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书或书评?
aoaoaiww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驴跑去看,他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很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
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是不是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想再听一个吗?那我就再讲一个牧人和驴的故事吧。
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
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样。
嘟嘟哈宝宝
我觉得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老话儿.谚语都深刻至理,一点也不亚于那些经典书籍。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最典型的一句: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通过观察天象来预知未来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啊!
无情的加肥猫
近段儿我重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感悟很深。说他的语言惊为天人一点都不为过,王小波语言的特点在这本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作者总是能把我们一时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大胆地说出来,能把我们感觉到了却提炼不出来的话提炼出来。以下加引号就是我的部分摘抄,乐于与大家分享。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丸子灌了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实际要好,十足虚伪。”
二、王小波的语言总是让人一看就懂,却回味深长。下面的话就像市井俚语,挠痒痒直接挠到位。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所以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
“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儿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化大革命”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种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
三、高度沉淀的话语,真实、幽默却蕴含哲理。估计一些人即便中枪也应该笑着欢呼:“你看,小波把我分析得多么透彻!”
“要逆转人性,需要三个因素:无价值的劳动、暴力的威胁、人性的脆弱。”
“莫泊桑曾说,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请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有些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吧。”
“莫泊桑曾说,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你就为这些读者而写。”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竞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我觉得人还是有点尊严的好,假如个人连个待的地方都没有,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
谢谢提问者的提问,感谢王小波,感谢他写的《沉默的大多数》。
希望对提问者有用。
一只羊Michelle
佛经
道德经
易经、黄帝内经、论语
kiki_cocoa
给各位分享一本“惊为天人”的书——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我原本想买宋词选注来着,结果没仔细看买错了,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起看看大佬是怎么“怼古人”的。
钱钟书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当年在清华园里就敢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大神级人物。据说他本科毕业之后,学院还专门派老师请他留校深造,被他直接拒绝,他还表示:清华园没人教的了我!
钱老的这种恃才傲物,在《宋诗选注》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咱们看看钱老是怎么点评古人的:
钱钟书点评王安石:尽管他自己的内容大部分充实,但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得干脆不留余地,就没有了回味。后来宋诗的形式主义也是他培养了根芽。王安石那是北宋的著名文人啊,曾经提点过苏轼的,也免不了被钱老嘲讽。
钱钟书点评苏轼:苏轼的主要毛病是爱用典故,苏轼批评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酒而无材料”,这句话恰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刚说完苏轼,苏轼马上也被钱老批评了,哈哈。
钱钟书点评秦观:秦观的诗内容贫薄,气魄也很狭小,但修辞非常精美。这个我倒是知道的,秦观不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位么!
钱钟书点评陈师道:陈师道的情感和心思都比较深刻,但是表达的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是他的“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这里解释一下,“语简而益工”是指陈师道非常喜欢模仿杜甫,追求使用浅显的语言,达到出众的效果。这里也被钱老嘲讽了。
tangshuo034
怎么说呢,有这样的感觉的人,往往是读书太少,没见过什么世面。
不管一本书的思想、观念多么有颠覆性,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来的,都是从前人的思想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所以如果你了解前面的思想,对他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感到很惊奇和震撼了。
还有就是,某个人对某一类思想非常认定,非常执着,突然看到一本颠覆他自己一贯的观念的书,他就会觉得很特别震惊。
如果我把惊为天人的书理解成影响世界进程的书,这些书有的是颠覆性的,有的一点都不颠覆,只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比如。笛卡尔的沉思录,颠覆中世纪的思考方式。
休谟的人性论。
卢梭的爱弥儿。这两本书对康德的影响非常大。
尼采的书。摧毁一切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颠覆了2000年来西方的提问方式。
其他书就不一一列举了。好书太多,经典的书太多,关键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来看,而不是说只要是经典的都看,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
chouchou1990
红楼梦
叶秋池
从人的生存的终极意义这个角度看,能够达到题主所说的程度的作品当属《百年孤独》,这部书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凭借的不仅是其中所探讨的人性与爱的主题,还有超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在各方面都能称得上是巅峰巨作,虽然中西文化差异造成了一定的理解上的难度,但是对于有一定文学敏感度的人来说,这恰恰是其魅力所在。
1
很多人对《百年孤独》的认识可能源于诺贝尔文学奖,至少这个光环是对一部作品很重要的认可,不过这不是重点,因为人无论经历多久的生命都不可能逃离自己的命运,这也是这部作品本来表达出的一种超魔幻现实的感觉,其中上帝高高在上的全知口吻实在也是很具特色的手法上的魅力所在,读这部书好奇心也是很多读者的选择,不论何种原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的孤独的人,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
2
著作从一个近乎百年的历史跨度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变化过程,这个模式很多文学作品都尝试过,马尔克斯驾驭的十分神奇。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关系,而且看似极难理解的人物名称,当然更难深度理解的是其中如凶猛野兽般去玻剥离这个世界的真实。这有点像红楼梦这一类的作品,人物关系需要一个梳理的过程,可能是因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个人表示不太适应西方故事中人物的表达习惯,容易混了,更不要说《百年孤独》这样的表达。当然如果能真的能走进其中的人物世界,你会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陶醉感,因为你会忘掉人物的复杂难辨,而是被那种家族的特立独行的孤独所迷惑。浮躁的读者很多最后选择了放弃,这不知道是不是书中所写的孤独的人的悲剧的必然性,因为我们连发现自己的孤独都难以实现 。
3
作品中能看到申请的神话故事,也有很多民间故事穿插其中,以及众多的宗教典故也渗透于内,在风格上会看到很多神秘的元素。这种交错复杂的表现方法本来也是不容易理解的。同时,好的作品其实也不在于到底用了什么方法,更主要的是他是否有意无意地照亮人的现实,虽有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清楚自己从书中读懂了什么。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看这部作品可能是出于某一种特别的心理,比如说听说这部书获奖作品你竟然没读过,或者有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其中的内容你觉得像知晓一点等等。也有一部分人对于超魔幻现实主义感兴趣,也许这是他的一个享受饕餮的好机会,烧烧脑有助于新陈代谢。
比如书中描写到失眠症,就像一个人平时遇到失眠之后的情况一样,毫无睡意,但是马尔克斯却认为,他的可怕之处却是无法挣脱的对自我的遗忘,而且是人的天生而来的惰性导致人的记忆的无情丢失。这是人的生存的价值被吞没的遗憾,甚至是悲哀。就像周国平曾经感悟到的,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人不能成为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自己的内心。无论国界,人的孤独与悲哀好像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更可悲的是生命延续的过程中,人还会无奈的失去爱和选择的自由,无法消除从来不会逃离的悲剧命运。
这部书在上个世纪被看做是极为重要的文学著作之一,也许一开始读的时候会觉得艰涩,读着读着也许就会被这部书的叙事深深吸引,也可以说这不是一部所有人都能看得下去并且看得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