就应该是后面的秦王加的,估计越到后面已经不单纯只靠军功就能上了,毕竟白起从大上造到武安君,差不多打了十年,中间硬是没升职过。
简单说说当上将军后的战功怎么算在秦国到上将军后,就是至少要当左庶长,有一个标准——盈论。
盈论,就是说“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
这”八千“与”二千“应该只是针对从左庶长升到左中右更的战功,要继续往上升,战功必须还要往上加。
比如说白起,有记载杀敌数目的就达八十七万人,而且大部分战役没有记录斩首数目,
可知人数远不止这些。但白起花三年时间从左庶长升到大上造,十年才升到武安侯。而白起的老前辈司马错,只做到了左更。
秦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干完一仗后,会以战绩“以战故,暴首三(日),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罢其县四尉,訾由丞尉。”
相当于公示“首级”三天,检查三日,将军对确定无误的士兵与军吏给予爵位的证明书,再让朝廷县官等后勤人员去处理。如果过了三日还未具体实施,朝廷致使获得军功之人不能获得爵位,就罢免该县四个尉官,由县丞县尉来处理。

寻水的鱼鱼
0

Eric129
现在我们都懂了,尼玛我们现在玩的电子游戏,里面的规则,秩序都是2000多年前一个叫“商鞅”的大叔玩剩下的!

DORA。
斩一甲首,必须是首功!这条件不是现在游戏里经常用用,首充有优惠是欧皇,再充无折是非酋

SJ
嫪毐连关内侯都敢搞。

lynwang_dalian
这个制度的作用是打破阶级固化,让最低层人也有上升的希望,所以全社会都充满活力,最终一统六国。统一六国后,这种晋升渠道不复存在了,也就二世而之了。

~orange···
砍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只是诱惑小白的“新手大礼包”而已,等你来了,你就会发现,想要领到手,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想要再往上晋升,更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止步于四级,因为五级以上,就是“中层领导”了,需要的不仅仅是匹夫之勇,还有领导能力。
商鞅,可以说是中国“KPI绩效考核”第一人,“通关游戏”的最早设计者,“拼团玩法”的老祖宗。
他在秦国搞的“变法”顶层设计中,“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凭借着这个制度,秦国士兵才变的勇猛无比,秦军,也才成了可以灭掉六国的虎狼之师。
在先秦时代,中国是一个“身份制”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是有严格区分的,贵族身份世袭,平民永远是平民。
那是一个不看脸,也不看才华的年代,唯一看的就是你的“血统”,说白了,就是“拼爹”,你有一个当诸侯的老爹,你就有可能继承诸侯之位,最次了也得弄个“卿”。
贵族内部的“爵位”等级也很简单,最大的是周天子,其次是诸侯,在诸侯内部又分为卿,大夫,士。这五个等级,就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身份等级制度”。
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就是对这五级爵位进行了细化,同时打破了“阶层固化”,让人才充分流动起来,让寒门也可以出贵子,给予每一个人充分的“人生逆袭”机会。
而这个机会,就是“军功”。
想改变命运,想改变身份,想加官进爵,想光耀家族,没有别的途径,只有一条:参军,打仗,多砍敌人的头。
在秦国军队中,敌人的人头就是“硬通货”,人头可以换爵位,爵位就是“身份+利益+权力”的综合载体,人头可以抵罪,人头可以抵徭役。
你参军后获得的第一颗人头,含金量最高,斩获一颗,就能获得良田1.5顷,宅子1.5宅。
秦汉时期的一顷,相当于现在的100亩,一宅相当于现在的2.5亩,500平方。这个标准,放到那个年代,就是妥妥的地主。
古代的平民,绝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给贵族打工,所谓“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会有卖身葬父,因为即便你死了,你也没地方埋,不是随便挖个坑的事儿,因为所有的土地,都是地主和贵族的,平民连挖坑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秦国的士兵参军最踊跃,别人参军,媳妇都是哭着不让走,秦国的男人参军,老婆都是敲锣打鼓的欢送。
但是,这个奖励,仅仅是“新手大礼包”而已,就是各种APP 里跳出来的“你有大红包未领取”,一旦你点击领取,你就会发现,这个红包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他会不断的有任务让你去完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就像“拼刀刀”,你永远都会差那么一刀。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打怪升级,秦国的军功爵有多难拿我们先来看一下,二十等级都是什么,从低到高分别是: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良造 、16 大良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列侯)。
在这个等级系统中,1-4级,对应原来的“士”,属于基层小领导序列,5-9级,对应原来的“大夫”,属于中层领导序列,10-18级,对应原来的“卿”,属于高层领导序列。
至于“关内侯”和“彻侯”这两级,你就别想了,能到这个级别的,都是公司有股份的人,打工人是永远不可能到这个级别的。
白起牛不牛,商鞅牛不牛,王翦牛不牛,这都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功勋级人物,他们的爵位,也才是“大良造”,16级,基本上就是打工人的天花板了。
而秦宣太后芈月的弟弟,魏冉却可以直接封彻侯,根本不需要从新手开始打怪升级,所以,公平,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商鞅到秦国开始变法的时候,秦孝公给他的身份是“左庶长”,他也没从基层开始干,因为人家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另外,“左庶长”属于“卿”,位居高层领导,相当于排名比较靠后的“集团副总裁”,有这么一个身份,便于他开展工作,能够发号施令。
至于普通草民,只能从零开始,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领到新手大礼包—“公士”。
公士,是第一个等级,也是众多的秦国士兵为之奋斗的目标,看着很简答,只要砍一个敌人的脑袋就行。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
注意,这里的要求是砍“甲士”的脑袋,而不是普通小兵的。
古代上战场打仗,分为“甲士”和“徙兵”两种。
甲士,是穿有盔甲的士兵,可以上战车上打仗,这种人,一般都是有身份的人,体制内的人,有级别的人。盔甲,是古代的重要武器,比刀剑还宝贵,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为什么努尔哈赤是“十三副遗甲起兵”,而不是十三把刀起兵。
徙兵,是没有穿盔甲的士兵,没有资格上战车,只能用两个大脚板跟着跑,冲锋的时候也是他们冲在最前面,用血肉之躯去战斗,能不能活下来全靠命,这些人,主要是由奴隶和囚徒组成。
甲士,是有身份的人,所以,他们的人头值钱,但是,甲士因为有盔甲保护,而且他们可以乘战车,逃跑的时候就跑的比较快,所以,在战场上,你砍一个“徙兵”比较容易,砍一个甲士,就很困难了。
所以说,商鞅的“新手大礼包”,可不是那么好领的!
当然,既然是游戏,那就得有成功率,没有榜样的力量,谁来玩,因此,能砍下甲士首级的,还是有的。但是,大多数都止步于4级,能上5级的屈指可数。
因为,随着等级的提升,游戏难度也会增加,不再单纯的考核你砍头的数量了,而是要考核你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了。
在秦军中,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级别提升了,官职就大了,那就要带团队了,领导考核的,就是你团队的绩效了,如果一场大战下来,你没有砍敌人一个脑袋,不好意思,那领导就要砍你的脑袋了,但是,如果你的团队能集体砍敌人33个脑袋,那么,恭喜你,你不仅不用死,还能加官进爵。
是不是和拼团有点像,团长开团,33人成团,团长买不买没有关系,最后还能得团长佣金。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古代的平民,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哪有什么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只有那些贵族们,才能接受军事文化教育,他们更容易成为领导,爵位也会更高。
那么,有没有人从零干到二十级,打到了“终极老怪”那里呢?还真的有。
秦末,刘邦在沛县起兵后,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放弃楚国的军事制度,全盘采用秦国的军事制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被刘邦给搬运过去了。
垓下之战时,刘邦为了尽快杀掉项羽,喊出了一句:“有能得霸王人头者,封万户侯”,万户侯,属于彻侯,而且是级别最高的彻侯,刘邦为了除掉项羽,也是下了血本了。
这简直是一步登天,从普通员工直接晋升为有股份的集团副总裁,这种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因此,手下人是嗷嗷叫的往前冲。
当时项羽已经自杀,有5个人同时冲到了他面前,这5个人活生生的把项羽的尸体给分成了5份,一人拿一份去刘邦那里邀功了。
其中有一个叫“杨喜”的,原本只是刘邦的马夫,因为捞到了项羽一条大腿,最终被刘邦封为“赤泉侯”,成就了一个大家族的崛起。据说隋唐的杨坚,杨贵妃,都是他的后人。
光宗耀祖,秦国军功爵位的含金量有多高爵位,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象征,它有两个最大的附加品,那就是财富和权力。
从古到今,土地和房产都是最大的财富,因此,秦国军功,主要的财富奖励的就是土地和房产。
公士,奖励1.5顷耕地+1.5宅房产,上造,奖励2顷耕地+2宅房产,簪袅奖励3顷耕地+3宅房产,以此类推,最高的列侯是105顷耕地+1.5宅房产,另外,关内侯和列侯还有“食邑”,可以享受一定户数人家上交封赋税,比如,万户侯就可以享受一万户人家上交的赋税。
当然,这里的房产,不是直接盖好的房子,而是宅基地,1宅9亩,相当于现在的2.5亩。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爵本位”向“官本位”的过渡,官职和爵位是相互对应,相互挂钩的,没有一定的爵位,根本不会给你任何官职,而官职,就是权力。
刘邦统一天下后,将手下所有的将领,士兵统一封为五级“大夫”以上,爵位大于“大夫”的,直接晋升一级。
也就是说,在楚汉大战中,只要你跟着刘邦混,只要你能活到刘邦称帝,你就可以晋升为五级“大夫”。
“大夫”就跨入中层领导序列了,大概率能出任地方的县令,即便不是县令,也会是同等级别的官职。
刘邦称帝后手下所有的将领,基本上就构成了大汉帝国的基本官场结构。
这样看来,秦国的军功爵位,还是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领到“新手大礼包”后,就直接可以回家享受生活了呢?
当然不是,你走了,谁打仗?
秦国的兵役时间很长,要服役到60岁,你在战场上杀敌所得到的奖励,全部都是给家人的,秦国办事效率很高效,一场仗打下来,该给谁记多少功,该奖励多少土地,当地县令会及时的送到你家人手中。
如果不幸战死了,也不用担心,你所获得的爵位,会给你儿子继承,不过,是逐级递减的继承,如果仅仅是“公士”,那么战死了,儿子就没啥可继承了。
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彻底改变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世袭制”,把大量的财富,权力拿出来进行二次分配,充分的发掘人才,使用人才。
它是秦国强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底层平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清纯小伙
秦国为什么能够成为西方强国?全赖商鞅变法,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奖励军功,一下子调动起了军中士兵的积极性,因为军人也有了追求荣华富贵的机会和途径。变法前,除了世袭贵族,其他人是没有向上攀登的梯子的,奖励军功就是军人斩获一颗首级或若干首级就可以晋升一级爵位,对寒门人士和贫苦士兵博取富贵来说,上哪儿找这好事?所以这项措施对秦国的强大功不可没,激发了秦人好勇斗狠的血性,造成了秦国的虎狼之师,这样才为100多年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千古壮举奠定了军事基础。
对博取功名的人来说,尤其是对目不识丁的秦国军人来说,斩获敌方一颗人头或若干人头,就立有军功,就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境,试问有谁还不奋勇杀敌?但真正一刀一枪对着干,并把对方干死,又从容地把其人头带回来领军功也不容易,所以每晋升一级含金量是有保证的。要不为什么把敌人的脑袋称为“首级”呢?首级就是我数够若干颗敌人的脑袋,就可以晋升到哪一级上去,不识字也能算出自己勇敢作战的回报若何。
有人认为当时秦国士兵作战杀死几十个敌人很容易,实际上不是这回事。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都有备而来,每战每人想杀死敌人若干,那是非常难的,每战每个士兵又能带回来属于自己的那几颗首级谈何容易啊?问一问现代一些老兵,戎马一生中亲手杀死了多少个敌人?真不容易!

vivn
感觉挺公平,感觉属于发家致富的好方式 ,但是我一直很不理解,打仗的时候那么激烈,怎么有功夫割脑袋别腰上,不怕别人砍了自己吗? 或者是专门记人头的? 但是也记不过来啊

喃喃pp
为什么拍桌子?以一帮屠夫靠匹夫之勇杀人夺的高位,能有能力管理好国家?

呼吸...
这个首级可不是随便找个人砍了就算数的,必须是甲士,也就是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