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中,你认为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
慕容秦风
燕王朱棣,明朝的永乐皇帝。
说他精彩基于三点吧,第一,抢了自己侄子的饭碗。第二,就是喜欢打仗,谁敢在边境嘚瑟打扰百姓,就自己亲自骑马去揍他娘的。第三点也是我最想说的。
永乐皇帝的个人精彩不算精彩,重要的是他给后世留下了一处太珍贵的精彩了,这个精彩简直就是人类文化史的瑰宝——北京故宫
朱棣修建都城,建成的故宫迁都北京。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一砖一瓦,一檐一色,百间宫殿大气精致,内敛高贵。格局严谨,气势磅礴,弘扬着王权的威严。感叹于故宫的设计巧妙,精彩于故宫的博大宏远。北京故宫从永乐二十年建成至今已经接近六百年的历史了,紫禁城为中国留下了庞大的古建筑群与数不清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因此也享誉全地球村。
当然故宫的文明还要感谢清朝皇帝们对这座皇宫的保留与修缮,才使得这座建筑能够让我们精彩地去了解24位皇上在这里的家长里短。所以朱棣的精彩还挺有料的!
妞妈的恬淡生活
在明朝历史中,我认为大明朝举全国之力打造郑和船队下西洋麦加朝圣,沿途把伊斯兰教传遍东南亚各国最精彩。
viamilano
明熹宗朱由校子大明历史上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皇帝,被后人称之为木匠皇帝,有人说:光论木工技艺远超三皇五帝,同时也是一位文盲皇帝,有传言朱由校,16岁时竟然没有读过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和乳母客印月还有着一段不伦恋。
客印月,18岁入宫朱由校当奶妈。但也有人说她是25岁入宫。据说客氏在宫中值勤的时候经常外出,与人偷情。《明鉴》上说客印月“性淫而很(狠)”,稗说上也说 “丰于肌体,性淫”。按照规定,皇子六七岁大的时候,奶妈就要出宫,可是朱由校却一直离不开客印月。
朱由校对客氏评价道:“亘古今拥祜之勋,有谁足与比者?”刚继位不久,就以“保护圣躬”有功为由,加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客氏的文字侯国兴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客印月移居乾清宫西二所时,朱由校亲自到场祝贺乔迁。并选拔內侍给客印月在宫中出入时抬轿子。客印月搬到咸安宫后,伺候她的下人有几百名。客印月回宫外私宅时,太监数十名引路,轿前轿后有数百人随行。
据说客印月对小时候的朱由校,兢兢业业,把朱由校的胎发、疮痂,还有历剃发、落齿、指甲,都收集起来,包好,珍藏在小匣子里。朱由校继位后,客印月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赶到乾清宫,皇上一睡醒,立马伺候洗漱更衣,这样相处了20年。大太监孙暹、王朝辅、刘应坤、李永贞、一干人等,每天见到她,都要叩头。据说是今天北京的丰盛胡同,旧名为“奉圣”,就是因她而得名。她每次归家,一路都要警戒,百姓们望之惊疑。路人如有闪避不及,立遭棍棒暴打。回到家中,所有的下人都要依次叩头,口呼:“老祖太太千岁!”。
由于客印月作威作福,嚣张跋扈,朝臣对此多有不满,接连上疏,要把她撵出宫去。鉴于舆论压力,天启元年九月,皇上让客印月搬回家去。结果,人走当天,朱由校就茶饭不思,痛心不止,无法办公,过了几天就把客印月召回。有人上书阻止,都被贬官或罚俸。
当时有大臣奏疏都提到“道路流传,讹言不一”,或者“狎溺无纪”,“内外防闲尽废”。这说的,就是说朱由校与客印月有男女问题,就是说,天启帝与客印月有说不清的关系。清代:“道路传谓甲申朝事小记说:“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明季北略上也说,客氏“年三十,妖艳,熹宗惑之”。意思是说是客印月给朱由校上了最初的性启蒙课,而且似乎后来也一直不大正常,否则,朱由校登基后,已经17岁,怎会一日不见客氏,就丧魂落魄?
朱由校娶了张嫣后,客印月醋意大发,对张嫣加倍又对天启帝嗔怒道:“有了新人忘旧人!”天启帝只得给她厚赏安慰(明季北略)。
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印月、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后来一直服用一种叫灵露饮的药,几个月后,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鎈卟誃尐姐vicky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至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当年明月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明朝热”,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鲜活:艰难创业、分封藩王、诛杀功臣、靖难之役、诛十族、天子守国门、郑和下西洋、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宁王之乱、大礼议事件、庚戌之变、倭寇之患、张居正改革、东林党争、女真崛起、萨尔浒战役、农民起义、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吴三桂引清入关、崇祯殉国。。。。。
若认为哪一段最精彩,私以为阳明先生龙场悟道这一段最为高光!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1506年,武宗朝兵部主事王阳明因上书为御史戴铣等人求情,得罪权宦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在龙场驿,阳明先生潜心悟道,研习《易经》,融汇所学,一朝顿悟,明悉“格物致知”之旨,创立“阳明心学”,成为心学集大成者。
“阳明心学”影响之深远,毋庸赘言。
日本明治时代军神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七字。
梁启超将阳明先生和孔子并称为古往今来“两个半完人”之一,另外半个完人即是指曾国藩。
修朗Danielle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兴衰起落,从建立到灭亡,总会存在几个高光时刻。明朝的高光时刻,我认为是朱棣的篡位一直到其孙朱瞻基结束(1402-----1435)。
期间经历了永乐盛世,还有仁宣之治,国力达到了顶峰,之后明朝便开始坐吃山空,日薄西山了。精彩就在于后世对这段历史的津津乐道。
自从大哥朱标去世之后,英文名字叫做Judy的朱棣就把眼光瞄上了大哥留下来的那个位置,只可惜朱元璋只喜欢他的那个好孙子,所以朱棣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输给了建文帝。
争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朱棣就退出了皇帝之争。侄子当了皇帝,我这个做叔叔的,就不能把他赶下台吗?
朱棣一直处心积虑的谋划造反,最终借口建文削藩,来了一个靖难之役,这才登上大宝,可以说是得国不正,也一直被后世诟病。
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诸多太宗的一员,朱棣没有夺了太宗这个庙号的威风。他在位期间,如同唐太宗,宋太宗,金太宗灵魂附体,精励图治,任用贤才,并且多次北征,打击了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保证了明朝长城以内的安定。
可以说他继承了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还把军事才能传承下去。文功武治,国家兴盛。永乐十九年,朱棣迁已经都北京,在北京周围安排了十万精兵。
其中包括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的神机营,还有剽悍的五千营。阅兵时旌旗蔽空,声势浩大。有27国或者是地区的外使观看了当时的阅兵。阅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为什么这场阅兵会有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呢?
就在于这次阅兵震慑了整个明朝以外的势力,震惊了整个亚洲。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敢于对明朝有任何的小觑,虽然没有达到唐朝的那种自认天可汗的地步,却也是万国来朝。
其间的郑和下西洋,一直到其子辈孙辈。向海外宣扬了明朝的国力,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使海上的外交,贸易,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是自宋朝以来,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的又一次重大对外输出。
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完全兑现自己二儿子的承诺。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第一张自朱高炽,导致了他的二小子效仿他以清君侧名义发动的扰乱。但是,朱棣之孙朱瞻基是朱棣一手调教出来的,以雷霆手段平复了叛乱。
在朱棣的基础上,在仁宗的基础上,继续施行仁政,有三杨等大臣的辅佐,让明朝继永乐盛世之后,出现了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可比汉朝的文景之治,让明朝继续达到一个顶峰。
姜子牙
于谦,京城保卫站,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可比宋朝靖康之耻。瓦剌大军直捣京师,有恢复元朝之意。朝野一片恐慌,主要意见是迁都南京,于谦以南宋为前车之鉴,坚决反对,力排众议,最终组织城内军民抵瓦剌大军,并胜利击退瓦剌,保全了京城,保全大明一统之态,可谓明朝第一功臣。此段历史惊心动魄,不可谓不精彩!
丰收的小猪
我认为朱棣统治的时代最精彩,朱元璋在世时,就认为他众多的儿子中,朱棣性格跟他相像,正因为如此,才派他镇守北方。而朱棣懂得避锋芒,故意装疯卖傻,骗过了朱允汶的耳目,从而赢得时间扩充实力,积蓄力量,最后造反成功。而他当皇帝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富民强,扬威国外。而郑和七下西洋,一边做生意,一边宣扬明朝国威,海外诸夷,无不心服口服。
RhymeeXie
说到明朝历史中的精彩片段,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皇帝,或者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
确实有明一代,各时段都有相当精彩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回顾和品味,这是一个有着七下西洋壮举的时代,有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帝王家风,还是一个以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崛起的文学盛世...随便哪一段都可以浓墨重彩大肆书写。
明代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就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他的一生颇为精彩。关于阳明先生的传记现在有很多书籍,我们选择一些精彩片段,一起追忆仰止。
名传后世1905年,日本,带领舰队打败了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要上一直悬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一生伏首拜阳明”。
在17世纪传入日本的阳明心学,很快被当时的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到推动作用,明治维新的骨干如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都深受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
禅师的心灵交锋书有记载一个小故事,提现了王阳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在杭州的一座寺院里,他慕名去拜访一位远近闻名,佛法高深的禅师。
再讨论了高深的佛经禅理之后,双方互相钦佩不已。他又接着问禅师,有家吗?禅师说,有。又问,母亲呢?想她吗?禅师沉默许久,坦言,想啊!说完,禅师羞愧不已。
王阳明却开导禅师,说,这是人的本性,应该尊重和正视,不需要去羞愧。
正是有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他在后来的危难时刻里,能够洞察人心,灵活应对。
南贬脱险在京城为官的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在他离开京城之后,刘瑾派出了杀手对他进行追杀,势要除之而后快。放眼在古代,但凡被贬官之后又被追杀暗杀的,几乎没有幸免的,个别运气好的,都是因为皇帝突然收回成命。而全凭自己的智慧逃脱的,王阳明可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了。
他得知刘瑾的追杀,走到杭州时,把自己的衣服鞋帽丢进钱塘江里,还留了一封遗书,成功的骗过了杀手。再后来辗转福建南京,最后还到了贵州贬谪之地上任了。
江西剿匪去江西剿匪是王阳明作为军事家发挥其才能的开始,他的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在军事谋略上的应用,大放异彩。
他用兵诡异,经常能出奇制胜,还洞察人心,抓住土匪人性上的弱点,采用攻心致胜,连打带拉,一套组合拳下来,为祸江西十几年的匪患,仅仅在几个月时间里,被王阳明平息了。
平宁王之乱这应该是王阳明走上人生巅峰的最经常的一幕了。当宁王在江西起兵叛乱之时,王阳明几乎是只身达到吉安,为了等待援军到来,他连续施出疑兵计和反间计,成功造成了宁王战略行动上的迟疑,为援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之后趁宁王攻打安庆而老巢南昌空虚的机会,又施展攻心之计,一举端了宁王的老巢。在后续几次战斗中,王阳明充分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策略,连战连捷,最后一举平定叛乱,总计费时约四十多天。
王阳明真正做到了内圣外王,立德立功立言,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心目中的不朽圣人。
sanblueber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皇帝朱厚熜被海瑞给臭骂了一顿。
海瑞不是当面骂的,他当时正在户部任当主事的小官,没资格见到皇帝,他只能把所有的怒怼和怨气都写在奏疏里。
这份奏疏的大意是说:皇上,您登基之初还算干过一些好事,可是现在,不管百姓、不理朝政、远离太子、不务国事,越混越不像话了。您修道不就想长生不老吗?可当年给您修道的那些个道士不都死了吗?他们都死了,您觉得您能长生不老吗?连长生不老这么荒唐的事您也相信您傻缺吗?您不是一向自认为看人很准吗?严嵩后来不就被证明是个奸臣,您不是还把他的尸首从棺材里挖出来过吗?奸臣您也信任,您不是傻缺谁是傻缺?
最难听的是这两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所谓嘉靖,就是家家净的意思,有了您做皇帝,老百姓都成了穷光蛋了。“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底下的人早就看您不顺眼了。
整个奏疏里,将当朝皇帝从品性到能力,批贬得一无是处。
嘉靖读罢自然是龙颜大怒,他把上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身边人大喊:“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站在一旁的宦官黄锦听说过海瑞的事迹,也佩服他的为人,他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完黄锦的话,嘉靖命人捡起奏疏,又连读三遍,字迹依旧斑驳苍劲,字里行间仍是恨骂激烈,可他此时的心情却平复了很多,他叹息道:“这倒是个忠臣,可与比干相比,但我不是纣王啊!”
接下来的日子,海瑞一直被关在牢房里。当年嘉靖处理严世蕃干净利落、绝不留情,而今他对海瑞却下不了手了。嘉靖修道,修的不是庄子“恬淡宁静、虚无无为”的道学,却是“长生不老、独裁万世”的道教。道学讲究无为而治,不敢为天下先,嘉靖看似无为,实则乾坤独揽、予取予夺。世人都说他是昏君,其实他并不是那么“昏”,谁奸谁忠他还分得清楚,奸臣善于迎合,相处起来总让人心情愉悦,忠臣心中只有君道臣职和万世治安,不得不语出针砭,说出来的话自然没那么好听。这个海瑞更是忠臣中的忠臣,他要以生命为代价,用自杀式的谏言摒除皇帝的懒聩,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道理归道理,这些天嘉靖反反复复读着奏疏,还是时常感到愤怒,他说海瑞是“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心情不好时就拿宫女出气,被责打的宫女都在背后偷偷地说:“他自己被海瑞骂了,就找咱们出气。
经过这场风波,海瑞宛然成了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楷模,史书上写:“直声震天下,上自九天,下及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海主事。”而他这个骂皇帝的治安疏因为主旨为“直言天下第一事”,故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
两个多月后,海瑞被提牢主事从狱笼领到一处单独的小房间,房间的餐桌上摆满了酒菜。海瑞以为这就是他的断头饭,反正后事已准备妥当,也没什么好悲忌的,于是举箸端杯大吃起来。等吃好喝好之后,提牢主事告诉他:“皇上今天驾崩了,先生您要出狱了,而且还会得到重用。” 《明史》记载,海瑞听闻此语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声不绝。”他非常悲痛,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昏倒在地,后来整整一夜哭声不绝。
看后多多点赞,多多包涵,不胜感激查无此人123
闹剧一般的宁王之乱;
朱元璋的五世孙朱宸濠,嗣封于江西南昌。他自命不凡,野心极大,经常派人去打听朝中的虚实。明武宗没有儿子,大臣们劝武宗立亲王的儿子为嗣子。从血缘上讲,朱宸濠一脉离武宗很远。但他想入非非,贿赂武宗近臣,想让自已的儿子被召进宫,承继大统。他先是用金银二万贿赂刘瑾恢复护卫军,刘瑾被杀后,护卫被削夺。
正德九年(1514年)三月,他又利用兵部尚书陆完、宠臣臧贤等再度恢复护卫,加紧为叛乱作准备。与此同时朱宸濠私制兵器,搜罗亡命之徒,先后网罗巨盗杨清、凌十一、闵廿四等数百人为心腹,自称国主,称护卫为侍卫,改令旨为圣旨,把书院称为离宫。他又先后贿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南京留守太监刘琅,太监张锐,近臣钱宁、江彬等均被其收买。
另一方面,他与广西士官及南赣、汀、漳等地的土司相勾结,壮大日后叛乱的势力。朱宸濠谋叛的迹象愈来愈明显。对于他的谋叛活动,大学士费宏、江西按察副使胡世宁、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孙燧等先后力加阻止,并将情况奏报武宗,但武宗受近臣挑拨,对此置若罔闻。这些官员反而先后遭到贬谪,甚至下狱,这更助长了朱宸濠的气焰。
谁知就在朱宸濠得意之时,形势突变。江彬与钱宁之间发生了矛盾,江彬与太监张忠合谋,想借朱宸濠谋反之事除掉钱宁与臧贤。适逢朱宸濠祭父,大肆张扬,场面搞得很大,惊动朝廷。张忠乘机对武宗说:钱宁、臧贤勾结宁王谋叛,陛下可知道?称宁王孝,讥陛下不孝。称宁王勤,讥陛下不勤!”武宗一改过去的态度,开始注意起朱宸濠的举动来。张锐等曾帮助朱宸濠恢复护卫,得知消息,怕株连自身,连忙协助策划削夺朱宸濠护卫。
御史萧淮借此机会上疏说:“宁王不遵祖训,包藏祸心,招纳亡命,反形已具。”武宗于是派官持谕前往南昌,准备收其护卫,令其自新,并下令到臧贤家搜捕朱宸濠布置在京的耳目。朱宸濠知道谋反之事败露,遂与心腹李士实、刘养正等谋划,决定利用正德十四年(1519年) 六月朱宸濠生日之际,宴请江西众官,起兵反叛。次日,众官到宁王府谢宴。
朱宸濠伪称奉“太后密旨,令我起兵讨贼”,布置军士挟迫众官跟从他叛乱。巡抚都御史张燧要他出示诏书,朱宸濠说:“你不要多说,我往南京,你当扈驾。”张燧大怒道:“天无二日,我岂从你为逆!”按察司副使许逵也大声呵斥。两人被军士当场捕杀。朱宸濠悍然称帝,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王纶为兵部尚书,集兵号称十万,并挟持地方官员发布檄文指责朝廷过失,宣布废除正德年号,派人四处招降。
七月初一,朱宸濠留儿子宜春王朱拱鰷和内官万锐守南昌,亲率大军顺江而下,攻克九江、南康,围攻安庆。王守仁平叛正在福建视察的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会同吉安知府伍文定等起兵征讨。王守仁得知南昌防守空虚,急率军至樟树镇,指挥将士攻打南昌。双方一交火,守城叛军即逃散
七月二十日,官军攻下南昌,活捉朱拱橼。朱宸濠率军久攻安庆不下,又得知南昌已被攻克,被迫回援。二十四日,朱宸濠前锋两万人在黄家渡被王守仁击败,第二天主力又败,退守南昌东北的樵舍。官军乘胜收复九江等地。二十六日,以火攻大破朱宸濠军,朱宸濠父子及郡王、谋臣均被俘获。朱宸濠从起兵到被俘,前后不过四十多天。在平定朱宸濠之乱中,建有奇功的是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但在平叛胜利后,却并没有收到封赏,直到明世宗继位之后,才赏赐王守仁。
Excel
明朝历史精彩的事迹非常多,但在我看来,最精彩的当属于谦保卫京师之战,这场战争创造了一个奇迹,缔造了一个英雄。
一、土木之变
这次土木堡之失败,是明朝对外战争中少见的彻底失败,尤其当时所处的时代不是明末,而是仁宣之治后。所谓大难兴邦,正是土木之变,从新激起了大明的王霸之气,激起了众多将士的报国之志,这才有了之后的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瓦剌在太师也先的统领下,大举南下,入侵大明边境。毫无经验的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的谗言,随即决定御驾亲征。
事实上,当时朱祁镇所统领的二十万明军,都是精锐部队,战力并不弱,只不过因为王振的错误指挥,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由于是皇帝亲征,部队也带上了大量文官、幕僚,这次失败让大量中央高级官员丢了性命,甚至导致官员队伍的断层。
史料记载:
“南行未三四里,敌复四面攻围,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
二十万明军就在瓦剌的铁蹄下,土崩瓦解,辎重装备等损失殆尽,英宗朱祁镇也成为瓦剌的“座上宾”。虽说明军损失惨重,但好在王振也在乱军中被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二、于谦统筹备战
正统十三年,于谦就升任兵部侍郎,兵部的二把手,三杨曾经很器重于谦,而于谦也因正直和卓尔不群的才能,位居高位。在王振利诱朱祁镇亲征之时,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曾经极力劝阻,但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随即在土木堡惨败。
好在邝埜多了个心眼儿,把于谦留了下来,给明帝国留下了最后的火种,于谦也不负众望,成为那个力挽狂澜的勇士。
国家危亡之际,朱祁钰临时摄政,有人就提出南迁,换言之就是逃跑。事实上,当时有不少大臣有此打算,只不过由于于谦的那一句: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这个提议才偃旗息鼓了,随即坚守京城被决定下来。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新皇帝的任命,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群臣和于谦的强烈要求下,朱祁钰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成为了景泰帝。
这个决定意义重大,它可以直接把朱祁镇判定为过期产品,瓦剌也就无法再利用朱祁镇来威胁大明王朝。于是下面一些措施才能有效展开,因为已经迫在眉睫,瓦剌大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为了国家存亡,所有人都要飞速运转起来。
要想取得胜利,一方面是粮草物资,一方面需要调集军队,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军队士气。于谦首先命各地后备军队入京勤王,并要求守卫京城部队抓紧时间招募、操练部队。为了运粮入京,于谦还想到一个好办法,让勤王的部队,在路过通州的时候直接把粮食运到京城,可谓一举二得。
于谦被任命为“提督各营军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短时间内,于谦调集了二十二万各地部队,武器、装备、物资一应俱全。只剩最后那一项,也是最重要一项,于谦要想办法提高作战的士气。
很多将领提出在京城内坚壁清野,理论上来讲,这并非一个坏主意。而于谦果断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现在的明军士气低落,土木之变已经把敌人传言成了三头六臂的怪物,如果一退再退,那必定是有死无生。
史料记载:
“都督陶瑾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硃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宣武门,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
于谦选择出城迎战,在城外直接面对敌人的马刀,不仅是那些武将,为了激发士气,于谦也披挂整齐,亲自到城外迎战。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在抱定必死的条件下,才能爆发出惊人的战力,于谦深知此道,于是他发布下一道命令: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这个命令便是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只有杀光眼前的敌人,才有可能活命,撤回会直接被杀。于谦也发布了另一条命令,只要迎敌的军兵出城,城门就马上关闭,想回去根本不可能。将士们对于谦也是钦佩至极,皆愿以死效力。
三、死战不退
也先终于到了京城脚下,因为土木堡明军的不堪一击,他们认定大明的京城也将一触即溃,只是当他们看到严阵以待、军容整齐的明军士兵,他们忐忑了。在仅仅两个月时间,大明竟然再次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这实力可不是一般的强。
瓦剌大军首先在德胜门开始进攻,于谦在此之前就巷子中安排的大量的神机营军兵,等到敌军一到,火枪、砖头、弓箭就招呼上去。瓦剌的先头部队遭遇重创,也先的弟弟孛罗也在乱军中被杀,明军打了开门红。
也先当然不可能就此停手,他继续转向攻击西直门,孙膛率兵继续殊死厮杀,战况空前激烈,双方互相拉锯多次,明军损伤惨重,有后退趋势。此时,石亨的援军赶到,明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败了这股敌人。
副总兵武兴和都督王敬坚守彰义门,武兴战死,而瓦剌部队也被击溃。明军和瓦剌足足在京城下拉锯了五天,太师也先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如果继续下去,他的部队将损失殆尽,于是也先下令撤退,
于谦继续派兵追击,直接把瓦剌人赶出了长城,这才算是作罢,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明帝国终究还是度过了这场危机,于谦厥功至伟。
此战中,于谦表现出空前的勇气、智慧和威信,他率领着这支“二线部队”,竟然打出了最好成绩,大地为之呐喊、山河为之震撼,于谦很了不起!
东东的丝绸庄
整个明朝历史都精彩,请看明朝那些事一书,明月著,光精彩的段落我抄了三大本,现在阅读起来,记忆犹新。
G弦上
在明朝的诸位皇帝之中,数嘉靖皇帝朱厚熜时期,发生的宫女联合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最为扑朔迷离,让人兴趣横生。
在276年的大明帝国历史中,不乏朱元璋、朱棣、朱佑樘这样有作为的好皇帝,但也有像朱祁镇、朱厚照、朱厚熜、朱由校这样的怪异皇帝。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大明帝国的第11任CEO,在皇帝宝座上工作了45年,一生热衷于炼丹,二十年不上朝。而且他还爱撸猫,给各个小猫御赐封号。但是,作为皇帝,他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理政,嘉靖皇帝在位时,抑制皇族勋戚和宦官权力,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所以嘉靖是明朝最受争议的一个皇帝。
嘉靖皇帝获得皇位的过程,可谓是时运所致。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崇尚武功,外出游玩时,在船上因为不老实掉进水里,被呛了好多水,吓得不轻,回来就得病了。生病后也不好好休养身体,反而天天在自建的“豹房”纵欲过度,年仅31岁就死在了“豹房”。由于堂哥没有儿子,朱厚熜幸运地被一群人推上了皇位,成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为人熟知的不是他在书法和文辞修养上的造诣,也不是他经常批改奏折到半夜的勤勉政事,而是嘉靖朝的“修道炼丹”和“壬寅宫变”以及“海瑞骂嘉靖”。而在这三件事之中,宫女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最令人好奇。
在嘉靖食用的仙丹中,有汞、朱砂和红铅这些成分,红铅其实是少女的初潮时月经血炼制而成,这东西居然被嘉靖加到丹药中并食用,想想就恶心。嘉靖因此招收了大量年轻的宫女在皇宫中,在炼制仙丹过程中,宫女需要不吃饭,只喝采集的新鲜露水才能产生最纯净的经血,很多宫女累倒病死。而且嘉靖皇帝平时易发怒,动不动就鞭打宫女,处死官员和后宫嫔妃,本就不堪重负的宫女们更是提心吊胆。
有一天,有位官员进献一只“五色神龟”给嘉靖皇帝,嘉靖认为是祥瑞之物,把乌龟当成最爱的宠物,交给16个宫女照顾。结果,可能是这乌龟太娇贵,居然死掉了,宫女们觉得面对嘉靖这个暴君,肯定是难逃一死了,于是就打算先下手为强。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皇帝吃完仙丹后,住在了端妃的"翊坤宫"。那天晚上,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位宫女,用仪仗队的丝带搓成一个绳,趁皇帝睡着了,一堆人一起上来,按住皇帝手脚,用绳套住皇帝的脖子,用布团堵住皇帝的嘴,一齐拉绳子。结果因为宫女的紧张和嘉靖的挣扎,绳子打了一个结,嘉靖只是昏死过去,没有真正死掉。有位宫女见皇帝一直不死,心里乱想“莫非皇帝真是真命天子”,便去皇后那自首。后来,嘉靖未醒来之前,皇后一人做主,借机将情敌端妃曹氏、宁嫔王氏,连同那16个宫女一起顺带处死。
宫女谋杀皇帝,这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是闻所未闻。如今在明十三陵帝王宫的蜡像馆内,还有一组宫女要勒死皇帝的场面,那正是壬寅宫变中的场景。
风行伪装者1
靖、万年间、社会有序、生活安逸
sophie_d
感谢邀请 明朝历史中,我认为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作为精彩,这时期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呈现繁荣富庶的局面,在军事上成祖南下征安南,使得安南自北宋脱离中央管控之后,再次回归中原王朝,北上六次亲征蒙古鞑靼和瓦剌部,维护了明朝疆域,因而明王朝朱棣统治这一时期被史学家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生平明成祖朱棣 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是汉人王朝中少有的允文允武的皇帝,早年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镇守明朝北疆,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
永乐皇帝事迹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创建内阁,完善官僚体质,同时为加强对群臣的监视,恢复明太祖后期废除的锦衣卫,又后设置东厂,随着厂卫机构的设立 ,明朝皇帝的权力也得到了加强,在经济方面,鼓励百姓垦荒,同时加强军屯和民屯以及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从而减轻百姓负担。在文化上,组织编纂《永乐大典》,文化经济交流方面,先后派郑和六下西洋,加强了和东南亚以及红海沿岸国家的交流,在军事方面,更是将明朝疆域扩大数倍。
总结明成祖朱棣是汉人天子中唯一个亲自远征游牧民族的皇帝,其在位期间的各种举措,巩固了明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同时明王朝对周边国家保持着战雷进攻态势,因而我认为永乐皇帝统治这一段时期是明朝最精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