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套唐浩明老师的《曾国藩》,看了几十页就坚持不下去了,是我不懂欣赏吗?
Vickey-o嗼畩
唐浩明、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在当代来说都属于很高水准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缺憾,就是过于美化小说主人公,特别是把他们的一些劣行都遮盖起来了。没有人是真正的圣人,特别是做大事的人,为了达到目的,或为了自身利益,更容易做些恶心人的事,而往往冠于种种美名。读小说亦不要完全跟着作者的思想走,否则容易上当,把主人公的恶行亦当作正当行为。(典型的如《水浒传》,如不仔细分辨,会把梁山好汉当作英雄来看,但你细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多令人发指。曾国蕃们也一样。)
斌哥
我10前买了一本曾国潘,我看了三遍,很好,曾国潘让我知道,天下至茁胜天下至巧
nellpl
历史小说中看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的精品之一。但现代人还是看谋生技能有益为主好些,赚钱生活最重要,历史书是高中前,退休后休闲看的书。
meteorqq
1把小说当历史是不对的2中国的史书特别正史中的描述基本都是避重就轻水分很大。只有司马迁一人矣!尚且用春秋笔法或者对比、自相矛盾的文笔给读者思考(考查)的空间来讲述真实的历史。
个人以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所处的时代2、做了什么3所做所为的目的4对后世的影响。
幸运彩虹的梦
因为那东西对你作用不大。你每月的工资条应该详细你看过两遍以上。
Linc
唐先生的曾国藩传,只能当一本小说看看。并不能代表曾文正公的思想。这本书中曾公的原话少得可怜,基本上是唐先生自言自语。并增加了一些人物事件,与曾文正公全集偏差极大。如果说要想真正了解曾文正公还是要读曾文正公全集!
jraixue
好书
小荔枝同學
这部书越往后越精彩,作为曾为主角的小说,没有一味的美化他,而是还有一定批判,十分难得。
史钰涵
这个和欣赏没有关系,和你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阅历有关系。原因:
第一:和你自己有关。自己心急,静不下心。关于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几十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和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对比,那就显得极其漫长,每个人的心里都是这样的,总想去尽快获得一些成果,这样才能不焦虑,而真正的人物是能够延迟这种满足感的。所以他的文字里面你是看不到显著的成效,而只能感受到无尽的枯燥和乏味;
第二:和你的行业有关。你如果从事的是仕途,我觉得这个会相对容易的看进去,因为书里面的东西以及曾国藩的一生都是和官场有关系的,所以你能够更容易的和书达到一定的共鸣程度,这样就会不知不觉将书看进去,这个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煎熬;
第三:和你自己的阅历有关。就算是你所处的行业和做官没有联系,你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定的事情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生中那么多事情都和外界的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反射,所以你会更加的享受独处的时间,你也更加能够理解那些枯燥乏味的东西。
所以,这个和你懂不懂得欣赏没有关系,和你的阅历大部分相关。
tychenjie
这本书我是在上初二的冬天时看的,当时看的时候这本书都没有封面,书名谁写的都不知道,但是当时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啊,我是一口气把他看完的!后来越大越觉得这本书写的好,哪里好我也说不上来!
后来工作总想把这本书在看一遍,因为当时自己小,书中有些东西不太理解,总想找个机会自己在看一遍,但是自己一直没时间去看,不是自己没时间,是自己一直在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手机!
我觉得读者你应该静下心来把这本书好好看看,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我记得当时这本书出来后,风靡海内外,刮起了曾国藩热,一时洛阳纸贵,这本书成了抢手货!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客观对曾国藩,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历史课本上的曾国藩一直在我印象里都是个反面人物,曾剃头刽子手,但是看了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我看过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本书,但是我觉得论历史人物的客观性和人物描写以及历史资料方面真不如曾国藩,尤其是康熙这本书二月河就像写武侠小说一样,作者主观性比较强!雍正乾隆还好!
我相信,这本书你看完会对你受益匪浅的,因为自己没时间重看一遍,我一定找个时间再看一遍,后来的自己知道这本书是唐浩明写的,就把他老人家写的另外两本书都看了一遍,张之洞和旷世奇才杨度!
漏漏
这本书正巧这几天在看,但和提问者一一样,看了前面几章就看不下去了,开篇一个大bug让我兴趣全无!
简直对不起这本书开篇吹捧的序言!
这个大bug是:开篇写曾国藩回湘乡老家奔丧,但设置的背景又是太平军围攻长沙,长沙离曾的老家很近很近,而太平军己经知道曾国潘为清廷反太平军的大官,怎么可能让他顺顺当当的大办丧事呢?而且还设置了一个半路被抓,又被救走的情节,难道不知道他老家是哪儿吗?
所以漏洞太大,故事想结合史实,又没结合上,败笔!
所以大失所望,不看也罢!
“余与近人,独服曾国藩”毛主席年轻时的这句评论可谓广为流传。今之年轻一代,大多听说过曾文正公,究其原因,大抵是初中历史书上的洋务运动所普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兴名臣,与李鸿章同为晚清股肱之臣。了解更多的,便可能知道毛主席这番话,可能也听说过蒋中正也极为推崇曾。究竟曾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令后人感慨至今?
从人生经历来看,曾的成就几乎全部来自最后二十年,其时他已42,虽不能说是大器晚成,但也是中年时来运转了。曾的成就,对于清朝来说,当为平定洪杨之乱,让满清能苟延残喘几十年,中兴之臣名副其实,然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曾的影响最大的我觉得是平定太平天国后,重视洋务,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的近代化,功劳簿上有他一笔。
读懂曾国藩,看点有三:
看点一,治世与修身怎么统一?当时曾国藩心比天高,尊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被浊世搞得狼狈不堪、郁郁不欢。当他回到故里,却从老子出世无为之道中悟得解困之法。孔孟只教人积极入世、申韩只教人遵循法度,而老子则主张以迂回之道,最终达到目的。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柔者,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至此,曾国藩恍然大悟,在《道德经》上写下“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之偈语。这个阶段,终成就他积极入世拜官居相,又悄然出世宁静谦退的完美品格。曾国藩的品格,又要多说两句。有人评他圆滑,我谓之圆融,后者才是做人之高品,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黄老之柔,柔非柔也!
看点二,主观和客观怎么兼济?当时曾国藩克服江宁,百业萧条,曾国藩作为理学卫道之士,竟大力主张修复秦淮河,鼓励酒肆茶馆勾栏瓦舍兴建,而且三年不纳税。曾国藩所为让幕僚大为意外,此时曾国藩道:三十年前,我是心向往游冶而不敢游冶;三十年后,我是心不想游冶而不禁别人游冶。我身为两江总督,处理事情不能凭一己之好恶。芸芸众生,有几个能干大事业?他们辛苦挣钱,也要图个快活享受。夫子庙有一副对联道是:都是圣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此举可见曾国藩不是墨守陈规、以己度人、古板的卫道士,实际是通人情、器宇广、见识高之高人也!
看点三,往前看与往后看怎么共融?当时曾国藩功高震主、权倾朝野,但是他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即时裁撤湘军,从而保全自身。曾国藩遣送其弟曾国荃返乡之时,赠送一副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我的理解是,大丈夫生在天地间,不可因一时荣誉而得意忘形,也不可因一时不遂而自怨自艾,保守初心,修身养性,方得始终。
“年少不识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欢迎关注一下!
wushuman23
个人认为唐老师写得比较接近真实的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认为甚是无趣或不觉得为什么写的好,也很正常。但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曾国藩不愧是一代名臣,也无愧于两个半圣人之半个圣人的称号。静心想一想,从古到今,能称的上圣人的有几个?从曾的自律……要知道,做到自律很容易;但要持之以恒,难啊。关键曾也是一个凡人,一个普通人而已,比如年轻好色,好胜,好辩论且非要辩赢对方等,哪一条不是当时及现在年轻人的特色?但是,曾就可以想办法去改正去克制,而且做到并持之以恒;最终真的做到了内圣外王。试问,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比如:现代人明明知道熬夜玩手机对身体不好,又有几个现代人能改正纠正并持之以恒?!就凭这点,曾国藩就无愧于名臣及圣人称号……