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中,你认为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
归笨笨
鄱阳湖之战
selena同学
明朝历史最精彩的就是万历年间,在朝鲜狂揍日本。
1.两次都是客场做战
2两次都是以少胜多
3.两次大财,让丰臣秀吉的阴谋破产提前死了几年,从而使德川家康捡了便宜
4.韩国引以为傲的鸣梁海大捷其实是以明军为主的,朝鲜水师打配合而已
wolfman228
我认为最精彩的是明宪宗的故事,明宪宗朱见深一生不光跌宕起伏,而且充满奇异,几乎令人瞠目结舌。造就他一生的有这样关键的三个人,一个是不争气的亲爹,一个是大自己17岁的挚爱,一个是渺小而又伟大的宫女纪氏。
荣也亲爹,辱也亲爹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北京紫禁城。他的父亲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亲征。土木之变之后,使明朝遭受重创,英宗被瓦剌俘虏。郕王朱祁钰受命监国,同时孙太后又立朱见濬为皇太子,时年三岁。为免瓦剌借皇帝的名义骗开关防,更为了避免国无长君,于谦等大臣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于是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就这样一个神奇现象出现了,皇帝是叔叔,太子是侄子,如果叔叔没有儿子的话,侄子做太子也顺理成章,可皇帝有自己的儿子,并且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可是碍于孙太后的回护,代宗一时无法得手。
景泰元年(1450)六月,瓦剌遣使与明朝议和,表示愿送回英宗,实际是想借机搞乱明朝。代宗虽然当时信誓旦旦,只要哥哥回来愿意归还皇位,但是皇权的诱惑谁又能抵挡呢。此时哥哥真要回来了,害怕皇位不保,不愿接回英宗,在于谦的劝说下,最后应允讲和,接回太上皇。八月,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来 。此后七年时间,英宗被软禁在南宫。
三年后,权位牢固的代宗开始向侄子开刀。景泰三年(1452年),皇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可是没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而且代宗没有其他的儿子,在此后的五年里,明朝没有太子,朱见深则小心翼翼做着他的沂王。
估计是为生儿子用力过猛,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废明代宗为郕王。是年改元天顺,立朱见深为皇太子。终于朱见深告别了提心吊胆的生活,可是八年的高压让他患上两个毛病,一是口吃,一是极度依恋大自己17岁的保姆万贞儿。
亦母亦妻的万贞儿童年的经历造就了朱见深极度信任并且依恋那个大自己17岁的保姆万贞儿,天顺八年,明英宗崩,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为帝,是为宪宗。当上皇帝的朱见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心爱的万贞儿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强烈反对,万般无奈下宪宗只能屈服,立宗室女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贵妃。年轻美貌的皇后并没有打动宪宗,他依然与万贞儿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由于宪宗对吴皇后不闻不问,吴皇后一气之下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此事很快就被传开了,并传到了皇帝朱见深的耳朵里,不能忍受心爱的女人受苦,血气方刚的宪宗下令废后,尽管有太后与大臣的阻拦,朱见深还是废了吴皇后,并处罚了阻碍他废后的大臣。后升先帝所命的王氏为皇后。这么明目张胆袒护宠妃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万贵妃为了把持后宫,弹压宫人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皇后俨然成了摆设。成化二年,三十八岁的万氏生下皇长子,一时之间,宠爱更甚。可惜没过一年,皇子夭折,万贵妃从此不再有孕。母凭子贵的愿望落空,万贵妃担心年老色衰,处处谗害宫廷妃嫔,凡有怀孕迹象的,无不使手段让她们堕胎,险些使宪宗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然而宪宗依然对她宠信有加,没有任何责罚。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隆宠至极的万贵妃病死。年约六十岁。宪宗得知贵妃死,悲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果然这年八月,宪宗病死。年四十一岁。遗诏太子祐樘即帝位。
渺小而又伟大的纪氏明宪宗即位后,万贵妃对后宫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尤其在万贵妃儿子夭折之后,凡是遇到有身孕的宫人,一概想尽办法处死,导致宪宗登基后十一年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宪宗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非常高兴,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
朱祐樘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随后纪氏在宫中暴亡,张敏也吞金自杀。宪宗母亲周太后为保住孙子,亲自养育朱祐樘,才使得宪宗死后,朱祐樘继位,成为一代明主。比春秋战国时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据传奇性。
总结,明宪宗跌宕的一生,大多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任性而缺乏才干的父亲,导致他童年的坎坷,生死一线而无可奈何;嚣张跋扈的万贵妃,固然可恶,可她却始终守护着宪宗,是年幼的宪宗黑暗中的一抹亮色;渺小的纪氏,固然卑微,却是为保住孩子献出生命。
大海的情怀
说起明代历史,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广为流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明代有一个职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那就是太监。甚至明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由一位太监所做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先后七次率领大明船队下西洋,累计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方甚至到达了东非。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航行,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也是明朝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
明朝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不断进行航海活动?并不是所有朝代都有能力去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航海活动,下西洋的活动首先是符合了明朝的外交政策: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通过下西洋来建立自己的朝贡体系;其次明朝在早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沿海城市发展十分繁荣,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另外明朝造船业极度发达,航海技术世界领先,有着大批有经验的水手和专业技术人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大明王朝向其他亡国展示国威,宣扬德华。还有史学家认为是为了去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影响通过七次下西洋,郑和为大明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治秩序,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提升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拓展了朝贡体系,郑和船队展现了大明王朝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实力。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大明建立了贸易往来。在当时很多国家都称郑和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影响刚开始下西洋并没有把经济做为重点,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无论是官方的贸易往来还是民间的商业交易都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甚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外贸体系。我国之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产自销,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经济发展却有很大的制约。通过郑和下西洋彻底贯通了贸易路线,拉动了内需,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个比之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强了无数倍,可以说明朝通过努力好不容易为中国打开的对外发展大门被清朝重重的关上了。
郑和下西洋的文化影响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交流,留下了航线沿岸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著作和航海图。其中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为世界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参考。随着航线的不断开展,郑和还促进了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在文化发展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因为它向世界宣告了华夏民族的强大,建立了庞大的朝贡体系,无论是从政治意义还是从经济发展上来看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
猫猫妖娆
有明一朝,个人认为太祖皇帝朱元璋最牛,从乞丐和尚到九五至尊,个间艰辛,无言足以表述。但若任其间精彩,我更倾向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
成祖以藩王身份起兵登基,虽然得位不正,但观其一生功与绩,足可担当永乐大帝这一光辉称号。足以和唐太宗李世民并论,虽于家族有害,但于国家社稷有功,实乃千古一帝。
1.一统国家,平定漠北,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为后世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挺直了脊梁腰杆和尊严。
2.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3.委派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万国来朝,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这一当世文学经世巨著,其文治武功、战略谋略,终明一朝乃至千年以来帝王之中堪称“大帝”。
huohuo
每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纪念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航海也是开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最主要的是郑和下西洋传播和平)。郑和航海是明代和朱棣皇帝的伟大功绩。
郑和下西洋外交语言包括明初外交语言是波斯语。元代有三个官方语言:蒙古语、波斯语、汉语。郑和是元代波斯政治家赛典赤后代,祖籍布哈拉塔吉克(今天有DNA父系单倍基因证明)。
元代是打通中国和中亚、西亚的各方面交流,加上蒙古人旭烈兀在伊朗西北建立伊尔罕王朝 ,明代承元制,郑和出使西域就是这个原因, 和西域各国继续保留友好往来。东南亚伊斯兰是郑和间接传播 ,带去的也是撒马尔罕地区的波斯文化。
最后一张图片是当代著名画家阿里雷公老师创作郑和细密画。
熊宝
在我看来,明朝最精彩的当属朱元璋北伐。在此之前,从北宋起,中原百姓一直被外来游牧民族侵扰,汉民族一直对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感到痛恨惋惜和无可奈何,到后面逃到杭州偏安一隅,最后甚至君臣崖山殉国,一直是华夏民族心里的创伤,真如岳飞将军所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然而,英勇而智慧的汉族人民是不可能一直被压制的。元朝末年,华夏大地终于等来了一个放牛娃—朱重八。朱元璋就是他自己起的名字,朱同诛,元意指元朝,璋是一种杀人的利器,可见这个放牛娃真是了不得。他先是消灭了陈友谅,接着消灭了张士诚,终于在1367年10月,派遣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开始了北伐统一中原的大业。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记,救济斯民。”随着震天的口号响起,这一刻,无数华夏男儿压制了四百年的郁闷心情终于得到释放了。最终,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大明帝国开启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精彩的篇章。
cathy002
明朝历史中,有太多的精彩故事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比现在的谍战影视还要精彩!对于我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京师保卫战”这一段,喜欢于谦的:“德胜门,于谦”!
明朝那些事所讲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镇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杨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啊。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德胜门,于谦!”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人,他没有开玩笑。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可以说于谦挽救了明朝政府,对于于谦,可能正如他诗中所写的一样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性e小孩
整个明朝时期,个人觉得明成祖朱棣时期是明朝最精彩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外的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鱼朱元璋第四子,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最初被封为燕王,镇守大明北部疆域,明太祖朱元璋死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得侄子的皇位,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其也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方面都很有成就的皇帝。
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建立了内阁制度,同时完善了官僚体制,为加强对群臣的监视,重新设计锦衣卫,并增设了东厂来加强皇权!在经济方面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实行军民屯田制度保证军粮及军饷的供应减轻百姓负担等其他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军事上南下征安南,使得从北宋开始脱离中央的安南重新被中央王朝控制,进一步扩大明朝的疆域;同时六次北上亲征蒙古,彻底维护大明北部边界的稳定!文化方面则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巨作,并派郑和六下西洋,加强与东南亚沿海国家及红海沿海国家的文化沟通及交流,加大了明朝对世界的影响力!
明成祖朱棣是唯一一位对游牧民族亲征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多项措施巩固了明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极大的扩大了明朝疆域,使周围国家都对明王朝臣服,使得国家稳定下来!所以我认为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是明朝最精彩最辉煌的时期!
devil7777777
最精彩的莫过于王阳明一个月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堪称知行合一,出将入相的典范。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相关史实。
小珠
明朝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朝代,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这个朝代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当然,这也和明朝的史料比较丰富有关,史料丰富,人物、事件就非常的立体!
个人认为,最精彩的莫过于北京保卫战,于谦是真正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明朝第一人。他的功绩、他的才能、他的人品,有明一代,无人能及。
其次精彩的就是崇祯年间的内忧外患,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流寇四处作乱。朝中党争不断,民间灾祸连连。而崇祯却是亡国之君里少有的勤政、奋发、简朴的皇帝,读着那段历史,会让人悲从心来,悲愤、惊叹、惋惜、甚至绝望…各种情感都涌上心头,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这段历史中全能感受到…
再次就是徐玠和严嵩斗法,两个都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老滑头,再加上嘉靖这个权谋高手,真可谓是各种阴谋、阳谋层出不穷,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智谋所能达到的高度…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都非常精彩,诸如朱元璋的创业史、朱棣的传奇人生、郑和下西洋、万历三大征…这些都是让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的故事。
K,o`
明末末年,崇祯皇帝,有人说他用人不当,没有寻得良才;有人说他谋略,手段不行;有人说他操之过急,御下太严,适得其反,这个时候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山河破碎,乱世之像,只有统一才能开起新的纪元…
满仓
锦衣卫是明朝独有的特务机构,为明太祖所创立。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在逮捕任何皇亲国戚和朝中官员并且进行审讯。因为锦衣卫权力过于巨大,审讯之中难免出现急功近利严刑拷打之事。朱元璋都曾看不下去,焚烧过一批刑拘,但是到了朱棣手中,锦衣卫的势力又开始壮大起来,朝中官员惶恐不安,生怕一个不慎被抓到把柄,死得不清不楚。
锦衣卫让人闻之变色,但锦衣卫历代指挥使并非人人都是不可一世、滥用职权的嗜杀之人。朱棣之后东厂、西厂出现,锦衣卫在夹缝之中求得生存,出了不少东厂的鹰犬,也有忠义刚烈的豪杰。不过无论人品好坏,这些锦衣卫指挥使一生风云变幻,因官位特殊,善终者甚少。
人生沉浮,天下股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明朝锦衣卫最厉害的八位风云指挥使
第一任指挥使毛骧
从史书上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毛骧很有可能是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毛骧手握锦衣卫之后,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帮朱元璋抓谋逆的乱党。当然,在朱元璋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制造”出谋逆的证据,将朱元璋指定的大臣推上刑场。
胡惟庸一案,毛骧罗织各种谋逆的罪状将与胡惟庸稍有牵扯的大臣全部一网打尽,短短五年之间死了几万万人,朝中的文臣差不多都要被他杀空了。也就是因为胡惟庸之案,身着飞鱼袍、手拿绣春刀的锦衣卫,已经在官员和百姓心目之中留下了地狱修罗一般的形象。
毛骧杀人太多,朱元璋心中都开始发毛。他不能将杀戮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所以死的只能是那个刽子手——毛骧。兔死狗烹,不过如此。
两面都督陆炳
陆炳是明朝唯一的三公兼三孤,而且很难得活到了善终。
陆炳对嘉靖帝十分忠心,曾两次拼死救其性命。嘉靖十分欣赏他,升任他为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为扩大锦衣卫实力,和夏言、严嵩关系密切。明史称陆炳"势倾天下",他先后灭了夏言、仇鸾还有李彬这几位嘉靖帝手下的重臣,可以说在朝堂之上,陆炳心狠手辣,将权谋玩得炉火纯青,也没少干贪赃枉法之事。
但是在嘉靖帝想要制造罪行杀害官员之时,陆炳又尽力保护了一些忠义之士,在党争之下,朝堂风起云涌之时,他没有刻意去加害别人。无论后人怎么评论,说他是严党余孽或者侠义之士,他可以称作锦衣卫史上的第一人。
死神之手纪纲
在纪纲的领导之下,朱棣的默认之下,锦衣卫迎来了最为血腥的时代。纪纲早在朱棣争夺天下之时就跟随着他,朱棣称帝之后,他毛遂自荐掌管锦衣卫。此人性格阴鸷,满腹诡计,朱棣对他的手段却是十分欣赏。
大臣景清为给朱允炆报仇,带着凶器进入朝堂刺杀朱棣,朱棣大怒,命锦衣卫彻查。景清被磔死之后,他全族受到株连。纪纲甚至在朱棣授意之下杀了他老家的乡亲邻居,谓之瓜蔓抄。
纪纲深受朱棣信任,却私养亡命之徒,暗中制造刀枪万计,意图谋反。他在查抄吴王家中之时得到他的冠服,在家宴之上常常穿着叫下人三呼万岁,竟然没人敢告发。后来还是一个小太监告诉了朱棣,朱棣查清楚之后将他凌迟处死。
土木堡忠臣袁彬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袁彬只是一个小人物。三十几岁了还是锦衣卫之中一个小小的校尉,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而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的时候,只有这位小小的校尉照顾他、帮助他、鼓励他。路上有泥泞的地方,袁彬背着朱祁镇走;朱祁镇想要自杀,袁彬给他宽慰;朱祁镇受到瓦剌的欺辱,袁彬为他交涉声讨……也先曾经动了杀袁彬的念头,朱祁镇跪下苦苦哀求,为他求得一丝生机。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将袁彬升为锦衣卫都指挥,给他厚赏,为他主婚,向天下人公告自己要报袁彬之恩。不久之后,门达为打击石亨一党,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一时间门达权倾超爷。因袁彬不从他,他竟诬陷袁彬,意欲将其铲除。而英宗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只要不要弄死袁彬就行。
六十岁的袁彬被门达严刑逼供,若不是一个小小油漆工杨埙为其伸冤,引起百姓不满,袁彬很难逃过一劫。袁彬最终被贬去了南京,在那里他写下了北征事迹。因为这本书,后人对英宗被俘的过程更加了解,多了一些同情和敬佩。
君负臣若此,臣却依旧重情至斯。
锦衣青天朱骥
朱骥是于谦的女婿,可见人以群分,于谦的眼光不错。相比于杀人追命,朱骥在任期间对断案洗冤更感兴趣,被后人称为“青天”。他将诏狱之中的重刑刑具轻简化,还将积累的案件细致审问,追求真相。在锦衣卫的历史上,朱骥的锦衣卫是最具人性的。
只可惜英宗复位之后,朱骥被牵扯进于谦一案之中,后来沉冤昭雪,在成化年间再次掌管锦衣卫,将门达搞得乌烟瘴气的锦衣卫重新整顿。在他手下的锦衣卫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屠杀。
清正无私牟斌
牟斌的偶像是袁彬和朱骥,他进入锦衣卫时还是一个小小的基层人员,当时的指挥使正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幸而不久之后明孝宗登基,牟斌的才能没有被埋没,在太监怀恩的推举之下,他成了锦衣卫指挥使。
牟斌仁厚刚正,和朱骥一样是一位人道的锦衣卫指挥使,所有他经手的案情都要做到清晰无误。牟斌追随朱骥的步伐,让锦衣卫在明朝之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了出来,他救护名士李梦阳,因为刚正不阿两次被罢官,在面对奸臣刘瑾的诬陷之时毫不低头。史书上对于牟斌的最后记载是被降职为百户,贬至沔阳卫带俸。卒于何年并无记载。
荒唐小奴钱宁
锦衣卫之中多的是杀人不眨眼的主,但是论荒唐,只有钱宁和江彬。明史传之中赫赫有名的锦衣卫钱宁,以男子之身行妾妇之道事君,是个真正的狗奴才。正德八年,钱宁被赐姓朱,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对外自称是皇庶子,一时间风头无二。他无才无能,只将诏狱作为自己搜刮钱财的工具罢了。
正德十六年,宁王造反,钱宁平日与其交往密切,被朱厚照抄家发配。世宗即位后,他被处以惨死。
恶贯满盈江彬
江彬是踩着钱宁得到朱厚照的宠信的,其大名同被收录在明史传之中。初始江彬只是为朱厚照的豹房填充美女,为了让朱厚照远离钱宁,江彬怂恿朱厚照出宫寻乐,钱宁逐渐被江彬替代。钱宁倒台之后,江彬完全代替了钱宁的位置,而且兼管东厂,势力强盛。
武宗死后,江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皇太后下懿旨将其逮捕抄家,和钱宁同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你喜欢的蓝色
明朝的永宣盛世!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经洪武、建文、永乐两代半,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代三十三年(公元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1402年朱棣改元永乐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明成祖时曾五次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致万邦来朝,此举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
朝廷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杨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史称永乐盛世。其后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国力达到顶峰,史称仁宣之治。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
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
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杨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更有永乐时有胆有识、遣发庞大船队,由郑和率领首航南海、远到非洲,前后七次。此举是创世之举、震动世界。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
明永乐时期,朝廷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
明永宣盛世的三十三年间(公元1403~1435年),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joyceyulin
如果你对明史感兴趣,可以看看明朝的那些事,我觉得明朝的历史每一段都很精彩。明朝的皇帝比清朝的皇帝更加真实,接地气,有些东西不能看表面,明朝皇帝虽然个性十足,但依然敢作敢当,最起码留给后人真实的一面。
反观清朝,皇帝个个不错,看奏章处理政务。怎么说呢,感觉就像给了写史书那人钱似的,跟编的似的,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