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汉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诸葛亮偏执于兴复汉朝,算不算逆天改命?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德国足球_宋松

德国足球_宋松

匡复汉室,只不过是诸葛亮的一个政治口号,好让自己师出有名,这不仅是诸葛亮北伐在使用,刘备称帝也是用的这个名义,要不那里有机会以最弱的势力敢称帝。
东汉末年,自然灾害引发黄巾军起义,而后地方军阀借平黄巾起义而大肆扩张,形成割据实力,相互间杀伐不断,使社会动荡,人口锐减。到三足鼎立之时,全国人员减少了近一半。这时的社会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而蜀汉政权,在失去荆州之后,偏居西南一隅,土地面积和人口都是最少的,不过百万左右人口,如果只靠这点基础,息兵罢战,只能等到魏、吴发展起来后被吞并。所以诸葛亮只能以匡复汉室之名,不断发起战争,力图扩大地盘,通过此消彼涨来改变战略形态,也可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他感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原因。
老百姓并不在意王朝更迭,更在意能够苟活于乱世,能否吃饱饭,能否过上安稳日子。对于是否恢复汉室,并没多少兴趣。这是曹丕能够代汉自立,却没引发中原地区再次动乱的原因。而魏立国后,并没急于发动统一战争,而更注重于内政建设,发展经济,选拔人才等等,是得民心的。这使得诸葛亮以匡扶汉室之名,屡屡发动北伐,都得不到魏国境内任何势力支持。没有内乱,仅靠蜀汉那点兵力,是根本无法打败魏军的,甚至魏国民众更支持魏军击败不断挑起战事的蜀汉。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靠几个人的能力和毅智就可改变的,哪怕如诸葛亮这种被奉为“智圣”的能人。诸葛亮逆民心向背之举,无功而返是必然的,没被历史所否定和诟病,倒是依赖了儒家宣扬的“正统论”,后世毕竟是儒家长期掌握话语权,而“忠君”又是其核心价值观,这算是诸葛亮的幸运。


CLL02

CLL02

有人认为冥冥中有一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操纵人生的命运,其实,安排命运、主宰祸福的不是别人,却正是自己。

诸葛亮就是一个主动把握命运,锲而不舍、笃定前行的人。

对于诸葛亮北伐复兴汉室的各种分析,其实已经很充分了,许多史书一笔带过甚至没有记载的疑问,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也都有各自的道理。

比如刘备是否真的信任诸葛、刘禅是否受诸葛胁迫、诸葛用兵是否过于谨慎、诸葛有没有排挤其他托孤重臣等等。

由于史料有限,这些问题也许会永远成为不解之谜。

但是对于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忠诚、清廉、敬业等优秀品质,相信后人不会有太大争议。

一个问题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所关心,但是却一直没有答案的。

那就是支撑诸葛亮持续北伐,死而后已的动力源泉到底是什么?

是通过北伐,转移蜀汉内部矛盾,延绵蜀汉的国祚,还是像题主所问,执着于逆天改命,追寻那希望渺茫的复兴汉室?

令人遗憾的是,古代的史籍典册基本只是机械地记述某个主角,在某年某日做了什么事,却很少涉及主角的内心活动。

因此今人很难解读诸葛当时的心理活动,虽然我们无法得到准确结论,但却可以根据史籍的死文字,逐渐推理出隐藏在其中的活秘密。

两个偶像

水镜先生司马微曾经将诸葛亮比做姜子牙和张良,不过弟子诸葛亮显然对司马老师的评语不甚感冒。

诸葛的偶像是两位在名气和功业上远远不如姜子牙和张良的人:管仲和乐毅。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分析理论,人类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但对于出身优渥、生活富足的青年诸葛亮来说,这显然不叫事。

现代心理学分析,偶像是年轻人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榜样,他们会学习自己偶像身上的某种特质和行为方式。

管仲和乐毅身上到底有什么闪光点,吸引了年轻的诸葛亮?

平心而论,管仲是一个私德有亏的人,临阵脱逃、贪财寡恩、奢侈浪费的事,管仲一个不拉的都做过,甚至中国最早的青楼,都是管仲的手笔。

虽然我没见过诸葛亮,不过从诸葛亮的日后行事,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管仲吸引诸葛的地方,绝对不是这些风流韵事。

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是管仲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而协助齐桓公走上霸主圣坛的最有力武器,不是齐国强大彪悍的军队,不是雄厚坚实的经济。

而是管仲提出的维护周王室正统地位的“尊王襄夷”思想。

这种忠于正统,扶助皇室的思想,对于涉世未深、出身东汉官僚家庭的青年诸葛亮来说,正经有极大的杀伤力。

至于乐毅,则是一个出道即巅峰,巅峰即疯癫的典型,一战成名天下知,随即就销声匿迹,湮没在历史的大潮中。

但是乐毅的这一战,却帮助弱小的燕国,完美地击溃,甚至差点KO了貌似强大的齐国。

在燕国八百年漫长历史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以正面形象出场的高光时刻。

令人玩味的事,乐毅扶助的燕昭王,恰恰是和周王室同为姬姓的宗室后裔,这和刘备整天挂在嘴边的中山靖王之后,何其相似。

我想管仲的思想,乐毅的行为,一定在诸葛亮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应该才是诸葛把管乐二人奉为圭臬的真正原因。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合理地解释诸葛亮之后的一系列选择:没有投奔伺奉孙权的哥哥诸葛瑾,没有投靠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

而是选择了一个东逃西窜,几无立锥之地的汉室宗亲。

祖孙三代

为什么是刘备,而不是更具实力的宗室刘表或刘璋。

因为诸葛亮需要的东西,恰恰是刘表和刘璋们给不了的。

作为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诸葛需要的不仅是施展抱负的空间,更需要一个真心匡扶汉室,且为此不懈努力的明主。

俗话说善败者不亡,此时的皇叔,虽说除了诺大的名声,和关张赵几个雄武的保镖,已基本沦为无钱、无地、无兵的三无人员。

可是皇叔坚韧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宽仁的作风,都是诸葛亮在其他汉朝宗室身上看不到的。

即使这些仍然不足以表明诸葛亮本人意图兴复汉室的决心。

但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在蜀汉灭亡时的表现,仍可以从侧面反映诸葛亮兴复汉室、死而后已的志向。

驸马诸葛瞻与自己的老爸诸葛亮相比,当然不值一晒。

可在蜀汉灭亡之际,诸葛瞻完全可以像自己的岳父刘禅一样,做一个乐不思蜀的富家翁。

可是诸葛瞻临危受命,毅然统兵抵御邓艾的进攻,虽然从绵竹之战的整个过程来看,其确实志大才疏,不堪重任。

不过诸葛瞻临危不惧,最终血洒沙场的事实,确实没有辱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家训。

与诸葛瞻同时战死沙场的,还有他的长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等人,再加上随后在成都殉葬的刘备的孙子刘谌。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回报了先辈筚路蓝缕、呕心沥血的创业初心。

所以诸葛亮匡扶汉室的行为,绝不可用偏执来形容,而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贵品质。

悠悠碎碎琉璃脆

悠悠碎碎琉璃脆

不算。因为你说的这篇道理,那时候的人还没有认识到。

SINA观光团

SINA观光团

三国时期,汉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诸葛亮偏执于兴复汉朝,算不算逆天改命,从儒家思想学说应该不算,儒家思想讲的是仁 ,义,礼,智,信 。仁 ,义,礼 ,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说,老百姓说的孔老二,教书先生拜的孔圣人,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流亡陈菜那位。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智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信 ,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 ,诸葛亮信服的应该是儒家学说。尊从的是仁义礼智信。汉朝到了后期,皇帝几乎一代不如一代了,经过十常侍之乱之后,又有董卓专权,好不容易王允弄了个连环计,吕布戏貂蝉,离间父子,吕布刺董卓,又有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畴之乱总也不消停,曹操挟制了天子 打败了李傕郭汜的西凉兵才稍稍稳定下来,河北袁绍,江东孙权各霸一方,曹操协天子以令诸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就剩下一个名字了,老祖宗刘邦要知道他的子孙后代混的这么惨心里不定多难过呢!心说完了,大罗神仙也救不了大汉了。在这期间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枭雄人物,竟然是个编炕席,编草席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刘玄德,据说什么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的叔叔刘皇叔,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这个人有匡扶宇宙之志。曾经和关羽,张飞三个人桃园三结义,准备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最开始平定过黄巾起义,又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有过三英战吕布的光辉事迹,无奈兵微将寡,又投吕布又投曹操,又投袁绍,整日没个准地方,最后投了荆州刘表,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老天爷也没眷顾他,刘表的小舅子菜茂和张允这两个东西,还想在酒席宴前杀了他,幸亏他早得信儿,提前跑了,追的急马跳檀溪,那个狼狈。书写到这里又一个光彩照人的大人物就要出现了,他就是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周之吕旺,汉之张良。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从此,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赤壁,借荆州,取西川,益州。后汉三国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但是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关羽走麦城,张飞被害,刘备称昭烈帝,为关羽报仇,火烧夷陵,托孤白帝城,这些人都不在了,蜀中无大将,西蜀只能偏安一隅了,往事如烟,诸葛亮深感刘备三顾茅庐之诚意,白帝城托孤之嘱托,倾毕生之精力,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虽然连年战乱,但是他不敢安享晚年,时日无多,即然答应刘备辅佐刘禅,就要言而有信,就是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明知道大势已去,以自己的力量很难挽狂澜已即倒,仍然竭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权,他深知偏安一隅最终肯定会被人取代,只有北定中原才有希望恢复汉室,但那已经是个遥远的梦想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汉朝经历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走到尽头了,再怎么经营也无济于事了。这么看来诸葛亮确实是逆天改命。

灬流氓肉

灬流氓肉

都是政治口号而已,不要当真了。历史上叫“汉”的政权很多,连匈奴刘渊的政权也叫汉,自称汉室正统,难道都是在“逆天改命”?

神小童

神小童

诸葛亮要兴复汉朝,是因为刘备坚持自己是汉皇后裔,具有汉室正统的地位,从而把曹操和孙权等辈,置于乱臣贼子的不利政治地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操弄,虽然是聪明和正确的思路,但在当时天下大乱的格局下,作用是有限的。刘备和诸葛亮要兴复的汉朝,既不是刘邦的汉朝,也不是刘秀的汉朝,而是刘备的汉朝。如果真能像刘秀一样一统天下,在皇权的作用下,也许史家会把他同前后汉接续上。但蜀汉偏安一隅,实力在三国中也是最弱的,所以只是一个割据政权罢了,和逆天改命更扯不上。

jackytwj

jackytwj

长喜,简说:三国演义的历史就是刘汉王朝所建立的自远古“炎黄德帝”以来的中原正朔合成的皇帝集权王朝的东汉末期的军阀混战时代。他们都从最初的忠臣勤王转化为各自谋算的割据势力。所以说属于汉朝族的内部纷争。这种三派的内部纷争,有利于扩大各自的势力领土和地域治理,民族风俗交流,同时也表明了三类人性的志向不同和自私的强烈排挤。这直接影响了以后各朝的核心走向和人性志趣的以汉人为龙脉正朔的总干收枝的正道归属。也才能始终使国家由分分合合完成统一。否则,国家早就四分五裂难以一统了。不能说蜀汉的刘皇叔与孔明丞相是没有错误的完美,但是,没有,刘,关,张与赵云和孔明,那么汉人的坚强精神就不复存在,汉人将彻底退出历史主干精神舞台。汉人也必然走向胡化。所以说,象诸葛亮这种智谋人物在当时很多,他不出也有人出,要么精深蕴涵的汉族诸子百家文化与易经,易理,与历法,奇门,不都成图画了吗?!

“逆天改命”谁都不能改变!这个不由天所使,却因人世事势所趋,然后才由天所决定。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无名氏曰:不可能呀?曹操,孙权,两个政权也是汉人呀。我说:什么叫修正主义,您们自己要好好的想想去。要么他两个政权那一个统一了天下!定要归一于晋朝一个“狗尾滥殇”的王朝。当然,在当时他们都必须存在,影响的是以后人世民族各朝交流的变化。总之,“来去成势者,皆人民也;人民所趋者,皆生活也!”

这就叫“人行千里,叶落归根,国变百朝,一线牵系!”“肯定朝归,必回娘家。”“万里游方,定归统一”。


图片来自网络

SFC_kiki

SFC_kiki

三国时期,英雄倍出,诸葛孔明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汉朝灭亡在诸葛孔明时代是大势所趋,诸葛孔明的政治理想就是兴复汉室,这个理想不能算是逆天改命!每个政治家都有伟大的政治理想,在历史变迁中,每个杰出的政治家都有维护国家正体的政治基础,汉王朝,是正统的国家政权,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必然有太多的政治家来维护,来兴复诸葛孔明辅助刘备兴复汉室,向世人展示了杰出的才能,诸葛孔明辅助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后人敬重!不管诸葛孔明的政治理念,能力,还是人品都是让后人敬重的!如果这样的精神和人品算逆天改命之举,难道称赞司马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英雄吗?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政权,司马父子统一了天下,但是后人并没有把司马父子当时代的英雄,反之 对司马父子的历史评价并不高,相对于诸葛孔明,可以说世人敬重诸葛孔明,而卑鄙司马父子!

blackcall

blackcall

诸葛亮憋了这么长时间不出来,就等了个刘备这厮,一想不行啊,再不出山就老了,没法显摆了,于是就出山了

鱼欲遇雨

鱼欲遇雨

这个问题如何看待,你得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站在蜀汉的一方,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自然抗击“邪恶”的曹魏就是他们的使命。站在曹魏的一方呢?他们自然会认为汉室气数已尽,自己一方面是顺应天意改朝换代的。而诸葛亮作为曹魏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也自然会被认为是阻碍了时代前进的脚步的元凶。

事实上,别管是魏蜀吴三国,还是东汉末年的其他所有的诸侯。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君心叵测之辈。匡扶汉室根本就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取代汉室。同样曹魏和蜀汉也都是以取代汉室为目的而进行的。很多人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蜀汉是正义的一方,他们就是为了汉室和曹魏相对抗。这种想法十分的幼稚且肤浅。正所谓“天子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东汉末年乱世爆发后,几乎所以的军阀都清楚汉室气数已尽。他们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一样,那就是代汉而自立。

包括很多人所认为的,所谓的“刘皇叔”刘备,他也同样是一个想要取代汉室的野心家。历史上刘备对于汉室,对于汉献帝的死活根本就是毫不在意的。他的目的就是借助汉室这杆大旗为自己招兵买马。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臣子,他自然也是和刘备一条心的。所以说,在诸葛亮的脑海中,从来没有出现所谓的复兴汉室。诸葛亮确实要击败曹魏复兴汉室传承。但他要复兴的是刘备这个汉室,而非汉献帝的那个汉室。


而且大家也别把诸葛亮想的太过于高尚,他和司马懿实际上是一个类型的人,也就是蜀汉落败于曹魏之手,否则诸葛亮绝对会像司马懿一样,取代刘禅而自立的。我这么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历史上刘备死后,李严曾劝谏诸葛亮称王,加九锡。当然了,李严的目的也不单纯。他也是给诸葛亮挖坑。这个九锡九锡是君主给功臣送的九种东西,带有褒扬的含义。不过后来由于权臣的操作,比如王莽、曹操受九锡,导致九锡成为篡位的标识。所以李严这明显是在给诸葛亮挖坑。

但李严的挖坑却试探出了诸葛亮的野心。诸葛亮说,如果能够兴复汉室,消灭曹魏,斩杀曹叡,那么''十锡''都可以接受,何况九锡呢?要知道加九锡就已经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诸葛亮想要加十锡。你能说诸葛亮没有篡权的野心吗?所以说诸葛亮这个人并不那么纯粹。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赤壁之战周瑜赢了不该赢的一战,曹操输了不该输的一战。就因为赤壁之战曹操落败,这才导致国家统一被拖延了数十年,民众又经历了数不尽的痛苦。从大众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确实不是什么正面角色。或者说也没有哪方诸侯是正面角色。老百姓要的是和平安稳,吃饱穿暖。至于谁当皇帝,老百姓才不会去管呢。所以说诸葛亮代表的蜀汉和曹魏都不是啥好东西。至于诸葛亮逆天改命?可拉倒吧。小说把诸葛亮神话的太过厉害了。懂三国的都知道,蜀汉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就是因为被诸葛亮连累的。诸葛亮对蜀汉有功,但过错也同样不小。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iris酸

iris酸

用逆天改命来形容诸葛亮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啊

说诸葛亮兴复汉室是偏执与逆天改命,这是因为你已经清楚了这个事情的结果,所以倒国为因,来对当时的人提出批评,说句比较拗口的话,就是用逆天改命来评价诸葛亮的人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诸侯并起,到最终的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个时候汉室衰微不假,但要说汉朝衰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与可能,如果在不知道其后的历史做事后诸葛亮的情况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这个判断是很武断的。

三国鼎立,曹魏地方最大得天时,东吴坐拥长江天险得地利,而蜀汉为汉室正统得人和。这个判断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秦朝的时间太短的缘故,汉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哪怕到了千年之后的现在都无法磨灭,汉族、汉语、汉人都源于此。

关于“卯金刀”会得天下的谶语,哪怕到了唐朝都还有不小的影响,而被誉为中国封建史顶点的唐朝,从来都是以汉朝自比,看不上什么晋朝一类的。其后五代十国,挂着汉名头的国家也不是一个两个,可见汉朝的影响之大之深远到千百年后都没有停息,而三国不过刚刚汉末,汉的影响比起后世只大不小,在当时的情况来说,汉的灭亡就是大势所趋,恐怕是言之过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且站在诸葛亮的时代,能看到的历史只能是三国之前的。在先秦时期的夏商周时代,国家灭了而又复起的,比比皆是国事衰微并不代表无可救药。而且事实上这样的经历汉朝已经经历过一次了,那就是光武帝刘秀复兴的东汉,既然可以做到一次,那么再来一次自然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蜀国的国力是最弱的,蜀国以如此国力挑战强大得多的魏国,自然可以算是自不量力的逆天行为。

这只能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是单看双方实力的对比的,否则官渡之战的时候,魏国就该灭了,也等不到诸葛亮来伐魏。

当铁木真被追得狼奔鼠窜,连老婆都给抢去给别人生孩子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会是成吉思汗将来带着蒙古大军席卷天下;当朱元璋还在要饭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会成为九五至尊;当努尔哈赤仅仅以十几副铠甲起家,有人告诉你明朝的丧钟已经敲响时,你会不会觉得荒谬觉得不可置信?

他们手里的资源与牌都远不如诸葛亮,但他们都成功了。当然我举的都是个例,这样的个例之外失败的更多,但如果这就是逆天改命,那至少说明了逆天改命并非不可能,哪怕机会极小极小。

但努力就有机会,放弃就彻底的没有机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了自己的理想在有生之年奋力一搏又有何不可,输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强自逆天改命,赢了不就会有人说是力挽狂澜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了。

yvonne遇见你

yvonne遇见你

首先,不是诸葛亮要复兴东汉,而是刘备要复兴东汉。

事实证明,复兴东汉只不过是刘备的一个口号而已。就像当年的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刘备如果结束了三国时期,重新统一了中国,那么皇帝的宝座也不可能是汉献帝的,只有可能是刘备。可见刘备和诸葛亮并不是执着于复兴汉室,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让蜀汉政权在东汉末年的军阀大竞赛中获得胜利,让刘备统一中国。在这一点上,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孙权也好,都没什么不同。希望大家不要被三国演义糊弄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趋势显得扑朔迷离,汉朝在这时已经彻底过去式了,绝对没有中兴的可能。第二,中国此时内部矛盾重重,危如累卵,无法建立一个长期统一的政权。第三,北方胡族蠢蠢欲动南下,既对中国构成了威胁,又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气。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历史将把结束三国时期,短暂统一中国的机会交给占据中国北方的北方政权。这是因为在两次经济中心南移之前,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蜀汉诸葛亮和刘备的操作和宏远是不切实际的,违背了历史潮流。

一只溺水的鱼

一只溺水的鱼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其实诸葛亮是借用兵来把控兵权从而掌握政权。

六号皮筋

六号皮筋

乱世纷争的时代,就英雄人物而言,谁都想做皇帝,就每个人而已,谁都想功成名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诸葛亮也不例外。至于诸葛亮,关羽等被后世传扬得神乎其神完全是统治者为了其统治的需要,宣扬他们的忠君报国思想,以稳固皇权,延续统治。

吧嗒吧嗒小铺

吧嗒吧嗒小铺

三国时期,汉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诸葛亮偏执于兴复汉朝,不算逆天改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朝末期,皇帝昏庸,宦官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各地起义不断,汉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


此时,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氏都是一时俊杰,都以天下为己任,都想平定天下,都各自奋斗,各显英雄本色。

而诸葛亮辅佐蜀汉,并不一定是说要兴复汉室,而是想结束乱世,还天下太平,所以不算逆天改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兔

小兔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