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提到的作品

[作品]雍正王朝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严,紧接着举国震惊,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不是贤名远播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

刘和平

最新跟帖
milkcandy

milkcandy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对其中的田文镜应该都还比较印象深刻吧。

在电视剧中,田文镜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在协助还是皇子的雍正追讨众官员的户部欠款时,不但把十贝勒允俄逼得到变卖家产还钱,还把康熙朝的重臣魏东亭给逼得上吊自杀!

当然,这个情节不过是影视剧中的杜撰而已,在雍正登基之前,田文镜都还不过是个小官而已,哪有资格与贝勒、朝廷重臣们交手呢?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田文镜和李卫的境遇基本差不多,但李卫却比田文镜要幸运太多。

因为,李卫在中年时就已经是成功晋升为封疆大吏,但田文镜却直到花甲之年才获得重用。

在田文镜21岁时,他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予福建长乐县县丞,官阶正八品。他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二年,直到43岁时,他才升迁为直隶易州知府,官阶从四品。

等到康熙去世时,田文镜也才做到内阁侍读学士的职位,官阶依旧是从四品。此时的田文镜,已经61岁,相当于是半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中,所以正常情况下,田文镜这辈子,已经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但是,等到雍正继位后,因为雍正立志要对官场旧弊进行改革,而田文镜这种做事严苛、不会来事的官员,正好符合雍正的口味,所以雍正就特意将田文镜从众人之中提拔出来,作为自己改革的急先锋。当时的李卫,也是这个时候被提拔出来充当改革的急先锋。

在雍正二年时,田文镜就被正式提拔为河南巡抚,官阶从二品。当时的田文镜,在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小小的从四品小官,一跃成为封疆大吏,由此可见雍正对他的信任。

当然,田文镜在河南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他率先在河南实行雍正的新政“摊丁入亩”,并大力追缴以前各州县所亏空的赋税,其手段雷厉风行,又不顾及任何情面,河南诸州县官员只要有一点没有办成,他就立刻给予惩处,由此河南很多官员都遭到弹劾而落马。

在这种严苛之下,河南的政绩也是显而易见的,田文静因此被任命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官阶从一品。并且,雍正还亲自写下“忠诚体国、公正廉明”八个字褒奖他,还将其由汉军正蓝旗抬入正黄旗,田文镜的事业由此达到巅峰。这一年,田文镜66岁。



当时,田文镜与李卫、鄂尔泰并成为改革三大将,他们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三位大臣。雍正爷正是借助他们三人的力量,使得大清朝焕然一新。

不过,田文镜与李卫、鄂尔泰两人相比,少了一些圆滑世故,他仗着雍正的恩宠,做事太过铁血铁腕,因此又被人称之为酷吏。

这样久而久之,官场上很多人都对其怨声载道,因此大家便纷纷上书弹劾田文镜,说他在改革中挟私报复,横征暴敛,总而言之,只顾完成自己的收税任务,却不顾百姓死活。

当这些弹劾的奏章不断送到雍正面前时,雍正虽然全力袒护田文镜,但内心也不免对他有所怀疑。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终于让雍正开始疏远田文镜。



这是在雍正八年时,河南发生大水灾,百姓颗粒无收,很多百姓被饿死,原本雍正打算免去当地的赋税,同时派人前去赈灾,但田文静为讨好雍正,就说河南水灾并不严重,自己能够全权处理,百姓的赋税也可以照收。

但后来,雍正却听说河南很多地方都出现卖儿女的现象,雍正因此非常生气,直接在朝堂之上责骂田文镜真是老糊涂。但此时的雍正还是选择袒护田文镜,他将这个责任归咎于田文镜被下属蒙蔽,将责任推给田文镜的下属,田文镜只承担用人不查的责任。

在这件事中,因为雍正的袒护,田文镜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他的仕途显然也已经走到头,所以很快他便上疏请求退休,雍正也准许了他的请求。半年后,田文镜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对于这位改革急先锋,雍正还是非常感恩他,所以在田文镜死后,雍正便赐葬在自己的泰陵附近,谥号端肃。同时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贤良祠,世代供奉祭祀。但后来,在乾隆中期的时候,田文镜的坟墓被当地守陵大臣给夷平。

并且在乾隆五年时,河南巡抚上表说河南的百姓都怨恨田文镜,请求将田文镜撤出河南贤良祠,但乾隆认为田文镜,李卫,鄂尔泰都是先帝的重臣。虽然田文镜不如李卫和鄂尔泰,但也不能因为他的晚节不保而对其否定,因此被乾隆给驳回,也算是保住了田文镜的最后一份体面。

叮叮叮叮duong

叮叮叮叮duong

田文镜是清朝前期的一位重臣,很多人是通过电视剧了解的,他的人生经历十分奇特,前半生平平无奇,后半生平步青云,死后地位一落千丈,为何如此呢?


康熙朝平平无奇

田文镜是汉军正黄旗人。清朝初年,属于汉军八旗的“汉族旗人”,比普通的汉人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福建长乐县县丞。

在这一干就是十三年,虽然仕途停滞不前,却积累了大量的基层行政经验,对当时清朝政治在基层延伸落实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了解。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隶易州知州,勉强走进清朝中高层级别官吏序列。

此后,田文镜的仕途经历一直不怎么顺,直到康熙四十五年,才内迁为吏部员外郎。员外郎是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品等为从五品,一般为闲职。至此,田文镜已经历任州县官二十余年,四十五岁了,步入了中年。

康熙五十六年,田文镜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职掌仅撰著记载而已,此时田文镜已经是六十一岁,所任不过是州县官、郎官而已。

可以说,田文镜在康熙一朝,他的仕途经历平平无奇,官职不过五品,未受到任何重用。


雍正朝平步青云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田文镜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但其契机却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

雍正元年,雍正派田文镜去祭告位于山西的华山。这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工作,但恰巧山西发生了灾害,年羹尧上疏给雍正帝,请求朝廷赈灾。雍正帝询问山西巡抚德音山西受灾的情况,德音害怕因此受到责罚,就回复雍正说山西没有灾害。两方说法不一致,雍正就有些拿不准。

当田文镜从山西回来之后,雍正就问田文镜山西是什么情况。田文镜把山西的受灾情况说给了雍正听,雍正认为他直言无隐,令田文镜前去山西负责赈灾,即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

布政使,俗称藩台、藩司等,品级为从二品,田文镜从内阁侍读学士直接升到山西布政使,可谓是一步登天。田文镜到了山西之后,一方面赈灾,一方面整顿吏治,工作成绩十分出色。自此之后,田文镜就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开始成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雍正二年,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田文镜在河南的主要成绩是开垦荒地,这可能是出于雍正的授意,也可能是田文镜揣摩到了雍正的心思。总之,田文镜在河南开垦荒地的工作干得很猛,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河南是中原地区的中心,历经多年开发,实际上可开垦的荒地并不多,但田文镜急于求成,于是就给各州县下了具体任务,必须完成。各州县迫于田文镜的命令,只好找一些不值得开垦的荒地,找老百姓来领种。这些荒地三年以后“升科”,认领的老百姓就得按亩纳税。

但无论如何,田文镜的做法符合雍正的意图,为此雍正下旨表彰说道,“及为巡抚后,三年以来,整饬河工,堤岸坚固,河讯安澜,年丰岁稔,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中之第一。”

雍正六年,雍正帝褒奖田文镜为官公正廉明,特将其授为河南山东总督,山东本来只有巡抚,没有总督,所以这个官职是专门为田文镜专门设置的,由此可见雍正对田文镜的宠爱。


如果说田文镜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勤于政务,可以标上一个“勤奋”的标签。那么,“清廉”就是田文镜的第二个标签。

田文镜虽然官至二品,算得上封疆大吏,但他家中一贫如洗,除了他自己一身官服之外,家中老小穿的都是布衣,他的妻子儿女平日甚至连肉都吃不起,这在清朝的官员中是不多见的。

但是,田文镜对自身要求严格,对他的下属要求也同样严格,对待他们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为此得罪了不少下属,包括一些同僚。很多人因此非常痛恨田文镜,不断地上书弹劾他,有些弹劾内容是属实的,但雍正对此一律不理。

他安慰田文镜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又说,“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系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对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了。”

雍正十年,田文镜因病退休,不久之后病逝,终年七十二岁。雍正赐葬泰陵(雍正自己的陵寝)附近,谥号端肃。命河南为田文镜设立专祠,后又将其入祀河南贤良祠。


乾隆朝一落千丈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众所周知,乾隆崇拜他爷爷康熙,凡是康熙确定的事他都遵照执行,但乾隆对他父亲雍正意见很大,几乎所有雍正确定的事项,乾隆都要反对一下。

果然,乾隆即位之初,就开始追究田文镜在河南开垦荒地的过失,户部尚书史贻直上书评判田文镜所开垦的荒地,“非河滩沙砾之区,即山冈荦确之地,甚至坟墓之侧、河堤所在,搜剔靡遗。”乾隆也下诏说道,“河南自从田文镜上任督抚以来,严格治理,他的下属官吏竟然剥削民众,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

乾隆对田文镜印象很不好,他曾说“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田文镜死后的墓地叫田公墓,位于当时的易州城南,是雍正亲自下令修建的。乾隆继位的第三年,去清西陵祭拜,在经过田公墓时,侍卫汇报说田公墓的门墙占了御路三尺多,车辇不能通过。乾隆听后,并未说什么。但守陵的官员揣摩上意,便擅自将田公墓推平了,仅剩下两座雍正皇帝题写的诔文碑,墓中所有建筑均被拆毁。

此事出自地方志《易县志》,但是说田文镜的坟墓占了雍正帝的神道,这个应该是不可信的,清朝时期的礼仪规格最为繁琐,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而且田文镜死在雍正之前,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了。

不过,乾隆对田文镜不感冒倒是真的。事实上,乾隆对雍正时期的大臣大都不太友好,三朝元老张廷玉差一点因为乾隆入不了太庙,雍正重臣李卫的神像也被乾隆推倒,当时和田文镜一起在河南开荒的河南总督王士俊,后来也被乾隆革职了。所以,如果真的是乾隆暗中命人推平了田文镜的墓地,也不是没有可能,否则守陵大臣也不敢擅自行动。


综上所述,田文镜在康熙朝平平无奇,但在雍正朝受到了重用,可谓平步青云,而且他靠着“勤奋”和“清廉”也做了很多实事,比如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方面,功劳很大。到了乾隆朝,地位就一落千丈了,不仅墓地被推平,还差一点被移出贤良祠。

℡〇nLy

℡〇nLy

田文静这个人喜欢他的特别喜欢,讨厌他的人特别讨厌,对于雍正来说,这样的人正合他的心意,因为刚刚上任的雍正就需要他这样可以独树一帜又可以严格按照雍正的意思完成所有指令的人。田文静其实早就已经被雍正所赏识,要不然也不能雍正一上任就用一个不曾用过的人,等到田文静被重用之时已经是61岁,古代活到这个年岁都不容易。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田文静已经在官场呆待了很多年,但是这些积累并不是没有一点作用,对于后来雍正对他的任职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其次因为雍正在继位之后,社会矛盾重重,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所以田文静这个严苛的官吏就成了雍正喜欢的大臣。第一次被委以重任是前往山西赈灾,当时山西境内发生特大灾害,雍正想要了解一下民情就询问山西巡抚。



但是山西巡抚居然谎称没有灾害,说实话这巡抚也不知道怎么当的,这样的大事还敢骗皇帝,结果田文静回宫直接一五一十的全部禀报了,还直接说山西巡抚不顾百姓死活,玩忽职守,欺君罔上,这雍正一听,我才刚刚上任不久就来这一手,然后雍正直接任命田文静天大人为山西布政使,直接参与到了赈灾工作中。



因为田文静曾经在山西待过很多年,所以这次赈灾工作完成的很出色,雍正就更加欣赏了,后来被雍正任命为河南巡抚,追缴亏空的赋税等等,后来又帮助雍正推行改革,当然这时候的田文静也是事业的巅峰,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雍正的大力支持,但是因为田文静本人太过严苛,办公起来从来不顾及任何一丝情面,得罪了很多人,弹劾田文静的人也不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田文静后来慢慢的被雍正疏远的原因之一,第二原因就是田文静为了讨好雍正,也变成了一个完全不顾百姓死活之人。其中有一次河南发生水灾,百姓颗粒无收而且还有很多人饿死,原本雍正打算免去当地的赋税,但是田文静为了讨好雍正居然说没事,赋税可以照收,而当地的事实就是已经出现了吃人肉的现象。第三,雍正统治的中后期,已经基本稳定,已经不需要田文静这样的酷吏,所以失宠是迟早的事情。

千崖秋色

千崖秋色

谢谢邀请。


清朝的雍正皇帝时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从八王夺嫡到,四阿哥胤禛登基。满朝文武基本不理会皇帝。恰逢此时,田文镜出现了。此人初期的官运并不顺当,当了近30的末流官。到的老年雍正登基后才开始提拔。


田文镜的官声并不好,为官刻薄,弹劾他的折子很多,但雍正皇帝并不在意,相反却大加赞赏,谓之“模范疆吏”。雍正六年,任河南山东总督,这个职位专门为田文镜设立。雍正时常会与田文镜交谈,鼓励他安心做事,不必顾及他人,而田文镜做事的确尽心尽力、勇于任事、厉行新政、清廉节俭,很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同时,田文镜为了完成任务一味迎合上意。同时,还有一个很好的帮手――邬思道的提携,田文镜才得到了雍正的赞赏,真是平步青云。


不过,好景不长,田文镜受不了邬思道所要求的待遇(其实是邬思道的计谋),二人有了隔阂,从此后田文镜的苦日子就不远了,田文镜的奏折多有谴责,到雍正九年雍正对田文镜的不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久田文镜卸任,随后病逝。

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欢迎评论,码字不易,欢迎关注星辰小故事

rita_yj

rita_yj

第一,田文镜这个人在帝王面前从来不曾失宠,不论雍正还是乾隆都刻意保全他。第二,如果是从人望来说,田文镜这个人素来广为诟病,骂声一片,也从来就没有过得人望的时候。

康熙时期,田文镜还没发迹。监生出身的田文镜到康熙末年也就只是个内阁侍读学士。到雍正朝开始,元年就署山西布政使,二年任河南藩司,接着升巡抚。过了三年,到雍正五年的时候就当到了河南总督,建衙开府的封疆大吏了。晚年还加了太子太保的荣衔,雍正十年病逝后雍正还赐给他“端肃”的美谥。其实从这个谥号里也能看出来,田文镜之所以在雍正朝得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尊者面前诚敬。

田文镜得雍正欢心是从揭发山西巡抚德音匿灾而起。河南封丘考生罢考事件田文镜又主张严惩,参奏河南学政张廷璐,不管他是张廷玉的弟弟。中央衙门户部接受常规的送礼田文镜也向雍正参奏。也就是说谁的事他都管,又不依附年羹尧、隆科多,事事从朝廷出发,这正是雍正初年雍正最需要的,所以田文镜因此而得欢心。但也就是因为他的为官处事态度而遭到人人厌弃痛骂。

除了在雍正面前不藏私,还有一点让雍正特别喜欢的就是大力推行雍正的新政。清查积欠、打击贪官、平均赋役,打击那些不肯向国家进义务的绅衿,这是帮着雍正加强统治。田文镜这么做雍正当然喜欢,但是田文镜在河南为官时屡遭攻击和议论。雍正赞他是“巡抚中之第一人”,想田文镜树立成“模范疆吏”,其实是想把田文镜当成督抚们努力的榜样,好复制出更多的“田文镜”,这样对雍正朝的统治非常有利。所以雍正帮田文镜等于是帮自己。

为了保住自己树立的模范,后来不管田文镜做错多少事雍正都没有原则地保全他。田文镜晚年也隐匿灾祸,常报祥瑞以投雍正所好。雍正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还百般找理由袒护田文镜。田文镜最终以骂名留于后世。

一直到了乾隆年间,田文镜死后多年,他在河南还是骂声一片。乾隆五年的河南巡抚雅尔图还在上奏乾隆皇帝,说田文镜在河南实在民怨沸腾,应该把他从河南的贤良祠撤出去。乾隆皇帝说田文镜是父亲雍正的重臣,没有同意雅尔图的上奏,仍然把田文镜留在了贤良祠。

feyama

feyama

导语:田文镜是康熙和雍正时期的大臣,后期尤其受雍正宠待。田文镜在康熙死时,他的官职只是县令。到了雍正时才平步青云,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

田文镜

田文镜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

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但引起一些官员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

雍正五年(1727年),任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1728年),任河南山东总督。雍正七年(1729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兼北河总督。河南水灾,田文镜隐匿不报,雍正帝仍予包容。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二岁,谥端肃。田文镜著作有抚豫宣化录、钦颁圣谕条例事宜,曾主持编修河南通志。

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康熙年间田文镜曾经上书说长芦的盐引有极大缺口,所以建议康熙回复原来的税收。不过康熙个人也有自己的担忧,增加盐税无异于是减少商人的利益,所以就盐税问题召开了一系列问题。

得到山东巡抚支持的田文镜最终被康熙重用,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官的名字倒是很好听,不过说白了就是一个陪读,职位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可以说田文镜在整个康熙年间一直不温不火。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雍正年间。

雍正年间山西发生灾难,雍正让田文镜负责赈灾事物,经过田文镜的治理山西焕然一新,雍正从此官职直线上升,成了雍正手下重臣。不过好景不长,这样的田文镜却很快被雍正抛弃,自己慢慢失宠,这究竟是为何呢?

对雍正撒谎

对于田文镜这个人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可是讨厌他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喜欢他是因为他之前做过很多好事,而讨厌他的人是因为后期他为了讨好雍正干的一系列糊涂事。雍正年间河南发生了水灾整个河南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而雍正听说了以后决定免去河南得税收,以减轻河南人民的疾苦。

可是田文镜为了讨好雍正就撒谎说河南没事,税收可以继续和原来一样继续缴纳。可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河南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性质恶劣,极其需要政府的救急。因为田文镜不顾百姓生死讨好雍正,所以河南百姓对田文镜是怨声载道,雍正对此事也有一定的重。

阿谀奉承,执法严厉

在雍正统治的后期,国家已经非常稳定,田文镜。田文镜这个人性格刚劲,不畏人言,而且在执行刑法的时候毫不留情,导致了很多人对其是非常恐惧。为了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对自己的管辖区域是十分刻薄的。

为了让自己表现更为突出,他长长是对皇帝报喜不报忧,对于雍正喜欢听一些好兆头,于是就经常写一些给皇帝看,为的就让皇帝开心。到了晚年田文镜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想着办法了解皇帝的心思,这在当时是极其危险的。

不过田文镜丝毫未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管百姓,一味的迎合雍正,最后雍正也察觉到了田文镜的不对劲。

树敌太多

因为田文镜曾经在山西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当山西有灾难的时候雍正想的是让田文镜去赈灾。而田文镜确实也干的不错,所以得到了雍正的重用。后来被雍正委以重任,升官加职,人生事业到达了最顶峰。

而田文镜因为有雍正的支持所以很多事情考虑欠缺,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执行过程非常严厉,对于一些达官贵人丝毫不留情面,这也导致了后来得罪了很多人。

最后上书弹劾田文镜的人不在少数,一个人弹劾雍正可能还不信,认为是报私仇,但是多人共同弹劾让雍正不得不引起注意,对于田文镜,雍正也不敢再一味的支持。

田文镜从最初的不被重视,到被极度重视,再到最后被疏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田文镜被重用是因为他的严于律己和真心实意为国家大事着想。

后来被疏远却是因为得到了高官之位之后不思进取反而阿谀奉承,得罪了达官贵人和百姓,让皇帝对他心存戒心,导致了自己被疏远。

田文镜的成与败可以说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无奈的他只能辞官回家,而雍正也没有过多挽留,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总结:田文镜死后,雍正还赐他葬在泰陵附近。可见,田文镜的结局还是不错的,雍正还是很器重他的,只是他年纪太大,没能走到最后就死了,他并非如电视剧所演绎的那样年轻。

jans

jans

首先要说明的是,活跃与康熙、雍正两朝的田文镜最终是得了善终的,也并没有失宠于雍正皇帝。和他同时期权势熏天的年羹尧、隆科多都没有好的结局,而田文镜能够一直得到雍正皇帝的礼遇,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得从田文镜的生平说起。

田文镜

康熙时期田文镜的履历

1683年,21岁的田文镜以国子监生员的身份当上了为为福建省长乐县的县丞(八品)。

1692年,30岁的担任山西省宁乡县知县(七品)。

1705年,42岁的田文镜担任直隶易州知州(五品)。

1706年,才内迁为吏部员外郎(五品)。

可以看出从1683年到1706年的20多年里,田文镜从20多岁的青年到40多岁的中年,虽然在各地历任州县官这样的小官,但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基层行政工作经验,这为他在雍正一朝受到重用打下了基础。

雍正时期

1724年,62岁的田文镜担任河南布政使(二品),同年田文镜正式担任了河南巡抚。他在河南的政绩是非常出色的。

田文镜治理河南

田文镜为官严厉,在治理河南诸地清查亏空赋税的事务中,田文镜雷厉风行,严厉惩处办事不利的官员,上疏弹劾不称职、不作为官员。河南的吏治也焕然一新。

1728年,66岁的田文镜担任河南山东总督(一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职位是雍正皇帝专门为他所设置的,可见雍正帝对他的关爱,此时河南山东两地非常容易藏匿盗匪,只有将河南山东两省的总督合二为一,抓捕盗贼才更加的方便。

遭到弹劾

田文镜的为政严厉,却也得罪了一些官员而被参劾。然而雍正皇帝却说田文镜是实心办事,并称赞他是“模范疆吏”,仍然重用他。即使后来有隐匿河南水灾之罪,雍正还是包容他并未降罪。

年老去世

1732年,田文镜由于年老得病,上疏请求雍正皇帝批准他的退休请求,雍正帝答应了他,第二年田文镜就在家中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田文镜的政绩

严整吏治

吏治清明是王朝长治久安的基础,雍正皇帝深知这一点,而在康熙皇帝统治末期,黄河多次泛滥,周边大量农田被水冲毁,各地不法官吏趁机捣乱,盗贼猖獗,河南地区的民众非常不满,怨声载道,在这样的局面下,田文镜被雍正皇帝派到河南担任巡抚,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迅速处理官府积累的案件,处理不称职的官员,抓捕盗贼,很快,河南地区就出现了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的局面。

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此举可以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727年,河南全省推行摊丁入地制度。由田文镜所制订,以州县为单位,分别进行匀摊。具体的科则是:“每地赋银一两,合摊丁银一分一厘七毫六丝至二钱七厘二丝零不等。”

总结

可以看出,田文镜能够在雍正一朝得以善终,不像年羹尧、隆科多一样下场凄惨,这得益于田文镜为官清正、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这样的好官、清官,必然会得到雍正皇帝的关爱。这样一心为民的能臣,他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ljjay

ljjay

谢邀回答,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死于雍正十年,年纪活了七十一岁。康熙年间,任福建,山西县拯,康熙四十四年任直:隶知洲府,四十五年任吏部员外郎。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在雍正年间,由于积极推行雍正帝改革方案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山西河南山东布政使,巡政吏,很受重用。因改革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受到封疆大吏弹骇,后山东河南发大水,老百姓卖儿女,饿死。田文镜受到了指责,从此雍正帝疏远田文镜,田告老回乡,苐二年病死。

心无尘

心无尘

谢谢邀请。

田文镜,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在早期,官途一直不顺,在康熙的手下当了二三十年的县官。直到康熙快死了,才从县官提拔到中央当个小小的试读学士。可以说早期就是一个悲剧,无所成。但是到了雍正上位。他的春天来了,从雍正元年一路平步青云,深受雍正信赖,在几年期间做到三大巡抚之首。但是在雍正九年又开始受到冷落,直到雍正十一年被贬。

我们现在看看这个传奇为什么能在初期得到雍正的重用?

在雍正登基皇位的时候,他的皇舅隆科多居功至伟,但是皇帝的尿性就是不怕你无能,就怕你不听话。隆科多自持功高,飞扬跋扈,完全犯了雍正的忌讳。所以雍正一直想除之而后快。但是满城文武没有一个敢出头的。这个时候,田文镜写了一篇弹劾隆科多的奏折,正中雍正下怀。所以在雍正除掉隆科多后,就提拔任用田文镜,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

在重用田文镜之后,雍正发现田文镜完全符合自己的用人标准:尽心竭力、勇于任事、不避嫌怨、厉行新政、清廉节俭。交给田文镜的事情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可以顺顺利利的完成,而且事情办的很合自己的心意。所以田文镜才能够在雍正初期深受信任,官越做越大。


但是为什么田文镜在后来突然不受重用了呢?这个也和他做官为政的特点决定的。他为政过于严苛,为完成任务一味迎合上意,对下属和百姓残酷刻薄。为了每年的皇考,就是官员施政情况考核。他会匿灾不报,让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对待自己的下属极其严苛,往死了用,之后还不给人家好处。雍正喜欢祥瑞,他就上奏折,写一些好话来骗雍正。还有就是他和同时期的另外两大巡抚李卫和鄂尔泰关系不合。

所以说,田文镜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出乎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安  定  、

安 定 、

田文镜为何“失宠”?雍正提拔他做了近十年的封疆大吏,可是田文镜为何还是家境贫寒?子女也几乎清一色还是布衣,这可看出,田文镜为官清廉,这样的好官又为何会“失宠”呢?

田文镜是怎样的人呢?

田文镜监生出生(可以看作是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看到田文镜其实出生也一般,但他功绩却非一般。

“忠诚体国,公正廉明。”是雍正对他的誉评,其实这里的“宠”字意义非凡,因为田文镜不是像宦官一样谗言得宠,而是凭借自己优秀的能力得到的。

那么他能力体现在那里呢?

康熙末年,黄河泛滥,农田被毁,盗贼肆虐,河南民不潦生。当地官府也无所对策,档案也堆积如山。田文镜任河南巡抚期间,效仿孔明“事无巨细,亲事亲为”原则,提出“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办事准则,大刀阔斧开始清干,“清理积牍,剔除宿弊”所说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说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田文镜处理的井井有条,一时有“吏治为之一新”盛况局面。

而在雍正初年清查亏空时,田文镜采取“审追之法”雷厉风行的整顿,次年即扭亏为盈,根本上解决了河南财政的问题。后来为了降低火耗比例(官府收集人民碎银融化重铸成银锭的成本),田文镜以“公同面拆,立刻发匠倾熔,正、耗两项分数解司,不得存留丝毫。”铁血手腕实施养廉银政策,一时河南官员百姓上下安足,彼此相安。

雍正五年时,面对河南各地财政不同,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贫富差距,但税赋却一样,百姓怨声载道。田文镜提出“摊丁入地”政策,“每地赋银一两,合摊丁银一分一厘七毫六丝至二钱七厘二丝零不等。”这一政策减少了无地和少地的下层人民负担,但又保证了河南的税收,实乃妙哉。

田文镜可以他确实是真才实干,政治才能一绝,雍正皇帝也确实没看走眼。但为官者,对上要有交代;对下,也得有交代。田文镜对上(雍正皇帝交代的任务确实完成的出色),但对百姓是怎样的呢?

清代通史中“为政苛细,居心忮刻”、“严酷武健,勤求苛刻”16子就精简的提出了问题所在,那就是对百姓苛刻,为什么这么说呢?河南发生水患,庄稼受到影响。雍正特下令蠲免当地钱粮,而田文镜通过加重百姓劳力,认为水患不过尔尔,向雍正坚持请求如期缴纳钱粮税赋。

后面灾情加重,百姓流离失所,竟出现卖儿女求生存情况,然田文镜依然无视,隐瞒灾情。后雍正得知却说,“禁百姓卖儿女,实则断其生路,为官者安忍断其生路?”庇护田文镜,后仍让他回任河南,直至田文镜身体抱恙,请求归乡才作罢,后因病去世。可见田文镜直到逝世还是雍正的“小棉袄”。

为何“失宠”?

其实要说“失宠”,是到乾隆即位时,曾下谕说:“河南自从田文镜上任督抚以来,严格治理,他的下属官吏竟然剥削民众,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镜隐匿河南灾情不报,百姓流离失所,幸亏先帝爱民,派遣官员前去赈抚,才保证河南的安定,这件事天下人尽皆知。”,且认为先帝三重臣中田文镜最菜。所以说,一定要说“失宠”的话,只能是到乾隆这里。

为官清廉、为人苛细

田文镜不仅对人民苛刻,对自己也苛刻。“鞠躬尽瘁,愈加奋勉,虽任怨任过,刀具在前有所不避”这是田文镜的自评,可见,确实是一代好官,也正是因为亲事亲为,才会落的和孔明一样的劳累,终病逝。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我国目前也急需这样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的好官!

薰小棠

薰小棠

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雍正是清朝少有的贤明君主,他承前启后,不拘一格,勤劳政务,革除弊政。他的一系列有力政策也离不开一些朝中重臣的辅助,其中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就是雍正最为倚重的三位重臣。

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是通过正儿八经的考试进入官场的,他们都是雍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例子。这三人学历都很低,并非走了科举那一套路子。李卫花钱捐了个员外郎;鄂尔泰二十岁时才中举,承袭了祖上的佐领世职;而田文镜则是以监生的身份进入仕途。

他们三人中,两人一路顺风,田文镜却黯然收场。

李卫在雍正继位后,平步青云,短短数年,由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升至朝廷一品大员。

鄂尔泰在雍正临终之际,被任命为弘历的辅政大臣,在乾隆十年病逝的时候,还获得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的殊荣。

田文镜,在雍正初年大红大紫,被雍正称为“模范官吏”,却在雍正九年逐渐失宠,并在次年黯然退休。

这是为什么呢?

1、田文镜为官得罪了不少同僚及乡绅。

2、为了邀功,不恤民情

在雍正的支持下,田文镜一路平步青云,这也滋生了他邀功刻薄的心。田文镜任北河总督期间,为官严苛,对百姓刻薄寡恩。这一年,山东、河南两地都遭了水灾,雍正下令减免两地赋税,而田文镜却上报称灾情对收成影响不大,原定的赋税完全可以完成,并不需要朝廷的照顾。实际上灾民的日子都到了卖儿卖女以糊口的地步了。

3、身体原因

雍正得知真实灾情后,特命侍郎王国栋前往河南赈灾。而此时的田文镜因自己失职,以健康原因请求告老还乡。雍正念他一心为公,后又派他回河南复职。次年,田文镜再一次请求退休,这一次雍正准许了他。不久,田文镜郁郁而终。

田文镜的得宠是因为如实禀报雍正元年的山西灾情,而失宠又是因为瞒报河南灾情。

田文镜死后,雍正还赐他葬在泰陵附近。可见,田文镜的结局还是不错的,雍正还是很器重他的,只是他年纪太大,没能走到最后就死了,他并非如电视剧所演绎的那样年轻。

足迹行

足迹行

感谢邀请。首先历史上的田文镜的确是个能臣干吏,但是后来他沉迷于钻营之术,并且妄自揣测圣意,这让雍正帝对他产生了严重的反感,最终雍正帝找了个理由让他告老还乡。可以说田文镜其能力和其功都不可漠,但是其钻营之术也不必讳言。希望可以帮到你。

finger_吃

finger_吃

这要从雍正执政时期所处的环境说起,雍正继位之初,虽然是继承康熙盛世,但实际上是经过康熙平叛、几下江南,国库早已空虚,官员腐化堕落,接的是个烂摊子,雍正急于改变现状,因而,雍正继位之后,为了巩固政权、推行改革,需要新提任一批操守廉洁、勇于任事、忠于职守的官吏来更新官僚队伍,改变官场风气。雍正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他的用人原则是:“重能轻贤、重才轻守”,“能”和“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田文镜才有了出头之日,田文镜是以监生的身份入仕,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县丞,是入流官员中级别最小的,大概在九品左右,为官几十年,先后担任知县,知州,吏部员外郎,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雍正即位元年,山西发生灾害,田文镜受命到山西去查受灾情况,雍正帝后命其署理山西布政使负责山西赈灾事物,田文镜三下五除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将山西赈灾的工作完成的很好,也改善了山西的吏治。雍正二年就被调任河南巡抚之职,采取雷厉风行的方式,对待官员一律以严格的手段来要求,致使田文镜得罪了很多人。雍正九年的时候,田文镜已经69岁,身体已经不行了,故上疏请求致仕,刚开始雍正帝不许,让他先养病,等病好之后仍然让他到河南主政,雍正十年的时候,田文镜再次因病上疏请求退休,不久之后病逝,因而,并没有一落千丈。

妙不可言liumm

妙不可言liumm

历史上有许多大器晚成的范例,雍正朝名臣田文镜就是在花甲之年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在康熙帝时期始终在县市长位置蹉跎的老田,好不容易在康熙末年混到了文史主编的清贵闲职。

年过花甲的老田,本以为要在这个从四品的职位上熬到退休,谁曾想一场意外的风暴,却把行将就木的老田,吹到了帝国舞台的中央。

在九龙夺嫡的pk中惊险胜出的雍正,甫登大宝的第一要务,当然是要感谢上苍的眷顾,恰好老田就被选中为祭祀华山的钦差,乏味的华山之旅,正是老田平步青云的起点。

一路寄情山水的老田,意外地发现整个山西饿殍遍地,灾情严重,而山西巡抚、满洲贵胄德音,却向雍正报告山西风调雨顺,些许灾情完全可防可控。

正能量满满的老田,迅速向雍正勾勒了德音的丑恶嘴脸,励精图治的雍正立刻提拔老田担任山西布政使,由此一颗高龄的“官场新星”冉冉升起。

检举高官的不法行为让老田第一次进入了雍正的视野,随后发生的事件让老田获得了雍正无条件的信任。

雍正上位的两大功臣是国舅爷隆科多和大舅哥年羹尧,对于这居功自傲的老哥俩,雍正始终如芒在背,可爱惜羽毛的雍正,并不愿做一个不教而诛的昏君。

在地方摸爬滚打半辈子的老田,早就看透了官场的蝇营狗苟,揣摩到雍正圣意的老田,压上了人生中最大的赌注,一封揭露隆科多意图不轨的密折呈到了雍正御前。

庞然大物般的隆科多轰然倒下,刚正不阿、公忠体国的干练能臣田文镜,从此名满天下,据说帮助田文镜草拟弹劾奏折的神秘人士,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神乎其神的邬先生。

简入帝心的田文镜很快升任河南巡抚,在河南老田走上了人生巅峰,河南作为中原腹心,地薄人穷,向来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而雍正经济学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摊丁入亩制度,即把所有的人头税随田地亩数进行摊派,这个政策最要命的地方,就是缙绅权贵丧失了免税的特权。

田文镜在雍正心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心报国、不畏强权、不徇瞻顾,雷厉风行,老田也确实没辜负雍正的信任。

在河南的三年,田文镜剔除宿弊,清理积渎,河南赋税不均的局面得以改善,大量无主荒地得到开垦,用清史列传的话来说就是“豫省吏畏民怀,称为乐土”。

因为揭发隐瞒灾情起家的田文镜,仕途的污点也缘于灾情,深受皇帝爱重的老田,隐瞒了河南灾情的真实情况。

深知老田为人的雍正,并没有责怪年逾古稀的老田,只是让他回京调养身体,病好后再回河南,雍正十年,年近72岁的田文镜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身后的老田哀荣不衰,悲痛的雍正,不但给出了“端肃”这样反映自身操守的美谥,而且下令田文镜祔葬自己的陵寝泰陵。

由此可见,为人刚介,做事高调的田文镜始终圣宠不减,平步青云或许有之,一落千丈最少在雍正朝纯属子虚乌有。

后继的乾隆虽然对田文镜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但对田的清廉作风却很是认可,而在乾隆中后期,陪葬泰陵的田墓被夷平,则只是地方官员的技术失误,绝不是乾隆对田文镜有什么成见。

克里斯多夫

克里斯多夫

谢邀。田文镜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失宠,这个说法与事实不完全符合。事实是田文镜即没有平步青云,也没有一落千丈,也没有失宠。

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在康熙朝历任县丞,县令,知州达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才官至内阁待读学士。其时,田文镜已年近花甲。他的仕途说不上平步青云。

雍正元年(1723),田文镜任山西布政史,因工作出色,深得雍正皇帝赞许,从此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

雍正二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撫。在任其间,他大力推行雍正的改革方针,整饬弊政,清查积欠,限制官绅特权,严限交纳钱粮,实行保甲制度,等。尽管因此得罪了一些官员,受到了一些弹劾,但雍正帝却赞其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

雍正五年,任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雍正六年,任河南山东总督。

雍正七年,加太子太保。

雍正八年,兼北河总督。

雍正九年,病休。病逾后仍回河南任职。

雍正十年(1732)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瑞肃,令为之立祠,并入河南省贤良祠。

由此观之,田文镜并没有遭遇一落千丈的境况。

田文镜为官清正,政绩卓著。但他也曾犯有错误。雍正七年(1729),山东,河南发生水灾,田文镜对河南灾情的严重情况上奏有些不实。后来,雍正皇帝知道后,派官员去赈灾。对田文镜,雍正不但没有深责,反而用"年老多病,被下属的官员蒙敝"等语为其开脱。由此也可以看出,雍正帝是多么信任和喜爱田文镜了。

欢迎点评。

色橄榄

色橄榄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