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什么感悟?

坤城
一、孤寂和美景的融合。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寒冷,清冷,漆黑,恐惧,孤寂的代名词。寂寥的夜里,空旷的水面,只有点点渔火,像那星星一样,点燃一簇温暖,对愁眠运用通感,从视觉上将人的所思所感赋予江枫渔火,越发放大寂寥,温暖的相互映衬。
古代没有无人机,却运用艺术的手法,体现出现代无人机拍摄的美丽夜景。实在不得不说,诗歌语言的魅力,张力,魔力,是多么的奇妙和让人感慨。
二、远景和近景的融合。
夜半钟声到客船,将寒山寺和客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空间距离感,也把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标示。这样一种远景和近景的融合,不仅没有感到突兀,反而从听觉角度将人们拉回作者的现实境遇。
落榜的打击,让归乡作者难以入睡,夜不能寐,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写出了这首千古佳作。
三、好诗离不开好诗人。
这首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甚至于超越作者自身局限而名垂千古。侧面说明,中国从来不缺好诗,而是缺乏好诗人。古代文人的出路,只有仕途,寄情山水的,也多是官场失意,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诗人的气度决定一首诗歌的气度。就像杜甫的潦倒落魄,于中国诗歌而言,反而成就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的辉煌。

墨鱼汁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枫桥夜泊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下面是枫桥夜泊的原文及赏析。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在浩翰的古典诗歌里,能把枫桥、寒山寺的秋夜景色写得这样好,除张继外,还没有第二人。由于这首诗的问世,提高了枫桥、寒山寺的声誉,使它至今仍是国内外游人观览的胜迹。那么这首名作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诗人能够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的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汇得十分和谐,构成了此地特有的一幅秋天夜景图,并且能够十分自然地把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其中。
出现在画面上的秋夜景物,有远处的霜天、残月、栖鸦;有近处的江畔枫树、渔舟灯火、桥下客船。这些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都被诗人形象地勾画出来。特有的夜色气氛,已使客船上的旅人愁思难眠,而乌鸦的不时啼叫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加深了深夜的孤寂气氛。在一首诗里,既能把景物写得这样真实、形象、幽美,又能把自己的满怀愁绪表现得这样充分,实不多见。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拈花微笑
假如当年张继官运亨通的话,便不会有这首枫桥夜泊千古绝唱。人生在世,幸与不幸,实在难说难道。

晴天潇月
乱世失意文人的感叹。

lbee
我是张三疯,也来回答一番。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全唐诗》收录了唐诗近五万首,诗人2200多人,“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晚唐诗人张继的名字就收录其中,但收录他的诗却只有枫桥夜泊一首。张继生平都已难考,是这首枫桥夜泊让世人铭记住他,是这首诗成就了他。
诗人背景张继的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月已经不可考,一生事迹也不能详述,只知道他是晚唐诗人,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唐才子传》有他的记载,说他:“早振词名。初来长安,颇矜气节”,因为清高耿直,张继虽然中了进士,但在后面的铨选中落第,并未曾获得一官半职,只能回归故里。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朝廷收复两京,张继才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以铁马强弓来为国尽忠,后张继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古代“盐铁官营”,盐和铁都是国家垄断,作为盐铁判官其实是一个肥差。但张继的好友刘长卿曾经著诗哭张员外继:“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大历末年,朝廷宦官擅权,下面藩镇跋扈嚣张,此时又恰逢吐蕃和大唐战事连连,所以刘长卿说“世难愁归路“,世道艰辛,张继的棺柩要回归故里安葬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张继家贫如洗,“家贫缓葬期”,那结局只有延缓下葬了。
哭张员外继中短短十个字却道出张继令人唏嘘的后半生:生逢乱世之中,身居肥缺却清正廉洁,客死他乡,却不能及时入土为安。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张继的夫人在张继去世没多久,思念张继太切,久病不医,也客死洪州,随张继一起往生去了。
枫桥夜泊赏析天宝十四年(755)的一月,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年中,唐玄宗苍惶惶逃奔了四川,彼时江南政局稍安,所以张继逃到江南避难,这首枫桥夜泊就是张继避难时所作。
在当代这首诗不仅在中国,在汉文化圈覆盖的日韩和东南亚一带都非常受欢迎。传说在唐朝时,唐武宗极其爱这首诗,曾命令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声称死后,他要带走这块石碑,于是唐武宗驾崩后,这块碑作了随葬品。唐武宗随葬枫桥夜泊诗碑虽然是个传说,但足见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影响颇深了。
全诗如下: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个令人生愁的秋夜,旅居客船的孤独客难已入眠,披着薄薄衣衫伫立船头,夜未央,但那轮幽幽的上玄月已没入清冷江水,四下入目一片寒霜凄冷。乌鸦翔空,绕树三匝,却无枝可栖,一声声哀鸣响彻寒霜侵骨的江面,也悠然入耳,萦绕在张继的心头。天下纷乱,诗人看到无枝可栖的寒鸦,也想到自己,狂风骤雨之中,身世如雨打浮萍,随波逐流。此句中动静交融,“月落”和“乌啼”,跳脱灵动,以动来反衬伫立船头诗人的静,诗人虽然静静伫立,心中却无时无刻地在动,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千头万绪编织阡陌。此时此刻,满目寒霜覆盖天下,让万物都沾染上了一层银灰,无论是静还是动,皆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天下大势如此,纵诗人心有万千落寞,然无济于事。
“江枫渔火对愁眠”,满目银灰下,只有江边嫣红的枫叶和船头的那星渔火在冷冽飞霜的秋夜带给人一丝温暖的颜色。无奈银灰长夜下,带有颜色的江枫和渔火也只能愁绪满心,相视而眠。此句中冷暖颜色交相辉映,江枫和渔火暗指想报效家国的有志之士,但是全国上下一片寒霜覆盖,纵然有心报国,怎奈无人识珠,只能愁心满腹,偏安一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是全诗的诗眼,在诗人满腹愁心的时候,寒山寺夜半钟声倏忽而至,轻悠悠,空灵灵,一下一下敲击在诗人心扉之上,在寒冷的秋夜,连钟声都显得那么孤寂,落寞,低声和唱诗人的苦闷,将那份孤寂深深烙印在诗人心头上,诗人随手着笔将此愁绪孤寂落于竹纸之上,传于世人,一时竟成千古绝唱。
总结枫桥夜泊仅仅28个字,却静动交融,颜色冷暖交相辉映,景物又分远近,似乎在众生眼前缓缓舒展开一副意境深幽的山水画,从山水画中,我们看到诗人从灵魂深处浅吟低唱出来的愁,诗人的忧国忧民,心存天下的心绪也从画中渲染而出。
诗人小船夜泊,在乱世中飘摇无依,对未来的希冀淹没在银灰色的寒霜之中,如同寒鸦绕枝,无栖无息,又如同枫叶和渔火相视无言,在无奈之中,悄然沉寂。家国天下,在寒山寺轻悠悠的钟声中,似有实质,却又抓握不住。

鱼啊鱼
换个角度看问题,从品味唐诗的意境上看,你会发现古今诗词创作的一脉相承。
一、写景抒情的共同手法。
唐诗中意象和意境构成,基本上依视觉的转移来传达的,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由静到动,反之亦然。"月落乌啼霜满天"由远及近,"江枫渔火对愁眠"由高到低,“姑苏城外寒山寺"由内到外,“夜半钟声到客船”由外而内。这其实也是所有写景状物描写的基本手法,可以用在散文和小说的写景环境描写上。
二、现代诗的意象创作。
试举蔡其矫竹林里为例:
竹林里
泼水在空中凝固,翠绿快滴下露珠,看那光明在末梢颤动,又像喷泉又像雾。
飘落无形的雨,滋润心灵的湖,希望就在这一刻复活,自那失望的坟墓。
“泼水在空中凝固”从下向上,重在“泼”;“翠绿快滴下露珠”由上到下,重在“滴”;“看那光明在末梢颤动”站在竹林里看向头顶上的阳光闪动;“又像喷泉又像雾”跑到远处,反观竹林。这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像,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诗与唐诗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唐诗是在意象中融合情感,在"起、承、转"中步步铺垫,在最后的“合”上爆发,其实质也是意象+情感,只是方式不同罢了。现代诗先表现意象,后将情感抒发深化意境,升华哲理,更能完美表达意境和情感。
飘落无形的雨,滋润心灵的湖,希望就在这一刻复活,自那失望的坟墓。
在后文革时代,人们从当年的浩劫中挣脱出来,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对前路的茫然、迷惘、甚至失望。在竹林中看到新的生机,滋润受伤的心灵。希望再多,总被现实无情打击,常和失望相伴,但在那第N次失望之后,依然有N+1次的希望!

Ai & Ya
我是文史爱好者我见过宇宙,梦想仗剑走天下,爱武侠,爱历史。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代表作。此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安史之乱后,诗人面对家国之忧,身处乱世的顾虑内心极度“愁”伤。
这首七绝以“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面对姑苏城,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增添了千古风情,我似乎也能醉倒其中。
① 假如我是一名画家,面对此情此景,我要借着这微微点点的渔火,将这朦胧城镇,江边小船,寂寥寺院,一一描摹,或许在我的眼里,这是人间真挚的情景,这是姑苏难得的寂静,我抱着一颗热忱的心,将祖国山河与美好记忆留在画纸。
② 假如我是一名书法家,我想打开酒囊大饮,蹒跚走进这寒山寺,在寺门木柱上,尽情挥墨,写下对国家的情怀与人生的理想。
③ 假如我是一名琴师,我将这诸多夜景,融入我的谱中,加上思国思家的感情,与钟声相结合,伴唱这经文的诵读,与渔夫的号子,这定将成为一首不朽的曲调,流传后世。
④ 假如我是一名农民,夜落之后寒意渐浓,路过江边的客船,眺望远处的渔火,我会非常欣慰,这一天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满满的收获,想想家中的妻儿我加快了脚步,年年岁岁景相似,我对明天亦是无限憧憬。
⑤ 假如我是一名军人,离开了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大唐边境,面对这江南宁静的姑苏夜景,这里的寂静似乎蕴含着甜蜜的幸福。半夜的钟声诠释了国家和平是每个人的愿望。
⑥ 假如我是一名僧人,习惯了大江南北的不同景色,这薄霜漫天,这江枫渔火,伴随着寺庙钟声,与我这庄重的经文实乃绝配。清脆的钟声,远处的渔火,我憧憬着寒山寺的客房,去除这一天的倦意。
⑦ 假如我是一名秀才,在黑夜我在思索明天的功成名就,想想这美妙的景色,期盼这乱世早日结束,让寒窗学子早日入仕。我拿起书,在心中努力背诵。
⑧ 假如我是一名孩童,面对一丝凉意,走在这空旷的夜里,我定会生出一些恐惧感,我开始奔跑,我的呼吸声打破了这宁静。心里想象的都是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与饭桌上的米饭。
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心里默念着你的美,默念着你的惊艳,默念着你深夜的悠扬钟声。想象着当代复兴的国家,却再也回不到那个心中的枫桥夜泊,但我们有你足矣。
我是历史真相探寻者我见过宇宙,感谢关注,我们一起品味历史。

赵倩_Amy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以描写景色,来抒发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好诗。一个深秋的夜晚,夜鸟发出哀叫,天气非常寒冷,这样的夜晚容使人联想许多许多,江枫河两岸依稀可以看到暗淡的灯光,忽明忽暗行人稀少,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这样的夜色笼罩下,显得更外丽幽静而阴森,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此地的凄凉。读完这首诗后感觉到诗人借景抒发自已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思想感情。据说张继的这首诗被日本教课书,选在小学语文课/夲上。

疯狂李小猫
心中只要有念想,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听到想听到的声音

xiang622
“安史之乱”后的晚唐局势动荡混乱,官僚自保,人民生活困苦,盐铁判官张继的生活也受到影响,没有稳定的居所,开始了四处游历的旅居生活。
夜泊枫桥是诗人夜宿当地名胜寒山寺下而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隐去,乌鸟悲鸣,船外满是深秋的风霜,夜幕下只有江上的枫树与渔船上的人遥遥相望,在忧虑愁闷中歇息。城外寒山寺传来凄凉的钟声,不觉已到后半夜,这凄冷的一夜就快结束了吧。
整首诗用一个“愁”字贯穿,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些环境气氛的描写都是为下句江枫、渔火的愁做铺垫,两两相望感觉到的只有一个字“愁”,为国家的动荡发愁,为人民的困苦生活发愁,,为这驰名的寒山寺人迹寥落发愁。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渴望国泰民安的思想感情。

sunshinelo
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当时诗人本来信心满满,牛逼哄哄地进京赶考,结果公榜之后却是咋滴没咋滴。
诗人想到了自己在家里跟家人下过的保证书,和朋友送别时的许诺,还有跟对门的小姑娘夸下的海口……
这次榜上无名回去如何面对家人的期待,如何面对朋友的热情相盼,如何面对小姑娘崇拜的眼神,落榜了,这不就说明我之前说的一切都成了吹牛逼吗!
想到这里,诗人脸上臊啊,羞愧沮丧至极,真是没脸回去,死了吧却还不敢,干脆我就去当和尚吧。
听说在寒山寺当和尚剃头不要钱,于是诗人就乘船来到了古城苏州,到了寒山寺里表达来意,方丈听后跟诗人说:“本寺名额有限,非大专学历的不要,你这次是没考好。回去好好努力,等明年考上了再来出家吧。”
诗人一听,这庙里要求还不低,自己资格不够,就失落地回到了船上。
当晚是个月明风凄的深秋之夜,诗人羞愧难当,辗转难眠之余,忽闻寒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北京时间凌晨12点整!
诗人想起在枫桥的所见所闻,还有当时心中那难以言说的凄凉与忧愁,于是就有感而发写下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千言没有万语
来个搞笑版的感悟:古代山高水长路远,交通不便,一生四处奔波劳碌的游子的确辛苦,早出晚归,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找个说话的人都难,老婆孩子更难见上一面,对于亲人的思念只能寄托于漫漫长夜。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呵,真是生活不易啊!现代人就好多了,科技发达,高铁,飞机,动车真是快交通也便利,村村通公路,市市有高铁,想见见老婆孩子或朋友几个钟就够了,即使远的地方也能早发夕至,不过失眠的问题就难解决了。[笑哭][笑哭][我想静静]

只是我太清醒
月落乌啼,霜天夜寒,江枫渔火,将满腔悲愤点燃,十年苦读为何物,今日旅居偏舟,名落孙山。
午夜己过,郁闷还在心中繁衍,寒山寺的钟声、振荡着流血的心田,茫茫人生、路途漫漫,船已到姑苏,愁肠百转、仍难入眠。
死去元知万事空,举杯邀月醉花前,十年生死两茫茫,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候馆灯昏雨送凉,仕途不就多心酸,多少终生苦读成幻梦,一首好诗,绝唱千古,世代流传。

一帆风顺
不知道楼主私自改动古人的诗词,是否有侵权的嫌疑。我还没有看到过:夜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更不理解夜落乌啼是啥样的情景。如果连乌一起改成鸟,还好理解。不过诗人是否会穿越会来和你理论理论不?

浪里漂
张续仕途失意,到处遊山玩水。一日來到苏州,闲逛至晚,只见漫江渔火,袅袅炊烟,悦耳晚钟,忧郁无奈地登上对愁眠的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