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行行走走的小鱼儿
历史上十大奸恶丞相有1吕不韦、2赵高、3李林甫、4、杨国忠、5蔡京、6秦桧、7贾似道、8严嵩、9脱脱、10司马懿,十大忠贤丞相有1萧何、2诸葛亮、3周亚夫、4高颖、5狄仁杰、6魏征、7寇准、8耶律楚材、9刘伯温、10张居正。
刘俊逸不爱玩微博
其实丞相这个官职,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称呼,但职责范围大同小异,如隋唐时期的三省长官也是丞相的一种,及至后来明清时期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其实干的也是前朝丞相的活。我认为历史上十大丞相应该是如下几位:
一,姜子牙,又称太公望,后世一部封神演义将其神化的一塌糊涂,不过其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却是真人真事。姜子牙后被分封到齐国,后来的齐桓公姜小白就是他的后裔。
二,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封建王朝礼仪和制度的开创者和设计者,后世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均在周朝的基础上延袭改进。
三,管仲,曾因王位之争箭射姜小白,即后来成功上位的齐桓公,好在桓公不计前嫌,加以重用,而也是管仲知恩图报之人,尽心辅助齐桓公,使其成为一代春秋霸主。
四,萧何,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高祖刘邦的铁哥们,从打江山到开国治世安邦,萧何绝对称得上一代良相。
五,诸葛亮,可能是文学及影视作品的渲染,说起丞相,不得不提诸葛亮,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过说实话,以其治国成就来说,其很难与其它几位相提并论。
六,房玄龄,大唐开国功臣还,唐初名相,没啥好说的。
七,郭子仪,很多人认为郭子仪只是一代名将,其实他曾两度为相,真正的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厉害人物,维系了整个中唐复兴。
八,寇准,北宋名相,主战派,凭这点,支持他。
九,张居正,中庸之道,没啥好说的。
十,曾国藩,晚清复兴的重要人物,虽然在与太平天国对抗中吃尽苦头,但其屡败屡战的精神还是值得敬仰,虽然谋心谋权,但自此改变了汉人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小点的粉色空想
丞相是中国古代王朝中最高行政长官一层,其职务和权力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秦朝时,宰相的官名正式为丞相,但丞相是官职的名字,宰相是统称。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这个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
中国朝代更别频繁,历史上的丞相也有扶大厦之将倾的睿智伟人,也有尸位素餐谋害忠臣的奸恶小人。我个人觉得十大丞相的排名不够用,因为历史上厉害的丞相太多了。
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年幼丧父,生活困户,后来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后几经挫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丞相。齐桓公受到管仲辅佐后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秦国名相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裔,公孙氏,故称卫鞅。商鞅在位十九年,秦国大治,国力持续上升,史称“商鞅变法”。
秦国名相李斯
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思想家苟卿弟子,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为秦始皇定郡县制,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
西汉名相萧何
早年任秦沛县狱吏,后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晓民间疾苦,这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有着关键作用。
刘邦为王,萧何为相,楚汉相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奉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韩军牢固后方,不断输送士兵和粮草支援前线。
汉朝成立后,他的功劳最高,他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九章律,后有协助刘邦消灭韩信以及异性诸侯王,被封为相国。
汉初名相陈平
西汉阳武人,此人足智多谋,屡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被封为曲逆候。汉初三杰中,韩信受谤,被擒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造污,曾械于牢狱;张良患祸,借故闲游。唯有陈平久居高位,并得善终,足见其官场权谋之厉害。
蜀国名相诸葛亮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短,辅佐刘备封王,使蜀国国力蒸蒸日上,他是千百年来被人称为智慧化身之人,其精彩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歌颂。
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博览经史,能书善文,先后被授予羽骑尉。隋末打乱,李渊入关,他投身李世民,屡次随秦王出征,出谋划策。每打下一个地方,别人抢钱抢女人,而他却劝李世民收罗人才。
贞观三年,被分为尚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同时期与杜如晦、魏征为唐太宗重要助手。
大唐名相魏征
从小丧父,家境贫寒,曾当过道士。魏征有胆量,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并且不达目的不罢休,他的行为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魏征曾想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言多大数十万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魏征死后,太宗哭晕多次,并感慨“魏征去世,朕亡一镜也!”
北宋名相王安石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自从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后,他便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涡流,成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
在其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被称为想谋朝篡位的建成,但他的事迹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
北宋名相寇准
景德元年,辽兵进攻,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促使珍重前往督战,与辽定“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
寇准为官亲脸,为世代之楷模,他不蓄财,无歌姬,世人皆为称颂。
明代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效果显著。他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财政大为改观。善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加强北部防御,使得大明王朝固落金汤。
张居正在位期间,国库充盈,大明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唯有他才有这样的能力,不愧为千古名相。
shineland
苏秦,姜尚、管仲、李斯,萧何,邓禹,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王延龄,刘伯温!
荷a宝
中国历史上最有吸引力的职业当属皇帝,但是皇帝基本上都是世袭而来。一般人即使通过努力也不可能当上皇帝,只能采用其他手段推翻原皇帝自己当。但是这个成本实在是太高,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当皇帝十分不容易,当丞相却相对容易的多。许多人并不能通过努力当皇帝却可以通过努力当丞相。中国历史上丞相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皇帝 。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标志着在中国历史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虽然丞相制度被废除,但是相权并没有被废除,类似于丞相的官职还依然存在。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我认为的中国古代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
1、伊尹。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曾经辅佐商汤建立商朝。此外伊尹也被称为中国厨神。伊尹曾经辅佐过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和沃丁五代商君。传说,太甲即位之初非常不上道。伊尹和大臣们流放了太甲,太甲悔悟之后才得以复位。伊尹辅佐五代商王期间,积极整顿吏治,体察国内经济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商朝经济发展。伊尹为商朝初年的繁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2、周公。周公辅政的故事已经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内心。周公曾经辅佐周武王平定商朝,为西周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周武王去世以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开始周公辅政的七年。周公辅政七年被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辅政期间,完善了西周的各项基本政策。比如,周公完善宗法制度、封邦建国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及经济上面的井田制度等。在周公的辅佐下,周朝经济、国力进一步提高,为日后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周朝八百年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成王成年之后,周公主动还政给周成王。
3、管仲。管仲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被齐桓公任命为丞相。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重,尊称他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期间,在齐国实行大规模改革,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打败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后人称之为华夏文明保护者。由于管仲在齐国的功劳,他被称为“管子”、“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
4、李斯。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辅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的各项政策。政治上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化上面,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其他诸侯国文字,采用秦国使用的小篆文字。除了建议秦始皇采用小篆以外,李斯还大力推广隶书,推动汉文字规范化。经济上,协助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推动秦朝经济发展。社会上,李斯建议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车轨,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和直道,规定车轨的宽度为六尺。李斯为秦国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功劳,为中国日后政治经济划定了基本蓝图。
5、萧何。萧何是汉朝的开国丞相,也是汉朝唯二称“相国”的丞相。灭秦之后,萧何夺取了秦宫里面的文献、图册等,掌握了天下的人口、赋税等信息。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坐镇关中不断为刘邦输出兵员和粮饷。西汉建立以后,主持营造长安城以及未央宫等。诓骗韩信到皇宫,帮助刘邦除掉了汉朝最大的威胁。根据秦律和约法三章制定了大汉的九章律,奠定了汉朝的法律基础。萧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6、曹参。曹参和萧何是《史记》中唯二的汉代相国。曹参对大汉的功劳不仅局限于政治方面,还表现在军事上面。曹参是一位可以出将入相的全能人才。曹参担任齐国丞相期间,在齐国实行无为而治,使得齐国大治。担任汉朝相国时,把“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也奠定了西汉初年的基本理念,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邓禹。邓禹早年追随刘秀打天下,在协助刘秀打天下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刘秀即位以后,加封邓禹为大司徒。邓禹当丞相时年仅二十四岁。邓禹辅佐刘秀实行柔道治国为光武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东汉日后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
8、诸葛亮。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三分天下。“隆中对”之后,诸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在蜀汉的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劳。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诸葛亮临危受命,挽救危局,拯救了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南征南蛮,六出祁山,终其一生都在为蜀汉政权做贡献,最后自己也累死在军营之中。
9、张九龄。张九龄据说是张良之后。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名相、贤相。张九龄恪尽职守、为官公正、敢于直谏、任用贤能、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盛世”做出重要贡献。张九龄卸任丞相之后,唐玄宗的政治开始走向黑暗。此外张九龄还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也广为流传。
10、李善长。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像萧何之于刘邦。李善长跟随朱元璋以后,一直担任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自从跟随朱元璋就是一直在朱元璋身边扮演重要角色,朱元璋晋升吴王的时候,就任命李善长为右丞相。朱元璋率军征讨之时,李善长留在后方为前线运兵、运粮。李善长根据元朝制度,重建明朝制度,提出盐业专卖,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使得明朝迅速恢复了经济,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为日后大明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古代十大丞相,我想您心中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十大丞相,不妨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答案。
欢迎各位阅读、关注。
我是nicky
1.创小篆字体,统一文字的李斯;2.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3.铲除吕氏集团,拨乱反正得以善终的陈平;4.一语定乾坤而安天下的初唐名相房玄龄;5.诤臣魏征;6.变法图强之士王安石;7.“澶渊之盟”之策,安北宋百余年之能臣寇准;8.元朝耶律楚材;9.明朝救时宰相张居正;10.令毛主席,蒋介石国共两党领袖推崇半个圣人曾国藩。
(原创问答)
Who cares
我认为的中国历史上十大丞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一、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辅助商汤创立商朝,是商朝的开国元勋,位居丞相。他整顿吏治,体察民情,辅佐商朝几代国君数十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虽废立皇帝,然后世皆称其忠。就这一点看,天下没几人能达到他的地位。
二、姜子牙姜尚,姜太公,商末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残酷统治,建立了周朝。平内乱,开疆土,创盛世,为周朝800年江山打下坚实基础。后世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后世皇帝对他仍有加封,唐朝时封为武成王。
三、管仲世称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丞相,齐桓公在他的辅助下才得以成为春秋霸主。后世有学者称其为"华夏第一相",可见他的功绩能力。
四、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得意门生。初为秦国客卿,被逐,上谏逐客书,改变了秦国制度,此文流传千古。后来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不世之功。统一全国后推行改革,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改进汉子书写,被称为书法鼻祖。
五、萧何刘邦的老乡,风雨同舟过来的铁杆。刘邦建立西汉后评价各人功劳,萧何被列为第一。他为西汉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位居丞相高位,为“西汉三杰”之首。创立西汉的律法制度,建立的各项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萧规曹随”说的就是后继者按照他制定的规矩办事,就能将事情做好。可以说起到“标准化”作用。
六、诸葛亮孔明,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民间尊为智慧的化身。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将刘备从四处奔逃的落魄境地,成功变为坐拥益州和荆州一半土地,能三分天下的大势力。刘备死后几乎凭一己之力支撑起蜀汉王朝。最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亡。
七、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敢于劝谏著称,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被唐太宗视作镜子,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明德慎罚,惟刑之恤”等治国思想,为后世宰相之典范。
八、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思想家。针对北宋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他希望扭转国家的衰弱,提升国力,建议神宗推行变法。王安石在财政,军事等方面均建立了明确的改革措施,对国家大有益处。可惜他的变法在保守派的全力狙击下失败了,但是他的的很多措施方法对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
九、耶律楚材蒙古国的丞相,被称为“治天下匠”。匠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很精通的人,从这称呼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理天下的能人。在文化落后的蒙古国,提出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并制定了各种制度、措施,辅政数十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十、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位同宰相,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辅助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使明朝中后期孱弱的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有三次“张居正变法”位列其中,他的变法可以说是非常深刻,成功的,许多措施延续至今。
MTB俱乐部
丞相制度创立于秦国秦武王时期,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因胡惟庸案的爆发而废止。丞相制度从创设到废止历经了1600多年,期间时废时立,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众多的著名的丞相。按时间顺序,我认为的历史上十大名相如下:
1、李斯(前284年—前208年)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废除了前朝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使秦朝经济文化步入新的轨道;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使了政令畅通。李斯在秦朝实施的措施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2、萧何(前257年—前193年)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选,他助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在秦法基础上制定了汉律。萧何留守关中,保障后勤转送粮草,是刘邦军事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是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他保护的秦朝藏书,为汉朝藏书打下基础。
3、霍光(?—公元前68年)霍光,河东郡平阳县人,西汉著名大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去病同父异母弟。汉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几位顾命大臣之首。霍光上台后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实行轻赋政策,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并以德养民。霍光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西汉迎来了“昭宣中兴”,社会经济再度出现了繁荣。
4、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诸葛亮,徐州琅琊阳都人,蜀国丞相,刘备得以三分天下的主要帮手。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赤壁大胜曹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又相继夺取荆州、益州、汉中。诸葛亮改善西南各族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前后六次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孔明灯及改造的连弩,都为后人所称颂。
5、曹操(公元155年—220年)曹操,沛国谯县人,曹魏政权的创始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使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得到恢复。曹操统治下的黄河流域,政治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精通兵法,爱惜人才,而且善于诗赋创作。曹操在东汉的名义下所采取的施政措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6、魏征(公元580年—643年)魏征,巨鹿郡曲阳县人,凌烟阁24功臣之一。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被誉为“一代名相”。魏征一生的谏言多达数十万,使得唐太宗时期纳谏从流,风气气正。他认为明德慎罚是儒家思想,为治理国家之根本。魏征以直谏扬名天下,为后世帝王所尊重。
7、赵普(公元922年—992年)赵普,幽州蓟人,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赵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杯酒释兵权,改革官制等许多重大措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一生从事50余年,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制订出巩固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方针政策,对实现国家统一是有贡献的。是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王安石,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通过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了对外防御,虽然变法存在弊端,但亦收到了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强兵变法扭转了边境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取得了吐蕃之战的胜利。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也是不凡,反映社会矛盾。
9、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1244年)耶律楚材,契丹人,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丞相。成吉思汗在进攻金朝中都时,将耶律楚材收为臣下。耶律楚材先后追随成吉思汗父子30余年,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施政方阵,制定了各种施政策略、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张居正,湖广荆州卫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虽然此时已无丞相之职,但却行的是丞相之实。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中兴,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一条鞭法”及“考成法”,为明朝中后期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还有周公旦、管仲、陈平、房玄龄等等名臣。不知大家人选如何?
庄周晓梦
吕不韦,李斯,萧何,诸葛亮,曹操,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赵普,吕蒙正,王安石,这些人都各有千秋,成绩斐然,为历史名相。
giveme
丞相是古代最高的行政长官的通称,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古代官员的最高追求。
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结束,丞相作为高级官员,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人物。
十大丞相十大丞相1、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元勋,辅佐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王朝,开创了商朝六百年江山的基业。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丞相),辅佐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治理天下,为商朝的发展作下了重大贡献。
伊尹从公元前1649年出生到公元前1550年去世,就是活了100岁,死后以天子之礼陪葬,被奉祀为“商元圣”。
2、姜尚
姜尚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以70岁高龄辅佐周文王富强西周,辅佐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亡殷商,开创周朝。
周朝建立后,武王姬发大封诸侯,姜尚第一个被封到齐地营丘建立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尚虽然成为齐王,仍是在周朝担任太师,后续辅佐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在此期间,姜家父子一直是周王朝的忠实追随者,曾平定叛乱,安定周室。
姜太公比伊尹活的更久,活了139岁。在后世一直对姜太公极为推崇,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在唐朝时期,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建立武庙拜祭。
3、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强势消灭谭国、遂国,屈服鲁、宋、陈、蔡、卫、郑等国,使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随后又辅佐齐桓公征讨狄人,结盟楚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使齐桓公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征讨四方。
齐国在管仲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军事政策下,国势大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至此,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管仲因为他的能力和贤明被后世推崇,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4、李斯
李斯是秦朝丞相,为秦国统一六国,统一后的制定制度立下了重大功劳。
李斯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佐秦王嬴政,派人离间六国君臣,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在韩国人郑国前往秦国修建郑国渠消耗秦国力量的阴谋暴露后,秦王嬴政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是楚国人也在驱逐之列,关键时刻,李斯上谏逐客书使秦王嬴政取消了逐客令,为秦国留下了人才。
秦朝一统天下后,李斯提出废分封,建立郡县,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两千年。此外,李斯还提出推广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萧何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西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
刘邦在沛县起义,萧何是最早跟随的人之一,跟随刘邦进入咸阳,灭亡秦朝,收藏了大量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对日后的发展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还为刘邦推荐了“兵仙”韩信,韩信一路平灭诸侯为刘邦夺取大半天下,这也离不开萧何的慧眼识人才,不然韩信早跑路了。
相比张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韩信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萧何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事迹,但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萧何一直留守后方,为刘邦稳固了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军士,为前线提供了保障。
刘邦建立汉朝后,定萧何为首功,食邑也是最多。随后,萧何又规划建造都城长安,辅助吕后诛杀韩信,主张无为而治。在萧何去世后,他的主张仍然被后来的丞相曹参沿用,被人称为“萧规曹随”。
6、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辅佐刘备、刘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隆中决策为刘备分析当前天下局势,提出三分天下。赤壁之战出使东吴游说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大败曹操,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辅佐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攻下成都,平汉中,使得刘备拥有荆州、益州。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任于危难竭力辅佐刘禅,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叛乱,先后五次北伐匡扶汉室,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于诸葛亮确实有被《三国演义》神化,但是他确实有着很强的能力,同时期的贾诩、孙权、司马懿、刘烨、司马炎等人都对他十分称赞。
7、魏徵
魏徵是唐朝的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四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下“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
魏徵早年跟随李密在瓦岗起义,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魏徵跟随李密一起投靠了李唐,随后被窦建德击败被俘虏,等到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再次回到唐朝,被太子李建成重用。魏徵跟随李建成时期,尽心尽力,多次要李建成驱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魏徵被李世民擒获,李世民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重用。
魏徵最出名的就是直言不讳,敢于犯颜直谏,一生进言无数。等到魏徵死后,李世民十分伤感,感叹以人为镜,可以看清得失,魏徵去世后,我少了一面镜子。
8、王安石
王安石在北宋宋神宗时期拜相,推行新法,主持改革。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为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想要富国强兵,但是因为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司马光、苏轼、程颢等人都是坚决反对者,加上太皇太后、太后的天天叨叨,宋神宗终于罢免了王安石。再之后,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得不到支持,新法难以推行,王安石辞去宰相。
王安石是一个孤独的改革家,等到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担任宰相,全面废除了变法,而对于王安石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
苏轼曾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让王安石很是愤怒,苏轼自请出京。等到乌台诗案苏轼遭到弹劾,朝中众人非要置苏轼于死地,退居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大案因为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被从轻发落。后来,被贬的苏轼拜见退居的王安石,放下变法之争,两位文坛领袖多次出游作诗唱和。
9、耶律楚才
耶律楚才是金朝人,蒙古攻破金国后,先后辅佐成吉思汗铁木真、窝阔台两位大汗,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才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征讨西夏,立下了很多大功。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才更受重用,被任为中书令,主张“以儒治国”,提倡礼制、法制,建议轻徭薄赋,反对把中原变为牧场,反对屠戮,保全了汴京100多万生灵的性命。
在文化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恢复科举取士,请求设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发展。在人才上,极力劝阻屠城,保全了金国、吐蕃、大理、南宋的各类人才。
在耶律楚才的一系列主张中,社会秩序渐渐安定,使中原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蒙古帝国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等到耶律楚才去世,许多蒙古人都痛哭,汉族的士大夫也是流泪凭吊。
10、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了“万历新政”,富国利民数十年。
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担任首辅,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弊端,开始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
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考核官员;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守边关,修筑明长城加固增设城防;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兴修水利,抑制黄河泛滥;裁减冗官、冗费等等。
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但是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加上弊端太深难以改变。张居正在世还可以凭借权势压下一切阻碍,等到他去世,反对派疯狂清算,改革失败。
张居正有着天使与恶魔两面,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剧烈,而明朝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大明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
九月沉
宰相者,上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其安居乐业,使公卿大夫各得胜任其职责。
商相伊尹: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耘于田地之野,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成为一代帝王师,担任右相,辅佐商汤打败夏桀。成为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在位期间,积极整顿吏治,推行政治清明,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伊尹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周相姜尚:姜子牙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韬略家,是我国的“韬略鼻祖、百代宗师”,既是周王朝著名的帝王师,也是周王朝开国奠基的元勋,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因功封为齐候,定都于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成为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姜子牙在齐地因地制宜,注重发展生产,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开展手工业,发展经济,使齐国一度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周相姬旦:姬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秉性仁厚,礼贤下士,摄政当国,竭尽忠诚,制礼作乐,施行仁政,周公“制礼”,礼别尊卑,礼者,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制定和推行了一整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规章制度;周公“作乐”,乐殊贵贱。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乐制度主要规定有畿服制、爵谥制、礼乐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齐相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是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既是法家先驱,又是儒学先师,对道家、兵家的思想也有影响,史上的管仲曾辅佐齐桓公革弊兴政,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秦相李斯: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入秦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被秦始皇任为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还亲自主持了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始皇逝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合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被处以五种酷刑(黥面、割鼻、断舌、砍趾、腰斩),最后夷灭三族。
汉相张良:张良,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西汉建国初的杰出谋士,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初三杰之一的开国元勋,张良具雄才大略,能指挥若定。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谥为文成侯,后来“功成名遂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悲剧下场,张良在后世广为传诵他的事“孺子可教、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强烈人格魅力和德才智勇四绝。
汉相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西汉政治家,武帝托孤,昭帝摄政,废立刘贺,拥立刘询,四朝元老重臣,忠诚勤恳,持心公正,勤劳国家,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光死后,家属不知收敛,图谋造反,毒害许皇后母子,全族坐罪连诛。
汉相曹操: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确实为历史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曹操也自诩自夸道:“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思是说“假如这天下没有我曹操,这汉家王朝早就分崩离析了。
曹操确实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起到了拔乱反正的作用,为巩固维护汉室的政权统治做出了很大贡献,面对各地豪强纷纷拥兵割据,曹操孤军奋战,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消灭袁绍,打败乌桓,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又大军南下,对峙孙权,奋战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曹操还改革东汉弊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实行屯田制,推行法制,提倡节俭,重用人才,使遭受大破坏的动荡社会开始步入稳定、恢复、发展时期,曹操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功不可没。也为后来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
蜀相诸葛亮: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忠义道德,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精神楷模,著作将苑,受到历代重视推崇。
唐相魏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魏徵的犯颜直谏,劝谏李世民居安思危,既辅佐了唐太宗成就贞观之治,又成全了李世民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的英名。魏徴常以“推行王道”的方法来引导,即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来提出建议,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魏徴以“上不负时主,下 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结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 精神,成为当时的佳话,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四位,既成为“一代名相”,又誉为“千古诤臣”。等到魏徵既殁,唐太宗一次临朝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周相狄仁杰:狄仁杰为官刚正廉明,勤正惠民,精忠谋国,既有知人之明,又有举贤之能,为武则天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李楷固、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后,朝堂政风为之一变,他们也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更重要的是狄仁杰辅国安邦,拥戴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贡献,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称为当时国老,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贤能丞相还有很多。
鹌鹑打怪兽
姜子牙、管仲、诸葛亮、吕不韦、李斯、房玄龄、萧何、狄仁杰、周恩来、陈伯达。
杨柳风
中国古代杰出的十大名相有:诸葛亮、房玄龄、张居正、王安石、李斯、魏征、萧何、陈平、寇准、耶律楚材。
第一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二名: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另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第三名: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第四名: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第五名: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丞相吕不韦以为郎官,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秦王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第六名:魏徵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1][2][3][4]。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5][6]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第七名: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第八名: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第九名:寇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第十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kawayi02
我觉的李斯还可以,因为他辅佐秦始统一了中国,而且实行郡县制消除了诸侯割据的弊端,并使这一制度一直延用至今。我是从历史角度看这一问题的,正确与否,欢迎指导一二。
行天下
1、伊尹
2、姜子牙
3、管仲
4、李斯
5、萧何
6、诸葛亮
7、魏征
8、赵普
9、耶律楚材
10、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