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鉴赏角度如何评价伤痕文学?

提到的作品

[作品]芙蓉镇

《芙蓉镇》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

古华

[作品]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

杨沫

[作品]班主任

这部短篇小说集汇集了刘心武同志近年所发表的《班主任》,《爱情的位置》,《没有讲完的课》,《醒来吧,弟弟》,《找他》等十二篇小说。

刘心武

[作品]艳阳天

《艳阳天》内容简介:故事的女主角周从心是个弃婴,从小被人收养,长大后一个偶然机会得到一本护照,因相貌与护照主人十分相似,从心决定冒名顶替,去美国闯一闯。到美国之后从心孤身奋斗,住廉租屋,在茶餐厅做女侍...

亦舒

[作品]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第3辑)》:少年英雄卡通故事系列。朋友!可以毫不吹牛地告诉你,我们的《少年英雄卡通故事系列》是你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谁不愿做英雄,更何况少年?同时,也告诉你们...

王森

[作品]红日

红日,ISBN:9787500657392,作者:吴强著

吴强

[作品]小鲍庄

这本书收有六部短篇和四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多取材于青年人的生活,反映了各色各样青年人的欢乐、苦恼、追求和理想。 《麻刀厂春秋》写了一群知青从农村上调到社办工厂后的劳动、生活,写的妙趣横生,表现了那个动...

王安忆

[作品]寻找回来的世界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游记文学的笔法,介绍火车旅行的特点与古今历史,表述了文化、东方、寻根等主题的旅行随想。

克里夫・安德森

[作品]红岩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

罗广斌

[作品]金光大道

小说主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作家浩然从农村创办互助组写起,一直写到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现了中国农村通过变革,走上了“金光大道”。

浩然

[作品]朝阳花

本书以朴素流畅的语言,真实可信的情境与细节、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人物命运,生动鲜明地塑造了吴小兰、王德明、看护长、小刘、柳莹、李连长等一批老红军的光辉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读者不难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辛;不...

马忆湘

[作品]灵与肉

这本小说集,收了《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愈浓》五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

张贤亮

[作品]伤痕

《伤痕》,内含四则故事: 伤痕 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名高中生。为了追求物质上的需求,做起了援交…后来,其男友让主角了解了援交与真正的爱不同。最后主角舍弃了以往的观念,认真珍惜对方… 扭曲 这是关於一所...

茉茉奇丽子

最新跟帖
傻傻的可愛

傻傻的可愛

用文学鉴赏的角度去评价伤痕文学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今天用文学鉴赏手法去评价伤痕文学,这似乎是站在局外由局外人指指点点的事。也无非就是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思想内涵,什么样表现形式等等。实际上,我觉得意义不大。与其不痛不痒去作什么评价,我倒愿意谈点个人的看法供诸君吐槽。

所谓伤痕文学,是文革结束后社会上一些人创作和记录的那个年代的一些荒诞事情的作品。最初是源自于上海复旦大学青年大学生卢新华写的一篇以知青生活为题材,取名叫《伤痕》的短篇小说。那个时期,出了很多这样的题材类同的作品,后来把这类题材的作品统称为伤痕文学。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开始时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写的多是社会阴暗面且多是悲情,引起很多人掬了把同情的泪,它们在当时的社会,也引起了很大的反思,也因此拥有了一大批青年读者。此时,文革极左思想禁固的文学大门尚未敞开,很多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还封存着没能与社会见面。伤痕文学的出现,顺势地填充了人们对文学的热情与向往,伤痕文学就堂而皇之地走向了当时的社会高地。如果要给伤痕文学以评价,肯怕也只能说多数是那个时代的应景文学,读者也多是些当时的社会青年。但从文学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民性几方面看,这种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并不高。只因是单纯地记叙多,深刻的反思少。把个人的不幸命运看成是时代的主流,忽略了对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的丑恶表现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过,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也不应该对之吹毛求疵,最起码,它填补了文革结束后文学万马齐喑的局面,成了当时的一脉新潮,满足了人们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也让很多人有了反思和反诘。

伤痕文学是那个时代产生的一枚关于文学的新标签,但伤痕文学绝对不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专利。如果不服,看看从那时走过来的这些年,你能说黑暗己经过去?历史没有重演?如果让那代伤痕文学的作者来写新伤痕,你敢保证今昔对比,我们社会的肌体上全是健康的好肉好骨好血?没有毒瘤与黑血?你敢保证将这些写下来不会痛彻骨髓?前面我说过,但凡有人的地方,但凡是个社会,就会有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撕扯,就会有正义对邪恶的抗争,就会有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就会有真理与谬误的辩驳。

伤痕文学出来的初衷,我想应是要将假丑恶蹂躏真善美的劣行公诸于众,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警醒。人们在痛定思痛中,祈祷社会秩序的正常,社会发展的正常,社会风气的正常,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常。总之,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和睦相处,人民幸福安康。

伤痕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不管怎样,它是对荒诞和阴暗的揭露。只想说,当那些作为历史翻篇后,我祈祷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充满着善良美好的社会,这个社会不再产生新的荒诞,那种悲剧的血淋淋的丑恶永远只在故纸堆里,而不再出现比旧伤痕更深的新伤痕。

非米勿扰2

非米勿扰2

无知就是无知,伤痕文学怎么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呢?告诉你,在改革开放之前,张痕水是在中国非常非常有名的伤痕文学作家!最有名的啼笑姻缘这本伤痕小说,在毛泽东时代是盛行的!

sniperzp

sniperzp

时代的产物

balloon崽

balloon崽

从文学鉴赏角度如何评价伤痕文学?

在我开始阅读小说时,中国已经没有了真实的文学、没有了真实的小说,紧跟时代的文学也罢、小说也罢,真实性已经被政治局势给切割掉了,永远都是“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文学仅剩下浩然一个人写的小说。那时候类似我这样的阅读狂热爱好者,除了阅读浩然小说外,其实最大量的阅读是私下传阅六十年代之前的文学作品,包括红旗渠、《苦菜花》、《朝阳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红日》等等,那些长篇小说虽然要比浩然的小说《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好看多了,但由于时代背景一概都是六十年代之前的,对于我一个已经处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终究有一种观摩“旧时代”的陈旧感受。

1978年上海文汇报突然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伤痕》,我一下子就被这篇小说给吸引住了,看惯了要么“旧时代”的小说、要么假大空的小说,突然看到一篇如此真情实感的小说,不是从七十年代阅读走到八十年代的文学爱好者,是无法体味其对于内心的震撼感的——那些“旧时代”的小说也有一定的真实度,但仍然不是完全的真实性文学,它们诞生时仍然还是要受制于政治局势,何况我在阅读《苦菜花》等小说时,几部“花”以及《青春之歌》、《红日》等小说还都是被批判成大毒草的,所以《伤痕》在当时给全中国文学界、给全中国文学爱好者群体带来的震撼,是有多么的巨大?

但可以说,伤痕文学的主要意义和价值也就这些了,包括《伤痕》、《班主任》等“伤痕文学”的小说,其艺术价值都不高,我曾经在九十年代又把《班主任》给重新阅读了一遍,读完就仰天长叹,这篇小说的艺术品质实在不高,作者刘心武的小说写作实力,其实也真心不高,也难怪后来刘心武一直都没有什么真正体现其写作实力的小说拿得出手,用题主提到的这些问题,艺术审美或者结构构思等方面来说,无论《伤痕》还是《班主任》,其艺术价值都与其巨大的知名度不符,在后来重读过程中,我甚至认为《班主任》还不如《伤痕》。

总的来说,当时的伤痕文学作品我并没有全部阅读,因为以我的阅读实力,当时名声如此巨大的《班主任》令我失望,其他的小说我就不太愿意阅读了,除非正好随手可以获得,我至今还有点印象的阅读过的伤痕文学作品还有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张贤亮的《灵与肉》、古华的《芙蓉镇》等,阅读隔得时间太长了,具体已经说不清楚了,留有印象的是,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不算是她最好的小说之一,起码没有她后来的《小鲍庄》好。古华的《芙蓉镇》还不错。具体评论已经难以做到了,除非再去重新阅读一遍,那实在没有“胃口”。

最后还是要重申一遍,无论如何“伤痕文学”对于从蒙昧黑暗的文革时期走出来的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人来说,是具有一种闪电霹雳一般撼天动地之惊醒意义的,伤痕文学犹如是后续中国文学大潮之最先锋潮头,没有这个先锋潮头,后续大潮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可以断言。从这个层面上讲,评论伤痕文学的艺术价值,已经不重要了,它的历史意义已经超越了艺术价值。


骑行者

骑行者

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痕迹。从文学鉴赏角度看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好些人如果出生在那个时代可能也成作家了。

对后世的影响是文学不再那么高尚了,不再板着面孔了,亲民了。

bradleyoops

bradleyoops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

"伤痕文学"就是一种记录伤疤的形成过程的文学,勿忘历史,绝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伤痕文学“得名来源于当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当年类似的小说还有刘心武的《班主任》等等,都是反思文革的佳作。

个人认为后来柯岩创作的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也可归入此类文学作品中。

茄菲二姑娘

茄菲二姑娘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