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那些作家、文人、名士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谈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呐喊

鲁迅短篇小说集

鲁迅

[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

鲁迅

[作品]我爱我家

大型电视情景喜剧文学剧本

梁左

[作品]白毛女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

贺敬之 丁毅

[作品]厚黑学

足本珍藏,尽得“厚黑”精髓。识此术如手 握尖矛厚盾,进可拓土,退可守成 《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奇书”,近年来更被视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学”巨著。“厚黑”者,犹“矛盾”也,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

李宗吾

[作品]国学概论

该书前8章专言经子,颇多新意。如以“阶级之觉醒”论先秦诸子,以“个人之发现”论魏晋玄学,以“大我之寻证”论宋明六百年之理学,不乏真知灼见。该书第九章专论清代考据之学,常有精辟之论,时人有“竟体精深”的...

钱穆

[作品]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它以短短三万字的篇幅,简约地写出了根据地一个乡村生活,——主要是政治生活的横断面。关于这个横断面的捞写,虽然距离显示出整个根据地社会生活历史的变化过程,还相差很远很远,这尚有待于作者以及...

赵树理

[作品]江姐

本书写的是《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的故事。,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积极开拓,被捕后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斗争,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杨益言

[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ISBN:9787020048243,作者:魏巍著

魏巍

[作品]记丁玲

她其实仍然是一个多情善怀的女子,而且也不把这样一个女子在这份不幸生活中应有的哀恸抹去。但她却要强,且能自持,把自己改造一个结实硬朗的女子。 作者以诚挚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

沈从文

[作品]玉梨魂

今天,象一百个昨天,与一千个前天,都是刻板的日子,或许,做梦是少女的特权,我目前的生活,已进展至平安是福,没有新闻是好新闻的微妙阶段。 但为什么,每天清晨,总还有惆怅的一刻。 闹钟响了。该死的闹钟,在...

亦舒

[作品]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1925年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后流浪于沁水、太原等地,做过小学教员。1938年后在革命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报》副刊...

赵树理

[作品]王小波文集

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

王小波

[作品]古惑仔

一套四册 人在江湖 猛龙过江 只手遮天 洪兴十三妹

[作品]百家姓

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必定要阅读课外读物。让孩子从小养成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编者们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启蒙小丛书”。该套书撷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浩瀚的中华文化典籍中...

叶雄工作室

[作品]人到中年

根据同名得奖中篇小说编绘的这部连环画,在1981年第11期《连环画报》发表后,受到读者广泛的喜爱。人们通过不同于小说的又一文艺形式,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以孺子牛精神献身于人民医疗事业的中年眼科大夫形象...

尤劲东

[作品]麻衣神相

以面相算命的书 书中收录依照年龄、面相、手相图形的算命歌 文白对照 文学水平不高 古文部分比较通俗 属封建迷信文化糟粕

:张德桐

最新跟帖
憨豆豆

憨豆豆

中国现代作家有老舍,他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谈!那就是在他年轻时,他写了一篇散文叫做草原!毕竟在那个时候,他远游异乡!

在那碧绿悠悠的草原上,和蒙古族美丽浪漫清爽的女孩铁木侠女。互相吸引,谈起了恋爱!一个是文人作家,一个是武侠美女。

他们之间为了保护草原人们的幸福安康,在现实的生活中。积极有为地做出了反应,一个用手中的铁笔书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

另外一个,用手中的邀约宴月美人弯刀!来弑杀那匹匹,入侵草原上的野狼。捍卫草原之夜的美丽,守护昆仑山上的真实心声。

为了神圣的爱情,守护初心和使命!他们旅游草原之夜城,在那里组建起来一个幸福安康的家庭!享受着人间仙境里面,温暖的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

后来,就有一个现代作家名字叫做徐霞客的旅游人士。他来到了草原之夜城这里,用手中旅游笔写下了一篇旅游方面的侠客文。

被后来的大作家,金庸先生写出了一篇篇武侠小说。叫做侠客行,和江湖美人胚子旅游恋爱。那种味道真浓,也真香。

奶糖

奶糖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从一开始由杂货店的小伙计,先出名震惊数学界、后成为数学家;而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逝于外国的数学讲坛讲演时……一串串的故事,一桩桩的往事,久传不衰,越讲越生动,越写越感人……令人回味再三,思绪绵绵!


1930年,中国的数学界刋物上,刋发了一篇题为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轰动了数学界,引起了一些数学家、教授们的高度关注。并四面八方的打听、询问这位署名“华罗庚”的身势和来头。

经一段时间的询访,令众多数学大家们惊讶的是:这位华罗庚才初中毕业,刚到20岁的、一家杂货店的小伙计!个个瞠目结舌,刮目相看,惊奇之后,连连称赞……

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一向惜才如金、慧眼识珠,亲自下令,把华罗庚调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

在七十年代,华罗庚这位高龄的数学家,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批阅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卢纶的诗,用诗歌形式评论古诗。当日的报纸成为风抢之物,报刋亭被抢购一空,或个个传抄、或人人背诵强记……

被华罗庚批阅的卢纶的诗为塞下曲。原诗如下:

——塞下曲(唐朝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罗庚发表的批阅诗如下: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王字出头一个月

王字出头一个月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而且他还精通武术,喜欢唱京剧和说相声。但他生平只写过一个相声段子,还给写坏了,他认为但凡曲艺杂耍这类东西里的,相声是最难写的,把人整哭了容易,让人笑可太难了。为什么相声不景气了,就是因为没好作者和好作品。



有这么一位作家,不能说绝后,但是写这种现代市井胡同儿文学绝对是空前的,应该稳坐现代相声作家和喜剧编剧的头把交椅,刘震云,王朔都得靠边站,盖不过人家去,他就是作家,编剧梁佐。



提他名字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但一说他的作品,那是无人不晓。多年前的一部《我爱我家》,开创了室内情景喜剧的先河,那就是人家写的,相声段子像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小偷公司等等太多了。



人他家才是正经八百的文化家庭,妹妹梁欢也是作家,父亲是报社的副总编辑,母亲就是《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老师,只有他们家老二还差点事儿,文化水平稍次,但比他们都有名,就是著名演员,眼睛睁小到不开,外号麻杆儿的梁天。



姜昆的段子有一部分是梁佐写的,其实一开始姜昆是奔谌容老师去的,让老太太给创作几段相声,这是八十年代末,梁佐还没出名,他就悄悄把姜昆拉到一边,说:“老太太写的没你要的素材,你看我写的这些都是胡同儿的东西,包你满意”。姜昆一看,有写一个人掉老虎洞里,和老虎聊天的,有写一个老头娶了一个十八岁大姑娘的。



姜昆觉得很有新意,把其中掉老虎洞里的一段内容编成相声,并搬上了1987年春节晚会,就是火遍全国的那段儿虎口遐想。梁佐想趁热打铁,打算把小说虎口脱险在报社连载一遍,报社人员说:“你可拉倒吧,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掉老虎洞里这件事了,你还发什么”,足见他的作品影响之大。

严肃享受生活

严肃享受生活

我来讲一个,不一定正确(我觉得其实是造谣的)。

道听途说来的,供君一笑罢了。

我们的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在北京原先是住在一起的,鲁迅他们一家(原配妻子)和周作人他们一家在北京一个大宅子里住着。吃饭开销皆由鲁迅先生所支付。

这里又有个小故事可以讲,周作人的妻子呢,是个日本人,她把他自己的妹妹也带到了北京。但是有趣的是,她妹妹最后嫁给了周建人,也就是鲁迅先生最小的弟弟。所以一对姐妹花正好嫁给了一对兄弟,倒也是一桩奇事。

好了,废话就不多说。

大家可能都知道,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给胞兄鲁迅的决裂信,信中说道“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大家现在肯定很迷,为什么会突然决裂呢?这对哥弟两个,可是当时闪闪发光的“五四双星”,为什么呢?

这其实也是文坛中一大不解之谜啊。

然后,重点来了。

来了。

真的来了。

这次是真的。





坊间流传,因为鲁迅先生偷看周作人妻子洗澡的缘故,所以周作人一气之下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绝交信。

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高尚如鲁迅,怎会干这种事情,说出来不顾供君一乐罢了。

点个赞吧!各位父老乡亲。

taesabiae

taesabiae

风云跌宕的民国,文人名士学者辈出,他们的传闻逸事更是不胜枚举。题主提供的图片里有女作家,那就说一下女作家丁玲的趣事吧。

1927年,丁玲在与胡也频同居的同时,还炽热地爱上了自己的日文老师冯雪峰。为了和这两个男人都不分开,丁玲在思索再三后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她提出了三个人一起生活的建议。

胡也频和冯雪峰竟然都同意了丁玲这个石破天惊的荒谬想法。于是他们三人在西湖边找了个房子,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

三个人的感情自然是拥挤的,最先受不了的是胡也频。他和丁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丁玲便建议两人分开几天试试。胡也频一气之下便跑去了上海。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丁玲的蓝颜知己沈从文的回忆。

沈从文在1933年的《记丁玲》当中这样详细地描写道:"他们在杭州6天,某晚,这海军学生行色匆匆地跑到我的住处来了。"海军学生指的即是胡也频,他跑来上海首先找的便是沈从文。胡也频坐在沈从文的床边,凄惨地微笑着告诉沈从文,他和丁玲虽然同居了数年,还是在"某种客气下过日子"。原来丁玲只讲究精神恋爱,排斥肉体结合,他们三人的同居生活当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这个问题,晚年的丁玲也在回忆胡也频时这样说道:"我们两人很能互相理解和体贴,却没有发生夫妻关系,我们那时认为,彼此没有义务,完全可以自由。"她也曾和骆宾基说起:"也频这个人啊,真是纯洁的很,这样纯洁的人只有一个朱谦之,五四时代他没有和他老婆发生关系,我和也频也一样。觉得要是发生了关系,那就好像定了。"

但那样纯洁的胡也频,去了一趟上海,就被沈从文教坏了。

沈从文说,当时就他所知道的属于某种科学范围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新鲜的意见。

受到了鼓舞的胡也频马上重返杭州,他态度坚定地挽回了丁玲的心,俩人很快重归于好。这次便轮到冯雪峰黯然离去。两年后,丁玲生下了与胡也频的儿子胡小频。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胡也频被捕入狱,一个月后与另四位左联作家一同遇害。

胡也频入狱后,丁玲送铺盖进去,满被满枕洒了巴黎香水,在狱中传为笑谈,又送去大蛋糕,堆满糖花,富丽堂皇,被囚徒们一抢而空。

胡也频牺牲后,丁玲欲与冯雪峰再续前缘,可冯雪峰离开丁玲后也没闲着,这时的他早有妻女,最后,这位上海小报记者笔下"肥得如一只山猪,孔武有力,纯然男性化的女子"丁女士嫁给了小自己十三岁的陈明。

当时上海的小报也很八卦,他们这样描写丁玲与胡也频的婚姻:"丁性格刚强,与胡也频一言不合,即起扭打,胡为军人,当然不肯示弱,常扭打至街心,必俟警士来干涉始已……丁玲是最不善于处理家庭的……"

瞿秋白在第一见到丁玲时,就对这位妻子的闺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大概正是这样,丁玲才留下了这些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吧。


jasmina

jasmina

我说一个作家,文人的故事吧。这文章的题目叫作庐隐,情天恨海苦徘徊

1895年,5月4日,福建省闽侯县,黄举人家生了个女儿,这名千金就是庐隐。又名黄英。就在小庐隐降生这天,黄举人的岳母去世了。由于哀伤过度,瘦弱的庐隐嗷嗷待哺,于是被交给一妈哺养。1901年的早晨,奶妈抱着不满两周岁的庐隐离开了黄举人家,来到一排竹篱笆围起的小院住下。奶妈的丈夫是个纯朴的农夫。她有两个女儿。大的叫银姨,小的叫小黑,和庐隐同岁,她们成了庐隐的小姐妹。

1902年,黄举人出任长沙知县,接走了庐隐,庐隐全家坐船离开了家乡。小船驶入海,庐隐想起奶妈,银姊放声大哭,黄举人一时火起,抱起庐隐就要往海里扔,幸好一个手下人抢下了庐隐,这在她小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悲凉的创伤。

|906年,黄举人病故,从此家道中落,其母只好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到北京的弟弟家。庐隐的舅父是清王朝农工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庐隐在这里,虽然衣食无忧,但精神上备受压抑。庐隐拜姨母为师,每天上午在屋里读女四书。由于年幼贪玩,背书结结巴巴,被亲友视为笨货。1913年,9岁的庐隐被送进北京慕贞学校住读。在那里每天要作礼拜,于是在美国女校长的诱导下皈依上帝,成了教徒。

|9|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其家里亲人都仓皇逃到天津租界去了。在天津住了半年战争结束了。19|2年秋,庐隐考上了北京师范学校,亲友们这才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他们说(想不到这孩子,还真有出息!)

中学快毕业时庐隐出落成了一个|7岁的大姑娘。这时其母开始为女儿操劳大事。那时庐隐还是个天真少女,对于结婚,她觉的是件太神秘的事情。这时她对小说产生了兴趣。也是因为看小说,引起了庐隐爱情婚姻上的一场风波。

庐隐的姨母有个亲戚是留日学生,叫林鸿俊,因父病重,他回国省亲,不久其父就病故了。林鸿俊父母双亡,心情郁闷,就买小说来读。一天他买了夲小说《玉梨魂》。小说写的是一个多情女郎的不幸遭遇。他知道庐隐爱看书,便借给她看,多愁善感的庐隐为书中的女郎哭了又哭,泪痕洒满了书页。为此林鸿俊便认定庐隐准是个重感情的女孩。她即然能为古人担忧,就一定能同情自己的遭遇,于是连夜在信中,把自己这个天涯零落的种种痛苦,感叹,都倾诉在字里行间。希望能得到她的同情和休体贴。

庐隐接信后,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疏远和冷淡,想起了美丽村庄中的奶妈,银姊和小黑。她同情这位失去了亲人的青年。这个感情真挚的姑娘,便为这个向她倾吐哀愁的青年,洒下了纯结的同情之泪,渐渐地它们亲密起来。但庐隐此时并没想到与他相爱,结婚。林鸿俊十分喜欢她,极力向她求婚,同时请人向黄夫人说情,谁知,黄夫人觉得他太没身份了,坚绝拒绝了他,並要为庐隐另寻夫家。

林鸿俊非常绝望,写了封非常哀婉的信给庐隐,激起了庐对他的同情,也激起了庐隐对势力母亲的义愤。她写信给母亲说(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感承受)。其母接信后,无可奈何,只能迁就。但她也提出了条件,(婚礼必须在林鸿俊大学毕业后举行。林接受了这条件并签了字。可求学经费何处找寻?好在一位亲戚动了同情之心,拿了两千元錢来,这样两人才定了婚。

1919年秋,庐隐以旁听生名义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学习。同时入校的还有苏雪林。年底大考,她俩因成绩优秀,被转为正式生,与冯沅君,程俊英为同窗学友。

五四时,各种新学说,如雨后春笋勃然而兴。庐隐很感兴趣非常活跃,不久被推举为学生会干事。1920年春,庐隐在福建学生联合会中,认识了北京大学的学生郭梦良,並参加了郭梦良等人发起的

S R社,两人过从甚密,渐渐产生了感情。正当庐隐忙于社会活动和写作时,她订有婚约的林鸿俊大学毕业了。他写信劝说庐隐说(女人在外面奔走是可笑的,不必过问国事政事,不要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庐隐接信后大为恼火,想不到林鸿俊向往的那种庸俗生活,与自己的理想如此格格不入,因而决心解除婚约。见此林鸿俊无计可施只好分手,很快就和一位有钱的小姐结了婚。

二人分手后,在同乡会里庐隐郭梦良。他们共议大事,成了精神上的知己。郭梦良性格深沉,有思想有见解。是个沉默孤高的青年。它俩每天除上课外便在一起促膝谈心。爱上郭梦良后,庐隐感到了一种甜蜜的欢乐,但也体会到一种莫名的酸涩,他俩真诚相爱,可郭梦良以有一个家中包办的妻子。对此她神经有些紊乱,加之流言非语的责难。她真想离开郭梦良远走天涯。但她禁不住郭梦良的苦苦追求,不愿忍心伤害那颗爱心。1923年,她坚定地向郭梦良表示,(只要我们有爱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紧)。

听此郭梦良羞涩地凝视着满脸红晕的庐隐,会心地笑了,采了一朵黄花插在庐隐的秀发上。这时脉脉含情的她宛若一位美丽的公主益发撩人心魄了。有情人终我眷属郭梦

,庐隐两人终于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幸福的生活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庐隐,郭梦良二人在一起只生活了两年,郭梦良就患肺病离开了人世,给庐留下一个不满|0个月的女婴。当时她只有二十八岁!丈夫的去世使她感到了幸福的幻灭。1925年,||月至1926年夏天庐隐一直住在郭梦良的家中。那拥挤的房屋使她感到窒息。加上婆母冷言冷语的奚落,她再不能忍受了,一气之下她带孩子离开了福建,来到了北京。望着丈夫的遗象,她心痛欲绝。这时唯一能安慰庐隐的,是女友石评梅。石评梅是庐隐在女高师求学时代的同学,和在师大教书的同事。石评梅的情人高君宇当时己病逝于北京,葬在陶然亭。为排遗心中的郁闷,这对同病相怜的好友经常手挽手,出去散步谈心。有时也跑到陶然亭,对着累累的荒坟痛哭,怀念逝去的亲人。但没过多久。石评梅也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没有了爱人,没有了友伴,没有了怜惜,没有人疼爱。庐隐终于绝望了。她常在朋友的宴席上,一杯杯的喝着酒,尽情地想念丈夫郭梦良。

1928年3月3日,!庐隐由北京大学林宰平介绍认识了清华大学的学生,诗人李唯建。在李唯建的印象里,庐隐态度十分豁达,刚毅果断,颇有男子汉的气魄。在庐隐的印象中,李唯建是一个,口角常含微笑的忠厚青年。乍一相识,两人就象久别重逢的姐弟,忘情地倾诉心中的一切。和李唯建的相识相爱。使庐隐冲出了苦闷的情感季节。她想(换个方向生活,重新建造自己的生命。)1930年8月她辞掉在北京师大附中的教职,和李唯建一起去了日夲。在日本,庐隐一面与李唯建过着恬静的夫妻生话,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写作生涯。1930年底,因经济不支,其二人回国,寄寓杭州西子湖畔。不久二人又转到上海,庐隐到工部局女中教书,李唯建到中华书局任编辑,。这期间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这年的阴历五月庐隐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赢仙,乳名贝贝,,,,,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934年5月13日庐隐因临盆难产,子宫破裂磕然长逝了。逝前,李唯建和两个女儿紧张的站在床边,庐隐一面喘气一面对大女儿说(宝宝,你好好跟着李先生,己后不能再叫李先生,要叫爸。接着对小女儿囡囡说(你长大要好好孝顺你父亲)接着轻轻对唯建说(唯建,我们的缘分完了)说完就合上了双眼。把35年的悲欢哀乐,带进一个永久寂默的世界,,,,,,。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尽时花已空。去了,你永远的去了,一切美丽的生活,绚丽的幻想,都如晚霞般去了,去了,永远去了,,,,,,。

唐陆小卷

唐陆小卷

物转星移,人事两非。

不少几十年前名冠一时的文艺工作者已经被时代“抛弃”,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也逐渐被普罗大众开始忘却。不是这些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不够好,而是这些人的作品完成了历史使命,整个社会已如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希望的,已然摆脱了他们所抨击的愚昧和落后,所以他们的作品必然要退出社会大众视野。再说这些人的作品也根本不是纯粹娱乐作品,难以长时间流传。当然也不是所谓“高雅作品”了,几十年前正是一切为工农兵服务的年代,“大俗”才是时代特色。

正如现如今的相声界一样,高雅的作品好弄,有公式嘛!可是高雅毕竟是极少数人的需求,人民需要的是大俗的相声。

三俗的作品才不好弄,创作者和演出者功夫火候不够了,一不小心就会流向下流,于公序良俗原则相悖,徒然教坏人心世道,应该禁止它。

但是郭德纲横空而出,尽显三俗本色,屎尿屁滚滚而出,伦理梗乱飞,看着确实不像话。不过听众们听过之后,笑完之余,心中却不约而同起了要做个文明人的冲动。

听完郭德纲的相声,你总不能去羡慕死活要“走二环”的那种无理蛮搅的“聪明劲”了吧!你总不能有几个臭钱了在家里修条“父保高速”吧!你总不能去打算做个无知无识的黑社会吧!你总不会再把会摊煎饼也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谋生技术的家伙们视作艺术家了吧!比如那些“书法家”。郭德纲的作品再俗,抨击的还是落后和愚氓。

国家没有迎合某些人愿望把郭德纲封掉,证明咱们国家的文化路线还在正确的老路上——支持大俗文化创作。

几十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们开始面向工农兵创作。实话说,作品不少,好作品也有不少,但是呢,由大城市学术机关里面出来的作者故意讲农民语言,有点隔靴搔痒,不伦不类,农民们并不看的,也不谈论。

真正大卖又叫好的作品不算多。

直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横空而出,笔锋直指包办婚姻和封建落后的家长,道出了农村革命青年们的心声。但是呢,赵树理笔下绝少提革命、启蒙、阶级,婚姻自由等等这些新文化字眼,他只是写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关于风流神婆三仙姑和占便宜没够二诸葛以及恶霸金旺兄弟一再倒霉的故事,一下子大火了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印了4万册,一卖而空。而当时新华书店规定,所有的书只印2千册。

小二黑结婚连环画

后来《李有才板话》更是了不得,在上海连续印了三版全部卖空。其实《李有才板话》也是一个坏地主诡计多端,掌握了村政权,势大力强,欺压百姓,贪污腐败,但最后还是遭了清算,好人得了好报的老套故事。

只是清算坏人的手段不再是清官主持正义,也不是侠客行侠仗义了。而是李有才和村民们通过选举运行农民式智慧扳倒了坏人阎恒元,建立了村民自治的村政权。

李有才板话版画

文艺作品大火容易出大名,当时一个外国记者在上海说道:“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和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物了。”

赵树理遂成一代大家。

赵树理先生

赵树理的作品为啥能被工农兵喜欢呢?

说起来也简单,他和郭德纲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人都先是“民间戏曲工作者”,在民间文艺市场中侵淫多年,一直在民间生活,再是文艺创作者,早就明白了人们爱看“蠢人出丑露乖、坏人恶霸倒霉,最后好人好报大团圆”的故事。

这,也算是“大俗又叫好”的作品特性之一吧!套路之一。

郭德纲学过评剧,这里略过不提。

下面才是本文正题,赵树理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树理先生的整个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开始几年一直被最陈朽、最极端的民间旧文化所包围,完全可以说他是被这些腐朽文化泡大的,对于近代以来的新知一毫无所知。

赵树理识字不是由《千字文》起,也不是《百家姓》,更不是人、口、手开始学起,他开始识字是他祖父拿了一本三圣教道会经教他背诵认字,接下来是百中经、玉匣记、《麻衣神相》等书籍。

他父亲更是厉害,精于阴阳八怪,远近闻名,人称“小诸葛”,他母亲也是一个民间教门“清茶教”的教徒,他十七岁娶的第一个老婆是另一个民间教门“太阳教”的教徒。

“太阳教”一如所有的土教一样,以神迹治病诱人入教,后来赵树理碰巧生病了,被治好,入教。

这一家子都乱迷信,你以为他家不是正常家庭了吗?在村子中没有地位了吗?要被人嘲笑了吗?

不,赵树理的高祖钟恩和钟勋一个是太学生,一个是武举人,曾经在他们村子里各自起了一座两进三层的官邸,在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也算是钟鸣鼎食之家了,后来改朝换代,到赵树理祖父一辈才家道中落,但是他祖父还是一个识字的先生啊!

文脉不绝。

赵树理故居

赵树理曾经回忆过他家乡深厚的信神敬巫传统以及村夫愚妇封建迷信乌烟瘴气到了什么地步,“抗战时期,日本人把我们有些人压在茅坑里了,青年人往外救他们还要问问阴阳先生。”

赵家尽管是一家子神汉,在村中还是上等家庭的。

同时赵树理父亲赵和清还是一个民间曲艺家,他是当地曲艺班“八音会”的主事人,拉得一手好琴。

一开始,赵家是打算把赵树理也 培养成“吃开口饭”的曲艺人才,赵树理也争气,能一个人打鼓、击拨,嘴里还能吹绑在架子上的一个胡琴,然后演唱戏文。

这时候他只有12岁,已经算是一个“戏曲家”了,肚子中的民间文学本子无数。

然而,时代的滚滚车轮还是滚进了尉迟村。二十岁上,赵树理去了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初级部读书,算是步入了新知世界,在学校里他接触了新文化,新思想,知道了“五四运动”,知道了新文学,知道了郭沫若、鲁迅、成仿吾这些文学家,开始阅读新文学刊物。

当然,以党的伟大影响力所及,凡是要求上进的青年,无不入党,赵树理在学校期间也入了党。

但是,还有反复。

这个一身旧学的人后来又退了党,但不是叛变,他一腔文艺,毕竟不是武装革命的料子。

他流落江湖去了,一度在太原加入了青帮,磕头拜了老头子。但也不是去做恶霸黑社会,只是旧时代文艺人员为了生存的必然选择而已。

后来党也开始了文艺革命,又回归为党工作。

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如郭德纲受到的“三俗指控”,当时也有些“进步文艺家”指控赵树理写大鼓词和快板词是“庸俗化”写作方向,是对“五四新文化”的反动,“通俗写作”是向愚昧落后投降。

赵树理的反击很有意思,很具有民间智慧。

在一次足有400名文化名人参加的讨论文化宣传方向的会议上,轮到赵树理发言了,他背着一个挎包到了讲台上,也不说话,默默地把一本又一本的线装书掏了出来,摆在了台上,什么太阳经、玉匣记、老母家书、《增删卜易》、洞房归山、秦雪梅吊孝......,等等不一而足。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 ,他还是不做他言,好容易等他摆完了,顺手拿起一本开始大声朗读:

观音老母坐莲台

一朵祥云降下来

杨柳枝儿洒甘露

拯救世人免祸灾

......

台下众人哄笑,有的人已经开始指责起来,“胡闹。”

赵树理停止了朗读,扬着手中的书大声喊道:

“请你们回去看看跟着来的马夫、勤务员的手上,拿着的可是你们写的书本呢,还是这种小本本。老实说这些书就是从他们那里随便找来的,因为家家都有,他们一到驻地也就能借到。它像敌人的挺进队一样,沿着太行山爬上来,毒害着我们的人民。可惜我们一向不干预这些事,甚至以为新文化运动应该不涉及这些低级的事情,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起而应战,挤进他的阵地,打垮他,消灭他。但在形式上还要向他学习,因为它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但又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久不见矣。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

我来答一答这个问题


季羡林先生

其实看民国大师们的日记很有意思,比如国宝级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他的日记就足够真性情。后来整理出版日记时,编辑劝他删掉部分内容,季羡林先生的回答是“一字不改”。

出版社编辑认为需要删除的内容有这些——

“9月11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9月23日,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12月21日,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4月29日,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内。”

“3月13日,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5月17日,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季先生虽然想多日几个女人,但他在人品上是不可挑剔的,且与结发妻子白头偕老,远比那些伪君子可爱得多。就像写《厚黑学》的李宗吾,道尽人性黑暗、官场腐败,自己却待人真诚、两袖清风。

朱湘

朱湘,民国“清华四子”之一。

我评价朱湘,其人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愤青,而且做事极不理性。

朱湘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小被称作“五傻子”,这养成了他自尊而又敏感的性格。

朱湘在清华上学时,平常穿得极寒酸,一件衬衣已经洗出了毛边。他没钱买衣服,甚至没钱吃饭,却极有活力;因为反对早点名被开除,有人帮忙说情,学校也同意留他,朱湘却飘然而去。

在自己的婚礼上,朱湘不肯跪拜大哥(哥哥把他养大的)而被斥骂,他愤而携妻远走。后来在美国留学时,因为发现劳伦斯大学课本有辱华文字,朱湘决定退学。转到芝加哥大学后,他又因为老师歧视中国人再次转学,最后学位都没拿到就提前回国。

回国担任安徽大学英文系主任,朱湘又因对校长不满而辞职。最终生计无着,夫妻不和,遂在求职的途中投水自杀。

朱湘这一生,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巴金先生


巴金先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每年拿出四分之三的时间写作,剩下两三个月就到处旅行看朋友,把赚到的稿费全部花得干干净净。为了避免因生活而奔波,他直到40岁才结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用巴金自己的话来说,他没有家,朋友的家就是他的家,他到各处去看朋友,途中还能顺便写一些旅途随笔。

这是位毫无金钱观念的妙人,后来他都名满全国的,依旧没有几个积蓄。某天妻子见他出门买书,忍不住说道:“家里已经没钱了。”巴金对此一无所知,回答说:“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

巴金当天被妻子阻拦没去,第二天又带着孩子去逛书店。

钱钟书

钱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少时就喜好古经典籍,练就了一身文史方面的“童子功”。

当年钱穆的《国学概论》最终完稿,即请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作序。钱基博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想借此考考儿子,随手就将这项任务交给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钱钟书。

1931年,《国学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其中赫然印着钱基博的序。他在自序中提到,“又承子泉宗老作序,加以针砭”,对此深表谢意。

许多年后,钱钟书夫人杨绛在一篇称颂丈夫绝世天才的散文中,揭示了这个秘密:国学概论序实为钱钟书代笔,而且“一字未易”。据钱穆弟子余英时说,“这件事很快传到钱穆耳中,他的感觉可想而知”,“所以后来台北联经的全集本《国学概论》中便不再收钱基博的序了,连带着自序中谢‘子泉宗老’的话当然也删掉了。” 每读到此,大笑不已

杜月笙

在民国,杜月笙算是个名士吧。我对此人还是很感兴趣的。杜虽然没读过书,却能自己领悟许多道理,说出些话来很有哲学味道。

杜月笙的经典语录太多了,都是话糙理不糙的,比如: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不吸烟饮酒的人,大都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一般可托终生。凡迷恋酒色财气烟(鸦片)者,一定要小心。

杜月笙最最经典的就是“夜壶论”,他把帮会自比为夜壶,尿急的时候被人(常凯申)拿出来用用,用完就塞回床底下见不得人。

这个人做了许多坏事,难得的是大义不亏。日本人攻打上海时,他曾出人出钱组建抗日别动队,拉起2000人的队伍协助国军作战,之后又协助戴笠多次暗杀汉奸。

杜月笙还有一句名言是: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范哈儿

范哈儿本名舜典,字邵增。在这里我把他归为名士吧,其人在民国实在是一位奇葩。



在四川话里,“哈儿”就是“傻儿”的意思。这位爷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不喜读书,却喜欢听人说书,满脑子都是江湖豪侠劫富济贫的思想。

说白了,范哈儿有些像后世被《古惑仔》影响的少年,小小年纪就不学好,13岁便加入当地的袍哥组织。

自晚清以来,四川从来没有太平过,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普通百姓的日子自然过得艰难,但像范哈儿这种滚刀肉却混得如鱼得水。20年时间他从一个袍哥小兄弟,混成刘湘手下的师长,还被常凯申委任为川鄂边防军司令。

范哈儿一生有三桩轶事最为出名——

一是他兵败落难时,为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带着人到处抢劫财物。等范哈儿发达以后,又把当初被抢之人悉数找来,连本带利的发还财货。

二是他妻妾众多,姨太太就有好几十个。其中一个叫紫菊的小妾,在重庆开明学校读书时,跟青年校长王世均相爱。范哈儿被戴绿帽后虽然愤怒,但最终选择了原谅。他收紫菊做干女儿,收王世均做干儿子,出资5000大洋当嫁妆,用嫁女儿的礼节把小妾给嫁出去。

三是他看上了体育明星“南国美人鱼”杨秀琼,根本不顾常凯申、宋美龄夫妇的面子——杨秀琼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居然强逼杨秀琼离婚,再自己娶过来做姨太太。

范哈儿这个人的性格极其复杂,他仗义疏财、豪爽大度、知恩图报,却又老奸巨猾、贪财好色、为祸一方。他胸无点墨,欺男霸女,满脑子豪强思想,却又在关键时候深明大义,为了抗日散尽家财,最终起义反蒋投靠我党——建国后竟然身居高位,得了善终,享年83岁。

民国是一个畸形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学者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大都市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追赶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社会底层和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最后写一些废话,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学问可以学习;但民国范就不要梦想了,那背后都是用民众辛勤的劳作及痛苦和血泪撑起来的,那种范儿让人瘆得慌。

19.3.16晚 闲谈

钟xixi

钟xixi

这里推荐一本书,张中行的《负暄琐话》,那里记载了很多现当代的名家大家,他们的轶事趣事,这些人大多和张中行有师友之谊,所以这些文章简直可以当做史料来看。

比如章太炎,因为满口浙江余杭家乡话,所以讲课大多数人都不能懂,由他的学生刘半农任翻译,还需要学生钱玄同板书,才能把课讲完。

比如黄晦闻,在北大任中国语言文学的教授,“九一八”的时候,他正讲到顾炎武的诗,每每边讲边慨叹,有一次上课时吗,一位同学站起来出去了,他很痛心,讲到国家危在旦夕,希望借着顾炎武,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后来得知学生是带病来上课,他的眼睛湿润了。

比如马幼渔先生,爱国爱到近乎于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一定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时间一定不会太久。北大迁走之后,他闭门却扫,每每有学生来看他,他总是热切地问“听到什么好消息了吗”,同学们总是报喜不报忧,然而马幼渔先生最终没有等到抗战胜利的消息。

再比如周作人,他任伪政府的教育部部长,相当于做了汉奸,在出任前夕,胡适写了一封信劝阻,其心拳拳。然而这片赤诚,周作人没有收下,依然选择出山。

还有胡适,张中行写到了他惧内的一些趣事,写到了他为人处世的种种体贴,无论是谁来访,哪怕是普通学生,他也必请进房间做客,言必称先生。所以当时有个揶揄的称呼叫“胡博士的朋友”。

尹桃若

尹桃若

刘文典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庄子专家,据说当年主持安徽大学工作时前来视察的蒋介石起了冲突,蒋介石说他是学阀,他回骂蒋介石军阀,最后两人还动了手。这个故事绘声绘色,非常形象,可惜没有资料作为依据,基本上是坊间杜撰的。

刘文典(右)和儿子合影

关于刘文典的故事,杜撰的还有许多,比如他在西南联大期间经常跑警报,史学大师陈寅恪眼睛不好,他便搀着陈向郊外跑。路上遇见沈从文,刘文典对他说:“陈先生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庄子,你跑什么?”据说刘文典瞧不起沈从文,说陈寅恪教授应该拿400大洋,自己可以拿40元,而沈从文这种教授只能拿4元。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其实这些逸闻趣事基本上属于传言,据刘文典之子刘平章夫人考证,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期间,住在昆明丁字坡,而刘文典住在昆明龙翔街,两处相距甚远。丁字坡的人跑警报,一般都到英国花园或者圆通山后面;龙翔街的人则到虹山一带,跑警报的路径和地点都不一样,根本碰不到一起。况且那时敌机就要来了,大家都慌慌张张,谁还能说出“你跑什么?我跑是为了……”之类的话?刘平章在我的父亲刘文典中这样写道:

这样的话,估计那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不知道谁编出来的故事。而且沈从文评教授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联大到了云大,所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史学大家陈寅恪

刘平章夫人考证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了解,在此分享给各位朋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nik8478

nik8478

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文人墨客众多,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优秀的作家非常众多,但最值得推崇的还是鲁迅。




鲁迅在中国文坛享有至高无上的文当地位,毛泽东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可以想见,毛主席都这样推崇他,鲁迅的价值和文学地位有多高?

鲁迅创作的文字量虽不很多,比不上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等等,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就是高人一筹。




鲁迅的文学创作主要是短篇小说和杂文为主,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藤野先生《呐喊》等等,这些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著,将思想深度融入到日常人文活动中,鞭策和警醒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鲁迅的书永远铭记在我们心目中,现在的鲁迅文学奖也是国内最高文学奖项,中央还组建了鲁迅文学院,供文学界的各类人士前去膜拜和学习。一代文豪鲁迅虽然逝世快一个世纪了,但国人始终会惦记这位伟人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进程中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和贡献。鲁迅,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有缘

有缘

文坛武斗传美谈

张春桥这个名字对于70后以前的人来说,应该如雷贯耳 ,“四人帮”之一嘛。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艺小青年,曾因一篇文章,被鲁迅先生的弟子萧军打得趴在地上求饶,一时传为美谈。

鲁迅先生去世后,萧军和萧红去祭拜,并在墓前焚化了一些进步期刊以寄托哀思,不知怎么被张春桥知道了,当时他化名为狄克,就在大晚报上攻击二萧是“鲁门家将”、“鲁迅的孝子贤孙”等等。

如果是反动文人这样攻击,萧军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可狄克是“左联”的人,他明明知道鲁迅先生和二萧的关系,也和萧军认识。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使萧军非常生气。

萧军直接跑到大晚报的编辑室,直接警告说,如果再写类似侮辱鲁迅先生和他的文章,就要直接揍人。若能打过自己,悉听尊便,若打不过,再看到类似文章,见一次打一次。

狄克不知道有什么底气,竟然应战了。

时间是第二天晚八点,地点是徐家汇河南草坪。

于是,一场文坛武斗就拉开了序幕。

那天晚上,双方都如约而至。萧军出门时还拿了一根铁棍,萧红怕他失手伤了人把事闹大了,给夺了下来。不过在出门时,萧红又偷偷地带上了(那时他们都是名动天下的作家了),搞笑不?证人是著名作家聂绀弩 ,狄克还邀请了人高马大的同伙马吉峰。

他们俩哪是萧军的对手,萧军一脚就把狄克踹个仰面朝天,半天爬不起来。

马吉峰仗着身高不吃亏,有点不信邪,不料,萧军又是三拳两脚,三次把马吉峰打倒在地上,马吉峰终于求饶,萧先生, 我服输 ,以后再也不敢了。

打斗还引来了外国巡捕,多亏聂绀弩解释,说是自己人练习摔跤,才蒙混过去。

第二天,这场文坛武斗就传为美谈,解放后,有人还写打油诗一首,来赞萧军。

萧军怒打张春桥,狄克三魂吓出窍。

狗头军师结“四帮”,老萧为此险遭刀。

DH626

DH626

我说个大家不怎么熟悉的,王小波的爱情经历。王小波在遇到李银河之前,谈过三场恋爱。

第一次是在云南下乡期间。王小波十七岁,一起下乡的有个女知青,长得苗条白皙,比王小波大大一岁,她很仰慕王小波的才华,经常找王小波一起聊天,散步,两人暗生情愫,但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后来相继回城,这段情缘无疾而终。

第二次是在王小波从云南回城去山东期间。王小波二十岁。女孩活泼开朗,非常健谈。一天早上醒来,突然不会说话,住医院检查出患了脑瘤。王小波经常去医院看她,陪她说话谈心,约好等女孩病好后一起去山东,没想到王小波下乡没多久,女孩便不幸去世了。王小波对自己不能陪女孩最后一程深深自责,久久不能释怀。

第三次是王小波山东下乡回城居家期间。王小波二十二岁。姑娘温柔可爱,落落大方,容颜娇美,经常来找小波玩,王小波家人很满意。王小波也经常去姑娘家玩,但是姑娘家里很不满意。因为王小波没有工作,长得也丑,王小波跟姑娘的母亲谈了好几次,毫无结果,两人只好黯然分手。

分手总是在雨天,姑娘来到王小波家,二人相对无言。王小波送姑娘出门,两人在门口谈了很久很久。王小波受了情伤,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王小波逝世后暴得大名,许多他的朋友同学都接受了采访,或者写了回忆文章,唯独这位姑娘缄口不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两人分手一年后,李银河走近了王小波的生活,并且修成正果。

王小波被誉为真正的大器晚成的文坛外白话文高手,他的文字幽默,风趣,智慧,通脱,读了受益匪浅。

这套《王小波文集》,精装正版,纸质精良,实乃阅读收藏赠人之佳品,喜欢的朋友赶紧买一套回家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小虫子phoebe

小虫子phoebe

属于人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个作品是值得一谈的。

一个是贺敬之同志




主笔的歌剧《白毛女》,鼓舞了解放战争前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对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起到了直接的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一个是魏巍创作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引起了党中央高层的重视,推动了国内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热潮,极大鼓舞了前线志愿军将士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斗志。

两个作品都起到了“一剧(文)能当数万兵”的作用,这种由文学直接焕发的作用,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是奇观,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三寸阳光一米天堂

三寸阳光一米天堂

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百看不厌,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人人爱听,不会唱的也能随着哼哼几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敢问路在何方》词作者是阎肃,现代军旅诗人、剧作家、歌词作家。他编创的歌剧《江姐》早己成为红色经典剧目。
△应电视剧《西游记》剧组邀请写主题歌歌词,几经创想构思,写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啦啦啦……一场场酸甜苦辣……最后两句左思右想不合心意,急得吃不好、睡不安……一晃两天过去了,交稿日期就要到了,急得这位老词人在书房来回踱步,儿子心疼地说:”爸,你不累呀,都走出道来了”!蓦然间,灵感来了,“道”就是“路”啊,联想鲁迅笔下的“路”,一下子写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刚停笔,马上要通电话交稿……




请叫我女王大人!

请叫我女王大人!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