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推荐几本最喜欢的书?
_____ Cheer.゛
我是个年轻人,所以这边也只能给大家推荐一些自己看过感觉比较适合年轻人看的书。
卢思浩: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感觉比较适合在年轻人迷茫的时候给大家一丝曙光,并且让大家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陪着你。
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铺,偷影子的人还在看,等看完再聊,不过值得推荐
粉黛丶Amy
十里桃花
小默
千种书,万种书,毛主席的书是最好的书!
wuwenjun
四大名著,孔子,孟子,
沈小毛不说话
首先看你的喜好,其次看你的职业,最后看你的志向!这些是前提,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我推荐的是毛泽东1-5选集,尤其是其中的5篇哲学著作!!!
phoebe713
2018年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各具特色,涵盖的领域也各不相同,我最喜欢的是这五本。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这是一本推理小说:
一个浪漫的硬汉侦探马洛,遇到了一个神秘优雅的酒鬼,不久后,酒鬼美丽多金又放荡不羁的妻子惨死在家中,而被列为头号怀疑对象的酒鬼却自杀了。
这时,一心调查真相的马洛接到了另一个人的调查委托,而这个人与酒鬼的自杀似乎又有着某种联系……
这本书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用扑朔迷离的案件、 牵涉不清的几个人物,勾勒了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众生相,也借机机警幽默地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很多现象。
可是,如果只把这本书当作推理小说来读,就真的是一种可耻的浪费了。
泰晤士报曾经这样评价钱德勒的这部小说:
“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
这本书真的是一座金矿。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里有哪些金句,我只能说,真的太难选,因为这本书里遍地都是金句,每一句都值得反复品读。
也难怪村上春树读这本书读了12遍!
如果你读过村上春树的书,你甚至可以在村上的语言中看到钱德勒的影子。
不信?读读看咯。
如果你因为这本书喜欢上了硬汉侦探马洛,钱德勒还有这6部以马洛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供你享用(不过可能得列入你的2019年书单了):
《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
《再见,吾爱》(Farewell, My Lovely)
《高窗》(The High Window)
《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
《小妹妹》(The Little Sister)
《重播》(Playback)
第二本是一本沟通类书籍:
《非暴力沟通》和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子日渐疏远?
和固执强势的领导无法沟通?
拿桀骜不驯的学生毫无办法?
和昔日亲密的伴侣间越来越无话可说?
不管你遇到的是怎样的沟通问题,这本书提供给你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部法都能奏效。
你是不是参加过沟通力或者领导力的培训?
你是不是读过各式沟通类书籍?
你甚至还购买了在网上卖得大火的《蔡康永的情商课》?
不管是哪一个,当你阅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只要谈到沟通,都绕不开《非暴力沟通》所搭建的沟通框架。
可以说,读透这一本沟通书籍,你80%的沟通类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不信?也读读看咯。
友情提醒: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面对七大姑八大姨花式逼问的幸(tong)福(ku)假期了,这本”保命秘笈“请务必提前抱紧。
第三本是提高逻辑思考和写作能力的实用书籍:
《金字塔原理》曾在世界顶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待过的冯唐说:
我在麦肯锡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金字塔原理。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
金字塔原理,说简单也很简单,说难也很难。
简单在它的意思,金字塔原理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金字塔原理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冯唐)
难在哪里呢?
难在真正应用。
这本《金字塔原理》就是一本教会你把金字塔原理真正用在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上的书。
悄悄告诉你,这本书对写作者的帮助尤其大哦。
我反正是已经读了两遍了,还打算读第三遍。
你读不读随意咯。
第四本书是极容易因为名字原因而被忽略的一本书:
《终身成长》傅盛说过: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而你知道认知升级的第一步是什么吗?
是思维模式的升级。
这本《终身成长》讲的就是思维模式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像是鸡汤学,但书的内容讲的可是实实在在可以践行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呀。
如果因为书名而错过了这本好书,那就真是损失大啦。
在《终身成长》中,作者德韦克博士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了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是不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
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是可以改变的。
可别小看这两种思维模式,你之所以过得很“丧”,可都是思维模式的“锅”。
如果你想用全新的更积极的思维方式过好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就一定要好好读一读这本《终身成长》。
不管你信不信,都推荐你一读。
最后一本,是我鼓起需要勇气才能看的一本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说实话,这真的是我一直不忍心看的一本书。
因为这是台湾女孩林奕含用自己的生命写就的一本书。
在写完这本书后不久,林奕含终究还是不堪忍受内心所受的折磨,选择了自杀。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这本书,却是将悲剧用美的方式展现给人看。
你能想象吗?
书中每一个充满灵气和美感的比喻和修辞,都是暴力现场。
你会情愿不要这美,情愿林奕含没有这惊人的才情,情愿她平凡普通到泯然众人,只希望她不曾经历这非人的心灵折磨。
但现实之残酷就在于它已经发生并且无可改变。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让这本书更多地“被看到”,以此唤起更多的关注。
这个世界会好吗?
会的,当我们对罪恶有了足够的认识的时候。
为什么会在2018年的最后一周推荐这么一本悲伤的书呢?
因为不希望林奕含和她的事件被遗忘,不希望无数类似的伤痛被遗忘。
遗忘就等于原谅。
对于罪行,我们从不遗忘。
更不会原谅。
望那些有罪恶想法的人,周知。
好啦,以上就是我为2018年读过的好书总结啦,推荐给你。选择一本,读起来吧!
因为有了读书和思考,我们的时间才没有白过。
我相信,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悄悄地滋养着一个更好的我们。
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也要一起认真读书鸭~
比心。
(我是以分享阅读干货为乐的薛定谔的圆盒子,关注我,新的一年,一起读书吧!)
潇洒先生-
什么书都不喜欢,我个人观点。
andytang78
一些文豪名人的小说,我就不提了,因为他们的文学都有一定的功底,一定的知名度了。不需要我再介绍了。
说下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不管书荒不书荒都会拿出来看看的小说。
《怨气撞铃》作者尾鱼
这本书题材选的比较阴新颖,情节丝丝入扣,文笔朴实扎实,主要的就是每个人的感情线比较真实,没有那种“今生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满心满眼都是你”的俗套情节。每个人的感情都是经过相处,经历生死得来的,真正的刻骨铭心。而且作者尾鱼去过很多地方,对地方的描写安排的很合理,看完之后都特别想去这些地方看看是不是真有其事。
myshowgfy
平凡的世界,围城,生命册,红楼梦,简.爱,麻雀要革命,那小子真帅。
栗公子
财富自由之路,习惯的力量,和时间做朋友,硬派健身,论语,蒋勋读唐诗宋词
鲍淑君
作为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读书就是我的专业。毕业后每天晚上坚持读1个小时的书,自我认为也算是阅书无数。喜欢的书很多,但最喜欢的莫过于《红楼梦》,每次读来都会有新的收获。
《红楼梦》能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后世的经典,并成立专门的红学,可见其价值之高。我的水平不高,也没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仅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不同的时期读《红楼梦》总有不同的收获。记得最早接触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被书中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所吸引,不得不钦佩曹公的文采,尤其是大观园起诗社的那几章,每一章的诗歌都堪称经典。前几天又读了一遍,对诗歌的兴趣小了,对于情节、人物成了阅读的重点。等到30岁、40岁再读估计又有不同的感受。
二、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非常的有特色,读来栩栩如生。凤姐的圆滑,对人投其所好;宝钗的大度宽容,雪中送炭,笼络人心;黛玉心思细腻,机灵聪慧,但嘴毒傲娇,可爱可恨;探春心高能干,但原生家庭的母亲拖累,也非常无奈······人物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真是每一个都有趣的不得了。
在这里附上我最喜欢的林妹妹,虽然毒舌,但是就喜欢这种傲娇的小性格。
三、不完美的爱情让人唏嘘。我最爱的林妹妹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最终含恨而去,真是让人心疼。封建社会是不允许有男女私情的,这在文中也体现出来了:不允许看有男女感情的书,宝玉每次用书中的关系比喻自己和黛玉,都会引得黛玉生气垂泪。因为和自己表哥的私情,司棋被逐出大观园。作者不顾世俗,写出了宝黛诚挚的爱情,结局不完美才让人一直惋惜。
四、贾府的衰落警示后人。贾府为什么衰败呢?一、教育的失败,儿孙都成了纨绔子弟,典型的啃老族,不上进,怎么能不衰败呢?二、管理的混乱,人员繁杂,克扣严重。贾府养的闲人实在是太多了,族人得到一点差事就可以从中渔利,其中五分之一的银两被用来做正事,其余全进了自己的腰包,这样的贾府如何不败呢?这些对于我们现在也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如果你也喜欢红楼梦,欢迎写出自己的理由。
刘晓露candy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今天看完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本很丧也很伤的书。第一句话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杀留下的遗言。有时候会想他是不是真的想自杀,还是只是想尝试自杀的滋味,要不然五次自杀才死了,关键是陪他殉情的是却死了,这本书也基本是太宰治自己的自传。
那么这本书带给我什么感想呢,我想有以下三点:
一,有时候太聪明,什么都看透了的人反而会丧失做人的资格。
主人公阿叶看透了人情世故,以至于他觉得世界无比可笑,他自己因此也无比的孤单。而为了强行融入这个世界,他不得不饿也要吃饭,他不想读法律而面对父亲的安排,他也屈从。他在任何场合都通过扮小丑来逗笑其他人,并且装作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一旦被别人看破,他就会生无可恋。面对世俗,强行融入,然后却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因此,我有时候真感谢这个网络社会,它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不需要强行融入社会的便利条件,你可以在家里完成你认为舒服的任何事情,你只要够特别,你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养活自己,人间失格,我已经有了远离人间的自由了,为这个社会鼓掌。
二,艺术才华永远和爱搭不上边,真正有艺术才华的人,他们的爱只给了艺术,容不下爱人,亲人。他们永远冷漠。情欲只是他们才思枯绝时的安慰剂,仅此而已。他们丧失了爱人的能力。
阿叶天赋异禀的漫画创作能力,无比绝伦的逗乐技巧。他永远把艺术当做愚弄世人的工具,因为他看不起世人。
这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高更如出一则。抛妻弃子,毫无责任感,眼中只有艺术。
而最近那位大名鼎鼎的冷军画家和他妻子离婚又何尝不是这个现实呢。
为了艺术,他们都丧失了爱人的能力。正如书中这句: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
三:人要幸福,要高贵,终归要找到自我。
这本书的阿叶,看起来痛苦,悲伤。但是我从他身上找到了高贵的人格。他可以自甘堕落,但是他的灵魂深处却从来没有向世俗低头。他可以为
作品中的妻子良子这位“拥有纯洁的信赖心的人”、“信赖的天才”遭受强奸而自杀,他没有一句责怪良子,他只是责怪自己没能力保护她。没能力保护心中那份纯洁和信赖。
叶藏既是一个无赖,又是一个“像神一样纯正的好孩子”。他在面对难以捉摸的人类社会时选择了极端另类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透过滑稽怪异、玩世不恭的“搞笑”背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的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而这又是多少人的内心的真切而无法表达的希望和向往呢。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对现今人世的绝望,人们冷漠,没有理想,为了金钱而苦恼奔波,相互欺骗,没有友情,只有相互利用。所以,生而为人的我们才应该对自己说,会不会这一辈子感觉自己生而为人,却不是人而遗憾。
能有这种气质的是现在很火的李诞,他的一句:人间不值得 与太宰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加直白。李诞也是一个满满负能量的人,虽然他知道不能生而为这样的人,但是他还是很好地融入了进来,嬉笑怒骂,扮小丑,逗人开心,和主人公阿叶一样的有禀赋,都是为了钱,而优秀的人往往有赚钱的天赋,只要他想,就是不知道他这种割裂的背后灵魂会不会在深夜难受。唯一相信的是他放弃了生而为人的权利,尽管他有为人的异禀天赋。
浅草浮游
白夜行
1
“我不认识这个人。”
作为读者心中无冕之王《白夜行》的结尾,唐泽雪穗最后的一句话深深刻在读者心中。桐原亮司以一生,直至生命终结作为代价,给了雪穗完美的结局。看似荒唐无据的羁绊,却让读者久久难以释怀。
《白夜行》出自日本悬疑小说作家东野圭吾之笔。成书的1999年,日本正从泡沫经济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日本进入经济飞速膨胀的泡沫经济时期。随着九十年代初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出现倒退,进而陷入经济大萧条时期。《白夜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构建起来的,全书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不为常人知晓的隐秘羁绊,真切地描绘和映射出上世纪末日本社会的矛盾和现状。
2
故事的开始是一桩毫无根据的杀人案,当铺老板桐原洋介被谋杀在一座废弃的大楼中,与店员有染的死者妻子、表情阴暗的死者遗子桐原亮司、没有不在场证明的卡车司机、死者情妇西本文代以及文代之女西本雪穗之中,警察没有找到任何有绝对证据的嫌疑人。看似荒唐无稽毫无线索的凶杀案,牵扯出了此后二十年的庞大故事。
全书以西本雪穗(后改名为唐泽雪穗)的人物经历为主线,讲述了雪穗从凶杀案发生时的和母亲为生活所困,到结尾实现目的,一路成为贵妇名流的人生历程。对于雪穗人生的描绘中,又穿插着店铺老板之子桐原亮司的人生片段。雪穗面容姣好,人生也看似光鲜亮丽:而桐原的人生却摸爬滚打,黑暗肮脏。看似毫无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其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知道一种叫做寄居蟹的生物吗?它们与寄主相辅相生、相互依靠。“
警察笹垣润三执着于二者之间微妙的联系,一路穷追不舍,渐渐发现雪穗和亮司之间相辅相生的秘密。二十年恍如隔日,从最开始的弑父,到最后为了死守秘密,献出生命的纵身一跃,亮司一直在阴暗处为了雪穗披荆斩棘,扫去障碍,铺平道路,哪怕是最为肮脏的手段也在所不惜。表面上毫不相干、甚至多年不曾谋面的二人,在常人不曾知晓的白夜中同行。然而当最后笹垣质问雪穗是否认识已经摔下死亡的亮司时,她却只是头也不回,留下全书最后一句话:
“我不认识这个人。”
3
看似绝望无情的结尾,却仍然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微茫的希望:最终雪穗转身离开时,内心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情;这份看似全部关乎合作与利益,算不上爱情的爱情到底是否存在于两人之间;又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让桐原亮司二十年如一日地,为了那个另外一个世界的女人甘于奉献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呢?这一切都无从知晓。甚至许多读者都认为,二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亮司对于雪穗单方面的爱和雪穗对亮司的利用而已。
这正是东野圭吾的犀利之处,也正是最能体现其文学造诣的地方。通过一桩桩案件以及其起因结果,塑造出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深邃真实的情感思想。亮司也好,雪穗也罢,东野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真实感,似乎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谈及文学,东野圭吾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钦佩的文学风格与手法,其最为强大的领域,在《白夜行》一书中也被完美的展现出来。简而言之:
社会现实。
《白夜行》虽然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羁绊联系和警察的追查为主线,但其塑造的故事涉及领域范围之广,横跨的时间跨度之长,却将上世纪末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社会现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雪穗凭借手段迅速获得并不光彩的成功,赤裸裸地剖析和抨击着被泡沫经济严重侵蚀的日本社会:桐原亮司身处的黑暗肮脏的社会底层,无论是拉拢同学的不法勾当,银行卡时代到来的钻空盗用,贩卖盗版游戏光碟,还是牵扯到黑社会的凶杀瓜葛,都犀利直接地描绘出泡沫经济时代日本底层社会现实的黑暗。
随着故事时间线的推进,泡沫经济逐渐走向破灭,东野对于小说故事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再一次体现了出来:通过主人公人生的渐进,读者能够渐渐感受到泡沫经济由形成到破灭的过程以及其对于整个日本社会和社会中的人的巨大影响。而这,也正是全书的中心立意所在,也是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间故事被塑造的意义所在。
4
结合小说之外,当时真实的日本社会现实来看,泡沫经济破灭,大批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骤增。据社会学家统计,这一时期日本近1/3的人口是失业者,家庭背负巨额债务,经济从巅峰跌入谷底,挥金如土的日本人开始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这一现状不难从书中许多微小的细节和情节中看出。为了生存、为了“安全感”,金钱成为凌驾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宝贵情感之上的存在,人性在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个人本位主义、社会无罪感等大行其道。而正当泡沫经济盛行,日本又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日本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日本安全神话”从此破灭,当时期的整个日本社会陷入了不安和躁动,社会秩序隐藏下的精神道德危机显现出来。
5
前后二十年。
二十年,对于个人的人生来说不短,对于一个国家社会而言,同样也是。在短短几十万字的纸页中,东野将前后两者融会贯通,凝聚在字里行间。从对雪穗和亮司之间故事的构思和描写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东野圭吾作为故事叙述者是杰出的。但从其通过故事本身对于社会现实的映射和描写来看,他毫无疑问也是一名杰出的社会观察者和评论者。
雪穗和亮司爱情悲剧的源头是泡沫经济影响下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导致的人性扭曲。他们儿时的不幸让“恨”的种子在心中滋长,结出“恶”的花朵并不断蔓延而不可遏制,加之残酷的社会现实的作用,将二人引向了最终的结局。东野作为故事构造者,却又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将这一切用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是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6
白夜尽头无关破晓。在不见阳光的黑暗人生和残酷现实中,雪穗将亮司视作代替太阳的光,与他同行在白夜之中。但她也不惧怕失去亮司这一道微小但坚定的光芒,因为人们不会留恋,或是害怕失去未曾拥有的光芒和幸福。
上世纪末期,在泡沫经济影响下暗无天日的边缘化日本社会中,东野圭吾同样与当时期的社会同行,将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变成文字,幻化为雪穗和亮司之间的利用与羁绊,并以此向读者讲述对于那一段破晓前白夜的纪念和批判。
发现者
我最喜欢的书有三国演义、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道德经、孙子兵法、平凡的世界、简爱、白鹿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