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静湖微澜
丞相是百官之首,在明朝以前都设置有丞相一职,以协助帝王治理国家,平定天下。优秀的丞相可以替帝王处理绝大多政事,帝王可以披头散发以御妇人而天下大治,比如管仲相齐;能力低下的丞相则会祸国殃民,弄的国破家亡,比如蔡京治宋。笔者认为的十大丞相人选分别是伊尹、姬旦、管仲、商鞅、吕不韦、李斯、萧何、霍光、曹操、诸葛亮。下面着重说说姬旦、管仲、诸葛亮的事迹,他们是丞相的楷模!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病死了,尽管周朝灭了商,当是当时周王朝的统治并不牢固,各地叛乱势力依然强大。周成王年幼无知,不能执掌国政,由叔父姬旦代为执政。姬旦首先消灭了管蔡三监之乱,然后分封姬姓诸侯国镇守四方,合理的处理了殷商遗民问题。姬旦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制度,也就是备受孔子推崇的礼乐制。姬旦在周成王亲政后功成身退,回到鲁国做了国君,鲁国也成为了当时文明昌盛的代表。
到了春秋时期,姬旦留下的制度跟时代格格不入,诸侯国相互攻伐,贵贱发生逆转。当此之时,管仲横空出世,他改革了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使得齐国变得异常强大。管仲治国,齐桓公每天潇洒自在,他披头散发以御妇人,管仲就已经把他的齐国治理得仅仅有条。在管仲的主导下,齐桓公九次召集华夏诸侯向四夷发动进攻,多次击败四方蛮夷的入侵,扶立多个国家重建。历史称这段时间为“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孔子认为没有管仲的话,华夏就成诸夷了。
诸葛亮是三国乱世的重要人物,没有诸葛亮的话,蜀汉就很难建立,刘备就无法一展宏图。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光复汉家天下而努力,真正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字评价。刘备基本上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听诸葛亮的话就必然胜利,比如赤壁之战成功破曹;不听诸葛亮的话,多半会遭遇失败。比如伐吴的夷陵之战就全军覆没。刘备死后,蜀汉政权的大小事务皆决断于诸葛亮,他的权势跟姬旦一样大,也不比曹孟德少。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六出祁山征讨曹魏,尽管效果不大,却也保持了对魏国的攻势,让刘禅能安心当皇帝。诸葛亮死后,刘禅基本遵守了诸葛亮的遗策,才保证了蜀汉能在延名三十年。
寒烟翠
历史上要真正做过丞相的,才算是丞相,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以后的官,虽然和丞相是一祥重要,但是丞相,后来根本就没有丞相之官位,也就不算丞相了。
第一位、姜子牙,西周丞相。兴周八百年基业的开国丞相,在封神榜中更令姜子牙的大名天下传。
第二位、诸葛亮,蜀汉丞相。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三国鼎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算诸葛亮是也。
第三位、曹操,文能吟诗作对,武能行军打仗,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人,曹操年轻时,对汉朝抱有一丝希望,后因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对汉朝失望透顶。在黄巾起义中,曹操开始崛起,逐渐成了一方诸侯。在兼并占中,曹操灭了袁术,吕布、袁绍等执力、统一北方,为魏国建立打下基础,兵败赤壁、让其统一事业受阻,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四位、伊尹,尹就是相的意思,商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被尊为商朝元圣,辅佐商王灭夏兴商,定下了商王朝六百年的基础。
第五位、萧何、汉初三杰、历任丞相、相国等要职,刘邦在前线征战,他在后方建章立制,为大汉王朝四百年江山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位、李斯、秦代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辅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治帝国。
第七位、房玄龄,唐初中书令,贞观朝人才济济,名相辈出,而房玄龄是最耀眼的第一个。
第八位、王安石、神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力推行新立法,改革旧制度,他也是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
第九位、张居正、万历朝内阁首辅,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能让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出现了中兴的迹象,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臣丞相。
第十位、狄仁杰,唐朝武周时期,辅助第一个女皇,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神探狄仁杰的电视剧,故事家喻户晓。
daisytian
第一是伊尹,第二是管仲,第三是姜尚,第四李斯,第五是范蠡,第六是伍子胥,第七是张良,第八是诸葛亮,第九是徐绩,第十个是刘伯温。
御手洗洁
伊尹,姜尚
管仲,
萧何,霍光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狄仁杰,姚崇
D-fly_欢欢
怀念周恩来,人民的好总理!
Eternity is a de
中华数千年历史,在古时候国家林立,朝代更迭不断,自然也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名相,我们今日便来说说,若是后人评选历史上的十大丞相,都会有谁上榜呢?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齐桓公即位后,急需人才辅佐,便想找鲍叔牙担任齐相,可鲍叔牙却称管仲才能在他之上,后来管仲担任了齐国相国,与齐恒公堪称明君贤臣的典范。管仲在四十年间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得国家富强,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辅佐齐桓公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他则被后世成为“华夏第一相”。
商鞅,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辅佐秦孝公,主持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强大富裕。商鞅在政治上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等制度,并制定了严刑峻法,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秦国走向强大,并为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李斯,秦朝丞相,亦是法家代表人物,早年师从荀子,学习的是帝王之术,辅佐秦王嬴政,为其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斯为相期间协助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萧何,汉初宰相、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刘邦打下了江山,早期就追随他的萧何可谓是出力奇多,在楚汉争霸时期,萧何留守和巩固后方,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士卒和粮饷支援。后来刘邦打入咸阳后,萧何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和律法等,并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汉律,为延续秦朝大统一局面其到重要作用,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基础。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陈平足智多谋,为人锐意进取,他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来当了丞相并且善始善终,死后谥献侯。
诸葛亮,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诸葛亮自不必多说了,他和刘备也算是君明臣贤了,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本来最为弱小的蜀国之所以能和魏、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居功至伟,他为了蜀国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房玄龄年少聪颖,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能文,尤擅谋划,投靠李世民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更是助李世民谋划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可谓是一策定乾坤,使得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而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杜如晦,亦是唐朝初年名相,与房玄龄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杜如晦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与房玄龄等五人同居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是擅长谋划,而杜如晦则是擅长于决断,所以与房玄龄并成为“房谋杜断”,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关于王安石,历史上争议极大,有人赞其为圣人,有人斥之为奸臣,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那些新法皆有其可取之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朝廷收入、加强了朝廷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只是可惜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最终使得变法失败,不管怎么说,王安石都是一代名相,勇于改革和创新。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屡屡直谏,为宋太宗所重用,于景德元年(1004)出任宰相,在辽军围困之时力劝太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后来寇准积极负责澶州北城的作战指挥,迫使辽国停战求和。并且寇准之后被贬雷州期间,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传授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雷州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以上列举的十人无一不是历史上为相中的佼佼者,虽未必相同,却各有其出彩卓众之处,堪称名相。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名相,也有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明朝内阁首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不管如何说,他们都是历史上的名相,名士风流,各有千秋。
UFO_Feio
关键要看政绩,在历史上起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二十大宰相为:
1、伊尹
2、周公旦
3、管仲
4、范雎
5、李斯
6、萧何
7、霍光
8、曹操
9、房玄龄
10、姚崇
11、宋璟
12、李德裕
13、赵普
14、王安石
15、耶律楚材
16、于谦
17、高珙
18、张居正
19、多尔衮
20、曾国藩
zhangjm
谢邀,历史上十大丞相应该有曹操,曹操是一代枭雄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是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众多的贤才良臣。
Aries(成都)
【文.羌人山里汉】
俗话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千百年来,文臣武将都是帝王之臂膀,天下社稷之基石。而丞相,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权威。
自夏商开始就有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叫丞相。丞相,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稷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历朝历代中,若得一良相相助,必将是江山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然,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算得上名相之人却屈指可数,那么,谁能上中华民族十大丞相榜?接下来,山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代十位不可不知的贤相。
第一位:【管仲】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担任国相,尊称“仲父”。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之美誉。
第二位:【姜子牙】
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第三位:【李斯】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被任命为丞相。期间,他制定有关礼仪制度、销毁民间兵器、反对分封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四位:【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辅佐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五位:【寇准】
北宋政治家、诗人,景德元年(1004年)出任宰相。契丹南下犯宋,寇准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至此,宋辽维持了长达100多年没有战争的局面。寇准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忠君爱国。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第六位:【萧何】
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辅佐刘邦起义建立西汉政权,楚汉战争时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期间,发展农桑,与民休养生息,制定九章律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与张良、韩信合称汉初“三杰”。
第七位:【房玄龄】
唐初名相、政治家,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先后监修编撰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第八位【狄仁杰】
两朝重臣,武周时期政治家,两次拜相,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九位【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称他“救世宰相”。
第十位:【王安石】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也是争议“最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年拜相,主持变法。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以上十人,可堪中国古代十大贤相代表。他们有的直言敢谏、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刚正不阿……他们注定千古流芳。
自古华夏,人杰地灵,既有无数将帅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又有历代贤臣良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历史长河中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逆流咏叹
丞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百官之首。丞相权利之大,时常威胁到君权。所以,从丞相诞生之日起,君相权的博弈始终存在。即使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名,后世依旧会涌现出有丞相之实的权臣。
历史上,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往往非平庸之辈,只不过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一、聪敏一世,糊涂一时的李斯李斯原本是微末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秦国工作。在秦国,李斯开始大展宏图,协助秦始皇兼并六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丞相,他主张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吸取了周王朝的教训,避免了诸侯国的混战,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在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方面,李斯同样功不可没。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伙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胡亥。最后,李斯在权斗中败给赵高,被灭三族。
二、指鹿为马的赵高赵高出生卑微,但精通秦国律法,又会察言观色,很快受到秦始皇的赏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开始崭露头角。他先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然后又用计扳倒李斯,接替秦国丞相。
小人得志变猖狂,赵高当丞相后也不例外。为了大权独揽,赵高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还导演一出指鹿为马。秦国在他的治理下,风雨飘摇,各地揭竿而起。
天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赵高连秦二世也杀害了。最后,赵高被在扶持的子婴杀害。
赵高是历史上唯一名正言顺的宦官丞相,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他倒行逆施的行为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也导致自己的覆灭。
三、西汉开国功臣——萧何萧何年轻时是沛县的主吏掾,后追随刘邦起义。刘邦攻克咸阳后,其他人都紫醉金迷,只有萧何头脑冷静,赶紧接管了秦国的藏书、法令、地图、户籍,为以后的楚汉之争与规则制定打下基础。刘邦与项羽交战时,萧何坐镇关中,让前线的粮草源源不绝。
刘邦能建立大汉帝国,萧何居功至伟,后又协助刘邦铲除异性王,还制定著名的九章律。
四、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诸葛亮少年时就自比管仲乐毅,提出的隆中对方案被刘备所采纳,出仕后把刘备的事业推向一个高峰。年纪轻轻,卧龙就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擒孟获,出祁山,北伐中原。因实力差距,每次都无功而返,最后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一个“忠”字,即使后来大权独揽也没有为自己谋一份福利、生一点异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后世臣子的榜样。
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文能吟诗作赋,武能行军打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人。年轻时,曹操对汉朝抱有一丝希望,后因看透朝廷的黑暗对汉朝失望透顶。
在黄巾起义中,曹操开始崛起,逐渐成了一方诸侯。在兼并占中,曹操灭掉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北方,为魏国的建立打下基础。兵败赤壁,让其统一事业受阻。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
曹操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新秩序的开创者。
六、财政专家——杨炎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原有的财政制度——租庸调制难以为继。杨炎被唐德宗启用后,迅速在全国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不仅在当时收到成效,增加财政收入;在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人丁为征收依据的税制逐渐扭转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便利了收税程序,抑制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七、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改革家。
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全国推行“新法”。财政上:均输法、青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军事上:保马法、保甲法、置将法等;科举上:废除诗赋取士,改为考察读书人对《春秋》的熟练度,并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变法,抑制豪强的壮大,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八、辽国于越——耶律屋质大辽刚刚建国的几十年,政权不稳定,尤其是皇权更替时,总会发生内斗。在这期间,有一个人每次都能横空出世,保持局面平稳。他就是耶律屋质,契丹皇室宗亲,辽国的五朝元老,拥立过辽世宗和辽穆宗。
耶律屋质能征善战,多次击退宋兵的进攻。不管对内还是对外,耶律屋质如同辽国的定海神针。
九、元朝“贤相”——脱脱帖木儿脱脱是《辽史》、《宋史》、金史的主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
当了丞相后的脱脱,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重拾了元朝的政府信用;治理黄河水患,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被老百姓赞为“贤相”。
十、万历首辅张居正在明神宗时期,张居正先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推行“一条鞭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税制改革,简化手续,将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征收,确立了银本位制度。既减轻了普通人负担,也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一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反对征收商人重税,这些做法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创造了商业环境。
在对外的军事上,张居正支持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大权独揽,完全架空年幼的宋神宗,君相之间已经由合作转变为对立。所以,张居正去世后,宋神宗秋后算账。
丞相会做人,懂得收敛自己,相权就是军权的补充,君臣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丞相飞扬跋扈,相权就是军权的威胁,君相之间必有一伤。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海上飞飞燕
谢谢邀请!我国历史上十大明相。安时代先后排名:
1.伊尹,商朝初年政治家,辅佐汤建立商朝,开创商朝600年基业。
2.姜尚,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周武王建立西周,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基业。
3.商鞅,辅佐秦孝公推行新法,使秦国逐渐走向富强,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4.李斯,秦朝初年政治家,辅佐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为汉朝400年的基业奠定基础,堪称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后勤保障官。
6.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辅佐刘备建立建立蜀汉政权,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正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8、9,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朝初年政治家,辅佐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开创唐朝近300年的基业。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10.狄仁杰,武则天的周朝名相,著名的政治家,为武则天周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立下了大功,为从“正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起到了过渡作用。极力支持将武周政权交给李家王朝。
除了以上十位名相之外还有不少好宰相,如管仲、王安石、张居正等人,因为题目要求只限10人,其实我国古代名相不只10人。
Hattie~
历史上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仅包括秦武王设立丞相之位之后人选):
1、吕不韦。吕不韦之所以入列,关键是因为他所编著的《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融合不同流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模式(秦始皇建立秦国后,也部分采纳了《吕氏春秋》中的“行秦法,兼王道”的治理模式);
2、李斯。作为2000年帝制大一统框架的设计者,李斯有什么理由不入列呢?另外李斯著名的皇帝管理大臣方法:督责之术,也是2000年帝制中皇帝经常使用的基本管理方法。
大一统框架提供了帝国的架构形态,督责之术提供了帝国治理的实现方法,这就是李斯的贡献。
3、萧何。萧何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汉承秦制。秦朝虽然在名义上被推翻了,但秦法基本上流传下来,从西汉到东汉,直到三国两晋时期才开始慢慢因为五胡的进入而被改变。
秦朝是灭亡了,但秦法依然流传,这就是萧何的功绩。
4、李林甫。虽然李林甫因为和唐肃宗不和而黑为以口蜜腹剑的坏名声(哪个丞相不权斗,只不过李林甫能力更强而已),但李林甫的一个建议道出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明军事无能的本质:
“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这条建议,重用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寒族来对抗世族,但因为没有处理好胡人、寒族和世族两大派系(表现为安禄山和杨国忠的争斗)的利益平衡而导致安史之乱,出现藩镇割据。
宋朝、明朝吸取唐朝教训,拒绝采纳李林甫的建议,坚持用文人领兵,结果是:北宋打不过契丹、西夏,南宋打不过金朝、蒙古,明朝对蒙古无可奈何,对满洲是步步后退。
用文人打不过,但是忠诚不会谋反;用胡人、寒族打得过,但会谋反——这就是李林甫以这条建议在历史上的贡献。
5、杨炎。杨炎的两税法,一改实物税收为金钱税收,改变自古以来以人口为税基的人丁税传统,为以土地、财产为税基的资产税传统,促进了商品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两税法,让帝国社会从实物社会转型为商品社会,这就是杨炎的贡献。
6、王安石。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一改西汉以来所形成的定性不定量管理惯例,重回秦朝法治时期的技术流派。王安石注重定量,重回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量化管理模式,重视理财技术在财政危机中的解决作用。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王安石作为量化管理的技术流,和商鞅(商鞅没有任职丞相,所以不能列入)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亮点!
7、司马光。司马光以守旧派形象出现在教科书里,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渐进改革派。在改革人选上,坚持渐进改革的司马光,比起激进改革的王安石,更合适,更足有效果。激进改革从来只能在小国或无历史负担的国家进行,大国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只能选择渐进改革。英国是渐进改革的典型,法国、德国、大清都是激进改革失败的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小国激进改革的典型。
因此,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具有清醒认识的渐进改革代表司马光,难能可贵。
司马光的渐进改革+王安石的技术流派,就是最佳组合!只是北宋走偏了,让熙宁变法流产。
8、蔡京。贪官蔡京,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元明清都在沿用的茶引法、盐引法,保障了帝国在茶叶贸易、食盐贸易上获取了最大的利益,改变帝国财政仅仅依靠农民田赋的传统。
9、阿合台。出生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色目人阿合台是元朝时著名的理财专家,但阿合台能够入列并非因此,而是他在面对忽必烈质疑他都选用自己人时的一句话:
“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择。”今天的美国总统,内阁首相、内阁总理,采用的都是阿合台的这个建议。这就是阿合台能够入选的资格。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一个人敢如此直白的说出浅显的施政道理,也没有一个丞相或者和丞相类似的最高文官首领能够说出或者实行选用自己信任之人为职。
所谓的举贤不避亲,只有1、2个人选而已,不能和阿合台大量任用亲信之人的组阁相比。
10、最后一名,暂时想不出,大家说说。
综述以上所选取的9个人,他们的功绩都具有穿越当朝当代,具有穿越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吕不韦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方法;李斯给出大一统框架和管理办法;萧何让秦法不亡;李林甫道出了道出了文官领军根本;杨炎促进商品社会;王安石重现技术流派;司马光坚持渐变改革;蔡京让帝国财政找到田赋以外的税收来源;阿和台高喊组阁。
秦朝算2个人、汉朝1个人、唐朝2个人、宋朝3个人、元朝1个人。最后一个人,大家来凑数吧!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clover_threeleav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时又叫“宰相”,外国叫“首相”。中国历史上,名相倍出,贤臣济济;善于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史册留名,功垂丹青。列出10位,共同交流!
姜尚:周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文王不满商朝的暴政而被囚禁,回国后,在岐山遇到了贫穷的钓鱼人——姜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同车而归。姜尚协助周文王推翻商朝,周文王死后,又辅佐周武王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姜尚,周朝的开国功臣。
管仲: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时期的名相。协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李斯:秦王赢政的名相,协助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建议并实施了多项统一措施。秦始皇的一系列统一政策,大多是李斯组织具体实施的。李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
萧何:西汉名相。跟随并协助刘邦打天下,谋略有张良,行政有萧何。西汉建立后,协助刘邦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井井有条,件件有序。
房玄龄:唐太宗时期名相。房玄龄富于谋略,极有远见。
杜如晦:唐太宗时期著名丞相。善于处理大事,敢做敢为,作风干脆。历史上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称为“房谋杜断”。
魏征:唐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一生提出了200多次“谏言”,深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等名相,协助唐太宗迎来了“贞观之治”的政治清明的局面。
姚崇:唐朝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名相,唐玄宗时的丞相,助力唐玄宗迎来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赵普:北宋首任宰相。帮助赵匡胤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宋朝并统一了中国。
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蜀国的丞相。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
朋友们!根据规定,列举10位至此。欢迎你的参与和交流!
达达娃的影子
齐相管中,秦朝李斯,西汉萧何,汉初陈平,蜀汉诸葛亮,初唐房玄龄,宋代王安石,北宋寇准,明朝张居正,清代曾国藩
shirleyxiao118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宰相:
1、才高其天谋深如海--秦相李斯
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
2、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初乃秦末一刀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
3、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六出奇计,助高祖解白登之围,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灭吕后势力。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能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到,远在三杰之上。

4、一语可破天下事--初唐房玄龄
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5、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以直谏扬名天下,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太宗时进为宰相。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唐太宗有魏征,成就了天下盛世--贞观之治,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
6、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名相,他领导了一场轰烈而悲壮的熙宁变法,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而杨慎将之数落成“古今第一小人”,梁启超称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列宁赞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7、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坚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补被奸臣与皇后倾陷,一代直臣“寇老西”郁郁而死。他“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清正廉洁,为世代楷模。
8、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人称“神人”,元太宗时,上谏针砭时弊的十八条,保证了江山的初步稳定,后改革税制,大力培养“治天之才”,终使“武功”盛极的蒙古统治者收到“文治”之效。

9、救时宰相--明朝宰相张居正
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名垂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他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其死后,被一帮小人“秋后”算帐,罢了相位,削了谥号,抄了家!舍家为国者,却成世间罪人。
10、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朝名相曾国藩
一代名相,更是个官精。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事事以身作则。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他的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的,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成了毛泽东惟独佩服的人物,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纵观其一生,他那变化无穷的谋略智慧,他那独特的修身之道,他那行之有效的权术哲学,他那居官不败的当官真经,他那一眼见底的观人秘诀,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各朝宰相的历史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五代基本都是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均为宰相。其中例外的,只有后唐和后周。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九月敕:“冯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年间,枢密使吴廷祚曾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名号。其他的宰相名号仍为“同平章事”。
五代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大,宰相的权力被皇帝侵夺的同时,本身开始插手各部司的事务。宰相往往另判、领使、分管某一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部司,几乎都是由宰相领判。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宰相制度的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
后晋天福五年二月,“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同时规定“以中书门下侍郎为清望三品”。从此,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一旦加同平章事为宰相,其官品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后晋这一宰相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唐以来宰相品级较为混乱和不尽合理的局面。与唐代的宰相制度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五代时期,宰相制度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后唐庄宗时,“豆卢革时为首相,故称之为首座相公”被认为是有史可查的五代首相制度的开始。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南面: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崇高,却并无实权。是国家用来养士的崇高机构。

金朝以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以尚书令为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史上还有哪些名相:管仲、田单、魏冉、商鞅、吕不韦、李斯、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窦婴、曹操、诸葛亮、陆逊、王猛、谢安、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陆秀夫、李善长、于谦、张居正、李东阳、方孝孺、谢迁、刘统勋、索尼、张廷玉、纳兰明珠、索额图、和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