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人性丑恶的书可以推荐?


多多多
谢谢您的邀请我的看法:一是人们看书有选择:学生时代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书!
二是成年后一样有选择:喜爱不一!由于生性胆小,看书、看电影、看电视更有选择,杂志类:早年我喜看《读者》
并且是忠实读者,报刊类:参考消息,小说类:热门小说!电影电视:生活型的。坦白讲:我几乎不看血腥的(如有镜头就埋头跳过)、阴暗的(丑恶扭曲)、恐怖的、灾难的相关书、电影电视!所以无法推荐!抱歉!

njuboy
我觉得“发条橙”可以算,这本书粗看似乎充斥着不良少年的暴力与欲望,还有各种犯罪。实际上是借这些讽刺人的意志被随意摆弄的现实。所谓发条橙,指的是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鲜活的机体上,出于外界的压力(比如道德绑架,从众心理,愚民)只能行善或是行恶的人就成为了“发条橙”。人无时不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某些环境下,人性丑恶的一面会暴露无遗。至于1984,内容不好详说,简单来说就是反乌托邦,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感受到被极度扭曲的人性。


鱼鱼鱼
不用看此类的书,自问吧,如果你是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你是否曾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或心理行为而羞耻呢?你是否为自己的善举而自豪?在这一刻你就读懂了人性丑与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人性是善与恶的结合体,诱发善与恶的因素很多。看看自己行为,聆听自己心声吧,一切了然。

LUKK
1.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几百万人在那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
1940年9月,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是皮莱茨基整理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集中营里惨绝人寰之事。
德国杀人凶手的兽性,有着最多样的形式。在刑罚营,这些野兽以打爆睾丸为乐,主要是犹太人的睾丸,他们会使用木槌在小木地板上做这件事。
在2号工业仓库,一名绰号叫“珍珠”的党卫军,以人为活靶来训练他的德国牧羊犬。
一名叫克莱尔的党卫军,非常专注地用针杀人,他的脸上浮现疯狂的表情,同时也因为施虐而露出满足的笑容。每杀一个人,他都会在墙上做记号。
某日,在完成注射工作之后,他跟平日一样走进厕所,堆放的大量尸体仿佛在赞美他今日的成果。此时其中一具“尸体”突然苏醒过来,“尸体”站了起来,像个醉汉一样蹒跚走过其他的尸体,朝着克莱尔走来,说道:“你打的剂量太少,再多打点!”克莱尔脸色发白,但并不惊慌,他赶紧走到那人面前——这名刽子手平日优雅的形象完全消失——掏出佩枪,但他并未开枪,他不想发出太大的声响。他拿枪托重击那人的脑袋,就这样了结了他的性命。
最为诡异的是,苏联以及波兰人让皮莱茨基用自身来证明,此前他的所见乃是小巫见大巫。二战结束后,皮莱茨基被波共以“西方间谍”的名义处死。“当家人到狱中探望时,皮莱茨基说,与这里相比,奥斯维辛简直是儿戏,苏联训练出来的波兰人简直心狠手辣。”
2.纽伦堡来信
纽伦堡来信是纽伦堡审判美国代表团的次席检察官托马斯·多德用一封封家书真实地展现二战带给世界的创伤。
托马斯·多德用一封封家书真实地展现二战带给世界的创伤。
纽伦堡来信中披露了许多真相,如凯特尔、约德尔都表示德国入侵挪威只比英国打算侵入挪威的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
托马斯·多德写道:“这世上从来就不可能存在着非黑即白的事情。”“我真正害怕的是,当我得知现在所有这些打着正义旗号的人们,在战争中也并没有坚持实施正义之举的时候,我看不见欧洲甚至全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哪里。”
“他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返回,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转变直到五十年后他去世我都无法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多德如此描述父亲。
3. 反抗“平庸之恶”
艾希曼是纳粹SS(党卫军)的高级将领,曾负责犹太人“终决方案”的策划与执行。
对于艾希曼的罪行,德裔美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罪恶的肤浅性”,并以“思维的匮乏”解释艾希曼犯下的罪行的因素。
反抗“平庸之恶”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
世上可有“平庸之恶”?对此,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4.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是由一位英国律师写的西方审判史,主要讲述了西方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的审判历史。
当人不可信赖,可信赖的只能是规则。然而面对人性之恶,规则也力所不及。本书感叹:“从雅典的大理石法庭绕到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神明裁判之所,经过宗教裁判所的酷刑房,到达17世纪90年代塞勒姆和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的司法剧场。这一路上,正义与复仇,秘密与公开,迷信与理性不断纠缠。”“从古希腊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时代以来,诉诸理想就一直掩饰着伤害他人的强烈愿望,俄瑞斯忒亚的主人公们在不断诉诸正义之名的同时,双手又沾满鲜血。”
本书关注人性,在人性的层面上认识罪恶。本书强调:没有任何司法制度能够中立地对待犯罪的恐怖或者被害者,在审判中偏向任何一方都将使审判变成一种纪念仪式。这种令人不快的结果在法律史上随处可见。作者喜欢用表演来形容某些审判,可见他对那些审判的轻蔑和不屑。
5.《金瓶梅》
我觉得《金瓶梅》的深刻性在于,将人性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对于人之私心与欲望,《红楼梦》写的比较隐晦,而《金瓶梅》则很大胆地将人的阴暗面揭开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小说里几乎每个人都在算计,真可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更是在肆无忌惮毫无节操地满足自己的情欲金钱欲权力欲。

萧楚柠
推荐凉拌网络原创,之后的都是一些文学巨著,希望能够符合问题要求。
1《庶女有毒》
作者:秦简
相府庶女李未央前世一朝为后,却被嫡姐抢走一切,迫害致死,重生后凭借聪明才智手刃仇人,并与元烈(李敏德)终成眷属的故事。
2《神医嫡女》
作者:杨十六
21世纪陆战部队特级医官凤羽珩魂穿到未知年代的大顺朝,遇到一家子狠毒亲人,逼得她不得不针锋相对步步为营,从家宅内斗到征战沙场,最终与大顺朝九皇子玄天冥终成眷属的故事。
3《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4《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祥子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5《悲惨世界》
作者:雨果
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并数次企图越狱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被冉·阿让偷走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6《高老头》
作者:巴尔扎克
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7《白夜行》
作者:东野圭吾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8《失明症漫记》
作者:若泽·萨拉马戈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9《罪与罚》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10《蝇王》
作者:威廉·戈尔丁
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都深具象征意义。
11夹边沟纪事作者:杨显惠
该书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在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几千名因言获罪的人们,如何被迫劳教或劳改的故事。这是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历史,当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人问过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的死难者早已化为白骨,连他们的后代也不知道埋在何处。幸亏杨显惠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辞辛劳,四处寻访,历经数载,终于揭开了历史的盖子。12《十宗罪》
作者:蜘蛛
十个恐怖变态的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出于善意的提醒,胆小者勿看,未成年者勿看,心脏病患者勿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绝对震撼的角色安排:四个超级警察,各怀绝技,从全国警察队伍中挑选而出,对各地发生的特大罪案进行侦破。13《死魂灵》
作者:尼古拉·果戈理
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
14《威尼斯商人》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脱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15《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16《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前面三对夫妇离开鲁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计划和目的却是一致的—这三对夫妇都不会回鲁昂了。十个人中最没有地位的是“羊脂球”。
17《第七天》
作者:余华
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18《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
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说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他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因此,《人间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传性作品。
19《罗生门》
作者:芥川龙之介
书山稗海,文史苑囿,于中沉潜含玩,钩没抉隐,一日发而为文,自是信手拈来,随机生发,纵横捭阖,不可抑勒。由庙堂高官到市井小民,由紫宸之深到江湖之远,其笔下无不呼之即来,腾跃纸上。芥川生性敏感,一般来说,他不重描绘而意在发掘,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少的是轻灵与潇洒,多的是沉郁与悲凉。这点不难从其作品中窥其一斑
20《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21《古蜀国密码》
作者:月斜影清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皇帝,比秦始皇还早了2000年;她是称霸西南的鱼凫国女王,骑着双头蛇游历天下。亡命天涯,只如一场度假!地球上,只能有一位共主,唯有权势相当者,方有资格相爱相杀。

昙台桑
通过描写人性丑恶去批判、反省,比正面的歌颂更困难也更可贵,所以我倒是觉得题主是个很会提问的人。下面我推荐三位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三位作家的作品,我个人觉得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非常具有代表性:
无论是《哈姆雷特》、《李尔王》还是《麦克白》,莎翁用近乎残酷的描写直面人性最黑暗的一面。400年前的宫廷、贵族在金钱、财富面前上演的人间戏剧,现在看来仍然令人唏嘘。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至今无人比肩。所以,读外国文学怎能不读莎士比亚呢?!
说回到中国文学,以描写“无情”见长的作家就不得不提张爱玲了。著名作家阿城曾这样评价她:“写尽了人性之恶,同回首,一步一光明。”可见,张爱玲的笔锋是何等犀利。
一般而言,母亲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多与慈祥、温暖示人,而张爱玲偏偏不这么写,在《金锁记》中,她塑造了一个极其扭曲、恶毒的母亲。让新婚的儿子陪自己整夜地吸食鸦片,故意冷落儿媳妇;女儿有了钟情的人,她不但不高兴反而因嫉妒亲手断送了女儿唾手可及的幸福……
如果说莎翁和张爱玲笔下的世界离我们生活的现实还有段距离的话,那不妨再读读当作作家李洱的作品。
应物兄是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高校引进国外学者建立新的研究机构的故事,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可谓是“同步”。
如果说莎翁和张爱玲是通过塑造人物的恶来揭示、批判社会的恶的话,那么作家李洱的应物兄更像是在塑造人性的复杂。社会在进步,人的本性也变得更为复杂,在一个人身上往往同时存在着善良与丑恶两种特质,它们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伺机而动,所以才有一种新的说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胖狐狐_我还...
我推荐著名作家阎真所作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以前读过一遍,最近一段时间又非常用心地重读了一遍。这次读过之后,还从不同的视角总结了六篇关于人性的小文章。
这本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池大为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子到卫生厅厅长的奋斗历程。
池大为毕业分配留在了卫生厅,是当时厅里唯一的研究生,也很受马厅长重视,但是改不了的书生气让他吃尽了苦头,按自己的话说就是“烧水都会烧糊,买盐都会生蛆”。儿子一波烫伤住院事件给了池大为极大的刺激,在经过了艰难的人性挣扎后,池大为终于觉悟,后来发生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沧浪之水》这部小说全篇以职场为背景、以人性为主线展开创作,是一篇职场与人性融合最好的力作。写作手法细腻,把握对话精准,思想活动生动具体,精彩之处,我都留下了记号。有时边读边对照我的过往,无不感到读懂《沧浪之水》太晚了。
我认为这本书对职场人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煮不开的咖啡
1956年, 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写了一个剧本《贵妇还乡》。《贵妇还乡》的剧情不复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贵妇人克莱尔在外闯荡多年,回到家乡居伦小镇,当时的居伦破败不堪,市长把小镇振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克莱尔身上。市长西服革履,带领全市居民郑重而热烈地迎接克莱尔。克莱尔有的是钱,她提出捐赠居伦十亿巨款,条件是必须有人把年轻时伤害过他的旧情人伊尔杀死。市长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克莱尔的要求,他高声宣布:“居伦人民绝对不会为了金钱放弃正义!”
接下来的故事耐人寻味:居伦居民开始欠钱消费,所有人都开始追求好一点儿的生活,他们不怕欠钱,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会有钱的。”伊尔开始感到恐惧,他找到警察局长、市长,希望得到保护,可是他发现警察局长、市长也疯狂参加了高消费的行列。他想逃跑,全市的人都赶到火车站,他不敢上火车,全市的人都说:“你上车吧!快跑吧!”可是伊尔精神已经崩溃,他萎缩成一团说:“我上车了,你们中会有人把我拉下来的。”最终,市长领着全市人民开了大会,全市人民通过了接受克莱尔夫人捐款的决议。市长带着全市人民高呼:“我们接受捐款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伸张正义!”伊尔被掐死。
这个剧本虽然有些荒诞,但把人性的丑恶揭示得淋漓尽致。在金钱的作用下,上至市长,下至乞丐,甚至包括伊尔的妻子儿女,都希望伊尔死。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数不清的财富。可是每一个人都打着正义的旗号,他们之所以要求处死伊尔,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伸张正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正直善良”的人们。
伊尔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的行为罪不至死。一个人的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全城人在金钱的面前,全都选择了金钱。一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真的非常恐怖!
我觉得这个剧本对人性丑恶的揭露真的是入木三分,值得一看。

wxsmq
我个人十分喜欢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
作者说过:要把一个人的真是面目赤裸的暴露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种心理分析自我解剖,作者赞扬了自己善良的本性,同时也无情的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众人面前。
但他指出了,缺点不是与生俱来,也绝非本性,是黑暗的社会将人扭曲。

活宝
最近热播的“权利的游戏”,前面几季很好,建议可以去看看。人性的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人性在权利的浇灌下可以狂妄、任性、胡为,为获得权利还讲什么道德伦理,每个人都是困兽,在权利游戏中艰难挣扎。想做个好人,那必须要开挂才有做好人的资格,否则早在游戏中被ko。总结:彪悍的人生必须开挂!

三月的鱼ying
根据小说内容和立意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描写了人性的丑陋,同时也会给出“真善美”亮点,现在“品三国”,“水煮西游”,还有什么什么水浒,都在挖掘书中人物丑恶的一面。人们往往津津乐道,自找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