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历史类书籍推荐?
帝国
很高兴能给你推荐书籍。
看史书首先要培养兴趣,所以建议您先看一些既通俗易懂又不太过于泛泛而谈的书籍。我不知道您喜欢的是中国古代史,还是近代史,又或者是世界史,我就先给您普及中国古代史的书目啦。如果您还有需要我可以补充推荐。
我们从入门、过度、深入、专业研究这四个方面来说说看什么书。
1、入门阶段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这类普及类的书籍就不用看了,我推荐您看朱绍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这个是大学的历史教材,既比较全面,又不是那么深奥,所以适合入门的人看,还有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也相对通俗易懂。这时候就是为了培养兴趣和积累基本的历史学素养。
2、过度阶段这时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历史素养,可以接触一些更加深奥一点的书籍了,这时候我推荐您看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这两本书是半白话文半文言文的形式,可能有点历练人。但是对你阅读史籍有很大的作用,也能不断提高你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所以,坚持看下去。
3、在深入阶段这个时候,您可以开始看古代的历史典籍了,如果您看不懂文言文,就买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的,不要只买白话文的,这样对你的提高没有什么好处。书籍就看《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这些正统的历史书籍啦。看完这些,您已经看遍了中华五年年的历史,博古通今,已然是以个历史大师了。
4、专业研究阶段你已经是一个熟读古今、满腹经纶的历史学大师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专业研究了,加入自己的研究观点了。这个时候要看的书,就是一些历史大家关于史学的研究了,比如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自序、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等比较专业的、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如果您学到了这个地步,我就已经没有资格再给您推荐书籍了,因为您已经在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啦。
最后,看书因人而异,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看法能让您舒服,并且能学到东西,您就怎么样来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推荐,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请指出,欢迎讨论,谢谢您的阅读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木木夕--梦
推荐一本活在汉朝不容易。
学者杨念群有本书叫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侯虹斌的活在汉朝不容易可以视为一种回答。侯虹斌此书以西汉为题材,体例上如正史的纪传体,将帝王将相后妃的身份,单篇分述,一一道来,将曾活跃在西汉历史的诸色人物作一番检视,唏嘘他们生活在彼时的艰难处境。
反观中国古代史,其实活在哪个朝代都不容易。汉朝号称盛世,在极盛时期甚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样一个物资丰盈、百姓富足的时代,比起东周乱战、暴秦苛政恐怕要好过很多。至于为何单单挑出这段历史来书写,侯虹斌认为这段历史“从中呈现出来丰赡的人性和相对多元的个体特性”。汉朝的历史已不能亲历,所谓“丰赡的人性”以及“多元的个体特性”具体是由《史记》与《汉书》呈现出来。司马迁、班固所撰述的这两部经典,以卓绝的史才刻画了人性的丰富,它们是侯虹斌写作活在汉朝不容易的底本。
在本书中,作者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剖析史籍,而是在研读它们的基础上,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对人性新的审视,并获得新的历史观。作者好似一位医学生,《史记》、《汉书》等经典史籍恰如老旧的病历,作者精进于对汉朝人物史迹的追寻,并且能在一些细微的症候中,有所发现。作者根据史记·张耳列传的细枝末节,分析刘邦的侠义情怀;又根据汉文帝在节俭与靡费间的相异表现,指出这位治世的明君的人格分裂……她仿佛手握显微镜,洞察隐匿于史迹中幽微复杂的人性。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历史人物的人性得以丰富地展现,他们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而不是如教科书中那样片面单薄。但作者在追寻史迹时,又未免随着虚虚实实的蛛丝马迹不经意跑偏,比如在赵飞燕的事迹中认小说家言为史实,得出的结论就未免蹈虚。
当然,作者并无意于做一个中规中矩的学究,她有关历史的言说是活泼生动的,充满个性。在有些问题上,她的结论并不拘泥于有充分的证据,而是揆诸人情,从人性的角度给予合理的推衍。这种推衍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但有时又未免牵强,比如将杨得意举荐司马相如,非常肯定地视为被人买通的结果,就不免有点武断,可视为以人性论史的过度发挥。古人写史,讲究寓褒贬于曲折文笔中的春秋笔法,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则相当直率,将好恶形于笔端。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往往也充满个性。但这种爱憎,并不是感性的无端泛滥,而有相当的情由。侯虹斌在自媒体上多有“女权主义者”的表现,但是在提到“西汉后来那一群‘百事孝为先’的皇帝们,全都把老妈宠得不成样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个个都让外戚干政,为所欲为,直至祸国殃民,直至谋权篡位”时,忍不住义愤填膺,表示“受不了”,读来相当可爱。
有种言论认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侯虹斌的书中则以相当的篇幅,叙述失败者的事迹。他们有失位的王子、殉难的猛士、失意的将军、落难的文臣……这些失败者“不仅从肉体上被消灭,在声誉上也被踩一万只脚”。这些失败者身上,似乎表现出更复杂丰富的人性。侯虹斌说:“体味人性的丰富,你才可能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抱理解之同情。”侯虹斌的这种“理解之同情”,同样施予这些失败者。她会因为杨恽的无辜而死,鄙夷“昭宣中兴”;她虽不屑于翟方进的为人,同时也要啐鸡贼、猥琐、极品的汉成帝一脸唾沫……作者并没有在失败者的声誉上踏上一万零一只脚,对他们的叙述充满人情味儿。
我们总是拿历史比做镜子,以其能映照世事的兴替,具有借鉴与训诲功能。吊诡的是,无论有多少前车之鉴,还是有人会在历史的辙痕中倾覆。无他,历史映照出的还有千年难变的人性。正如此书中讲述朱买臣在会稽郡邸的表演,活脱脱就是一个当今世界的凤凰男,侯虹斌每能跳脱一时的局限,将历史与当下做对比观照,发现世事屡经变换,但是人性却难以移易,所以历史的镜鉴功能往往成为虚谈。侯虹斌本书的意旨也不在借历史教训别人,只是启发读者在洞悉人性的丰富之后,对现世的人事抱以理解的同情,这是她研读史籍后的结论,也是通达世事人情的智慧。
刘副儿
如果看中国简史,推荐看纲鉴易知录
半个灵魂
啃不动史籍的话可以看正史结合野史的,我给你推荐几本。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近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出发,并加入了野史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且风趣。对基础了解明朝很是有意思,一点也不会枯燥。
《上下五千年》 是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万历十五年》 是研究明史不可多得的书籍。用平淡的文字分析了一个帝国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原因。
作者黄仁宇深入浅出讲述了万历年间的一些历史画面。甚至于有些篇目看起来就像小说一样,可读性肯定很高,历史性也很高。
Ma-Le-UJ
或许每个人都曾想过,我们的祖宗是什么模样?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人类简史》中你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本书与你以往所知悉的历史书大相径庭,超宏观的视角,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你拿起就很难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观。人类如何登上食物链的顶端?金钱、帝国、宗教如何横扫全球?在作者的叙述中,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现在眼前。他用几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类从东非一个普通动物族群,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一出版,就掀起世界阅读浪潮,2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最热书籍。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年仅40岁的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牛津大学时,尤瓦尔·赫拉利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而后,他转向一种极为宏观的世界史研究。他是能够从容游走于多学科的旷世罕见的历史学家,写出了脱离智谋权斗仍然可以写上几千年的真正的历史。
读了这本书之后,你肯定会感觉到这本书简直是外星人的写的,因为作者竟然把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只分成了三部分。
1.认知革命
智人能够大量协作的根本不是我们的每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只是因为我们都相信一些人们共同想象的虚构故事。比如《圣经》里的创世纪,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世纪”,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其实也是这种大家的共同想像。
2.农业革命(作者用的标题是:史上最大骗局)
上帝某一天忽然赐予了人类一片小麦,让人类可以定居,让小麦给人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之前社会不可想象的食物。也是从农业革命之后人类有了未来意识,之前是没有的。不过农业革命在客观上让人们成为了小麦的奴隶,让人类的身体不再健康。
3.科学革命
科学与资本主义,相互促进,奠定了现在世界的主流文化与生活方式。同时,科学让人类几乎拥有了神的力量,让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提升无数倍,将巨大的能量从各种资源中释放出来,直接把人类的几乎所有指标都推上了另一个层次,比如人口数量,平均年龄,肥胖患者等。
作者只用了区区400页,就铺陈开智人的整个历史过程,个中精彩令人拍案叫绝;个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东非的角落中可怜兮兮地生活着。但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跃升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
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并没有一个鲜明的目标,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作者最后提出,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莫过于此!
或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强烈推荐
linda_david_
推荐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该书通俗易入门,了解中国历史。使人以史为鉴,对工作和分折事情有帮助。
飞来寺
推荐一本钱穆大师的小册子《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一共180页,相比动辄四五百页的大头书来说,阅读起来较为轻松,一天10页左右,15天就搞定了。虽然是小册子,但信息量却不小,里面有很多钱穆大师对于历史制度的独到思考和心得,阅读这种书犹如当面聆听大师教诲和观点,十分难得。
钱穆先生在序言中写到,“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先生这本书写于195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世界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争论异常激烈,先生以上述论断给出了自己的辩证客观的思考。试想,我们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一朝又一朝传下去,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阶层利益的制度,如何能长久?所以,先生以制度均有利有弊,来呼吁冷静客观看待不同社会形态,不可全盘否定一方,而全盘接受另一方。
同时,先生还倡导,即使是学习别人的体制,依然要进行“本土化”,以适应我们国家自己的实际情况。这又是多么深刻的判断?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形成的各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不正是印证这一论断么?制度须与人事相合,诚哉斯言。
钱穆先生的这本小册字语言平实质朴,但又充满哲理与思辨。如第45页,先生讲到中国传统政治具备通融性,“往往每一制度,都留有活动变通的余地,不肯死杀规定,斩绝断制”。这句话初读异常朴实,但细品之下,确实金玉良言。当代我们的社会治理体制不也正是留有余地,预备好腾挪回旋的余地么?例如,本次两会,我们第一次取消了GDP考核,但进一步加强稳就业等“六稳”重大民生问题。不正是我们制度的灵活性,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么?
类似的启发性语言还有很多,如第56页,“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这不正是在说,我们要实事求是么?
先分析汉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经济制度、兵制等内容。穿针引线般将上述朝代串联起来了。读完之后才发现,不光我们的文明是不断传承的,制度也是在传承中,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我们读完之后,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更好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
读史,更多读的是历史观,希望大家都能在读史中有所收获。
Mīss.猫❤
大国的崩溃 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这本书写的是前苏联九十年代解体的台前幕后的发生的事情。写的很生动、详实,让 人看了放不下手。推荐阅读。
Cat_walking
推荐一本我入手的柏杨著的《中国人史纲》
这本书是柏杨先生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里写下的,他在书中表露的对人性的环切,对苦难的同情,应该不失为经典的一本书。
书中内容通俗易懂,逻辑清晰,而且在每个章节后还附有东西方时间对照表,更好的了解同样的时间内,东西方都在发生写什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