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吃/用,但在现在是很常见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孟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品]事林广记

《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类型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作者署名为陈元靓。据清季著名藏书家陆心源考证,陈氏为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此书原本失传,现存元、明两朝和日本刻本多种,都是经过增广和删改的。一九六三...

陈元靓

最新跟帖
rainbow-amy

rainbow-amy

胡椒。吃胡椒多了上火,年轻人起的叫青春痘,上年纪的叫毒疙瘩。中世纪欧洲贵族以起满脸胡椒痘为时髦的。

胡椒在中世纪欧洲的运用十分广泛,在没有冰箱的中世纪,由于低纬度的影响,晒干肉对欧洲人来说一直是奢望,如果要不拉肚子地食用那些腐肉,就必须用香料遮掩变质肉食的臭味,用胡椒的辛辣来给肉类保鲜。据历史记载勃艮第公爵卡尔1468年举行婚礼晚宴,订购了 380 磅胡椒,试想把这些胡椒放进一个锅子里煮的味道,显然胡椒的辛香是重口味欧洲人的最爱。

Lava

Lava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首先说“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你或许不记得这诗的名字、作者。但你肯定对这句诗印象深刻,尤其是喜欢吃荔枝的你的前女友们。如今有一荔枝品种的名字就叫妃子笑。荔枝这种水果生长地在南方,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南果北运,这是一种极其耗费精力的行为。这也注定了荔枝是普通人无法享受的奢靡之物。连皇帝的妃子想吃,还需动用骑兵,更何况普通人了。

然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路边小贩的三轮车装的都是贩运的荔枝,人人可以吃到。

再说“用”

在氏族部落时代,龙是一种图腾。在阶级时代,龙是皇帝的专属。无论是图画还是雕刻的玉石等,都属于皇族专用。普通人使用的代价就是身死族灭。

今天,哪个男子身边没有一件或多件龙形物,或衣服、或龙雕、或纹身。

以上就是我举的两个例子。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

喵佗佗

喵佗佗

应该是人参,燕窝之类的吧,这些是平常百姓所不能及的,即便百姓得到这些东西也舍不得自己享用,会把它换成钱来养家糊口。

勒末

勒末

大米:

大米是现在最常见的主食之一,但在古时候的中国北方,能经常吃大米的往往是达官贵人。宋元之前,中国北方平民百姓的主食是小米,由于北方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合种稻,大米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家庭在祭祀、招待贵宾时才吃大米,即所谓“供祭祀、宾客之需,常食不轻用也”。《周礼》记载,周朝天子才能享用的“八珍”之一“淳熬”其实就是盖浇饭,做法是把熟肉酱和热油脂浇在大米饭上。

宋元以后,小麦种植逐渐在北方普及,平民百姓的主食由小米变成了面食,但上层人士依然喜爱大米。明清两朝,稻米消耗量在皇室和达官贵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稻米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繁华的大城市。一些珍贵的稻米品种只有达官贵人才消费得起,比如《红楼梦》里的“红粳米”是贾府主子们的特供,只能限量供应,除了贾母,有时其他主子都不一定吃得上。

冰:

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加冰的饮料真是美极了,但唐宋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这样的口福。古代没有制冷技术,要想夏天有冰,只能冬天收集冰块放在冰窖中保存,普通人家可没这条件,冰窖一般在宫殿或者达官贵人的宅院里才有。据《周礼》记载,周朝设立了专门为王室采冰和管理冰的官职“凌人”,保存冰的冰窖叫“凌阴”。为了得到冰,凌人除了在冬季采集外,有时会专门到终年积雪的深山中去寻觅。

古人用冰来干什么呢?主要是保鲜或冰镇食物。古人一般会用盒子盛冰,叫做“冰鉴”,把鲜肉、鲜鱼、水果、酒之类的食品放在冰鉴里,达到保鲜或者冰镇的效果。在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过冰鉴,功能堪称原始的冰箱。

唐朝以后,市场上开始有人卖冰,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在夏天享用冰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冰进一步普及,根据当时文人的记载,街上已有冰镇饮料比如冰镇绿豆汤、冰镇木瓜汁出售。

巧麦

巧麦

你能看见的所有

亏你Queenie_X

亏你Queenie_X

秦始皇也没穿过的确良

坑爹打酱油

坑爹打酱油

冰,在古代,没有制冰设备,因此,在古代夏天想吃冰,难上加难,只有皇亲国戚,贵族,才能吃到冰,因为这些冰是在冬天,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并且,有自己的冰窖储存到夏天,普通人根本就没这个能力,自由皇帝,皇亲国戚,贵族,才有这个能力,因此,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吃到的东西,那就是“冰”。

日鬼捣棒槌

日鬼捣棒槌

记得以前某个节目里看到过一种说法,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对于皇亲贵族来说其实无所谓,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是仔细想想、还真有些道理。

首先来说,早之前肉就就是十分珍贵的,比如春秋时期,曹刿论战里就说了一句“肉食者鄙”,何为肉食者,就是经常吃肉的人,也就是那些当权者。可见,当时普通人吃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吃肉。而在《孟子》里面也有论述,孟子曾对梁惠王劝说,有一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让他消停点,别瞎折腾,好好生产,你的国家会安定富强的,安定富强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普通老百姓家七十岁老人可以吃肉了。那个平均年龄三四十的年代,有几个人可以活到七十岁?即使这样,只要国家里可以供给七十岁老人吃肉就很富强了,足以看出肉在当时有多么珍贵。关于吃肉,还有个很有名的典故,就是晋朝的白痴皇帝晋惠帝,灾区闹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只能吃草根树皮,要么被饿死,这皇帝老小子知道后来一句“何不食肉糜?”被人嘲笑了上千年,普通老百姓年份好的时候都很难吃到肉,何况是灾荒年代呢。根据相关记载,普通人开始大规模吃肉应该是宋朝以后的事情,主要是羊肉和猪肉。当然,这些对于达官贵族来说就不是事了。

再有一个我们现在经常用的,特别是夏天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冰了,在古代也绝非普通人可以享用。古代没有空调风扇,冬天可以烧火生炉,那夏天咋办呢。这点难不倒那些王公贵族们,他们在寒冬之际,要么就地取材,留取巨大冰块,要么找到冰寒干净之地取冰,然后运回去,放到早就挖好的冰库里。等到了夏天,就可以取出冰块享用了,或者降温,或者食用储藏食物皆可。当然,无论是取冰还是冰库,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普通人绝对享受不起。到了唐代以后,人们发现硝石溶解可以吸热成冰,由此又掌握了一种新的制冰方法。不管是如何制冰,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冰块一直都是贵族或者大富之家的奢侈品。


还有一个就是非本地出产的水果,这个也很正常,因为古代交通实在不发达,运输条件工具都不完善,水果的保鲜期又特别短,所以才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北方人想吃点荔枝、龙眼这样的水果,除非像皇帝一样有专门的快马加鞭,否则别想吃新鲜的异地水果。

再有一个比较好的就是现代人的如厕工具要好很多,都有了柔软干净的卫生纸,有的还用自冲洗马桶。可是古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国还好一点,最早发明了纸,在唐宋年间就有人开始用纸了,之前的老百姓一般用竹片之类的,想想菊花都疼,只有贵族小姐们可能采用丝绢之类柔软的东西。不过想想古人,如果饮食里面都是粗糠饭和蔬菜,那如厕时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粘连,就跟今天的食草动物差不多。至于其他国家的人就更惨了,没有纸,长久以来只能用绳子啊棍子啊之类的。还有些国家干脆就直接用水冲洗了。

在古代,一般人生活的不便利和艰难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不过贵族们就不一样了,事事都是最好的,还有一大堆人伺候,难怪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呢。想想我们今天有些东西比古代的皇帝还要好,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casillas

casillas

玻璃,数千年前玻璃还是个稀罕物件,无论东西方都一样,甚至有西方人拿着玻璃珠子骗到一座城市的土地。直到16世纪后期意大利威尼斯泄露的玻璃和镜子的秘密,这些东西才逐渐成为烂大街。

人参以前很金贵,就是富人也没有多少收藏,现在大规模人工种植,虽然还是挺贵的,但随便哪个家里都能找出几两来。

liushuo

liushuo

这个有意思,在每个文化中都会有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我们挨个来数数。


1.先说欧洲吧,那就是以胡椒为代表的香料,因为欧洲并不生产香料。所以像丁香,肉豆蔻,肉桂这些香料都是从遥远的亚洲运到欧洲的。有些说法是欧洲的肉经常是臭的所以吃香料。这压根就没搞清楚香料有多贵,至少是比通常的肉要贵好多,所以,在大航海之前的欧洲,香料几乎只有贵族才能够享用。


2.再来说美洲的,最特别就要属可可了,这种巧克力的原料在阿兹特克时期可是当货币来使用的,所以那个时候吃巧克力,可是真的在吃钱。你想,这东西能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东西吗你?当然只有王公贵族才常吃了。不过到今天,巧克力已经是比较常见的甜品了,也再也不是货币了。


3.最后说说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地域比较大,所以呢不同产区的东西运来运去,也就成了稀罕的东西,比如说,杨贵妃在北方要想吃荔枝,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再往前追一下,曹丕吃葡萄也是很珍贵的事情,那个时候葡萄刚刚大规模进入中原,只有贵族能吃。同样,汉武帝的时候想在长安吃橘子,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这些水果到今天都是普通的事儿了。

还有肉类中的牛肉,牛在古代一直是重要的“农耕机械”,可不能随便吃,私宰耕牛是很重的罪,甚至要杀头。所以吃牛肉就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通常只有贵族才能吃,现在已经成为很品尝的事情了。


最后说一个古代只有玛雅贵族享用,即便到今天仍然很金贵的东西吧,那就是香草。对,就是香草冰激凌中的那个香草,虽然到今天,香草已经可以规模化种植了。但是香草的授粉和加工技术一直都主要依赖人工来完成,完全无法用机械来替代,所以,香草仍然很昂贵,仍然是论豆荚来售卖的高档香料。

lucky_zoe

lucky_zoe

香料

英语中“Spice”(香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pecies”,常用来指贵重但量小的物品。对欧洲贵族而言,来自东方的香料是奢侈品,能够享用香料的都是有钱人。

首先,中世纪的东方香料一度作为黄金白银的替代品,充当流通货币使用。1937年英王对康沃尔郡的郡长收取的租金包括一磅胡椒。查尔斯王子1973年渡过泰马河去接受象征意义上的公爵封底时,封地的贡品就包括一磅胡椒。胡椒作为象征性租金支付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在中世纪,当然就不是象征性的支付了,而是大家喜爱的硬通货。10世纪伦巴第王国的帕维亚是重要港口,政府对每名到来贸易的外国商人,征收的税金为胡椒、桂皮、高良姜、生姜各一磅。

如果说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平民还有机会享受东方香料的话,中世纪多数时期,香料已成了贵族、富人的专享品。据记载,14世纪初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遗孀珍妮的厨房中,共有香料——胡椒6磅,13.5磅桂皮,3.5磅丁香,1.25磅番红花,半磅长胡椒,此外还有少量肉豆蔻皮和多达23.5磅生姜。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这些香料普通人也消受得起,然而这可是当年法国前皇后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蜂蜜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物体被当做货币来使用。但只有蜂蜜是唯一被当作货币使用的食物。

在凯撒大帝时代,蜂蜜可以代替黄金来缴税。公元1世纪,古罗马统治时期的西西里人向统治者进贡一定数量的蜂蜜就可以从罗马军人手中换取保护。养蜂者携带蜂蜜出行,还可用蜂蜜交纳过桥费(过路费)当作买路钱而获得通行。

甚至到了近代,在美洲殖民地,讲到独立战争所给人民带来的破坏时,都会把蜂蜜的损失提到最前,有一份报告説,13个蜂群被毁,价值45美元。对蜂蜜的评价如此之高,蜂蜜的估值如此之高,使二者享有当地硬通货的地位。1853年,一位美国人在一次蒸汽船爆炸事故中丧生,赔偿他的是两箱蜂蜜,价值200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人类还没有发现白糖制作方法时,蜂蜜是唯一用来增加甜味的调味剂(当然白糖一度也很珍稀)。

豆腐

据悉,豆腐是在公元前2世纪,由中国汉朝的淮南王发明。日本奈良时代(7世纪),由日本遣唐使带入日本。刚开始时,豆腐只是日本贵族与僧人们的高级食品,并初次记录于1183年的奈良春日大社的库录中。到了18世纪的江户时代,豆腐才开始成为百姓的日常菜肴。

日式居酒屋最耐人寻味的不是串烧或刺身,而是清清白白、简简单单的豆腐。今人寻常可见的豆腐,一度是日本江户初时贵族、武士阶层的奢侈食材,逐渐流行于世后,还有文人为其著书立传。

京都南禅寺的汤豆腐名气也很大,豆腐已经成为了昂贵“怀石料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禅寺在东山脚下,山中水汽氤氲,清泉流泻,汤豆腐的美味,想来大半也因这水的缘故。

hime’旅

hime’旅

丝绸,公元前30年,罗马人政府了古埃及,在那里,他们获得了从中国运输过来的丝绸,从此对这一神奇的布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丝绸从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出发,越过沙漠、高原、高山,最终出现在罗马境内。几经转手之后,在罗马一磅丝绸约等于一磅黄金。所以能穿的起丝绸的人非富即贵。

胡椒,在中世纪时期,胡椒作为香料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但是,同样因为运输成本过高,让胡椒在欧洲的售价在普通人看来高不可攀。直到中世纪晚期,每年流入欧洲的胡椒也不过只有1000吨。所以,在那时候,胡椒是非常受欢迎的硬通货!

肉,在古代很长时间,肉是很少被百姓吃到的,所以肉食者常被用来形容统治阶级。如肉食者鄙,肉食者谋之!

完!

醉裹挑灯看剑

醉裹挑灯看剑

大家好,我是美食漫画作者菲李。

答案就是:荔枝!

荔枝作为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非常难保鲜,不过因为有了如今的冷链技术,吃荔枝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然鹅!

古人可不这么想,要知道古人为了实现“荔枝自由”,简直是拼了老命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皇帝都曾怎么说?


No.1 汉武帝:挡我吃荔枝者死!

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荔枝控,相传他在平定岭南之后,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甜美诱人的红果果,于是便一心想着如何把荔枝树移植到北方。

但显然,当时的种植技术实在是达不到要求,汉武帝作为当时宇宙第一霸道总裁完全不管,命人强行将一批荔枝树移植到长安上林苑的扶荔宫。

可惜即使霸道如汉武帝,已然坐拥天下,还是得不到荔枝树,那颗傲娇的小心心!

最终,所有荔枝树在半道就枯死了,气得汉武帝原地爆炸,当即处死了负责种植荔枝的几十个守吏。

汉武帝伤心欲绝,知道移植是不可能了,但因为实在放不下那诱人的味道,最终下令让荔枝成为皇家贡果,这样他就能年年享受了。


No.2 唐明皇:天价快递费也要给朕送!

荔枝征服的可不止一个汉武帝,实际上很多帝王和贵族,都成为了它的俘虏,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杨贵妃,相传杨贵妃不仅爱吃荔枝,还喜欢喝荔枝酒。

但想把南方荔枝,一路送到北方,即使在鼎盛的唐朝,也完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路上的保鲜成本可以说非常昂贵了,换成现在来说,就是天价的快递费。

但即使如此,唐明皇为了让媳妇高兴,也是咬牙破费,这吃的哪是什么荔枝?分明是狗粮呀!

最终,有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大型虐狗行为,起兵造反,可以说是一颗荔枝引发的血案了。


No.3 宋徽宗:代购走起,新技术搞起!

宋朝时期,经济已经很发达,很多人弃农从商,那时,一些商人小贩看见了南方荔枝在北方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纷纷做起了代购。

不过代购的很多的荔枝都是类似桂圆的干货,想吃到新鲜的荔枝,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一般人嘛,能吃到干荔枝也很满足了。

但是宋徽宗可是皇帝啊,那哪能满足,干荔枝还能叫荔枝吗?

眼瞅着宋徽宗急到上火,宰相蔡京及时想出了好办法。

他命人将小株的荔枝树直接栽在盆里,盆里放着原产地的泥土,用船直接连树带土运到汴京,以此保持荔枝的新鲜。不过,这种技术还不够完善,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功。

No.4 苏东坡:有荔枝,还要什么屁股啊?

相比起宋朝皇帝吃不着荔枝着急上火的情况,苏东坡就显得幸运很多,他可以吃到很多很多荔枝,但这个代价嘛,却有点大……

相传,苏东坡当年被贬到惠州的时候,早就听闻当地荔枝的美味,心心念念一直死等,等了大半年,终于等到荔枝成熟,第一次吃荔枝时,苏大吃货根本停不下来,吃了一颗又一颗。

沉迷荔枝的苏东坡,将当地人的“一啖荔枝三把火”完全抛到脑后,最终,因为吃荔枝上火导致痔疮复发,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No.5 乾隆:再爱你,荔枝也不能都给你!

清朝时,移植荔枝树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但即使如此,因为产量问题,荔枝依旧是水果中的珍品,就算是皇宫贵族也不能时时吃到。

而曾经一度最会享受,最舍得花钱的乾隆皇帝,遇上了荔枝,立马也变得“抠门”起来了。

据清宫的哈密瓜、蜜荔枝底簿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先后两次得到了一批荔枝,第一次有200多颗,第二次只有36颗。

妈呀,宫里人那么多,手上的荔枝就那么几颗!

乾隆愁坏了,他精打细算,真正做到了按颗分配,据说除了十分宠爱的裕皇贵妃有两个,其他的妃子阿哥亲王,都只有一颗。

所以说,在古代就算是帝王贵族,想要实在“荔枝自由”,也是难比登天啦~

和他们相比,我们多么幸运呀。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作为现代普通吃瓜群众,你根本不知道,你现在过的日子其实就是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日子,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列举起来其实很麻烦——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你走近厨房,举目四望,哪一项都是普通的古代人既不可遇又不可求的,你觉得最简单的食材那都是古代帝王尊崇级别。

面粉:汉代以前,面粉根本不存在,麦粒饭倒是可以吃上几碗,你的嗓子必须适应粗粝,因为里面很可能掺杂着麦壳儿,这是由古代的脱壳、磨粉技术不过关决定的,即使是过了汉代,想吃到精制面粉,那也必须是皇家独享,科技不够,他们毕竟有的是人力来凑。米饭:古代大多人吃的是糙米,而绝非现代磨掉了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光溜溜的精米,营养价值上或许糙米更高,但口感方面与精米相比,的确不敢恭维。植物油:宋代之后,古人才开始有食用油一说,品种单调,只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想吃到花生油,等到明代吧。盐:寻常百姓之家没有精盐一说,不管是海盐井盐,必须都是粗盐,杂质较多。红茶:四百年前想喝到红茶没那可能,这种发酵技术是明朝中后期才在福建一带发明的,种植技术传到印度和非洲之后,才算走入全世界的寻常百姓家。蜂蜜: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蜂蜜的影子,秦汉时期就有医书记录,但古代的蜂蜜都是直接拿蜂巢挤压出来的原液,跟熊大熊二吃到嘴里的并无太大区别,混杂有花粉、幼虫及蛹汁、王浆等杂物质。活框式蜂箱和离心分蜜机使现代人能享用到较为纯正的蜂蜜。糖:商周时期的糖叫做“饴”,其实就是现在的麦芽糖,从含淀粉的粮食中提炼出来的,那是上层贵族专属享用的。在明朝发明黄泥水淋糖法独有工艺之前,白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做到优质和量产。以上所述,我们日常生活最最基本的寻常食材,都是大多数古人没有口福享用的珍品,更不要提什么北方吃不到荔枝等热带水果了。

Grace

Grace

好像没有人提到糖?

糖在今天是非常常见了,尤其是白砂糖,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非常廉价,方便易得的调味品。

然而在古代可不是这样,中国比较早就有了制糖的技术,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先进的,其实中国的制糖技术是从印度学习的,但后来中国的技术超过了印度,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制造都是饴糖,不是砂糖。制作砂糖,尤其是白砂糖的技术还是比较难的,因此砂糖一直到元代还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饴糖,我们小时候还会在街上买着吃



关于廉希宪的故事是最有名的。廉希宪是元代有名的监察官员,非常刚正不阿的。有一次他生了病,医生开的药方里面要用到砂糖,他家没有,也买不起,当时的权臣阿合马听说之后就给他两斤。然而廉希宪拒绝了阿合马的馈赠,因为阿合马是一个经常会贪赃枉法的理财大臣,廉希宪如果收了他的珍贵的砂糖,以后再要弹劾他难免就有点困难,忽必烈听说此事之后非常赞赏廉希宪的风骨,于是赐给他了三斤砂糖。所以这种东西当时就是这么珍贵。清廉一点的高官重臣都买不起,只有权力极大的贪官和皇帝家里才有。

关于糖的历史其实是有专门研究的,季羡林写过一本糖史,可以参考,里面讲述了制糖和食用糖的历史。人对甜味的热爱是刻在基因中的,所以从很早就在追求甜的东西,而且会把甜和美这样的字联系在一起。元代的医学理念中西交融,西域医学中会把糖水作为一种药品,元代流行一种名叫舍而别的饮品,就是各种果子制成的粘稠果汁,元代来自西域的医师认为这种果汁可以治病,而且它很好喝,所以元朝的日用百科全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事林广记》中还记录了很多舍而别的方子,教大家怎么用料怎么熬制,吃不到砂糖的普通小贵族和富裕平民喝点舍而别也可以抚慰自己热爱甜味的心了。不过中医就会站出来说舍而别多喝无益,其实是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

晓妮爱旅行

晓妮爱旅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