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宋史

著名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

陈振

[作品]辽史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

托克托/脱脱

[作品]吕氏春秋

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

吕不韦

最新跟帖
Hattie~

Hattie~

历史上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仅包括秦武王设立丞相之位之后人选):

1、吕不韦。吕不韦之所以入列,关键是因为他所编著的《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融合不同流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模式(秦始皇建立秦国后,也部分采纳了《吕氏春秋》中的“行秦法,兼王道”的治理模式);

2、李斯。作为2000年帝制大一统框架的设计者,李斯有什么理由不入列呢?另外李斯著名的皇帝管理大臣方法:督责之术,也是2000年帝制中皇帝经常使用的基本管理方法。

大一统框架提供了帝国的架构形态,督责之术提供了帝国治理的实现方法,这就是李斯的贡献。

3、萧何。萧何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汉承秦制。秦朝虽然在名义上被推翻了,但秦法基本上流传下来,从西汉到东汉,直到三国两晋时期才开始慢慢因为五胡的进入而被改变。

秦朝是灭亡了,但秦法依然流传,这就是萧何的功绩。

4、李林甫。虽然李林甫因为和唐肃宗不和而黑为以口蜜腹剑的坏名声(哪个丞相不权斗,只不过李林甫能力更强而已),但李林甫的一个建议道出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明军事无能的本质:

“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

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这条建议,重用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寒族来对抗世族,但因为没有处理好胡人、寒族和世族两大派系(表现为安禄山和杨国忠的争斗)的利益平衡而导致安史之乱,出现藩镇割据。

宋朝、明朝吸取唐朝教训,拒绝采纳李林甫的建议,坚持用文人领兵,结果是:北宋打不过契丹、西夏,南宋打不过金朝、蒙古,明朝对蒙古无可奈何,对满洲是步步后退。

用文人打不过,但是忠诚不会谋反;用胡人、寒族打得过,但会谋反——这就是李林甫以这条建议在历史上的贡献。

5、杨炎。杨炎的两税法,一改实物税收为金钱税收,改变自古以来以人口为税基的人丁税传统,为以土地、财产为税基的资产税传统,促进了商品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两税法,让帝国社会从实物社会转型为商品社会,这就是杨炎的贡献。

6、王安石。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一改西汉以来所形成的定性不定量管理惯例,重回秦朝法治时期的技术流派。王安石注重定量,重回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量化管理模式,重视理财技术在财政危机中的解决作用。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王安石作为量化管理的技术流,和商鞅(商鞅没有任职丞相,所以不能列入)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亮点!

7、司马光。司马光以守旧派形象出现在教科书里,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渐进改革派。在改革人选上,坚持渐进改革的司马光,比起激进改革的王安石,更合适,更足有效果。激进改革从来只能在小国或无历史负担的国家进行,大国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只能选择渐进改革。英国是渐进改革的典型,法国、德国、大清都是激进改革失败的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小国激进改革的典型。

因此,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具有清醒认识的渐进改革代表司马光,难能可贵。

司马光的渐进改革+王安石的技术流派,就是最佳组合!只是北宋走偏了,让熙宁变法流产。

8、蔡京。贪官蔡京,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元明清都在沿用的茶引法、盐引法,保障了帝国在茶叶贸易、食盐贸易上获取了最大的利益,改变帝国财政仅仅依靠农民田赋的传统。

9、阿合台。出生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色目人阿合台是元朝时著名的理财专家,但阿合台能够入列并非因此,而是他在面对忽必烈质疑他都选用自己人时的一句话:

“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择。”

今天的美国总统,内阁首相、内阁总理,采用的都是阿合台的这个建议。这就是阿合台能够入选的资格。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一个人敢如此直白的说出浅显的施政道理,也没有一个丞相或者和丞相类似的最高文官首领能够说出或者实行选用自己信任之人为职。

所谓的举贤不避亲,只有1、2个人选而已,不能和阿合台大量任用亲信之人的组阁相比。

10、最后一名,暂时想不出,大家说说。

综述

以上所选取的9个人,他们的功绩都具有穿越当朝当代,具有穿越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吕不韦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方法;李斯给出大一统框架和管理办法;萧何让秦法不亡;李林甫道出了道出了文官领军根本;杨炎促进商品社会;王安石重现技术流派;司马光坚持渐变改革;蔡京让帝国财政找到田赋以外的税收来源;阿和台高喊组阁。

秦朝算2个人、汉朝1个人、唐朝2个人、宋朝3个人、元朝1个人。最后一个人,大家来凑数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海上飞飞燕

海上飞飞燕

谢谢邀请!我国历史上十大明相。安时代先后排名:

1.伊尹,商朝初年政治家,辅佐汤建立商朝,开创商朝600年基业。

2.姜尚,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周武王建立西周,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基业。

3.商鞅,辅佐秦孝公推行新法,使秦国逐渐走向富强,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4.李斯,秦朝初年政治家,辅佐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为汉朝400年的基业奠定基础,堪称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后勤保障官。

6.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辅佐刘备建立建立蜀汉政权,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正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8、9,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朝初年政治家,辅佐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开创唐朝近300年的基业。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10.狄仁杰,武则天的周朝名相,著名的政治家,为武则天周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立下了大功,为从“正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起到了过渡作用。极力支持将武周政权交给李家王朝。

除了以上十位名相之外还有不少好宰相,如管仲、王安石、张居正等人,因为题目要求只限10人,其实我国古代名相不只10人。

逆流咏叹

逆流咏叹

丞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百官之首。丞相权利之大,时常威胁到君权。所以,从丞相诞生之日起,君相权的博弈始终存在。即使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名,后世依旧会涌现出有丞相之实的权臣。

历史上,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往往非平庸之辈,只不过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一、聪敏一世,糊涂一时的李斯

李斯原本是微末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秦国工作。在秦国,李斯开始大展宏图,协助秦始皇兼并六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丞相,他主张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吸取了周王朝的教训,避免了诸侯国的混战,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在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方面,李斯同样功不可没。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伙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胡亥。最后,李斯在权斗中败给赵高,被灭三族。

二、指鹿为马的赵高

赵高出生卑微,但精通秦国律法,又会察言观色,很快受到秦始皇的赏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开始崭露头角。他先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然后又用计扳倒李斯,接替秦国丞相。

小人得志变猖狂,赵高当丞相后也不例外。为了大权独揽,赵高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还导演一出指鹿为马。秦国在他的治理下,风雨飘摇,各地揭竿而起。

天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赵高连秦二世也杀害了。最后,赵高被在扶持的子婴杀害。

赵高是历史上唯一名正言顺的宦官丞相,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他倒行逆施的行为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也导致自己的覆灭。

三、西汉开国功臣——萧何

萧何年轻时是沛县的主吏掾,后追随刘邦起义。刘邦攻克咸阳后,其他人都紫醉金迷,只有萧何头脑冷静,赶紧接管了秦国的藏书、法令、地图、户籍,为以后的楚汉之争与规则制定打下基础。刘邦与项羽交战时,萧何坐镇关中,让前线的粮草源源不绝。

刘邦能建立大汉帝国,萧何居功至伟,后又协助刘邦铲除异性王,还制定著名的九章律。

四、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

诸葛亮少年时就自比管仲乐毅,提出的隆中对方案被刘备所采纳,出仕后把刘备的事业推向一个高峰。年纪轻轻,卧龙就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擒孟获,出祁山,北伐中原。因实力差距,每次都无功而返,最后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一个“忠”字,即使后来大权独揽也没有为自己谋一份福利、生一点异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后世臣子的榜样。

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文能吟诗作赋,武能行军打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人。年轻时,曹操对汉朝抱有一丝希望,后因看透朝廷的黑暗对汉朝失望透顶。

在黄巾起义中,曹操开始崛起,逐渐成了一方诸侯。在兼并占中,曹操灭掉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北方,为魏国的建立打下基础。兵败赤壁,让其统一事业受阻。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

曹操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新秩序的开创者。

六、财政专家——杨炎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原有的财政制度——租庸调制难以为继。杨炎被唐德宗启用后,迅速在全国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不仅在当时收到成效,增加财政收入;在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人丁为征收依据的税制逐渐扭转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便利了收税程序,抑制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七、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改革家。

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全国推行“新法”。财政上:均输法、青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军事上:保马法、保甲法、置将法等;科举上:废除诗赋取士,改为考察读书人对《春秋》的熟练度,并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变法,抑制豪强的壮大,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八、辽国于越——耶律屋质

大辽刚刚建国的几十年,政权不稳定,尤其是皇权更替时,总会发生内斗。在这期间,有一个人每次都能横空出世,保持局面平稳。他就是耶律屋质,契丹皇室宗亲,辽国的五朝元老,拥立过辽世宗和辽穆宗。

耶律屋质能征善战,多次击退宋兵的进攻。不管对内还是对外,耶律屋质如同辽国的定海神针。

九、元朝“贤相”——脱脱帖木儿

脱脱是《辽史》、《宋史》、金史的主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

当了丞相后的脱脱,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重拾了元朝的政府信用;治理黄河水患,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被老百姓赞为“贤相”。

十、万历首辅张居正

在明神宗时期,张居正先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推行“一条鞭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税制改革,简化手续,将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征收,确立了银本位制度。既减轻了普通人负担,也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一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反对征收商人重税,这些做法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创造了商业环境。

在对外的军事上,张居正支持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大权独揽,完全架空年幼的宋神宗,君相之间已经由合作转变为对立。所以,张居正去世后,宋神宗秋后算账。

丞相会做人,懂得收敛自己,相权就是军权的补充,君臣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丞相飞扬跋扈,相权就是军权的威胁,君相之间必有一伤。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Aries(成都)

Aries(成都)


【文.羌人山里汉】

俗话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千百年来,文臣武将都是帝王之臂膀,天下社稷之基石。而丞相,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权威。

自夏商开始就有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叫丞相。丞相,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稷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历朝历代中,若得一良相相助,必将是江山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然,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算得上名相之人却屈指可数,那么,谁能上中华民族十大丞相榜?接下来,山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代十位不可不知的贤相。


第一位:【管仲】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担任国相,尊称“仲父”。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之美誉。

第二位:【姜子牙】

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第三位:【李斯】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被任命为丞相。期间,他制定有关礼仪制度、销毁民间兵器、反对分封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四位:【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辅佐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五位:【寇准】

北宋政治家、诗人,景德元年(1004年)出任宰相。契丹南下犯宋,寇准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至此,宋辽维持了长达100多年没有战争的局面。寇准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忠君爱国。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第六位:【萧何】

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辅佐刘邦起义建立西汉政权,楚汉战争时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期间,发展农桑,与民休养生息,制定九章律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与张良、韩信合称汉初“三杰”。

第七位:【房玄龄】

唐初名相、政治家,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先后监修编撰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第八位【狄仁杰】

两朝重臣,武周时期政治家,两次拜相,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九位【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称他“救世宰相”。

第十位:【王安石】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也是争议“最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年拜相,主持变法。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以上十人,可堪中国古代十大贤相代表。他们有的直言敢谏、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刚正不阿……他们注定千古流芳。

自古华夏,人杰地灵,既有无数将帅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又有历代贤臣良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历史长河中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zhangjm

zhangjm

谢邀,历史上十大丞相应该有曹操,曹操是一代枭雄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是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众多的贤才良臣。

UFO_Feio

UFO_Feio

关键要看政绩,在历史上起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二十大宰相为:

1、伊尹

2、周公旦

3、管仲

4、范雎

5、李斯

6、萧何

7、霍光

8、曹操

9、房玄龄

10、姚崇

11、宋璟

12、李德裕

13、赵普

14、王安石

15、耶律楚材

16、于谦

17、高珙

18、张居正

19、多尔衮

20、曾国藩

九月沉

九月沉

宰相者,上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其安居乐业,使公卿大夫各得胜任其职责。

商相伊尹: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耘于田地之野,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成为一代帝王师,担任右相,辅佐商汤打败夏桀。成为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在位期间,积极整顿吏治,推行政治清明,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伊尹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周相姜尚:姜子牙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韬略家,是我国的“韬略鼻祖、百代宗师”,既是周王朝著名的帝王师,也是周王朝开国奠基的元勋,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因功封为齐候,定都于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成为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姜子牙在齐地因地制宜,注重发展生产,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开展手工业,发展经济,使齐国一度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周相姬旦:姬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秉性仁厚,礼贤下士,摄政当国,竭尽忠诚,制礼作乐,施行仁政,周公“制礼”,礼别尊卑,礼者,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制定和推行了一整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规章制度;周公“作乐”,乐殊贵贱。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乐制度主要规定有畿服制、爵谥制、礼乐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齐相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是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他既是法家先驱,又是儒学先师,对道家、兵家的思想也有影响,史上的管仲曾辅佐齐桓公革弊兴政,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秦相李斯: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入秦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被秦始皇任为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还亲自主持了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始皇逝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合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被处以五种酷刑(黥面、割鼻、断舌、砍趾、腰斩),最后夷灭三族。

汉相张良:张良,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西汉建国初的杰出谋士,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初三杰之一的开国元勋,张良具雄才大略,能指挥若定。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谥为文成侯,后来“功成名遂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悲剧下场,张良在后世广为传诵他的事“孺子可教、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强烈人格魅力和德才智勇四绝。

汉相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西汉政治家,武帝托孤,昭帝摄政,废立刘贺,拥立刘询,四朝元老重臣,忠诚勤恳,持心公正,勤劳国家,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光死后,家属不知收敛,图谋造反,毒害许皇后母子,全族坐罪连诛。

汉相曹操: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确实为历史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曹操也自诩自夸道:“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思是说“假如这天下没有我曹操,这汉家王朝早就分崩离析了。

曹操确实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起到了拔乱反正的作用,为巩固维护汉室的政权统治做出了很大贡献,面对各地豪强纷纷拥兵割据,曹操孤军奋战,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消灭袁绍,打败乌桓,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又大军南下,对峙孙权,奋战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曹操还改革东汉弊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实行屯田制,推行法制,提倡节俭,重用人才,使遭受大破坏的动荡社会开始步入稳定、恢复、发展时期,曹操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功不可没。也为后来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物质基础。

蜀相诸葛亮: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忠义道德,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精神楷模,著作将苑,受到历代重视推崇。

唐相魏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魏徵的犯颜直谏,劝谏李世民居安思危,既辅佐了唐太宗成就贞观之治,又成全了李世民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的英名。魏徴常以“推行王道”的方法来引导,即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来提出建议,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魏徴以“上不负时主,下 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结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 精神,成为当时的佳话,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四位,既成为“一代名相”,又誉为“千古诤臣”。等到魏徵既殁,唐太宗一次临朝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周相狄仁杰:狄仁杰为官刚正廉明,勤正惠民,精忠谋国,既有知人之明,又有举贤之能,为武则天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李楷固、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后,朝堂政风为之一变,他们也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更重要的是狄仁杰辅国安邦,拥戴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贡献,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称为当时国老,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贤能丞相还有很多。

giveme

giveme

丞相是古代最高的行政长官的通称,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古代官员的最高追求。

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结束,丞相作为高级官员,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人物。

十大丞相

十大丞相

1、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元勋,辅佐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王朝,开创了商朝六百年江山的基业。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丞相),辅佐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治理天下,为商朝的发展作下了重大贡献。

伊尹从公元前1649年出生到公元前1550年去世,就是活了100岁,死后以天子之礼陪葬,被奉祀为“商元圣”。

2、姜尚

姜尚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以70岁高龄辅佐周文王富强西周,辅佐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亡殷商,开创周朝。

周朝建立后,武王姬发大封诸侯,姜尚第一个被封到齐地营丘建立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尚虽然成为齐王,仍是在周朝担任太师,后续辅佐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在此期间,姜家父子一直是周王朝的忠实追随者,曾平定叛乱,安定周室。

姜太公比伊尹活的更久,活了139岁。在后世一直对姜太公极为推崇,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在唐朝时期,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建立武庙拜祭。

3、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强势消灭谭国、遂国,屈服鲁、宋、陈、蔡、卫、郑等国,使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随后又辅佐齐桓公征讨狄人,结盟楚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使齐桓公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征讨四方。

齐国在管仲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军事政策下,国势大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至此,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管仲因为他的能力和贤明被后世推崇,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4、李斯

李斯是秦朝丞相,为秦国统一六国,统一后的制定制度立下了重大功劳。

李斯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佐秦王嬴政,派人离间六国君臣,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在韩国人郑国前往秦国修建郑国渠消耗秦国力量的阴谋暴露后,秦王嬴政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是楚国人也在驱逐之列,关键时刻,李斯上谏逐客书使秦王嬴政取消了逐客令,为秦国留下了人才。

秦朝一统天下后,李斯提出废分封,建立郡县,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两千年。此外,李斯还提出推广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萧何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西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

刘邦在沛县起义,萧何是最早跟随的人之一,跟随刘邦进入咸阳,灭亡秦朝,收藏了大量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对日后的发展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还为刘邦推荐了“兵仙”韩信,韩信一路平灭诸侯为刘邦夺取大半天下,这也离不开萧何的慧眼识人才,不然韩信早跑路了。

相比张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韩信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萧何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事迹,但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萧何一直留守后方,为刘邦稳固了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军士,为前线提供了保障。

刘邦建立汉朝后,定萧何为首功,食邑也是最多。随后,萧何又规划建造都城长安,辅助吕后诛杀韩信,主张无为而治。在萧何去世后,他的主张仍然被后来的丞相曹参沿用,被人称为“萧规曹随”。

6、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辅佐刘备、刘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隆中决策为刘备分析当前天下局势,提出三分天下。赤壁之战出使东吴游说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大败曹操,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辅佐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攻下成都,平汉中,使得刘备拥有荆州、益州。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任于危难竭力辅佐刘禅,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叛乱,先后五次北伐匡扶汉室,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于诸葛亮确实有被《三国演义》神化,但是他确实有着很强的能力,同时期的贾诩、孙权、司马懿、刘烨、司马炎等人都对他十分称赞。

7、魏徵

魏徵是唐朝的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四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下“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

魏徵早年跟随李密在瓦岗起义,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魏徵跟随李密一起投靠了李唐,随后被窦建德击败被俘虏,等到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再次回到唐朝,被太子李建成重用。魏徵跟随李建成时期,尽心尽力,多次要李建成驱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魏徵被李世民擒获,李世民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重用。

魏徵最出名的就是直言不讳,敢于犯颜直谏,一生进言无数。等到魏徵死后,李世民十分伤感,感叹以人为镜,可以看清得失,魏徵去世后,我少了一面镜子。

8、王安石

王安石在北宋宋神宗时期拜相,推行新法,主持改革。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为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想要富国强兵,但是因为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司马光、苏轼、程颢等人都是坚决反对者,加上太皇太后、太后的天天叨叨,宋神宗终于罢免了王安石。再之后,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得不到支持,新法难以推行,王安石辞去宰相。

王安石是一个孤独的改革家,等到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担任宰相,全面废除了变法,而对于王安石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

苏轼曾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让王安石很是愤怒,苏轼自请出京。等到乌台诗案苏轼遭到弹劾,朝中众人非要置苏轼于死地,退居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大案因为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被从轻发落。后来,被贬的苏轼拜见退居的王安石,放下变法之争,两位文坛领袖多次出游作诗唱和。

9、耶律楚才

耶律楚才是金朝人,蒙古攻破金国后,先后辅佐成吉思汗铁木真、窝阔台两位大汗,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才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征讨西夏,立下了很多大功。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才更受重用,被任为中书令,主张“以儒治国”,提倡礼制、法制,建议轻徭薄赋,反对把中原变为牧场,反对屠戮,保全了汴京100多万生灵的性命。

在文化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恢复科举取士,请求设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发展。在人才上,极力劝阻屠城,保全了金国、吐蕃、大理、南宋的各类人才。

在耶律楚才的一系列主张中,社会秩序渐渐安定,使中原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蒙古帝国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等到耶律楚才去世,许多蒙古人都痛哭,汉族的士大夫也是流泪凭吊。

10、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了“万历新政”,富国利民数十年。

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担任首辅,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弊端,开始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

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考核官员;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守边关,修筑明长城加固增设城防;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兴修水利,抑制黄河泛滥;裁减冗官、冗费等等。

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但是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加上弊端太深难以改变。张居正在世还可以凭借权势压下一切阻碍,等到他去世,反对派疯狂清算,改革失败。

张居正有着天使与恶魔两面,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剧烈,而明朝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大明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

庄周晓梦

庄周晓梦

吕不韦,李斯,萧何,诸葛亮,曹操,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赵普,吕蒙正,王安石,这些人都各有千秋,成绩斐然,为历史名相。

MTB俱乐部

MTB俱乐部

丞相制度创立于秦国秦武王时期,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因胡惟庸案的爆发而废止。丞相制度从创设到废止历经了1600多年,期间时废时立,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众多的著名的丞相。按时间顺序,我认为的历史上十大名相如下:

1、李斯(前284年—前208年)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废除了前朝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使秦朝经济文化步入新的轨道;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使了政令畅通。李斯在秦朝实施的措施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2、萧何(前257年—前193年)

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选,他助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在秦法基础上制定了汉律。萧何留守关中,保障后勤转送粮草,是刘邦军事胜利的关键之所在,是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他保护的秦朝藏书,为汉朝藏书打下基础。

3、霍光(?—公元前68年)

霍光,河东郡平阳县人,西汉著名大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去病同父异母弟。汉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几位顾命大臣之首。霍光上台后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实行轻赋政策,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并以德养民。霍光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西汉迎来了“昭宣中兴”,社会经济再度出现了繁荣。

4、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

诸葛亮,徐州琅琊阳都人,蜀国丞相,刘备得以三分天下的主要帮手。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赤壁大胜曹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又相继夺取荆州、益州、汉中。诸葛亮改善西南各族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前后六次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孔明灯及改造的连弩,都为后人所称颂。

5、曹操(公元155年—220年)

曹操,沛国谯县人,曹魏政权的创始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使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得到恢复。曹操统治下的黄河流域,政治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精通兵法,爱惜人才,而且善于诗赋创作。曹操在东汉的名义下所采取的施政措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6、魏征(公元580年—643年)

魏征,巨鹿郡曲阳县人,凌烟阁24功臣之一。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被誉为“一代名相”。魏征一生的谏言多达数十万,使得唐太宗时期纳谏从流,风气气正。他认为明德慎罚是儒家思想,为治理国家之根本。魏征以直谏扬名天下,为后世帝王所尊重。

7、赵普(公元922年—992年)

赵普,幽州蓟人,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赵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杯酒释兵权,改革官制等许多重大措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一生从事50余年,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制订出巩固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方针政策,对实现国家统一是有贡献的。是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

王安石,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通过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了对外防御,虽然变法存在弊端,但亦收到了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强兵变法扭转了边境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取得了吐蕃之战的胜利。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也是不凡,反映社会矛盾。

9、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1244年)

耶律楚材,契丹人,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丞相。成吉思汗在进攻金朝中都时,将耶律楚材收为臣下。耶律楚材先后追随成吉思汗父子30余年,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施政方阵,制定了各种施政策略、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

张居正,湖广荆州卫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虽然此时已无丞相之职,但却行的是丞相之实。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中兴,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一条鞭法”及“考成法”,为明朝中后期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还有周公旦、管仲、陈平、房玄龄等等名臣。不知大家人选如何?

 Who cares

Who cares

我认为的中国历史上十大丞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一、伊尹

夏末商初政治家,辅助商汤创立商朝,是商朝的开国元勋,位居丞相。他整顿吏治,体察民情,辅佐商朝几代国君数十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虽废立皇帝,然后世皆称其忠。就这一点看,天下没几人能达到他的地位。

二、姜子牙

姜尚,姜太公,商末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残酷统治,建立了周朝。平内乱,开疆土,创盛世,为周朝800年江山打下坚实基础。后世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后世皇帝对他仍有加封,唐朝时封为武成王。

三、管仲

世称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丞相,齐桓公在他的辅助下才得以成为春秋霸主。后世有学者称其为"华夏第一相",可见他的功绩能力。

四、李斯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得意门生。初为秦国客卿,被逐,上谏逐客书,改变了秦国制度,此文流传千古。后来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不世之功。统一全国后推行改革,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改进汉子书写,被称为书法鼻祖。

五、萧何

刘邦的老乡,风雨同舟过来的铁杆。刘邦建立西汉后评价各人功劳,萧何被列为第一。他为西汉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位居丞相高位,为“西汉三杰”之首。创立西汉的律法制度,建立的各项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萧规曹随”说的就是后继者按照他制定的规矩办事,就能将事情做好。可以说起到“标准化”作用。

六、诸葛亮

孔明,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民间尊为智慧的化身。为刘备规划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将刘备从四处奔逃的落魄境地,成功变为坐拥益州和荆州一半土地,能三分天下的大势力。刘备死后几乎凭一己之力支撑起蜀汉王朝。最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亡。

七、魏征

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敢于劝谏著称,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被唐太宗视作镜子,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明德慎罚,惟刑之恤”等治国思想,为后世宰相之典范。

八、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思想家。针对北宋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他希望扭转国家的衰弱,提升国力,建议神宗推行变法。王安石在财政,军事等方面均建立了明确的改革措施,对国家大有益处。可惜他的变法在保守派的全力狙击下失败了,但是他的的很多措施方法对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

九、耶律楚材

蒙古国的丞相,被称为“治天下匠”。匠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很精通的人,从这称呼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理天下的能人。在文化落后的蒙古国,提出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并制定了各种制度、措施,辅政数十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十、张居正

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位同宰相,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辅助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使明朝中后期孱弱的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有三次“张居正变法”位列其中,他的变法可以说是非常深刻,成功的,许多措施延续至今。

我是nicky

我是nicky

1.创小篆字体,统一文字的李斯;2.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3.铲除吕氏集团,拨乱反正得以善终的陈平;4.一语定乾坤而安天下的初唐名相房玄龄;5.诤臣魏征;6.变法图强之士王安石;7.“澶渊之盟”之策,安北宋百余年之能臣寇准;8.元朝耶律楚材;9.明朝救时宰相张居正;10.令毛主席,蒋介石国共两党领袖推崇半个圣人曾国藩。

(原创问答)

荷a宝

荷a宝

中国历史上最有吸引力的职业当属皇帝,但是皇帝基本上都是世袭而来。一般人即使通过努力也不可能当上皇帝,只能采用其他手段推翻原皇帝自己当。但是这个成本实在是太高,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当皇帝十分不容易,当丞相却相对容易的多。许多人并不能通过努力当皇帝却可以通过努力当丞相。中国历史上丞相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皇帝 。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标志着在中国历史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虽然丞相制度被废除,但是相权并没有被废除,类似于丞相的官职还依然存在。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我认为的中国古代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

1、伊尹。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曾经辅佐商汤建立商朝。此外伊尹也被称为中国厨神。伊尹曾经辅佐过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和沃丁五代商君。传说,太甲即位之初非常不上道。伊尹和大臣们流放了太甲,太甲悔悟之后才得以复位。伊尹辅佐五代商王期间,积极整顿吏治,体察国内经济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商朝经济发展。伊尹为商朝初年的繁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2、周公。周公辅政的故事已经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内心。周公曾经辅佐周武王平定商朝,为西周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周武王去世以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开始周公辅政的七年。周公辅政七年被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辅政期间,完善了西周的各项基本政策。比如,周公完善宗法制度、封邦建国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及经济上面的井田制度等。在周公的辅佐下,周朝经济、国力进一步提高,为日后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周朝八百年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成王成年之后,周公主动还政给周成王。

3、管仲。管仲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被齐桓公任命为丞相。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重,尊称他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期间,在齐国实行大规模改革,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打败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后人称之为华夏文明保护者。由于管仲在齐国的功劳,他被称为“管子”、“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

4、李斯。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辅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的各项政策。政治上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化上面,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其他诸侯国文字,采用秦国使用的小篆文字。除了建议秦始皇采用小篆以外,李斯还大力推广隶书,推动汉文字规范化。经济上,协助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推动秦朝经济发展。社会上,李斯建议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车轨,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和直道,规定车轨的宽度为六尺。李斯为秦国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功劳,为中国日后政治经济划定了基本蓝图。

5、萧何。萧何是汉朝的开国丞相,也是汉朝唯二称“相国”的丞相。灭秦之后,萧何夺取了秦宫里面的文献、图册等,掌握了天下的人口、赋税等信息。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坐镇关中不断为刘邦输出兵员和粮饷。西汉建立以后,主持营造长安城以及未央宫等。诓骗韩信到皇宫,帮助刘邦除掉了汉朝最大的威胁。根据秦律和约法三章制定了大汉的九章律,奠定了汉朝的法律基础。萧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6、曹参。曹参和萧何是《史记》中唯二的汉代相国。曹参对大汉的功劳不仅局限于政治方面,还表现在军事上面。曹参是一位可以出将入相的全能人才。曹参担任齐国丞相期间,在齐国实行无为而治,使得齐国大治。担任汉朝相国时,把“无为而治”的思想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也奠定了西汉初年的基本理念,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邓禹。邓禹早年追随刘秀打天下,在协助刘秀打天下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刘秀即位以后,加封邓禹为大司徒。邓禹当丞相时年仅二十四岁。邓禹辅佐刘秀实行柔道治国为光武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东汉日后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

8、诸葛亮。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三分天下。“隆中对”之后,诸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在蜀汉的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劳。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诸葛亮临危受命,挽救危局,拯救了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南征南蛮,六出祁山,终其一生都在为蜀汉政权做贡献,最后自己也累死在军营之中。

9、张九龄。张九龄据说是张良之后。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名相、贤相。张九龄恪尽职守、为官公正、敢于直谏、任用贤能、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盛世”做出重要贡献。张九龄卸任丞相之后,唐玄宗的政治开始走向黑暗。此外张九龄还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也广为流传。

10、李善长。李善长之于朱元璋,就像萧何之于刘邦。李善长跟随朱元璋以后,一直担任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自从跟随朱元璋就是一直在朱元璋身边扮演重要角色,朱元璋晋升吴王的时候,就任命李善长为右丞相。朱元璋率军征讨之时,李善长留在后方为前线运兵、运粮。李善长根据元朝制度,重建明朝制度,提出盐业专卖,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使得明朝迅速恢复了经济,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为日后大明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古代十大丞相,我想您心中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十大丞相,不妨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答案。

欢迎各位阅读、关注。

shineland

shineland

苏秦,姜尚、管仲、李斯,萧何,邓禹,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王延龄,刘伯温!

刘俊逸不爱玩微博

刘俊逸不爱玩微博

其实丞相这个官职,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称呼,但职责范围大同小异,如隋唐时期的三省长官也是丞相的一种,及至后来明清时期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其实干的也是前朝丞相的活。我认为历史上十大丞相应该是如下几位:

一,姜子牙,又称太公望,后世一部封神演义将其神化的一塌糊涂,不过其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却是真人真事。姜子牙后被分封到齐国,后来的齐桓公姜小白就是他的后裔。

二,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封建王朝礼仪和制度的开创者和设计者,后世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均在周朝的基础上延袭改进。

三,管仲,曾因王位之争箭射姜小白,即后来成功上位的齐桓公,好在桓公不计前嫌,加以重用,而也是管仲知恩图报之人,尽心辅助齐桓公,使其成为一代春秋霸主。

四,萧何,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高祖刘邦的铁哥们,从打江山到开国治世安邦,萧何绝对称得上一代良相。

五,诸葛亮,可能是文学及影视作品的渲染,说起丞相,不得不提诸葛亮,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过说实话,以其治国成就来说,其很难与其它几位相提并论。

六,房玄龄,大唐开国功臣还,唐初名相,没啥好说的。

七,郭子仪,很多人认为郭子仪只是一代名将,其实他曾两度为相,真正的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厉害人物,维系了整个中唐复兴。

八,寇准,北宋名相,主战派,凭这点,支持他。

九,张居正,中庸之道,没啥好说的。

十,曾国藩,晚清复兴的重要人物,虽然在与太平天国对抗中吃尽苦头,但其屡败屡战的精神还是值得敬仰,虽然谋心谋权,但自此改变了汉人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还是值得肯定的。

悠悠我思

悠悠我思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